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局局长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4:20:59

地震局局长

地震局局长范文篇1

一、明确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宁夏北部和内蒙交界地区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多年来一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监视防御区。20**年以来,这一地区相继发生2月26日3.3级、7月9日3.3级、12月5日3.8级三次有感地震,我市三区均遭受不同程度的震感。地震活动不仅是频度还是强度都有所增强,使我市的防震减灾形势更不容乐观。做好新时期的防震减灾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大力实施“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三大战略,逐步建立健全有重点的全面防御体系和预测、预防、救助全方位的灾害管理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防御地震灾害的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和投入机制

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高度重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切实履行职责,做到平时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备不懈,震时反应迅速、决策科学、高效有序。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应急救援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

三、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一)、严格执行周、月会商制度和震情值班制度。,我局共印发周、月会商意见67期,其中震情月会商意见12期(每期55份),周会商意见52期(每期11份),震情通报3期。我局按规定在每个周的周二和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二进行周月会商,根据**台、哈图乌素台及各宏观观测点所报的数据及宏观情况,对我市及邻近地区下周及下月的地震趋势进行判定,确定有无5级以上地震发生,逐周逐月排除发生4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并认真组织完成年中、年度全区地震趋势会商报告。

我局高度重视震情监测工作,严格按照值班制度安排值班,值班人员能及时处理各项工作,按时交接班,无脱岗、漏岗等现象,特别是20**年2月26日04时37分和7月9日01时01分发生的两次有感震,而且均发生在凌晨,我局工作人员都在第一时间到达工作岗位,并对2月26日发生在我市境内的3.3级地震及时派出地震考察组,确定宏观震中,为震情趋势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做好宏微观手段的分析处理,注意各类异常的提取和调查落实。今年6月18日,**台数字伸缩仪南北向开始向上漂移,6月25日调零后,向上漂移的幅度更大,最大漂移幅度为6月27日的600mv。7月12日,哈图乌素台目视水管仪南北向曲线由线性下降开始转折上升,最大幅度为7月16日的7mm。鉴于两个台和两种同类手段异常出现时间的同步性,我局向有相同手段的乌加河地震台电话核实异常,得到否定意见后,并向自治区地震局监测处、分析预报中心做了汇报,同时组成异常落实小组前往哈图乌素台、**台进行异常核实工作,及时排除异常,并将《形变异常落实报告》上报自治区地震局。同时,在微观手段出现异常后,我们更加注意宏观情况的收集,加强与各宏观点的联系,特别是人民公园、千钢、水泥厂等网点,要求每天定时向我局报送宏观情况。

(三)、加强对**台、哈图乌素台的管理,严格执行台站的各项工作制度。在震情值班方面都能按时交接班,没有迟到、早退、脱岗等现象;对仪器设备定期标定维护,运转正常未发生任何重大责任事故。哈图乌素台模拟观测记录的三台(套)仪器,在数据报送方面都能做到及时、准确,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有异常能及时上报;在大震速报方面能在要求时间内计算完毕并报出;截止12月中旬该台向自治区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速报地震16次,单台报告48期,每期报震100次,全年达2000次。

我局不仅只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也体现了人性化管理,去年给哈台装修修补了屋顶;配置了电脑、激光打印机、交通工具;为解决职工因值班吃不上热饭的困难,为他们购置了一整套电炊用品,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比较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了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与此同时严格对监测工作的监管,特别是加强对参评手段的观测质量管理,要求不断完善台站的各项工作制度,努力提高职工个人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四)、做好地震联防工作。我局高度重视地震联防工作,不断加强与周边地区和盟市地震部门的联系,经常进行测震、前兆及宏观情况的交换,有异常情况互相通报讨论。20**年6至7月,哈图乌素台目视水管仪南北向和**台伸缩仪南北向同步出现异常,我局分析人员与石嘴山地震局和乌加河地震台通过电话联系,询问通报了宏微观情况。

(五)、特别做好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期间的震情监测,制定完善专项保障预案,采取了加密观测、加强值班、宏微观数据一日一报应对措施,确保了庆典活动顺利进行,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为国家社会公共安全提供了优质服务。

四、扎实推进震灾预防体系建设

(一)、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督与管理,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去年11月底,在政府组织召开的热电三期协调会上,对拟建(扩建)的(2×60万KW)热电联供工程,依法向政府和北方电力提出监管意见。

(二)、逐步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20**年8月,我局与建委联合转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1号文件的通知》,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贯彻意见,对我市农区住房现状和其抗震性能进行了一次大检查。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群众宣传住宅建设防震抗震基本知识。组织开发推广经济适用、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村民居建设图集和施工技术;积极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指导和帮助农民对已建住房进行抗震加固,对新建住房进行抗震设防。认真组织开展对农村建筑队伍的教育培训,建立农村施工队伍施工资质和施工技术人员上岗证书管理制度,提高农村民居的建筑质量。

(三)、加强安全生产领域防震减灾工作。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下文,要求从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及安全生产项目审查、验收、许可等方面,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矿山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运单位要进行地震灾害评估。

(四)、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青少年为重点,向广大群众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减灾工作的若干意见》,逐步在中小学生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各学校结合实际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和疏散方案。**师范附小、八完小开展相关的演练。把防震减灾作为“三下乡”和“科普宣传周”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经常性的科普宣讲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紧急救援体系建设有新的进展

由我局牵头组织完成了**市地震紧急救援分队组建工作,去年9月,市政府正式批准挂牌宣布成立。11月,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应急管理委员会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指挥部所属综合机构、专项应急指挥部机构和应急协调机构组成人员及主要职责的通知》精神,市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地震局,及时确定上报了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向市人大完成《**市突发灾害应急救援问题调研地震部分》一篇。

六、圆满完成“十五”网络建设项目

**局数字测震信息网络县级信息节点、**台信息节点和测震、哈图乌素强震动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设资料全部整理齐全,已按要求完成时间寄达自治区局。从去年八月开始正式试运行以来主要仪器设备运行正常。

七、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抗震设防各个管理环节的执法主体和工作程序,严格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依法履行抗震设防管理的执法检查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和《地震监测预报条例》,依法处理干扰和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地震观测环境的行为。全年参加行政执法学习班3人次。

去年4月,依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规范环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造就一支讲政治、懂业务、会管理、守纪律,并能卓有成效地推进地震事业发展的环节干部队伍。在科技局党组的组织领导下,对我局副局长、办公室主任、综合业务科科长、哈图乌素地震台副台长四个科级岗位,通过公开竞聘上岗形式,确定了各职务人员。

为更好地体现党的基层组织对**地震台的管理,经市科局党支部两年多的培养,同意发展**台李丽华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按党章要求现已履行完各项组织程序,现已报送市直机关工委批准。

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我市事业单位改革,我局被定为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越来越被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提到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而地震应急工作仍按照沿用几十年的管理模式进行,显然已不适应当前依法行政的需要,社会依法行政管理的职能更加突出。

地震局局长范文篇2

一、明确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宁夏北部和内蒙交界地区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多年来一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监视防御区。20*年以来,这一地区相继发生2月26日3.3级、7月9日3.3级、12月5日3.8级三次有感地震,我市三区均遭受不同程度的震感。地震活动不仅是频度还是强度都有所增强,使我市的防震减灾形势更不容乐观。做好新时期的防震减灾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大力实施“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三大战略,逐步建立健全有重点的全面防御体系和预测、预防、救助全方位的灾害管理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防御地震灾害的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和投入机制

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高度重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切实履行职责,做到平时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备不懈,震时反应迅速、决策科学、高效有序。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应急救援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

三、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一)、严格执行周、月会商制度和震情值班制度。20*年,我局共印发周、月会商意见67期,其中震情月会商意见12期(每期55份),周会商意见52期(每期11份),震情通报3期。我局按规定在每个周的周二和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二进行周月会商,根据**台、哈图乌素台及各宏观观测点所报的数据及宏观情况,对我市及邻近地区下周及下月的地震趋势进行判定,确定有无5级以上地震发生,逐周逐月排除发生4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并认真组织完成年中、年度全区地震趋势会商报告。

我局高度重视震情监测工作,严格按照值班制度安排值班,值班人员能及时处理各项工作,按时交接班,无脱岗、漏岗等现象,特别是20*年2月26日04时37分和7月9日01时01分发生的两次有感震,而且均发生在凌晨,我局工作人员都在第一时间到达工作岗位,并对2月26日发生在我市境内的3.3级地震及时派出地震考察组,确定宏观震中,为震情趋势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做好宏微观手段的分析处理,注意各类异常的提取和调查落实。今年6月18日,**台数字伸缩仪南北向开始向上漂移,6月25日调零后,向上漂移的幅度更大,最大漂移幅度为6月27日的600mv。7月12日,哈图乌素台目视水管仪南北向曲线由线性下降开始转折上升,最大幅度为7月16日的7mm。鉴于两个台和两种同类手段异常出现时间的同步性,我局向有相同手段的乌加河地震台电话核实异常,得到否定意见后,并向自治区地震局监测处、分析预报中心做了汇报,同时组成异常落实小组前往哈图乌素台、**台进行异常核实工作,及时排除异常,并将《形变异常落实报告》上报自治区地震局。同时,在微观手段出现异常后,我们更加注意宏观情况的收集,加强与各宏观点的联系,特别是人民公园、千钢、水泥厂等网点,要求每天定时向我局报送宏观情况。

(三)、加强对**台、哈图乌素台的管理,严格执行台站的各项工作制度。在震情值班方面都能按时交接班,没有迟到、早退、脱岗等现象;对仪器设备定期标定维护,运转正常未发生任何重大责任事故。哈图乌素台模拟观测记录的三台(套)仪器,在数据报送方面都能做到及时、准确,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有异常能及时上报;在大震速报方面能在要求时间内计算完毕并报出;截止12月中旬该台向自治区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速报地震16次,单台报告48期,每期报震100次,全年达2000次。

我局不仅只在工作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也体现了人性化管理,去年给哈台装修修补了屋顶;配置了电脑、激光打印机、交通工具;为解决职工因值班吃不上热饭的困难,为他们购置了一整套电炊用品,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比较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了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与此同时严格对监测工作的监管,特别是加强对参评手段的观测质量管理,要求不断完善台站的各项工作制度,努力提高职工个人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四)、做好地震联防工作。我局高度重视地震联防工作,不断加强与周边地区和盟市地震部门的联系,经常进行测震、前兆及宏观情况的交换,有异常情况互相通报讨论。20*年6至7月,哈图乌素台目视水管仪南北向和**台伸缩仪南北向同步出现异常,我局分析人员与石嘴山地震局和乌加河地震台通过电话联系,询问通报了宏微观情况。

