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培养十篇

时间:2023-03-25 11:35:20

应用文写作培养

应用文写作培养篇1

一、新培养方法的主要做法

新培养方法主要是在选用教材的基础上,增加语感培养、写作思维能力培养、遣词造句能力培养、谋篇布局能力培养等教学内容,全方位夯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加强朗读,培养语感

首先是收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距离比较近的、学生喜欢的应用文作品供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应用文的兴趣。其次是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每次课前组织学生朗读教材中的例文等10分钟以上,培养学生的语感。再次是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体会、把握,总结出各种应用文文体的写作特点。

(二)培养语法运用能力

一是教语法基础知识,教会学生识别词类,通过区分词是否有实在意义,学会区分实词、虚词,重点掌握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动态助词等词类,夯实词汇基础;教会学生短语知识,明晰短语的概念,重点讲授短语的结构关系和“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等特殊短语;教会学生句子知识,明晰单句、复句、句群的概念,重点教学生学会划分主、谓、宾、定、状、补、独立语等句法成份,要求学生掌握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等联合复句和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目的等偏正复句的结构关系,以及掌握一重复句、多重复句和句群的划分。二是教修辞知识,重点教会学生使用设问、反问、排比、层递、对比等常用修辞格。三是教时态知识,教会学生通过着、了、过等动态助词和已经、曾经、刚刚、正在、立刻、将要、常常、往往等时间副词,表明的一件事是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还是将来要完成。四是教病句错句修改知识,针对学生作文中遣词造句不规范现象以及错误现象,重点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常见语法错误现象进行辨析和修改。

(三)培养写作逻辑思维能力

一是培养概念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概念划分能力,让他们正确地划分概念,明确地表达写作意图,以便读者正确地理解文意;培养学生的概念限制能力,教学生恰当地限制概念,避免句子在内涵或外延上出现重复多余的概念,让整个判断或推理表意清晰,让人正确理解。二是培养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事例等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已有资料,通过模态判断词语(含必然、可能、必须、禁止、允许等词语)和非模态判断词语(不含模态词),作出正确的判断。三是培养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养成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养成“同中求异”的思考习惯,对相似的写作对象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养成“异中求同”的思考习惯,对不同的写作对象进行比较,找出相同之处,从而全面地认识写作对象的内部与外部之间、写作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四是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五是培养运用基本逻辑规律能力,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四种规律。六是要求学生掌握时间关系、发展关系、轻重关系、分类关系、约定俗成关系等主体结构逻辑顺序,同时要注意在一个层次或段落中只能有一个逻辑关系,而且要完整,要有头有尾,不能片面,断章取义。七是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文体写作逻辑,要求让学生通过加强记忆,掌握各种文体的行文逻辑。

(四)培养谋篇布局能力

分隐性谋篇和显性布局两方面进行培养。隐性谋篇包括思想价值、主旨、材料、解决问题策略、表达语态等方面的取舍或选择。这些内容往往需要撰写者动笔之前在脑海里进行谋划,所以我们把它叫作隐性谋篇。在培养过程中,一是教学生坚持正确价值取向,旗帜鲜明地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等,传递正能量,不做法律不允许的事,不写法律不允许的文。二是教学生高效完整确立主旨,在分析研究材料和征求领导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拟写主旨,并完整地表达主旨,如写委托书委托他人购买某物,要完整清楚地提出行文要求意向,型号、款式、产地、数量等均要明确写清楚。三是教学生有的放矢遴选材料,围绕“主旨”来选择材料,对有利于表达主旨的材料我们选用,反之,则放弃;对有利于表达主旨的材料我们要写深写透,反之,则一笔带过。四是教学生合理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生文案策划知识,培养他们的策划能力,保证解决问题的措施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并产生良好的效应,如要增加一个产品的销售量,我们教学生对市场调研、销售人员配置、宣传策划、奖励措施、资金保障等进行全面科学的策划;五是教学生选取适当的表达语态,要根据行文目的、场合环境、发文者的身份、受文对象等选取适当的表达语态,如行政公文用语庄重朴实;礼仪文用语谦恭有礼;演讲文书用语生动活泼等。

显性布局包括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主次等的具体设计,由于这些在文章中显而易见,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显性布局。一是教学生遵循应用文结构安排要求布局,做到全文严谨自然,思路清晰,思维严密,主旨贯穿全文,不枝不蔓;层次段落的划分恰当,组织严密,联系紧凑,脉络畅通,行止自由,过渡和照应自然,不能刻意地雕凿,更不能牵强拼凑;文章完整匀称,配置齐全,比例协调,详略得当,完整合理,重点突出,符合格式要求;采用加小标题、写段首撮要、条目式等形式让文章清晰醒目,纲举目张、清晰醒目,以便读者把握要领或贯彻执行。二是教学生灵活运用应用文结构安排模式,灵活运用目的式、根据式、原因式、概述式、结论式、提问式、引述式和综合式开头;灵活运用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和并列式等方法做好层次和段落的安排;灵活运用自然收尾式、总结归纳式、强调说明式、希望号召式、专门结尾用语式等方法结尾;三是教学生灵活运用过渡的方法与模式,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段落、句子、词语和四级序码做好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四是教学生灵活运用照应的方法与模式,采用首尾照应、文题照应、文中照应等方法使文章结构周密严谨,浑然一体,突出主题。五是教学生做到在段落中有中心句,一个段落尽量用一个主语完整表达一个意思。

