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性公共管理现状与创新

时间:2022-03-01 09:22:56

协作性公共管理现状与创新

一、引言

近年来,对协作性公共管理的研究逐渐变得火热,全世界包括西方学者都在研究这种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协作管理领域对很多学者并不陌生,它是由传统公共事务管理以及一些新公共管理模式发展而来,在这些模式的基础上改进并创新得到的。协作性公共管理在处理公共事务的问题上扩大了认识,从多个角度切入探究解决方案,如政府部门安排、不同部门职能、人员的合作基础、网络通讯工具、价值观基石等。但是,由于起步发展的原因,协作性公共管理在现阶段面临一定的困境,比如创新性不足,人员工作时动力不足,不同部门职能分工不够具体,工作人员的基本价值观无法融合等问题。[1]同时,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可为整个领域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帮助。研究协作性公共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帮助我国提升公共事业办公能力。并且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创新改革,对政府政策的实施、公务员的培养、改善各个部门的关系,乃至社会价值观的良好发展,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二、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发展现状

协作性公共管理是现如今整个世界政府部门探讨的热门话题。相对于传统公共管理而言,这种管理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在传统公共管理概念里,一般都是需要有严格的上下级制度来支撑整个工作的进行。从政府部门的高级职能部门逐渐把任务下发到附属部门,而这一过程的方向不能更改。从下级附属部门再将每个任务分配给该部门内部的人员,责任细化到每个工作人员,从而完成整个公共事务的管理。这种方式的特点就是公共管理工作变得独立。如果在整个流程中出了问题,一般来讲也是一些比较孤立的问题,很容易找到负责此项工作的人。但是一旦管理流程孤立,责任分摊给每个人而不是团体,那么个人的工作动力可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最终处理事务的能力低下。[2]所以从很久之前,各个国家都在寻求改进公共管理的方案,让政府和社会相关人员共同处理事务,从而提升工作效率。随着社会问题逐渐增多,政府部门认识到单个人员的力量十分有限,在面对一些特殊问题时无法有效地解决。这时很多下级部门的人员在处理事务时,尝试同自己身边的人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很轻松就可解决一些单个人解决不了的小问题。同时下级部门之间有时也进行一定的交流,把问题集中在会议上拿出来讨论解决,从而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管理方式,有了协作管理模式的雏形。这些都是在传统公共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称之为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模式相对于协作性公共管理方式而言,不同的地方在于后者是由内至外的方式观念的改进,而前者则是协作管理的表观基础,是发展的必经步骤。[3]同时,它们之间有一个质的改变,就是协作两个字。新公共管理共同处理事务时,注重的是协调每个个体之间的关系,把工作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看成独立单元的相互作用,之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孤立的单元连接起来,从而把许多单元变为单元群体而非整体。这里的本质区别在于不同单元的价值取向不一致,所以无法作为整体。对协作性公共管理模式而言,它是将政府、企业、社会以及周围的资源综合利用,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把每个环节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协作的目的就在于将整体里的每个人的价值观统一,之后再进行任务的分配和实施。[4]这时不同环节不再是孤立的关系,而是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价值目标。从而大大提升了公共事业的管理效率。协作性公共管理发展至今逐渐完善,同时协作性公共管理现如今应用的方面很广。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这一方式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许多政府通过与一些民间企业或人员组织共同完成公共事务的管理。[5]比如,国家在解决一些自然灾害产生的问题,以偏远地区地震事件为例,当时灾区地处偏远地带,如果从首都指挥部发出指令同时把物资运出,对于那么紧迫的情况是没有什么作用的,甚至会因为不及时的救援导致灾情更为严重。而在灾区附近的正常区域没有发生灾情,通过当地的人民和当地政府部门联合反映,就可把物资救援问题更加具体化。灾区周边的人民可主动提供救灾物资,打破边界条件,把救援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可行。而政府可根据不同的灾区情况进行人员的分配和受伤人员的转移,人民通过与政府部门的配合达到最佳的救援效果。总之就是一个目的,把伤员的数量减少到最小,损失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内。通过把任务合理分配,并进行人员上的协同合作,使得公共事务的处理结果达到最佳效果,这样就达到了协作性公共管理的目的。最为根本的是把公共事务的核心价值观统一给每个人员。这些实例体现了协作性公共管理在现如今实际生活中的现状。同时结合理论分析,也可发现协作性公共管理目前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创新性,自身规章制度中的一些缺陷和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都需要考虑。只有认识到协作管理的不足,并把这些弊端修改并改进,最终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管理方式。协同性公共管理创新,强调通过一些新颖的方式方法,突破传统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因为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人员及组织在协同管理公共事务时,需要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工作。这些规定属于边界条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观念上的层级制度,但是同样具有一定的约束效果。如果想要做到创新管理,一定需要将边界条件打破,做到大范围地思考。在很多时候,人的思维模式可打破束缚从而完成对新事物的思考。当整个组织陷入一个困难境地时,如果有一部分人能够从别的方向或者跳出思维定式去看待问题时,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甚至达到帮助整体优化工作思路的效果。

