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11-24 02:47:29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利用语文的人文性渗透德育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最关键阶段,记忆力、模仿力最强,求知欲旺强,对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都会刻骨铭心。语文教材饱含着浓厚的情感,这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火花的基石。《十里长街送总理》向学生先展示一幅人们在十里长街等灵车、送灵车的画面,一边放哀乐,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儿童完全浸沉在无比悲哀的气氛中,伟大的的高大形象顿时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家都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总理而伤心至极。此文就以情动人,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发展规律,从生动直观的感情入手,打动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敞开心扉的大门,张开想象的翅膀,达到了能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效果。小学语文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如《长城》、《桂林山水》等都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可见小学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语言的学习进行渗透,从而达到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

二、利用语文中的优美语言来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大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和平、保护生态环境、勤俭节约,小到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团结同学、坚强勇敢、积极向上,语言文字像无数条长长的敏感触角,涉及到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方面面。如《詹天佑》一文,先用教具、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人”字形的铁路和活动的火车引出课题及作者和背景,再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设计“人”字形线路。在设计线路时,当时国内科学技术十分落后,外国的帝国主义者百般阻挠、要挟、嘲笑的情况下,自然环境的艰苦,不能不说是“杰出的科学家”抓住这一机会,架起学生理解的桥梁,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接着让学生动手动口,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在盎然的兴趣中,使学生亲自体验建筑铁路的艰辛,了解到詹天佑精湛的才艺和伟大的爱国情怀。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协作精神,还生动的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材里诸如此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拥有优美的语句、生动的内容,它们真实描绘了自然和生活的场景,为小学生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灿烂的天地。

三、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来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语言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绝妙佳境,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认真剖析,加深认识,受到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再现情境、创设情景。如《我的战友》一文,教学中紧扣“纹丝不动”,潜伏部队为什么“纹丝不动”?为什么能做到“纹丝不动”?通过剖析,突出自觉遵守潜伏纪律的崇高品质,以及迸发出的感人心魄的巨大力量,使学生深受感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光辉的形象,使学生受到“不畏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教育。对文章的重点短句精打细敲,也能敲出味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要让学生弄懂碰壁的原因是四周黑洞洞的,接着分析“四周黑洞洞的和碰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清在当时反动势力十分猖獗的环境下,从事革命事业的艰险,激发学生对鲁迅的敬佩,对黑暗社会的憎恨。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不断总结,才可能会更好的发现。

四、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要多样化

传统的德育方法以讲为主,以管为主,就事论事,不注重德育的辐射点,这样的方式严重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挫伤了学生的感情,为德育工作制造障碍。学生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感染,以爱心去感化。“亲其师,信其道”这种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是最高境界,灵魂深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友善的态度,亲切的话语,消除学生心灵中的劣迹和畏难情绪讲求场合,讲清道理。学校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基地,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摆正德育教育的位置,树立为教育负责,为学生负责,为学生一生负责的原则,把德育教育的目标落实到位,把每一节课都上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培养健康的人才,为学生的一生奠好基,铺好路。总的来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尊重教育,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赏识学生的优点,两代人共同成长,共同学习,这将是新时期的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树立大德育的观点,把握德育的目标,不断充实德育的内容,探索德育的途径,开拓德育的形式,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抓紧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们相信,有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德育工作的春天即将到来。

作者:赵志玺 单位:甘肃省渭源县会川镇元寺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