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4 03:48:35

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问题及对策

摘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实施,旨在推进从严治党、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当仁不让地成为开展“两学一做”的重要阵地。研究生党支部作为基层组织单元,其建设问题由来已久,在新的形势下更是变得愈加复杂,难以找到突破点。既然“两学一做”具有广泛性和经常性的特点,那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以此为契机,探索建设研究生党支部的对策。

关键词:两学一做;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问题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自此之后,“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它是党员教育向广大党员拓展、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体现,意义在于贯彻的系列讲话精神,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部据此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2016年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龙头任务,也是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有力抓手。

一、“两学一做”给研究生党建带来的机遇

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研究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党联系广大研究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重要组织依托[1],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学一做”作为一次全面覆盖、全体行动的教育活动,也必将对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从宏观来看,“两学一做”为党员增强理论修养,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优化了发展环境。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纠正了部分研究生党员忽视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的错误意识,强化了研究生党员的身份认同感。从微观来看,在高校研究生群体中推进“两学一做”活动,能为研究生党建开启新篇章,通过提供学习的内容、活动的主题,使得研究生党员的培养、党支部的建设更有方向性,从而提升研究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研究生党支部的活力。

二、研究生党支部存在的问题

之所以强调要把握“两学一做”的契机来推动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是因为研究生党建工作中的确存在很多问题。1.思想方面,动机不纯、意识松懈。部分研究生出于评优、求职的目的[2],想方设法加入党组织,在积极分子期间表现积极、充当先进。可一旦加入党组织之后就如释重负,消极、被动应付党支部活动,不能很好地履行党员职责,错误地把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当作有需要时的砝码、无需要时的负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不能很好地按照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能主动学习先进思想、参与党建活动。2.组织方面,活跃度低、组织松散。相比本科阶段,研究生们的活跃度普遍降低,活动积极性减弱,彼此之间相对独立,这种特点也显著体现在研究生党支部上。一是除了常规、必要的活动,如党员发展会、转正会、民主生活会等,研究生党支部活动较少,这类情况愈是到高年级愈发普遍。二是党支部成员之间关于党建的关联不密切,成员之间平时的交流较少,没能充分体现同志情谊。三是党支部的组织架构不紧密、班子力量薄弱,普遍欠缺有执行力、有业务能力的党务工作人员。3.教育方面,模式落后,互动性不足。当前的党建教育,很多还是停留在传授理论的阶段,未能与现实紧密结合,未能让党员充分发挥能动性和主动性。党内文件、政府会议报告和领导讲话等材料在普及学习过程中,多数只是纯材料的灌输,基层的研究生党员们更是觉得其高高在上而束之高阁,没能很好地结合现实生活来进行反思。4.活动方面,内容老套、流于形式,缺乏新意。目前的党支部活动形式普遍是参会、参观、交作品。一方面,口号式的倡导和传统的形式没能很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另一方面,后续反馈、督导不力也进一步弱化了影响力和辐射面。比如党员们接受了先进思想的洗礼,得到的指示是学先进、勤实践,但是没有明确的规定去要求他们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考核他们的实施效果,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活动形式化,党员态度趋于懒散。5.实践方面,离口号相差甚远,未能做到科学解释、切实落地。比如长期以来,我们在进行宣传教育时,过于侧重理论的灌输和说教,过于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合理性,缺乏对其科学性的宣传,以致大学生难以理解为什么目前资本主义并没有垂死挣扎,反而强劲发展,社会主义却遭遇挫折[3]。我们在进行口号宣传时,一是未能很好地结合实际情况,就事论事地承认某些理论的时代局限性;二是没能妥善地处理口号与实践的落差问题。6.范围方面,研究生党员政治影响力有限,未能走出去实现共建。现有的研究生党支部活动多是支部内部的行动,鲜有校内或校外跨支部的共建项目。活动群体的局限不利于资源的流通和优势的互补,各支部之间相对独立导致党员们容易陷入一叶障目的境地,认识不到其他支部成员的优秀,汲取不到其他支部的经验,共享不到丰富的资源,也不能很好地在对比之下形成全力建设所在党支部的动力。

