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县乡两级选举训练会发言

时间:2022-08-25 08:59:00

2011县乡两级选举训练会发言

同志们:

国流动人口的规模也逐年增加,要保障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利。流动人口的参选是目前各方面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进。据最近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已达2亿6千多万(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近4千万)人口流动大省,据统计已达二千多万,甘孜州近几年来,流动人口也呈现上升趋势,如何保障流动人口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中应当予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根据年《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国多年来的做法是流动人口原则上在户口所在地参加选举。选民如果在选举期间外出,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对于选民实际上已经迁居外地但是没有转出户口的取得原选区选民资格证明后,也可以在现居住地的选区参加选举。中央和省里均要求,各地要认真依法组织好流动人口的参选,如认为条件成熟,可适当放宽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参选的条件。具体操作中,选举机构要采取多种措施为流动人口参选创造便利条件,如户口所在地的选举委员会可以为本地外出在同一居住地的流动人口集体开具选民资格证明,可将传真委托等方式视为书面委托,现居住地的选举机构也可以主动联系户口所在地选举机构确认流动人口的选民资格;对于已在居住地参加过上一届选举的选民,经核对资格后,可以不用再开具选民资格证明,继续在现居住地参加选举。

根据《全国人大办公厅关于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的通知》自年下半年开始,按照我国宪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的规定。全国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将进行换届选举。根据学习班的安排,就选举法及实施办法、代表法及实施办法修改的主要精神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换届选举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和严格依法办事,做好我州县乡两级换届选举工作有关问题发个言,同大家一起交流。

一、选举法及实施办法和代表法及实施办法修改的主要精神

1关于《选举法》及实施办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大家应该充分认识本次县乡换届直选的特点。本次换届直选最本质、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为了依法做好这次县乡换届选举工作。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第一次换届直选;二是新修改选举法及实施办法、代表法及实施办法后的第一次换届直选。因此,一定要把换届直选的过程同时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宪法、选举法、代表法、组织法和我省相关地方性法规的过程,一定要贯彻实施好城乡同比选举人大代表,代表候选人一定要符合代表法规定的代表资格和条件等一系列规定。严格依法办事,搞好换届选举工作。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全国人大修改选举法之后,年月日。省也对选举法实施办法作了相应的修改,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实施办法}的决定》

总的章节和条款同第四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相比增加了一章四条。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文共十二章五十七条。

具体来说选举法的修改有八大亮点:一是实行城乡平等选举权;二是确保应有适量基层代表;三是增设“选举机构”专章规定;四是乡镇代表总名额上限增加;五是禁止同时两地担任代表;六是增强候选人“透明度”七是保障选民和代表的选举权;八是秘密写票处被规定。

其中修改的主要精神可以概括为“一个重点”三个平等”

一个重点”就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要求。

党和国家一贯的政治主张。新中国成立后,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利。年我国制定第一部选举法时,就明确提出要根据我国当时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真正民主的选举制度。按照这样一个总精神,选举法明确提出普遍、平等的选举原则。同时,考虑到国当时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人口比重只有13.26%,为体现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使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有与其地位相当的代表,当时选举法规定农村与城镇按不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年修改选举法,基本延续了年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农村与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为:全国为81省、自治区为51自治州、县、自治县为41改革开放后,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选举法,将全国和省、自治区农村与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与自治州、县一样,统一修改为41

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为落实中央精神,党的十七大提出。全国人大及时启动了选举法修改工作。选举法修改调研征求意见过程中,各地、各方面一致拥护中央提出的建议,但对如何落实,具体来说是采取一步到位,还是分步到位,有不同方案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考虑到国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进一步加速,农村经济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城镇人口比重已由年的29.04%上升为年的46.6%的实际情况,根据绝大多数地方的意见,选举法修改采取一步到位的方案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一步到位实施,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要求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保障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三个平等”本质上与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精神是一致的一是人人平等。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二是地区平等,保障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有平等的参与权,各行政区域不论人口多少,都应有相同的基本名额数,都能选举一定数量的代表;三是民族平等,保障各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要有一名代表。这三个平等是国国体、政体的内在要求,有机统一的整体,不能强调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此外,各方面代表性人物比较集中的地方,也应给予适当的照顾。

