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交流工作要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时间:2022-07-16 10:27:00

干部交流工作要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积极稳妥地开展干部交流工作,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表明,干部交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由于少数地方思想认识不到位、交流轮岗过于频繁、配套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使干部交流工作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高度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减少干部交流中的负面效应,增强干部交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在新形势下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提高认识,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的经常化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实现干部交流工作经常化的基础。个别领导干部尤其是少数基层单位主要领导,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排他思想,只欢迎本单位、本部门提拔起来的干部,对上级机关部门交流来的干部抱着不是“我的人”的错误思想,不欢迎、不支持甚至盲目排斥;有的主要领导把干部交流当成甩包袱、腾位置的好机会,给组织部门提供片面的干部评价,不是从工作需要出发,而是把自己不喜欢或是工作不得力的干部建议交流出去;有的地方对干部交流的任职年龄、年限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交流过于频繁,从而使少数交流干部产生短期行为;少数干部本人对干部交流有时也不理解,往往是提拔交流高兴,从非权力部门交流到权力部门开心,从条件一般的部门交流到经济待遇高的单位就愉快服从组织安排,反之则不高兴、不开心甚至闹情绪,等等,这些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都影响了干部交流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在干部交流工作上取得新突破,首先必须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在干部交流工作的重要作用上取得共识。一是实行干部交流有利于解决干部“成长难”,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实践出真知,经历长才干。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地待在某一岗位上,容易使人滋长懒惰情绪,变得僵化保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知识面狭窄却自以为是,不利于干部的工作创新,不利于干部的“成长”。而实行干部交流,为干部提供了不同的实践机会,就等于为干部创造了不同的学习机会,搭起了成长成熟的梯子。二是实行干部交流有利于医治“班子病”,促进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干部交流,可以合理地调整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及时解决空缺、散懒、老化、内部不团结或近亲繁殖等“班子病”,实现领导班子成员在性别、年龄、性格、专业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从而合理地激活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打造比较理想的干部队伍。三是实行干部交流有利于冲破“关系网”,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长期在一个岗位上任职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容易形成家长作风,搞“一言堂”,削弱集体领导;容易形成“关系网”,产生宗派主义和小团体主义,被人情关系或裙带关系缠绕,把公事和私事搅在一起,助长腐败。加强干部交流并且形成一种长期的制度,有利于领导干部摆脱人情关系的干扰,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组织关系,做到秉公办事,依法决策,从而净化党内风气,改善干群关系。

二、把握原则,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的科学化

干部交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实现干部合理有序交流,必须正确把握干部交流工作的原则。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推进干部交流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干部的健康成长,给干部提供一个有利于开阔眼界、经受锻炼、施展才能、提高素质的环境,是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交流,绝不能为了交流而交流。具体操作中,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一般不要同时交流,整个班子的交流比例要适当,以保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保证工作的连贯性。要解放思想,克服人才使用上的“地方意识”,服从干部工作的大局,舍得把用“熟”了的干部放出去交流,也要舍得把重任交给新交流来的优秀干部,使干部交流工作的渠道更加顺畅。二是坚持用人所长、有所侧重的原则。要根据制定的交流计划和拟交流干部的能力特点,进行统筹安排,在实现内部人才合理流动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使被交流干部能够学有所用,发挥其所长,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同时干部交流要抓住重点、有所侧重,交流岗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关键岗位上的干部要加大交流力度。三是坚持自主自愿、合理流向的原则。要加强与拟交流干部的有效沟通,采取双向见面、双向选择等方式方法,使拟交流干部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干部交流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思想和行动的统一,减少岗位变化带来的不安和焦虑。要充分考虑各部门工作的实际需要,保持各部门之间人才的相对平衡和合理流动,推动组织效能的全面提升。

三、创新方法,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的合理化

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方、不同部门、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交流形式和流向,实现领导干部多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有序交流。一是横向与纵向交流相结合。根据干部的不同特点和岗位需求,进行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有步骤地使干部接受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不同岗位的锻炼,提高干部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宏观决策能力。二是提拔交流与平职交流相结合。根据干部的不同条件,领导班子的实际情况,对那些素质较好,并经过关键性岗位锻炼和需要在关键性岗位上锻炼,并已基本成熟的干部采用提拔交流的方式,让他们在较高层次的岗位上任职锻炼。三是改善领导班子整体结构与培养后备干部相结合。根据领导班子成员的专业结构、理论素养、气质特点等不同要求,在注意班子整体结构与个人素质关系的同时,把对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与干部交流结合起来,将后备干部交流到适当岗位上进行锻炼,改善班子的整体结构,促进新老干部交流工作。

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是一个单位人心稳定,改革发展的组织保证,这有利于领导干部熟悉情况,安心工作,谋划发展。一般来说,新干部上任要有二到三年的时间,才能看出一任干部的工作成效。否则,新任干部即使有想法和打算,本人准备有所作为,但上级把他调走了,容易造成人才的浪费。干部没有长远打算就会只做表面工程,甚至弄虚作假,竭泽而渔。因此,一方面要避免大进大出,掌握好交流的比例;另一方面,要适当确定交流年限,进行干部交流,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干部交流的“大气候”,减少交流阻力,又有利于统筹考虑培养锻炼干部和改善领导班子结构的双重要求,克服盲目性和短期行为。

四、完善措施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的制度化

首先,要增强干部交流的计划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解决好干部交流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根据干部实际情况,制定好干部交流计划,明确交流条件,做到交流预先有谋划、操作有标准。对交流干部的基本条件、什么时间进行交流、交流多长时间、交流的比例、交流到期后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都有一个硬性规定,让每一个干部对交流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交流工作真正走上经常化轨道。

其次,要完善干部交流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交流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干部不断处于自我约束和激励之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在整体上增强领导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实行交流任期制、工作目标责任制。交流干部在任期内工作目标任务完成好,业绩突出,特别是在基层和艰苦地方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且群众公认的,可优先提拔使用。对在任期内工作目标任务完成较差,经考核不称职,造成不同程度损失或影响的干部,要视具体情况,在交流地或回原单位或再次异地作平职安排或降职、撤职等处理。尽可能采取提拔方式交流干部,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交流去干部的地方、部门和职位,这种方式易于干部接受。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坚持凡提拔的干部应当有两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应当有在下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这样可以从机制上约束机关干部自觉到基层工作和接受多岗锻炼。要认真完善后备干部制度,在加强后备干部交流工作的同时,坚持一般从后备干部中提拔干部的规定,对干部交流工作起到激励和推动作用。

再次,要加强对交流干部的跟踪考察。要对交流干部跟踪考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表现。制定以实绩考核为主的干部考评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坚持以党性看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用适当的待遇激励干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交流、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通过鼓励和压担子,促使交流干部充分发挥潜能,创造佳绩。

同时,要创造条件解决实际困难,解除交流干部的后顾之忧。妥善解决好交流干部家属、子女的工作安排和入学问题,统筹解决好交流干部的住房问题,重视艰苦干部的医疗保健和工资收入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