二、新培养方法的实验做法及效果

(一)实验做法

对以上新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方法,笔者组织课题组进行了实验。我们首先选择了学生学习基础相近的汽修1217班与汽修1218班,14会计03班与14会计04班,14营销01班与14营销02班、14电商01班与14电商02班等4个实验组进行了实验,其中每一组的前者完全按马新国编写的《应用文写作基础》教材授课;后者则减少马新国编写的教材的授课量,分别增加语感培养、写作思维能力培养、遣词造句能力培养、谋篇布局能力培养等教学内容。为了进一步检验实验效果,我们又组织了15营销01班与15营销02班、15营销03班与15营销04班两个实验组进行综合实验,即在15I销01班、15营销03班完全按照马新国编写的教材授课;15营销02班、15营销04班则减少马新国编写的教材的授课量,全面增加上述教学内容,综合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以上实验,授课时间为一个学期,期末采用同一份试题测试,然后对比分析授课成效。

(二)实验效果及统计

通过对四个单项和综合项的实验对比,课题组发现新的培养方法效果明显。实验效果及数据统计如下:

(三)研究反思及今后设想

研究过程还存在以下不足:1.语感培养效果还不够明显,有待进一步研究。2.由于时间有限,研究的实验量和面还不够充分,特别是综合培养的实验,由于内容多、时间紧,授课略显仓促,实验数据还有待进一步检验。3.课题组对实验项目效果对比的评分设计不够详尽,对实验效果数值有一定影响。今后,我们将在教学中进一步检验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对新培养方法的细节加以完善。

应用文写作培养篇2

Abstract: Police documents writing is one of basic courses in polic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t is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to guarante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and police orders in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nd ha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 of practicability. But because of many restrictive factors,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it can not meet the demands of police working affairs. So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take in-deep reforms in police documents writ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pragmatic competence for police students. Only in this way,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can serve the real police work.

关键词:公安文书;写作;应用能力;教学

Key words: police documents; writing; pragmatic competen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205-02

0引言

公安警察院校担负着向公安机关输送能适应公安工作实际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任,而这种合格人才除必须具备政治立场坚定、纪律作风过硬、勇于奉献等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解决公安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实战应用能力。公安公文是直接服务于公安机关各项管理工作、保证公安机关“政令畅通、警令畅通”的重要工具,是公安警察院校全日制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写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公安公文为公安实际工作服务的效用,很有必要对公安公文多年来一直沿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作深入的探讨和大胆的改革,以有效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及写作训练效果,从而更好地适应本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公安实际工作服务。

1目前本课程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公安文书是公安警察院校全日制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近年来随着教学与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到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将来的工作实践严重脱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目前的公安工作实际和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而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又存在众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多年来,在公安文书写作教学中大多一直沿用“基本概念+格式写法+写作要求+范文”的模式,这种孤立于写作环境之外只注重文本教学的模式,因其忽视了对学生自身素质的训练及对写作客体的分析把握,忽略了写作时空背景和具体的写作目的、写作功能,脱离了复杂多样的公安工作实际的需要,因而不具有现实性、操作性,缺乏实际的操作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培养起学生具体的公安文书写作能力,更不能适应时展和公安实际工作的要求。②教学对象实际工作知识的缺乏。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现写作主体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一种精神劳动,写作的本质就是认识和表现。但是公安警察院校的教学对象,大多是从中学到大学,没有具体的公安工作经验的青年学生,要他们去写自己根本就不熟悉的事务,尤其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公安工作,遇到困难是可以想象的,也是不可避免的。③现有研究成果的片面性。针对存在的问题,不少从事公文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提出了诸多的观点和建议。如格式教学法,回归基础写作加强语感教学法等等。但是,这些观点因或只注重了写作文本的外在形式、或只看到写作的基本规律而没有抓住公安公文写作的特殊规律,因此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公安公文写作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写作应用能力的问题。④师资队伍实践经验的缺乏。担任公安文书教学的教师大都是文科院校毕业的,都属于从学校到学校的学院派,缺少在公安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很大的难度,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和训练,也多是从其它书本上借鉴而来,鲜有第一手的材料,有的甚至还是许多年前教材或讲义的照搬,与时刻处于变换中的公安实际工作极不相称。

2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及构想

2.1 建立完整、科学的符合课程特点的公安公文写作教学体系。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应根据教改方向和教学目的以及实际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设计调整,以形成一套能反映公安文书写作程序要求的较为完整、科学的符合课程特点的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建立重点应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文种教学的关系;二是解决知识讲授与写作训练的相互关系;三是解决写作目的与材料内容的组织等关系,并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改变互不衔接或相对独立的状况。

新教学体系的建立,最终将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加深学生对相应文种写作要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事物、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三是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文种特点分析材料、取舍材料;四是提高学生对公安公文严密的逻辑性的认识;五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精确性。

2.2 编写一套实用的符合教改方向目标的教材体系。目前高校所使用的各种版本的教材,大多是按文种性质分类安排教学,内容多为概念、格式、要求加例文,与实际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相去甚远,不利于结合工作实际教与学。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根据专业方向以及新的教学体系,编写一套能揭示公安文书写作本质规律,并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实际程序与要求,具有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符合专业特点与内容的系统科学的教材。尤其应注意解决当前大多数教科书中基本理论与主要文种相对独立、理论模块与写作程序互不相融、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处于相对割裂状态等问题。

2.3 建立完整、科学的符合课程特点的公安文书写作训练体系。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着重提高整体写作水平,其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知识与理论的掌握与实际写作能力的训练;教学方式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并根据课程进度实施分层级强化训练,具体包括:①基础训练法。在教学中采用理论教学与范文分析、范文与病文比较并修改病文的方法。目的是根据文书的几大主要作用,对报请、部署、告知、商洽、表彰、批评等内容的写作方法作规律性探讨,掌握其基本的写作方法与基本知识。②专项训练法。在教学中提供相应材料对文书中的主要要素及格式等进行专门的分解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步掌握某类公文一定的写作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公安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重点文种进行写作训练、讲评与修改。目的是解决公文写作中的规范性、准确性与条理性等问题。③综合训练法。在教学中由教师提供材料或学生自主收集材料并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概括材料、提炼主题观点并确定解决对策的方法,并对重点文种进行写作训练。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写出高质量的文书奠定基础。④工作程序系列训练法。根据公安工作的基本程序,以几种专项斗争为背景,提供相关材料,要求学生从情况反应、决策指挥、部署落实、安排实施、相关配合、所遇问题的解决、信息交流、总结表彰等各环节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撰写系列的文书。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文书为公安工作服务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术”的教授更加重要。因此要坚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重点”的教改思路,提高教学的实战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

