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8-03 09:35:01

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发展,本科院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但随之而来的是关于人才培养的系列问题,如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应用型人才对比学术型人才,需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应用能力培养构建课程体系为主线,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护理人才。

一、我国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理实融合度不高

现阶段的本科护理人才培养多数沿用传统的“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培养模式,学生大学的前三年在校园学习理论知识,前三年仅涉及简短的几周的临床见习内容,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碎片化知识,与临床工作无法结合;通用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也都依托课堂开展,且多数以分科课程为单位开展人才培养,造成学生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

(二)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应用型特色

一是通识教育课内容应用性差、服务专业意识不足;二是人文社科类课程设置不足,如人际沟通技巧、人文知识等;三是校企共建课程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设置真实职业环境进行真学真做。

(三)教学方式轻视实践能力培养

护理学专业课程当前存在重知识培训、轻实践能力培训,重理论学习、轻素质教育,重结果、轻过程等情况,这不利于人才素质培养和综合实力提升。

(四)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当前,我国本科护理学专业的教育模式较为单一,所学的课程一般都是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没有针对特定的专业领域设置特色课程,本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专业性。

二、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第一,应该突出实践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要重视现有知识、技术的学习,更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护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第二,培养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应满足社会需求,并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场景的改变,护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在制订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要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第三,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要将人文素质课程、职业素质课程纳入护理专业课程中,做到人文素质培养和专业学习相匹配。

三、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制定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适用人才单位的要求,要以大众化教育为方向,加强实践能力,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加强注意知识的实用性。通过精准分析社会对于本科护理人才的变化趋势,我国将本科护理专业学制由5年改为4年,也确定了本科护理人才培育目标的方向由高级护理人才的培育转型为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方向,这样不仅适用发展需求,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确立了方向。

(二)根据护理学专业特色设定课程体系

1.基础医学课程。基础医学课程要重点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根据护理学专业的特点对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如将解剖、生理、免疫等课程进行融合;根据临床护士必学的给药知识内容,改为护用药理学,整合优化后的课程要更加体现其实用性。2.专业课程。护理学专业课程应在基础课程上,增加护理健康教育学、循证护理、叙事护理等课程,要将预防保健和临床护理课程相结合,突出护理学专业课程特色。3.人文课程。护理学及现在的医学模式所具备的特点有生物、心理、社会学等,还应融入伦理学、人际沟通、美学等人文课程,增加护理选修课程,如公共关系学、公共礼仪、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目的是通过此类课程增加护理专业人文精神的专业特色。

(三)优化教育方式,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育方式上,注意发挥学生主体创造性与积极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讨论、训练、情境”教育方式。在教学组织上使用三早“早接触社会,早接触护理,早接触临床”。要构造全方位、全程化综合评价体系,目前已有6种考试模式主要包含:案例分析结合口试、课程论文、笔试结合实践操作、线上教学平台考试、笔试、情境表演结合实践操作。经过考试的指引作用,用于提升学生的分析与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用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

(四)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全面发展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1.制定校内实训课程。护理综合实验建设有“人文护理+基础护理+临床护理”三个实验方向,构造了“创新型实验+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设计实验”全方位实验课程体系。依照职业要求和工作流程,对实训基地的建造与医院职业相一致的“模拟病房”,让学生对护理岗位更了解。得到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际操作的训练,争取做到临床护理需求和护理实践教学“零距离”,学习与直接需要“零距离”,今天的学习方式即为明天的工作方式。2.增加临床见习环节。护理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要进行临床见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与患者直接沟通,能更好地对护理流程进行了解,对患者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护理流程分析,更加直接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和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3.重视实习准入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缩短学生的临床护理适应期,根据专业特点,在学生进行实习前,进行实习准入制的考核,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达标式考核,考核通过后可以进入临床实习。4.增加社区实践机会。利用课间见习、第二课堂、暑假实践学期的时间,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老人院、服务站等,进行健康指导、体检以及健康咨询等。使学生更加深切地了解到护理人员不仅是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更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使学生掌握从健康到疾病的全程护理观念。5.增加真实环境实践的机会,实现理实融合。为了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专业建立全程化、螺旋攀升式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入学的专业认知实践—职业前瞻教育,第一、二学期各课程的实验、实训、实践,专业实践—第三学期,综合实践—毕业实习。

(五)分方向设立培养目标,创建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当下,我国本科护理教育大多数是单一化就业方向的通才教育,并没有在某个特定的专科领域内形成具有别具一格的技能优势,这个通才教育模式下培育出来的护理本科生在毕业后的就业中缺少专科化、针对性特点,通常会出现技术不专、理论不精的现象。普通护理人才采用定向培养模式,开办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麻醉护理”等专业,构建校企共建课程,将毕业生和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缩减了学生就业试用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前景。

(六)加强护理学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训更加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对于护理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具有双师型教师水平。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选拔、培养,引进高学历的护理人员。对于刚毕业的教师,鼓励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挂职锻炼,重视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同时要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交流,还要进行教学技能和护理技能的定期考核,保证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作者:张苗 单大海 曹慧 杨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