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型集体化经营模式论文

时间:2022-06-01 02:37:08

农业新型集体化经营模式论文

一、主要背景

2009年,锦溪镇成立了20个农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1.5万余亩,占全镇粮田面积的99%。通过土地有偿流转,组建了127个专业大户,户均经营面积111.4亩。专业大户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农户规模较小、土地细碎、经营分散,甚至部分农地无人耕种等问题,提升了土地集约化和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经营管理不够完善,土地转租带来隐忧。一些专业大户为了省事省心,将原本应由自己经营种植的土地转包给外地农户,进行西瓜、白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变相减少了全镇粮食种植面积。二是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影响了专业大户的市场收益。专业大户的规模化经营程度有限,大多对市场风险的预测能力不足,缺乏相对稳定的供销渠道,且在价格谈判过程中不占优势,因而影响了土地经营收益。三是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违章搭建现象普遍存在。不同的专业大户经营的土地相对分割,不利于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统一改造;部分专业大户在田间地头任意进行蔬菜棚、果棚等违章搭建,影响了田容田貌的整齐美观。四是发包价格相对固定,流转收益“含金量”不足。在承包期内,发包价格是固定的,而国家对农民种粮的政策性补贴和粮食价格却逐年上涨,这对于把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去的农户来说,拿到手的流转收益“含金量”不足。

二、主要做法

在前期农地流转承包即将到期之际,锦溪镇积极引导农民在农地股份合作社基础上,组建成立镇农地股份合作联社,并以先行到期的长云、袁甸、孟子浜三个行政村为试点,改变过去大农户家庭承包方式,实行农业新型集体化经营模式。2014年,锦溪镇已全面推行合作化经营新模式。集聚生产要素,探索“合作经营”新路径。在实行最严格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的基础上,依托万亩生态良田建设,进一步优化配置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农村生产要素,促进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品牌打造、人才培养、农机支撑、制度完善等,建立健全责、权、利统分结合的经营机制,从而调动了全体入股农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理顺管理框架,构建“农地管理”新体系。成立镇农地股份合作联社,负责全镇万亩生态良田的规划建设,组织制订合作社运作的制度方案,统一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涉及的资金、技术、机械、劳动力等。强化各村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在明确经营主体的基础上,民主协商产生社长、机械员、水管员等,以200~300亩为单位,推举队长2~3名,采用网格化管理形式,组织入股农户开展农业生产和田间管理。注重效益提升,实施“产业主导”新方法。以水稻、三麦、油菜等粮食主导品种增产为重点,着重抓好“三个集中”,即农田建设集中规划,围绕镇万亩生态良田建设,统一规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技服务集中支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用肥、统一防病治虫、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结算;农业生产集中管理,由镇农地股份合作联社统一对村农地股份合作社进行生产成本、运行支出、政策资金补贴及生产效益的结算管理。改善日常管理,建立“包工定产”新机制。按照农地股份合作联社制订的组织实施方案,实行“包工定产”新机制,改善生产管理,激发劳动热情。根据水稻、小麦等种植品种的不同,每亩核定不同的工时,促进节本增效。同时,固定地段,实行超产奖励、缺产赔偿的生产责任制,利于增产增效。5.夯实基层基础,培育“能农能商”新农民。建立统一的培训交流体系,大力培养农业技术、经营人才,积极鼓励近年来参加各类理论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操作培训的“特长农户”进入包工定产队伍。在农业种养技术、农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农村青年、进村大学生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

三、主要成效

农业新型集体化经营模式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农业集约化、生态化、产业化水平,提振了广大农户投身农业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拓展了富民强村渠道。一是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实施农业新型集体化经营模式,进一步稳定了粮食生产,增强了农业生产经营抗风险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以2014年稻麦两季种植为例,各农地股份合作社都超额完成了包工定产任务,全镇11594.8亩种植面积实现农业净收入2616.2万元。二是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实施农业新型集体化经营模式,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通过加大配置量化村级集体资产力度,完善集体资产量化细则,量化集体资产3亿元。同时,通过实施第二邻里中心、动迁小区商业配套等设施建设,丰富了强村公司的发展载体,促进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三是提高了群众收入水平。实施农业新型集体化经营模式,化解了土地转包产生的收益分配矛盾,让更多普通农户携土地入股合作联社,共享了土地流转的红利,同时为部分农村“5060”人员、就业需求迫切人员创造了就业平台。2014年土地流转收益每亩达1456元,比2012年增加725元。增强了农村组织活力。一是搭建了人才培养平台。实施农业新型集体化经营模式,为广大农村青年、特别是进村大学生提供了参与农业学习、实践和锻炼的舞台,也为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搭建了干群交流平台。实施农业新型集体化经营模式,构建了村干部参与统筹协调、涉农部门参与服务协作、广大农户参与生产经营的运营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基层干部的亲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搭建了群众参与平台。实施农业新型集体化经营模式,为农村群众特别是农村老党员、老干部提供了参与农村生产建设的渠道,让他们积极为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文明新风培育、基层维稳等工作建言献策。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一是美化了田容田貌。依托万亩生态良田建设,深入实施了“退渔还田”、基本农田改造等工程,有效治理了田间乱搭乱建,美化了田容田貌。二是净化了农村水环境。挖掘特色资源“退潭还水”,对棋盘荡等废弃砖瓦窑厂逐步实施了复垦,充分发挥了稻田作为人工湿地的蓄水、净水功能,促进了生态修复、水质净化。三是优化了村庄环境。坚持建管并重,强化了农村道路、水利、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提升了美丽镇村建设水平。

四、今后打算

锦溪镇农业新型集体化经营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是基础设施依然不足,农业人才相对缺乏,农机配套能力不强,晒场问题亟待解决等。下一步,将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结合城乡发展一体化,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特别是建立健全农田水利投资和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着力招引、打造一批优质农业项目。进一步强化农业机械投入。提高对农业机械添置的补贴标准,增加农机特别是大型农机的维修保养资金。添置一批烘轧一体化机械设备,切实解决农民“晒粮难”问题。扶持组建若干家农机合作社,提供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进一步健全销售服务体系。放大锦溪牌大米等农副产品的品牌效应,坚持种、产、销相结合,借助电子商务等方式,不断完善销售服务,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市场与农场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业产出效益,让更多群众享用到本地的优质农副产品。进一步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坚持以政策、环境方面的创新突破,鼓励和吸引农村各类优秀人才投入现代农业建设,从事规模化的粮食、蔬菜、花卉、林果、畜禽、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

作者:程文荣单位:中共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