3.1 提高实战训练写作的仿真度。顾名思义,实战训练指的是具有真实性的训练。但无论如何,实战训练毕竟还只是一种“模拟”意义上的训练,不管这种训练的真实性有多强,它永远也不会与实际的公安工作中的公安公文制作活动那么一致。因此,要想尽可能地克服实战训练与实际的公安工作之间的这种天然障碍,减小实战训练与生俱来的系统误差,进而彰显实战训练教学独特的实用价值,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实战训练写作的仿真度。

在遴选实训题目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公安应用写作教学“一切从公安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公安工作的实际中来到公安工作的实际中去”以及“公安工作的实际是检验公安应用写作教学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本质要求,科学甄别,反复核对,争取将最贴近公安工作实际、最符合公安工作情境的题目网罗进来。

3.2 培养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果说课后习题是从微观、部分和点的角度对公安文书写作进行的解读的话,那么,实训题目则是从宏观、整体和面甚至是立体的高度和层面上对公安应用文书写作所作的深度透视。不难发现,由于前者涉及到的知识点少且较为分散和孤立,所以完成的难度较低。它反映的只是对数量极其有限的信息的处理能力。实训题目涵盖的知识点要多得多,并且各知识点之间往往相互交错,相互关联。因此,从本质上看,实训题目反映的是对大容量的信息资源的综合处理、整合加工的能力。实训题目的这一特征使得它较之课后习题更加切合公安文书制作的实际情境,这也正是实战训练教学的价值所在。

应用文写作培养篇3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人文素养培育相融合的探讨

【摘要】应用文写作教学,应遵循写作规律,秉承“文以载道”精神,巧于融合人文素养,提升堂堂正正做人的本分,增强“知行合一”的人格魅力;“学以致用”时,严于遵规守矩,善于规范行文,展示认认真真做事的本领。因此,构建融合人文素养的教材体系,从教学内容和方法入手,有利于改善写作课程的功能和作用,达到应用文写作知识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的完美融合,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 遵循规律巧于融合学以致用

进入新时代,高职人才不仅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还应是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而人文素养培育,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是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1]因此,承载着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应遵循写作规律,巧妙而系统地融合人文素质教育,与现实生活和工作需要对接,这既是该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改善课程教学的有效措施,这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浸润学生智慧道德等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亟需融合人文素养

(一)教学现状亟需融合人文素养

现在,会写常用的应用文已经是每个现代人从事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而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虽然在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上有所突破,但是仍局限于“以就业为导向”,或是“以技能为导向”上,忽视了职业发展理念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有时随意调整教学内容,有时增删教学文种,陷入不清不明、随意取舍教材的状态。有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重传授知识,而轻视实践教学;有的虽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但在师资配备和教学条件上则比较随意,忽视该课程的教学特点。这使得应用文写作课程处于可有可无、可教可不教的被边缘化的状态,有悖于设置该门课程的初衷及其教育意义。

另外,高职生源文化基础相对较弱、人文素养缺失和综合素质不高等普遍性问题,况且高职学生在大学求学期间,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育意义认知有限。以上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制约着高职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人才培养需要融合人文素养

邓小平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复合型人才,针对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深刻认识“应用文写作能力作为复合型人才的关键能力之一”的思想内涵,努力构建应用文教学科学体系,让应用文写作课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养和优秀职业品质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引起重视的紧迫任务,更是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理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二、人文素养培育与应用文写作教学相融合的意义

(一)应用文写作蕴含丰富人文素养

1、人文素养的内涵。人文素养,内化于心,是形成人的相对稳定的人格、气质、品质、修养等内在涵养的体现;外化于行,表现为人们在人文方面达到的发展程度,其内容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以及人文精神等四个方面。[2]人文素养培育是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引导人们达到人性的自觉,深刻感悟自我与外界的关系,进而达到自律自悟至灵魂升华,激发人们追求崇高的理想,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等高尚品质。一言以蔽之,人文素质就是教育人们“懂得做人做事”,“学会做人做事”,是关于“为人处世”的学问。

2、应用文蕴含丰富的人文素养。自古以来,应用文不断沿革与创制,不断完善与传承,引起历朝历代的重视。自南宋出现应用文名称,到“五四”时期,应用文才作为独立的文章体裁而得到广泛应用。“文以载道”、“知行合一”、“文贵实用”的传统体现着中国古作理论的特点,也传承着写作的社会功能。[3]这说明,应用文承载着中华传统政治文化风韵,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古代每一种应用文体,如颂、赞、祝、章、表、奏、启、议、封禅等,都是中国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社交礼仪诸多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承、繁衍的故事,呈现着古代读书人的天下义利观、社会责任感和实事求是追求治国安邦的高贵品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3. 新时代需要应用文写作教学融合人文素养。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根据人才培养教学要求和学生专业学习和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融合人文素养培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努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做、用”中历练,在工作和生活的对接中受益,使学生“懂得做人做事”,“学会做人做事”。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同时通过渗透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科学决策和审美等综合能力。

三、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人文素养培育相融合的基本对策

(一)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培育人文素养

1.在教学的内容上注重融合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就是“人类文化的内在和外在形态”,人文即文化。从人文即文化的角度看,人文素养就是文化修养的程度。在教学内容的规定上,注重融合人文知识,才能懂得应用文写作“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义,才能清楚“写什么”、“怎么写”和“什么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等一些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理解写作应用文所蕴含的人文思想,明白事理,懂得应用文写作的社会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刻把握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养的载体的应用文,携带着人文精神、职业品质和规范行为,走进课堂、走进“学做用”的工作和生活中,这是职业人的正确选择和内涵所在。

