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4:01:52

景观设计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篇1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通过并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与人的交流方面考虑其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二、景观设计过于孤立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思想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2.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三、景观设计内容与思想的苍白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包括园主本人在内)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可能像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闲情雅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但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必定时刻与周围的一切产生联系。好的设计能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其必将与社会单体产生更多的共鸣。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仍然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并应该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得到新的补充和发展。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社会主义现代景观建设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

【论文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作用;传承发展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在形式、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与对比,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与创新等多个层面意义和作用,使中国园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篇2

关键字:别墅;庭园;庭院规划;室外景观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和现代居住水平的提高,北京周围出现了众多由小体型别墅组成的住宅小区。这类住宅具有个性建筑,分布零散独立,环境要求高等特点,与其他类型住宅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在有较大的绿化空间。环境绿化水平已成为别墅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在的别墅开发不再单只注重建筑的设计,配套环境已成为开发商销售的重点。现在的别墅设计往往先从环境景观入手,按规划预埋地下管线,然后挖湖堆山,铺草种树,待景观成型后,再让业主按规划选择地点与别墅。因为此类别墅的主要卖点便是环境,它与别墅建筑两者相互协调、互相衬托,共同构建出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如顺义的龙湾别墅、王府花园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因此,对别墅庭园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意义的义务必然。本论文探讨了现在北京别墅庭园所用到了材料及所做过的别墅庭园的一些实例分析。

1.别墅庭园景观现状

1.1目前的别墅庭园设计范围

别墅通常指建在环境优美的地带、供人居住和休憩的独户住宅,一般由起居室、餐厅、厨房、书房、卧室、卫生间等几部分组成,面积不大但能包容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并具有一定的舒适性,配套的庭园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般的别墅绿化环境都包含私人庭院和公共绿地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房地产商既要做好公共绿地的维护,也要引导、协助业主做好私人庭院绿化,才能使整个社区形成生态化的优良环境。

1.1.1私人庭园

别墅庭园是属于业主个人的私有空间,业主可根据自己喜爱,在其中布置各种园林绿化植物或小品。而现在的开发商往往先在其上铺设草坪,以求得售前有一个良好的面貌,并且所费不多。这里有两个注意点,一是要耐看,且因面积不大,草种不可太粗放(如高羊茅),而致费工且不雅;二是要有排水坡度,一般以排向住宅建筑的四周为宜,这样建筑地势较高耸,立面效果好,少数排向住宅建筑的沿外墙明沟,这样虽然直接但对整体环境不利。

1.1.2公共绿地

这里的公共绿地主要是指每户私人用地之间的界限。有的用简单的栏杆、界桩表示分界;有的则以绿篱、灌木为界;也有考虑比较细微的,在入口部分的庭院并没有特别的界限,显得很开畅自然,而在后庭院则有明确分隔,强调私密性,作室内活动的室外延伸。现在作为围墙把整个庭院封闭起来的做法,越来越少,反映人们开放、外向的心理和社会的进步。如果以绿化作为分隔,要考虑植物无毒、不要带刺,有比较整齐的外型,同时因所需数量较多,一般采用价格不太昂贵的树种,如黄杨、蜀柏等。

2.别墅庭园景观特点

2.1私密性

庭院空间是一个外边封闭而中心开敞的较为私密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着强烈的场所感,所以人们乐于去聚集和交往。我国传统的庭院空间承载着人们吃饭、洗衣、修理东西、聊天、打牌、下棋、看报纸、晒太阳、听收音机等日常性和休闲性活动。而现代建筑的庭院空间所承载人们活动的范围更广,特别是给紧张工作的人们在完成以自身行为为目的的同时,通过视、听、嗅等感官从庭院空间中获得被动式活动。如浇花剪草时享受阳光的照射、清新的空气、花草的芬香等,娱乐时感受休憩设施的舒适和放松、观赏花草树木的自然美、倾听流水的声音等。

2.2室内空间的延伸

庭院是人为化了的自然空间,是建筑室内空间的延续,人们除了室内空间的活动外,还需到室外空间中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的抚慰、领略自然美等融入大自然的活动以及聊天、散步、娱乐等日常休闲活动,庭院空间恰好就为这些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3.别墅庭园景观设计要点

营造一个美丽庭院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规划设计。首先应决定庭院的风格,要根据环境条件,家庭人员组成及养护能力等情况制定计划。

3.1庭园风格的选择

庭院有多种不同的风格,一般是根据业主的喜好确定其基本的样式。庭园的样式可简单地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大类,目前从风格上私家庭院可分为四大流派:亚洲的中国式、日本式,欧洲的法国式和英国式。而建筑却有多种多样的不同风格与类型,如古典与现代的差距,前卫与传统的对比,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常见的做法多是根据建筑物的风格来大致确定庭园的类型。过去具有典型日本庭院风格的杂木园式庭院与茶庭等,往往融自然风景于庭园之中,给人清雅幽静之感。但日式庭院与西式建筑两者难以统一,而日式建筑与规则式庭院也有格格不入之感,因此要考虑到庭园风格与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性。

庭园色彩也是影响庭园风格的因素之一,对色彩规划的一个技巧是根据建筑色彩与周围环境确定庭园的主色调。观叶植物在花园的设计中很重要,在英国等欧洲国家,认为花坛中栽种些观叶植物是很自然的事情。绿色中嵌有白斑的斑叶植物比纯绿色种类明度高,如银叶的雪叶莲、朝雾蒿草等,可将花坛衬托得更明亮,其他另栽具有橙色、红色及紫色叶的彩叶植物,可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色调的明快感。此外还可考虑还有叶形的变化、质感的差异等。

夏季是一个开花植物种类繁多的季节,因此,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色彩组合,用充满野趣的多年生草花来点缀。在夏季即使用色彩明度高的多种花色组合也不会有杂乱之感。例如可以用艳丽的,不同色系的金鱼草配成多个活泼的色块,这其间可以点缀一些银叶植物或白花香雪球等加以中和。

3.2庭园排水与光照条件的影响

排水、光照、通风、土质等会影响到植物生长发育的好坏,特别是光照充足与否是决定可栽培哪些花卉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能将花园建在光照条件好、朝南的地方最理想,所以必须首先弄清别墅庭园的地理条件,如一天中的日照时间,阴面与阳面的处理等。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这些环境的植物种类。而背阴处也能建设富有特点的庭园,如可建成阴地花园以供观赏。

3.3家庭成员的需要

庭园样式也可反映出居住在这里的家庭的生活方式。只有上班族夫妇的两口之家由于无暇养护花草,庭院中常常只种些花木或宿根花卉;有幼儿家庭的庭院则应铺设可放玩具的草坪,并种植一些色彩艳丽的一、二年生草花和球根花卉;如果家中有人对植物养护管理感兴趣,就可种些四季时令草花,营建一个完美的观赏花园。总之,庭院样式及所栽培植物种类应根据家庭人员组成与年龄结构有所选择。

3.4庭院面积的大小

面积较大的宅院可以选择的庭园风格也较广泛,因为面积越大可选的植物种类也越多,搭配方式也可复杂一些,但在种植时必须顾及到整体的一致性,避免相互冲突。而狭小的宅院可用面积有限,因此须有周密的配置计划,所栽植的植物种类应少一些。

而庭园不论大小,道路的铺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的庭园小经可用天然石材或者各色地砖、黑白相间的鹅卵石铺就。

庭院的布局非常关键。崇尚简洁的可以在庭院中种些花草,或者是做成一个绿色植物的苗圃。而如果希望取得更加理想的景观效果,许多人会请专业的设计师来设计和制作庭院。如用曲折小道配合高大树木让人产生“庭院深深”的感觉;而用曲形拱门、雕花栏杆、立柱涡卷配合精心修剪的矮丛植物,则活脱脱一个欧陆风情的再现。

4.别墅庭园中的景观要素

庭院元素的布局的艺术是造园中最重要的,整体布局是一种提纲携领式的艺术创意。布局的成功与否,是造出的庭园美不美的关键。

一般根据栽培植物经验的多寡和可用于花卉管理时间长短的不同,庭园的设计应该有所区别。因为养护管理非常耗费时间,因此,建议忙碌的人建一个以花木和宿根花卉为主的花园,而有养护经验和时间的人则可以建一个能观赏到四季时令草花的花园,虽然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单植物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回报。

一般来讲,庭院里的植物种类不要太多,应以一二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再选种一二种植物作为搭配。植物的选择要与整体庭院风格相配,植物的层次要清楚、形式简洁而美观。常绿植物比较适合北方地区。

水是许多庭院里不可缺的精灵,它可以与庭院中的一切元素共同组成一幅美丽的水景图。而木材在别墅庭院中可以说是起着点睛的作用。做户外家具,花槽、花架、秋千椅、围栏,无论用在庭院中的任何角落,它都会给人创造一种温馨、舒适、自然、和谐的氛围,满足人们对自然回归的迫切渴望。在铺满鹅卵石的庭院中,摆放一张造型简洁的木桌椅,可以让你完全融入到自然的氛围中去。特别是在北方,木制品让北方的冬天不致拒人千里之外。木质桌椅的色彩比较丰富,有原木色的、白色的、绿色的等等,总之应与整体庭院风格相配。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木材在露天中会随着风吹雨打变样,因此,每年的春天给这些木材换上新衣就成了一些家庭的必修课。

庭园素材的运用是没有一定之规的,但精美的庭园是由植物、石材、雕塑类置景、水景等各种不同的素材经过艺术的组合而成的。因此素材运用得好,可以非常出彩。比如,在日式庭园中,树木与草皮、与各类大小野山石、土坡、砂砾的组合是非常讲究的。各种手法都是对自然意境和情趣的摹拟,都可以使人得到精神上的陶冶与愉悦。像枯山水这种日本独有的造园手法,真可以使人领略到佛禅的意境。而我国闻名四海的太湖石、灵壁石等观赏石的拟山造景则更令人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美与中式庭园艺术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之雅的完美组合。

4.1植物

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素材,所以别墅能否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高逾百米的巨大乔木、也有矮至几公分的草坪及地被植物;有直立的、也有攀援的和匍匐的;树形也各异,如圆锥形、卵圆形、伞形、圆球形等。植物的叶、花、果更是色彩丰富,绚丽多姿,因为有这样好的素材,所以在我们别墅庭园设计中可以大量用植物来增加景点,也可以用植物来遮挡私密空间,同时因为植物的多样性我们也可以做出庭园的四季季相。要我们在庭园中能感觉到四季的变化,更能体现庭园的价值。园林植物在庭园景观营造中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4.1.1.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庭园的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庭园的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某种特有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体会时令的变化。

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对植物材料的生长发肓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根据植物材料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色彩来创造庭园景色供人欣赏,引起人们的不同感赏。自然界花草树木的色彩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春天开花的植物最多,加之叶、芽萌发,给人以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观效果。夏季开花的植物也较多,但更显著的季相特征是绿荫匝地,林草茂盛。金秋时节开花植物较少,却也有丹桂飘香、秋菊傲霜,而丰富多彩的秋叶秋果更使秋景美不胜收。隆冬草木凋零,山寒水瘦,呈现的是萧条悲壮的景观。四季的演替使植物呈现不同的季相,而把植物的不同季相应用到园林艺术中,就构成四时演替的时序景观。

4.1.2.创造庭园观赏景点

园林植物作为营造优美庭园的主要材料,本身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不同的园林植物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既可孤植以展示个体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配置,表现植物的群体美,还可根据各自生态习性,合理安排,巧妙搭配,营造出乔、灌、草结合的群落景观。

就拿乔木来说,银杏干通直,气势轩昂,油松曲虬苍劲,玉兰显富贵,这些树木孤立栽培,即可构成别墅主景。而秋季变色叶树种元宝枫、银杏等种植可形成“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观。许多观果树种如海棠、山楂、石榴等的累累硕果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

色彩缤纷草本花卉更是创造观赏别墅景观的好材料,由于花卉种类繁多,色彩丰富,株体矮小,园林应用十分普遍,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既可露地栽植,又能盆栽摆放组成花坛、花带,或采用各种形式的种植钵,点缀别墅窗前环境,创造赏心悦耳的自然景观,烘托喜庆气氛,装点人们的生活。

许多园林植物芳香宜人,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如桂花、腊梅、丁香、兰花、月季等香味的园林植物种类非常多,在别墅设计中可以利用各种香花植物进行配置,营造成“芳香园”景观,也可单独种植成专类园,如丁香园、月季园。也可种植于经常活动的场所,如在盛夏夜晚纳凉场所附近种植茉莉花,微风送香,沁人心脾。

4.1.3.进行意境的创作

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创作是中国传统庭园的典型造景风格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诗、词、歌、赋和民风民俗都留下了歌咏植物的优美篇章,并为各种植物材料赋予了人格化内容,从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升华到欣赏植物的意境地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在庭园景观创造中可借助植物抒发情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严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梅不畏寒冷,傲雪怒放;竹则“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三种植物都具有坚贞屈、高风亮节的品格,所以被称作“岁寒三友”。其配置形式,意境高雅而鲜明,常被文人与清官的庭园中。兰花生于幽谷,叶姿飘逸,清香淡雅,绿叶幽茂,柔条独秀,无娇弱之态,无媚俗之意,摆放室内或植于庭院一角,意境何其高雅。

4.1.4.起到烘托别墅的作用

植物的枝叶呈现柔和的曲线,不同植物的质地,色彩在视觉感受上有着不同差别,别墅中经常用柔质的植物材料来软化生硬的几何式建筑形体,如基础栽植、墙角种植、墙壁绿化等形式。一般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别墅附近,要选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玲珑精致的别墅四周,要选栽一些枝态轻盈、叶小而致密的树种。园林植物与山石相配,能表现出地势起伏、野趣横生的自然韵味,与水体相配则能形成倒影或遮蔽水源,造成深远的感觉。

掌握植物在别墅景观营造中的这些作用,是我们顺利开展植物造景工作的前提,而各种植物材料更是植物造景的基石。

庭园绿化常用植物如下:

