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时间:2022-03-03 03:21:00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2005年度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自觉按照“构筑天堂硅谷、建设科技新城”的总目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抓示范推广,搞精品亮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呈现新的发展局面。经预测,2005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可达179.43亿元,同比增长27.0%;农业总产值为3亿元,同比减少7%;农民人均收入近10000元,同比增长5.4%,全面完成了各项农村经济发展任务。

一、全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一)认真贯彻1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城乡统筹,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1、一切从滨江的实际出发,积极推进二轮土地承包。一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逐村逐户调查核实,摸清现状。二是根据城市化推进的实际情况,及时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内容。三是严格执行二轮承包的有关政策,切实稳定二轮土地承包关系,严格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行为。根据城市化推进的实际情况,全区有13个村进行了二轮土地承包完善工作,对有证无地的注销使用权证,对证地不一的更换新证,对证地基本一致的保持原证继续有效。

2、大力加强适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我们把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作为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今年来,我们共投入培训资金56.28万元,其中区级财政49.28万元,累计培训总人数7901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170人,后备劳动力技能培训241人;农业适用技术和绿证培训2315人;失土农民2350人;已就业农村劳动力岗位技能培训2066人。共发放各种证书5747人。在区政府的帮助下,3997名失土人员实现了培训后转移就业,较好地解决了失土农民的出路问题。

3、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确保集体资产增值保值。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认真开展调研分析。一是大力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积极开展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试点。二是继续深化村会计集中办公制度,全面实行村会计电算化。三是认真贯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及时对全区28个行政村进行村级财务审计。并采取“看、对、听、议、讲”的方法,对全区所有行政村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对叉检查。

4、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尽管我区农民负担总体上比较轻,但仍然不放松抓好监督管理工作。一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农民“零税负”政策,今年农业税免交可减轻农民负担87万元;二是继续落实好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做好农民负担样本户的业务指导和数据分析、审核和汇总工作,为各级领导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三是做好涉农服务领域的收费调查工作,及时上报调查统计报表,认真执行新的涉农收费项目和标准;四是及时做好上级农民负担政策精神的传达,落实好农民负担的责任追究制、农村报刊杂志限额订阅制度等政策。

(二)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继续落实扶持政策,圆满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我们把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作为今年的主要工作来抓,把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街道,落实到耕地。

1、全面落实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我们及时下发了滨政办[2005]12号《关于抓好粮食生产的通知》,要求各街道增强发展粮食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完成市府下达给我区的粮食生产任务。凡是可恢复的农田,尽力种足种好粮食。努力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合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

2、继续落实扶持政策,大力推动粮食生产。一是除落实省市粮食扶持政策外,对全年累计种植水稻20亩以上的大户,给予每亩50元的直接补贴。二是对推广优质水稻种子的大户,凭种子购物凭证给予50%直接补贴。三是对购置用于粮食生产的农业机械,凭购物凭证给予20%补贴。四是区财政安排20万元资金用于粮食生产技术推广,力争今年全区种植水稻新品种1500亩;推广水稻省工节本增产技术3000亩;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2000亩。据统计,全区共有种粮大户19户,种植晚稻和油菜2540.2亩,享受省级直补资金2.54万元,水稻良种补助1.26万元,申请农业机械补贴4.5万元;享受区级直补资金12.65万元,水稻粮种补贴2.29万元。

3、及时做好服务指导,努力提高生产能力。一是做好农资保障。保证农资质量,确保有效供应。二是开展技术服务。我们紧扣生产季节,举办各类生产技术培训班3次,编写技术资料150份。三是安排50万元资金改造中低产田,安排5万元资金实施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调查和地力监测。四是继续实施“沃土工程”,对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种植冬季绿肥的,每亩补贴30元。

总之,由于扶持政策和帮助措施到位,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粮食生产趋于稳定。全区粮食播种面积为7745亩,其中春粮面积1100亩,总产247吨,平均亩产218公斤/亩;晚稻面积4045亩,总产2217吨,平均亩产548公斤/亩;旱秋杂粮面积2600亩,秀水110等良种达97%以上,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

(三)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日益壮大

我们从自身区域较小的实际出发,积极发展短、小、精、奇、特的亮点项目。通过发展优势产业,稳定特色产业,下调传统产业,开拓新兴产业,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品种奇特、不断更新”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