2.在教学的方法上渗透人文素养

(1)在教法上创新。作为教学任务承担者的教师,必须有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其学习诉求,在教学方法要有所创新,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教学效果自然不佳,学生兴趣全无。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做文章。

(2)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利用视频、现实故事和学生校园实践活动等案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亲自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知识和相关技能,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如要求学生根据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大学生辩论赛”,将学生分成若干职能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工作任务,如“活动策划”、“通知”和“邀请函”的写作等,每个小组成员为完成既定的任务通力协作,出谋划策。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当堂进行评价,并讲解这些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学生从中既学到了应用文写作的知识,也掌握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通力协作的重要意义,进而提高团队意识等。

(3)巧借“及时雨”,润物细无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借“及时雨”,实现“润物细无声”。所谓及时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抓住时机,将人文知识、人文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应用文写作教学在“润物细无声”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在讲解申请书时,以入党申请书写作为例,既要将申请书的写作格式讲解清楚,也要将入党申请书的严肃性及其背后所反映的思想政治教育、人生理想追求等内容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动机。又如在讲解决定决议时,以党的及两会为例,既讲解决定决议的写作格式,又能将当前发生的时事政治告知学生,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时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二)构建融合人文素养的应用文写作教材体系

(1)积极调研,研究编写校本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还没有完全体现高职特色,也没有融合人文素养的内容,难以适应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根据“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要求,以及高职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以及学生学习特点等实际情况,研究编写适合本校学情的校本教材。

(2)遵照文件精神,编写好使用好校本教材。编写校本教材,应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将应用文写作和人文素养统一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构建合理符合高职特色的课程教材体系,体例模块化,教学情境化,学做程式化,考核标准化,以职业发展和能力为导向,注重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教师素质,传承与创新结合

(1)强化素质,“德艺双馨”。教师要教好应用文写作课,既要重视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和人文知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好“教学做”模式,编辑规范的应用文,以增强理论和实践知识构成的厚度和广度。高职教师要强化素养,追求博学多才,德艺双馨,要涉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理论知识,加深对应用文写作蕴含人文素养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有计划的选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把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和专业培养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激发大学生们的学习和写作兴趣。

(2)传承与创新结合,激发“学以致用”兴趣。应用文写作教学是一门应用性、规范性和实操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学科。重视传承和创新结合,联系实际,项目驱动,任务引领,就会激发“学以致用”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认知应用文的历史发展及其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又要融合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品质,达到应用文写作知识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的完美融合,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松竹,张晓磊.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模式探析——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199.

应用文写作培养篇4

关键词:应用写作;培养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227-02

一、《应用写作》在当前的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面临问题

《应用写作》在当前的高职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对提高技能人才的信息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写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掌握《应用写作》理论和实践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合格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当前高职的《应用写作》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课程重要性弱化。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理工类高职院校不重视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认为《应用写作》课程可有可无,或认为它仅是高职语文课的附属课程,资源投入不足。二是师资不能满足教学要求。高职院校许多从事应用写作教学的教师没有应用写作经验,具有企业或高校行政岗位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小,或者有应用写作实践经验的教师忙于教学外工作,难以抽出足够的精力进行应用写作教学研究,教学水平不高。三是教学方法陈旧,对应用写作实践和操作训练投入不足,教学手段不适应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的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上述三大原因导致高职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二、应用文体鲜明的职业特征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文化品味

高职《应用写作》涉及文种多种多样,这些文种往往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而要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要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文化品味。

应用文体中,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有公务文书、事务文书、经济文书、诉讼文书等,如通知、请示、报告、合同书、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文化品味的主要是一些人际交往文书,如书信、请柬、便条、启事等。一般情况下,高职学生对应用文体鲜明的职业特征类较容易理解。这与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主要面向企业、高职院校课程的设置与职业需求紧密联系有很大关系。高职《应用写作》所讲授的大部分应用文体也都是技能人才将来所要面对和掌握的,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和积极性也比较高。但对应用文体浓厚的生活气息、文化品味类,当前普遍存在高职院校教师对其认识不够,并间接导致学生对应用写作特点理解不全面、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等问题。其实并非所有的应用文体都是干巴枯涩、“面目可憎”的,单举书信一例,历史上就留下了数量众多、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我国较早见诸记载的书信《子产告范宣子轻币》、《乐毅报燕惠王书》、《鲁仲连遗燕将书》,后世的《与陈伯之书》、《与妻书》等,均内容充实、脍炙人口,不但在个人生活领域,同时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常有学习掌握的必要。因此《应用写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应用写作的兴趣,准确掌握应用写作的写作规范,根据不同的应用文种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大力彰显高职《应用写作》的“职业美”和“文化美”,让学生对不同应用文种的特征都要深入理解。

三、通过“三段十二环节”培养模式大力彰显高职《应用写作》应用文体鲜明的职业特征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文化品味

