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局年度工作要点

时间:2022-06-07 10:40:00

农林局年度工作要点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年市农林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上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健康、精致、生态、高效的目标,以实施“六大工程”为抓手,着力提升农业效益,着力培育经营主体,着力推进平原绿化,着力构建保障体系,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稳定发展,努力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全年农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3%以上。

一、积极实施“产业富农”工程,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一)深入推进高效农业“315”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充实“315”示范工程项目储备库和全面完成第一轮建设项目,精心实施第二轮10个建设项目,全面落实实施单位和责任单位,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示范效应,不断提高示范工程的建设成果。积极实施“一村一品”建设工程,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村。

(二)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进一步制订和完善规划的基础上,启动实施滨海、临山现代农业等3个综合区,临山蔬菜等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泗门谢家路现代农业、马渚西山白杨梅等5个精品园建设工程。出台扶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为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提供资金保障。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三)大力推进榨菜等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不断推广和应用榨菜标准化、机械化播种技术,加强榨菜种子新品种的培育、培训和推广,从源头上把好榨菜生产质量关。加大“余姚瀑布仙茗”茶叶加工企业整合力度,重点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经营灵活的龙头企业;着力提升低档茶附加值,增加中高档茶比重。着力提升余姚杨梅传统产业。

(四)继续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全面完成为期三年、面积16.8万亩(年建设任务5.32万亩)的粮食功能区建设任务,实施0.9万亩功能区提升工程建设。以粮食功能区为载体,积极推广稻-麦、稻-草莓等省工节本、增产增效栽培模式,着力提升农田产出效益。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探索建立粮食功能区的沟渠路等田间基础设施维护机制,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我市粮食生产获得省级以上先进县(市)。

二、积极实施“主体活农”工程,着力提升农业竞争实力

(一)实施“十龙提升行动”,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实力。以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为抓手,对全市10家龙头企业开展以规范经营行为、增强带动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提升行动,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展示推介活动9次以上,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新增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技改投资2亿元以上,出货值1.3亿美元。

(二)实施“十社提质行动”,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创建活动,选择10家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切实增强合作社自我造血功能、产业带动能力和为社员服务水平,新增宁波市级示范性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性合作社1家。

(三)实施“百人引入行动”,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民。鼓励和引导有志于农业的高校毕业生和青年农民从事现代农业建设,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新引进高校毕业生和青年农民等新型农民100名左右。精心培育土地规模经营大户,积极发展现代家庭农场。

(四)实施“万亩流转行动”,提高主体规模经营水平。大力倡导土地多种流转形式,进一步强化流转服务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新增流转面积1万亩。强化指导管理,完善规范经营权流转行为。认真做好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工作。

三、积极实施“科技兴农”工程,着力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一)不断完善农技责任体系。探索建立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直接相联的服务机制,大力推行责任农技员分片包干、联村带户的农技推广模式,组织开展大型农业科技下乡7次以上,举办各类培训班250期以上,受训人数达到2.2万人次。完善乡镇、街道“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二)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积极组织“科技下乡”活动,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工艺,新引进和培育农业新品种15只以上,新建立农业套种套养模式5种以上。鼓励发展技术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兴产业。加快推广农业标准化,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1个。

(三)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继续实施“农民信箱工程”、“百村联网工程”和余姚农业信息网站信息维护更新工作,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系统,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发建立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增强多功能、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能力。

四、积极实施“生态优农”工程,着力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积极开展生态绿化建设。以“绿色余姚”、“森林余姚”建设为契机,以平原绿化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绿化建设,新建营造林2255亩,新增森林村庄20个、森林城镇1个,增划生态公益林6万亩,封山育林5000亩,中幼林抚育4000亩。

(二)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广节地、节水等节约型农业生态循环技术,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新增喷滴灌面积5000亩,推广稻田生态循环模式1000亩,完成1.8万亩地力提升任务,推广有机肥料1.85万吨。积极推广林牧结合、渔牧结合等新型高效农作制度,发展畜牧业循环利用模式,新建立各类示范样板20个以上,建立清洁化生产示范试点牧场2个以上。

(三)大力加强生态治理和保护。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推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的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技术,全面完成15家规模牧场排泄物治理,农业废弃物利用率达到70%以上。以加强护林员队伍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森林保护机制。

(四)大力建设休闲观光农业。认真抓好休闲观光林业基地建设,新创建省级林业观光区1个。支持发展农业节庆活动,进一步做大做强休闲渔庄,大力挖掘农业文化内涵。

五、积极实施“强基稳农”工程,着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一)切实加强农业生产安全管理。重视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健全森林消防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渔业生产安全管理联动机制,防范各类渔业安全事故的发生。重视和加强农业信访工作,认真解决农民群众的合理诉求。认真做好局属国有企业的整合清理工作、局属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和水稻原种场的拆迁工作。

(二)切实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重点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性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组织开展重大植物疫病防控行动,确保加拿大一枝黄花防除率100%、松材线虫病除治达到“两下降”目标。

(三)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加强村经济合作社管理的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完成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深化完善村社会计制,并以加强网络建设为重点,不断强化对村级“三资”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农民负担动态监测机制,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六、积极实施“依法护农”工程,着力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一)积极开展农资执法打假行动。集中精力开展3次以上“绿剑”系列执法行动,深入开展小农资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着力构建进货一个门、投诉一个号、诚信一块牌、中心一个店、监管一张网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与市级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农资打假执法行动,着力打造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大力开展农业资源保护行动。以“严打专项整治”为载体,重点打击盗伐、滥伐、非法收购林木和乱垦滥挖、非法占用林地、毁林种花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以渔业资源保护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电捕鱼行为,扎实开展“绿盾护林”等执法专项行动,努力提升农业行政执法管理水平。

(三)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管行动。重点对主要生产基地、规模畜禽养殖场、饲料加工厂和农业投入品等领域进行专项整治,从源头上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制度,推进易查询的质量追溯制度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例行监测和突击抽查工作,全年主要农产品抽检平均合格率要达到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