银杏(Ginkgobiloba)、云杉(Picea)、油松(P.tabulaeformis)、白皮松(P.bungeana、华山松(P.armandi)、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紫杉(Taxuscuspidate)、玉兰(M.denudata)、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绣线菊属(Spiraea)、珍珠梅(Sorbariekirilowii、玫瑰(Rosarugosa)、黄刺玫(R.xanthina)、月季(R.chinensis)、棣棠(Kerriajaponica)、李(Prunussalicina)、杏(P.armeniaca)、梅(P.mume)、桃(P.persica、山桃(P.davidiana)、榆叶梅(P.triloba)、毛樱桃(P.tomentosa)、樱花(P.serrulata)、栒子属(Cotoneaster)、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木瓜(Chaenomelessinensis)、贴梗海棠(C.speciosa)、苹果(Maluspumila)、海棠果(M.prunifolia)、海棠花(M.spectabilis)、梨属(Pyrus)、蜡梅(Chimonanthuspraecox)、紫荆(Cercischinensis)、皂荚(Gleditsiasinensis)、紫藤(Wisteriasinensis)、太平花(Philadolphuspekinensis)、溲疏(Deutziascabra)、绣球花(Hydrangeamacrophylla、红瑞木(Cornusalba)、糯米条(Abeliachinensis)、猬实(Kolkwitziaamabilis)、锦带花(Weigelaflorida)、接骨木属(Sambucus)、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黄杨(Buxussinica)、锦熟黄杨(B.sempervirens)、杜仲(Eucommiaulmoides)、柽柳(Tamarixchinensis)、蒙椴(Tiliamongolica)、梧桐(Firmianasimplex)、木槿(Hibiscussyriacus)、石榴(Punicagranatum)、冬青(Ilexchinensis)、卫矛(Euonymusalatus)、丝绵木(E.bungeanus)、大叶黄杨(E.japonicus)、枣(Zizyphusjujuba)、葡萄(Vitisvinifera)、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柿树(Diospyroskaki)、香椿(Toonasinensis)、元宝枫(Acertruncatum)、鸡爪槭(A.palmatum)、七叶树(Aesculuschinensis)、迎春(J.nudiflorum)、紫丁香(Syringaoblata)、连翘(Forsythiasuspensa)、凌霄(Campsisgrandiflora)、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小檗(Berberisthunbergii)、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刚竹(Phyllestachyspubescens)。

4.2水体

庭园水体做为庭园设计中的一部分,在单体500平方米的别墅中常出现的一种形式,现在人比较向往有水的地方,但这样的地方又太少,所以人们才去创造水体。庭园水体的特点是:小。但要做的很精致,在做池时既不能做的太深又不能太浅,这就要看使用者的要求,如家有小孩,就要考虑小孩的安全为主等。

庭园水体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粗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1.作为景观主体。如喷泉、瀑布、池塘等等,都以水体为题材,水成了别墅的重要构成要素,也引发无穷尽的诗情画意。冰灯、冰雕也是水在非常温状况下的一种观赏形式。

2.改善庭园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矿泉水具有医疗作用,负离子具有清洁作用,都不可忽视。

3.提供庭园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必须的环境。如各种水生植物荷、莲、芦苇等的种植和天鹅、鸳鸯、锦鲤鱼等的饲养。

以上内容并不是面面俱到,每处庭园水体,有其主要功能一二即可,其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是别墅景观的作用。别墅水体虽小,但其作用也不可忽视,以下就从水体景观的形成、工程设计、水质及水量的要求、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

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和周围的环境。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当然这也和水本身的质地有关。一般来说。水要求是透明、无色、无味的,各种水体用途不同,对水质要求也不尽相同。个别的时候,也有人为了观赏需要,把水染色。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风起云涌,波涛汹涌,水面倒影就无法欣赏;而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光线对水体观赏效果更为明显,为了达到效果,往往要在水体中补充人工照明。而这时的观赏效果往往要优于白天的最佳景观效果。

庭园水体赖以依存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区别:一是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二是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而在构造水体的人工环境时,有些情况需要引起特别注意。如当水体的设计标高高于所在地自然常水位标高甚多,而该处之土质疏松(砂质土)不易持水,这时必须构筑防水层,以保持水体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标高,达到景观设计要求。例如现在常做的欧式观赏池。还有的水体设计中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如游泳池、嬉水池,必须以过滤循环方式保持水质,或定期更换水体。这时必须构筑防水层,与外界隔断。

从上面几点要求看,第一是强调水体的"量"。保持设计标高,实际是保持水量,也不受自然水位涨落的影响。第二是强调水体的"质"。因此,这时人工环境的水体必须要有一定的面积和容量限制,以控制工程造价和养护费用。因此我们认为:庭园水体能用自然的办法持水最好,一是节省投资和管理费用;二是取得生态平衡,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如决定采用人工水体,要严格控制其规模,才不致背上一个旷日持久的包袱。

4.3园路

别墅庭园中的园路主要突出:窄、幽、雅。窄是庭园园路的主要特点,因为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家庭成员及亲朋等,没有必要做的那么宽,不然不但浪费,而且显的园子很局促。幽是通过曲折的造型,使人们产生错觉,感觉幽深,使庭园突显宽旷。雅是是庭园的最高境界,能做到多而不乱,少而不空,既能欣赏又很实用。园路材料的取材范围很广,在下面做详解,因为庭园的空间有限,在做园路中是比较少的,我们可以利用地形变化返伸来增加园路。下边是对园路的一些具体分析:

4.3.1园路的线形设计

园路的线形设计应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他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园路的线形设计应主次分明、组织交通和游览、疏密有致、曲折有序。为了组织风景,延长旅游路线,扩大空间,使园路在空间上有适当的曲折。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功能的要求,使主路与水面若即若离。他交叉于各景区之间沿主路能使游人欣赏到主要的景。把路作为景的一部分来创造。园路的布置应根据需要有疏有密并切忌互相平等,但曲线不能象直线那样易于运用,适当的曲线能使人们从紧张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而获得安适的美感。

4.3.2园路布局

道路的布局要根据别墅绿地内容和使用者的容量大小来决定。要主次分明,因地制宜,和密切配合。如地形起伏处园路要环绕山水,但不应与水平行。因为依山面水,活动人次多,设施内容多;地势平缓处的园路要弯曲柔和,密度可大,但不要形成方格网状。

园路的入口起到引导游人进入庭院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入口设计在引导人们前进的同时,还会营造出不同的气氛,一条宽阔的园路会使你产生进去闲逛的想法。而一条狭窄的园路则会使人加快行走的速度。在园路中途设置的广场为游人提供了一个欣赏的景色、休息经及改变行走方向的地方。因为庭院道路有着表达设计意图的作用,所以,铺装园路的材料的形式与质地要十分重要。而且铺地的形式和路线起着传递庭院设计者意图的作用。直线、弯角、几何形体现规划式设计的意图。而自然曲线、疏松的铺装和一些不规则的形体以及自然的设计方式则表现了非规则式设计的特点。

4.3.3园路的功能性

园路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具有功能性。例如为了让割草机和手推车等工具通过,庭院的主干道还要有一定的宽度和承重力。而靠近住宅的台阶和小路就应该满足人们的各项使用要求;如方便小孩、老人和残疾人的使用。一些很少被利用的道路就没必要那么宽,可以少设置一些设施,路面应该保持平整,即使是一些石头铺装的路面也必须保证路面上的桌椅保持平衡。那些具有较好的摩擦阻力的铺地材料,可以用在较滑的坡地上。

无论是开阔的空间或是私密的空间,水平地面在庭院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路面的均衡度对营造庭园气氛起着很大的作用。同一个种庭园在一个区域中会显得开阔,而在另一个区域中则可能会令人感到局促。因此,不同环境路面的设计会带出不同的均衡感,在狭窄道路中出现的空地会使人产生开阔感,形成一个具舒适感的休息区。

4.3.4铺装材料的选择

庭园内同一空间,园路同一走向,用一种式样的铺装较好。这样几个不同地方不同的铺砌,组成全园,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实际上,这是以园路的铺装来表达园路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

一种类型铺装内,可用不同大小、材质和拼装方式的块料来组成,关键是用什么铺装在什么地方。例如,主要干道、交通性强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线条简洁大方,便于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种石料,变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径、小空间、休闲林荫道,可丰富多采一些,如我国古典园林。要深入研究园路所在其他园林要素的特征,以创造富于特色、脍炙人口的铺装来。例如,杭州的竹径通幽,苏州五峰仙馆与鹤所间的仙鹤图与环境融洽一体,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明·计成在《园冶》中对此早有论述“惟所堂广厦中,铺一慨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式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

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这是施工简易的关键;表面粗细适度,粗要可行儿童车,走高跟鞋,细不致雨天滑倒跌伤、块料尺寸模数,要与路面宽度相协调;使用不同材质块料拼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要强烈。建议多采用自然材质块料。接近自然,朴实无华,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甚至于旧料、废料略经加工也可利用为宝。日本有种路面是散铺粗砂,我们过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岗岩板也广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

4.4小品

在庭园景观中的小品是指:假山、凉亭、花架、雕塑、桌凳等各种在庭园中可摆设的物品。一般这些体量都很小,但在庭园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些小品无论是依附于景物或者是相对独立,均应经艺术加工精心琢磨,才能适合庭园特定的环境,形成剪裁得体,配置得宜,小而不贱,从而不卑,相得益彰的园林景致。运用小品把周围环境和外界景色组织起来,使庭园的意境更生动,更富有诗情画意。从塑造环境空间的角度出发,巧妙地用于组景,以达到提高整体环境与小品本身鉴赏价值的目的。

4.4.1庭园假山

堆山之术,不同于建筑设计,可以用图纸来表述,然后按图施工,达到设计者原先之意图。叠山之艺,则在于且叠山之石,须现成的天然之石,不可以斧凿加工,否则就不自然。因此叠山之事,可谓因材施法。陈从周在《说园》中说:“石无定形,山有定法。”这就是堆山的要诀。这里所指的"假山",是相对于自然形成的"真山"而言的。假山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的山石材料,仅仅是在人工砌叠时,以水泥作胶结材料,以混凝土作基础而已;还有一种是水泥混合砂浆、钢丝网或GRC(低碱度玻璃纤维水泥)作材料,人工塑料翻模成型的假山,又称"塑石"、"塑山"。

4.4.1.1别墅庭园常用山石要点

1.孤赏石:常选古朴秀丽、形神兼备的湖石、斧劈石、石笋石等置于庭园主要位置中,供人观赏。这些孤赏石除了本身具有瘦、透、漏、皱、丑的观赏价值,又因历年流传,极具人文价值,往往成为园林中的一景。"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迹感怀多",如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的"瑞云峰",杭州的"绉云峰"和北京的"青芝岫"。相传"玉玲珑"是《水浒》中花石纲的孑遗,因"以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而著称。"青芝岫。原宋书法家米之章所有,现石上刻有乾隆御制七言诗。当然,也有借助于孤石而于上树碑成景的,如河南洛阳牡丹园中日本藤野先生的纪念碑。日本的枯山石,则是着重于布局的群体效果,与我国的孤赏石有所不同。

2.峭壁石:明计成在《园冶》中"峭壁山者,*壁理也,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常用英石、湖石、斧劈石等配以植物、浮雕、流水。于庭院粉墙、宾馆大厅布置,成为一幅少占地方熠熠生辉的山水画。

3.散点石:以黄石、湖石、英石、千层石、斧劈石、石笋石、花岗石等,三五成群,散置于路旁、林下、山麓、台阶边缘、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有时成为自然的几凳,有时成为盆栽的底座,有时又成为局部高差、材质变化的过渡,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点缀和提示,这是山石在园林中最为广泛的应用。

4.驳岸石:常用黄石、湖石、千层石,或沿水面,或沿高差变化山麓堆叠,高高低低错落,前前后后变化,起驳岸作用,也作挡土墙,同时使之自然、美观。

5.山石瀑布:以园林地形为依据,堆放黄石、湖石、花岗石、千层石,引水由上而下,形成瀑布跌水。这种做法俗称"土包石",是目前最常见做法。

4.4.1.2堆叠山石要点

1.山石的选用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与整个地形、地貌相协调。"山,骨于石,褥于林,灵于水"。山石的用料和做法、实际上表示一种类型的地质构造存在。在被土层、砂砾、植被覆盖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感受到山林的外形和走向。如盖物除去,则"山骨"尽出。

2.在同一位地域,不要多种类的山石混用。在堆叠时,不易做到质、色、纹、面、体、姿的协调一致。

3.山石的堆叠造型,有传统的"山石张"十大手法:安、接、跨、悬、斗、卡、连、垂、剑、拼。更注重的是崇尚自然,朴实无华。尤其是采用千层石、花岗石的地方,要求是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石观赏。整体造型,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在情理之中又要高度概括提升,在意料之外。

4.假山的基础。孤赏石、山石洞壑由于荷重集中,要注意其基础的牢固性。山石瀑布如造于老土上(过去堆土造山已有数年功夫),可在素土、碎石夯实上,捣筑一层钢砼作基础。如造于新堆土山之上,则要较费心思防止因沉降而产生裂隙,因漏水而水土冲刷,逐渐变形失真,产生危险。山石的安全,是假山堆叠中第一主要点。

5.真材(天然石材)、假料(GRC等)配合的造型设计,不失为一种良策,一种革新。尤其在施工困难的转折、倒挂处,在人接触不到的地方,使用人造假山,往往可以少占空间,减轻荷重,而整体效果好。CRC材料特别要注意玻璃纤维的质量,造价如以800元/平方米计,和真材也相差无几。

6.山石是天然之物,有自然的纹理、轮廓、造型,质地又纯净,朴实无华,但是属于无生命的建材一类。因此山石是自然环境与建筑空间的一种过渡,一种中间体。"无园不石",但只能作局部景点点缀、提示、寄托、补充。切勿滥施,导致造价昂升,失去造园生态意义。

4.4.1.3庭园堆山基本手法

假山之造型,宜虚实得体,如苏州怡园之假山,有峰恋之感,也有洞壑之意;苏州环秀山庄之假山,可谓佳作,其中虚实之处理,是胜之所在。苏州狮子林之假山,虚实处理无主次,并非佳品。所以清代的沈三百说它“以大势观之,竟同乱堆煤渣,积以苔藓,穿以蚁穴,全无山林气势。”

一是选石。石质要统一,黄石、湖石,不能混用。若再细分,则有太湖石、昆山石、宜兴石、龙潭石、灵璧石、砚山石、英石、黄石等等,详见《园冶》之九,“选石”。石质统一,也出于自然。自然之山,石质必然统一。而艺术之法则,其首条便是“变化与统一”。石质统一,造型变化,符合艺术规律。

二是造型。所谓假山,其实不假,其气质甚至胜出真山。人说“风景如画”,意谓画之景可以取舍,胜于风景,其理一样。但若假山堆得不好,则不在其列。假山造型,轮廊线须有变化,变化中又须求得均衡。“山不在高,贵有层次,……”(陈从周《说园》)艺术中的层次之美,在于掩映,在于含蓄。堆山堆出有层次感,最关键的是峰恋要有立体布局。产生前后掩映,似表现出“崇山峻岭”之感。后面的被前面的遮住有章法,则更能显示出山的嵯峨之气势,甚有力度。扬州个园之秋山,可谓黄石假山之上品。实而不闷,高峻而又奇险。若说具体手法,则更要重一个“虚”字;注意山形之凹凸变化及洞壑之大小搭配为上。

