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0 16:53:30

农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让耕者有其田,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各项惠农政策的纵深推进,农业经济发展逐渐驶向了快车道[1]。中央连续18年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农民增收”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农村改革”到“农业农村现代化”,致力解决供求平衡、发展动力、农民增收、资源环境、城乡资源要素配置等问题,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务实举措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农业农村向现代化转型[3]。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倒逼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而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武陵山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建设红色湘西、生态湘西、文化湘西、开放湘西、幸福湘西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一)高质量发展对农业提出了更高标准

进入“十四五”时期,人民群众对绿色农业、生态农产品的需求呈现高端化、个性化、功能化、品牌化等特点,这就需要破解传统农业发展中的诸多不利因素和问题,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推进由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向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转变。

(二)现代化建设对农业提出了更严要求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头和重头在“三农”,基础和潜力也在“三农”[4]。这就要求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农业农村现代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发展不充分等现实问题,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同时,深入挖掘农业的巨大潜力、农村的巨大市场,加快补齐基础设施、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短板,彻底消除工农之间的差距,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三)新发展形势对农业提出了更多挑战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三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贫困地区“三农”工作有了显著改观,困扰“三农”工作的瓶颈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传统农业发展面临着生产率低下、劳动力流失、资源环境制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运用大历史观布局农业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发展。

二、湘西州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湘西州位于武陵山区中心腹地,是地理气候上罕见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富硒带”“植物群落里的亚麻酸带”等三个自然带结合部,发展农业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湘西州坚持把特色农业与生态文化旅游、新型工业、商贸物流一起作为“四个千亿产业”计划打造,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主要表现为: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全州农业特色产业面积突破400万亩。其中,茶叶面积91万亩,综合产值超65亿元;柑橘面积95.02万亩,品低改13.15万亩;猕猴桃面积23.39万亩,中药材面积20.91万亩,百合面积10.46万亩;蔬菜面积84.82万亩,烟叶面积20.08万亩。全州有集中连片万亩以上产业的乡镇61个、千亩以上产业的村617个。

(二)经营主体加快发展

全州州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05家,德农牧业成功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构建了新型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229元增加到2020年的11242元,年均增长12%。

(三)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按照“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思路,全州拥有24个万亩园、316个千亩园,新建省级特色产业园3个、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1个,创建省级示范社20家、百佳社7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2家。保靖县吕洞山镇、凤凰县廖家桥镇入选2021年部级农业产业强镇。保靖县黄金茶小镇荣获省级特色农业小镇。官春云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湘西州。

(四)品牌效应持续放大

充分发挥“绿色”“生态”“有机”“富硒”这一特有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深入推进“一村一商标”工程,全州新获批准的认证产品39个,累计在有效期内的“两品一标”产品达到116个,龙山百合、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品牌入选全省首批“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

三、湘西州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湘西州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与更高质量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农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亟待解决。

(一)农业发展基础薄弱

受地方财力的限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农业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够,产业化、市场化、信息化、机械化水平还不够高,水电路网建设还有待提质升级,烘干仓储、冷链保鲜等产后设施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科技创新力度不够

农业产业发展业态和模式单一,发挥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创新激发内生动力还不够,农业保险、金融产品的针对性不强,科技含量高、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不够多。农村“三权分置”“三变”改革推进不够深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方面的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

(三)经营主体带动不强

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利益分配、风险承担等方面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农产品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遍存在资金短缺、技术实力不强、市场开拓不畅等问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重偏低。

(四)农民科技素质偏低

人才队伍与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农业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不足,“土专家”“田秀才”培养不够,高端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难引进、留不住,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现有劳动力大多为留守老人,接受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弱,创新创业意识和发展能力还亟待增强。

四、推进湘西州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抢抓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中央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文件明确设立衔接过渡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四项政策”助衔接,并加大对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5]。同时,湘西州还面临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以及高铁航空时代、数字经济时代到来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

(二)优化发展布局

坚持发展现代精细农业,围绕“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建设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促进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深入理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稳面积、稳产量”要求,引导农业资源优先保障粮食生产[4],认真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惠农支农政策,抓好高标准农田和农田小水利建设,推广良田良种良法和机械化作业,精耕细作增加种粮效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辐射带动“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发挥绿色、生态、有机、富硒优势,全面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工程,着力发展松柏大米、腊尔山大米、吉卫大米、白云贡米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新创一批“两品一标”优质农产品,打响“湘西香伴”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农业经济的综合效益。

(三)抓好项目建设

围绕生态文化旅游、新型工业、特色农业、商贸物流“四个千亿计划”目标,积极对接全省农业农村“百千万”工程、“六大强农”行动,精心储备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加快培育壮大茶叶、植物油、烟叶、柑橘、猕猴桃、中药材、蔬菜和特色养殖等八大特色产业,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战略合作伙伴,充分发挥企业桥梁纽带作用,联动合作社一起带动农户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推进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充分开发农业产业的多功能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推进农业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康养、非遗等深度融合,农户融入管理和运营中去,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共享农庄、加工体验、民宿旅游、智慧农业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造发展一批生态循环型、休闲观光型、采摘娱乐型、劳动体验田园综合体,把全产业链发展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切实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加强园区建设

抢抓国家出台政策以及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的大好机遇,加快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花垣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花垣、古丈部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以及永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着力打造部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深入研究自然资源优势、生产技术优势、市场贸易优势[6],建立健全配套支持政策体系[4],支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做大做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行利益联结模式,形成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加快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冷链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现代物流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效益。

(五)强化要素保障

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积极探索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办法,不断提升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抓好农村“三权分置”改革、“三变”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建成州县乡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州县两级土地流转市场。突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大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上挂、下挂、外挂等多途径统筹推进党政人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依托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定向培养农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毛中明.推动农业农村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9-12-20(12).

[2]韩长赋.铸就新时代“三农”发展新辉煌[N].人民日报,2020-10-20(9).

[3]王文强.对历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回顾与展望[J].吉林农业,2018(3).

[4]胡春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0-12-01(6).

[5]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2-22(1).

[6]许广灵,张连春.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N].人民日报,2019-02-28(9).

作者:刘丽 李晖 张铁生 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系 中共湘西州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