(五)、特别做好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期间的震情监测,制定完善专项保障预案,采取了加密观测、加强值班、宏微观数据一日一报应对措施,确保了庆典活动顺利进行,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为国家社会公共安全提供了优质服务。

三、扎实推进震灾预防体系建设

(一)、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督与管理,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去年11月底,在政府组织召开的热电三期协调会上,对拟建(扩建)的(2×60万KW)热电联供工程,依法向政府和北方电力提出监管意见。

(二)、逐步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20*年8月,我局与建委联合转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办发[20*]1号文件的通知》,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贯彻意见,对我市农区住房现状和其抗震性能进行了一次大检查。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群众宣传住宅建设防震抗震基本知识。组织开发推广经济适用、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村民居建设图集和施工技术;积极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指导和帮助农民对已建住房进行抗震加固,对新建住房进行抗震设防。认真组织开展对农村建筑队伍的教育培训,建立农村施工队伍施工资质和施工技术人员上岗证书管理制度,提高农村民居的建筑质量。

(三)、加强安全生产领域防震减灾工作。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下文,要求从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及安全生产项目审查、验收、许可等方面,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矿山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运单位要进行地震灾害评估。

(四)、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青少年为重点,向广大群众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减灾工作的若干意见》,逐步在中小学生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各学校结合实际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和疏散方案。**师范附小、八完小开展相关的演练。把防震减灾作为“三下乡”和“科普宣传周”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经常性的科普宣讲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紧急救援体系建设有新的进展

由我局牵头组织完成了**市地震紧急救援分队组建工作,去年9月,市政府正式批准挂牌宣布成立。11月,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应急管理委员会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指挥部所属综合机构、专项应急指挥部机构和应急协调机构组成人员及主要职责的通知》精神,市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地震局,及时确定上报了办公室组成人员名单。向市人大完成《**市突发灾害应急救援问题调研地震部分》一篇。

五、圆满完成“十五”网络建设项目

**局数字测震信息网络县级信息节点、**台信息节点和测震、哈图乌素强震动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设资料全部整理齐全,已按要求完成时间寄达自治区局。从去年八月开始正式试运行以来主要仪器设备运行正常。

六、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抗震设防各个管理环节的执法主体和工作程序,严格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依法履行抗震设防管理的执法检查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和《地震监测预报条例》,依法处理干扰和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地震观测环境的行为。全年参加行政执法学习班3人次。

去年4月,依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规范环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造就一支讲政治、懂业务、会管理、守纪律,并能卓有成效地推进地震事业发展的环节干部队伍。在科技局党组的组织领导下,对我局副局长、办公室主任、综合业务科科长、哈图乌素地震台副台长四个科级岗位,通过公开竞聘上岗形式,确定了各职务人员。

为更好地体现党的基层组织对**地震台的管理,经市科局党支部两年多的培养,同意发展**台李丽华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按党章要求现已履行完各项组织程序,现已报送市直机关工委批准。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20*年我市事业单位改革,我局被定为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越来越被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提到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而地震应急工作仍按照沿用几十年的管理模式进行,显然已不适应当前依法行政的需要,社会依法行政管理的职能更加突出。

地震局局长范文篇3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是时代要求、形势所逼、势在必行。是因为抓落实,能产生生产力、激发创造力、提升竞争力、增强凝聚力。之所以,全市防震减灾战线的全体工作者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切实做到“五要”,在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上下功夫。

一是指导思想要明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做人做事、举止言行的具体表现。防震减灾工作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党和政府赋予给我们的神圣责职,抓好本职工作的落实,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党性的检验,是讲政治的要求。坚持用党性,讲政治的要求端正抓落实的态度,约束抓落实的行为,衡量抓落实的效果,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防震减灾事业是党的宗旨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根本任务是发展。发展才能破解难题,发展离不开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一心一意抓落实。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抓不好落实就是不称职,不抓落实就是失职。因此,从高度认识抓好落实的必要性,增强抓落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责任心要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就不可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就不可能高度负责的去抓落实。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才华固然重要,但是责任感、事业心更不可缺少,本事再大,如果缺乏责任感,不去抓工作的落实,就只是空谈误事。所以,作为领导干部工作水平的高低不是衡量其优劣的唯一标准,而衡量的尺度主要是看其对工作是否尽了力。水平高的人不去干事业、不去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等于没水平,能耐大的人,不去谋实事、不去干正事,等于没有能耐。防震减灾岗位两无“钱、权”清贫枯躁,难干出政绩。所以,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使命,牢记务实、勤政廉政准测,时刻想到党多年的培养,组织把我们安排在这个岗位上,拿着国家的奉禄、花着纳税人的钱、享受着应有的待遇、尽管自己有这样的那样的情况,或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但干好工作是前提、是本分,必须把应尽的职责尽到、必须把该抓的工作抓好、切实做到“实干兴邦”、问心无愧。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三是能力素质要高。实践证明,防震减灾工作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要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既要靠肯干又要靠能干,而能干又是能力素质的体现。所以,党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高低是准确判断形势,是抓好工作落实的基本功。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政策形势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科学理论和业务教育培训上下功夫,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善于破解难题,抓住发展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工作重点、学会“弹钢琴”。在坚持推进工作重点、兼顾一般的过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重点突破推动全局,切实做到各项工作统筹协调发展。同时要能统揽全局抓落实,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并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开创新局面。这是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地震局局长范文篇4

(一)编制目的

为加强我市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提高对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理能力,使地震应急工作快速、高效、协调、有序的进行,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应急预案》,《人民政府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预案。

(三)工作原则

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分级管理、权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地震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和应对地震灾害事件能力。

(四)现状与趋势

我省是地震灾害较为频发的省区之一,根据地震活动规律推测,未来5年我省正处于地震活跃期,有发生2-3次5-6级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我市位于华北地震区北缘,中国东部最大的活动断裂(郯庐断裂带)北部延伸,从我市边缘穿过,该断裂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7级以上强震,近期3—4级地震异常活跃。郯庐断裂带成为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发展构造带。另外,“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核心区有12条大于6公里的隐伏断层分布,其中贯穿东西方向长达26公里的F6断层是与地震活动有关的活动断层,所以,具备发生6.5级左右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24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全市三分之二的地区划入辽蒙交界地震危险区范围,列为国家Ⅶ度设防城市,近年来地区2级以上地震明显增多,特别是2008年以来呈现十年最高值,达到近30次之多,其中震级最大(ML4.1)的一次地震就发生在我市。我市是的一部分,地处辽蒙交界区域,未来将面临较为严重的震灾威胁,形势不容乐观。

(五)地震灾害事件分级

按照严重程度,地震灾害事件分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Ⅰ级)、重大地震灾害(Ⅱ级)、较大地震灾害(Ⅲ级)和一般地震灾害(Ⅳ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Ⅰ级)

指造成2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上年国民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Ⅱ级)

指造成100人以上、2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的6.0-7.0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3.较大地震灾害(Ⅲ级)

指造成50人以上、1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的6.0-6.5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4.一般地震灾害(Ⅳ级)

指造成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的5.0-6.0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六)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境内和邻近地区发生(对我市产生重大影响)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地震灾害的应急行动。

二、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我市境内发生地震灾害事件后,经市政府批准,平时领导和指挥调度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市防震抗震领导小组,转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地震局。

(一)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1.组成

指挥长:主管地震工作的副市长

副指挥长:市公安局局长、市人武部部长、市地震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市民政局局长

成员:市委宣传部、市住建局、市卫生局、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科技局、市粮食局、市物资总公司、市商业总公司、市人防办、市法制办、市气象局、市供电公司、火车站、联通分公司、中保财险分公司、中保寿险分公司等有关部门。

2.职责

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根据地震趋势意见,确定应急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协调驻军和武警部队迅速组织部队参加抢险救灾;视灾情请求地震局派出现场工作组给予援助;视灾情向政府提出越境紧急应急措施以及干线交通管制等紧急应急措施的建议;视灾情请示政府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并接受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

(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1.组成

主任: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市地震局局长

副主任: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市住建局副局长、市财政局副局长、市民政局副局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市经信局副局长、市商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市交通局副局长、市卫生局副局长、联通分公司副总经理、火车站副站长

成员: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联络员。

2.职责

掌握震情监视和分析会商情况;拟定抗震救灾方案,提出具体措施建议;贯彻和传达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协调各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汇集、上报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拟定地震事件新闻报道工作方案,指导抗震救灾宣传,组织地震事件新闻会,审核有关地震事件新闻稿;起草指挥部文件、简报,并负责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承担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工作。

(三)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

1.组成

指挥长:市政府主管地震工作副市长

副指挥长:市地震局局长、市人武部部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地震灾区主要领导(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

2.职责

分析、判断地震趋势,确定应急工作方案;协调各应急救援小组按职责开展紧急救援工作,必要时提出震区特别管制措施以及干线交通管制措施的建议;及时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地震震情、灾情,传达落实上级有关救灾指示;接待新闻单位来访,组织好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

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下设以下应急组。

(1)震情监测预报组

组员单位:市地震局

主要职责:及时判定地震类型,密切监视震情发展,提出地震发展趋势意见和防范对策。

(2)灾情收集评估组

组员单位:市地震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农村局

主要职责:调查地震破坏情况,对经济损失进行初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上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地震局等相关部门。

(3)抢险与次生灾害源防治组

组员单位:市地震局、灾区所在地(乡镇街)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驻军和武警部队、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农村局

主要职责:迅速抢救被压埋人员;抢救国家重要财物、文物;负责火灾预防和扑救;对处在灾区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防止灾害扩大。

(4)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抢修恢复组

组员单位: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供电公司、火车站

主要职责:尽快抢修遭受破坏的公路、桥梁、铁路及有关设施,优先保证抢险救援人员、伤员、救灾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组织力量抢修震区受损的水利、电力等设施及城市供水、供气等市政设施,消除隐患,尽快恢复基础设施功能。

