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数字货币监管逻辑分析

时间:2022-08-25 11:17:51

法定数字货币监管逻辑分析

[提要]近年来,随着数字金融创新不断涌现,数字货币作为我国数字化转移建设中的一环。法定数字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并通过央行数字化平台实现双离线运营,这种模式能够极大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准,但同时法定数字货币的诞生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存在更大的潜在金融风险,必须予以监管,确保法定数字货币真正落地应用,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繁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数字货币;数字经济;法律监管

全球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衍生出诸多科技产物,如今已经渗透至各个领域之中,它们都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变革。数字货币作为其中之一,无疑是其中最重要、最具有潜力的应用形式。数字货币作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货币形式,采用了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实现匿名性和不可篡改的特点,具备安全高速的优点,因此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最便捷的支付方式。随着各国政府对数字货币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美国、英国等国家发行了相应的中央银行数字法定货币。我国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力度也在逐渐加大,法定数字货币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由于受制于现有法律体系等因素的限制,比如法律监管机构缺乏、流通环节繁杂、使用者隐私保护等问题,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广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法定数字货币的属性

数字货币具有安全性强、可控性好、便携性高等特点,将成为未来主流的支付方式,并逐步取代纸质钞票成为主流支付工具,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法定数字货币是一个国家政府发行的面向公众的货币。它的本质是一种数字化的货币,即在法定的条件下,由政府机关发行和兑换,用于调节货币供需、稳定物价、维护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等目的,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自治的货币政策框架,实现国家财富管理目标。法定数字货币不仅代表着一种货币的价格,而且还影响着整个社会对货币的态度与选择。从历史来看,无论是西方国家或者东方国家,都把法定数字化货币视为国际经济贸易关系和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它不仅仅包括经济利益方面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秩序、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一)主权性。法定数字货币在此基础上以国家信用作为背书,以我国中央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信誉担当其中介机构角色,通过国库直接或间接地掌握货币供应量及使用情况,保证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和正常运转,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同时,还承载着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职责,这些特征决定了它具有强烈的主权属性。其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进行发售、交易和兑换,因此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这就为法定数字货币制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其成为现阶段我国最适合的支付结算工具之一,从而使得法定数字货币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在积极推动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创新,试图将其纳入到我国货币体系当中去,以此能够借助于该项技术优势,成为我们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有力手段。(二)法偿性。法定数字货币由央行制定法律法规作为标准,并按照相应比例兑换给各类商业银行及非金融企事业单位,从而达到约束货币供求关系和监督经济活动的效果,保证法定数字货币的有效使用,具备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这样既保障货币安全,又避免出现虚假资产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法定数量下货币有序流通,防止货币无序贬值。这是法律规范所赋予的特殊功能,也是央行对整个国内金融市场运营管理的强化。其发行与流通都是由法律或法规确定,并且必须按照相应的法律程序进行生产运营,不得擅自变动,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亡,才能满足法定数字化时代下的需求。因此,在法定数字数据货币发行与流转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法律的规定,遵循法治原则,严格执行法定货币发行、流通与管理制度。(三)普惠性。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普遍性,它可以广泛适用于所有人群、所有场景的支付结算。在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货币的基础性地位没有改变,其发行量和市场份额都处于稳步增长阶段,具备很大的扩展空间。我国央行早期推出的法定数字货币试点项目主要集中于公共事业服务领域,如水电煤气缴费、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并没有考虑到金融市场的特殊属性。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与经济社会不断地发展变迁,国家对于数字化金融领域的重视程度提升,法定数字货币的应用领域也日益扩宽,从传统金融业务到新兴产业,再到服务消费者的各种场景,既可以应用于个人消费领域也可以应用到商业活动及公共事务等领域,可以满足各类场景的需求。法定数字货币逐渐被纳入到了全面覆盖范围之内。这一方面体现出政府加大监督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的意图;另一方面也为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与探索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二、法定数字货币的风险

相较于传统货币,法定数字货币优势突出。首先是支付便捷性。法定数字钱包可以快速完成账户管理、存取款结算等操作;同时,法定数字货币能够解决银行卡跨行清分难题,降低了资金转移过程中的流动性损失。其次是安全性。在支持第三方支付的条件下,法定数字货币还具备防伪功能,避免信息泄露带来的风险。最后是隐私权保护性。法定货币可以直观地表示所有权利关系,并且通过密钥进行记录,确保数字货币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信息不受侵犯,从而使得交易更加透明。但由于法定数字货币本质上仍然属于虚拟货币,因此在应用场景上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例如对于底层技术的认识和运用等方面。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针对法定数字货币的相应标准化规则,因此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底层技术不够成熟。法定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主要是区块链的应用。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的、透明可追溯的数据库。区块链是由用户创建的,其目标是实现一个公开的、可验证的共识算法,可被看作是一个信任的基础设施。通俗地讲,区块链是一种“可信”的记录系统。它不需要任何人的参与也能够完成记账工作。目前,大多数的区块链项目在我国处于实验阶段,技术的不成熟难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需要法律做保障,否则将会威胁到我国金融、司法等领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甚至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权安全。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必须遵循法律规范,才能够促进社会良性发展。同时,区块链也要注意到,区块链在法律上的运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立法上还有待完善。总体来说,区块链的法律制度建设还处于起步状态。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区块链法律制度的构建会纳入我国法治建设的一环。(二)试点工作难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试点城市众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但是各个城市的试点政策差异大,导致试点效果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还是在推广应用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障碍。同时,这些试点城市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距离大范围普及仍有一段路要走,因为试点城市的监管体系尚不健全成熟。另外,法治环境也不完善,因此在法律层面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导致试点城市推出法定数字货币存在着较大困难。在政策层面,我国已经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扩内需惠民生、调结构增效益、绿色转型升级,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数字与实体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手段支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随着法定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逐步落地,相关部门将更加重视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并且加强对数字人民财产管理平台的监督,以确保其运营质量。(三)法律监管缺乏保障。一方面在法律适用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但在应用领域,尤其是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广与普及方面仍存在较大的空白,国内尚未出台相关规范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律文件;另一方面在监管机构设置、制度体系及技术标准方面,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各种监管办法之间尚未建立起紧密联系。在监管体制上,由于法定数字货币的各个发行监管主体职责分散、功能交叉严重、信息共享不够充分等问题,使得监管体制的协调性不足,存在监管协调机制不健全,部门之间缺少合作配套的监管办法等现状。现有的数据共享平台、征信机构及监督检查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和配合,导致数据孤岛存在。因此,未来应该完善法定数字货币的监管框架,明晰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律属性,统一监管规范,加强跨境资金流通管控,加大对数字货币领域的监管力度。