三、研究生党支部问题的原因剖析

1.研究生群体具有特殊性。心智成熟、活动激情减弱;科研压力重,时间分配有限;导师负责制,听从导师引导。首先,经历过色彩斑斓的本科生活,年龄、心智均相对成熟的研究生对于各项校园活动的热情有所下降,尤其对于相对严肃单一的党支部活动。其次,研究生的重心在于学术研究,导师一般都会安排科研任务,因此学术压力较大。为了圆满完成任务,达成毕业的要求,大多数研究生都是整日端坐在电脑前,围绕在实验设备旁,难以挪出精力参与党支部建设。总的来说,研究生党员精英性、独立性、分散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使得研究生支部的整体管理工作不像其他支部一样顺畅有效的开展[4]。2.多元文化冲击的负面效应。身处社会转型时期,新时代的研究生在互联网浪潮中成长。网络的无界性,使得不同文化、宗教意识形态、政治势力都可以利用网络宣传自己的主张,影响和争夺青年一代[5],对青少年的文化辨别能力提出挑战。社会上一些负面消极的言论和观点极易左右研究生党员的判断,在面临话题事件时,一部分党员不能坚定信念,保持党员应有的立场。3.党支部监督考核力度不强。当前研究生党支部的考核力度较为薄弱,考核体系较为基础,考核结果的效力有待强化。首先,当前的考核制度多作用于发展积极分子,但缺少对全体党员日常表现的监督考核,例如很少有党支部会制定并严格施行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的请假制度;有的研究生党支部,长期不组织党员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得党员的党性意识越来越差,出现了正式党员表现不如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表现不如积极分子的现象[6]。其次,研究生相对分散,集体的概念较为弱化,对于党员考核评优的重视度远不及学业,因此考核难以有效执行。最后,考核的结果对于研究生党员学习生活没有产生关键影响,有些党员因此认识不到利害关系,就听之任之、无所顾忌。4.党支部自身组织不力,骨干素质有待增强。在指导研究生党支部的工作过程中,发现一些党支部工作缺乏积极性,工作质量平平;一些党支部积极主动,流程有条不紊,圆满完成任务之余还能提出优化举措。对比之后,发现相比表现一般的党支部,优秀党支部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支部成员能够认真对待工作任务、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支部骨干显示出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习惯,高效周全、勇于创新,能够胜任党支部的组织协调工作。5.缺乏机动响应的奖惩机制。在安排党支部党建工作时,一向都主张党员积极参加,对于消极应对、违组织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要予以严肃处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常态化的快速响应机制对积极配合的研究生党员予以奖励、对表现不佳的研究生党员予以惩戒,循环往复下来会导致正向行为逐渐弱化,越来越多的同学工作态度只是应付。这一点可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进行解释,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7]。