(5)物资供应与灾民安置组

组员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民政局、市商业总公司、市财政局、市经信局

主要职责:做好抗震救灾物资(包括救灾款项)特别是群众生活急需物资的组织调拨、供应和管理,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转移和安置工作,做好死难者的善后工作。

(6)通信保障组

组员单位:联通分公司、移动分公司

主要职责:及时组织力量抢修震区通信设备和线路,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必要时,经批准后,可调用其他有关部门的通信系统。

(7)安全保卫组

组员单位:市公安局

主要职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加强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交通秩序;负责震区重要机关、机要部门、金融、救灾物资等的安全。

(8)医疗防疫组

组员单位:市卫生局、市食药监局

主要职责:迅速组织医疗防疫队进入灾区;组建震区临时医院或医疗点,抢救、转运和医治伤病员;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协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控制疫情;迅速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

(9)救灾捐赠与涉外工作组

组员单位:市民政局

主要职责:根据震情、灾情和国家有关规定,呼吁社会提供援助;做好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救援物资、资金的接收和救济工作。

(10)宣传报道组

组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地震局

主要职责:负责抗震救灾工作宣传报道;按规定向公众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

三、预防和预警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市地震局监测预报科(地震台)和群测群防地震观测网点及宏观地震观测场对地震信息进行监测、传递、分析、处理、存贮和报送;市地震局对全市各类地震信息进行接收、监控、存储、分析处理并开展震情跟踪工作。

(二)预防工作

1.市地震局负责全市群测群防地震网点及宏观地震观测场的安全运行和测震、前兆数据的及时处理,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的地震安全性初评工作,建立市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督促指导各乡镇街和各相关部门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开展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2.当我市被划为年度地震危险区,或对我市短期地震预报和临震预报意见时,市政府要按政府及地震局的要求采取地震应急防御措施。

(三)预警支持系统

预警支持系统由市突发事件应急总指挥部指挥系统等组成,并通过政务公开网保持同各乡镇街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联系。

市地震局建立和完善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密切监视震情发展,做好震情趋势判定工作,及时收集与地震事件相关的各类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形成预报意见,上报地震局。

(四)地震预警级别及

1.地震预警级别

地震预警级别是综合震情的紧迫程度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作出分级。

(1)依据地震的紧迫程度,分为4级,作递进式分级动态预警:

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五年或稍长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预警颜色为蓝色(Ⅳ级);

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预警颜色为黄色(Ⅲ级);

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预警颜色为橙色(Ⅱ级);

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预警颜色为红色(Ⅰ级)。

(2)依据地震的严重程度,分为4级:

5级至6级地震(Ⅳ级);6级至6.5级地震(Ⅲ级);6.5级至7级地震(Ⅱ级);7级以上地震(Ⅰ级)。

2.地震预警的

(1)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由省政府确定;地震预报由省政府。

(2)省政府对我市地震短期预报后,若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市政府可以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同时向政府和地震局报告。

(3)预警解除由省政府。

四、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和启动条件

按照地震灾害事件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4级划分,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响应也相应的划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Ⅳ级响应4级。

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Ⅰ级响应;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响应。

(二)基本响应程序

1.市政府运作程序

向灾区派出工作组;公布灾区实行紧急应急措施;启动地震应急预案;视情况请求政府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向邻区(县)请求提供援助事宜。

2.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运作程序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始运作,组织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决策和处理下列事宜。

(1)召开紧急会议。听取指挥部办公室汇报震情、灾情;确定地震事件新闻发言人;通知灾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来自各级救灾队伍的救灾衔接工作。

(2)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灾情和救灾工作。

(3)派出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具体领导现场救灾工作。

(4)向市直各应急部门和单位下达地震应急命令,要求快速赶赴灾区投入抗震救灾。

(5)视情况协调驻军和武警部队参加抢险救灾。

(6)调派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自愿者队、公安消防队等灾害救援队和医疗救护队赶赴灾区。

(7)组织震情、灾情新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震后应急宣传。

(8)指导灾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灾后处置工作。

3.市地震局响应程序

(1)市地震局局长进入指挥岗位。

(2)迅速启动市地震系统地震应急预案,在地震速报后40分钟内提供震区的人文基本情况、震害快速评估结果和辅助决策意见。

(3)召开紧急震情会商会,在震后4小时内提出震情趋势的初步判定意见,报地震局。

(4)加强震情跟踪监视,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地震局报告震情灾情。

(5)协助震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6)向市政府提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7)视情况请求地震局派遣工作组进行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8)派遣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

(9)收集、汇总和上报抗震救灾的有关情况,编发灾情简报。

(11)应急结束后,向市政府和地震局汇报地震应急工作。

(三)信息报送和处理

1.震情速报

我市境内发生震级大于等于3级的有感地震,市地震局在震后5分钟内完成地震速报参数的初步测定,震后10分钟内完成地震速报参数的精确测定;我市周边地区发生震级大于等于5级的地震,市地震局在震后15分钟内完成地震速报参数的精确测定,按速报规定进行速报。

2.灾情速报

地震灾情速报内容包括地震造成破坏的范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等。地震灾情速报的工作程序如下:市地震局负责迅速启动地震灾情速报网,收集地震灾情并速报。市地震局迅速派出工作组到震中或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的乡镇街了解震害信息,收集灾害损失情况。

震区的防震减灾助理员尽快了解地震影响和大致破坏情况,震后1小时内(夜间延长至2小时)将初步了解到的情况报市地震局。市地震局要与震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领导和防震减灾助理员及灾情速报网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灾情发展动态,防震减灾助理员按1、2、6、6、6、…小时间隔向市地震局报告动态信息。如有新的突出灾情,应随时报告。

地震现场工作队到达后,调查、收集地震灾情,及时向市地震局报告,经市地震局汇总后,上报市政府和地震局。

震区防震减灾助理员和灾情速报网要做到有无灾情均要速报,做到“有灾报灾,无灾报平安”。

(四)通讯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利用公共网络、电台等通讯设备,及时获得地震灾害现场的情况,并保持灾害现场与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及时联络。

(五)指挥与协调

1.紧急支援的指挥与协调

应对地震灾害事件,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驻军、武警部队应实施对灾区紧急支援。

(1)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

市地震局协调组织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自愿者队赶扑灾区,开展灾区搜救工作;协调救援行动。

驻军、武警部队组织部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

市公安局组织调动公安消防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

市卫生局组织医疗救护队和卫生防疫队赶赴灾区抢救伤员。

市城建局组织力量对灾区被破坏的给排水、燃气热力、公共场所、市政设施等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上述基础设施功能。

市交通局、火车站组织对被破坏的公路、铁路交通设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交通。

(2)次生灾害防御

市公安局协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灾区社会稳定,保证救灾工作顺利展开。

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安监局、市环保局对处在灾区易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市环保局加强环境监测、控制。

市地震局会同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监测地质灾害险情。

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住建局、市安监局组织和协调对灾区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行业和设施进行紧急处置。

(3)重要目标警卫

市公安局和武警部队加强对我市重要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救济物品集散点、储备仓库、监狱等重要目标的警戒。

(4)灾民的转移安置

市民政局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5)现场地震监测与分析预报

市地震局向震区派出现场应急工作队,加强地震监测与分析预报工作,协调震区与邻区(县)的监测预报工作。

(6)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市地震局负责协调上级地震部门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并及时向市政府和地震局报告。

(7)呼吁与接受外援

市民政局按照有关规定呼吁社会向灾区提供援助,负责接受社会提供的紧急救助款物。

市地震局负责接受和安排社会提供的紧急救援队伍。

2.现场应急救援协调机制

在地震灾害现场,建立由当地政府统一领导、地震现场指挥部综合协调、各部门和单位积极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主要内容如下:

(1)沟通汇集并及时上报信息,包括地震破坏、人员伤亡和被压埋的情况、灾民自救互救成果、救援行动进展情况。

(2)划分救援区域,分配搜索营救与医疗救护任务;组织接待境外救援队;协调各级各类救援队伍的行动。

(3)组织查明次生灾害危害或威胁;组织采取防御措施,必要时疏散居民;组织力量消除次生灾害后果。

(4)组织协调抢修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设施。

(5)估计救灾需求的构成与数量规模,组织援助物资的接收与分配。

(6)组织对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

(六)新闻报道

我市发生地震灾害时,市地震局负责震情和灾情信息通报工作,新闻宣传单位要在市委宣传部统一领导下,根据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新闻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七)应急结束

符合以下条件,经市政府批准,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可宣布灾区应急结束。

1地震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

2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

3经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

4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

五、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地震灾区要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和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及时归还救灾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等设备(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偿或者作其它处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由于地震造成的污染物收集和现场清理工作,防止发生二次污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震后的恢复重建计划并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二)社会救助

市民政局负责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和接受、分配国内外捐赠的救灾款物。

(三)保险

逐步建立地震灾害社会保险机制。按照有关规定,对地震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保险公司要按照保险责任及时理赔。

(四)总结

地震应急工作基本结束后,由市地震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地震灾害事件进行全面总结,内容包括:地震事件基本情况、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处置情况、善后处置情况及拟采取的措施等,报市政府和地震局。

六、保障措施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联通分公司、移动分公司尽快恢复受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抗震救灾通信与信息畅通无阻。

(二)应急队伍保障

1.应急队伍的资源

(1)人员抢救队伍: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公安局消防队、各行业紧急救援队、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2)工程抢险队伍:电力抢险、桥梁抢险、防洪抢险、建筑工程抢险等队伍;

(3)次生灾害救援队伍:公安局消防队,石油化工抢险队,煤气、自来水抢险队等队伍;

(4)医疗救护队伍:部队和地方的急救医疗队;

(5)地震现场应急队伍:市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和上级地震部门现场应急工作队。

(6)建筑物安全鉴定队伍:市城建局建筑物安全鉴定专业队。

2.应急队伍组织方案

(1)先期处置队伍:由当地地震应急志愿者队、当地抢险队、当地医疗救护队等组成。

(2)第一、第二支援梯队队伍:由驻军、武警部队和其他外援救援队等组成。

(三)交通运输保障

市交通局、火车站等部门协调运力,保证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优先运输和灾民的疏散;公路、铁路、桥涵等交通设施受损时,应当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