地区平等是这次选举法修改的一大亮点,上述三个平等中。也是对我国选举制度的重大发展。地区平等主要通过设定一定数量的地区基本名额数来体现。主要考虑:一是国,同级行政区域的法律地位应当平等,不论人口多少,国家权力机关都应有一定数量的代表,设定地区基本名额数,可以确保人口较少的地区有一定数量的代表名额,反映该地区人民群众的意见。二是国幅员辽阔,不同行政区域的人口数量差别较大,完全按人口数分配,会造成代表名额分配的悬殊。三是地区基本名额数具有一定的调剂功能,通过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设定地区基本名额数,还可以减小代表名额分配的总体变动幅度。

这次选举法修改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与此同时。统筹考虑,对其他认识一致、条件成熟的问题,包括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与职责,代表候选人的提名与介绍,投票选举程序等也一并作了修改。

2关于代表法及实施办法修改的主要精神

国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目前。共有270多万名,其中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县级人大代表有59万名,乡级人大代表有198万名。这次换届,全省将选举产生县级人大代表3万余名,乡级人大代表22万余名。各级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代表的构成、素质以及履职的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代表履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及时修改代表法,对有关问题予以规范和明确。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代表法的决定。这次代表法修改,年月日。遵循宪法和代表法的基本原则,总结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贯彻落实05年中央9号文件精神的实践经验,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一是进一步明确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为便于代表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职责,增强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执行代表职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代表的权利义务集中作了明确规定,规定代表享有获得执行代表职务所需的信息和各项保障等权利,并从履行义务的角度对代表应具备的素质条件提出了要求,即代表应当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廉洁自律、公道正派、勤勉尽责。二是进一步细化人大代表的履职规范。为充分体现我国的人大代表都有各自的工作岗位,从事各自的职业的特点,要处理好执行代表职务与开展本职工作的关系,增加规定:代表不脱离各自的生产和工作;代表出席本级人大会议,参加闭会期间统一组织的履职活动,应当安排好本人的生产和工作,优先执行代表职务。并对代表出席会议、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以及参加闭会期间的活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要求。三是进一步加强对人大代表履职的保障。保障代表的知情权,强化代表履职学习,完善代表人身权保护,加强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加强代表履职的物质保障和组织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四是进一步强化对人大代表的监督。这次修改,规定代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人民群众对代表履职的意见,回答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询问,直接选举的代表要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接受监督;代表要正确处理从事个人职业活动与执行代表职务的关系,不得利用执行代表职务干涉具体司法案件或者招标投标等经济活动牟取个人利益。

省及时加紧立法调研、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代表法之后。实施办法修改决定已于今年的5月27日表决通过,结合的省情作了相应的修改。

依照修改后的选举法及实施办法和代表法及实施办法做好换届选举工作二、严格依法办事。

认真研究选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统一思想认识。依法做好这次县、乡换届选举工作的关键。换届选举时,选举任务很重,归纳起来有两大项:一要选举人大代表,并由新选出的新一届人大代表组成新一届的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二要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由新一届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的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包括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即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乡镇人大要选举乡镇人大正副主席)选举产生行政机关的领导人员并组成新一届政府,选举产生审判机关的领导人员和检察机关的领导人员等。

换届选举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1设立选举领导机构。2代表名额的分配3选区划分。4选民登记。5代表候选人的提名和正式代表候选人的确定。6投票选举。7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和补选。按照选举法的有关规定。