四、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策略

1.抓学习:加大学习教育力度,严格监督,扭转错误观念。在研究生党支部中开展“两学一做”的专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党员的理论基础还相对薄弱,为此建立面向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线上+线下”的完整党课体系至关重要。党课的内容不局限于统一教材,还应学习讲话精神,紧跟时事,结合时下热点开展专题讨论和分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随时随地的党课学习成为可能,然而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有待增强,为此还需创新学习监督制度,比如积分制。借助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制度,加深研究生党员对党规党章、系列讲话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树立研究生党员对党的正确、全面的认知。2.规范化:加强组织建设,建立长效、常规的管理制度,例如考核、奖惩。正如研究生阶段强调的是“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目前研究生党支部的管理相对宽松,倡导研究生党员发挥自主性和自觉性。但在实际运作中,研究生党支部普遍缺乏凝聚力和活力,为此建立常态化的考核、奖惩机制势在必行。而且考核要链条化,不能只针对单个节点,日常的表现也应纳入定期考核范畴;奖惩要及时有力,让研究生党员重视并遵守研究生党支部的各项规定。3.代入感:通过双向互动的形式来提高参与度、借助树先进、立典型来增强荣誉感。要让研究生党支部有活力、会创新,根本上还是要回归到研究生党员本身,让他们有强烈的代入感和荣誉感,成功激发主动参与的热情。尊重研究生党员主体意识机制的构建需要具体可行的实践活动做支撑[8],从而真正提高参与度。比如华南理工大学数学学院开展的“两学一做”系列活动之“我是党员解说员”活动中,党员可以主动成为组织者或讲解者,而不是被动地接收指导。除此之外,在小范围内,比如学院内部树立先进标杆,凸显优秀研究生党员的杰出事迹,形成你追我赶,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将有助于启发研究生党员完善自我。4.需求点:开展有趣、有意义、有话题度的党组织生活。党组织生活以及支部活动是党支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提及与党组织相关的活动,很多同学第一反应是严肃、单调、宏观,与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关联度不大,因此参与度较低。反思过往的活动,发现没有很好地挖掘并满足研究生党员的需求。85-90后的研究生有着年龄和时代背景赋予他们的开阔视野和个性视角,也不可避免地承载着学术重担和实践压力,为此研究生党建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就要结合新一代研究生的偏好习惯,精准定位需求,在活动中注入新媒体元素,可尝试采用线上讨论、线下调研、网络直播等方式,引流科研、就业资源,让党的先进性在多方面得到体现。5.新观念:借助新媒体推进党支部运作形式和教育形式的转型、打通校内外界限拓宽党支部的活动空间。研究生党支部的学习教育、活动形式应根据研究生的特点有所调整,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较为个性化,深受不同导师的影响,尤其是博士生,同学之间相对独立,因此很难以标准化的形式开展研究生党支部的工作。好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推广线上党课资源、开展线上讨论,打破时间、地点的壁垒,使得即使是国外的党员都可以接收到最新的会议精神,能够定期参与党组织生活。除此之外,研究生期间强调知识的应用、校外的实践,研究生党支部更应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积极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党支部建立联系,使得学科专业优势与创新创业实践得到更好的结合。开展学生党支部与其他类型党支部之间的“共建”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途径[9]。这种共建方式将会让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活动空间从学校延伸到社区和企业,有助于激发党员对支部活动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提高支部活动的吸引力,打造成为高校党员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有效形式。6.多引导:充分发挥导师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校方资源的支持。研究生党员建设党支部的热情不高,一方面是科研、就业压力较大,难以分出多余的精力;另一方面在于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对于研究生来说,导师有着极大的权威,研究生对导师是又敬畏又依赖[10]。如果导师除了科研,还能重视党建工作,主动传达党中央的会议精神、督促党支部学习文件,始终以身作则地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会,相信有助于增强研究生党员“从严治党,从我做起”的意识,充分践行“两学一做”。除此之外,学校可提供包括立项在内的诸多方式来鼓励研究生党支部尽责、创新,华南理工大学开展的研究生党建创新工程项目就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创新工程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分别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不少党支部开拓思维、大胆设想,调动党支部的党员力量,组织了许多有创意、有社会影响力的先进活动,包括微党课、爱心义教等,不仅强化了党支部的建设,还为社会公益的发展贡献力量,使得各支部党员在收获社会责任感的实践中感受党的先进性、强化党员身份认同感。7.提素质:研究生党建重心在党支部,关键在党员,特别是党员骨干[11]。通过案例研究发现,理论基础不扎实、综合能力不强的学生担任党务工作十分吃力,常常陷入事倍功半的被动局面。因此提升党支部骨干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党支部骨干的培养也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可打造研究生党支部干部特有的培训体系,内容绝不只包含政治理论教育,还要覆盖口才谈吐、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团队协作、文案撰写、任务管理、时间管理、组织工作实务等多个方面,为支部骨干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增强行动信心,更能满足研究生提升自我的内在需求,从而强化党员身份认同感和党组织的吸引力。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打造有思想、有行动、有凝聚力的党支部,是提升研究生党员综合素质,强化党员政治理念的重要前提。作为未来知识分子的中坚力量,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国家的长远发展休戚相关,因此务必要重视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大胆开拓思路、充分发挥各方力量。

作者:黄玲莉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易晖.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作用发挥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8):21-22.

[2]张泽宝,刘畅.新时期大学生党支部先进性建设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24-127.

[3]曹亚雄,翟齐楠.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9):22-25.

[4]陈捷.对加强研究生党员骨干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9):57-59.

[5]左莉.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9):32-34.

[6]杨雪峰,黄薇,陈来荣.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6(6):47-49.

[7]钟力平.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2):70-71.

[8]高峰.“中国梦”视域下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文教资料,2015(23):76-77.

[9]高辉庆,贺涛.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37-38.

[10]任强.积极发挥导师在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林业教育,2014(4):45-47.

[11]李昕,陆居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研究生党建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3(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