(四)电力保障

市供电公司尽快恢复被破坏的电力设施和电力调度通讯系统功能,保障灾区电力供应。

(五)医疗卫生保障

市卫生局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做好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卫生监督工作,防止疫情产生和蔓延;协调灾区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的紧急调用。市食药监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灾区进行食品安全监督,对药品、医药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六)治安保障

市公安局对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七)物资保障

市商业总公司、市粮食局等部门做好灾民生产、生活物资的储存、调拨和紧急供应工作;市民政局做好救灾物资准备和国内外社会救援物资的接收和调拨工作。

(八)经费保障

市财政局、市民政局负责救灾应急资金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申请、拨付。

(九)社会动员保障

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市政府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抗震救灾,对灾区提供救助,开展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等活动。

(十)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1.市规划、城建部门要把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建总体规划,利用公园、广场、绿地、体育场、学校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或改造相结合,逐步建成一批设施完备、布局合理、能够满足人员紧急疏散的、有较大或永久性的避难基础设施,确保疏散避难人员的生活基本需要。

2.临震预报后,市政府应在公园、学校操场、体育场、街心空旷绿地等,设置紧急避难场所,保障临时安置灾民基本生活需求。

(十一)技术储备与保障

1.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待建)

(1)抗震救灾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应急快速响应、灾情动态跟踪、数据分析、对策生成、辅助决策、应急指挥,包括满足工作需要的计算机软硬件平台、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控制平台等。

(2)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包含我市各类基础信息的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3)地震现场信息的传输、接收处理系统。

(4)应急指挥通信与视频会议系统。

2.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的技术研究

市地震局负责地震监测;中长期、短期地震预测;地震区划、防震减灾规划、防震减灾技术、应急处置技术等方面研究。

七、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公众宣传教育

市地震、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要按照“积极、谨慎、科学、有效”的原则,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公众的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

(二)培训

1.劳动、人事等部门要统筹安排对干部和职工的防震减灾、地震应急知识教育培训,把防震减灾、地震应急管理培训纳入领导干部、公务员培训教育课程,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能力。

2.各专业救援队所在部门,要加强救援人员的技能培训。

3.地震部门要有计划地对乡镇街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逐步建立持证上岗制度。

4.积极开展对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民众的震时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工作。

(三)演习

1.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各有关部门、行业、单位要按照预案要求,协调整合各种应急救援资源,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地震应急演习。

2.各专业救援队所在部门、行业、单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演练,必要时举行多部门合练。检验应急联动、紧急集结、快速反应、协调配合、现场救援、后期处置等能力。

3.建立演习绩效评估和总结制度,有针对性地修改和完善应急反应机制,不断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八、附则

(一)名词术语

1.次生灾害:地震动造成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火灾、爆炸、瘟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以及水灾、泥石流和滑坡等对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破坏。

2.生命线设施:指电力、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油系统以及通信、交通等公用设施。

3.直接经济损失:指地震动及地震地质灾害、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质破坏,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设备、财物等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置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文物古迹和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券等损失。场地和文物古迹破坏不折算为经济损失,只描述破坏状态。

(二)预案管理

1.预案的制定

《地震应急预案》由地震局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报市政府批准,报市突发事件应急总指挥部备案。

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报市政府办公室和市地震局备案。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参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地震应急预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并报市地震局备案。

2.预案的修订和更新

为适应地震灾害事件应急对策的不断完善和地震应急机构的调整,市地震局应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使其不断完善。

《地震应急预案》的更新期限为5年。

3.预案的日常管理

《地震应急预案》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市地震局承担。

(三)沟通与协作

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国内、国际交流,借鉴国内先进城市和发达国家防震减灾应急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做好我市地震灾害的预防与应急处置工作。

(四)监督检查与奖惩

1.监督检查

由市地震局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对《地震应急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位。

2.奖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对本预案实施中的行为进行奖惩。

(五)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市地震局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修订,经市政府批准后下发实施。

本预案由地震局负责解释。

地震局局长范文篇5

1.1目的

1.2工作原则

1.3编制依据

1.4现状与趋势

1.5适用范围

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地震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1.1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及其职责

2.1.2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其职责

2.1.3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组成及其职责

2.1.4市地震局的应急职责

2.2地震应急组织体系框架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3.2预警预防行动

3.3预警支持系统

3.4地震预警级别及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程序

4.1.1地震灾害事件等级

4.1.2地震应急的分级响应和启动条件

4.2基本响应程序

4.2.1Ⅰ级响应

4.2.2Ⅱ级响应

4.2.3Ⅲ级响应

4.2.4Ⅳ级响应

4.3信息报送和处理

4.3.1市地震系统的震情速报

4.3.2市地震系统的灾情速报

4.3.3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灾情报送和处理

4.3.4震情灾情公告

4.4通讯

4.5指挥与协调

4.5.1紧急支援的指挥与协调

4.5.2现场应急救援协调机制

4.6信息与新闻报道

4.7应急结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2社会救助

5.3保险

5.4总结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6.2应急队伍资源及保障

6.3交通运输保障

6.4电力保障

6.5医疗卫生保障

6.6治安保障

6.7物资保障

6.8经费保障

6.9社会动员保障

6.10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6.1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保障

6.12群众安全防护的保障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7.2培训

7.3演习

8.附则

8.1名词术语、缩写语和编码的定义与说明

8.2预案管理

8.3监督检查与奖惩

8.4制定与解释

8.5预案实施时间

1.总则

1.1目的

为使地震应急工作快速、高效、协调、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根据突发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以及影响范围等因素,分级设定和启动相应预案,组织**市地震灾害的监控、预警、报警、应急响应、应急终止及善后等工作。

1.2.2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县(市)区地震应急预案包含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之中,为本预案的下级延伸。

1.2.3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建立地震应急救援规范性工作流程,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和权限。

1.2.4结构完整、信息共享。**市地震局为地震灾害应急处置牵头部门,其他有关单位要主动配合、密切协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网络,确保地震应急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实现相关信息共享,以提高应急工作效率。

1.2.5依靠科学、注重实效。充分发挥专家和社会各方面作用,科学制定应急预案,采取先进的监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水平。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省地震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现状与趋势

**历史上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上世纪又受到邻区海城、唐山地震的波及,造成一定的破坏和人员伤亡。19**年起我市和辽西其他城市一直被中国地震局定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将明显增强,防御和抗御地震灾害的形势仍很严峻。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境内陆地和海域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及邻省市发生对我市产生重大影响的地震灾害的应急活动。

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地震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我市境内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地震灾害后,经市政府批准,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

2.1.1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及其职责

指挥长:市长。

副指挥长:常务副市长、主管地震工作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65631部队副参谋长、军分区副司令、市公安局局长、市地震局局长、市人防办主任、市发改委主任、市民政局局长。

成员:市政府应急办、市委宣传部、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建委、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信息产业局、中国网通**分公司、市教育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公用事业与房产局、市旅游局、市外事办、市商业局、市药监局、市粮食局、市消防局、市环保局、市广电总局、**机场、**海关、市红十字会、中国石油**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天燃气**石化分公司、**供电公司、市武警支队、中国财产保险**分公司、沈阳铁路局**铁路办事处等部门负责同志。

主要职责:

在我市发生破坏性地震前后,全面领导、指挥、部署、协调临震应急和震后应急工作:

(1)根据地震趋势意见,确定应急工作方案;

(2)部署和组织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县(市)区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

(3)协调65631部队、军分区、市武警支队参加抢险救灾;

(4)视灾情请示省政府启动省地震应急预案,并接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

(5)视灾情请求省地震局派出现场工作组给予援助;

(6)必要时向省政府提出跨市紧急应急措施以及干线交通管制;

(7)承担其他有关地震应急和救灾的重要工作。

办公地点:市人防指挥中心。

2.1.2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其职责

主任:市地震局局长。

副主任:市人防办副主任、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经委副主任、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建委副主任、市财政局副局长、市民政局副局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市商业局副局长、市交通局副局长、市粮食局副局长、中国网通**分公司副总经理。

成员: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联络员。

主要职责:

(1)掌握震情监视和分析会商情况;

(2)拟定抗震救灾方案,提出具体措施建议;

(3)传达和贯彻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灾区政府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协调各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

(4)汇集、上报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

(5)拟定新闻报道工作方案,组织抗震救灾新闻会,审核有关新闻稿件,指导抗震救灾宣传;

(6)起草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

(7)负责处理指挥部日常事务,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办公地点:市地震局。

2.1.3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组成及其职责

指挥长:主管地震工作的副市长。

副指挥长:灾区县(市)区政府县(市)区长、救灾部队首长和市地震局负责应急工作副局长。

秘书长:灾区所在县(市)区主管地震工作的副县长。

副秘书长:灾区所在县(市)区办公室主任、县(市)地震办主任。

成员: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地震现场工作的负责同志。

主要职责:

(1)分析、判断地震灾害趋势,确定应急工作方案;

(2)部署和组织各应急救援小组按职责开展紧急救援工作,必要时提出震区特别管制措施以及干线交通管制等特别管制措施的建议;

(3)及时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地震震情、灾情,传达落实上级有关救灾指示;

(4)接待新闻单位来访,组织好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

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下设若干应急组(视情况可作适当调整与合并)

(1)震情监测预报组

组员单位:地震部门。

主要职责:及时判定地震类型,密切监视震情发展,提出地震发展趋势意见和防范对策。

(2)灾情收集评估组

组员单位:地震、民政、建设等相关部门。

主要职责:调查地震破坏情况,确定震区地震烈度,参与经济损失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上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3)抢险与次生灾害源防治组

组员单位:市地震应急响应队伍、65631部队、武警支队、消防、水利、环保等部门。

主要职责:迅速抢救被压埋人员;抢救国家重要财物、文物;负责火灾预防和扑救;对处在灾区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防止灾害扩大。

(4)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抢修恢复组

组员单位:交通、公路、民航、铁路、建设、水利、电力等部门。

主要职责:尽快抢修遭受破坏的公路、桥梁、机场、铁路、港口及有关设施,优先保证抢险救援人员、伤员、救灾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组织力量抢修震区受损重要水利、电力等设施及城市供水、供气等市政设施,消除隐患,尽快恢复基础设施功能。