三是险峻。假山仿真山,仿得是气质,不是做真山的模型。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险峻挺拔。假山虽小,但其姿态气质不亚于真山之雄伟和奇险。要做到险峻之势,有一个办法是其下部宜小不宜大,宜空透不宜闭实。堆山之不好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山的下部太肥太闷,缺乏险峻之感。

特别是立峰、单石、更须重视险峻之美。大凡名贵的单石、立峰,均具有险峻之美。江南三大名石:苏州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的绉云峰,从造型来说不亚于“江南三大名石”,无论其轮廊线、虚实关系,都符合山石之沈美准则,但它更美在险峻。

四是意境。山之意境有不同的类别。人常言泰山以雄著称,黄山以奇著称,华山险,峨眉秀,庐山迷,审美特征不同。假山也同样分这些类型,所以须选一种审美倾向,然后刻意追求之。假山是一种艺术,其意境应当是山,而不要去做拟是而非的龙、虎之类。做成这种具象,不免俗气。

4.4.2园亭设计

这里的园亭,是指园林绿地中精致细巧的小型建筑物。可分为两类,一是供人休憩观赏的亭,另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储物木屋、阳光温室等。主要使用空间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庭院。

4.4.2.1位置的选择

明《园冶》中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说明园亭是供人歇息休憩的地方。庭园中设亭,关键在位置。因为亭是园中“点睛”之物,所以多设在视线交接处。园亭要建在庭院景致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如苏州网师园,从射鸭廊入园,隔池就是“月到风来亭”,形成构图中心。又如拙政园水池中的“荷风四面亭”,四周水面空阔,在此形成视觉焦点,加上两面有曲桥与之相接,形象自然显要。当然此亭之形象,也受得起如此待遇;如果这座亭子形象难以入目,这就叫“煞风景”。又如沧浪亭,位于假山之上,形成全园之中心,使“沧浪亭”(园名)名副其实;拙政园中的绣绮亭,留园中的舒啸亭,上海豫园中的望江亭等,都建于高显处,其背景为天空,形象显露,轮廓线完整,甚有可观性。

4.4.2.2风格的选择

所设计的园亭,是传统或是现代?是中式或是西洋?是自然野趣或是奢华富贵?这些款式的不同是不难理解的。

而在同种款式中,平面、立面、装修的大小、形样、繁简也有很大的不同,须要斟酌。例如同样是植物园内的中国古典园亭,牡丹园和槭树园不同。牡丹亭必须重檐起翘,大红柱子;槭树亭白墙灰瓦足矣。这是因他们所在的环境气质不同而异。同样是欧式古典园顶亭,高尔夫球场和私宅庭园的大小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他们所在环境的开阔郁闭不同而异。同是自然野趣,水际竹筏嬉鱼和树上杈窝观鸟不同,这是因环境的功能要求不同而异。

其次,所有的形式、功能、建材是在演变进步之中的,常常是相互交错的,必须着重于创造。例如,在中国古典园亭的梁架上,以卡普隆阳光板作顶代替传统的瓦,古中有今,洋为我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四片实墙,边框采用中国古典园亭的外轮廓,组成虚拟的亭,也是一种创造。用悬索、布幕、玻璃、阳光板等,层出不穷。

只有深入考虑这些关节,才能标新立异,不落俗套。这决非是"套用一只"敷衍了事所能比拟的。

4.4.2.3平立面的考虑

园亭体量小,平面严谨。自点状伞亭起,三角、正方、长方、六角、八角以至圆形、海棠形、扇形,由简单而复杂,基本上都是规则几何形体,或再加以组合变形。根据这个道理,可构思其他形状,也可以和其他园林建筑如花架、长廊、水榭组合成一组建筑。

园亭的平面组成比较简单,除柱子、坐凳(椅)、栏杆,有时也有一段墙体、桌、碑、井、镜、匾等。而园亭的立面,则因款式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立面显得开畅通透。个别有四面装门窗的,如苏州拙政园的塔影亭,这说明其功能已逐渐向实用方面转化。

园亭的立面,可以分成几种类型。这是决定园亭风格款式的主要因素。如:中国古典、西洋古典传统式样。这种类型都有程式可依,困难的是施工十分繁复。现代风格园亭则具有平顶、斜坡、曲线等各种新式样。屋面变化可以多一些。如做成折板、弧形、波浪形,或者用新型建材、瓦、板材;或者强调某一部分构件和装修,来丰富园亭外立面。

4.4.3庭园花架

一提起花架,很容易联想到宅前屋后的豆棚瓜架;先是生产,而后植花。现在的花架,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供人歇足休息、欣赏风景;一方面创造攀援植物生长的条件。因此可以说花架是最接近于自然的园林小品了。一组花钵,一座攀援棚架,一片供植物攀附的花格墙,一个用花架板作出挑的口,甚至是沿高层建筑的屋顶花园,餐厅、舞池的葡萄天棚,往往物简而意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创造室内室外,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浑然一体的效果。

4.4.3.1庭园花架设计要点:

1.花架在绿荫掩映下要好看,好用,在落叶之后也要好看,好用因此要把花架作为一件艺术品,而不单作构筑物来设计,应注意比例尺寸、选材和必要的装修。花架体型不宜太大。太大了不易做得轻巧,太高了不易荫蔽而显空旷,尽量接近自然。

2.花架的四周,一般都较为通透开畅,除了作支承的墙、柱,没有围墙门窗。花架的上下(铺地和檐口)两个平面,也并不一定要对称和相似,可以自由伸缩交*,相互引伸,使花架置身于园林之内,融汇于自然之中,不受阻隔.

3.根据攀援植物的特点、环境来构思花架的形体;根据攀援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来设计花架的构造、材料等。

一般情况下,一个花架配置一种攀援植物,配置2-3种相互补充的也可以见到。各种攀援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生长要求不尽相同,设计花架前要有所了解。例如北京恭王府中有二三百年前藤萝架;圆明园图"慈云普护"一节中有"一径界重湖间,藤花垂架",设计紫藤花架,要采用能负荷、永久性材料,显古朴、简练的造型。另外一种用得较多得是葡萄架,葡萄浆果有许多耐人深思的寓言、童话,似可作为构思参考。种植葡萄,要求有充分的通风、光照条件,还要翻藤修剪,因此要考虑合理的种植间距。对于茎干草质的攀援植物,如葫芦、茑萝、牵牛等,往往要借助于牵绳而上,因此,种植池要近;在花架柱梁板之间也要有支撑、固定,方可爬满全棚。

4.4.3.2常见花架类型

1.双柱花架好似以攀援植物作顶的休憩廊。值得注意的是供植物攀援的花架板,其平面排列可等距(一般每50厘米左右),也可不等距,板间嵌入花架砧,取得光影和虚实变化;其立面也不一定是直线的,可曲线、折线,甚至由顶面延伸至两侧地面,如"滚地龙"一般。

2.单柱花架当花架宽度缩小,两柱接近而成一柱时,花架板变成中部支承两端外悬。为了整体的稳定和美观,单柱花架在平面上宜做成曲线、折线型。

3.各种供攀援用的花墙、花瓶、花钵、花柱。

4.4.3.3常用的花架建材

花架的建造在我国十七世纪未《工段营造录》中有记载:"架以见方计工。料用杉槁、杨柳木条、薰竹竿、黄竹竿、荆笆、籀竹片、花竹片。"现已不易见到,但为追求某种意境、造型,可用钢管绑扎外粉或混凝土仿做上述自然材料。近也流行经处理木材做材料,以求真实、亲切。现在多采用混凝土材料,这也是最常见的材料。基础、柱、梁皆可按设计要求,唯花架板量多因距近,且受木构断面影响,宜用光模、高标号混凝土一次捣制成型,以求轻巧挺薄。还有金属材料,常用于独立的花柱、花瓶等。造型活泼、通透、多变、现代、美观,惟需经常养护油漆,且阳光直晒下温度较高。而玻璃钢、CRC等新材料,常用于花钵、花盆。

4.5附属设施

4.5.1庭园围墙

庭园围墙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庭园周边的分隔围墙;一是园内划分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围墙。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见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破墙透绿"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对围墙的要求正在起变化。

4.5.1.1庭园园林围墙设计要点

1.能不设围墙的地方,尽量不设,让人接近自然,爱护绿化。

2.能利用空间的办法,自然的材料达到隔离的目的,尽量利用。高差的地面、水体的两侧、绿篱树丛,都可以达到隔而不分的目的。

3.要设置围墙的地方,能低尽量低,能透尽量透,只有少量须掩饰隐私处,才用封闭的围墙。

4.使用围墙处于绿地之中,成为园景的一部分,减少与人的接触机会,由围墙向景墙转化。善于把空间的分隔与景色的渗透联系统一起来,有而似无,有而生情,才是高超的设计。

4.5.1.2庭园围墙材料选择

1.砖墙:墙柱间距3-4米,中开各式漏花窗,是节约又易施工、管养的办法。缺点是较为闭塞。

2.混凝土围墙:一是以预制花格砖砌墙,花型富有变化但易爬越;二是混凝土预制成片状,可透绿也易管、养。混凝土墙的优点是一劳永逸,缺点是不够通透。

3.金属围墙

以型钢为材的,表面光洁,性韧易弯不易折断,缺点是每2-3年要油漆一次。以铸铁为材的,可做各种花型,优点是不易锈蚀又价不高,缺点是性脆又光滑度不够。订货要注意所含成分不同。还有锻铁、铸铝等材料以及各种金属网材,如镀锌、镀塑铅丝网、铝板网、不锈钢网等,质优而价高,局部花饰中或室内使用。

现在往往把几种材料结合起来,取其长而补其短。混凝土往往用作墙柱、勒脚墙。取型钢为透空部分框架,用铸铁为花饰构件。局部、细微处用锻铁、铸铝。围墙是长型构造物。长度方向要按要求设置伸缩缝,按转折和门位布置柱位,调整因地面标高变化的立面;横向则关及围墙的强度,影响用料的大小。利用砖、混凝土围墙的平面凹凸、金属围墙构件的前后交错位置,实际上等于加大围墙横向断面的尺寸,可以免去墙柱,使围墙更自然通透。

4.5.2庭院栏杆

栏杆在绿地中起分隔、导向的作用,使绿地边界明确清晰,设计好的栏杆,很具装饰意义,就像衣服的花边一样,栏杆不是主要的园林景观构成,但是量大、长向的建筑小品,对园林的造价和景色有不少影响,要仔细斟酌推敲才能落笔生辉。如李渔所言:"窗栏之制,日异月新,皆从成法中变出,腐草为萤,实且至理,如此则造物生人,不枉付心胸一片"。

4.5.2.1栏杆的高度

一般低栏高0.2~0.3米,中栏0.8~0.9米,高栏1.1~1.3米,要因地按需而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精神、物质水平提高,更需要的是造型优美的导向性栏杆、生态型间隔,切不要以栏杆的高度来代替管理,使绿地空间截然被分开来。相反,在能用自然的、空间的办法,达到分隔的目的时,少用栏杆。如用绿篱、水面、山石、自然地形变化等。

一般来讲,草坪、花坛边缘用低栏,明确边界,也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和点缀,在限制入内的空间、人流拥挤的大门、游乐场等用中栏;强调导向;在高低悬殊的地面、动物笼舍、墙等,用高栏,起分隔作用。

4.5.2.2栏杆的构图

栏杆是一种长形的、连续的构筑物,因为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常按单元来划分制造。栏杆的构图要单元好看;更要整体美观,在长距离内连续的重复,产生韵律美感,因此某些具体的图案、标志,例如动物的形象、文字往往不如抽象的几何线条组成给人感受强烈。

栏杆的构图还要服从环境的要求。例如桥栏,平曲桥的栏杆有时仅是二道横线,与水的平桥造型呼应,而拱桥的栏杆,是循着桥身呈拱形的。栏杆色彩的隐现选择,也是同样的道理,绝不可喧宾夺主。栏杆的构图除了美观,也和造价关系密切,要疏密相间、用料恰当,每单元节约一点,总体相当可观。

4.5.2.3栏杆的设计要求

低栏要防坐防踏,因此低栏的外形有时做成波浪形的,有时直杆朝上,只要造型好看,构造牢固,杆件之间的距离大些无妨,这样既省造价又易养护;中栏在须防钻的地方,净空不宜超过14厘米在不须防钻的地方,构图的优美是关键,但这不适于有危险、临空的地方,尤要注意儿童的安全问题,此外;中栏的上槛要考虑作为扶手使用,凭栏遥望,也是一种享受;高栏要防爬,因此下面不要有太多的横向杆件。

4.5.2.4栏杆的用料与构件

栏杆用料石、木、竹、砼、铁、钢、不锈钢都有,现最常用的是型钢与铸铁、铸铝的组合。竹木栏杆自然、质朴、价廉,但是使用期不长,如有强调这种意境的地方,真材实料要经防腐处理,或者采取"仿"真的办法。砼栏杆构件较为拙笨,使用不多;有时作栏杆柱,但无论什么栏杆,总离不了用砼作基础材料。铸铁、铸铝可以做出各种花型构件;美观通透,缺点是性脆;断了不易修复,因此常常用型钢作为框架,取两者的优点而用之;还有一种锻铁制品;杆件的外型和截面可以有多种变化,做工也精致,优雅美观,只是价格不菲,可在局部或室内使用。除了构图的需要,栏杆杆件本身的选材、构造也很有考究。一是要充分利用杆件的截面高度,提高强度又利于施工;二是杆件的形状要合理,例如二点之间,直线距离最近,杆件也最稳定,多几个曲折,就要放大杆件的尺寸,才能获得同样的强度;三是栏杆受力传递的方向要直接明确。只有了解一些力学知识,才能在设计中把艺术和技术统一起来,设计出好看、耐用又便宜的栏杆来。

5.别墅庭院设计分析

5.1前庭:

前庭是住宅正面向主干道的主通道。主要是是由人、车出入口和草坪、树木花卉以及建筑小品等等组成。

这是主人和宾客进入住宅的必经地方,又是让客人对住宅产生第一印象的部分。前庭对住宅本身和主干道的街景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常见的前庭,车库直接面向主路,居发经车道旁人行小路进入住宅。

前庭的入口处常常种植多种常青灌木和观赏花卉,这样可以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前庭的正面或侧面也常常种植几棵观赏树木,春来繁花似锦,秋到果实累累。有的装饰树四季叶子都呈不同色彩,更能起到美化作用。有的前庭入口处还设有花架、花棚、花门作为入口的象征。这里也可以没有围墙,仅仅用较矮的绿篱界定住宅的边界。有的只设有圆形花架作为大门。有的只设矮墙作为象征性的大门。主要起到装饰空间的作用。

