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4-06 11:03:19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从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现状看,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体育技能提升效果不明显是较为突出的教学问题。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集中化、统一化的教学无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造成学生个体发展受限。这些都为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分层次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针对性的分层教学。目前,分层次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尝试和应用。基于此背景,以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分层次教学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优化对策,以促进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进步。

关键词: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实践

一直以来,在大学体育学科教学中都存在“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特点”的弊病,课堂教学往往是简单的动作重复和长时间的体育训练,教学目标分解不到位,教学成效不如人意。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引入和应用实践,使得大学体育教学局面有所转变,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一定程度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从而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计划,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升了大学体育学科教学成效。以下,作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学科的应用实践进行研究和摸索。

一、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分层次教学在优化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收效明显。然而由于大学体育师资力量不足、观念体制存在认识偏差、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现状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足造成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受到制约

在大学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无疑是学生进行各类体育项目锻炼的主要指导者。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教学指导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当前,大学体育师资力量配备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各类体育专项的教学指导缺乏,严重制约着分层次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课堂上的推进。与此同时,还存在部分教师未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未有效创新体育教学和指导方式、方法,仍然沿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致使教学的收效不如人意,使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体育教学观念存在偏差,导致“重文轻体”

现象普遍存在受传统应试思维的长期影响,造成当前教学部门、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普遍对体育课程教学存在认识观念的偏差,重视文化课教学、轻视体育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推行不顺,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极为不利。此外,由于体育教学观念存在认识偏差问题,也使得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效受到较大的影响。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分层次教学情况堪忧

良好的教学成效,势必需要以充足的课程教学为依托。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作为保障。然而,在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现状上看,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问题尤为的突出。高校教学部门不断压缩体育课程时间安排,体育学科开课率低,学科内容设置单一、枯燥,这些问题使得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情况不理想,体育课堂教学趣味性、有效性、新颖性等都存在明显不足。

二、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措施

(一)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发挥分层次教学模式的主动性

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掌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主动性。而要掌握该模式的主动性,则要求教师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为此,就需要教师深入学生实际,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并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来制定、选择、设计、安排相关教学模式、方式、方法、内容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了解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方面尤为不易,需要教师坚持长时间的观察和深入了解、沟通才有可能发现和获得。在了解学生个性,充分掌握分层次教学主动性的前提下,开展大学体育自主学习和实践课堂,教师通过分层次教学和指导,让学生在体育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以及自主提高,进而探寻到体育学习和训练的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学习和体育活动锻炼当中。

(二)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分解,关系到分层次教学的阶段效果,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信心产生极大影响。为此,在推进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课堂时,教师要重视对大学体育学科总体教学目标的分解,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需求差异,制定出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并辅之以专业化的指导和专项化训练,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成效,同时激发学生热爱体育、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一般地,教学目标的分解与设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层面来划分:一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来设置分层次的教学内容,使二者能够相互适应;二是有机结合大学体育教材和课堂体育实践活动,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三是坚持以个性和共性相协调的原则,将学生的个体个性和学生群体的共性结合起来,既要实施共性教学,又要配合个性训练,从而深化分层次教学的目标,提升分层次教学的成效。

(三)合理分组,加强团队协作

由于差异化现象的存在,使得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体育基础知识、能力、个性特点等都存在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正是为了“求同存异”,在实现整体提升的基础上,也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体的发展。随着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和发展,学生主体对体育项目的训练也衍生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面对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时,学生也能较为自觉的做到合理分工、团队协作。基于此,教师在推进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时,也要重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育,依据一定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引导小组成员之间要合理分工、各司其职,进而实现共同提升、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案例分析———跳远

笔者在进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时,结合教学主题内容和学生实际需要,开展了相关的分层次教学实践探索。例如,跳远项目是大学体育田的项目之一,其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项目,如果采用标准距离踏板来让学生完成起跳,必然会存在一些身体素质较差、体育能力较弱的女学生出现无法跳入沙坑的情况,不仅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还可能造成运动损伤的风险。为此,作者针对此开展分层次教学,按照学生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具体情况做出分层要求:针对体育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安装标准距离踏板起跳完场跳远项目;针对体育能力较弱、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则要求他们以距离沙坑一定的距离进行起跳已完成跳远。以此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获得,并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次教学对大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等方面都大有助益。当前,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以及教学理论和教学形势的变革和进步,在推进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把握时代变化的潮流,关注体育教学形势的变化,来为大学体育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又要不断总结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深入其中主动查找问题,并据此做出相应的改进,从而使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在新形势下也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作者:丁海亭 单位:云南中医学院

参考文献:

[1]马驰.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14).

[2]宋若飞.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