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对策

时间:2022-09-13 09:15:13

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对策

摘要:网络时代的发展,逐渐淡化了国与国之间的传统界限,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促进了西方国家社会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向中国年轻一代的渗透,对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是必要的。国家认同教育要作为核心教育部分,根据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方向,塑造富有建设性的国家认同教育理念。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帮扶机制;人文关怀

为了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综合水平,高校应全面加强国家认同教育能力,在国家认同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时展背景,有针对性的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转变传统教育方式,增强国家认同教育情感基础,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希望通过具体分析,能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水平。

一、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

国家认同教育是通过科学的设计和一定的渠道,将特定的设计内容传递给受众,并且使之获得教育熏陶的过程。近年来,我国认同教育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研究人员的深化研究,社会对国家认同教育也形成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使之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基于新时代的背景,各国的开放与相互交流也使我国原本的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我国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相应降低。国家认同教育是将已经得到验证的价值观念向国民再次传输的过程[1]。在上述过程中,可通过潜在的熏陶使受众重新认同国家的教育成果。为提高民族自豪感,坚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须提高人民的认同感,从我国目前的建设、制度、文化等方面进行大力宣传。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高校教师,为实现国家认同教育的目标,需要在各高校配置合理的教育理论培训课程,且通过线上平台和各群体的辅助,以多样化的方式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需接受国家认同教育的群体存在于社会各阶层,该群体在年龄、修养、文化程度方面均存在差异。实施国家认同教育的过程也相对复杂,因此在进行该教育活动时,我们应制定有效且多样化的方法,以此迎合不同群体的需求。国家认同教育是基于党和中央的领导,内容涵盖了社会的各方面内容。当前国家认同教育主要包括价值观念的形成,这也是为不同群体提供道德和价值规范的方法,能够为社会大众指出明确的方向,且促进思政水平的提高[2]。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也会随之产生更为多样性的变化。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国家认同培育的必要性

由于大学生在价值观念方面还未发展成熟,因此在处于多元意识形态环境中,会出现摇摆和盲目选择的情况[3]。此外,西方部分国家故意向我国渗透错误的思想意识,主观曲解社会主义,因此部分大学生也会受到相应的负面影响,对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错误的判断。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其逻辑尚存。历史虚无主义本身具有较高的欺骗性和渗透性,更严重的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会利用上述错误意识否定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通过结构的碎片化形式混淆和戏说历史,迷惑当代大学生形成错误的判断,这也是对大学生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社会价值。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优质人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原本是不同群体逐步建设社会的过程,也是青年群体用自身的青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进入新时期,大学生更需形成坚定的思想和崇高的志向,应积极学习并立志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在奋斗的过程中彰显青春的魅力和理想的价值。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培育更能够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责任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建设的事业中。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分析,新时代的大学生认同培育也能够辅助学生对国家建立更深层次的认识,能够意识到自身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主动加入到国家建设中,为现代化的发展贡献自身的绵薄之力[5]。

三、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对策

(一)提升文化自信,构筑文化屏障

1.加强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当代大学生不但要随时关注国家的发展形势,同时还需全面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国家认同源于大学生对我国当前发展情况的自信,以及对历史形成的自豪感。不同的历史阶段均能够更为直观的让大学生形成国家意识,同时也为当代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我国悠久的历史传承具有更多现实意义的文化内涵,如儒家文化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具有更为明显的现实意义,其不断与目前的主流环境相适应和发展,具有更为明显的时代印记和生命特征。因此,提升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我国的悠久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6]。此外,在我国民族抵御外敌入侵和对内实施民主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革命根据地也形成了具有特点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在我国民族抗争和革命建设期间所形成的具有更高内涵的文化体系,能够在世界民族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亟需将上述红色文化进行积极传承,让大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和感悟到革命的艰苦和革命中形成的坚定信念,充分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实现自我蜕变,逐渐与国家认同意识统一,同时也需鼓励学生自觉将国家认同转为自我提升和建设祖国的内部动力[7]。2.对外来文化甄别引进侧重强调主流文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抵御外来文化,更不能完全推崇传统文化,而需在继承传统文化优秀内涵的同时,有效吸收外来文化。从而为更好地传承主流文化起到辅助作用。肯定文化中的价值是由于文化内涵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具有更为明显的现代意义,能够作为整个人类普遍认可的精神财富,因此该种文化也具有传承的价值。在外来文化不断涌入我国的时代背景下,需充分肯定西方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并将其融入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但也需严厉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杜绝不良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威胁到我国主流文化的传承。因此我们要尽量降低外来不良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产生的阻碍作用。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方面,我们需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标准和辩证理性的分析方法客观接纳外来文化,这也是我国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在我国实施文化交流和互动期间,反对盲目自大。我国的国家认同发展需借助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促进形成。当前各民族的文化联系紧密度较高,要以此为基础实现融合发展。只有坚持将本土文化置于世界环境当中,坚持文化层面的对外交流,才能够有效接近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实力,最终持续发展本土文化的生命力,并且实现创新[8]。我国不但要主动对外来文化进行科学的鉴别,还需指导学生形成更高水平的辨识和理性思维能力,客观评价西方文化,让学生不但能从中获取有益于自身成长的积极因素,同时还能够自觉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负面影响,持续提高学生的文化思辨能力。西方文化的冲击有时也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迷惑的状态,难以确定正确的行为。文化交流能够使学生广泛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更为新鲜的事物,其中更多的为西方价值观念。上述观念与我国传统文化和当前的文化观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甚至有些观点是相互冲突的。因此,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会导致学生产生困惑的情绪,甚至选择错误的行为方式[9]。因此,更需要对学生加强引导,客观和准确地辨别外来文化的价值。

