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部控制审计经验交流

时间:2022-06-14 03:24:00

医院内部控制审计经验交流

我院始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为以骨科为重点,集科研、教学、临床为一体的全国大型综合性医院,年门诊量达20多万人次,医疗范围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先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确定为全国中医骨伤专科医疗中心、全国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全国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和全国组织工程(骨伤)三级实验室。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文明单位”、“消费者满意单位”和“文明窗口”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们在市内审协会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院党委的中心工作,以“管理+效益”为主题,大胆创新、主动转型,初步建立了“堵、纠、促”三位一体的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机制,审计项目、审计成果和审计质量等指标均列文登市内审系统前茅。仅三年来共完成审计项目35个,提出合理化建议76条,促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22项,核减工程投资1200多万元,促进增收节支2112万元,避免损失浪费1243万元。审计科自建立以来连年被评为“市内审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被省内部审计师协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和创新经验的内审机构”。

一、坚持“三突出”,选准着力点深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院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的政府管理,财政供养,变为了今天的政府宏观指导,自主经营的市场化管理模式。为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切实提升监督效能,我们内审人员通过反复学习和深刻思索,决定把工作定位在以管理和效益为核心,以事前和事中审计为重点的思路上来,突破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和事后监督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在推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促进经营管理,节能降耗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潜能作用。在实践中,我们以“堵漏洞、纠违纪、促决策”为目标,把单位的内部控制从整体上划分为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行为和内部控制决策三大块,因“块”制宜地确定工作着力点。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突出在“堵”上下功夫,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医院要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建立一套权责明晰、纪律严明、完整连贯的内部控制制度。为此我们发挥职能优势,全面、深入地查找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建章立制,堵塞跑、冒、滴、漏。如在后勤物资和医疗器械采购审计中,我们按照采购顺序,对采购的申请、审批、采购、验证、入库和出库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发现后勤物资采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供应商选择不严格。由于负责采购和验证的人员把关不严,造成采购物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参次不齐和性价比低的问题,其中被褥等物品竟然发现了部分黑心棉现象。二是物资管理不到位。有的物资因未指定专人管理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冒领、损毁甚至被盗等问题时有发生。医疗器械采购发现的问题有:采购计划不合理。总务科没有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和库存平衡制订计划,致使库存过量,不仅占压了大量资金,而且部分积压严重的医疗器械因更新换代被淘汰浪费。违反规定选择供应商,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以权谋私,采取多级供应商供货的手段将亲属设为供应商,极大地损害了医院的利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剖析根源,先后查找出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失控点27个,提出整改建议19条。审计报告提交后,院领导采纳审计建议,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了撤换,同时修订完善有关制度11项,通过规范完善采购招标机制,医院当年节约采购资金470多万元,间接为患者减轻负担380余万元。三年来,我们先后查出内部控制制度失控点44个,提出合理化建议31条,促进建立健全有关制度22项,促进增收节支1442万元。

(二)内部控制行为审计突出在“纠”上做文章,及时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内部控制行为是内部控制运行的保证,在审计中,我们注重及时发现和纠正有关人员的不法行为,确保医院内部控制机制规范、有效地运行。近年来,医院为改善医疗环境,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建设,包括新建病房大楼以及对原有三幢门诊和病房大楼的装修工程,项目总投资达1.5亿元。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院领导要求基建科对施工质量严格把关,审计科对施工及结算情况负责监督。我们采取“提前介入,全程监督,后期跟踪”的方法,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审计。在工程筹建前期,提前研究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对使用材料、施工标准、结构布局等详细把握。在施工阶段,坚持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工程竣工后,全面搜集整理工程资料,狠抓结算审计,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如我们到工地测量时,发现有的工作量施工方和我方工作人员说法不一致。对此建议院领导临时建立了科室主任施工监督责任追究制度,设置了维修工程记事计时单,由审计科发给施工方,施工方将维修内容详细记录在记事单上,经科主任审签后方能交审计科复核结算。这项措施实行后,仅科主任把关就削减高估冒算额158万元。再如在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基础挖土签证审核中,发现上报单价达到60元/立方米,这样的单价运距应在十八公里以上。我们会同负责此项工作的基建科按照运土路线查找,结果发现施工单位采取移花接木的手段,在共同确认的地点只卸过一次土,其它的都在别处,仅此一项就核减工程造价260多万元。三年来,我们先后制止和纠正内部控制违纪违规行为137人次,核减工程造价1200多万元,避免损失浪费1243万元,由于质量过硬,医院新病房大楼获得了省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泰山杯”奖。

