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开展思路

时间:2022-05-19 10:15:14

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开展思路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学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唯有如此,才能够将学生培养成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来自学校和教师的教导。

一、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不足

(一)教师缺乏信息素养,不足以支撑德育信息化改革

教师不仅是教学一线人员,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引导者,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特别是在信息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遗憾的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领域的交集较少,学校也很少在招聘过程中特别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使得初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仅停留在能够简单运用信息工具的水平,还无法将其与教育教学高效结合起来[1]。

(二)家长教育观念匮乏,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虽然怀着朴素的愿望,希望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更多是将教育职责推给学校,甚至片面地认为家长只需要负责学生的饮食起居就可以了,这就导致家庭教育的缺乏。特别是对德育来说,更需要家长和教师统一战线,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构建全面立体的教育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由于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部分地区的家长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前往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导致大量学生留守,成长路上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三)互联网多元环境,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随着互联网应用体系日渐成熟,网络在为学生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学生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首先,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平台,信息数量繁多,信息质量良莠不齐,而初中学生年纪小、阅历浅,缺乏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甄别和筛选能力,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其次,互联网将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在见识到多姿多彩的世界的同时,也容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不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依托互联网出现的网络小说和网络游戏有较强的成瘾性,学生一方面乐于尝试新兴事物,另一方面又缺乏强大的自制力,容易深陷其中荒废学业,虚度美好的少年时光。甚至有部分学生由于财富观念尚不健全,会盲目地在游戏中充值,给家庭造成经济损失[2]。

二、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了解前沿德育理念

现如今,是教育改革的大时代,教育理念时刻都在发生着变革,高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但是,受到空间距离的影响,前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向中西部地区学校的辐射传播较为滞后,使得部分中西部学校的教学模式始终无法和时展同步。而借助信息技术,学校可以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一方面,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可以在互联网这座庞大的信息资源宝库中汲取营养,利用检索工具收集德育前沿成果,将其添加到教师内部培训内容中去,不断提升教师素养,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网络学习能够有效解决教师时间冲突的问题。教师都有各自的教学任务,无法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接受培训,通过网络学习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充电”,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3]。

(二)建立学校家庭一体化的德育体系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只有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才能够带来最大化的德育效果。通过建立学校家庭一体化的德育体系,一方面,教师可以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突破学校的限制,对学生的状况有更加详细的了解,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家长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从而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德育工作。在具体的学校家庭一体化德育体系建立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组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让家长到学校里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可以让教师定期去学生家里问访,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德育方法和内容,从而确保德育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家校双方都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情况。

(三)尊重客观差异性,重视学生个性化培养

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传统德育模式下统一化教学的局限性。传统模式下的德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降低了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进一步改善初中德育的效果,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客观差异的存在。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务必保证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心理状况相匹配,让德育直接指向学生价值观念的薄弱环节,帮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实现全面成长。除此之外,在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相较于对学生进行统一化的教育,教育效果更加深入,也更能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正向力量,使德育效果更加显著[4]。

(四)构建多媒体课堂,强化课堂感染力

与众多教学活动相比,德育无疑是特殊的。相较于其他学科,德育不仅要求学生记忆并理解教学内容,还要求学生认同其中的价值取向。但在德育管理工作模式中,大多数学校和教师采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局限性较强,感染力不足,无法进入学生的内心。而在构建多媒体课堂之后,借助其便捷的音视频展示形式,能够给学生带去沉浸式的教育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德育的魅力,加深学生对德育内容的认同感,增加德育课堂的感染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课堂上涉及的话题展开探讨,从而拉近德育理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到的德育知识印入脑海、铭记在心,并将其贯彻到日常生活的点滴行为中去。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尝试以教学视频为蓝本,设计出相应的情景话剧让学生排练。

(五)深入学生内心,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德育虽然立足于思想领域,核心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德育可以与现实层面脱节。恰恰相反,思想是一切行为活动的根本指导,价值观念也将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纳德育,就需要教师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充分结合起来。一方面,结合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触的实例,透过现实生活进行讲解,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德育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增加德育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真听讲,接受德育的教导,并且也使德育内容更有说服力。除此之外,还要改变社会大众对德育管理工作的错误认知,意识到德育管理工作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5]。

三、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想全方位、立体化提高教学质量,就不能仅将目光放在教学方法优化上,还应放在德育能力提升上,促使学生的能力素养与道德修养同步提高,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想构建健全的德育工作体系,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德育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相关经验教训,才能摸索出最适合的德育工作开展途径。此外,德育工作者也要意识到当代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先进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

作者:沈海云 单位:甘肃省景泰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