1、强化优势产业,发展主导产业。根据本区的资源优势和市场行情,继续调整和优化主导产业。一是花卉苗木生产不断向外拓展。全区现有种植面积8600亩,其中“种子种苗在内,生产基地在外”的异地发展有5200亩左右,占60%以上。二是茶叶、水果、水产品种不断优化。全区养殖水面3530亩,其中养殖虾、蟹等高档水产品面积达到1500余亩,占41%左右。三是蔬菜种植逐步走向专业化。全区现有蔬菜种植面积10300亩,其中有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3060亩;市级蔬菜基地3000亩,示范园206亩。有10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大户6户,其中100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龙头企业2家。2005年全区蔬菜复种面积31000亩,总产量8.3万吨,总产值10500万元,均比去年有所减少。四是畜禽养殖逐步向集约化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上级关于禁、限养的有关规定,全区现有存栏生猪4436头,存栏家禽240000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市里下达的禁、限养任务。积极引导规模养殖企业向东江围垦转移,其中由鸿江牧业承担的省级项目《XX围垦区湖羊养殖小区建设(湖羊南移工程试点)》项目,正逐步走向集约化生产的道路。

2、加快园区建设,搞好示范推广。将垦区的综合开发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搞好现代农业科技的示范推广。一是根据新区城市化推进的需要,狠抓东江围垦节水农业示范项目工程。二是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努力培育现代都市农业的精品亮点。今年,我们共组织实施项目8个,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24万元。通过项目实施,我区在彩叶树种引进和推广、杨梅茶树等经济林改造、外塘甲鱼立体套养、农家肥综合利用等技术推广在全市居于领先水平;两个省级优势农产品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其中杭州之江园林绿化艺术有限公司被确定为省级林业重点企业。三是认真抓好监督与管理,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示范村建设任务。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圆满完成了西兴街道七甲闸村园林绿化示范村建设,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全区示范园区优良品种比例在85%以上,新技术10多项,接纳参观、学习群众2000多人次。其中杭州之江园林绿化艺术有限公司的东江围垦之江园林园区,获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全国质量信得过种苗基地”称号。杭州农茂食品公司的3000多亩蔬菜示范园区,被列为“浙江省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3、扶持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扶持以杭州农茂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华源豆制品有限公司和杭州晶星果品有限公司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发展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发展订单农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如杭州农茂食品公司采取订单形式,与垦区种植户签订5000多亩西兰花、大葱、胡萝卜和大白菜的订单,由公司统一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培训、统一收购,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垦区种植户根据订单调整结构,安排品种,只管生产,不愁销路,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目前,我区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迅速,有以华源豆制品、姚生记食品、杭州唯新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行业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

4、发展休闲农业,连结二三产业。作为结构调整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两大休闲农业基地,目前发展形势十分乐观。白马湖渔村随着钱江四桥的开通,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市场前景更加看好。到晶星都市村参观学习的人不断增加,休闲农业的发展实现了与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

5、积极招商引资,投资效益农业。充分利用大都市的科技、经济和社会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都市农业。2005年共有4个投资项目落户我区,其中吸引外资项目1个——浙江华耀药业有限公司,投资总额2980万美元,协议外资2800万美元,04年到位471.1万美元,05年新增资585.6万美元;吸引内资项目3个,投资总额10600万元,协议内资106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827万元。区内外工商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纷纷加大农业项目投资,有浙江华耀药业有限公司投资我区创业;有浙江东方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在区内设立总部,有华源豆制品厂投资总额3440万元,投资豆制品加工技改项目,已投入生产,其生产规模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今年产品已出口到欧美国家;有3家农业企业投资休闲观光农业;有杭州农茂食品有限公司投入1300万元的冻干项目,已投入生产,出口形势看好。总之,都市农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使我区广大工商企业纷纷看好都市农业,投资效益农业。

(四)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防范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民心

近年来,以食用农产品质量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农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

1、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为全面贯彻落实杭州市安全食用农产品行动计划,区政府分管领导与各街道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签订了《XX区2005年度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XX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并采取级级召开会议,层层分解责任的办法,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从区、街道、村到蔬菜种植大户和农贸市场经营者,逐级签订责任状,全程落实责任制。

2、坚持以防为主,严防外来疫病侵害。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灭病方针,依法开展动物免疫,提高了动物强制免疫密度。一是全面开展了畜禽春、秋季防疫工作,全区生猪共免疫注射“W”病高价苗8774头次,“猪瘟—猪丹毒”二联苗8774头次,免疫率均达99%以上;二是对全区500羽以上的家禽养殖专业户的75570羽鸡鸭,全部进行了禽流感疫苗的强制免疫。三是对全区犬类开展了首次狂犬病免疫注射,散养户100%的得以强制性免疫,最大限度地防止外来疫病传入。