(三)内部控制决策审计突出在“促”上动脑筋,积极向院领导建言献策。内部控制决策是内部控制成功的关键,事实证明,领导的科学决策都是在对相关情况准确、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制订的。鉴于此,我们在内控审计中强化对审计成果的分析研究,为院领导当好参谋助手。整骨医院每年锅炉用煤数量较大,加上煤炭的及时供应是单位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因此多年来,院党委一直主张采用宽松的采购和结算方式。这个决策是否合理,有没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带着疑虑我们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调查。一是坚持每天都到锅炉房做实地监督用煤数量,历时半个月取得了较准确的日耗用量,并根据不同的季节做了持续性的调查,确定出不同季节的日耗用数量;二是对煤炭价格进行了多方面的市场调查,从不同渠道进行了广泛的询价,取得了真实可靠的市场价格;三是对采购的燃煤在进单位前现场过磅和检测。通过以上措施发现了煤炭从采购价格到质量、数量存在7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向院领导提交了一份有理有据有可操作性建议的专题报告。院党委采纳建议对锅炉用煤实行改革,建立了4项内控制度。实施后年节约资金70多万元。2011我们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产能影响,在今后一段时期钢材价格将出现大幅度上涨的趋势,结合新病房大楼建设需要大量钢材的实际,我们向院领导提出了提前囤积钢材的建议,院领导经慎重研究,采纳建议提前购买了3000多吨钢材,事实证明,此举为医院节约资金600多万元。三年来,我们提出的审计建议90%以上都进入了院党委的决策,对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搞好“三结合”,努力提升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水平

一是搞好内部控制审计与其他审计的结合。我们认为,内部控制审计是较高层次的审计,每个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内部控制审计的模式和路子也应有所区别。内审机构必须克服急功近利心理和盲目照搬的做法,要吃透上级有关部门指示精神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从本单位实际出发,选准切入点,大胆尝试,稳步推进,定期总结,不断深化。探索初期,因各方面条件不够成熟,难以开展独立的内部控制审计。我们就以财务收支审计、投资项目审计和专项审计等为依托,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拓展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和内容。从2003年起,我们在每一项常规审计中都适当融入了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而且比例逐年加大,效果也越来越好,思路也越来越清,自2012年起开始进行独立的内部控制审计,并初步建立了“堵、纠、促”三位一体的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机制。

二是搞好内部审计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结合。内部控制审计涉及面广,不少的内容专业性比较强,加上内部审计人员的人手、精力、知识有限,内部审计机构要善于搞好同专业技术人员的结合,取长补短,借风驶船。比如在对医院新病房大楼的审计中,我们仅有2人审计科同监理人员始终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联系,在重大事项的监督上坚持提前通气,协同作战,较好地将监理单位人才、技术和职能优势转化为审计力量,最大限度地延伸了审计触角,拓展了审计内容,加大了审计力度,在新病房大楼建设中,由审计科和监理人员共同核减的工程造价达600多万元。此外在对燃煤质量的检测中,我们同技术监督局的专业人员进行了合作;在物资采购审计中,我们向政府采购中心的专业人员进行了学习。专业人员的优势使我们如虎添翼,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扎实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搞好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结合。国家审计监督层次较高,国家审计人员的审计思维、审计技术和审计内容等对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市审计局对整骨医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中,我们都主动配合,虚心学习审计业务,收获很大。医院在98年以35万元购置一套纯净矿化水设备用于生产大输液,随着国家发改委关于严厉禁止自制药厂生产大输液的规定出台,这一套设备变成了闲置资产。在市审计局工作人员的启发下,我们咨询有关专家,了解到该设备只要稍加改造即可用于生产矿化水,随后便向院领导提出了利用这套闲置设备上矿化水项目,用解决职工办公和家庭饮水问题的建议。此建议被领导采纳,通过对原有设备和水井进行改造和加深,当年就生产出了合格的矿化水,这样即节省了职工办公饮用水的费用,又方便了职工的家庭用水,一年可为医院节约开支38万元。近几年在内部控制审计的探索中,我们先后十几次向市审计局和内审协会请教有关问题,他们都给予了热情的帮助,使我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