大力彰显高职《应用写作》的“职业美”和“文化美”,可以通过实施应用写作能力的“三个时期”(三段)和“十二个模块(环节)”培养模式来实现。

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的“三个时期”,包括技能人才成长的“学校学习及锻炼时期”、“企业实践及磨砺时期”、“个人事业和职业拓展时期”,这三个阶段依次推进、前后衔接,同时又相互交叉、彼此促进,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技能人才应用写作能力;此外,这三个时期的相互交叉渗透还能促进技能人才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应用写作能力的“入职前”和“入职后”的全过程培养。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的“十二个模块(环节)”,是按照应用写作能力由浅入深的培养顺序排列组合的,包括属于“学校学习及锻炼时期”的应用写作基础知识模块、学习方法模块、常用公文模块、学生应用模块;属于“企业实践及磨砺时期”的企业事务模块、职业提升模块、企业联系模块、宣传推介模块;属于“个人事业和职业拓展时期”的日常生活模块、社会交往模块、业务往来模块、创业投资模块。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的“十二个模块(环节)”,是分别针对技能人才成长的“学校学习及锻炼时期”、“企业实践及磨砺时期”、“个人事业和职业拓展时期”各自不同的能力要求和和努力目标,解决行业企业和个人事业需要具备的应用写作基础知识、常用公文、个人投资创业文书等12个专题的有关应用文体写作知识。应用写作能力培养“十二个模块(环节)”所包括的相关专题,由能力提升目标一致、教学内容相近的相关知识模块组成,如学习方法模块,包括案例教学法、比较学习法、工作过程模拟法、项目教学法等提高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学生应用模块,包括校园新闻通讯、大学生假期社会调查报告、求职应聘书信、毕业论文等的写作;企业事务模块包括单位工作总结及计划、个人述职报告的写作等;职业提升模块包括竞聘书的写作;企业联系模块包括贺词、开幕词的写作等;宣传推广模块包括企业形象包装类、史志年鉴类文书的写作;日常生活模块包括启事、便条等的写作;社会交往模块包括请柬、介绍信等的写作;业务往来模块包括经济合同、招投标文书等的写作;创业投资模块包括企业经营相关法律文书的写作。

四、《应用写作》的“三段十二环节”培养模式的特色和成效

一是可以做到课程体系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及技术进步需要的高度契合。《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的“三个时期”和“十二个模块”,有“两个时期”和“八个模块”直接与经济建设和产业企业实际工作需求相关联,据此制定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与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直接对接,针对性强。二是可以做到理论传授和写作实践的紧密结合,共同提高。《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的“三个时期”和“十二个模块”,要求教师团队与企业或高校文秘宣传、行政管理岗位人员保持紧密联系,积极探索,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教学标准、职业标准进行联动开发,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水平可以得到不断提升。三是可以做到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进步的高度吻合。《应用写作》的“三个时期”和“十二个模块”培养模式,注重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案例教学法、比较学习法、工作过程模拟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理论精髓体现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以适应当前技能人才的素质现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四是可以做到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的相互促进、同步提升。《应用写作》课程将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和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列为两大平行目标,提倡让学生在学习理论、锻炼“技能”的同时,增强应对企业岗位挑战的能力,拓展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结合岗位写作需要,主动挑战困难,自觉规划人生发展方向,主导自身发展路径的选择,对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五、《应用写作》的“三段十二环节”培养模式的实施

应用文写作培养篇5

关键词:初中 语文应用能力 培养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在教育中越来越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了,尤其是对语文这种语言类科目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各种各样的语言交流层出不穷,几乎每时每刻都有读、写等语文的应用。初中正是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过程,所以对于初中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语言能力学习的重要性、学会语文的应用刻不容缓。

1.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教育是处在一种应试模式中,老师的教学以考试为重心,任何与考试无关的东西都不会在课堂上出现,这完全违背了学有所用的教学之道。初中语文的教学作为对学生语言基础的培养,更应该重视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很多学生在面对作文题目时,不知道写什么,要不然就词不达意,或者是大家写出的东西就如同一个模子中刻出的一样,没有任何创新性。如此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不会应用语文,更不能让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反而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厌恶。因此我们应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树立学生的语文应用意识,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育质量。

2.培养初中生语文应用能力的策略

2.1建立学生的语文应用意识

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仅仅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还要树立学生的语文应用意识。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语文应用的意识,才能主动学习语文,更好的应用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表达。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适当的运用一些名言和一些优美的语句,在优美文字的熏陶下,让学生深深被语言的魅力所折服,体会到学会应用语言的重要性,这样在无形中,学生就会自觉地产生想要应用语言的冲动,建立了语文应用的意识。

2.2以学生为核心,积极培养语言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老师要本着初中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心理和逻辑思维需要加强的特点,遵循由高到低、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多元的教学原则,对初中生进行读、写以及应用文写作的分项训练,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让学生更具体系统的掌握语文技能。例如,在训练学生写字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硬笔书法的训练,通过老师的板书示范,让学生临摹,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和修改,老师再加以指点,如此可以逐渐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字是人的第二张脸,拥有一手漂亮的字能够提高个人的整体修养,进行文字的书写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专心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耐心,让语文的学习更深入的应用到了生活中去。

2.3品读名篇,灵活应用语文

经典的文学作品是语文发展的精华。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有目的的、科学的编排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老师要学会巧妙的利用课本,从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着手,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文章中那些优美的文学句子,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深入的了解作者写作的手法和技巧,通过这种细致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对父亲买橘子时蹒跚的背影做了细致的描写,将父亲那种深深的父爱表达的淋漓尽致,让人读来不禁潸然泪下。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朱自清父亲买橘子动作的一段进行品读,了解到作者采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让学生针对这一段话在进行练习,运用这种描法去描写身边的人。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欣赏和训练,既学会了语文的写作手法,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又培养了语文应用能力。

2.4通过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应用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应用文的写作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让学生将原来所积累的语文基础知识都应用到写作中去。在应用文的写作中,老师要注意写作方法的指导,从写作的格式规范入手,在有简单到复杂,讲解写作中的描法和修饰等,让学生学会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真正将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为父母写一封信,在这封信内,应当包含着细节描写,同时要表达出来自己的感情。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可以发现语文应用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将课堂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的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语文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语文的教育中仅仅通过背诵是行不通的,语文作为语言类的科学,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别是在初中语文能力形成的初期,老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对名篇的品读,进行应用文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建立语文应用意识,同时,写字训练也培养了学生专心、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一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刘宗礼,刘强.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5):131.