3、加强检验与检测,强化准入制管理。我们从加强对留地待上市蔬菜、生猪屠宰等重要环节的检验检测入手,强化农产品市场准入制管理。通过对唯新食品公司的动物产品出(入)证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各街道仔猪交易市场、农贸市场等动物及动物产品出入交易环节的查证验证和开证监督,进一步规范了出(入)证的管理和使用。一年来,共对全区留地待上市蔬菜共定性检测1360批次,定量检测81批次,合格率均为100%。全年累计屠宰检疫生猪7万余头,并从5月份开始,进行兴奋剂和“瘦肉精”检测,凡检测不合格的生猪一律退回,确保了全区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

4、行动迅速,措施到位,圆满完成了禽流感防治任务。虽然今年的D病疫情来势凶猛,但我们工作到位、措施得力,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家禽凭证交易制度、家禽养殖和交易场所每天消毒制度和防治工作日报制等一系列制度,有效地防止了疫情蔓延。按省、市防指办要求,从11月20日开始,我们进行了地毯式的查漏补缺强制免疫工作。全区累计免疫家禽161603羽(只),免疫密度99%以上,消除了免疫死角,填补了免疫空白。从10月30日至今,我们共受理各类举报及突发事件17起,我们都及时进行了处理,消除了老百姓的恐慌心理。

(五)狠抓水利基础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农业抗灾能力不断加强

1、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市化的需求和我区农业发展的需要,我们以项目为抓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实施农业生产基地的战略转移。东江围垦节水项目(二期)已通过市级验收,垦区的路、沟、渠、机埠、桥梁等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截止11月底,全区已完成小型水利建设投资452万元,土石方5.2万方,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000亩,泵站改造6座,石砌排水沟8.5公里,修建三面光渠道2.3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我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2、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努力改善农业生态条件。我们按照多功能、园林化的科技城标准,对全区河道进行建设和管理。根据河道整治计划,今年我区又有7.7公里的河道通过市级验收,超额完成了水利部门下达的河道整治任务,河道整治工作名列全市第二位。并引入竞争机制,以招投标形式确定保洁队伍,不断加大清理和整治力度,实行河道保洁长效管理。事实证明效果明显,全区河道基本达到了河畅、水清、岸绿。

3、坚持早布置早落实,努力完成防汛工作任务。一是及时调整组织机构。根据人事变动调整了各级防汛指挥部的组成人员,落实了抢险队伍,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二是修订完善防汛预案。针对去年防汛预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年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我们及时修订完善了防汛预案。三是落实防汛储备物资。我们继续实行专门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的方法,即专门储备由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和区供销社负责落实,社会储备由各在建工程单位及临江的企业负责储备,全面落实防汛物资储备。四是组织汛前防汛检查。我们组织了3次全区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4、积极开展绿化造林,坚决杜绝森林火灾隐患。由于我区的山林资源十分有限,我们积极开展绿化造林活动,努力优化我区的生态环境。针对今年严峻的防火形势,我们围绕“全年不发生一起森林火灾”的总体目标,积极贯彻“预防为主、严防死守、积极扑救”的方针,以森林火灾综合治理工程为载体,以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为重点,突出防火关键季节,加强宣传,确保宣传、责任、措施到位。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共建设防火林带47条计19150米,蓄水池8只,制作防火宣传牌80块,购买水枪88支、风力灭火机11台、防火阻燃服60套、2号工具136台等。我们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全面落实三级森林消防队伍,确保了森林防火安全。今年,共接到防火警报电话19起,其中影响较大的山林火情3起,都得到有效的控制,未发生森林火灾。

(六)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加强效能建设,努力做好为农服务工作

1、积极开展“送科技、送政策、送信息”活动。3月24日,在西兴街道开展了2005年春季送农技下乡活动。5月15日,在长河街道成功举办了科普宣传周活动。邀请市植保技术服务站的专家,针对当前花木市场疲软的现状,分析当前国际花卉苗木生产经营形势,把握市场行情,提供需求信息,辅导种植技术,现场为农户解答疑难问题,共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深受广大农户的好评。

2、深入开展“联基地、联农户、联项目”活动。今年,共有16位党员和农技人员与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将通过宣传政策、推广技术、传播信息、解决问题和调查研究,努力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尤其是对东江围垦的农茂食品公司和鸿江牧业有限公司有效服务,深得广大农户的好评。

