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教育系统读书会发言

时间:2022-04-22 04:44:00

领导在教育系统读书会发言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暑假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读书会,梳理思路、振奋精神、部署工作,为今后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对过去一学年教育战线上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向参加今天会议的同志表示慰问,并通过你们对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刚才,局长代表市教育局对2011年上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很好地总结,并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我认为总结是实事求是的,对下半年工作部署思路清晰具有可操作性,我表示完全赞同。下面,就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和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的发展重点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转变思路、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五年。五年来,规划先行深入人心,规划引领作用显著;教育投入逐步加大,保障能力日益增强;基础建设推进顺利,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结构日趋优化,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安保工作踏踏实实,校园环境安全有序。

对于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和取得的实绩,在此,我用八个“进一步”来概括。

(一)规划作用进一步彰显。在教育事业软硬件投入上,树立起规划先行的理念,通过努力,编制完成了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批专项规划。如《市新一轮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干部培训规划》、《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市“十一五”期间教育技术装备规划》等,以规划为引领,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提高了对教育事业科学管理的水平,保证教育事业有计划地发展,保证了教育的最佳社会效益。

(二)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预算内教育经费从2006年的5.08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0.81亿元,增长2.13倍,年均增长28.2%,2011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将达到12亿元。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从2006年的小学400元,初中460元,提高到2010年的小学560元,初中840元,分别增长1.4倍、1.8倍。基建补助比例大幅提标,直属学校从原来的补助40%提高到如今的100%全额补助,乡镇街道学校从原来的30%左右(350元/平米)提高到现在的80%与50%。另外,近几年来补助偿还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负债,共计补助偿还教育欠款达2.5亿左右。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

全市新建学校13所,竣工建筑面积31.5万平方米,总投资6.44亿元;完成老校改造项目31个,竣工建筑面积11.90万平方米,总投资2.85亿元。实验中学、江南中学、大源中学、场口中学、新登镇中、富春六小、富春七小、鹿山中学、东洲中心小学、常绿镇小等一批学校建成投用,新建、改建和回购一批乡镇中心幼儿园(15所),启动市职教中心、新登镇二中、高桥受降初中“二并一”工程等项目建设,目前在建的项目共计有41只,建筑面积达16.06平米,投资额达7.9个亿。

(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是新时期的最突出特征,是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市新一轮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了“初中实施区域性”的发展思路后,迅速建成富春三中、新登镇中、场口镇中、东洲中学、新万市中学、鹿山中学、环山中学等区域性初中,由原来47所初中整合为19所,教育资源整合,规模化、集约化、区域化办学,搭建了教育质量竞争平台,打造初中教育质量新高地。为理顺管理体制,从2007年起,全市初中学校管理体制,从乡镇街道为主管理调整为以市直属管理为主,进一步加快了区域性初中办学的步伐,增强了初中阶段学校可持续发展原动力。另外,统筹协调城乡教育举措有力,大力推进“名校集团化与互助共同体”建设,建立名校集团8个,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14个;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实行公用经费倾斜性补助政策,扶持小规模学校正常发展;建起了五类困难弱势群体的教育帮扶机制,发行了全省首张中职资助专用银行卡——阳光助学卡,建立较健全的学生资助体系。

(四)学前教育进一步提升。2007年,我市提出了“市学期教育强市”的创建目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创建动员会,与各乡镇(街道)签订创建责任状,在大家的努力下,2009年我市成功创建成为市学前教育强市,所有的乡镇(街道)创建成市学期教育达标乡镇(街道),16个乡镇(街道)创建成市先进乡镇(街道)。开展学前教育专项整治,整合与取缔不合格幼儿园共37家,通过完善幼儿园级类管理和强化园本教研活动,引导和推动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今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及4个配套文件,“1+4”一揽子学前教育新政的实质是解决了学前教育本原问题,即追求普惠性、公益性与公平性,明确了学前教育今后五年与十年的发展目标;落实了学前教育“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有房办事”与“有章理事”的问题。

(五)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显著提高。完成“十一五”期间的校长提高培训,第二期小学学科带头人研修培训,省、市、市三级“领雁工程”培训,启动中小学德育高级研修班,承担市首期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全面开展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百县学科教师培训工程。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合格学历分别达到了99.90%、99.96%、99.71%、99.09%,其中高学历教师比例分别达到66.15%、88.50%、89.80%、2.43%。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目前全市拥有省特级教师10名,市名师培养人选9人,市新世纪“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人选18人,市“135”优秀中青年培养人才36人,市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29名,市名校长培养人选12人,市级名校长21名。还涌现了一批师德高尚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六)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学生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学前三年净入园率达到96.5%,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到85.23%以上。其中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5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巩固率均为100%,优质教育覆盖率达70%以上;初升高比例达99%,优质高中招生比例达到90%。高考成绩稳步攀升,高考第一批上线人数万人比稳居地区各县(市)前列,连续8年居地区第一,五年来共有33名(未计2011年)学生被清华、北大两大名校录取。今年高考上第一批次学生有867人,上线率为20.22%,超第二名萧山3个百分点,更为可喜的是这次高一与高二市统考成绩也全面居地区第一名,按高考模拟一本比较,高一和高二文科、高二理科模拟重点上线率均居第一,二本模拟情况除高二文科第二外,其它高一与高二理科二本上线率均居第一。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和技能水平整体提升,2所职高创建成为部级重点职高,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成人教育年培训量大幅度增加,并实质性开展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基本满足广大市民不断增长的继续教育需求。