应用文写作培养篇6

现阶段高等医学院在教学的过程中承担着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的任务,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当前高等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教育综合能力的评价标准之一。应用写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毕业工作以及提升职业生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医学院的教学中大多都是以理论学习和临床学习为主,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根据目前医学发展的形式,培育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有着至关重要作用,能够顺应全方位高素质人才的发展需要,对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医学生应用能力写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对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益处。就目前及未来医疗工作人员工作现状来看,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对病历以及医疗方案的拟定和医疗研究论文的编写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良好的观察能力对各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有效的加工,然后提炼出重要的主题内容,经过相关的组合后形成重要的文章,所以医学生写作应用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竞争具有重要的作用。[1]

当前阶段的学生要想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具备相应的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准确的表达能力,这不就是单方面对于语言素质的培养,更关键的是对综合素质的评定。因此,在开展应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方面进行理论课的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日常教学过程中锻炼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与观察能力,总结好教学内容的需要,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把握好写作的主题以及写作的主要目的。[2]

2当前医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教育改革实践探索中,虽然教师为了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素养,积极组织医学生参与写作教学培训,以期对医学生写作能力进行整体性培养,为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医学写作教学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严重限制了医学写作教学在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医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医学生对医学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心理上轻视医学写作教学,并且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注意对学生的错误思想观念加以引导,导致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医学写作教学的重要作用,学习兴趣偏低,严重限制了医学写作教学作用的发挥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二,学生写作基础不足,教师教学指导能力相对较差。医学写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医学生在进行医学写作学习前一般没有接触过医学写作方面的内容,写作基础相对薄弱。并且由于医学写作教学对学生的医学专业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只有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只对学生实施写作强化训练,对学生的医学素养培养相对忽视,导致学生无法对医学写作教学进行深入学习,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其三,教学针对性不强,医学专业特色不够明显。部分教师在组织开展医学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不注意凸显写作教学的医学特色,导致学生的写作素养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医学写作能力仍然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医学写作教学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新时期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医学写作教学的重视,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3培养医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

31开设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课程

随着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育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医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理论学习,更多的还是临床实践操作活动,这时就需要良好的写作能力,对各项事务内容进行有效的记录表达。所以在当前高等医学院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应用写作相关的课程,借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表达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教育情况,在当前教学中设置与写作相关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余有充分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写作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全面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

32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角色”转换意识

在日常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角色转换的意识,根据不同的身份做自己相应的各项学习活动。在教学中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从旁起到辅助引导作用,为学生设定各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地结合。比如,教师设定一场现实的医院模拟招聘会,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写出一份求职书信,信中要包括对一些经典医学病例的个人理解,并能表达出相应的病情分析和自己的医学看法,以这样的方法转换到今后医务工作者的身份。通过真实的案例教学,让学习情境能够极大程度地得到拓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各类角色的有效转换,经过长期的发展,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适应当前新时期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的需要。[4]

33结合医疗科研成果,培养自身写作能力

随着时代的更新发展,教育也体现出了相应的时代性。在现阶段高等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应用写作的教学内容中对科研项目的文章写作也是写作中的重要内容,也就是依据写作能力创作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但是目前学生缺乏实际的实践经验,能够提出科学有效的科学观念及想法显得十分困难。但是,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科研论文写作能够锻炼学生科学化的思维能力,结合日常教学的课题内容,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调研时间后让学生更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教学中模拟各项科研问题,并整理相关的参考文献,对专业知识进行相关的补充,最终让学生进行有效完整的归纳,这样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应用文写作培养篇7

(一)提炼汉语言文学核心课程的理论精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汉语言文学最基本的教育责任担当,也是汉语言文学成为一切学科的基础,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根本的差异所在。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以科学、合理的人文类课程为知识载体,因而制定相应的课程并完善相应的课程内容,这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前提。从目前的专业现状来看,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反映在课程内容上的要求主要在于:

1.整合课程内容,合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道理,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因而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上,应该主要抓好“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核心课程内容的建设,舍弃一些跟专业无关的课程。

2.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的教学。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中,着力打造汉语言文学专业骨干课程的核心价值,在教学内容上充分挖掘核心课程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如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整体规划式的修订,并进一步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核心课程中蕴含人文素养的理论核心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自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对接,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文学思辨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发掘艺术潜能,培养艺术气质的重要素质,也是一切文学作品创作的思想源泉。因此,课程内容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相适应。课程内容应该凸显理论归纳。如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课程的文选、语法、词汇的讲授中给学生归纳出汉语言的发展规律;从《水浒》、《红楼梦》等经典名作的讲述中,结合故事情节给学生归纳总结文学创作方法及经典中表现出的处世哲学,并且要把这些归纳和总结在教学目的中有所体现。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应用素质要求之一。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往往要从事文秘、记者、编辑、行政管理人员、语文教师等工作,这些行34业都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一方面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安排说话类课程群,如“演讲与口才”、“普通话训练”、“辩论技巧”等课程;另一方面在其他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适当安排相应的内容让学生自觉练习“读”、“讲”、“说”、“辩”等技巧,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3.发挥写作课程的理论优势,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之一。在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强调写作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写作实践训练。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安排有“基础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文书写作与处理”等写作类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学时有限,教师能在有限的学时讲完写作理论部分已属不易,留给学生写作训练的机会就更少,学生实际写作能力并没有因为有这些课程的开设而有所提高。因此,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在发挥写作课程理论优势的同时,增加写作类的实践作业,加强学生的实践写作环节。与此同时,开设写作实践课作为专业选修课,增加写作训练的课时,要求进行写作训练,并对写作的作业进行检查考核,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加强公共必修课与学科基础课内容的实用性,强化学生办公、制作等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课程设置与内容应与初衷相结合。如公共选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的初衷是教会汉语言文学学生如何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完成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如一些文秘工作中常用的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的正确使用技巧。但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中,只安排了日常软件使用技巧的学习内容,而忽视了教授学生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