一)依法组织选举委员会

县、乡人大换届选举设立选举委员会,选举法》第89条规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选举委员会应由党委、人大、政府相关部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经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受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为保证公正、公平地进行选举,根据人大代表、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修改后的选举法和实施办法增加规定: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为代表候选人的应当辞去选举委员会的职务。这是国选举制度的重要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改进选举工作。同时,中央和省里的文件明确提出,拟提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一般不作为选举委员会成员,选举委员会主任应当由政治立场坚定、法律意识强、熟悉选举工作且在当地有一定威望的领导同志担任。这一要求与选举法的规定是一致的

如果不按规定辞去选举委员会成员的职务,需要特别强调的法律对提名为代表候选人的选举委员会成员的回避作了明确规定。一旦有人据此提出选举违法,就会十分被动。因此,应从大局着眼,进一步转变观念,按规定要求做好选举委员会成员的推选工作。

根据换届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选举委员会在同级党委和县级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履行包括划分选区和代表名额分配、选民登记和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受理对于选民名单不同意见的申诉并作出决定、确定选举日、组织介绍和确定代表候选人名单、主持投票选举、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并公布当选代表名单等六大职责。

二)依法做好选区划分、选民登记和县、乡人大代表名额的确定和分配工作

对选区划分将产生直接影响。选区划分应把握好以下三点:第一,要合理划分选区。选区划分是县乡换届选举的基础性环节。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要按照本行政区域内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当大体相等的原则进行划分。实行城乡同比后,以往划分的选区会相应有所调整,城镇选区数量将有所减少,人口相应增加;农村选区数量将有所增加,人口相应减少;一些原来单独划分选区的机关、单位需合并到附近的选区参加选举。各方面代表性人物及因工作需要安排的人选,也需要适当地安排到农村选区参选,可能会增加当选的难度。为此,要周密安排,对于选区有调整的单位,要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第二,要便于县乡同步换届选举工作的进行。选区划分,要尽可能使县人大代表选区套若干乡人大代表选区,使县、乡两级选举共享选民登记信息,并力争在同一个选举日分别对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方便选举的组织工作。第三,选区的划分还要考虑选民与选区的联系程度,便于选民了解代表候选人、参加选举,以及代表当选后联系选民、反映选民意见和建议、接受监督的需要。另外,省选举法实施办法第十八条、十九条还有一些细化规定,请各县按规定实施。

以便其参加投票选举的一项制度。按照选举法的规定,要依法做好选民登记工作。选民登记是选举委员会对依法享有选举权的公民进行登记造册。每个选民只能登记一次,应努力防止错登、漏登、重登。选民登记的重点是对变动部分的登记,即对新满18周岁的恢复行使政治权利的选民予以登记;对迁出原选区的选民,应列入新迁入的选区选民名单;对死亡的和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应从选民名单上除名。需要注意的准确计算公民是否年满18周岁,应以各地选举委员会规定的选举日为核准界限。旅居海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县级以下人大代表选举期间在国内的可以参加原籍地或者出国前居住地的选举。选举工作机构要选派并培训好登记员,要到选民住所或工作单位对选民进行登记,也可以设立选民登记站,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等现代通信手段,发动选民自行登记,力求做到不漏登、不错登、不重登。

代表总名额原则上不再重新确定。为了保证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平稳顺利实施,这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对于个别县人口变动大,行政区划调整,代表名额分配矛盾突出的地方,省人大常委会将从严控制,根据选举法的规定重新确定其代表名额,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乡、镇的人大代表总名额,如人口超过9万,可根据人口增长情况,由有关县级人大常委会依照修改后的选举法的规定重新确定(甘孜州目前还没有人口超过9万的乡、镇)

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代表名额的分配要以总人口数分配为主。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相同的原则。