(七)安全保障进一步稳固。我市一直以来重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早在2004年就创新学生接送车管理模式,出台《市中小学生乘车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06年在我市召开全省学生接送车管理现场会。市教育局和市卫生局每年定期联合开展四次学校食品卫生大检查,全市学校食堂管理推行“五常法”,规范学校食堂管理。2010年,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市投入校园安保专项经费2000余万元,专门用于学校(幼儿园)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配备教育专职保安近500人,配足配齐了橡胶警棍、钢叉、钢盔、防割手套、催泪喷雾器、长棍、盾牌、武装带等8种安保器械,建立完善了一套由校(园)门口与公安联网的动态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校园内视频监控系统和红外入侵报警系统以及与公安联网的手动110报警系统组成的校园电子安防系统。

(八)小班化教育进一步推进。我市从1998年开始小班化教育教学探索、实践,并于当年在新登镇小开始试点。2005年公布首批小班化实践学校,目前止已有604个小班化教育班级,占全市小学总数的61.54%。推进小班化教育特别是农村小班化教育适合我市农村生源锐减、办学条件改善和投入逐年增加的实际情况,弥补了农村学校师资水平相对薄弱的不足,促进了农村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这些年来我们在城区也推进了小班化的偿试(永兴小学和六小)和班额的控制,这也是很不容易的(班额从60人左右控制到50人以内)。

二、“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

1.处理好均衡与优质的关系。

只有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才能形成“水涨船高”的效应,优质教育有发展的基础。强调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把办学条件好的学校拉下来,而是“填谷造峰”,把相对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提上去,追求共同发展。强调教育均衡发展,决不是搞教育发展上的“平均主义”,而是要采取策略缩小发展差距,让后进迎头赶上,让先进更加充分发展,不断实现教育发展的更高层次均衡,形成区域协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质量不断提高的整体发展格局。总之,我们要多采取措施,多做点“补短板”的工作。

2.处理好公平与效益的关系。

世界各国在追求教育机会平等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地面临着一个久已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样入学或受教育的机会并不等于受教育者能获得同样的教育效果,伴随着教育的公平而来的往往是教育标准的降低,质量的滑坡,教育效率的下降。强调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处理好公平和效益的关系。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改革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我们必须遵循“以公平为基点兼顾效率,在普及基础上逐步提高”的原则。必须首先保证普及教育的投入,对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和贫困家庭儿童入学、升学,要采取特殊的照顾倾斜政策,推进教育公平,在此基础上适度发展重点教育、重点学校,满足社会的多层次需要,逐步提高教育基本质量。不能一味地为追求效益,把最大的投入、最优的师资、最好的政策给优质学校。

3.处理好规模与特色的关系。

多样化、个性化、办学特色化,不仅是国际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高层次均衡发展的重要特征。强调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化办学,标准化设置,不是低水平、低层次上的整齐划一发展,也不是要搞“千校一面”、“万校一色”,而是追求高水平、高层次上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随着学校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需要,给每一个孩子留下个性和特长的发展空间,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更应如此。

三、“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要继续做好10件重点工作。

1.创建首批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县(市)。省教育厅已将教育现代化达标县(市、区)认定条件报省委省政府审批,下一步将作为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工作抓手。教育在省内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们要以创建首批教育现代化达标县(市、区)为目标,以“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改革创新”为一级指标要求,在经费保障、教师保障、资源保障上下功夫,遵循教育规律,提升执行力、公信力、影响力,做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弱势群体教育保障发展,建立健全评价机制,注重学校安保工作,改革育人体制,增强办学活力。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力争在2015年前创建成为省教育现代化达标县(市、区)。我们创省教育现代化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继教育强市后争取拿到新时期教育方面的综合荣誉招牌,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更是以此创建为载体,制订出台促进我市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与举措。

2.加大投入,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根据今年6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确保教育经费依法实现“三个增长”;确保市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高于省核定比例(省2012年到21%);确保市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比例高于现有水平,力争逐年提高;确保全社会教育投入增长比例高于同期本市生产总值增长比例。同时,要坚持勤俭办教育,严格教育经费管理,调整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十二五期间要与时俱进,教育投入要从基建投入向学校内部装备投入与软件提升投入转变。完善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投入绩效。