(5)物资供应与灾民安置组

组员单位:市发改委、经委、民政、粮食、供销、物资、财政、金融等部门。

主要职责:做好抗震救灾物资(包括救灾款项)特别是群众生活急需物资的组织调拨、供应和管理,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转移、安置以及死难者的善后工作。

(6)通信保障组

组员单位:市电信、移动等通讯部门

主要职责:及时组织力量抢修震区通信设备和线路,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必要时,经批准后可调用其他有关部门的通信系统。

(7)安全保卫组

组员单位**、武警、安全等部门。

主要职责:负责震区首脑机关、机要部门、金融机构、救灾物资的安全;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交通秩序。

(8)医疗防疫组

组员单位:卫生、防疫、医药等部门。

主要职责:迅速组织医疗防疫队伍进入灾区;组建震区临时医院或医疗点,抢救、转运和医治伤病员;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控制疫情;迅速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

(9)救灾捐赠与涉外工作组

组员单位:民政、外事、外经、海关、检查检疫、红十字会等部门。

主要职责:根据震情、灾情和国家有关规定,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援助;做好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救援物资、资金的接收和安排工作。

(10)宣传报道组

组员单位:宣传、地震、外事、新闻等部门。

主要职责:负责抗震救灾工作宣传报道;按规定向公众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

2.1.4市地震局的应急职责

市地震局负责汇集地震灾情速报,管理地震现场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工作,以及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事务。

2.2地震应急组织体系框架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各地震监测台(站)对地震信息进行监测、传递、分析、处理、存贮和报送;市地震局对各类地震观测信息(包括群测群防网上报的宏观异常信息)进行接收、存储、分析处理并开展震情跟踪工作。

3.2预警预防行动

地震预警行动是依据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短期预报临震预报的递进式预警,分别采取防震准备—临震应急反应的预防行动。

3.2.1短期预报与防震减灾准备

当我市被确定为地震重点危险区或省政府短期预报后,市、县(市)区政府开始进入防震减灾准备阶段。

3.2.2临震预报与临震应急反应

当省政府临震预报后,我市进入临震应急期。市政府应采取应急防御措施:

(1)地震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报告震情变化;

(2)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

(3)要求有关部门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4)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5)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维护社会安定。

3.3预警支持系统

预警支持系统由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指挥系统、市地震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组成,并通过政务网保持与省、县(市)区及市直有关部门的密切联系。

建立和完善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密切监视震情发展,做好震后趋势判定工作;及时收集与地震事件相关的各类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形成预报意见。

3.4地震预警级别及

3.4.1地震预警级别

地震预警级别是综合震情的紧迫程度和严重程度两个方面作出分级。

依据地震的紧迫程度,分为4级,作递进式分级动态预警:

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五年或稍长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预警颜色为蓝色;

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预警颜色为黄色;

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预警颜色为橙色;

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预警颜色为红色。

依据地震的严重程度分为4级。依次为Ⅰ级:7级以上地震;Ⅱ级:6.5级—7级地震;Ⅲ级:6级—6.5级地震;Ⅳ级:5级—6级地震。

3.4.2地震预警的与解除

(1)全省的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由省政府办公厅。

(2)省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由省政府。

(3)已经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市、县(市)区政府可以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同时向省政府和省地震局报告。

(4)预警解除由省政府。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程序

4.1.1地震灾害事件等级

地震灾害事件,按严重程度分为4级: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上年国民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5~7.0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6.5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的5.0~6.0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4.1.2地震应急的分级响应和启动条件

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I级响应。由省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负责人为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市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总指挥为市长。

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由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负责人为省政府主管地震工作的副省长;市政府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总指挥为市长;市地震局在市政府和省地震局领导下,组织协调市政府地震应急工作,负责人为市地震局局长。

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由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总指挥为市长;市地震局组织协调市政府地震应急工作,负责人为市地震局局长。

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响应。由灾区所在县(市)区政府具体组织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市地震局协助做好地震应急工作,负责人为市地震局局长。

如果地震灾害使灾区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上级政府支援,或者地震灾害发生在其他特殊地区,应根据需要相应提高响应级别。

4.2基本响应程序

4.2.1Ⅰ级响应

4.2.1.1启动条件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由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指挥部决定立即启动I级响应预案,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开始运作,在省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对灾区实施紧急支援。

4.2.1.2市政府运作程序

对灾区采取应急措施;

请示省政府启动省相应级别的地震应急预案;

向灾区派出慰问团;

向省地震局和邻市请求提供援助事宜。

4.2.1.3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运作程序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建议立即启动市级地震应急预案,指挥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决策和处理下列事宜:

(1)召开紧急会议,听取指挥部办公室震情、灾情汇报,请求市政府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2)安排部署各应急救援分支机构做好救援准备,通知灾区政府做好省、市救灾队伍衔接工作。

(3)向省、市政府报告灾情和救灾工作。

(4)派出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具体领导现场救灾工作。

(5)向市直各应急救援分支指挥机构下达地震应急命令,按照Ⅰ级响应预案要求快速赶赴灾区投入抗震救灾。

(6)指挥协调救灾工作中的其他具体事项。

(7)组织震情、灾情新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震后应急宣传。

(8)指导灾区的灾后处置工作。

4.2.1.4地震局响应程序

派出地震现场工作队,配合省地震局地震监测组、分析预报组、科学考察组和震害评估组开展工作。现场工作队在接到指令后1小时内出发赶赴现场。

4.2.2Ⅱ级响应

4.2.2.1启动条件

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由市地震局向市政府提出启动Ⅱ级响应预案的建议,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始运作,在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指挥和协调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负责人为市长。

4.2.2.2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运作程序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运作包括召开副指挥长会议、召开指挥部全体会议、派出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三种方式。指挥长视具体情况确定运作方式。

(1)指挥长组织召开副指挥长会议,通报震情灾情,确定应急规模;协调65631部队、军分区和市武警支队参加抢险救灾;调派地震灾害救援队伍和医疗救护队伍赶赴灾区;组织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成员单位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

(2)指挥长召开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全体会议,通报震情灾情,确定应急规模,决策和处理下列事项:

建议市政府请示省政府启动省相应级别的地震应急预案;

调派市地震应急响应队伍和医疗救护队伍赶赴灾区;

协调65631部队、军分区和市武警支队参加抢险救灾;

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提供饮用水和食品的供给、伤员护送、物资调运、灾区内外交通等保障;

必要时,建议市政府向灾区派出慰问团;

必要时,建议市政府在灾区实行紧急应急措施;

必要时,建议市政府向省政府或邻市请求提供援助事宜。

(3)派出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前往灾区,授权协助灾区所在县(市)区政府,处理和协调其难以解决的紧迫问题,视灾区需求协调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有关单位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

4.2.3Ⅲ级响应

4.2.3.1启动条件

较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市地震局报请市政府批准启动Ⅲ级响应预案,由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市地震局在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投入地震应急,负责人为市地震局局长。

4.2.3.2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响应程序

参照Ⅱ级响应程序视情况予以简化。

4.2.3.3市地震局响应程序

(1)市地震局局长进入指挥岗位。

(2)迅速启动市地震应急决策指挥技术系统,在地震速报20分钟内提供震区的人文基本情况、震害快速评估结果和辅助决策意见。

(3)召开紧急震情会商会,在震后3小时内提出震情趋势的初步判定意见。

(4)加强震情跟踪监视,及时向市政府和省地震局报告震情灾情、以及地震趋势估计,并抄送市政府有关部门。

(5)派遣市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

(6)协助震区政府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7)视情况请求省地震局派遣工作组指导、支援工作。

(8)视情况向市政府提出派遣市地震应急响应队伍的建议。

(9)视情况向市政府提出协调65631部队、军分区和武警支队组织指挥部队参加抢险救灾的建议。

(10)视情况向市政府领导提出组织市政府有关部门对灾区紧急支援的建议,并做好协调工作。

(11)必要时,向市政府建议指令灾区政府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12)收集、汇总和上报抗震救灾的有关情况,编发灾情简报,按程序新闻、审核宣传报道。

应急工作结束后,向市政府、市突发公共事件总指挥部和省地震局汇报地震应急工作。

4.2.4Ⅳ级响应

4.2.4.1启动条件

一般地震灾害发生后,市地震局报请市政府主管副市长批准启动Ⅳ级响应预案,协助灾区政府做好地震应急工作,负责人为市地震局局长。

4.2.4.2市地震局响应程序

参照Ⅲ级响应程序视情况予以简化。

4.3信息报送和处理

地震灾害信息报送和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地震系统的震情速报和灾情速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灾情速报和处理、震情灾情公告。

4.3.1市地震系统的震情速报

对于市内震级大于等于3级的地震,由**地震台在震后15分钟内完成地震速报参数的初步测定,震后20分钟内完成地震速报参数的精确测定。

对于本市周边地区震级大于等于5级的地震,市地震局在震后30分钟内获取地震参数,上报市政府。

4.3.2市地震系统的灾情速报

地震灾情速报指全市地震系统内对地震灾情和地震影响情况的速报。地震灾情速报内容包括地震造成破坏的范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等。地震灾情速报的工作程序如下:

震区县(市)地震工作部门迅速派人到震中或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的地区收集震害信息,了解灾害损失情况;并迅速启动当地的地震灾情速报网,汇总上报市地震和省地震局,特别情况下可直接上报到中国地震局。

其他县(市)地震部门尽快了解由地震给本地区造成的影响和破坏情况,震后1小时内(夜间延长至2小时)将初步了解到的情况报市地震局,同时要与震区政府有关部门和灾情速报网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灾情发展动态,按1、2、6、6、6、…小时间隔向市地震局报告或传真动态信息。如有新的突出灾情,应随时报告。

地震现场工作队伍到达后,调查、收集地震灾情,及时向市地震局报告,经市地震局汇总后,上报市政府和省地震局。

震区地震工作部门、地震台站要做到有无灾情均要速报,做到“有灾报灾,无灾报平安”。

4.3.3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灾情报送和处理

震区各级政府迅速调查了解灾情,向上级政府报告,同时抄送上级地震部门;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视情况可越级报告。

民政、公安、安全监管、交通、铁路、水利、建设、环保、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应迅速了解震情灾情,及时报市政府,并抄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市地震局。

市地震局负责尽快汇总灾情、社会影响等情况,报送市政府和省地震局,并及时续报。同时,向新闻宣传主管部门通报情况,以便及时组织舆论引导工作。

发现因地震伤亡、失踪或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籍人士,当地政府及有关单位要迅速核实并上报市政府,并抄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市地震局和市民政局。市政府办公厅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地区、机构通报。

