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气象局长会发言

时间:2022-03-15 09:06:00

领导在气象局长会发言

一、总结经验,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昨天下午,我来气象局看过,在听取了气象局工作汇报以后,总体感觉气象局广大干部职工坚持“认真负责、忠于职守、全力为民”的做法,健全完善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积极采用先进服务手段,着力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业务质量保持全省领先,预报竞赛获得了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其他各项事业均取得显著成效。在抗御2010到2011年秋冬春连续160余天的特大干旱过程中,全市气象部门统筹部署,精心策划,抽调技术骨干制作内容科学详实的抗旱服务专报、气象短信,为市委、市政府指挥调度抗旱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并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了规模空前的人工增雨(雪)作业等抗旱气象服务,为夺取抗御特大干旱的全面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在防范森林火灾上,分时段、按区域提供周全精准的气象预测预报,特别在4.29蒙山火灾扑救上,朱虹局长带队第一时间赶赴火灾现场,提供现场气象服务,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增雨作业,对森林火灾扑救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上,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先后为2011年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2011年世界杯滑水赛等活动提供了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可以说,预报准确及时,服务优质高效,信息覆盖全面,为防灾减灾赢得了时间、争得了主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气象部门干部职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气象工作也还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不确定因素增多。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气象灾害的突发性、多发性和不可预见性越来越突出,各种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危害越来越大,相对增加了气象工作的难度。其次,国家重视程度提高。全国《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要把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摆在首位,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着力加强“四个一流”建设,着力提高“四个能力”,逐步构建整体实力雄厚、初具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力争到2015年,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85%以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气象研究和试验工作,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建设;扩大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这些都为做好新时期的气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助推动力。第三,全市气象服务水平偏低。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不够高,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康福祉的需求不相适应,气象灾害预警预测能力亟需进一步提高,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体制尚需完善,气象事业资金投入仍需加大,服务能力建设有待加快等。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气象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强化措施,努力创造良好的气象事业发展环境,着力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气象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2012年是全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气象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级气象部门要紧紧围绕大局,找准定位,着眼于服务“三农”,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

(一)着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预报预测业务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天气预报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攻关,不断提高气象现代化水平。要加强与省气象局和其他兄弟地市局天气预报的会商分析,切实提高天气预报质量。要做好重大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和经验交流,积累预报经验。要积极推进专家型预报员团队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预报员队伍。

(二)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要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深入贯彻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不断完善“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要突出加强和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妥善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利用各种气候资源、深化为农气象服务、城市气象服务、交通气象服务,精心组织实施气象综合观测及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工程、高速公路高影响天气监测预警工程等工程,不断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真正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现代化气象服务体系,切实增强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要积极与上级气象部门汇报、联络,争得上级支持,力争早日批复新一代气象雷达迁移。要提前做好各项筹备准备工作,一旦上级气象部门批复,立即动工,争取早日发挥作用。要继续加大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广播网建设力度,有效解决气象防灾减灾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发挥好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职能作用。

(三)大力提升气象公共服务水平。要继续推进决策气象服务平台建设,为政府决策、调度指挥、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等提供科学翔实、准确高效的气象参考依据,当好参谋助手。要充分利用电话、气象短信等服务手段,贴近民生,贴近百姓生活,为群众衣食住行、健康、旅游等生活方面提供优质气象服务和气象资讯。同时,要切实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加强大型项目建设的气候评价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努力做好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的监测、预报和评估工作,为重大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有力的气象保障。

(四)切实增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要紧密围绕防灾减灾、粮食生产、水资源供给、生态环境改善等需求,加快人影作业示范基地以及人影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积极做好人工增雨(雪)和防雹作业服务,努力提高人影作业科技水平和效益。要在加强天气监测的基础上,充分做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准备,检修作业设备设施,调集储备必要物资,作业人员随时待命,确保一旦出现机会,能够及时开展人影作业。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保障气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坚持齐抓共管。气象部门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体制,气象部门工作在地方,服务在地方,受益在地方,气象事业发展不仅是气象部门的责任,更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责任。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适时召开协调会、通气会,加强交流沟通,及时研究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支持气象事业加快发展。

(二)营造气象事业发展良好氛围。要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合作,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要健全基层气象信息员网络,提高基层气象服务能力。要加强气象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营造有利于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高度重视气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完善气象教育、培训机制,结合业务服务需求,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把优秀人才聚集到气象科技创新的实践中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确保培养一支留得住、肯干事、能干事的气象工作队伍。要高度重视和发挥气象工作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激励气象人才参与地方重大工程和相关科技项目的实施,通过项目带动气象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