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这次县、乡人大代表名额分配工作,做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工作。实施修改后的选举法需要首先解决好的问题。由于各地区城乡人口数量、同级别地区数量、各民族人口等情况差异较大,影响代表名额分配的因素很多,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在同级党委领导下,按照换届选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各县人大常委会要周密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名额分配到选区由选名直接选举产生,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大体相等。部署、精心组织、加强协调、搞好指导,确保县乡人大代表名额分配工作顺利进行。乡、镇的具体代表名额由县级人大常委会依法确定后,报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三)依法做好代表候选人的推荐和介绍工作

提名、确定代表候选人,是选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把好人大代表的入口关,选好人大代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同时,对于调动选民、代表的选举积极性,保障选民、代表的民主权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代表候选人应当具有广泛性

针对代表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修改后的选举法及实施办法进一步强调了代表的广泛性,增加规定了: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这里的关键是,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实现“两升一降”:即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的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要比上一届有所上升。妇女代表的比例要比上一届有所上升。党政干部担任人大代表的比例要比上一届有所降低。要根据本地实际,切实做好基层一线和妇女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推荐。对少数民族的归侨代表要按照法律规定予以保证。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等其他社会阶层人士担任代表,要统筹兼顾,注重质量,比例适当。

人大代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保证人大代表的合理结构和良好素质,对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具有重要意义。各县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出代表结构的合理比例,通过周密细致的工作,使选出来的人大代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候选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才能保证选举产生的代表结构的广泛性。同时,各县还要注意的是,对于连任代表候选人的推荐工作,党委组织部门应当征求同级人大常委会的意见,按照代表法的规定,对于那些履职意识薄弱、履职能力不强,履职表现不尽如人意的代表,建议不再推荐为新一届人大代表候选人。各级人大和党委组织部门要积极沟通、协助配合,共同做好人大代表的提名推荐工作,把好“入口关、政治关”,不断优化人大代表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

2.关于代表候选人的提名

修改后的选举法及实施办法增加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者单独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每一选民或者代表参加联名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人数,均不得超过本选区或者选举单位应选代表的名额。一般情况下,政党、人民团体提名的候选人,与选民联名提出的候选人加总后即可多于应选数。因此,选举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有利于调动选民、代表参与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的积极性,保障他们的推荐权,切实贯彻差额选举原则。各地在换届选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这一规定执行。

3.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一是,要全面准确地了解代表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修改后的选举法及实施办法增加规定了接受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应当向选举委员会如实提供个人身份、简历等基本情况。个人身份包括国籍,是否拥有国(境)外永久居留权、长期居留许可,是否在其他地方已担任代表职务等。对候选人提供的个人情况,选举委员会有责任进行了解核实。如候选人提供的基本情况不实的,选举委员会应当向选民通报,由选民作出判断选择。

二是,要按法律规定的形式进行介绍。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选举委员会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推荐者应根据选举委员会的统一安排,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选举委员会在选民酝酿讨论候选人过程中,要以适当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向选民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这次修改选举法及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大了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力度,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与选民见面活动要在选举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如何具体组织,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把握。

我国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以选举委员会介绍为主,辅之以推荐者介绍,但没有规定候选人自我宣传介绍。因此,对于代表候选人的自我宣传等竞选活动,应当依法予以妥善处理。同时,根据选举法的规定,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活动在选举日必须停止,以避免干扰、影响选民投票。

4.正式代表候选人的确定

在直接选举中,最初推荐的代表候选人通常比较多。如果把所提的候选人都列为正式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选票必然很分散,很难依法选出代表。因此,选举法及实施办法规定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的程序。在县乡换届选举中,要切实按照规定的程序,真正做到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

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确定以后,选举委员会应当依法公布候选人名单及其基本情况。为使选民有较充裕的时间了解正式代表候选人的情况,同时适应加大组织选民与代表候选人见面力度的需要,修改后的选举法及实施办法将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的时间,在原规定5天以前的基础上修改为选举日的7天以前。