4.3.4震情灾情公告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市地震局依照有关信息公开规定,及时公布震情、灾情信息;

在地震灾害发生2小时内,组织关于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公告;

在地震灾害发生24小时内,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组织灾情和震情趋势判断的公告;

适时组织后续公告。

4.4通讯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通讯方式:启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市信息产业局、市通信管理部门迅速了解地震灾区的通信状况并派出人员进行维护和抢修,保证震区通讯畅通。

地震现场的应急通信方式:地震现场工作队携带海事卫星电话等设备赶赴灾害现场,保持灾害现场与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实时联络。灾区通信部门派出移动应急通信车,及时采取措施恢复地震破坏的通信线路和设备,确保灾区通信畅通。

4.5指挥与协调

4.5.1紧急支援的指挥与协调

应对地震灾害,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军分区、市武警支队实施对灾区紧急支援。紧急支援职能及其分工见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预案。

4.5.1.1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

市地震局协调市地震应急响应队伍开展灾区搜救工作,协调救援行动。

65631部队、军分区、市武警支队组织指挥部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

市公安局组织调动公安消防部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

市卫生局组织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队伍抢救伤员。

市公用事业与房产局组织力量对灾区城市中被破坏的给排水、燃气、热力、公共客货交通、市政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上述基础设施功能。

市交通局组织对被破坏的公路、水路交通设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交通畅通。

4.5.1.2次生灾害防御

市公安局协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灾区社会稳定,保证救灾工作顺利展开。

市水利局、建委、信息产业局、安监局、环保局对处在灾区的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市环保局加强环境监测、控制。

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建委、水利局、交通局监测地质灾害险情。

市发改委、质监局、安监局督导和协调对灾区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行业和设施所采取的紧急处置。

4.5.1.3重要目标警卫

市公安、武警支队加强对我市重要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救济物品集散点、储备仓库、监狱等重要目标的警戒。

4.5.1.4灾民的转移安置

市民政局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4.5.1.5现场地震监测

市地震局向震区派出现场应急工作队伍,加强地震监测工作,协调震区与邻市的监测工作。

4.5.1.6地震灾害调查分析、损失评估

市地震局及时配合省内专家,就地震成因、损失等情况进行科学调查分析、检测和鉴定,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估,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调查结果。

4.5.1.7呼吁与接受外援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举行新闻会,介绍震情、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市民政局按照有关规定呼吁社会提供援助并提出需求,负责接受社会提供的紧急救助款物。

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接受和安排社会提供的紧急救援队伍。

市红十字会通过省红十字会呼吁和接受国际对口组织的救灾紧急援助。

4.5.2现场应急救援协调机制

在地震灾害现场,建立当地政府统一领导、地震现场指挥部综合协调、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主要内容如下:

(1)沟通汇集并及时上报信息,包括地震破坏、人员伤亡和被压埋的情况、灾民自救互救成果、救援行动进展情况。

(2)划分救援区域,分配搜索营救与医疗救护任务;组织接待境外救援队,分配搜索营救任务并协助工作;协调各级各类救援队伍的行动。

(3)组织查明次生灾害危害或威胁;组织采取防御措施,必要时疏散居民;组织力量消除次生灾害后果。

(4)组织协调抢修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设施。

(5)估计救灾需求的构成与数量规模,组织援助物资的接收与分配。

(6)组织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

(7)配合省地震局进行灾害损失评估工作。

4.6信息与新闻报道

地震发生后,由市政府或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新闻会,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领导,介绍震情、灾情和政府抗震救灾工作部署等有关情况,新闻宣传单位负责根据省、市政府的地震预报和省地震局的地震灾情信息通报,组织开展新闻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4.7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的条件是:地震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经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

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向市政府提出结束现场应急工作的报告。经批准后,通知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结束应急行动,撤消应急现场指挥部,宣布灾区震后应急期结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震区所在各级政府负责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及时归还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应急物资,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开展震后污染物的收集和现场清理工作,防止发生二次污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震后恢复重建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5.2社会救助

5.2.1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救助制度,鼓励和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救助。

5.2.2震区所在各级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做好接收、管理、拨发救灾款物等工作,并加强监督;根据地震灾害影响程度,组织本辖区内救灾捐助活动。必要时,积极争取其他地区的救灾捐赠。教育、卫生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应组织力量,参与地震援助活动。

5.2.3市民政局负责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和接受、分配国内外捐赠的救灾款物。

5.2.4市红十字会负责接受、安排社会各界紧急救助,安排境外红十字总会和国际社会通过省红十字总会提供的紧急救助。

5.3保险

保险公司按照保险责任及时理赔。

5.4总结

5.4.1地震应急工作基本结束后,由市地震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地震事件和应急工作进行总结并及时修订本预案,总结报市政府、市突发公共事件总指挥部和省地震局。

5.4.2组织实施地震应急的各级政府,在应急工作结束后3周内,向上级政府提交地震应急处置情况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地震事件基本情况、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处置情况、善后处置情况及拟采取的措施等。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6.1.1若震区公共通信系统被破坏中断,市地震局应协调各通信部门启用应急机动通信,保证与震区的通信联络。

6.1.2市信息产业局协调电信运营企业尽快恢复受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

6.2应急队伍资源及保障

6.3交通运输保障

6.3.1市交通局、沈阳铁路局**铁路办事处、**机场要制定交通应急预案,形成快速、高效、顺畅、相互协调支持的应急运输系统;对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可能遭受地震破坏的运输工程设施进行除险加固;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开辟便捷应急通道,按照要求优先运送应急人员、物资和装备;**机场协调做好空中航线的保障工作。

6.3.2公路、铁路、机场、桥涵、码头等设施受损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协调运力,保证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优先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6.4电力保障

市经委指导协调、监督电力主管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电力设施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功能等,保障灾区电力供应。

6.5医疗卫生保障

6.5.1市卫生局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做好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卫生监督工作。

6.5.2市药监局负责震区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的紧急调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震区进行食品安全监督;对药品、医药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6.5.3其他部门应当配合卫生、医药部门,做好卫生防疫以及伤亡人员的抢救、处理工作,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精神、心理方面的帮助。

6.6治安保障

市公安局、市武警支队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6.7物资保障

6.7.1市经委协调相关部门保证医药、油料、钢材等应急物资的储存、调拨和紧急供应。

6.7.2民政部门和红十字会负责做好各类救灾物资的接收工作。

6.7.3市商业局做好灾民方便食品、纯净水等生活必需品储备的应急征购网络建设。

6.7.4市粮食局做好灾民救济粮食的储备。

6.8经费保障

市财政局、民政局负责救灾应急资金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申请、拨付。

6.9社会动员保障

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地震灾区的各级政府应当组织各方面力量,抢救人员,组织基层单位和人员开展自救与互救;市政府视情况动员非灾区的力量,对灾区提供救助。

6.10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6.10.1各级政府要把避难场所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利用公园、广场、绿地、体育场、学校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或改造,逐步建成一批设施完备、布局科学、能够满足人员紧急疏散的、较大和永久性的避难基础设施。积极提倡公共场所和家庭配置避险救生设施和应急物品,确保疏散避难人员的生活基本需要。

6.10.2省政府临震预报后,预报区的县(市)区政府,应在公园、学校操场、体育场、街心空旷绿地等,设置紧急避难场所,保障避难人员的安全和基本生活需要。

6.1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保障

监视因余震或破拆建筑物而导致的坍塌危险,当需要进入震损建筑物和进行破拆时,要先进行危险评估;监视现场及邻区的火灾、爆炸、放射性污染、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的威胁,要探测泄漏危险品的种类、数量,泄漏范围、浓度,评估危险品泄漏的危害,必要时向救援现场的救援人员发出警告,采取防范措施。

6.12群众安全防护的保障

震区政府具体制定群众疏散撤离方案,规定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避难场所和紧急情况下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措施。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地震、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加强对公众的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

7.2培训

劳动、人事等部门要把防震减灾、地震应急管理纳入领导干部、公务员培训内容;各专业救援队伍所在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救灾技能的培训;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也要对社会民众进行震时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全社会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能力。

7.3演习

地震局局长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新兴中等城市的目标,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完善地震工作三大工作体系,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做好全市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市防震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防震减灾提供基础数据库,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谐调发展。

二、活动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25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地震局建设部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辽政发〔20*〕1号)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县级以上城市建筑物和村镇民居及公共设施抗震性能普查工作的通知》(铁政办明电〔20*〕9号)。

三、工作目标

此次普查,将普查全市城乡建筑物总量、规模、建筑年代、抗震性能及人口、经济、国民生产总值等社会环境信息。包括:

(一)市直及各社区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

(二)各乡镇街村镇民居及公共设施抗震性能普查。

四、方法步骤

本次活动由市地震局统一负责业务指导、问题处理及建立基础数据库。共分两个阶段进行。

(一)市直及各社区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

由市地震局牵头,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社区抽调人员,组成15个普查小组开展普查工作。

1、宣传发动阶段(4月15日----4月18日)。召开市直各部门及各社区普查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普查工作具体事项。

2、普查工作实施阶段(4月19日----5月10日)。按普查工作具体实施要求,开展普查工作。

3、建立基础数据库阶段(5月11日----5月16日)。市直各部门及各社区将基本普查数据上报市地震局,录入电脑统一汇总。

(二)村镇民居及公共设施普查

以各乡(镇)街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每个乡镇街组成3—5个普查小组来开展普查工作。

1、宣传发动阶段(5月17日——5月20日)。召开各乡(镇)街普查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普查工作具体事项。

2、普查工作实施阶段(5月21日——6月10日)。按普查工作具体实施要求,开展普查工作。

3、建立基础数据库阶段(6月11日——6月20日)。各乡(镇)街要于6月15日前将纸介质基本普查数据上报市地震局,录入电脑统一汇总。

要求市地震局于6月25日前完成全市抗震性能普查数据录入汇总工作。

五、组织领导

为推动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开原市抗震性能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各乡(镇)街、市直各有关单位普查工作;掌握各地区普查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协调解决普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各乡(镇)街、市直各有关单位按时完成普查总体工作任务;总结普查工作经验。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政府办副主任