三、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创新分析及建议

对于一个问题的分析,很多时候通过创新的方式去思考,很多难题迎刃而解。协作性公共管理同样也需要创新支持。然而,对固定的管理模式、复杂的边界条件、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很难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所以,需要把问题细化,从几个方面入手,尽可能地帮助协作性公共管理改善方式方法、优化思路,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一)网络通讯工具方面

协作管理是一个交流式的管理方式,需要人员之间的联合沟通,在探讨中把解决问题的方案定下,从而最终把方案实施并解决问题完成管理。当今的网路资源发达,每个人之间的通讯又非常便捷,这使得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然而,网络科技在为整个管理工作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又存在一定约束限制,比如,对协作性公共管理没有一套合适的沟通软件。一般来说,管理工作需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一起完成有效的沟通探讨,同时这些内容需要一定的保密性,所以局域内的互通软件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软件既可帮助管理人员完成工作方面的任务,同时又可保证工作信息不被泄露,具有良好的私密性。另外,设计出这种软件同样可帮助工作人员存储工作方案,防止管理数据丢失。

(二)地域问题方面

不同的部门机构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当问题的解决局限于一个小的区域时,此时的创新性难以发挥。所以,在处理不同地域的公共事务时,应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把本区域的事务同周边相似的地区类比,从而参考一些有经验的实例,从而帮助本地区解决问题。协作的本质就是通过这一方式体现出来。协作性公共管理者要尝试利用尽可能的资源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其实,从根本上说,协作管理本身就是一种依靠资源的工作。在一些大城市发达地域,由于人才分布较密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相比来说都很高,同时物资又充沛。那么当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人民对政府组织进行反馈,之后通过政府部门的有效安排,各个职能部门有效的调度并合作完成上级部门下发的任务,很轻松合理的就可以将公共事务处理完成。[6]但是,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硬件设施跟不上完成任务的需求,所以办事效率低下,导致一种恶性循环。那么,从协作性管理的创新性考虑问题,尝试同周边区域联合办公,同时增加科技人才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工作会因为资源的流入开展的更加顺利。所以,对协作管理而言,强化管理创新性观念十分重要。

(三)人员的价值取向方面

在人员的价值取向方面,协作管理很难达到满足每个人员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管理整体的人员价值取向未达到一致,可能会导致人员的工作动力不足,致使管理工作难以继续下去。所以,统一价值取向对协同性公共管理工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改善这种状况的方式,只有通过创新的思路去完成。这里提到的价值观是在整个管理事务中,工作人员可以获得什么的价值,所以利益的分配需要合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每个人的付出都只是为了自己,当一件事通过许多人的努力获得成功时,那么参与者都可从中获得利益。也就是说,协作性管理需要的是人们的奉献精神,同时也会有一定的收获。所以,协作性公共管理系统的领导者应学会从人的观念上领导工作人员,让每个人知道,做公共管理与每个人自身的利益相关,如果做得成功,每个人都会得到应有东西。其实,在管理上做到这样程度对整个工作来说就恰当了,但是对这种复杂的问题解决与否,还是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协作性公共管理需要的不断地摸索和改善,创新对这一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每个管理系统的管理者应把创新的观念深入脑中,同时每位参与者要牢记创新对这种管理模式的意义。只有所有人员以协作的价值思想为根本进行新思路的创新,一定会成功和进步。

四、结论

现如今,协作性公共管理应用广泛,同时也在不断改善和进步。协作性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区别于传统公共管理模式的思路,让管理工作效率更高、人员动力更充足、结果更优化。但是,由于一些外部因素,如周围资源的分配不均、一些本身的弊病如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难以获得统一、不可避免的边界条件、管理系统领导人员的选择等问题,导致这种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就是需要相关人员对整个系统规则不断地创新、改善,不断地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资源,最终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作者:罗潇 钱晨 单位:浙江万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