三、法定数字货币的监管

数字经济发展下,数字货币的推行是一个复杂而系统化的工程。由于各国对数字货币认识程度不同、政策制定者态度存在差异等原因,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的法规来约束这些新兴科技领域内的金融创新活动,法定数字货币在我国存在立法空白。此外,法定数字货币在我国推行过程中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比如,法定数字货币在国际合作方面遇到一些阻挠;法定数币的推广需要考虑法律适用;法定货币与其他数字货币的兼容性较差;部分银行缺乏法定数字化的实践经验等。总体来看,法定数字货币仍处于起步阶段,法律体系、监管模式及应用场景等问题亟待解决。(一)打破传统金融监管模式。数字经济环境中,由于数字资产交易活跃程度远超历史水平,导致金融科技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例如,其属性决定了其具备与传统金融体系完全不同的运营模式。央行作为最终监管者将在推动该类技术应用和落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央行应当利用数字人民币打破传统金融机构之间壁垒,建立全球性的统一金融服务平台,形成“央行-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两种主体结构并存的现代金融服务格局。央行通过搭建统一的电子推动金融业务向纵深化演进。目前来看,法定数字人民币已经进入到试点阶段。从国外经验来看,国外央行通过建立中心化数据库、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接各种场景需求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数字人民财产权保护能力;另一方面央行也在加强对于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除央行数字数字化转型外,在法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需要完善相关配套监管机制,实现我国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战略意义。(二)法律与技术的结合应用。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律监管问题,使得其价值难以实现真正的流通。而法定数字货币则具备无限制、无纸化等优势,同样在技术层面的监管也是一项重大挑战。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也必须依托其技术优势。各类新兴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法定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有利于降低交易门槛、减少信息传输障碍、提高透明度,从根源上改变了货币政策操作的手段,对于我国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银行拥有自己的区块链技术团队,我国央行已经启动“区块链+”项目,即利用区块链技术克服现存的纸质货币难题,打造安全可靠的电子钱包,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便捷、低价的金融服务。随着区块链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银行纷纷推出相应的“法定数字货币”,希望借助区块链技术改变传统货币结算模式,降低交易成本。因此,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探索法定数字央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三)推进风险规避机制完善。数字货币还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如数据泄露风险、系统被盗风险、运行环境恶化风险等,都应当得到充分重视。各国正积极布局法定数字货币的监管体系,以保证数字货币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抢占未来金融科技市场先机,需要建立健全监管制度。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阶段,虚拟货币市场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监管机关需要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高监管效率。比如,应当进一步细化数字货币监管框架;明确数字货币发行机构、代销机构的法律地位;加快推动法定数字货币的试点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等。总之,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防止数字货币造假,维护市场秩序和稳定发展,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科学设计法定数字货币交易流转各个环节的具体监控方式,加强金融创新监督,促使其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综上,我国正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模式,试图寻找适合中国的数字货币发行路径,以期达到降低对银行体系影响程度和减少金融风险的目的。但是,由于数字货币本身属性特征决定了其不同于传统货币形态的复杂性与脆弱性,因此在推广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难点和挑战。首先,法定数字货币可能导致央行信用的损失;其次,数字货币钱包的匿名性与匿名性成本增加;再次,银行的角色及功能有待完善;最后,数字货币还需要考虑其他部门的配套政策,诸多问题都值得深思。这就需要从法制建设、技术研究和标准规则等方面着手解决上述问题。只有将法治原则贯彻落实到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运营当中,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同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法定数字货币在商品化领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突破,并且在金融支付、资产管理等方面均有所应用。随着未来技术进一步提升,相关应用场景或许会越来越丰富。这既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又符合各个利益群体的长远利益,也将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高度重视,共同努力,为我国经贸往来和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宇芊.我国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法律问题探究[J].现代金融,2021(12).

[2]武振楠.我国法定数字货币进展、可能风险及防范措施[J].生产力研究,2021(12).

[3]张培培.反思“代码即法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1-11(008).

[4]马克,张泽栋.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创造体系的影响研究[J].经济纵横,2022(01).

[5]袁曾.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作用与监管[J].东方法学,2021(03).

作者:丁宁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