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影响

时间:2022-06-09 09:09:28

护理干预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影响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可在保留膀胱癌患者膀胱功能的基础上切除肿瘤病变,但术后复发风险较高。膀胱灌注化疗是降低膀胱癌复发风险的主要方式,治疗期间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表现,增加了患者的身心负担。为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遵医行为,本文将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中,探讨其影响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2—10月于我院治疗的膀胱癌患者60例,均于术后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具备配合能力,可获得有效随访;排除无法配合参与、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将其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延续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0~80岁、平均(62.5±7.5)岁,文化程度:小学5例、中学15例、高中及以上10例;延续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2~78岁、平均(60.3±6.6)岁,文化程度:小学3例、中学16例、高中及以上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化疗注意事项告知、生命体征监测、出院健康教育、叮嘱复查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延续组延续性护理干预。(1)组建延续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为专科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长任组长,小组成员结合工作经验、患者情况制定延续护理方案。(2)延续护理措施。为患者和家属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便于随时查阅,根据患者理解能力介绍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优势,强调其能够巩固手术效果、降低复发率,以提高患者认知程度和遵医行为。膀胱灌注前1d,以电话通知形式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膀胱灌注后1d,以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情况。建立微信群,邀请患者及家属入群,以视频、文字等方式进行健康知识推送,树立患者正确的治疗观念,提高其自护能力。留取患者有效联系方式、家庭住址进行随访调查,随访期间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对症处理患者不良情况。与患者定期沟通,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指导患者以放松、音乐等干预方法稳定情绪。与患者家属沟通,叮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支持、安慰和鼓励。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遵医行为。参考EORTCQLQ-C30生活质量评估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关系[1]。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遵医率比较

延续组:完全依从19例、部分依从10例、不依从1例,遵医率为96.67%;对照组:完全依从10例、部分依从10例、不依从10例,遵医率为66.67%。延续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75,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延续组:总体健康为(70.5±6.5)分、躯体功能为(75.5±8.5)分、角色功能为(64.5±4.5)分、情绪功能为(71.5±5.6)分、认知功能为(70.5±5.5)分、社会功能为(69.8±5.8)分,对照组:总体健康为(57.5±5.5)分、躯体功能为(62.3±4.5)分、角色功能为(40.5±3.5)分、情绪功能为(56.5±4.5)分、认知功能为(60.5±4.3)分、社会功能为(63.6±4.6)分。延续组生活质量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562、8.6803、26.6256、13.2055、9.0591、5.2970,均P<0.05)。

3讨论

膀胱灌注是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关键,但膀胱灌注具有治疗时间长、需进行侵入性操作的特点,会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影响治疗依从性。因此,有必要为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延续性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前提下开展的出院后护理工作,是从院内护理向家庭护理的过渡,可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知识知晓率,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李海燕[2]研究指出,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张云澜[3]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本文结果与以上学者研究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期间配合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腊梅,冉林晋,王琦,等.延续性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0):111,113.

[2]李海燕.延续性护理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情绪调节及依从性影响[J].饮食保健,2018,5(50):211.

[3]张云澜.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26(2):117-118,123.

作者:倪丽丽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八临床学院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