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水平与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路径

时间:2022-05-20 09:33:27

本科教育水平与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路径

摘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基石。“怎样培养人”是高校提升本科教育水平与人才培养能力必须回答的问题。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教学的思路与举措: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如何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如何加强内涵建设,建设高水平本科专业;如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卓越创新人才;如何建设质量文化,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以上措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成效显著增强。

关键词: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内涵建设

1立德树人是本科教育之本

深入发掘各类课程(课群)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从“思政课程”育人,向“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育人的转化,提高立德树人整体成效。构建主线清晰、内容完善、载体丰富、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体系。

2教学能力是师资队伍之基

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优秀的师风引领优秀的学风。坚持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落实教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制度[4]。聘期内每位教授每学年须独立承担一门本科课程的教学任务且教学评价等级为B及以上。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计划,为教师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专业化支持与服务,开展教学基本理论、教学基本技能、专业提升技能、教学示范分享等专项培训活动,突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实践、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支持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教学交流合作,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教学能力和水平。实施课程(课群)负责人制度,实施教学名师培育和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带动和促进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教师营造“热爱教学、尽心教学、荣于教学”的氛围。设立教学名师奖、教学标兵奖、教学新人奖、课堂质量奖、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团队奖、教学督导奖等多层次教学奖项。强化基层教学组织与教师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激励教师潜心本科教学。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增强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成就感与获得感。

3内涵建设是本科专业之魂

遵循“扶优、扶强、扶特”的指导思想,强化专业特色,发展新工科专业。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度,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国际实质等效认证和进入“双万计划”为目标,通过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高水平师资投入本科教学、高水平资源配置本科教学、高水平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等方式,提升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实践平台等专业建设关键要素的质量与水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思路和标准,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完善课程教学资源,丰富在线教学平台资源;启动以智能手机等为终端、以Wi-Fi等移动网络为媒介的移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推动教师更好地利用在线课程资源,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带动教学方式、方法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本科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合理提升课程“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规范课程教学过程。对标教育部“金课”的“两性一度”建设标准,构建一流课程体系,以点带面,为学生学习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5]。推进混合式教学和探究性教学,推动课堂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的转变。建立多维课堂及相关标准,把实验室、企业、研究基地、社会、网络空间纳入“课堂”范畴,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开展教学标兵和教学新秀评选。减少常规的验证性实验,重构综合设计性实验,强化研究探索性实验。整合校内外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实习实训渠道,建设实践基地及实践项目。完善实验教学内容,鼓励主讲教师深度参与实验教学改革,编写实验教学教材。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与管理,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4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之壤

坚持“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的工作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成才和发展搭建平台;以科学和人文为两翼,开展通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6]。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知行合一,坚持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营造“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形象育人”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环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思维训练和方法掌握。以志愿优先为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建立学生和专业双向选择制度,扩大学生专业转出、转入的开放程度,拓宽学生个性发展空间,激发专业发展潜能。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报告、论坛、实践等方式多元化开展通识教育活动,强化学生在阅读、写作、交流、思辨等方面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将优秀科研团队、先进实验室、前沿项目等优质科研资源引入育人过程,与优秀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推进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深度合作,通过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践、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等方式,将政企优秀专家、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入培养过程,建设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平台;探索学科协同育人方式,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系列课程、组建创新创业实验班等途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全过程,构建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举办教师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大赛,推动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调动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优秀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活动,开展系列创新创业训练营活动。建设系列创新创业选修课,打造品牌网课,打造专业特色创新创业训练平台,拓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资源。统筹课内、课外、校外、互联网四类课堂,推进各类课堂的协同培养;邀请企业精英、创业先锋等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讲堂,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建设,明确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责任;聘请企业家和投资人担任创业导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并主动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国内赛事。开放创新训练平台,开放创新实验室。吸收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模式与评价方式,引入课程、教材等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大类招生背景下,实施拔尖人才实验班制,建立优秀学生选拔和培养机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增加选修课程比例,学生可跨大类或跨专业修读课程,鼓励学生攻读辅修专业或双学位。培养拔尖创新、交叉复合、就业创业等多种类型人才,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注重学生非学术能力的培养。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支持教师赴海外著名科研院所进修、访问、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各种灵活方式吸引优秀外教来校工作,扩大学校的海外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规模,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支持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形式,加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吸收、融合,提高师生跨文化学术交流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创新人才。

5责任意识是质量保证之源

营造浓郁的质量文化氛围,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使教师增强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明晰教职员工的质量保障主体责任,明确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内涵,构建职责明确、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质量保障体系,推动教学质量的制度化建设,提高全院教师主动投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自觉性。建立“学生评教、督导评教、教师评学、领导评价、规范检查”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价制度,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成长评价、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度评价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建立以学院本科教育与专业评估、学院教学工作状态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学专项评价、教学督导评价、日常教学检查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定期分析,改进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形成闭环的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全面监控、分类评价、多元反馈、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常态机制,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质量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运行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

6结语

本文分别从立德树人、教学能力、内涵建设、模式改革、责任意识五个维度给出了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过程中“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的明确实践路径,为新时代培养具有德行高尚、学识扎实、能力突出、视野广阔、科学精神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鹏.省域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政策驱动:审思与调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45-49.

[2]王瑶琪,尹玉.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9(5):10-13.

[3]白海力.以“八个着力”促天津本科教育高水平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8(9):6-9.

[4]韩嵩.我国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价值维度及发展路径[J].学术探索,2020(1):149-156.

[5]刘文锴.聚力特色“金课”建设办好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水平本科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20(18):20-22.

[6]孙刚成,吴锐.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本科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教师教育论坛,2019(7):4-9.

作者:段洪君 郭戈 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控制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