(2)避免学科基础课程的理论化。如“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等课程本应给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参与实际调查,但其教学内容却主要是课堂理论教学,使实践课变成了理论课。基于以上的种种问题,笔者以为,培养汉语言文学应用性专业人才应该积极加强课程的实用性。

5.课程内容凸显“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使学习成为每一个社会公民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应该体现学习方法的教授。如在“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中应该有文献检索技巧的相关内容;在“文学批评方法”、“文学理论”等课程中也应该给学生讲授文学批评和评论方法。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讲授”中,结合《文心雕龙》、《诗品》的相关理论以及历代的文学评论家的评论技巧教给学生鉴赏和评论文学作品的方法。

(三)立足农业院校实际,进行课程改革,走具有农业特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之路

从农业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实际效果来看,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普及中文专业知识的作用,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也较为广泛,如中学教师、企业文秘、村官、出版社及广播电台的文字编辑等。但是,作为农业院校的中文专业,在农业院校中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和综合类大学、师范类大学相比,差距极大,没有明显的办学特色。在以农为主的大环境下,存在着专业办学历史太短,积淀太浅,基础设施薄弱等现实问题,不能在农业院校的大环境内取得广泛的影响和辐射作用,以至于专业教师缺少教学动力和支持,学生与其他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相比,无形中有自卑感。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彰显农业院校的中文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1.探索和改革教学内容,体现“农”与“文”的结合。高等农业院校一般都有着自己的农业特色和优势,农业方面的相关教学资料也相对比较充实。因此,教师在中文专业的教学中,应将农业院校的优势与文学结合起来,形成“农”与“文”的交融,凸显出高等农业院校中文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如在古代文学课教学中,就可以尝试“农”与“文”的结合。历代文学作品中有大量和农业相关的作品,且非常丰富:《诗经》中有大量的农事诗,全唐诗、全宋诗中也有大量的农事诗,教师在教学中,应在保证基本的文学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重视与农业相关的作家作品的讲授。如在讲授农业文学作品时,把劳动工具、劳动场面、植物品种的图片、农耕习俗等运用在多媒体教学中,以增加教学效果。当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农”与“文”的结合中,要注意适度,不能偏废“文”的根本,极端地一味强调“农”和“文”的结合,而忽视中文的“当行本色”,那就过犹而不及了。

2.进行课程改革,突出农业特色。农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其课程设置应结合自身优势,设置一些农业文化、农业历史、中国农耕文化概论、农业文献、民间文学等课程,甚至建议开设本省地方文化课程,以体现农业院校的独特优势和特色。这样,就能立足农业院校实际和特色,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农大汉语言文学的独特道路。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

(一)针对学生学习实际,适当调整课程科目

调整必修课科目,在必修课中增加“中国农耕文化概论”、“社会调查研究”等课程,以提高整个课程体系的综合程度。同时,取消课程内容不适合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如“高等数学”课程的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与高等数学相关工作的寥寥无几,且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对学生并无大益。因此,课程设置应符合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

(二)眷顾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课程

课程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最核心的部分,因此课程内容应与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但农业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向其他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实践课程设置较少,理论课程较多。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必然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因此在教学计划制定和课程内容设置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和个性化的教学平台,如开设“三字一话”、“演讲与口才”、“新闻采访与编写”等实践课程,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强化基础课程,厚基础,宽口径

农业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设置还要考虑生源基础和当地社会经济实际。因为农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或者文化落后的偏远地区,且因为多年的应试教育,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普遍欠缺,尤其是实用性文书的写作更是弱项。因此,农业院校在办中文专业时,就必须夯实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加强学生的文字基本功,以适应社会各行各业的处理文字的需要。因此,应在加强现代汉语、口语交际等课程的教学的基础上,从基础写作到应用文写作、文学创作、毕业论文写作循序渐进地对写作课程进行改革,并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为校报和院刊投稿;另外,为拓宽就业渠道,应专门设置新闻类课程,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学”、“传播学概论”等,培养学生新闻写作综合素质。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不论将来去何种部门工作,学生都可从事办公室、文秘、新闻宣传等综合性工作。

(四)转变观念,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跟理工科学生相比,文科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体系优化方面,必须在保证中文理论课程体系基本完整的前提下,考虑农业院校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和学术资源,文理交叉,重视电子信息类课程(如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与政务、网络营销等)的开设,增加社会学类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传媒社会学等),扩充专业实践课程(三字一话综合实践,经典影视作品鉴赏与评论、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与写作等),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学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专业综合素质。

三、结语

应用文写作培养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阅读;写作

初中语文是学生发展过程的一个转折点,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在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着它,尤其是在新课改以来,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越来越得到重视。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说话是一门艺术,是我们能够与人交流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小孩,会说话,但是并不懂得怎么与人交流。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怎样与人交流才能得到有效的回应,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而且,通过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够改善学生说话断断续续的现象以及表达不清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是离不开阅读的,我们要看报纸、看杂志等,进行一系列的阅读行为,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应用。那么,我们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要开展一定的阅读课程,让学生能够在课程上学会怎样去寻找文章的中心段落、中心句,从而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当然,除了白话文的阅读培养之外,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对古文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区分古文与现代文表达方式上的区别,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一项技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在进行着写作,比如,推荐信、申请书、请假条以及各类信件。只有掌握了写作的方式,才能够书写出通顺的、有条理的文章。所以,我们在初中语文课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开展一定的写作课程,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写作中贴近生活,提高语文教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应用文写作培养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英语思维能力 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英语写作的练习,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有效的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写作作为一种交流和进行沟通的方式,其水平的高低,可以衡量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英语写作过程是发挥主体创作性的过程,要求学生应具有严谨的剧维能力,可以对语义表述、主题选择等做出具有针对性的书面表达。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英语写作教学中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期望可以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一、英语写作过程的实质