住宅的前庭、后院应该和住宅的建筑风格协调一致,这样有利于营造出个性化的庭园。

5.2后庭

是住宅时最大的室外生活空间,也是家人休闲的主要地方。后园的使用功能比较复杂,除供家人休闲游乐外,也是招待亲友的好地方,此外还可以供儿童游戏、体育锻炼等等。

后园的内容因居住者的不同爱好而异。后园内设有供休息、活动的木地板平台,硬地和儿童设施,此外还种有供观赏的花坛和作隐蔽和美化环境用的各种乔木灌木及建筑小品。有的后园根据主人爱好还可以做日光室、游泳池等设施。

现代庭园简洁做法,比较实用,养护简单。比较大的私家庭园的做法,有山,有水,回归自然。下沉庭园是现代别墅后庭常用的方式,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围墙用石材和植物搭配显的私密性增加不少。

6.结语

在现阶段的建造还处于起步、试验和观望阶段。需要及时探讨、总结有关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与养护管理等方面经验教训,并积极推进它的健康发展,避免在经济造成损失和时间上的浪费。

总之,庭园的景观计要充分了解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使景观设计达到预期的效果,使人们生活在舒适、方便、优美的良好环境中。让美好环境从手中创造出来。

参考文献:

1、保罗˙库珀.新技术庭园.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2、李映彤.私家庭园.江西科学出版社,2002

3、金柏苓,张爱华.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海伦˙纳什.庭园水景设计与营造.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5、合编.庭园设计与建造庭园设计与建造.2001

6、三桥一夫.主庭˙茶庭˙内庭.辽宁科学出版社,2003

7、胡德尹.学造园[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8、金涛.园林景观小品应用艺术大观[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9、俞孔坚,李健宏.一个小庭院的设计[J].中国园林,2002.2

10、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出版社,2000

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篇3

关键字:别墅;庭园;庭院规划;室外景观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和现代居住水平的提高,北京周围出现了众多由小体型别墅组成的住宅小区。这类住宅具有个性建筑,分布零散独立,环境要求高等特点,与其他类型住宅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在有较大的绿化空间。环境绿化水平已成为别墅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在的别墅开发不再单只注重建筑的设计,配套环境已成为开发商销售的重点。现在的别墅设计往往先从环境景观入手,按规划预埋地下管线,然后挖湖堆山,铺草种树,待景观成型后,再让业主按规划选择地点与别墅。因为此类别墅的主要卖点便是环境,它与别墅建筑两者相互协调、互相衬托,共同构建出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如顺义的龙湾别墅、王府花园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因此,对别墅庭园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意义的义务必然。本论文探讨了现在北京别墅庭园所用到了材料及所做过的别墅庭园的一些实例分析。

1.别墅庭园景观现状

1.1目前的别墅庭园设计范围

别墅通常指建在环境优美的地带、供人居住和休憩的独户住宅,一般由起居室、餐厅、厨房、书房、卧室、卫生间等几部分组成,面积不大但能包容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并具有一定的舒适性,配套的庭园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般的别墅绿化环境都包含私人庭院和公共绿地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房地产商既要做好公共绿地的维护,也要引导、协助业主做好私人庭院绿化,才能使整个社区形成生态化的优良环境。

1.1.1私人庭园

别墅庭园是属于业主个人的私有空间,业主可根据自己喜爱,在其中布置各种园林绿化植物或小品。而现在的开发商往往先在其上铺设草坪,以求得售前有一个良好的面貌,并且所费不多。这里有两个注意点,一是要耐看,且因面积不大,草种不可太粗放(如高羊茅),而致费工且不雅;二是要有排水坡度,一般以排向住宅建筑的四周为宜,这样建筑地势较高耸,立面效果好,少数排向住宅建筑的沿外墙明沟,这样虽然直接但对整体环境不利。

1.1.2公共绿地

这里的公共绿地主要是指每户私人用地之间的界限。有的用简单的栏杆、界桩表示分界;有的则以绿篱、灌木为界;也有考虑比较细微的,在入口部分的庭院并没有特别的界限,显得很开畅自然,而在后庭院则有明确分隔,强调私密性,作室内活动的室外延伸。现在作为围墙把整个庭院封闭起来的做法,越来越少,反映人们开放、外向的心理和社会的进步。如果以绿化作为分隔,要考虑植物无毒、不要带刺,有比较整齐的外型,同时因所需数量较多,一般采用价格不太昂贵的树种,如黄杨、蜀柏等。

2.别墅庭园景观特点

2.1私密性

庭院空间是一个外边封闭而中心开敞的较为私密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着强烈的场所感,所以人们乐于去聚集和交往。我国传统的庭院空间承载着人们吃饭、洗衣、修理东西、聊天、打牌、下棋、看报纸、晒太阳、听收音机等日常性和休闲性活动。而现代建筑的庭院空间所承载人们活动的范围更广,特别是给紧张工作的人们在完成以自身行为为目的的同时,通过视、听、嗅等感官从庭院空间中获得被动式活动。如浇花剪草时享受阳光的照射、清新的空气、花草的芬香等,娱乐时感受休憩设施的舒适和放松、观赏花草树木的自然美、倾听流水的声音等。

2.2室内空间的延伸

庭院是人为化了的自然空间,是建筑室内空间的延续,人们除了室内空间的活动外,还需到室外空间中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的抚慰、领略自然美等融入大自然的活动以及聊天、散步、娱乐等日常休闲活动,庭院空间恰好就为这些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3.别墅庭园景观设计要点

营造一个美丽庭院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规划设计。首先应决定庭院的风格,要根据环境条件,家庭人员组成及养护能力等情况制定计划。

3.1庭园风格的选择

庭院有多种不同的风格,一般是根据业主的喜好确定其基本的样式。庭园的样式可简单地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大类,目前从风格上私家庭院可分为四大流派:亚洲的中国式、日本式,欧洲的法国式和英国式。而建筑却有多种多样的不同风格与类型,如古典与现代的差距,前卫与传统的对比,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常见的做法多是根据建筑物的风格来大致确定庭园的类型。过去具有典型日本庭院风格的杂木园式庭院与茶庭等,往往融自然风景于庭园之中,给人清雅幽静之感。但日式庭院与西式建筑两者难以统一,而日式建筑与规则式庭院也有格格不入之感,因此要考虑到庭园风格与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性。

庭园色彩也是影响庭园风格的因素之一,对色彩规划的一个技巧是根据建筑色彩与周围环境确定庭园的主色调。观叶植物在花园的设计中很重要,在英国等欧洲国家,认为花坛中栽种些观叶植物是很自然的事情。绿色中嵌有白斑的斑叶植物比纯绿色种类明度高,如银叶的雪叶莲、朝雾蒿草等,可将花坛衬托得更明亮,其他另栽具有橙色、红色及紫色叶的彩叶植物,可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色调的明快感。此外还可考虑还有叶形的变化、质感的差异等。

夏季是一个开花植物种类繁多的季节,因此,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色彩组合,用充满野趣的多年生草花来点缀。在夏季即使用色彩明度高的多种花色组合也不会有杂乱之感。例如可以用艳丽的,不同色系的金鱼草配成多个活泼的色块,这其间可以点缀一些银叶植物或白花香雪球等加以中和。

3.2庭园排水与光照条件的影响

排水、光照、通风、土质等会影响到植物生长发育的好坏,特别是光照充足与否是决定可栽培哪些花卉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能将花园建在光照条件好、朝南的地方最理想,所以必须首先弄清别墅庭园的地理条件,如一天中的日照时间,阴面与阳面的处理等。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这些环境的植物种类。而背阴处也能建设富有特点的庭园,如可建成阴地花园以供观赏。

3.3家庭成员的需要

庭园样式也可反映出居住在这里的家庭的生活方式。只有上班族夫妇的两口之家由于无暇养护花草,庭院中常常只种些花木或宿根花卉;有幼儿家庭的庭院则应铺设可放玩具的草坪,并种植一些色彩艳丽的一、二年生草花和球根花卉;如果家中有人对植物养护管理感兴趣,就可种些四季时令草花,营建一个完美的观赏花园。总之,庭院样式及所栽培植物种类应根据家庭人员组成与年龄结构有所选择。

3.4庭院面积的大小

面积较大的宅院可以选择的庭园风格也较广泛,因为面积越大可选的植物种类也越多,搭配方式也可复杂一些,但在种植时必须顾及到整体的一致性,避免相互冲突。而狭小的宅院可用面积有限,因此须有周密的配置计划,所栽植的植物种类应少一些。

而庭园不论大小,道路的铺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的庭园小经可用天然石材或者各色地砖、黑白相间的鹅卵石铺就。

庭院的布局非常关键。崇尚简洁的可以在庭院中种些花草,或者是做成一个绿色植物的苗圃。而如果希望取得更加理想的景观效果,许多人会请专业的设计师来设计和制作庭院。如用曲折小道配合高大树木让人产生“庭院深深”的感觉;而用曲形拱门、雕花栏杆、立柱涡卷配合精心修剪的矮丛植物,则活脱脱一个欧陆风情的再现。

4.别墅庭园中的景观要素

庭院元素的布局的艺术是造园中最重要的,整体布局是一种提纲携领式的艺术创意。布局的成功与否,是造出的庭园美不美的关键。

一般根据栽培植物经验的多寡和可用于花卉管理时间长短的不同,庭园的设计应该有所区别。因为养护管理非常耗费时间,因此,建议忙碌的人建一个以花木和宿根花卉为主的花园,而有养护经验和时间的人则可以建一个能观赏到四季时令草花的花园,虽然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单植物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回报。

一般来讲,庭院里的植物种类不要太多,应以一二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再选种一二种植物作为搭配。植物的选择要与整体庭院风格相配,植物的层次要清楚、形式简洁而美观。常绿植物比较适合北方地区。

水是许多庭院里不可缺的精灵,它可以与庭院中的一切元素共同组成一幅美丽的水景图。而木材在别墅庭院中可以说是起着点睛的作用。做户外家具,花槽、花架、秋千椅、围栏,无论用在庭院中的任何角落,它都会给人创造一种温馨、舒适、自然、和谐的氛围,满足人们对自然回归的迫切渴望。在铺满鹅卵石的庭院中,摆放一张造型简洁的木桌椅,可以让你完全融入到自然的氛围中去。特别是在北方,木制品让北方的冬天不致拒人千里之外。木质桌椅的色彩比较丰富,有原木色的、白色的、绿色的等等,总之应与整体庭院风格相配。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木材在露天中会随着风吹雨打变样,因此,每年的春天给这些木材换上新衣就成了一些家庭的必修课。

庭园素材的运用是没有一定之规的,但精美的庭园是由植物、石材、雕塑类置景、水景等各种不同的素材经过艺术的组合而成的。因此素材运用得好,可以非常出彩。比如,在日式庭园中,树木与草皮、与各类大小野山石、土坡、砂砾的组合是非常讲究的。各种手法都是对自然意境和情趣的摹拟,都可以使人得到精神上的陶冶与愉悦。像枯山水这种日本独有的造园手法,真可以使人领略到佛禅的意境。而我国闻名四海的太湖石、灵壁石等观赏石的拟山造景则更令人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美与中式庭园艺术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之雅的完美组合。

4.1植物

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素材,所以别墅能否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高逾百米的巨大乔木、也有矮至几公分的草坪及地被植物;有直立的、也有攀援的和匍匐的;树形也各异,如圆锥形、卵圆形、伞形、圆球形等。植物的叶、花、果更是色彩丰富,绚丽多姿,因为有这样好的素材,所以在我们别墅庭园设计中可以大量用植物来增加景点,也可以用植物来遮挡私密空间,同时因为植物的多样性我们也可以做出庭园的四季季相。要我们在庭园中能感觉到四季的变化,更能体现庭园的价值。园林植物在庭园景观营造中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4.1.1.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庭园的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庭园的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某种特有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体会时令的变化。

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对植物材料的生长发肓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根据植物材料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色彩来创造庭园景色供人欣赏,引起人们的不同感赏。自然界花草树木的色彩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春天开花的植物最多,加之叶、芽萌发,给人以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观效果。夏季开花的植物也较多,但更显著的季相特征是绿荫匝地,林草茂盛。金秋时节开花植物较少,却也有丹桂飘香、秋菊傲霜,而丰富多彩的秋叶秋果更使秋景美不胜收。隆冬草木凋零,山寒水瘦,呈现的是萧条悲壮的景观。四季的演替使植物呈现不同的季相,而把植物的不同季相应用到园林艺术中,就构成四时演替的时序景观。

4.1.2.创造庭园观赏景点

园林植物作为营造优美庭园的主要材料,本身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不同的园林植物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既可孤植以展示个体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配置,表现植物的群体美,还可根据各自生态习性,合理安排,巧妙搭配,营造出乔、灌、草结合的群落景观。

就拿乔木来说,银杏干通直,气势轩昂,油松曲虬苍劲,玉兰显富贵,这些树木孤立栽培,即可构成别墅主景。而秋季变色叶树种元宝枫、银杏等种植可形成“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观。许多观果树种如海棠、山楂、石榴等的累累硕果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

色彩缤纷草本花卉更是创造观赏别墅景观的好材料,由于花卉种类繁多,色彩丰富,株体矮小,园林应用十分普遍,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既可露地栽植,又能盆栽摆放组成花坛、花带,或采用各种形式的种植钵,点缀别墅窗前环境,创造赏心悦耳的自然景观,烘托喜庆气氛,装点人们的生活。

许多园林植物芳香宜人,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如桂花、腊梅、丁香、兰花、月季等香味的园林植物种类非常多,在别墅设计中可以利用各种香花植物进行配置,营造成“芳香园”景观,也可单独种植成专类园,如丁香园、月季园。也可种植于经常活动的场所,如在盛夏夜晚纳凉场所附近种植茉莉花,微风送香,沁人心脾。

4.1.3.进行意境的创作

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创作是中国传统庭园的典型造景风格和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诗、词、歌、赋和民风民俗都留下了歌咏植物的优美篇章,并为各种植物材料赋予了人格化内容,从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升华到欣赏植物的意境地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在庭园景观创造中可借助植物抒发情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严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梅不畏寒冷,傲雪怒放;竹则“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三种植物都具有坚贞屈、高风亮节的品格,所以被称作“岁寒三友”。其配置形式,意境高雅而鲜明,常被文人与清官的庭园中。兰花生于幽谷,叶姿飘逸,清香淡雅,绿叶幽茂,柔条独秀,无娇弱之态,无媚俗之意,摆放室内或植于庭院一角,意境何其高雅。

4.1.4.起到烘托别墅的作用

植物的枝叶呈现柔和的曲线,不同植物的质地,色彩在视觉感受上有着不同差别,别墅中经常用柔质的植物材料来软化生硬的几何式建筑形体,如基础栽植、墙角种植、墙壁绿化等形式。一般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别墅附近,要选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玲珑精致的别墅四周,要选栽一些枝态轻盈、叶小而致密的树种。园林植物与山石相配,能表现出地势起伏、野趣横生的自然韵味,与水体相配则能形成倒影或遮蔽水源,造成深远的感觉。