(二)变革传统教学方式,突出现代性

高校在开展国家认同教育时,普遍倾向于开展知识方面的培养。但从新时代的国家认同分析,其更强调的是个人或群体的自我构建,侧重解释自我构成。因此在目前开展国家认同教育期间,更强调个体所具有的主体性,以及在国家认同感的培育期间对国家的主动构建和探索。如果在新时期开展的国家认同教育仍然使用灌输的方法,会失去牢固的根基。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亟须变革。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摸索,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工作也形成了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宝贵经验。但在新时期实施国家认同教育期间,由于环境和时空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传统方法可能会对教育的目标达成和内容的制定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需侧重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由于目前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思政课堂作为推动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提升的重要渠道,也应该主动摒弃教师讲解的传统课堂模式。可通过教师讲解和信息技术结合的方式向学生渗透国家认同教育的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呈现图片或音乐等元素,这样可提高传统思政课堂的单调性,为学生形成更为理想的视听体验,调动学生深化感知和理解[10]。基于新时期的背景,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在逐步革新。人们借助信息化手段能够提高交流的实效性,同时也拓展了交流的渠道。基于科学技术的支持,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开展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功能,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运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构建创新性的教育平台,以此迎合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现实需求。其次,在我国实施认同教育期间,还需有效利用现代化载体,并做到优化创新。以往国家认同教育的载体为语言、文字和活动。现阶段,需结合现代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改进。在大众传媒和信息化手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以往的信息载体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因此产生了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载体。现代载体主要为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的信息内容。首先需对信息进行承载,之后出版和复印。通过图文、声像等不同的呈现形式传播信息内容,如公众号、微博、专题网站等。在实施国家认同教育期间,现代载体需重点发挥下述两方面的功能:第一,优化建设国家认同主题网站平台,由于目前网络水平日益提升,多数高校也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大力发挥了网络的应用价值,同时也为国家认同教育搭建了系统平台,创建国家认同教育的专题网站[11]。但部分高校在网站上的内容多数为复制,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信息为主,对学生所形成的吸引力较小。因此,大学需对网站建设进行优化革新,所构建的网站平台要把国家认同作为核心目标,的信息也须具有更高的吸引力。可综合运用图片、音视频等方式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以此向学生传播能够激发其国家情感的信息内容。第二,可基于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构建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短视频等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随时信息,这也更能够迎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但通过调查可知,多数大学的微博或微信平台所的内容以学校信息为主,如讲座、通知等,并未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面形成有效的引导。为充分提高微博和微信等平台利用的效率,各高校也可借鉴成功优秀的案例,根据重要的节日或活动,结合实际渲染对于国家的认同之情[12]。

(三)增强国家认同教育情感基础

1.健全高校鼓励、帮扶机制对大学生形成更为健全的帮扶机制,可作为激发大学生从内心形成对社会制度认可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真正提高国家认同的内部动力。在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随着社会矛盾的转化,更多的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转化为学业费用和就业等方面。因此,形成更为健全的大学生帮扶机制具有更为明显的时代意义。对此,可重点从下述两方面进行细致思考:第一,要尽量帮助贫困学生减轻生活负担。学生一旦降低了生活和经济方面的压力,能够将更多的关注力投入到学业和自我提升方面。当前,虽说多数家庭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经济保障能力,但对于少数贫困学生来讲,学杂费用也是较大的经济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为了辅助贫困学生有效解决学费、生活费等费用的问题,我国在高教阶段为贫困学生提出了助学项目和免费师范生等优惠政策,这样可尽量辅助学生降低学费的压力,从而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此外,国家也设立了奖学金、助学金等机制,积极引导个人和群体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鼓励学生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知识的探索中,创造更大的财富。高校需将我国对贫困学生的优惠政策进行深化落实,从本质上解决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保障学生能够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只有学生真正感受到国家对其个人发展的鼓励和支持,才能够主动接受和认同现代化制度体系及其运作的效果,从而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到新时代的建设工作中;第二,需尽量满足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需求。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持续增加,这也对就业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如果有大量毕业生不能顺利被社会所接纳,会形成阻碍国家发展的不利因素[13]。因此,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均需形成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人才的竞争。国家可通过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和资金等支持为学生创业设置便利条件,提供更多的创业补贴和培训等。青年创业虽然具有较高的热情,但也需国家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随着国家更多鼓励政策的出台,不但缓解了大学生失业的困境,同时也更能够促进大学生对国家制度形成认同感,主动配合国家各项制度的实施。2.加强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高校可通过加强思政教育、提升人文关怀促使学生形成更高的人文素养和国家认同感,这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14]。若想实现上述目标,高校各部门和教育群体要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达成目标。辅导员可作为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同时也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需与学生建立更为和谐的关系,打消学生认为辅导员高高在上的偏见,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及时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类思想问题和心理负担进行有效的帮扶与疏导。高校管理者也需加大对辅导员团队的培养力度,保证辅导员能够具备更高的专业性、能力及知识储备,持续提高辅导员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并对其开展专业性的心理辅导,使辅导员能够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了解和排解学生的烦恼。此外,辅导员还需对学生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评估,充分重视与肯定学生在学术以外所获得的成绩,这样辅导员才能够真正把人文关怀落到实处,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保障国家认同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除了辅导员,高校的其他专业学科教师也需在教学期间向学生表达人文关怀,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关爱,使学生能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克服学习困难,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最终在就业中表现出最佳的精神状态[15]。高校的行政人员也需为学生服务,将人文关怀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和关怀,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轻松舒适的体验,从而彰显出高校的人文追求,对学生展现的关怀和爱护。

四、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全面的开展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是必要的,教师要真正深入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结合具体教学安排,全面的落实国家认同教育理念,深入地开展实践教育研究,不断总结更加高效的教学经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希望通过以上阐述,能为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一点参考。

作者:王兆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