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2-03-22 08:11:00

农业机械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范文

今后五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实现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奋斗目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根据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济南市农业机械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特制定《**县农业机械化(2011-2015)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兴机富民”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优化调整农机装备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紧紧围绕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在继续抓好小麦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加速玉米和薯类生产机械化,突出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用航空植保工作,积极引导经济作物和林业、畜牧业、设施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全面发展,争取我县在全省、全市率先进入农业机械化高级阶段。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从我县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市场对农机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把握和选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合理布局,突出重点。

2、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强化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多种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完善内部经营机制,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效益。

3、坚持科技创新原则。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搞好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开发、引进、试验、推广工作,积极开拓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4、坚持量与质同步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农机化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在增量的同时,注重科技含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推动农机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5、坚持政策引导与群众意愿相结合的原则。在尊重农民的意愿的前提下,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持、引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要求,调动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农机化保持较快发展速度,装备水平稳步提高,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农机化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加快,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农机总值和农机经营总收入比2009年底分别增加5%、15%和12%,至2015年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0%,进入农机化高级阶段。积极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过程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玉米、薯类、经济作物、畜牧业、林业、设施农业机械化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化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2011-2015”期间,我县农业机械化预期指标

1、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①主要农田作业项目机械化程度

机耕面积:由2009年的83%提高到2015年的90%?;

机播面积:由2009年的49%提高到2015年的75%;

机收面积:由2009年的35%提高到2015年的80%。

设施农业工程:各种温室大棚的面积由2009年的0.66万亩,发展到2012年的1.4万亩。

②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程度

2015年大中型林场整地造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果树喷药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其中飞机植保农业有大幅度的提高。

2015年秸秆和牧草的收获、青贮、加工机械化程度达到81%以上,基本消除秸秆焚烧。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的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

201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

③农村运输机械化程度

2015年基本实现农业运输机械化。农村运输机械化达到70%以上,农机运输作业量由2009年的4650万吨公里,发展到2015年的8600万吨公里。

2、农机装备水平

农业机械总值由2009年的2.9亿元增加到3.36亿元;

农机总动力由2009年的40.8万千瓦增加到43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由2009年的4037台增加到4170台;

农用运输车由2009年的1.36万辆增加到1.53万辆。

3、农机人员及服务组织建设

农机人员由2009年的1.79万人发展到2015年的2.01万人,有一定规模的各级农机服务组织由2009年的8个,发展到2015年的20个。

4、经济效益

农机服务经营总收入由2009年的2亿元,发展到2015年的2.25亿元,利润总额由2009年的0.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0.27亿元。

5、教育培训。

“2011-2015”期间,教育培训农机人员3万人次,其中培训各级农机管理人员600人次。

(二)发展重点

1、在继续抓好小麦生产机械化的同时,主攻玉米生产机械化,尽快解决我县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的制约瓶颈问题。

2、突出抓好农用航空示范基地建设,把**农用航空打造成**农业的亮点。

3、加快设施农业、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搞好设施农业规划和建设,提高花生、薯类生产机械化水平。

4、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存、保鲜机械化,提高产品的延伸效益。

5、抓好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和保护性耕作规划建设,做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6、加强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以信息化促进农机化。

四、政策及措施

(一)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促进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

1、在装备结构上,要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机械的比例,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量效并重协调发展的路子。

2、在发展结构上,坚持农、林、牧、副、渔各行业并举,耕、播、管、收、加各环节并重,重点抓好“四个转变”。由主要抓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长转变为“量”和“质”的双重提高;由抓农田作业主要环节的机械化,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转变;由抓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向全面提高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转变;由抓农田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转变。

3、在发展布局上,要打破区域界限,突出行业特色,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搞好区域发展布局,逐步形成区域发展优势。

4、在农机和农艺结合上,坚持农艺与农机相配合,农机与农艺相协调的原则。要根据农作物的农艺要求,开发、研制、推广适用的农业机械,以农机化标准化带动农艺改革与发展。要改善农作物农艺方式,积极适应农机装备和农机结构,以此,促进农机与农艺的紧密结合,使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加强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农”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和服务模式,稳定基层农机技术队伍,加大农机化推广力度,提高科技含量。重点推广以下农机化新技术:

1.玉米联合收获及青贮机械化技术;

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3.农用航空植保技术;

4.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5.设施农业工程机械化技术;

6.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

7.畜牧饲料生产机械化技术;

8.花生与薯类收获机械化技术;

9.农机化作业标准化技术;

10.保护性耕作技术。

(三)改革农业机械化管理体系,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尽快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后的新的运行管理体制,转变职能和作风,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农机化政策环境,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转给企业、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减少行政审批、规范审批行为,强化监督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建设廉洁、高效、运转协调、关系理顺、行为规范的农机化管理体系。

开展“创农机服务品牌,树农机崭新形象”活动。在农机监理、教育培训、科技推广等方面,实行服务承诺制,全面提高农机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真正创出“**农机”的服务品牌,树立“**农机”的新形象。

(四)进一步加大农机化执法力度,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和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从适应加入WTO,切实保障广大农民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加大农机执法力度,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机,依法管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稳定和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和人员,改善农机安全监理装备条件,提高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增强服务功能。认真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加强牌证管理,努力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继续深入开展“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创建活动,狠抓规范化管理和优质服务,做到依法办事,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方便机手,使创建活动上一个新台阶。

进一步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机市场,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更好地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五)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

1、加强农机园区建设。认真抓好农机示范园的建设,在全县建设3-5处高标准的农业机械化示范区。

2、着力培育农机作业、技术服务、销售、信息咨询等服务市场,积极扶持、引导和发展农机大户,探索和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推进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

3、发挥农机协会的作用,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推进跨区作业由三夏向三秋生产和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展,由小麦向玉米等其他作物延伸,不断提高跨区作业的规模,增加农民收入。

(六)加大农机投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投入机制

农业机械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期长,影响群众投资经营农机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建立正常的农机投入机制,才能保证农机化快速、稳定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农机化投融资体制,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新的投入机制。一方面从政策上、投入上加以扶持,并重点加强农机化基本建设和专项资金的投入;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财政资金补贴为引导,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对一些社会效益好、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农机化项目和带动力强的农机服务产业化龙头项目,积极主动地争取早立项、早安排。给农田作业机械补贴的资金确保全部返还到农机户手中,坚持“取之于机,用之于机,专款专用”,保护农机户从事农田作业的积极性,保证农机化的健康发展。

(七)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推广新机具

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坚持农业机械化“引进来,走出去”原则,加强同兄弟县、市和生产厂家、技术科研部门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推广力度,促进技术升级,为改善我县的农机装备提供技术支撑。

(八)建立农机化信息网络,做好信息服务和宣传工作

根据上级关于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建设的要求,认真抓好我县农机化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宣传服务工作,实现农机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及相关资料的资源共享,提高农机系统的工作效率,搞好信息服务和咨询,以信息化促进农机化发展。农机化宣传工作要面向社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信息服务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重点围绕农机产品的供求信息,农机作业信息、新产品信息、新技术信息、科研成果信息、管理信息、农业机械发展形势预测等方面开展。

(九)加强对农机化的领导工作

成立由分管县长、县府办主任、财政局、发改委、农办、科技局、农机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县农机化领导小组”,切实把农机化工作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