*市地震局局长

成员:*市建环委副主任

*市房产局副局长

*市财政局副局长

*市统计局副局长

*市发改委副主任

*市计生委副主任

*市规划局副局长

地震局局长范文篇7

摸清我市城市房屋抗震设防的基本情况,掌握我市农村危险房屋(以下简称危房)基本状况,分类制定城市房屋抗震鉴定和加固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HTH〗

二、组织领导

此次调查工作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为了完成好各项具体工作,成立*市城市房屋抗震性能和农村危房调查工作领导组。

组〓〓〓长:*(副市长)

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地质灾害治理办主任)

*(市政府副秘书长)

*(市房产物业管理局局长)

*(市建设局副局长)

*(市地震局局长)〖ZK)〗

常务副组长:*(市建设局局长)

成〓〓〓员*(市财政局局长)

*

**

各驻地单位主要负责人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办公室主任:李云(兼),副主任:*(兼)、刘永进。办公室下设四个组,城市房屋抗震性能调查组:组长*(兼);农村危房调查组:组长*(兼);技术指导组:组长郭天礼;统计汇总组:组长刘永进。

城市房屋抗震性能调查组下设四个调查工作组。调查组工作人员由市建设局、地震局、房产物业管理局、各街办、社区、居委会相关人员组成。

农村危房调查组下设十四个(三镇、四办、七乡)调查工作组。调查组人员由各乡镇主要领导、各乡镇包村领导、各村镇民政、国土助理员、各村(居委会)两委班子成员以及村官大学生组成。

技术指导组由十四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由市建设局负责抽调。

三、调查范围

(一)城市房屋抗震性能调查范围: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各类民用建筑,包括城中村及各驻地单位的各类民用建筑。

(二)农村危房调查范围:以上城市房屋抗震性能调查区域范围以外的所有行政村(居委会)、自然村的房屋。

四、调查内容

(一)城市房屋抗震性能调查:主要为房屋的结构类型、建成年份、层数、建筑面积、抗震设防烈度、是否经过抗震加固及采取的主要加固措施、质量现状等基本信息。

(二)农村危房调查:

1、农村危房基本情况。主要是危房结构类型、危房等级、危房总数、建筑面积、建造年代。

2、农村危房户基本情况。主要为户主姓名、家庭住址、家庭人口数、家庭类别、家庭年收入、是否有残疾人等。

3、农村危房改造建议。主要针对农村危房和危房户基本情况,提出实施改造的具体建议,包括拆除原址重建、异地新建、局部维修以及新建房屋结构类型。异地新建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节约利用土地,不得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严禁超标准面积建设。

五、调查方式

(一)城市房屋抗震性能调查。由市政府组织调查,由市建设局、地震局、房产物业管理局、驻地单位与相关部门组成城市调查组,通过查看图纸、现场调查,对城市房屋是否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是否进行过抗震加固、采用了哪些抗震加固措施,对城市房屋抗震设防情况进行调查。

(二)农村危房调查。由市政府组织调查,各乡镇、街办负直接责任,各村(居、社区)负具体责任,由市建设局、地灾办、民政局、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残联等部门负相关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部门所属乡镇管理人员、各村委主要负责人等组成农村危房调查组,对农村危房等级逐一进行登记、分类汇总,确保调查充分、真实。

六、调查的技术标准和依据

(一)城市房屋抗震性能调查以现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为依据。

(二)农村危房调查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为依据。

七、调查程序

城市房屋抗震性能调查:由各调查工作组对调查对象按照调查技术标准逐一审核登记,上报市城市房屋抗震性能和农村危房调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由城市房屋抗震性能调查组组长审核签字后报太原市调查组。

农村危房调查:由各村危房调查小组人员按标准对危房进行逐一登记后,由村委两委班子(居委会)负责人签字,并张榜公示,包村(居委会)领导审核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市城市房屋抗震性能和农村危房调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由农村危房调查组组长审核签字后报太原市调查组。

八、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及技术标准培训阶段

9月2日,召开技术标准培训会。

9月3日,各乡镇、街办,驻地单位等进行安排部署,成立城市房屋抗震性能调查组和农村危房调查组,制定调查计划,并确定调查人员等。

第二阶段:全面调查阶段

9月4日——9月24日,各乡镇、街办组织调查人员进村入户,集中开展农村危房调查,认真填写调查登记表。

9月16日——9月26日,由市地震局、房产物业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及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对城市房屋抗震性能进行调查,认真填写调查登记表。

9月26日前,城市房屋抗震性能调查组和农村危房调查组完成汇总,认真填写汇总表,报市城市房屋抗震性能和农村危房调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审查、录入阶段

9月26日——9月30日,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认真审查,存在问题要及时纠正。审查合格的及时录入调查信息系统软件,形成分析汇总表,并上报太原市调查组。

九、工作要求

1、市建设局负责实施和技术指导;

2、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村庄整体搬迁安置的相关信息;

3、市地质灾害治理办公室负责提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的相关信息;

4、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提供全市农村居住地地质情况的相关信息;

5、市民政局负责提供全市村庄(行政村、自然村)居民的居住情况等;

6、市残联负责提供残疾人的相关信息;

7、市地震局负责城市房屋抗震性能的核查工作等;

8、市房产物业管理局负责提供城市房屋的登记及相关资料;

9、市财政局负责城市房屋抗震性能调查和农村危房调查费用的落实;

地震局局长范文篇8

为确保地震事件信息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我局在《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中,详细规定了信息报告工作的责任主体、内容、时限、方式等,明确了责任追究制度。

1.预案规定了须报告的地震事件,即我市区域内发生2.5级以上地震或邻区、邻近海域发生有感以上地震,均要在15分钟内启动内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震情信息。

2.确定了信息报告在应急程序中的重要性,将其列为预案启动后的第一个应急环节,为首要任务。按照《预案》规定,震情值班人员是信息报告的第一责任人,预案启动后,全程负责并优先处理第一时间段内的信息报告工作,即确定了地震三要素后,迅速填写地震速报信息单,以传真的方式发送市委、市政府;信息发送确认无误后,方可交班,随后进入预案规定的应急岗位。

3.明确了地震事件信息续报工作机制。应急工作全面展开后,由监测预报组和震灾调查组分别进行震情会商和宏观调查,根据震情形势发展需要,应急保障组及时汇总情况,编写《震情应急工作简报》,随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震情趋势判定意见》和宏观调查信息,为市委、市政府及时掌握震情动态和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依据。

4.应急状态下的信息报告工作实行指挥(局长为指挥,书记为第一接替人,副局长为第二接替人)负责制,指挥负责审核、签发震情速报单和《震情应急工作简报》等信息,并负责在获知震情的第一时间,即震情速报单填好之前的时间里,利用通讯工具先期向市领导报告,并根据震情需要随时电话汇报震情情况,从而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判断和全市的应急救援工作争取时间。

5.严格责任追究制。因个人原因造成震情信息漏报、迟报的,依据应急岗位职责分别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总结应对三次有感地震经验、教训,进一步改进信息报告工作。

今年7月26日、27日,我市市区相继发生三次三级以上有感地震,我局均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分别在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速报了震情信息,及时报送了省地震专家作出的震情趋势判定意见,应急工作结束后又以最快速度上报了三次应对情况总结及宏观烈度调查报告,较好地完成了信息报告任务。三次应对均反应迅速,应对有序,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省地震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省地震局局长还分别作出批示,表扬、感谢我局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应急工作质量,优化工作程序,8月2日,我局召开了全体会议,人人查摆应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集思广益提出整改意见,其中,针对应急预案启动后首次信息报告环节中存在的人手少、工作头绪多等问题,从调整应急流程、确定不同时间段应急重点入手,制定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明确了值班员在第一时间段内优先处理和全程负责信息报告工作的职责,确保了震情速报的及时、高效。会后,整理、编写了《会议纪要》,报送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及市科技局监督执行,并据此修订、完善了《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使信息报告等环节更具可操作性。

三、下一步打算。

1.以开展全员业务培训为契机,提高全体值班人员业务熟练程度,尽量缩短地震信息速报时间。

地震局局长范文篇9

一、分析检查阶段主要工作

(一)细致安排,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一是及时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动员会,对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结合实际明确了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目标。并制定了《省地震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工作具体安排》,下发到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二是继续抓好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重点学习了总书记在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安塞县调研时的讲话、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邓小平、论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材料。三是认真开好局属各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局十六个党支部组织党员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差距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

(二)广泛开展征求群众意见活动。从群众中汲取智慧,集中群众经验,总结群众实践。一是在局外网公布了征求意见电话和在单位设立“开门纳谏箱”,方便群众提意见和建议。二是继续向各地市地震局(办)和各地震台站发征求意见函、调查问卷和省地震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观分析总结报告评议表。三是在局内开展了征集意见活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向各支部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发放了《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表》、《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观分析检查报告评议表》,做到征求意见“三个全覆盖”(即:党员干部全覆盖、各界代表人士全覆盖、部门单位全覆盖),通过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解放思想讨论会、征求意见等形式,共查找和征得的意见与建议93条。局党组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召开党组专题会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所提问题进行了认真归纳梳理,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把存在的问题融进了分析总结报告。这些意见与建议主要集中在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科技创新、市县工作、干部作风等六个方面共30条。

(三)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1.局党组在会前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准备工作。

(1)加强理论武装,继续深入学习。一是党组成员姬丁义、李炳乾、刘晨三位同志分别参加了**省委在延安举办的专题培训班,领导班子全体还参加了**省委组织的三秦大讲堂。二是党组中心组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学习了中央关于做好抗震救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胡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深入讨论。

(2)深入汶川灾区实地考察,扎实开展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工作。一是在认真研读中国地震局《**5.12汶川

8.0

级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大纲》的基础上,充分酝酿并广泛征求意见,结合**省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确定了政务运转、地震监测、地震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条件保障、改革与发展7个调研专题。同时成立各调研专题工作小组,4位党组成员分别为各调研专题的牵头负责人。二是组织开展汶川灾区实地调研考察。分三批由局领导带队,局机关及下属事业负责人、高工,各设区市地震局局长组成的考察组到**极震区进行实地考察。