3、努力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为了加快我区农业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步伐,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农业信息网络的延伸和服务工作,今年,我们在构筑平台,健全网络的基础上,重点抓了三期农网信息员培训。通过培训,使广大农网信息员对农业信息网络的发展有了更加进一步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农业信息网络的使用方法、农村供求信息的查询方式和浙江农民信箱的操作使用,能够向外农产品供求信息,有效地提高了本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外销量。另外,我们又投入2万多元资金,向各行政村、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种养大户赠送了2005年度《农村信息报》与《新农村》杂志300多份。及时将农民关心和需要的信息送给他们,开展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4、积极开展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专题调研。围绕我区城市化推进中“三农”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查研究。重点是对村级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的收支情况、农嫁女等几种特殊人员集体资金分配情况和当前我区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初步掌握全区“三农”问题所面临的现状和种养大户的发展思路及实际需要,为领导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1、农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区的耕地面积快速减少,目前全区拥有耕地19131亩(建区时为39727亩),其中围垦10298亩,直接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村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贷款难,农村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

3、农业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总量偏小,农业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效益不明显,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和运用,农产品名牌不响,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食用农产品质量管理面广量大,涉及千家万户,确保安全难度较大。

4、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思想不够解放,市场意识较弱,获取信息渠道狭窄,阻碍了科技的深入推广;农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农技人员的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种植大户施肥观念、施肥水平、施肥方法等有待于进一步更新。

5、水利设施和生态建设薄弱。受城市化推进的影响,内地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排灌不畅,时涝时旱,难以调控。森林火灾苗头时有发生,防不胜防。且各街道扑火人员缺乏协调,影响扑火时效性。

6、农业行政执法任务越来越重。随着农业法制的日益完善和农民法制意识的增强,涉农违法事件的投诉举报越来越多,而我们缺乏专业的执法机构和人员,任务重,事情多,疲于应付。

三、2006年的主要工作思路及对策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抓示范推广,搞精品亮点,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都市农业,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努力为“构筑天堂硅谷,建设科技新城”锦上添花。

(二)总体目标

围绕“转移阵地、服务城市”的总方针,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区城市化,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加工企业,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建设与科技城相协调的都市农业体系。力争到2006年底农业增加值年增长5%,农产品加工值年增长15%,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增长20%,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5%。

(三)工作措施

1、以优化农业结构为核心,努力拓展都市农业功能

要按照“优化粮食、发展花木、扩大蔬菜、提高养殖、开发林果”的总方针,进一步拓展都市农业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一要扩大生态农业功能。努力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因地制宜规划山林开发和农业发展,充分发挥生态农业对城市的养护功能。二要完善休闲农业功能。要以“晶星都市村”和“白马湖渔村”为楷模,进一步扩大规模,开发项目,完善设施,提升档次,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三要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滨江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做好农业政策、市场行情和价格信息的传递服务工作。四要努力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外建基地、外借资源、外拓市场,不断发展壮大XX都市农业。

2、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切实加强农业安全生产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抓好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一要进一步落实菜农联户制度和蔬菜样本检测制度,抓好瓜果蔬菜的施药安全监管和水产养殖的水质监测工作,切实加强对“口蹄疫”、“禽流感”的防治和“瘦肉精”检测工作。二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定和农产品认证工作,开发洁净、优质、安全的绿色农产品,促进滨江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三要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切实加大林业、兽药、渔政、农机等领域的执法力度,整顿规范农资市场,以达到“打假、护农、增收”的目的。

3、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为纽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商品转化率和加工增值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立足我区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促进龙型经济发展。并通过重点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返利和分担农民的风险。

4、以引进推广示范为手段,积极做好农技推广服务

一要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要帮助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二要加强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加大种养大户技术培训力度,示范推广“双减”(减肥料、减农药)新理念、新技术。三要继续调优粮食作物,扩大以“秀水110”代表的优质稻播种面积,水稻优质率确保达到100%。四要加大茶园管理,改进栽培、植保技术,提高茶叶质量。五要加强杨梅管理,注重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重发展;六要对东江围垦进行土壤监测,并邀请省、市专家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方案。

5、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一要积极探索社区股份制改造,实现农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的转变。二要切实加强村级财会人员的队伍建设,继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农村集体资产的增值保值。三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拓宽信息来源,多方采集信息,及时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民拓宽视野,寻求市场。四要切实加强失地农民的实用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就业转移能力,加速剩余劳动力有序地转移到二三产业,从事非农产业,增加家庭收入。

6、继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做好为农服务工作

一要扎实开展“联基地、联大户、联项目”活动,努力实践为农服务,切实取得实际成效。二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农情,掌握民意,努力为农户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三要加强对投诉举报案件的处理,加强农药化肥、种子种苗、野生动物、山林资源的监管力度,努力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四要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长效管理,确保责任到位,宣传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最大限度地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五要认真做好防汛防旱工作,确保全区安全度汛。

二○○五年十二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