(四)依法组织好选民投票选举。

投票选举是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的关键环节,也是选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最后程序,组织好投票选举,对于选举成功具有标志性意义。选举委员会要充分准备,精心安排,协调各部门共同维护选举次序,营造发扬民主、安定团结的和谐氛围,保障选举依法有序进行。

修改后的选举法及实施办法针对实践中投票站的设立不够规范、流动票箱使用过多过滥等问题,对三种投票方式分别作了细化规定。根据选举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设立投票站是最主要的方式;召开选举大会以及特殊情况下以流动票箱投票是辅助方式。农村选区可以以自然村或者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立投票站,方便选民就地就近投票。选民居住比较集中的选区,主要是单位选区,可以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流动票箱由于其流动性特点,监管难度比较大,因此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使用,不能扩大范围,即只限于因患有疾病等原因行动不便或者居住分散并且交通不便的选民使用这种投票形式,且使用时至少要有3名以上的工作人员执行,其中要有2名监票人员负责监票。

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为了进一步体现这一精神,修改后的选举法及实施办法增加规定,选举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选民领取选票后,可以到秘密写票处写票。选民如果是文盲或因残废不能写选票的,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选举委员会要为他们写票提供服务。选民对于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也可以弃权。

为了进一步规范委托投票,保障委托人意愿的实现,修改后的选举法及实施办法增加规定,被委托人“应当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代为投票”。鉴于委托投票的特殊性,对其使用必须严格掌握。

县、乡两级人大代表进行同步选举,选民名单公布日、代表候选人名单公布日、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公布日、选举日等“法定日”应统一,使整个工作都同步进行。正式代表候选人确定后,应在投票地点、选票设计、票箱设置等方面统一安排,可以采取同地进行投票选举,以县级、乡级分别计票的方式,顺利完成投票选举工作。选举结果由选举委员会或者人大主席团依法确定是否有效,并予以宣布。

(五)依法对破坏选举行为的制裁和调查处理

从全国来看,虽然选举工作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在一些地方,干扰破坏选举的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选举法及实施办法列举规定了一些破坏选举的违法行为。一是通常所说的“贿选”,指用金钱、财物等贿赂、收买选民或者代表,影响或左右他们的投票意愿的行为。实践中,对贿选的认定要根据行为发生的时间、行为影响、社会习俗等加以综合判断。二是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三是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破坏选举的违法行为。四是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对破坏选举的行为,要严格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为了加大对破坏选举行为的查处力度,修改后的选举法及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查处破坏选举行为的负责机构,即主持选举的人大常委会以及选举委员会。根据实际做法,选举委员会一般只在换届选举期间临时成立,选举工作结束后即行解散。因此,在县、乡换届选举期间,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要切实履行职责。在县、乡换届选举之后,对破坏选举行为的查处主要由县级人大常委会进行。县级人大常委会以及县、乡两级选举委员会,在发现有破坏选举的行为或者收到对破坏选举行为的举报时,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必要时,可以请有关机关协助调查。经充分调查、收集事实材料后,应当及时提出认定结果,并予公布。发现相关人员构成违法违纪甚至构成犯罪的,应当及时移交有关机关处理。

三、精心组织,成功开好换届后的第一次人大会议

代表选举产生后,面临的工作就是召开换届后的第一次人大会议,听取、审议和批准各项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的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等,县级人大还要完成对上一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只有成功召开换届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一届国家机关后,整个换届选举工作才算全部完成。要成功开好换届后的第一次人大会议,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关于换届后第一次人大会议召开的时间

为了保证新选出的人大代表尽快履职,组成新的一届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按期选举产生新的一届人大常委会、政府、法院和检察院,根据地方组织法,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选举完成后的两个月内,要由上届本级人大常委会或者乡镇的上次人大主席团召集本级人大换届后的第一次会议。这里需要明确的是“选举完成”的时间如何认定。选举完成的时间一般以选举委员会确定的投票选举日为准,也就是以代表选举全部完成的时间为准。一般选举委员会确定的各选区的投票选举日是统一的,如不统一,则应以最后一个选区的投票选举日为选举完成的时间,但不包括重新选举的时间.