(3)结合汶川地震总结,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是汶川地震总结反思各调研工作组,在4位党组成员的带领下,紧紧围绕调研专题,认真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认真总结震前、震时、震后各阶段的工作,分析评价成功与教训,找准影响和制约防震减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形成了近800页的调研文章,梳理出我局在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以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首先于11月25-26日、12月3-5日组织召开局汶川地震总结反思专题会议,邀请局老专家咨询委领导、专家列席会议,重点对专题调研报告进行热烈的讨论。认真研究各调研小组撰写的调研报告,逐条研究梳理出的汶川地震应对中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讨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树立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一盘棋思想,组织10个设区市地震局局长进行汶川地震灾区实地考察后的专题讨论,总结反思汶川地震应对过程,查找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报“十一五”和灾后恢复重建防震减灾重点项目,统一思想,促进省、市、县共同谋划**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格局的形成。

(4)交流思想,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局党组成员在前期参加各党支部活动,各地震台站台长座谈会、各设区市地震局局长会议,倾听党员群众、基层工作者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组专题谈心会,开展了促膝谈心谈话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彼此真诚交心,沟通交流,达到了交流思想、增进团结、明确方向、促进整改的目的。

(5)党组成员深刻自我剖析,认真准备书面分析检查材料。局领导班子成员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分管工作,紧紧围绕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为目标,排查自身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查摆分析了当前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防震减灾事业的突出问题,排查自身在党风、党纪和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整改的举措,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和努力方向,准备了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2.紧扣主题,密切联系实际,开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

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坚持解放思想,科学总结反思,提升两个能力,推动事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会上,胡斌同志首先代表党组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局党组带领全省地震系统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对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整体框架、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检查。四位党组成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一一进行了个人剖析检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九指导检查组马文新组长一行莅临指导。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离退休支部代表、群众代表、派代表、无党派人士代表共约20人列席会议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3.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斌全程主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党组专门召开多次会议研究起草并审议初审稿形成。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稿)形成后,又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各部门负责人、老专家咨询委、群众代表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形成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经对局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讨论和评议,广大群众对局党组的分析报告反映比较好,群众满意度较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为92%和8%。大家认为,分析总结报告准备充分,查找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剖析原因全面深刻,工作思路目标清晰,工作措施可行,反映了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认可。

4.

注重解决问题,边分析边实践边整改。针对前两阶段查找的问题,局党组本着“时机成熟的立即着手解决、尚需时日的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的原则,做到边分析边整改。一是针对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预报水平亟待加强,不能满足地震应急需要问题,局积极实施灾后重建规划,争取经费,目前已争取中央资金5000万元,项目实施设计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市和宝鸡市地震小区划项目招标已完成,咸阳市和渭南市地震小区划项目已进入招标程序,预计于2009年2月5日和6日开标。二是针对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积极到高校寻求适合人才,2009年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引进8名硕士,地市地震局长进行培训,还组织台站职工到省局交流培训,下半年已安排两批次。三是针对职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落实相关生活待遇的呼声,按省上政策,落实离退休职工津补贴,加快办理建房手续进度。四是对涉及长远的问题,着手制定解决问题的规划。

二、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安排

整改落实阶段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为关键的环节,既是巩固和发展前两个阶段成果的关键阶段,也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抓落实、抓深化,看效果、看收获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按照习12月29日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委、中国地震局党组对整改落实阶段提出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第三阶段工作。

一是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局领导班子分析总结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要紧密结合我局实际,进一步理清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二是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突出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攻坚克难,针对梳理出来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区分不同层面,按照统筹考虑、当前与长远衔接的要求,分类解决。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能够马上解决的,要立即改正;需要一定时间的,要制定措施,明确整改时间;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作出说明。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抓住那些既事关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全局又有可能经过努力解决的问题,集中精力加以解决。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等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做到整体协调进行整改、分解任务进行整改、上下联动进行整改、全局职工要参与推动整改,努力在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上有新的突破。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已思想和工作实际,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明确努力方向,争取有所提高。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广创新防震减灾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加快理论武装、推动事业发展、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对现行的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再进行一次系统的动态评估和总结,该完善的完善,特别是要从应对汶川大地震灾害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制度、新政策。

地震局局长范文篇10

一、分析检查阶段主要工作

(一)细致安排,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一是及时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动员会,对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结合实际明确了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目标。并制定了《省地震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工作具体安排》,下发到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二是继续抓好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重点学习了总书记在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安塞县调研时的讲话、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邓小平、论科学发展观》等学习材料。三是认真开好局属各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局十六个党支部组织党员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差距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

(二)广泛开展征求群众意见活动。从群众中汲取智慧,集中群众经验,总结群众实践。一是在局外网公布了征求意见电话和在单位设立“开门纳谏箱”,方便群众提意见和建议。二是继续向各地市地震局(办)和各地震台站发征求意见函、调查问卷和省地震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观分析总结报告评议表。三是在局内开展了征集意见活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向各支部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发放了《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表》、《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观分析检查报告评议表》,做到征求意见“三个全覆盖”(即:党员干部全覆盖、各界代表人士全覆盖、部门单位全覆盖),通过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解放思想讨论会、征求意见等形式,共查找和征得的意见与建议93条。局党组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召开党组专题会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所提问题进行了认真归纳梳理,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把存在的问题融进了分析总结报告。这些意见与建议主要集中在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科技创新、市县工作、干部作风等六个方面共30条。

(三)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1.局党组在会前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准备工作。

(1)加强理论武装,继续深入学习。一是党组成员姬丁义、李炳乾、刘晨三位同志分别参加了××省委在延安举办的专题培训班,领导班子全体还参加了××省委组织的三秦大讲堂。二是党组中心组组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学习了中央关于做好抗震救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胡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深入讨论。

(2)深入汶川灾区实地考察,扎实开展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工作。一是在认真研读中国地震局《××5.12汶川

8.0

级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大纲》的基础上,充分酝酿并广泛征求意见,结合××省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确定了政务运转、地震监测、地震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条件保障、改革与发展7个调研专题。同时成立各调研专题工作小组,4位党组成员分别为各调研专题的牵头负责人。二是组织开展汶川灾区实地调研考察。分三批由局领导带队,局机关及下属事业负责人、高工,各设区市地震局局长组成的考察组到××极震区进行实地考察。

(3)结合汶川地震总结,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是汶川地震总结反思各调研工作组,在4位党组成员的带领下,紧紧围绕调研专题,认真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认真总结震前、震时、震后各阶段的工作,分析评价成功与教训,找准影响和制约防震减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形成了近800页的调研文章,梳理出我局在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以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与反思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首先于11月25-26日、12月3-5日组织召开局汶川地震总结反思专题会议,邀请局老专家咨询委领导、专家列席会议,重点对专题调研报告进行热烈的讨论。认真研究各调研小组撰写的调研报告,逐条研究梳理出的汶川地震应对中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讨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树立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一盘棋思想,组织10个设区市地震局局长进行汶川地震灾区实地考察后的专题讨论,总结反思汶川地震应对过程,查找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通报“十一五”和灾后恢复重建防震减灾重点项目,统一思想,促进省、市、县共同谋划××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格局的形成。

(4)交流思想,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局党组成员在前期参加各党支部活动,各地震台站台长座谈会、各设区市地震局局长会议,倾听党员群众、基层工作者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组专题谈心会,开展了促膝谈心谈话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彼此真诚交心,沟通交流,达到了交流思想、增进团结、明确方向、促进整改的目的。

(5)党组成员深刻自我剖析,认真准备书面分析检查材料。局领导班子成员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分管工作,紧紧围绕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为目标,排查自身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查摆分析了当前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防震减灾事业的突出问题,排查自身在党风、党纪和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整改的举措,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和努力方向,准备了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2.紧扣主题,密切联系实际,开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

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是“坚持解放思想,科学总结反思,提升两个能力,推动事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会上,胡斌同志首先代表党组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局党组带领全省地震系统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对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整体框架、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检查。四位党组成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一一进行了个人剖析检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九指导检查组马文新组长一行莅临指导。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离退休支部代表、群众代表、派代表、无党派人士代表共约20人列席会议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3.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斌全程主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党组专门召开多次会议研究起草并审议初审稿形成。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稿)形成后,又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和各部门负责人、老专家咨询委、群众代表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形成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经对局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讨论和评议,广大群众对局党组的分析报告反映比较好,群众满意度较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为92%和8%。大家认为,分析总结报告准备充分,查找问题紧密联系实际,剖析原因全面深刻,工作思路目标清晰,工作措施可行,反映了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认可。

4.

注重解决问题,边分析边实践边整改。针对前两阶段查找的问题,局党组本着“时机成熟的立即着手解决、尚需时日的积极创造条件解决”的原则,做到边分析边整改。一是针对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预报水平亟待加强,不能满足地震应急需要问题,局积极实施灾后重建规划,争取经费,目前已争取中央资金5000万元,项目实施设计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市和宝鸡市地震小区划项目招标已完成,咸阳市和渭南市地震小区划项目已进入招标程序,预计于2009年2月5日和6日开标。二是针对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积极到高校寻求适合人才,2009年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引进8名硕士,地市地震局长进行培训,还组织台站职工到省局交流培训,下半年已安排两批次。三是针对职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落实相关生活待遇的呼声,按省上政策,落实离退休职工津补贴,加快办理建房手续进度。四是对涉及长远的问题,着手制定解决问题的规划。

二、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安排

整改落实阶段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为关键的环节,既是巩固和发展前两个阶段成果的关键阶段,也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抓落实、抓深化,看效果、看收获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按照习12月29日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委、中国地震局党组对整改落实阶段提出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第三阶段工作。

一是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局领导班子分析总结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要紧密结合我局实际,进一步理清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二是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是突出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攻坚克难,针对梳理出来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区分不同层面,按照统筹考虑、当前与长远衔接的要求,分类解决。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能够马上解决的,要立即改正;需要一定时间的,要制定措施,明确整改时间;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作出说明。要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抓住那些既事关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全局又有可能经过努力解决的问题,集中精力加以解决。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等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做到整体协调进行整改、分解任务进行整改、上下联动进行整改、全局职工要参与推动整改,努力在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上有新的突破。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已思想和工作实际,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明确努力方向,争取有所提高。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广创新防震减灾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加快理论武装、推动事业发展、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对现行的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再进行一次系统的动态评估和总结,该完善的完善,特别是要从应对汶川大地震灾害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制度、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