掌握植物在别墅景观营造中的这些作用,是我们顺利开展植物造景工作的前提,而各种植物材料更是植物造景的基石。

庭园绿化常用植物如下:

银杏(Ginkgobiloba)、云杉(Picea)、油松(P.tabulaeformis)、白皮松(P.bungeana、华山松(P.armandi)、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紫杉(Taxuscuspidate)、玉兰(M.denudata)、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绣线菊属(Spiraea)、珍珠梅(Sorbariekirilowii、玫瑰(Rosarugosa)、黄刺玫(R.xanthina)、月季(R.chinensis)、棣棠(Kerriajaponica)、李(Prunussalicina)、杏(P.armeniaca)、梅(P.mume)、桃(P.persica、山桃(P.davidiana)、榆叶梅(P.triloba)、毛樱桃(P.tomentosa)、樱花(P.serrulata)、栒子属(Cotoneaster)、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木瓜(Chaenomelessinensis)、贴梗海棠(C.speciosa)、苹果(Maluspumila)、海棠果(M.prunifolia)、海棠花(M.spectabilis)、梨属(Pyrus)、蜡梅(Chimonanthuspraecox)、紫荆(Cercischinensis)、皂荚(Gleditsiasinensis)、紫藤(Wisteriasinensis)、太平花(Philadolphuspekinensis)、溲疏(Deutziascabra)、绣球花(Hydrangeamacrophylla、红瑞木(Cornusalba)、糯米条(Abeliachinensis)、猬实(Kolkwitziaamabilis)、锦带花(Weigelaflorida)、接骨木属(Sambucus)、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黄杨(Buxussinica)、锦熟黄杨(B.sempervirens)、杜仲(Eucommiaulmoides)、柽柳(Tamarixchinensis)、蒙椴(Tiliamongolica)、梧桐(Firmianasimplex)、木槿(Hibiscussyriacus)、石榴(Punicagranatum)、冬青(Ilexchinensis)、卫矛(Euonymusalatus)、丝绵木(E.bungeanus)、大叶黄杨(E.japonicus)、枣(Zizyphusjujuba)、葡萄(Vitisvinifera)、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柿树(Diospyroskaki)、香椿(Toonasinensis)、元宝枫(Acertruncatum)、鸡爪槭(A.palmatum)、七叶树(Aesculuschinensis)、迎春(J.nudiflorum)、紫丁香(Syringaoblata)、连翘(Forsythiasuspensa)、凌霄(Campsisgrandiflora)、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小檗(Berberisthunbergii)、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刚竹(Phyllestachyspubescens)。

4.2水体

庭园水体做为庭园设计中的一部分,在单体500平方米的别墅中常出现的一种形式,现在人比较向往有水的地方,但这样的地方又太少,所以人们才去创造水体。庭园水体的特点是:小。但要做的很精致,在做池时既不能做的太深又不能太浅,这就要看使用者的要求,如家有小孩,就要考虑小孩的安全为主等。

庭园水体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粗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1.作为景观主体。如喷泉、瀑布、池塘等等,都以水体为题材,水成了别墅的重要构成要素,也引发无穷尽的诗情画意。冰灯、冰雕也是水在非常温状况下的一种观赏形式。

2.改善庭园环境,调节气候,控制噪音。矿泉水具有医疗作用,负离子具有清洁作用,都不可忽视。

3.提供庭园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必须的环境。如各种水生植物荷、莲、芦苇等的种植和天鹅、鸳鸯、锦鲤鱼等的饲养。

以上内容并不是面面俱到,每处庭园水体,有其主要功能一二即可,其中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是别墅景观的作用。别墅水体虽小,但其作用也不可忽视,以下就从水体景观的形成、工程设计、水质及水量的要求、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

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和周围的环境。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当然这也和水本身的质地有关。一般来说。水要求是透明、无色、无味的,各种水体用途不同,对水质要求也不尽相同。个别的时候,也有人为了观赏需要,把水染色。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风起云涌,波涛汹涌,水面倒影就无法欣赏;而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光线对水体观赏效果更为明显,为了达到效果,往往要在水体中补充人工照明。而这时的观赏效果往往要优于白天的最佳景观效果。

庭园水体赖以依存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区别:一是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二是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而在构造水体的人工环境时,有些情况需要引起特别注意。如当水体的设计标高高于所在地自然常水位标高甚多,而该处之土质疏松(砂质土)不易持水,这时必须构筑防水层,以保持水体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标高,达到景观设计要求。例如现在常做的欧式观赏池。还有的水体设计中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如游泳池、嬉水池,必须以过滤循环方式保持水质,或定期更换水体。这时必须构筑防水层,与外界隔断。

从上面几点要求看,第一是强调水体的"量"。保持设计标高,实际是保持水量,也不受自然水位涨落的影响。第二是强调水体的"质"。因此,这时人工环境的水体必须要有一定的面积和容量限制,以控制工程造价和养护费用。因此我们认为:庭园水体能用自然的办法持水最好,一是节省投资和管理费用;二是取得生态平衡,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如决定采用人工水体,要严格控制其规模,才不致背上一个旷日持久的包袱。

4.3园路

别墅庭园中的园路主要突出:窄、幽、雅。窄是庭园园路的主要特点,因为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家庭成员及亲朋等,没有必要做的那么宽,不然不但浪费,而且显的园子很局促。幽是通过曲折的造型,使人们产生错觉,感觉幽深,使庭园突显宽旷。雅是是庭园的最高境界,能做到多而不乱,少而不空,既能欣赏又很实用。园路材料的取材范围很广,在下面做详解,因为庭园的空间有限,在做园路中是比较少的,我们可以利用地形变化返伸来增加园路。下边是对园路的一些具体分析:

4.3.1园路的线形设计

园路的线形设计应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他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园路的线形设计应主次分明、组织交通和游览、疏密有致、曲折有序。为了组织风景,延长旅游路线,扩大空间,使园路在空间上有适当的曲折。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功能的要求,使主路与水面若即若离。他交叉于各景区之间沿主路能使游人欣赏到主要的景。把路作为景的一部分来创造。园路的布置应根据需要有疏有密并切忌互相平等,但曲线不能象直线那样易于运用,适当的曲线能使人们从紧张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而获得安适的美感。

4.3.2园路布局

道路的布局要根据别墅绿地内容和使用者的容量大小来决定。要主次分明,因地制宜,和密切配合。如地形起伏处园路要环绕山水,但不应与水平行。因为依山面水,活动人次多,设施内容多;地势平缓处的园路要弯曲柔和,密度可大,但不要形成方格网状。

园路的入口起到引导游人进入庭院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入口设计在引导人们前进的同时,还会营造出不同的气氛,一条宽阔的园路会使你产生进去闲逛的想法。而一条狭窄的园路则会使人加快行走的速度。在园路中途设置的广场为游人提供了一个欣赏的景色、休息经及改变行走方向的地方。因为庭院道路有着表达设计意图的作用,所以,铺装园路的材料的形式与质地要十分重要。而且铺地的形式和路线起着传递庭院设计者意图的作用。直线、弯角、几何形体现规划式设计的意图。而自然曲线、疏松的铺装和一些不规则的形体以及自然的设计方式则表现了非规则式设计的特点。

4.3.3园路的功能性

园路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具有功能性。例如为了让割草机和手推车等工具通过,庭院的主干道还要有一定的宽度和承重力。而靠近住宅的台阶和小路就应该满足人们的各项使用要求;如方便小孩、老人和残疾人的使用。一些很少被利用的道路就没必要那么宽,可以少设置一些设施,路面应该保持平整,即使是一些石头铺装的路面也必须保证路面上的桌椅保持平衡。那些具有较好的摩擦阻力的铺地材料,可以用在较滑的坡地上。

无论是开阔的空间或是私密的空间,水平地面在庭院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路面的均衡度对营造庭园气氛起着很大的作用。同一个种庭园在一个区域中会显得开阔,而在另一个区域中则可能会令人感到局促。因此,不同环境路面的设计会带出不同的均衡感,在狭窄道路中出现的空地会使人产生开阔感,形成一个具舒适感的休息区。

4.3.4铺装材料的选择

庭园内同一空间,园路同一走向,用一种式样的铺装较好。这样几个不同地方不同的铺砌,组成全园,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实际上,这是以园路的铺装来表达园路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

一种类型铺装内,可用不同大小、材质和拼装方式的块料来组成,关键是用什么铺装在什么地方。例如,主要干道、交通性强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线条简洁大方,便于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种石料,变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径、小空间、休闲林荫道,可丰富多采一些,如我国古典园林。要深入研究园路所在其他园林要素的特征,以创造富于特色、脍炙人口的铺装来。例如,杭州的竹径通幽,苏州五峰仙馆与鹤所间的仙鹤图与环境融洽一体,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明·计成在《园冶》中对此早有论述“惟所堂广厦中,铺一慨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式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

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这是施工简易的关键;表面粗细适度,粗要可行儿童车,走高跟鞋,细不致雨天滑倒跌伤、块料尺寸模数,要与路面宽度相协调;使用不同材质块料拼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要强烈。建议多采用自然材质块料。接近自然,朴实无华,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甚至于旧料、废料略经加工也可利用为宝。日本有种路面是散铺粗砂,我们过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岗岩板也广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

4.4小品

在庭园景观中的小品是指:假山、凉亭、花架、雕塑、桌凳等各种在庭园中可摆设的物品。一般这些体量都很小,但在庭园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些小品无论是依附于景物或者是相对独立,均应经艺术加工精心琢磨,才能适合庭园特定的环境,形成剪裁得体,配置得宜,小而不贱,从而不卑,相得益彰的园林景致。运用小品把周围环境和外界景色组织起来,使庭园的意境更生动,更富有诗情画意。从塑造环境空间的角度出发,巧妙地用于组景,以达到提高整体环境与小品本身鉴赏价值的目的。

.4.1庭园假山

堆山之术,不同于建筑设计,可以用图纸来表述,然后按图施工,达到设计者原先之意图。叠山之艺,则在于且叠山之石,须现成的天然之石,不可以斧凿加工,否则就不自然。因此叠山之事,可谓因材施法。陈从周在《说园》中说:“石无定形,山有定法。”这就是堆山的要诀。这里所指的"假山",是相对于自然形成的"真山"而言的。假山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的山石材料,仅仅是在人工砌叠时,以水泥作胶结材料,以混凝土作基础而已;还有一种是水泥混合砂浆、钢丝网或GRC(低碱度玻璃纤维水泥)作材料,人工塑料翻模成型的假山,又称"塑石"、"塑山"。

4.4.1.1别墅庭园常用山石要点

1.孤赏石:常选古朴秀丽、形神兼备的湖石、斧劈石、石笋石等置于庭园主要位置中,供人观赏。这些孤赏石除了本身具有瘦、透、漏、皱、丑的观赏价值,又因历年流传,极具人文价值,往往成为园林中的一景。"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迹感怀多",如上海豫园的"玉玲珑",苏州的"瑞云峰",杭州的"绉云峰"和北京的"青芝岫"。相传"玉玲珑"是《水浒》中花石纲的孑遗,因"以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而著称。"青芝岫。原宋书法家米之章所有,现石上刻有乾隆御制七言诗。当然,也有借助于孤石而于上树碑成景的,如河南洛阳牡丹园中日本藤野先生的纪念碑。日本的枯山石,则是着重于布局的群体效果,与我国的孤赏石有所不同。

2.峭壁石:明计成在《园冶》中"峭壁山者,*壁理也,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常用英石、湖石、斧劈石等配以植物、浮雕、流水。于庭院粉墙、宾馆大厅布置,成为一幅少占地方熠熠生辉的山水画。

3.散点石:以黄石、湖石、英石、千层石、斧劈石、石笋石、花岗石等,三五成群,散置于路旁、林下、山麓、台阶边缘、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有时成为自然的几凳,有时成为盆栽的底座,有时又成为局部高差、材质变化的过渡,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点缀和提示,这是山石在园林中最为广泛的应用。

4.驳岸石:常用黄石、湖石、千层石,或沿水面,或沿高差变化山麓堆叠,高高低低错落,前前后后变化,起驳岸作用,也作挡土墙,同时使之自然、美观。

5.山石瀑布:以园林地形为依据,堆放黄石、湖石、花岗石、千层石,引水由上而下,形成瀑布跌水。这种做法俗称"土包石",是目前最常见做法。

4.4.1.2堆叠山石要点

1.山石的选用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与整个地形、地貌相协调。"山,骨于石,褥于林,灵于水"。山石的用料和做法、实际上表示一种类型的地质构造存在。在被土层、砂砾、植被覆盖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感受到山林的外形和走向。如盖物除去,则"山骨"尽出。

2.在同一位地域,不要多种类的山石混用。在堆叠时,不易做到质、色、纹、面、体、姿的协调一致。

3.山石的堆叠造型,有传统的"山石张"十大手法:安、接、跨、悬、斗、卡、连、垂、剑、拼。更注重的是崇尚自然,朴实无华。尤其是采用千层石、花岗石的地方,要求是整体效果,而不是孤石观赏。整体造型,既要符合自然规律,在情理之中又要高度概括提升,在意料之外。

4.假山的基础。孤赏石、山石洞壑由于荷重集中,要注意其基础的牢固性。山石瀑布如造于老土上(过去堆土造山已有数年功夫),可在素土、碎石夯实上,捣筑一层钢砼作基础。如造于新堆土山之上,则要较费心思防止因沉降而产生裂隙,因漏水而水土冲刷,逐渐变形失真,产生危险。山石的安全,是假山堆叠中第一主要点。

5.真材(天然石材)、假料(GRC等)配合的造型设计,不失为一种良策,一种革新。尤其在施工困难的转折、倒挂处,在人接触不到的地方,使用人造假山,往往可以少占空间,减轻荷重,而整体效果好。CRC材料特别要注意玻璃纤维的质量,造价如以800元/平方米计,和真材也相差无几。

6.山石是天然之物,有自然的纹理、轮廓、造型,质地又纯净,朴实无华,但是属于无生命的建材一类。因此山石是自然环境与建筑空间的一种过渡,一种中间体。"无园不石",但只能作局部景点点缀、提示、寄托、补充。切勿滥施,导致造价昂升,失去造园生态意义。

4.4.1.3庭园堆山基本手法

假山之造型,宜虚实得体,如苏州怡园之假山,有峰恋之感,也有洞壑之意;苏州环秀山庄之假山,可谓佳作,其中虚实之处理,是胜之所在。苏州狮子林之假山,虚实处理无主次,并非佳品。所以清代的沈三百说它“以大势观之,竟同乱堆煤渣,积以苔藓,穿以蚁穴,全无山林气势。”

