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乡绿色通道情况汇报

时间:2022-10-20 10:46:16

森林城乡绿色通道情况汇报

按照森林城乡办《关于开展全省“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2013年造林绿化成效检查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开展“森林城乡、绿色通道”的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经全面自查,全县目前已全面完成造林面积2.68322万亩,综合成活率95%。占省下达任务1.91万亩的141%,占市下达计划任务2.24万亩的120%,其中山上造林面积2.09369万亩,占省下达任务1.6万亩的131.5%,占市下达任务1.93万亩的108.5%,山下绿化面积0.58953万亩,占省下达任务0.31万亩的190%,占市下达任务0.31万亩的190%;封山育林面积3.5万亩,占省、市下达任务3.5万亩的100%。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一是创建百里绿道工程。完成绿道建设54.5公里。其中:依托“一河两岸”工程建设,在两侧建设具有生态多样性、可循环、能够满足人们休闲、运动的绿色慢行道14公里。在沿岸,石雕围栏、铺设石地砖内、建成宽2米的绿道6公里。在公园园区,绿道建设4公里;在省级森林公园建设自行车绿道、登山绿道20公里。在创业园沿河建设绿道6公里。迎宾大道建成能够满足人们休闲、运动的绿色慢行道、自行车道4.5公里。

二是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1.《县省级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全面完成,已报省林业厅评审。

2.公园。公园规划建设总面积725.2亩,其中建筑用地面积15亩,水体面积为7.2亩,绿地面积为615亩(41万平方米),绿道约30公里。该工程总投资约1.32亿元,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工程于2012年9月开工,一期投入约9000万元,其中绿化投资约10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樱花广场、旱喷广场、橘文化乐园、儿童游乐园、历史人物透雕景墙等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

3.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总规模9300亩,总投资1亿元,已投入建设资金约5000万元,完成公园主入口工程、公园环山主道、登山步道和部分休闲设施等第一期健身区建设并投入使用,该公园是集休闲、度假、娱乐、林业生态文化和科普教育等公益性的森林公园。

三是认真打造森林乡村。把森林乡镇与森林村庄创建内容始终与新农村产业发展、村庄整治、新社区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点的绿化水平,重点打造镇、镇、镇3个森林乡镇和黎坑村、村、村、村、村5个森林村庄,已种植桂花、杜英、香樟等(胸径12CM)绿化乔木和红叶石楠、红花继木、金叶女贞、细叶女贞等灌木3.7万余株,投入资金约1157万元。

四是大力推进通道绿化提升工程。

1.高速公路连接线绿化工程。按照“四季分明、四季有花、层次分明”的要求,对迎宾大道至高速出口约12公里,高速连接线老路段断档部分进行了全面补植补种,补植香樟、桂花、紫薇、枸骨球、红叶石楠球等绿化大苗约3.7万余株,形成常绿与彩色搭配,乔灌结合,错落有致的通道景观。连接线绿化工程投入资金700万元。

2.城北出口路绿化工程。以种植常绿景观树大苗并砌池栽花种草的方式对城北出口路2公里进行绿化,形成乔、灌、草、花立体绿化,种植乔灌木1800余株,花草景观带30000平方米,投入资金300万元。

3.高速沿线绿化。高速公路公里沿线种植香樟、三角梅等绿化苗木7万株,高速出口路种植胸径12cm香樟(胸径12cm)1020株,高标准打造高速出口路,种植胸径16cm香樟630株,红叶石楠球、海桐球、红花继木、毛杜鹃等灌木2000株、共投入资金约620万元。

4.对G206国道63公里和S327省道26公里的绿化树进行了多次抚育施肥,并按照“不断档、不断线、不断带”的要求进行补植湿地松、杜英、香樟等绿化大苗3600株,投入资金80万元。

五是抓实林业产业建设情况。

1.建设4个油茶基地。分别是大坜油茶基地800亩,丹溪金村油茶基地600亩,车头油茶基地500亩,文峰上甲油茶基地1000亩。投入资金600余万元。

2.新建5个花卉苗木基地。分别是菖蒲苗木基地600亩,晨光苗木基地600亩,苗木基地300亩,苗木基地300亩,龙廷苗木基地200亩。投入资金约330万元。

3.培植林下经济产业。为充分发挥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鼓励全县农民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制订了《县2012-2020年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措施和扶持政策。2012年全县从事林下经济产业的人数3.8万余人,经营林下种植面积1431公顷,林下养殖82.91万头(羽),森林景观利用经营面积4200公顷,实现林下经济产值1.25亿元。林下经济产业形成规模性经营的林下养殖企业有:复兴蛋鸡场、众发良种猪场、尼洋公司;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企业有杨氏果业、顺其(台湾)竹制品有限公司、阳天茶场等。

