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法学教育的路径

时间:2022-05-06 09:39:28

新时代加强法学教育的路径

摘要:公安院校的法学教育是公安职业与法学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特殊的法学教育,对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现状,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知识结构等方面提出完善路径。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公安院校;法学教育

人民警察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力量,其执法质量和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作为公安后备人才的培养阵地,公安院校以高水平的法学教育为法治公安建设提供战斗力。

一、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教育是一种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的是对人的意识的引导,而法学教育所侧重的是对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的塑造。从作用的效果上来看,法学教育更能深化公民法治意识,约束公民的行为,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转[2]。从作用机制方面来分析,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良好实现后才能保障法学教育顺利进行。但是,法学教育并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简单延续,实际上当一种行为方式仅仅靠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有效实现时,人们就会考虑采用法治的方式加以弥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二、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现状

(一)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的研究与定位,如果不能准确定位,找准位置,公安院校的法学教育就会失去方向,误入歧途[4]。过去一段时间,公安院校在公安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中过多地强调警察职能的专政性和命令的服从性,往往弱化了警察执法理念,导致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手足无措。在教育训练中更多注重操作技能的实用性,忽略了法律职业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渐渐形成了执法能力不足的短板。

(二)现有的法学教育未充分体现警察职业特点

公安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公安院校的法学教育应与警察职业要求紧密联系,但现有的法学教育未能充分体现警察职业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安院校的法学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未完全与警察职业要求接轨,对法治理念和人权观念的培养重视不够;二是课程内容没有从警察职业需要出发进行设置,基本只开设了16门法学核心课程中的4—5门课程,针对性不强[5];三是公安院校的法学教材也缺乏特点,未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大多数选用的是其他政法院校的系列教材,缺乏公安特点,不能完全满足公安需求,很难胜任培养公安法律专门人才的重担。

(三)法学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法学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公安院校法学课程的安排有很强的随意性,缺乏法学教学课程体系设计[6]。二是所开设的法学课程存在重刑轻民、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例如法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的教学,基本都被作为选修课,甚至很多专业学生都不开设此类课程。三是现有法学课程普遍存在课时量较少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公安执法实践脱节

当前,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存在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法学课程讲授基本上是围绕阐述基本理论、解读法律条文展开,或缺少实践教学环节,或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二是教学内容简单重复、没有与时俱进,与公安执法实践严重脱节。

(五)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落后

此前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近年来,法学课程的教学逐步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分组辩论法、实践教学法等,有的公安院校会组织去法院观摩庭审、与公安法制部门交流,但这些由于经费开支、审判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不相符或不公开审理等原因,经常被取消;去公安机关的实践教学课程,往往由于涉密性、阶段性的特点,导致学生参与深度不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单一落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

三、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完善路径

(一)明确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在实践需求的基础上设定,聚焦忠诚干净担当为民,突出德才兼备要求,培养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和理念,着力锤炼“四个铁一般”,充分发挥公安院校预备警察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生力军作用。公安院校可以通过搭建系列法治文化育人载体平台,如建设理论研究平台,成立公安法治文化研究中心等进行理论研究与创新;建设特色校园法治文化育人平台,形成蕴含法治文化的校园标识,打造特色法治文化节和法治类学生社团等;建设警务化管理平台,通过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纪律,培养学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建设新媒体传播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传播校园法治文化精神,来培养崇尚法治、信仰法治,具有法律原则、理性精神、诚信守法精神的德法兼修的时代新人[7]。

(二)科学设置法学课程体系,调整完善法学教学内容

加大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既要体现公安特色,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确保核心课程的学时,应加大核心课程师资力量建设,为了课程特色化建设,还应进一步开设司法鉴定学、证据法学等有利于开展公安执法活动的法学或法学交叉学科作为选修课,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开设相关法学课程。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以公安实战发展为导向,时刻关注公安实践对公安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组织专业教师集中力量撰写彰显公安特色的法学精品教材,从公安工作实际出发,为公安法学教育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以学生为主体,推动法学实践教学

为全面适应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多变性、危险性,公安法学课程应将教学与实战相结合,增加模拟教学训练和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第一,通过实习提前了解公安工作。组织学生统一到派出所实践锻炼,了解公安工作,以及公安工作经常运用的法律法规等。第二,模拟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实战操作能力。通过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模拟案件环节,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公安实战工作应具有的操作能力,该过程可以邀请实战部门人员到场指导。第三,打造校外法治文化育人平台。组织学生到廉政教育馆、法院等教育基地,接受法治文化的洗礼。打造品牌校外法治文化基地,进一步丰富软硬件资源,形成良好培育环境。

(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优化教师多元知识结构体系

公安法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公安院校一是引进法学专业全日制毕业生,在公安机关中选聘业务骨干到校兼职教学,建立一支知识扎实、业务过硬的法学教育师资队伍。二是优化原有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公安法学教学工作由理论向实战倾斜。可以倡导将法学教师轮流教授本科各专业基础课程,形成多元知识结构体系,储备更多的法律知识。三是鼓励任课教师到公安机关业务实践,掌握一线情况,增长业务技能。

(五)多种途径结合,扩展课堂教学模式

公安院校法学教育要紧跟时代有所创新,根据不同对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一是侧重启发式教学,改变传统纯讲授教学模式,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正反双方辩论教学等。二是采用多媒体设备与软件设计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新颖、更生动,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三是在线教育实现法学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线上课程,采用网络教育模式,打破时空限制。

参考文献:

[1]吴星儒.当代中国公安院校法治观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2]刘文华.公安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价值、困境与路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4):118-122.

[3]袁周斌.公安院校警察法学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反思[J].教育观察,2017(19):56-62.

[4]彭玉伟.加强和改进公安法学教育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汇,2015(07):55-56.

[5]曹晖.警察院校法学教育模式的反思与重建[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4(03):98-100.

[6]化国宇,管清亮.公安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3):104-109.

[7]齐国胜.论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3(21):218-219.

作者:林安薇 单位:南京森林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