(二)起草审议好各项报告

县级人大代表换届后的第一次人大会议,是上一届人大、政府领导班子和“两长”履行职责的终点,也是新一届班子开展工作的开端,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县级人大代表换届后的第一次人大会议,要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预算及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乡镇是我国的基层政权单位,管辖的区域范围较小,人口较少,具体执行性的工作较多。因此,乡镇人大第一次会议的议程,主要是听取和审议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根据国家计划,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事业和公共事业的建设计划。

要精心起草和准备各项报告,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凝聚集体智慧,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经验和不足,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为本届工作起好步、开好头。

(三)坚持依法差额选举,做好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工作

差额选举是相对于等额选举而言的,是指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选举制度。根据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本级国家机关正职领导人时,“候选人一般应多一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进行等额选举。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本级国家机关副职领导人时,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一人至三人。也就是说,地方国家机关正职领导人员一般实行差额选举,副职领导人一律实行差额选举。考虑到正职选举的重要性,法律对正职选举作了较为灵活的规定,即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难以提出其他候选人的,可以实行等额选举。

建国后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实行等额选举,这是由当时国内、国际环境和客观条件决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根据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于年修订选举法,规定各级人大代表一律由差额选举产生;同时,重新修订地方组织法,把差额选举制度扩大到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选举。此后,经过年、年两次修改地方组织法,对差额选举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完善,使其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重要原则。与等额选举相比,差额选举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差额选举本身具有竞争机制和淘汰的功能,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第二,差额选举使代表有了选择的余地,便于代表进行比较,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好中选优,更加民主;第三,差额选举使当选者真正懂得权力来源于人民,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责任意识、公仆意识;第四,差额选举的过程就是民主监督的过程,有利于当选者加强廉洁自律,消除腐败。

坚持差额选举,在实际操作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举的主持机构应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证政党、团体联合提名的候选人与代表联名提出的候选人具有平等的地位。要避免搞陪衬,以及在选票排印上暗示主次等不规范的行为。二是要认真做好候选人的介绍,保证代表对候选人情况的全面了解,方便代表作出投票选择。三是必须坚持无记名投票原则,使代表能够按自己的真实意愿投票。

县、乡两级代表依法行使民主权利,选举产生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面。实践中,有的地方召开第一次人大会议后不久,就对新当选的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进行职务调整,有的地方甚至在一届人大任期内,多次调整代表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这既对代表的选举权利不够尊重,也不利于领导班子稳定,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中央和省里均明确提出,安排的县、乡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人选,一般应能任满一届,依法当选后除特殊情况外,不要在届内调整,以尊重代表的选举权利,保持领导班子在任期内相对稳定。

(四)按期提请任命政府组成人员

县级新的一届人民政府领导人员依法选举产生后,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应当在两个月内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命政府组成人员。提出两个月的时间要求,是为了尽快组成新的一届政府,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贯彻落实好这一规定,要求在党委、政府换届时即对政府各工作部门负责人的人选通盘进行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在其后的酝酿、协商、讨论、提名等各个环节中既发扬民主又提高效率,按期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

县乡换届选举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又一次重要实践。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挥我国选举制度的优越性,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换届选举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希望大家与我们及时联系、沟通。对于涉及法律法规的有关问题,我们将及时研究提出意见,报经审批后回复。

四、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搞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党的领导是关键。各县要建立党委和人大常委会党组联系机制,通过领导小组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选举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各县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选举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对于党委提名、推荐的人大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人选,人大要通过深入细致和周密工作,努力实现党委人事安排方案。

这次换届选举涉及面广、时间紧、工作量大,政治性、法律性、政策性、程序性都很强。各地要提前谋划、合理安排、精心组织,在州委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圆满完成县、乡人大换届选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