六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培育。依托珠防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项目,采取封、改、补、造等综合措施,提升森林资源质量。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快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提高森林资源保存量。

1.自200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实行全封山政策,连续三年取消外销商品材采伐指标。2011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又提出“绿色生态”发展战略,在本届政府任期内继续实行全封山政策,取消外销商品材采伐指标,把生态林业建设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大力推进水土流失区域和废弃矿区造林绿化,我县整合项目资金1500万元,在、、丹溪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近2万亩,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加剧、扩大和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的现状。

3.抓好果园戴帽山绿化,重点改造通道沿线大部分经济林林相的现状,对通道沿线的果园进行戴帽山绿化,种植马尾松、湿地松22万株。

4.完成全省第二次古树名木普查,对406株古树名木进行挂牌建档,并落实了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工程建设

为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高位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2013年度实施方案讨论会,从工作任务、实施内容到苗木、整地、造林、管护等方面逐一讨论,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出台了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并把“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列为全县重点工程;二是搅动思想。为抓好我县“森林乡村”建设,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组织县林业、财政、各乡镇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到周边县市进行学习考察。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抓好“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工作的意义,确保了思想上统一,行动上的一致;三是高位推进。召开了林业、交通、公路、财政、各乡镇等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通道绿化及森林乡村建设专题工作会议,专题进行研究部署工作。

(二)落实责任,工作推动有序开展

为推进工程建设有序开展,重点落实了工程的整地、种植和管护责任,通过落实责任,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明确职责,措施有力。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相关职能单位为成员的县“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县“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各责任部门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下发相关文件。各乡(镇)多次召开党政班子会、村干部会部署落实“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工作,并成立了专门机构,均制定了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职责和建设内容、工程进度和考评。二是强化督查,确保进度。为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县级领导对全县造林绿化工作开展督导,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森林城乡办及时跟进,对造林绿化各工程各阶段开展了督查。通过督查及时了解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制定和采取了有效措施。

(三)全力筹资,确保资金投入到位

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下大决心,采取财政投入、部门整合、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群众自筹等多种形式,积极建立和完善造林绿化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造林绿化资金投入足额到位。目前,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2.515亿元,其中:县财政专项预算资金1700万元;财政捆绑项目资金2.152亿元。乡(镇)、村两级投入新农村建设结合森林乡镇与森林村庄创建绿化资金1000余万元;

社会资金投入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产业930万元,这些巨额投入,在我县造林绿化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四)精心组织,建设质量得到保障

县林业局为工程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林业工程技术人员始终坚持在施工第一线,监督工程各工序的施工质量并提供技术服务,把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三、存在的困难

(一)技术力量不足。受人员编制限制,10余年来,林业局未招录林业技术人员,造成林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和断档,相关规划设计因林业调查设计队资质不够,需请省、市林业规划院相关部门进行,造成前期工作的一些滞后。

(二)管护难度大。我县通道绿化地段路线长,且公路两边均栽种有大面积的果树,通道绿化造林和果农种果之间难免出现矛盾,因而时常有人为毁损苗木现象,管护工作难度大,而致造林和管护成本高。

四、下一步工作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管护。坚持把造林质量摆在造林绿化首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切实提高造林绿化质量。坚持依法管理,坚决制止、处理毁林毁树等违法行为,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二)积极创新经营机制。一是在种管主体上坚持“谁造谁有”。严格落实造管主体,明确利益分配,按照“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的要求,积极创新经营机制,大力推行合作造林模式,采取专业公司、企业、大户出资,农民出地,利益分成的形式落实经营主体。二是在栽培管护上坚持精雕细琢。严格整地造林的质量管理,实行专业队伍(公司)高标准建设,切实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建设,确保一次成活、一次成林、一次成景。三是在工程建设上坚持市场运作。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招投标制,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

(三)切实提高经济效益。一是鼓励农户发展苗林产、供、销一体化繁育基地,既美化环境,又增加收入,又能缓解我县造林绿化苗木年年外调现状。二是鼓励林业企业和造林大户利用通道沿线绿化用地、荒山、火烧迹地等,大力发展桉树等速生丰产用材林,实现“社会得绿,企业得利,百姓得益”。

(四)建议项目资金扶持。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县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整合资金,统筹安排了连续多年的造林绿化资金,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为使造林成效的显现,而抚育管护务必连续不断的投入,后续抚育管护成本很大,本来财政困难的我县已是捉襟见肘,为更好巩固绿化成果,望上级在后续工程建设上多给予项目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