一是选石。石质要统一,黄石、湖石,不能混用。若再细分,则有太湖石、昆山石、宜兴石、龙潭石、灵璧石、砚山石、英石、黄石等等,详见《园冶》之九,“选石”。石质统一,也出于自然。自然之山,石质必然统一。而艺术之法则,其首条便是“变化与统一”。石质统一,造型变化,符合艺术规律。

二是造型。所谓假山,其实不假,其气质甚至胜出真山。人说“风景如画”,意谓画之景可以取舍,胜于风景,其理一样。但若假山堆得不好,则不在其列。假山造型,轮廊线须有变化,变化中又须求得均衡。“山不在高,贵有层次,……”(陈从周《说园》)艺术中的层次之美,在于掩映,在于含蓄。堆山堆出有层次感,最关键的是峰恋要有立体布局。产生前后掩映,似表现出“崇山峻岭”之感。后面的被前面的遮住有章法,则更能显示出山的嵯峨之气势,甚有力度。扬州个园之秋山,可谓黄石假山之上品。实而不闷,高峻而又奇险。若说具体手法,则更要重一个“虚”字;注意山形之凹凸变化及洞壑之大小搭配为上。

三是险峻。假山仿真山,仿得是气质,不是做真山的模型。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山之美,一在巍峨雄健,二在险峻挺拔。假山虽小,但其姿态气质不亚于真山之雄伟和奇险。要做到险峻之势,有一个办法是其下部宜小不宜大,宜空透不宜闭实。堆山之不好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山的下部太肥太闷,缺乏险峻之感。

特别是立峰、单石、更须重视险峻之美。大凡名贵的单石、立峰,均具有险峻之美。江南三大名石:苏州的瑞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的绉云峰,从造型来说不亚于“江南三大名石”,无论其轮廊线、虚实关系,都符合山石之沈美准则,但它更美在险峻。

四是意境。山之意境有不同的类别。人常言泰山以雄著称,黄山以奇著称,华山险,峨眉秀,庐山迷,审美特征不同。假山也同样分这些类型,所以须选一种审美倾向,然后刻意追求之。假山是一种艺术,其意境应当是山,而不要去做拟是而非的龙、虎之类。做成这种具象,不免俗气。

4.4.2园亭设计

这里的园亭,是指园林绿地中精致细巧的小型建筑物。可分为两类,一是供人休憩观赏的亭,另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储物木屋、阳光温室等。主要使用空间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庭院。

4.4.2.1位置的选择

明《园冶》中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说明园亭是供人歇息休憩的地方。庭园中设亭,关键在位置。因为亭是园中“点睛”之物,所以多设在视线交接处。园亭要建在庭院景致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如苏州网师园,从射鸭廊入园,隔池就是“月到风来亭”,形成构图中心。又如拙政园水池中的“荷风四面亭”,四周水面空阔,在此形成视觉焦点,加上两面有曲桥与之相接,形象自然显要。当然此亭之形象,也受得起如此待遇;如果这座亭子形象难以入目,这就叫“煞风景”。又如沧浪亭,位于假山之上,形成全园之中心,使“沧浪亭”(园名)名副其实;拙政园中的绣绮亭,留园中的舒啸亭,上海豫园中的望江亭等,都建于高显处,其背景为天空,形象显露,轮廓线完整,甚有可观性。

4.4.2.2风格的选择

所设计的园亭,是传统或是现代?是中式或是西洋?是自然野趣或是奢华富贵?这些款式的不同是不难理解的。

而在同种款式中,平面、立面、装修的大小、形样、繁简也有很大的不同,须要斟酌。例如同样是植物园内的中国古典园亭,牡丹园和槭树园不同。牡丹亭必须重檐起翘,大红柱子;槭树亭白墙灰瓦足矣。这是因他们所在的环境气质不同而异。同样是欧式古典园顶亭,高尔夫球场和私宅庭园的大小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他们所在环境的开阔郁闭不同而异。同是自然野趣,水际竹筏嬉鱼和树上杈窝观鸟不同,这是因环境的功能要求不同而异。

其次,所有的形式、功能、建材是在演变进步之中的,常常是相互交错的,必须着重于创造。例如,在中国古典园亭的梁架上,以卡普隆阳光板作顶代替传统的瓦,古中有今,洋为我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四片实墙,边框采用中国古典园亭的外轮廓,组成虚拟的亭,也是一种创造。用悬索、布幕、玻璃、阳光板等,层出不穷。

只有深入考虑这些关节,才能标新立异,不落俗套。这决非是"套用一只"敷衍了事所能比拟的。

4.4.2.3平立面的考虑

园亭体量小,平面严谨。自点状伞亭起,三角、正方、长方、六角、八角以至圆形、海棠形、扇形,由简单而复杂,基本上都是规则几何形体,或再加以组合变形。根据这个道理,可构思其他形状,也可以和其他园林建筑如花架、长廊、水榭组合成一组建筑。

园亭的平面组成比较简单,除柱子、坐凳(椅)、栏杆,有时也有一段墙体、桌、碑、井、镜、匾等。而园亭的立面,则因款式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立面显得开畅通透。个别有四面装门窗的,如苏州拙政园的塔影亭,这说明其功能已逐渐向实用方面转化。

园亭的立面,可以分成几种类型。这是决定园亭风格款式的主要因素。如:中国古典、西洋古典传统式样。这种类型都有程式可依,困难的是施工十分繁复。现代风格园亭则具有平顶、斜坡、曲线等各种新式样。屋面变化可以多一些。如做成折板、弧形、波浪形,或者用新型建材、瓦、板材;或者强调某一部分构件和装修,来丰富园亭外立面。

4.4.3庭园花架

一提起花架,很容易联想到宅前屋后的豆棚瓜架;先是生产,而后植花。现在的花架,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供人歇足休息、欣赏风景;一方面创造攀援植物生长的条件。因此可以说花架是最接近于自然的园林小品了。一组花钵,一座攀援棚架,一片供植物攀附的花格墙,一个用花架板作出挑的口,甚至是沿高层建筑的屋顶花园,餐厅、舞池的葡萄天棚,往往物简而意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创造室内室外,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浑然一体的效果。

4.4.3.1庭园花架设计要点:

1.花架在绿荫掩映下要好看,好用,在落叶之后也要好看,好用因此要把花架作为一件艺术品,而不单作构筑物来设计,应注意比例尺寸、选材和必要的装修。花架体型不宜太大。太大了不易做得轻巧,太高了不易荫蔽而显空旷,尽量接近自然。

2.花架的四周,一般都较为通透开畅,除了作支承的墙、柱,没有围墙门窗。花架的上下(铺地和檐口)两个平面,也并不一定要对称和相似,可以自由伸缩交*,相互引伸,使花架置身于园林之内,融汇于自然之中,不受阻隔.

3.根据攀援植物的特点、环境来构思花架的形体;根据攀援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来设计花架的构造、材料等。

一般情况下,一个花架配置一种攀援植物,配置2-3种相互补充的也可以见到。各种攀援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生长要求不尽相同,设计花架前要有所了解。例如北京恭王府中有二三百年前藤萝架;圆明园图"慈云普护"一节中有"一径界重湖间,藤花垂架",设计紫藤花架,要采用能负荷、永久性材料,显古朴、简练的造型。另外一种用得较多得是葡萄架,葡萄浆果有许多耐人深思的寓言、童话,似可作为构思参考。种植葡萄,要求有充分的通风、光照条件,还要翻藤修剪,因此要考虑合理的种植间距。对于茎干草质的攀援植物,如葫芦、茑萝、牵牛等,往往要借助于牵绳而上,因此,种植池要近;在花架柱梁板之间也要有支撑、固定,方可爬满全棚。

4.4.3.2常见花架类型

1.双柱花架好似以攀援植物作顶的休憩廊。值得注意的是供植物攀援的花架板,其平面排列可等距(一般每50厘米左右),也可不等距,板间嵌入花架砧,取得光影和虚实变化;其立面也不一定是直线的,可曲线、折线,甚至由顶面延伸至两侧地面,如"滚地龙"一般。

2.单柱花架当花架宽度缩小,两柱接近而成一柱时,花架板变成中部支承两端外悬。为了整体的稳定和美观,单柱花架在平面上宜做成曲线、折线型。

3.各种供攀援用的花墙、花瓶、花钵、花柱。

4.4.3.3常用的花架建材

花架的建造在我国十七世纪未《工段营造录》中有记载:"架以见方计工。料用杉槁、杨柳木条、薰竹竿、黄竹竿、荆笆、籀竹片、花竹片。"现已不易见到,但为追求某种意境、造型,可用钢管绑扎外粉或混凝土仿做上述自然材料。近也流行经处理木材做材料,以求真实、亲切。现在多采用混凝土材料,这也是最常见的材料。基础、柱、梁皆可按设计要求,唯花架板量多因距近,且受木构断面影响,宜用光模、高标号混凝土一次捣制成型,以求轻巧挺薄。还有金属材料,常用于独立的花柱、花瓶等。造型活泼、通透、多变、现代、美观,惟需经常养护油漆,且阳光直晒下温度较高。而玻璃钢、CRC等新材料,常用于花钵、花盆。

4.5附属设施

4.5.1庭园围墙

庭园围墙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庭园周边的分隔围墙;一是园内划分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围墙。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见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破墙透绿"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对围墙的要求正在起变化。

4.5.1.1庭园园林围墙设计要点

1.能不设围墙的地方,尽量不设,让人接近自然,爱护绿化。

2.能利用空间的办法,自然的材料达到隔离的目的,尽量利用。高差的地面、水体的两侧、绿篱树丛,都可以达到隔而不分的目的。

3.要设置围墙的地方,能低尽量低,能透尽量透,只有少量须掩饰隐私处,才用封闭的围墙。

4.使用围墙处于绿地之中,成为园景的一部分,减少与人的接触机会,由围墙向景墙转化。善于把空间的分隔与景色的渗透联系统一起来,有而似无,有而生情,才是高超的设计。

4.5.1.2庭园围墙材料选择

1.砖墙:墙柱间距3-4米,中开各式漏花窗,是节约又易施工、管养的办法。缺点是较为闭塞。

2.混凝土围墙:一是以预制花格砖砌墙,花型富有变化但易爬越;二是混凝土预制成片状,可透绿也易管、养。混凝土墙的优点是一劳永逸,缺点是不够通透。

3.金属围墙

以型钢为材的,表面光洁,性韧易弯不易折断,缺点是每2-3年要油漆一次。以铸铁为材的,可做各种花型,优点是不易锈蚀又价不高,缺点是性脆又光滑度不够。订货要注意所含成分不同。还有锻铁、铸铝等材料以及各种金属网材,如镀锌、镀塑铅丝网、铝板网、不锈钢网等,质优而价高,局部花饰中或室内使用。

现在往往把几种材料结合起来,取其长而补其短。混凝土往往用作墙柱、勒脚墙。取型钢为透空部分框架,用铸铁为花饰构件。局部、细微处用锻铁、铸铝。围墙是长型构造物。长度方向要按要求设置伸缩缝,按转折和门位布置柱位,调整因地面标高变化的立面;横向则关及围墙的强度,影响用料的大小。利用砖、混凝土围墙的平面凹凸、金属围墙构件的前后交错位置,实际上等于加大围墙横向断面的尺寸,可以免去墙柱,使围墙更自然通透。

4.5.2庭院栏杆

栏杆在绿地中起分隔、导向的作用,使绿地边界明确清晰,设计好的栏杆,很具装饰意义,就像衣服的花边一样,栏杆不是主要的园林景观构成,但是量大、长向的建筑小品,对园林的造价和景色有不少影响,要仔细斟酌推敲才能落笔生辉。如李渔所言:"窗栏之制,日异月新,皆从成法中变出,腐草为萤,实且至理,如此则造物生人,不枉付心胸一片"。

4.5.2.1栏杆的高度

一般低栏高0.2~0.3米,中栏0.8~0.9米,高栏1.1~1.3米,要因地按需而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精神、物质水平提高,更需要的是造型优美的导向性栏杆、生态型间隔,切不要以栏杆的高度来代替管理,使绿地空间截然被分开来。相反,在能用自然的、空间的办法,达到分隔的目的时,少用栏杆。如用绿篱、水面、山石、自然地形变化等。

一般来讲,草坪、花坛边缘用低栏,明确边界,也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和点缀,在限制入内的空间、人流拥挤的大门、游乐场等用中栏;强调导向;在高低悬殊的地面、动物笼舍、墙等,用高栏,起分隔作用。

4.5.2.2栏杆的构图

栏杆是一种长形的、连续的构筑物,因为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常按单元来划分制造。栏杆的构图要单元好看;更要整体美观,在长距离内连续的重复,产生韵律美感,因此某些具体的图案、标志,例如动物的形象、文字往往不如抽象的几何线条组成给人感受强烈。

栏杆的构图还要服从环境的要求。例如桥栏,平曲桥的栏杆有时仅是二道横线,与水的平桥造型呼应,而拱桥的栏杆,是循着桥身呈拱形的。栏杆色彩的隐现选择,也是同样的道理,绝不可喧宾夺主。栏杆的构图除了美观,也和造价关系密切,要疏密相间、用料恰当,每单元节约一点,总体相当可观。

4.5.2.3栏杆的设计要求

低栏要防坐防踏,因此低栏的外形有时做成波浪形的,有时直杆朝上,只要造型好看,构造牢固,杆件之间的距离大些无妨,这样既省造价又易养护;中栏在须防钻的地方,净空不宜超过14厘米在不须防钻的地方,构图的优美是关键,但这不适于有危险、临空的地方,尤要注意儿童的安全问题,此外;中栏的上槛要考虑作为扶手使用,凭栏遥望,也是一种享受;高栏要防爬,因此下面不要有太多的横向杆件。

4.5.2.4栏杆的用料与构件

栏杆用料石、木、竹、砼、铁、钢、不锈钢都有,现最常用的是型钢与铸铁、铸铝的组合。竹木栏杆自然、质朴、价廉,但是使用期不长,如有强调这种意境的地方,真材实料要经防腐处理,或者采取"仿"真的办法。砼栏杆构件较为拙笨,使用不多;有时作栏杆柱,但无论什么栏杆,总离不了用砼作基础材料。铸铁、铸铝可以做出各种花型构件;美观通透,缺点是性脆;断了不易修复,因此常常用型钢作为框架,取两者的优点而用之;还有一种锻铁制品;杆件的外型和截面可以有多种变化,做工也精致,优雅美观,只是价格不菲,可在局部或室内使用。除了构图的需要,栏杆杆件本身的选材、构造也很有考究。一是要充分利用杆件的截面高度,提高强度又利于施工;二是杆件的形状要合理,例如二点之间,直线距离最近,杆件也最稳定,多几个曲折,就要放大杆件的尺寸,才能获得同样的强度;三是栏杆受力传递的方向要直接明确。只有了解一些力学知识,才能在设计中把艺术和技术统一起来,设计出好看、耐用又便宜的栏杆来。