3.适时调整教育管理体制。几年来,在市、乡镇两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以县为主”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2年将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上收到县,2007年初中调整为市直属。目前,小学调整布局基本到位,办学条件已经大为改善,2011年起乡镇(街道)对教育经费的安排由市统筹安排,小学调整为市直属也水到渠成。争取在十二五期间适当时候调整小学管理体制,也与初高中一样由市直属管理,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县、乡、村在发展基础教育中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并改革完善相应区辅导学校的结构与职能。今后,乡镇(街道)将主要负责学前教育、农村成人教育。

4.继续推进小班化教育。推进小班化教育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坚持政府依法增长对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加大财政对农村小班化教育的投入适度加大。大力推行小班化教育,合理控制班额,在申报省现代化达标县(市)前,有98%以上的小学、初中班级班额控制在45人、50人以内。各小班化教育学校要强化教育科研意识,创新小班化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小班化实验学校、实验班级的教学研究和交流,提高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水平。从小班化教育特点出发,建立多元立体化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推进小班化教学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是要一点决心与胆识的,但这也是当前最重要的按教育规律办学。

5.改革质量评价与招生制度。健全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其中应包含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特色性指标等三个维度以及办学条件、办学目标与理念、师资队伍、生源质量与学生素质、课程与教学、教学管理、经费保障等七个观测点。不仅仅以升学率的高低判定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差。应充分考虑学校教育资源的基础性差异,在坚持基本标准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办学条件的实际进行分类指导、分层评价,对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的评估,侧重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关注其“进步幅度”。

改革完善各段教育的招生制度。小学、初中学校招生实行免费就近入学,促进招生工作更加公开、公正、公平、透明,切实降低择校生比例和解决择校收费问题,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其实这也是有效解决城市学校班额过大问题的最有效举措。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制度,实现信息公开、透明,保障考生权益。

6.全面提升发展学前教育。深入贯彻实施市关于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1+4”文件。逐步规范幼儿教育,提高办园水平,以建设等级幼儿园为主要载体,积极引导和促进现有幼儿园上等级、上水平;要着力提高幼儿保教质量,大力开展幼儿园保教人员培训,切实落实保教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按照“三个一批”的办法,逐步充实优化师资队伍,即从现有非事业编制幼儿教师中吸收一批,从小学教师中转岗一批,从学校毕业生中招考一批,解决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努力提高学前教育保教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学前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每年在地方教育附加中计提20%,在土地出让收入中计提不低于0.5%安排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提高非事业编制教师待遇,改善各类幼儿园设施设备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等。乡镇幼儿园的布局主要是1+X,一个中心幼儿园,若干个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幼儿园,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指导示范作用,加快完善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的农村学前教育网络。新小区要实行小区幼儿园建设与住宅建设同步。计划到2015年,全市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9%以上,其中农村达到98%以上;全市标准化建设达标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85%以上;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在园幼儿总数90%以上;全市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75%以上。

7.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完善布局和专业规划,加快完成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建设,逐步形成市职高以先进制造业为特色,市职教中心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两大职教基地,为实现中职专业建设由以县域为单位统筹向以地市级为单位统筹转变提前做好准备;提高“双师型”教师水平和比例,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加大职业教育投入,至2015年,职业教育公用经费标准逐步提高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借力高教园区高职院校职教资源,积极探索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专业联谊、资源共享的合作培养模式。

8.不断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核心是完善教师素质提升和激励保障机制。一方面,完善教师素质提升机制,要更加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要进一步健全教师培养与县本培训体系,改革完善培养培训制度,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严格教师准入、退出制度,严把入口关,大力支持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增强教师队伍活力。加强名师名校长的培训和管理,设立名师名校长奖励和培养专项经费,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分配专项经费使用办法;探索义务教育段教师在一定区域内有序合理流动制度,加强农村和薄弱学校师资配备。深化教师职称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加大倾斜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生从教。

9.切实做好学校安保工作。着力长效机制建设,实行常态化管理,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健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依法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人防、技防、物防、群防体系,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认真落实治安、消防、卫生防疫、学生接送车安全等方面的防范制度和措施。及时分析各类安全稳定隐患,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10.办人民满意学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减负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来说,尽管这只是一项治表性工作,但这个表不去治,各项治本措施也无法实施。一定要牢固树立抓中小学生“减负”就是抓素质教育的观念。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尤其是各学校校长要带头提高认识。不要把“减负”与提高质量以及升学对立起来。“减负”是手段,目的是要保护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件事上,各个学校一定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做到真抓真减,谁都不要做阳奉阴违、弄虚作假、误导学生和家长的事;切实加强督导和检查,一定要确保各项减负要求真正落实。要及时研究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学生课后活动的指导,多形式组建各类学科性、艺术性、体育类、公益服务性学生社团,开发“第二课堂”,努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尤其是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继续研究“轻负担、高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积极推广“先学后教”等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重视体育教育与健康安全教育,建立向社会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度,促进全社会像关注学生升学一样高度关注学生健康,形成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风正千帆疾,心齐万事兴,只要我们统一认识,上下一心,我们的教育必将在“十二五”期间写下好气势恢宏的一笔,建设成为教育现代化示范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