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不断的扩大和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高考命题中对于学生而言,其中较难的部分主要是写作方面。英语写作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不仅要具有过硬的语言基本功,而且还需要具有审题、处理信息、驾驭文章结构、使用各种题材和安排文章内容的能力等等。写作过程的实质是思维的过程。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只是对写作材料进行简单的翻译,并不能够充分理解写作的具体要求,写成的文章存在内容不充实、句子连贯性差等缺点,在考试过程中得分不高。

二、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篇错误

对于短篇作文而言,文章主题应明确,所有句子都应与主题联系紧密。但有的学生的作文常出现跑题、离题现象,主题不集中。作文内容不丰富,篇章结构零散。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关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机械性传授,而忽略了英语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只是将句子简单的写在一起,而没有英语写作的整体写作概念。

(二)汉式英语表达

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英汉表达的文化差异,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往往只是简单的将汉语逐句翻译成英语,就当成是英语写作了,不会用英语的思维进行语言组织。具体表现在不注重学习英语习惯用语和不能正确选词用词。

(三)词汇错用

汉语中每个词汇都可以有不同的词性,在句子中充当不同的成分时词意与词形不发生变化。但在英语中,词性发生变化时,词形就会发生变化,同时用法也会不同。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却常常忽略英语词性的变化。

(四)词汇量不足

英语写作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词汇,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积累,然而,大部分学生很难做到这一点。学生可以熟练使用的词汇量不足,往往在写作过程中会出现用词不当或单词拼写错误。写出来的文章更是让人难以理解,影响了整体的文章表达与信息的传递。

三、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教授

英语认知结构和英语知识水平对英语写作水平有着巨大的影响。英语写作与英语思维能力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广泛性联系紧密。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不同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英语思维的灵活度、创造性、敏捷度等,从而提高写作水平。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得越牢固,英语认知结构和英语知识水平就越高。英语词汇的学习,是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单词的教授。

(二)重视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1.英语的思维模式主要是以分析性为主的抽象思维。英语思维多表现为实证性、逻辑性和直线性的思维,更注重以实验结果、统计数据和客观事实等作为对中心思想的有力阐述。英语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在阅读中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进行综合分析,模仿他们的写作方式,在写作练习中进行模仿写作,建立起特定的英语思维概念。

2.英语写作教学中应注重英语思维和句法结构的相互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同时按照英语思维的灵活性规律,让学生掌握并形成发散性思维能力,逐渐养成按照英语习惯进行练习。

(三)增强教师自身的英汉思维差异性

1.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授学生运用中英思维不同的角度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因此教师在教授英语写作课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性,帮助学生认识和感知到差异性的存在,进而转化为自身的思维模式。

2.教师应明确英汉思维差异,建立转变思维的教学理念。英语写作部分教师教授的重点应从对语法、句和词能力的培养上,转移到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中来。教师对课本的讲解应从文章的句式、词语和文章的建构等角度进行全新的讲解。整体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应注重思维的培养模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方式的实施与教师教学策略的制定都应以英语思维作为核心。

四、结语

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日积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更加突出,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综合性的手段,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与习惯,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有效地促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东东.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 大观周刊,2012,(39):267.

应用文写作培养篇10

关键词: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24-02

面对海量的数字资源,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还要能够创造性地从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在实践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撰写成文。论文写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名大学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甚至决定了他的事业发展高度。大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在大学阶段就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工作和将来的事业发展都是大有帮助的。

一、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论文写作能力是医学类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学医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实验报告、医学综述、毕业论文的撰写,参加工作后需要撰写大量的病历,以及完成科研论文,甚至包括与病人、同事的交流能力等都建立在良好的医学论文写作能力上。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欠缺,使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和就业之后,不能充分表达医学研究的成果,成为个人发展、事业成就的重要障碍。因此,医学论文的写作是医学院校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以适应工作需要的一门必修课。通过系统规范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写作心理、学习必要的写作技巧并形成良好的写作文风,将会使大学生终身受益。

二、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原因

虽然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今天,它并没有得到众多医学院校的高度重视,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在有的医学院校几乎是个空白。部分大学医学生畏惧写作,教师布置的实习报告、开题报告和毕业设计,被当成一件相当困难而迫不得已的任务,常常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发现常常由于论文写作知识与能力的欠缺而限制个人在医学事业上的发展,此时往往又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深入学习这项技能。

造成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高校教学理念落后,忽视对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二是医学院校采用被动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使大学生学习模式单一、思维方式僵化和创新精神淡薄,跟不上当今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步伐。三是教材建设有待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等。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大学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低,创新思维不足。

三、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1. 提高思想认识,建立一个广泛的支持体系

在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工作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一方面,各医学院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更严肃的态度来审视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它不仅仅是考核大学生学业的一个指标,更应该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一项基本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大学生明白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由此才能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在此基础之上,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相关服务配套设施。要从技术平台、资源建设、服务模式、人力配置等方面综合考量,统一规划,建立一个从学校到各部院系到个人,从形式到内容都相辅相成的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工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2. 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

在我国,绝大多数院校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传统的讲授法,即便是实践性较强的医学科学教育也是如此。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创新性思维能力不足。而医学论文的写作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具有创新性。因此,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审慎思量的问题。在这方面,欧美国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成功经验。比如,美国的医学院校在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个性发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以及标准化病人模拟教学、临床实学生互评等教学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具有更高的学习热情,自己对学习负责,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医学论文写作能力。

3. 开设论文写作必修课程

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大学医学生基本不了解论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写作规范,文字表达能力差,尤其是不能正确使用医学术语,不能熟练运用医学文献检索工具。这主要是由于大学医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论文写作方面的系统教育。将论文写作设为必修课程,有助于所有大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整体论文写作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为以后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科技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应地,课程内容的设置、教材的编写与选择、师资队伍的建设、成绩的考核等等都需要加强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