5.别墅庭院设计分析

5.1前庭:

前庭是住宅正面向主干道的主通道。主要是是由人、车出入口和草坪、树木花卉以及建筑小品等等组成。

这是主人和宾客进入住宅的必经地方,又是让客人对住宅产生第一印象的部分。前庭对住宅本身和主干道的街景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常见的前庭,车库直接面向主路,居发经车道旁人行小路进入住宅。

前庭的入口处常常种植多种常青灌木和观赏花卉,这样可以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前庭的正面或侧面也常常种植几棵观赏树木,春来繁花似锦,秋到果实累累。有的装饰树四季叶子都呈不同色彩,更能起到美化作用。有的前庭入口处还设有花架、花棚、花门作为入口的象征。这里也可以没有围墙,仅仅用较矮的绿篱界定住宅的边界。有的只设有圆形花架作为大门。有的只设矮墙作为象征性的大门。主要起到装饰空间的作用。

住宅的前庭、后院应该和住宅的建筑风格协调一致,这样有利于营造出个性化的庭园。

5.2后庭

是住宅时最大的室外生活空间,也是家人休闲的主要地方。后园的使用功能比较复杂,除供家人休闲游乐外,也是招待亲友的好地方,此外还可以供儿童游戏、体育锻炼等等。

后园的内容因居住者的不同爱好而异。后园内设有供休息、活动的木地板平台,硬地和儿童设施,此外还种有供观赏的花坛和作隐蔽和美化环境用的各种乔木灌木及建筑小品。有的后园根据主人爱好还可以做日光室、游泳池等设施。

现代庭园简洁做法,比较实用,养护简单。比较大的私家庭园的做法,有山,有水,回归自然。下沉庭园是现代别墅后庭常用的方式,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围墙用石材和植物搭配显的私密性增加不少。

6.结语

在现阶段的建造还处于起步、试验和观望阶段。需要及时探讨、总结有关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与养护管理等方面经验教训,并积极推进它的健康发展,避免在经济造成损失和时间上的浪费。

总之,庭园的景观计要充分了解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使景观设计达到预期的效果,使人们生活在舒适、方便、优美的良好环境中。让美好环境从手中创造出来。

参考文献:

1、保罗˙库珀.新技术庭园.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2、李映彤.私家庭园.江西科学出版社,2002

3、金柏苓,张爱华.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海伦˙纳什.庭园水景设计与营造.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5、合编.庭园设计与建造庭园设计与建造.2001

6、三桥一夫.主庭˙茶庭˙内庭.辽宁科学出版社,2003

7、胡德尹.学造园[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8、金涛.园林景观小品应用艺术大观[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9、俞孔坚,李健宏.一个小庭院的设计[J].中国园林,2002.2

10、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出版社,2000

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篇4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现代景观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在形式、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与对比,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与创新等多个层面意义和作用,使中国园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其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以园林为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经过圃—囿—园三个阶段的形态演变,到现代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现代的,综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

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表现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园林中独辟蹊径,对世界园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有增无减。欧美之园林,以刚制柔,以建筑物为中心,园林陪衬。布局亦受阿拉伯对称和硬直边的影响,使有机之体略显僵化;而日本园林以禅为主干,发展至今,渗入宗教哲学色彩甚浓,园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独中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既可脱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损园林之神貌。

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个世界和各民族发展的一大动力,可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同样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园林风格也可以互相借鉴,但是,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在景观规划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现阶段对各种园林风格的拿来主义,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模仿痕迹严重,而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外来园林风格带来一些副作用恰好能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粹中得到解决:

一、景观设计的过于平面化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通过并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与人的交流方面考虑其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二、景观设计过于孤立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中国园林却崇尚“自然”。从老庄思想到以表现自然美为主旨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出现、发展,都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念。这个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创作,强调“法天贵真”、“天趣自然”,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计成在《园冶》中论及叠山时,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是把“自然”作为园林景象创作的原则和艺术标准。

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规划中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向自然风景学习。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2.要远近结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三、景观设计内容与思想的苍白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把实际的设计与设计思想融为一体。我们自己在学习西方园林的过程中把它的本质和精神丢掉了,只是模仿了一点形式,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未免显得单薄没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这一点在中国园林中又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现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谓意境。意境,实质上是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它通过园主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包括园主本人在内)在游览观赏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觉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不可能像古人一般整日赏花饮酒,闲情雅致,也不会产生那么多丰富的情感。但作为社会整体的一员,必定时刻与周围的一切产生联系。好的设计能洞察人的情感,体会文化与哲理的审美,其必将与社会单体产生更多的共鸣。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仍然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并应该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得到新的补充和发展。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社会主义现代景观建设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现代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意境营造

为了快速适应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对相关景观设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城市滨河区”的实现更是要求现代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有深入的研究。客观分析当下城市滨河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通过比较探究古今中外城市滨河传承演化和发展进步,吸取国外滨河景观设计的精华之处,传承国内优秀滨河景观历史文化,做好现代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的规划,营造现代城市滨河景观意境,实现追求景观意境,提高景观审美价值的终极目标。

1“城市滨河化”的历史文化意义

现代城市滨河空间作为构成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意义。城市河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现代城市滨河空间营造的生活环境不仅具备功能意义,它的外在形态的好坏直接会影响人们对其周围环境的认同。想要留给城市居民一个有念想,有回忆,有温度的空间来保护生活内容,构造社交网络,就要努力营造具有历史感和持续性的现代城市滨河景观。由此可见,维护传统文化的外在环境固然重要,但是保护居住环境的精神内涵和构造社会生活的网络远比前者更为重要。设计者不应该只局限于外在的表象形式,还应该追求内在的文化内涵和更高更长远的价值。

2现代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的意境营造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2.1空间呈现带状分布。带状型分布的滨河空间适合生物的迁徙生长,流域内生物丰富多样,使得城市化的生活空间多了些生机勃勃。线形的分布使得人们在欣赏两岸风景时可以随着步伐的变化看到不同的景色。2.2呈现双面效应。临河和临海、临湖区域不同的一点,也是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滨河空间有两岸,对望着的两岸具有双面效应,两岸在许多方面都互相影响着,如两岸的景观空间位置、形状、颜色和尺度。

3现代滨河城市景观设计紧迫于意境营造

意境营造的紧迫性在于我国的河流流域众多,因此有不少城市是沿河而座。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景观设计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滨河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对滨河空间区域的设计和规划,出现大批正在建设或将要提上建设日程的滨河景观。面对这些紧迫的现状,设计者更应该寻找到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意境营造理论体系来进行改造设计。

4意境的意义

由对风景的欣赏上升到情感的体验,意境成为我国独特的美学概念。意境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中体现,最典型的是古代园林,独具匠心的设计使其流传至今而不衰,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有形而意不散。河流在现代城市中是一抹独特的景观,作为一项独特的景观资源,在美学上它就具有很高的价值,如何将这极高的审美价值发挥极致,就需要恰当的意境营造。在营造景观是应该高度重视人们对景观的情感寄托。

5国内外对于现代滨河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

5.1国外对于现代滨河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化推进的较早,在对滨河空间的设计和改造上都起步较早,理论实践均是如此。为了重新恢复滨河区域作为城市空间的活力,北美等地早在60年代就广泛开展了开发滨河区的实践活动,该活动以生活与活动重新回到水滨为目标,而不是只局限于保护水质和水滨的绿化带。5.2国内对于现代滨河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虽然与国外发达城市相比我们在开发滨河空间等景观设计上起步较晚,但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国内的学术界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城市河道景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际的分析研究。许多近几年公开发表的关于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学术论文对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国内许多城市对河道进行了生态环境的治理,这为滨河空间的设计和改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开端。5.3意境营造的研究现状。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在近几年变得炙手可热,可见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意境概说》、《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等书籍对意境本体有着深入和完整系统的研究。意境充分体现在古代园林的建筑风格上,因此就出现了许多研究园林意境的典籍,如《中国园林意境构成的历史考察》、《中国园林美学》等,都详细描述分析了园林意境。

6我国现代滨河城市景观的发展现况

6.1我国现代城市滨河景观存在的问题。6.1.1没有特色、盲目跟风。目前景观设计行业由于缺少系统性规范化的管理和指导,所以业内的风气不是很良好。又因为当下出于城市化的浪潮中,很多城市为了跟上脚步就盲目的大兴土木,模仿兴建自己的滨河空间,使得很多城市滨河景观设计千篇一律,两极化严重。6.1.2过度商业化。过度商业化的现象慢慢出现在了滨河区,大规模的商业区集中在此处,局面甚至混乱无序。开放给大众的公共空间变得十分局限,极大地破坏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破坏了滨河景观服务大众的良好初衷。

7结语

在发展我国现代城市滨河景观的过程中,有不少问题的涌现但也有不少成果的累积。滨河区的生态环境在城市化的推进下作为首要任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城市滨河景观的建设还需进一步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我们要尽快摸索出一套拥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滨河城市意境设计改造方案,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同时,规划设计出能够引发人们情感、产生共鸣的可持续性景观,扭转当下城市景观建设被动的局面,实现追求意境营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作者:沈雪琴 单位:杭州土也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景观,争议,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学科

本刊2004第五期登载了作者关于“《景观设计:职业学科与教育》导读”的文字,表达了对景观设计学科的理解和希望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能得到更健康发展的强烈愿望,更蒙本刊同时发表了恩师陈有民、孙晓祥等教授和倍受学生敬仰的多位园林届老前辈李嘉乐、王秉洛、刘嘉麒先生的批正意见和谆谆教导,其中争议多于认同。作为晚辈,感激涕零,恍惚回到当年学生时代,如沐甘瀮。作为一个愿在课堂上提问题的玩皮学生,尚希望就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做进一步讨论,望前辈和同行切勿因此而误认为学生对老师和前辈的不敬,实则希望前辈们所开创和为之努力奋斗的中国园林事业能有更光辉的前程。

考查本次及以往相关争议(也有认同),我将明确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必须声明,由于专家们的观点本身也存在分歧,所以以下讨论是针对持有相应观点者,不是针对所有人士的):

1.问题的根本所在:不仅仅是LandscapeArchitecture的翻译问题

客观上“风景园林”的职业范围远不如国际LA,主观上和社会认同及中国文化语境上将“风景园林”局限在审美意义上的“景致”或“景物”,是中国目前的“风景园林”不能等同于LA的根本所在;也是风景园林师不能等同于国际意义上的Landscapearchitect的根本所在。

1.1皇帝新衣:自认为国内“风景园林”的职业范围等同于、而客观上却远不如国际LA

多位前辈学者都强调,目前国内的园林专业或风景园林专业在实质内容上与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的LA是对等的,内容上没有实质的差别,因而,包括本作者在内的一些人用“景观设计”来代替园林或风景园林,纯属对国内行情不了解,甚至有扰乱视听之嫌。果如是,则大快亦哉!然而,只要对国内外的专业实践和学科及教学课程稍加研究,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早已与国际接轨”的、风景园林即国际LA的自我陶醉,却如同皇帝的新衣一样,将使面临空前发展机遇的中国LA专业在无尚的自我优越感中坐失良机。

比如,新城镇和城市新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在美国是LA(景观设计)的一个主要业务,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在其中扮演着主导角色,一些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和景观设计师如SWA(由前哈佛大学的两位景观设计学系主任HideoSasaki和PeterWalk创办),Sasaki(由HideoSasaki创办),EDAW(由GarrettEckbo等创办),WMRT(由Wallace和McHarg等创办)等都以擅长设计新城镇和新开发区而著称。更早的设计事务所也在美国的新城镇设计中起领导作用,如美国的最早的高尚新区、芝家哥郊区的Riverside就是由Olmsted主持设计的。由SWA规划设计的大型社区加州Irvine的Woodbridge等,都是其中千万个由景观设计师主导设计的社区和新区典范。在中国当今如此大规模和如火如荼的新城镇、新区开发建设中,斗胆试问,有多少以中国风景园林设计院在这样的新城镇和城市新区的总体设计中(不仅仅是园林绿地设计)发挥过类似的作用?这样的综合型设计实践还包括北京的两大最有影响的城市建设工程:中关村的多个科技园(生命科学园,软件园,丰台科技园等)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非森林公园)。规划部门和开发商都明白,为什么在做这样的规划设计国际邀请赛时,多用景观规划设计,而不用“风景园林”?扪心自问,我们能将自己的风景园林等同与国际意义上的LA吗?

