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学校卫生工作通知

时间:2022-07-16 10:10:00

地震后学校卫生工作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有关普通高校:

“5.12”特大地震灾害导致灾区公共卫生设施和学校卫生基础设施、生活设施遭受严重破坏,食品和饮用水安全隐患突出,生活垃圾和粪便管理的难度加大,而夏秋季又是多种传染病的易发季节,为确保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通知》。目前,学校灾后重建和复课工作正在紧张地规划和进行,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尤其是地震灾区学校卫生工作,根据学校灾后重建和复课的实际,特提出以下要求,请各地及学校认真执行。

一、切实加强领导,抓好灾后学校卫生工作

本次特大地震灾害波及面广,学校受灾严重。切实抓好灾后学校卫生基础设施重建、疾病防控、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也是学校灾后重建、复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务必高度重视,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切实把灾后学校卫生工作作为今年秋季新学年开学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灾后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在当地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部署下,按照地震灾害发生后各级政府、教育卫生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灾情制定灾后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开学前的时间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做好本地、本校灾后重建的各项卫生工作,做到工作任务层层落实,保证人员、物资及时到位,力争实现灾后学校无大疫的目标。

二、加强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维修和改造,消除卫生安全隐患

特大地震灾害后百废待兴,灾区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编制学校重建规划和实施学校重建过程中,应认真按照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印发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要求(文件可在教育部网站政策法规栏目中下载),切实把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维修和改造纳入学校重建,配齐配足卫生防疫设备和药品,为加强学校卫生工作,预防大灾之后学校出现疫情提供可靠的保障。其它地区学校在新学期也应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执行。

1、加强饮水设施建设、维修和改造。学校应尽可能使用市政供水。直接取用井水的学校,水井应搭建规范的井台、井栏、井盖,水井周围30米内应无厕所、猪圈、垃圾收集点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污染源,取水使用专用取水桶。使用二次供水的学校,蓄水池应加盖、加锁。使用井水和二次供水学校应采用消毒剂对饮水进行规范的消毒灭菌,并取得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为师生提供。学校应为师生提供充足的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桶装水,、提供充足的洗手、洗碗水龙头。

2、加强食堂建设、维修和改造。新建、改建食堂的学校必须按照师生人数设计足够的餐、厨面积,严格操作间的功能区分,在当地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下施工建造,新建和改建食堂必须*到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B级以上标准;进行维修的学校食堂一定要加强三防设施配置,尽可能对操作间进行功能分区,使之*到食品卫生量化分级C级以上标准。学校要严格监控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保持从业人员相对稳定。

食堂内外环境必须每天进行清洁消毒。食堂内操作间、操作台面、配餐间必须保持清洁,配餐间应按规定安装紫外线消毒灯,并于售饭前定时消毒。食堂餐用具(尤其是共用餐具)必须每天消毒。食堂外环境应用高效低毒杀虫剂定期进行消杀,消除蚊蝇孳生。

3、加强学校厕所建设、维修和改造及环境卫生整治。新建、改建的厕所必须*到国家卫生厕所标准,蹲位和小便槽应按师生数保证女生15人设一个蹲位,男生30人设一个蹲位,每40人设一米小便槽。板房学校必须按每50——100人建一个临时厕所或流动厕所。维修和修建临时厕所时应防止粪便污物外溢,不污染周围环境,尤其不能污染水源。临时厕所、流动厕所的粪便应每日施加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无害化处理,按环卫部门的要求将粪便运至统一收集处理点进行统一处理。

学校应于开学后组织广大师生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清理污染不留死角、环境消毒不留空白。板房学校的教室、师生集体宿舍必须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学校应重点加强污水排放沟、垃圾堆放点、厕所等重点区域的消杀灭工作,消除蚊蝇孳生,认真开展除“四害”工作。

学校人群集中的场所(教室、寝室、礼堂、食堂、图书馆、计算机房等)须保持清洁,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消毒。洗手间应备肥皂,不设公用毛巾。

三、切实重视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加强疫病防控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认真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关于中小学卫生(保健)室建设基本标准的要求,设置卫生(保健)室,配备卫生(保健)室人员,完善卫生(保健)室设施与设备。在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人以下的学校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保健教师。卫生室应大于40m2。,保健室应大于15m2。卫生(保健)室均应按要求配置必须的医疗设备、器械、药品和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的设备和消毒灭菌、杀虫药品。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应负责对师生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学校传染病防控、食品饮水卫生安全日常监管工作,每天对全校学生出勤、健康巡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当地卫生和教育部门,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扑疫工作。

新学期开学,是学生流动的高峰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的学生健康体检项目,于开学后对所有中小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检费用支出按照中共中央2007年7号文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规定执行。大学也应做好新生入学体检,体检项目及收费标准按四川省物价局、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规范高等学校学生代管费和服务性收费的通知》(川价发〔2005〕122号)文件执行。同时,灾区中小学要认真按照《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5.12”地震灾后预防接种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做好灾区预防接种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要求,主动配合当地卫生疾控部门对适龄儿童青少年进行甲肝、乙脑等疫苗的群体性预防接种的查漏补种和出现疫情后的应急接种工作。开学时,全省中小学应认真查验预防接种证,对未按要求接种的青少年儿童,学校应及时与当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尽快予以补种。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防病意识和能力

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防病意识和能力是大灾之后群体性防疫的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学校新学年开学后一个月内每周用一至两节课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利用通俗易懂的地震灾害防病资料对广大学生进行广泛的灾后食品饮水卫生、环境卫生、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各地和学校要重点抓好教育学生养成饮用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及野生瓜果,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随地吐痰、便溺,不乱扔垃圾,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等个人卫生行为习惯。提高广大学生健康和卫生意识,增强自我防病的能力,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为灾后卫生防疫作出贡献。

二〇*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