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的思政教育理路

时间:2022-09-13 08:57:14

大学生就业的思政教育理路

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阶段性指标,就业质量反映了学校的育人水平,是衡量学校育人成效的重要维度。近两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量企业效益下滑,有的甚至破产倒闭,加之毕业生人数显著增加,使得就业难度加大,故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其中,作为重要的育人阵地,思政课堂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对就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推进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是提升学校育人实效、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关键举措。由房楠、杨辉著,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的融合研究》一书,基于当前就业形势,围绕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内在关系,深入探究了思政教育对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培育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可行性对策,为提升思政育人效能、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有效参考。本书共九章。第一章结合新时代特点,分析了当代社会对劳动者提出的新要求,梳理研究了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之间的关系。第二章聚焦学校思政教育实际情况,剖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阐释了思政育人现状的深层原因。第三章以相同的理论逻辑,分析了毕业生就业现状,探讨了其深层原因。第四章详细阐述了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为二者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五章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教学评价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第六章主要阐述了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的内容、形式、原则等。第七章至第九章基于实践层面,分别从学生与教师视角出发,深入探究了二者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竞争逐渐加剧的情况下,切实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实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要求。思政教育立足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思想道德、心理素养、价值理念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方向指引,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独立的人格,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对于学生就业素养提升大有裨益。具体来说,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三方面的作用———1.帮助大学生明确就业方向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是就业成功的第一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能够发挥良好的价值引领作用。指向大学生就业的思政教育,通过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实际需求,认清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就业能力。长期以来,专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取向,以专才培养为目标,注重培养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研究某一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深入性和系统性,但也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一的技能型人才已无法满足时展要求,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主流需求。将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可以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就业能力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精神、组织能力等,让学生掌握就业核心能力、明确就业方向,切实提升就业实效。2.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素养与道德品质毕业就业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个重要人生抉择。许多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抗压能力较差,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容易迷茫,缺乏对就业的理性思考,出现心理焦虑与恐慌,进而产生就业心理问题。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就业质量的提升。将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能够将心理知识与思政理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就业问题,帮助学生客观评价个人能力、挖掘潜在优势,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念。求职就业考验着学生的心性与品质,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心态,主动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磨炼优秀道德品质,为之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3.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使命担当意识青年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虽然我国经济社会整体上得到了显著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十分突出,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亟须各领域人才进行建设开发。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应当避免功利化择业倾向,积极主动承担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使命,主动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将个人价值融入祖国建设与社会发展之中。思政教育通过情感引导和思想启发,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进而实现人生价值。

二、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面对高质量就业的实际需求,各学校不断推进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创新融合,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指导。但是,由于二者的教育机制与体系不同,影响了融合成效,不利于就业指导的有效推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脱离当前,一些学校虽然十分重视并认可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但在实践层面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使得二者的融合碎片化、随意化,制约了育人合力的有效发挥。一方面,教育内容各自独立,未能借助双方优势资源实现内容的整合优化,使得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融合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缺乏统一的目标指引,使得二者仍保持原有的工作方式,从各自视角出发处理各项工作,不利于相互协同教育。此外,作为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融合重要推动力的教师队伍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和相互协调的工作平台,使得协作双方对对方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向等不甚了解,阻碍了二者融合的教育成效,不利于就业质量的提升。2.思政教育内容不全指向就业的思政教育应当注重针对性与实用性,面向就业实际,选择适合学生就业需求的教育内容,切实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但目前,许多教师只是将就业指导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一项教学内容,只讲授理论知识和就业政策,并未结合当前就业实际和社会需求分析就业问题的根源,难以为学生就业提供科学指导。一些学校思政教育追求形式上的口号宣传或者精神激励,未针对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实质性帮助,同时缺少对学生就业心理的疏导,影响了协同育人的实际效果。此外,由于教师专业背景不同,在开展就业指导时,部分思政教师只是以思政教育为主,讲解与就业相关的思政话题,无法对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3.思政教育模式单一近年来,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受教育者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多元化,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但在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部分思政教师并未结合当前学生实际需求与时代特点创新思政教育模式,而是继续采取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通过理论灌输或者情感教化让学生被动接受思想观点,课堂互动较少、气氛较为沉闷,学生需求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同时,一些学校的实践教学仅采用专家讲座、集中会议等形式,未能根据学生特点、兴趣爱好等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实践指导,使得学生就业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指向大学生就业的思政教育路径

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就业指导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检验其实际成效;而思政教育则为就业指导提供思想保障,对于提升就业质量与就业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想充分发挥二者的育人效能,就要着力构建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协同育人格局,以此提升协同育人实效。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加强顶层设计,增强融合效能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学校管理层应当树立全局性思维,围绕就业指导内容,制订协同育人机制,科学合理安排各项工作,明确教学、行政、宣传等部门的工作职责,为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组建专业化教学团队,引导思政工作者与就业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共同成立就业工作小组,深入探讨就业问题,制订科学可行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完善相关课程安排、实践活动设计,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素养,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2.坚持就业导向,优化思政教育内容以大学生就业为指向的思政教育,要结合学生就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在理论课堂上,教师可从学生专业特色出发,分析各专业的就业趋势与就业方向,讲解国家对相关领域的扶持政策,引导学生抓住机遇,选择发展潜力大、未来前景好的行业。同时,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身优势与劣势,学会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就业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就业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笔试能力、面试技能等。3.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提高就业指导实效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要抓住网络教学机遇,变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网络课堂、云平台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围绕特定就业主题,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思考就业所需的思想理念、道德品质等,认识到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在个人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努力提升就业素养。同时,打造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系统整合学生就业能力、就业需求等,制订详细的就业指导计划,为学生推送多元化的就业资讯,提升学生就业成功率。

作者:支卓华 单位:河南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