或曰,我们有能力,但人家没有邀请我们去参与。果如此,正说明了在类似新城镇的规划领域,国内的“风景园林”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得社会的认同。当然,国际上的LA还包括更广泛的领域(见俞孔坚,李迪华,2003)。因此中国的“风景园林”不能等同与国际LA。

1.2“唯审美”论,主观上限制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

客观上中国的园林或风景园林不能等同于美国的景观设计(LA),是因为我们的许多风景园林学专家主观上就没有把Landscape的整体和全部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工作对象。在这一点上本人与这些学者有根本分歧。在众多的学者中,刘家麒先生的观点应该是具有代表性(如果刘先生所言反映其观点的话):“俞孔坚教授认为景观有风景、地学和生态系统三种概念(俞孔坚,1998)。如果认真分析:地学的景观,是真正的景观概念;生态系统的景观,即景观生态学,是地学和生态学的边缘学科,Landscapearchitecture虽然有一部分工作要应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但LA到底还不是景观生态学;到目前为止,LA学科的研究内容和业务领域还属于风景范畴(刘家麒,2004)。”刘先生的这一观点早在2002年《城市规划》上刊登的另一位先生的一篇辩论文章中已有更明确的概括:“风景园林规划是指人居环境中的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的规划”(姚亦锋,2002)。当时本人不以为然,未做更多反驳。但既然象刘先生这样的前辈都普遍持有同样看法,甚至已被人们当作园林基本术语的标准解释来对待(见李金路,王磐岩,2004):即把风景园林实践活动的对象—景观,理解为审美活动的对象,把园林学科中所说的景观理解为审美意义上的自然和人工的地表景色,我因此觉得有必要做些讨论,主要澄清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如果把风景园林实践活动理解为审美活动,而不是将风景园林等同于国际的LA,我本人没有意见;因为,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之前,LA的前身,即LandscapeGardening(风景造园,或风景园林,如果说园林等同与造园的话),或更早期的造园(Gardening),确实就是以审美、娱乐为主要目的物质空间营造。本质上是农业时代贵族们的休闲娱乐空间,它的价值观和指导思想是唯美论的,关于这一点,作者早在1998年就有专文论述(俞孔坚,1998)。因此我们的园林史学家把中国的园林起源推溯到苑囿,即皇帝们的最早休闲娱乐场所,这也就顺理成章的了。问题在于这些学者将一个强调以“审美”为核心的“风景园林”,等同或翻译成在国际上早已不是唯审美论的LA,那就不敢苟同了。

第二,如果先生们强调把Landscape翻译成风景,把LA翻译成“风景园林”,我本来也没有意见。但是,同样令人不能接受的是,我们的许多先生们偏偏又要取风景的景色和审美意义,而我们的业外人士和全社会又偏偏认同于风景园林的审美意义。这就使“风景园林”无论从先生们的主观愿望上,还是在中国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的文化语境下,只能被理解为审美活动了(不管先生们主观上是否承认,但中国的文化语境是不可逃避的),甚至被业外人士等同于街头巷尾的绿化美化和后花园、广场上之花草园艺之能事。最多也只是城市绿地系统和风景区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而已,反正难以超越“风景园林部门”管理的范畴。如果认定风景园林就是LA,那这显然是与国际本专业的认同大相径庭,这种画地为牢的所谓LA专业认识,也是笔者所不能认同的。

1.3唯艺术论,使许多人士陶醉于园林国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在我看来,中国风景园林专业在业内人士的手中就像一捧干沙,被攒的紧紧的,深怕漏失,而事实上,它正在流失,于是人们就越攒越紧,结果是流失更快,最终恐怕连老本的“园林艺术”也将不幸漏失。

我敬重那些把中国园林艺术发扬光大、并从事设计实践的人们。如果不把“园林”或“风景”混同于现代意义上的Landscape,我完全同意许多专家的意见,即:“园林归根到底是营造风景的艺术”(金柏苓,2004),因为,正如金先生所说:“人们不会真的用生态、生物多样性或环保的科学标准或科技的先进性来衡量园林”(金柏苓,2004)。然而,必须要说明的是,现代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中,人们真的用生态、生物多样性或环保的科学标准或科技的先进性来衡量景观,而不是它的形式。如果对国际的LA学科的这一点都不明白,而硬要将LA混同于国内的园林或风景园林,那么我们所有的讨论将失去基础,只能说明我们陶醉于“国粹”太深了,对中国当前面临的严重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太漠视了、离我们时代的需要相距太远了、对现代城市化过程赐于我们专业发展的机遇太无动于衷了。这正是“园林”或“风景园林”归根到底不能等同于LA之所在。

早在1950年代的美国,面对当时与当今中国同样的学科争论,已故景观设计泰斗佐佐木(HideoSasaki)就曾告诫景观设计学界:“要么致力于人居环境的改善这一重要领域,要么就做些装点门面的皮毛琐事。”在这里,我愿意用同样的热切与由衷的期望告诫我的同志们:要么陶醉于小桥流水和风景、景物的“艺术”,要么勇敢地承担起设计和协调中国人地生态关系的重任,再造安全、健康的秀美山川。

谁都承认中国有着最优秀和独特的风景园林艺术传统。但是,我们不能指望我们的祖先预先编制了程序,来解决现在中国所面临的如此严峻的人地关系危机。没有多少人会否定“天人合一”的“审美”志趣的高尚和小桥流水造园艺术的精湛,但是当这种精湛的艺术被用于茫茫祖国大地时,能使我们的千万条江河变得更清更美、能使我们的千万倾土地变的更安全健康和秀美吗?不能!如果承认“园林学科已从传统园林、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向大地景物规划三个层次”,同时,认为,“大地景物规划远不止风景名胜区规划一项”(刘家麒,2004);如果承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风景园林、甚至是园林的一个根本宗旨(当然也是LA的根本宗旨),那么,解决人地关系的问题又怎就一个“美”字了的?又怎能是“艺术”了得?而没有国土生态的安全、没有区域和城市及社区等尺度上的土地的合理规划布局和利用,“美”又从何而来?既然地理学家、生态学家早以用景观的概念来描述和研究“土地和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所构成的整体”(俞孔坚,李迪华,2003,P。6),作为应用的科学和艺术,风景园林设计师为什么非要将一个完整的Landscape限制在“景色”“景物”“风景”之类的表象层面上?

悲呼,当今风景园林的职业范围(停留在景观的审美意义上)甚至还不如四十多年前,程世抚前辈刚到北京时从事的专业范围,在当时程前辈的眼中和实践中,城市规划仍然是“风景园林师”的一个本职工作(见周干峙,1998)。事实上在美国的LA发展史中,城市的物质空间规划和设计(CityPlanning)本来、也一直就是LA专业的一个主要职业范围。在美国的设计学科中,是先有LA,再有UrbanPlanning(见俞孔坚,1998)。而LA与后来的城市规划专业的分野在于,后者走向了更偏向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都市计划。

更进一步讲,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McHarg的《DesignwithNature》(1969)为代表的(景观)生态规划,早已赋予LA学科从拯救城市走向拯救人类、拯救大地的历史使命。你家后花园的月季花死了管我什么事!正如McHarg所说:“不要问我你家花园的事情,也不要问我你那区区花草或你那棵将要死去的树木……我们(景观设计师)是要告诉你关于生存的问题,我们是来告诉你世界存在之道的,我们是来告诉你如何在自然面前明智地行动的”(见Miller和Pardal,1992,P30)。从这一点来说,孙晓祥先生的观点,即“大地规划”(孙晓祥,2004)是完全正确的。但我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LA并不排斥Gardening,造园的内容仍然是LA的一部分知识。哈佛大学的LA系里照样有人研究花园,美国的LA设计师中也仍旧有以花园设计为职业的(关于这一点与孙先生的观点稍有不同之处)。LA的出现并没有使传统的园林造园和风景造园职业消失,世界各地也都有Garden(花园)或Gardening(造园)杂志。正如现代医学并没有令中国悠久的藏医和中医消失一样。

1.4行政管理行业混同专业及学科:缺乏对LA的核心内容——“设计”的认识

学科的发展和专业化使LA成为一门以规划设计为核心的科学和艺术。LA决不应该是一个由政府行政管理条块分割下的一个行业,而是学科和职业的专门化和社会化的分工,其核心内容是设计。

诚如李嘉乐先生所言,风景园林建设不仅需要规划、设计,还需要施工、养护、植物培育等各个环节,本来就没有贵贱之分(2004)。正如建筑行业需要由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建造师和施工企业等等一样,本人所提倡的景观设计也并不是排斥包括施工、养护、植物培育在内的其他学科和专业。但LA是一个以设计为核心的学科和职业,不是一个行政管理意义上的“行业”,更不是一个大大杂烩。要理解这一点,必须了解LA产生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大工业和社会化。

作为一种职业,Landscapearchitect是以现代科学体系的建立和职业的专业化为基础的。农业时代的知识分子是通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是画家又是设计师和规划师,同时是风水先生,还是个法官。园林“师”和建筑“师”仅仅是匠人。这是因为农业时代的科学知识是有限的,通才可以掌握。现代西方科学体系的建立,工业革命带来的对专业化技术的需求,要求有职业化的人才来适应。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下半叶,便出现了大规模的职业化运动,注册建筑师,会计师,律师等职业纷纷出现,因此也有了注册景观设计师的运动。景观设计师不是建造师,当然也不是园艺师。这些“师”自然都会有人去做、去注册,而且,中国已经开始进行注册建造师的工作。职业建造师和职业预算师都同样值得尊重。

当然,强调LA学科的“设计”核心,决不是“画图”意义上的,设计也有大量相关的科学研究、理论方法、实验,等等。

美国没有一个政府部门是专门对应与LA的,相反,注册景观设计师是由民间的专业协会管理的。LA专业人员就职于任何一个与土地和景观相关的政府和非政府部门,包括国土、森林、环境保护、土壤、流域、国家公园以及各类私人企业,特别是设计事务所。关于这一点,我完全赞同孙晓祥教授的观点:“中国当前,在政府体制中,建设部城建司下设风景处和园林处,各地省市都有相应机构,我们的学会是''''风景园林学会''''。所以中国只能称为''''风景园林学''''(孙晓祥,2004)”。如果这样,那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悲哀。殊不知,这是一种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极其落后的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春风已经迫近。这种狭隘的行业和学科意识,是风景园林甚至不能涉足城市规划和更广阔的土地,因为那是属于另一个司(局)、部门管理的范畴。难道国土部门、农业部门管理的土地就不属于LandscapeArchitect的设计对象了吗?

景观设计学(LA)首先是科学,然后才是艺术;景观设计学是要解决问题的,什么问题?“一切关于人类使用土地及户外空间的问题”(西蒙兹,2000)。其实,观点很明确:摆在我们面前的可选择的道路只有两条:要么不要把“风景园林”混同与LA,安心做“风景审美”和“园林艺术”;要么大胆、坦诚地走出现行学科内容、职业范围和教育体系的束缚进行全面深刻的革新,其中包括改变“风景园林”目前的社会认同局面。相比较而言,如果接受前者,意味着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师兄师姐们会容易些,但留给我们的后代的发展空间则是不堪启齿的“园林艺术”的犄角旮旯;如果接受后者,意味着要改变“风景园林”的称谓,同时对学科内容、特别是教育,要进行洗心革面。

2.关于LA的翻译和名称问题

2.1缘木求鱼,后谕意识造成对LA的曲解

为了论证“园林学”就是LA,有多位学者追溯了LA的发展与传统园林的渊源关系(王晓俊,2002;李嘉乐,2002;朱有介,1985)。这种渊源关系谁都不能否认。但如果就此而得出LA就应该称园林学,或风景园林,那就毫无道理了。如果按此逻辑,西方的相应名称就应该一直保持Gardening,为何又先后出现了Landscapegardening和Landscapearchitecture?道理很明白,因为以花园的营造为核心的Gardening,显然没法表达以英国自然式风景营造为核心特征的Landscapegardening的内容,同样,Landscapegardening也没有能够充分表达以土地的综合规划设计为核心的Landscapearchitecture的内容。任何一门现代学科都可以在古希腊和罗马的哲人那里找到源头,也可以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实践中找到源头。人们甚至把易经和八卦当作现代二进制和计算机技术的源头,当然也是现代预测学的源头。但除了算命先生外,谁又会同意把预测学等同于基于八卦推算的占卜?

我们可以说,园林和风景园林(Gardening和Landscapegardening)、甚至园艺是LA(景观设计学)的重要前身或始祖之一,但决不能等同于或包括了现代意义上的LA。(主要是审美意义上的)风景园林不能包含(关于土地或景观的完整意义上的)LA。所谓土地或景观的完整意义至少包括:景观作为风景的视觉审美意义、景观作为人类生活其中的境栖居地的含义、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含义、和景观作为符号的意义、当然也包括景观作为“神”的含义(俞孔坚,2002;2004)。

顺便说一句,孙先生对我关于“天地-人-神”的理念的批评是在没有完全了解学生所云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此略做解释,再请先生斧正。我所倡导的神是“土地之神”的含义,是人对于土地的寄托与信赖,也包含是对土地的敬畏之意,而这也正是“神”的本质。对待土地的傲慢和不敬是带来当今中国人地关系危机的主要根源。这一点科学是不能解决的,至少在当代是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回到土地,找回对土地的敬畏,重建关于土地的伦理。

2.2语境和名称:字典能告诉我们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的名称吗?

理解一个词汇需要考察其语境,或“上下文”(context),理解一个学科的名称,更应该如此。

有学者发现目前所有字典中找不到“景观设计”的注解,而强调字典上说:Landscape就是风景(且不说还有其它含义),因而强调Landscapearchitecture就是风景园林,这是违背基本常识的,也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的。先有实践和客观存在,才会有语言和意识,这是基本常识。如果一个蓬勃发展的专业,要从先于时代、老于我们的专业实践的词典定义中找名称,那这个学科的落后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字典能告诉现代学科发展和名称的话,我们岂不永远生活在甲骨文的时代?是社会实践的不断进步、是学科的发展丰富了词典的条目和内容,而不是反过来。细胞、计算机、信息等等词汇,都不曾在词典中出现,首先是科学技术和专业人员,而非字典编辑家发明了这些词汇。必须认识到,所有的字典关于Landscape和Landscapearchitecture的解释,肯定是落后于Landscape学科本身的发展的。因而,字典不能告诉我们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的名称。

2.3祖宗之法不能变”呼?

有多位学者试图从大百科全书(园林、建筑卷)来说明,园林名称不能变,风景园林名称不能变。大有“祖宗之法不能变”的含义。殊不知,“风景园林”也是前辈孙晓祥等人所提出对园林的改变。又有学者嫌学科名称变得太快,而强调慢慢变。可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深刻体会一下中国在过去五十年的时间内,人口翻到了三倍,而城市化程度将从过去近十年内的百分之十几,猛增到今后近十年内的百分之六十五,这是一个三千年一回的巨变,难道谁还会说我们的学科变得太快了吗?不,是变得太慢了,以至于我们的学科体系和教育没能适应中国社会大发展的需要、也没能适应中国人地关系巨变的需要。

2.4语汇的约定俗成,难以改变

一个合情合理的、也是社会所能理解的中西文对译关系是(不否认专家的异议,但这里强调普遍的社会认同):

Garden——花园,园林(名词)

Gardening——园林,造园(动名词)

Landscapegardening——风景园林,风景造园(动名词,含营造之意)

Landscape——景观

Landscaping——景观营造(动名词)

Landscapearchitecture——景观设计学(包括Landscapedesign——景观设计和Landscapeplanning——景观规划)

或曰,为何Landscapegardening中的Landscape译成风景,而Landscapearchitecture中的Landscape要理解成景观,这就需从当时当地该词语的产生背景来理解,不能从字典里找答案。因为Landscapegardening产生的时期正值英国画意园林盛行时期(1785-1840),以乡村牧场的自然美景作为艺术再现,创造一种画意的天堂美景,所谓Picturesqueparadise(Fleming,LaurenceandGore,Alan,1988)。这时的Landscape等同于Scenery,是花园围墙外的自然美景的意思。关于这一点,Landscapegardening一词的发明者HumphryRepton在其《TheoryandPracticeofLandscapeGardening》一书中描写得很清楚:“花园的外面,应该营造成公园般的景色(parkscenery),或者说是自然风景(Landscapeofnature)”(Fleming,LaurenceandGore,Alan,1988,P。149)。也就是说,在当时,自然风景是等同于公园景色的,而且是为了烘托花园围墙中人工化和艺术化装饰的背景环境。顺便说一句,在这里,Repton所谓的公园(Park)仅指英国牧场风光中房子周围的林子和草地。

而在美国,用Landscapearchitecture替代Landscapegardening的时代,正是一个大工业、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如果说在Olmsted时代的Landscape概念尚保留较多的田园牧场的英国浪漫主义情调的化,到了McHarg时代,则更多的是现代主义、科学理性主义和生态学及环境运动主导下的人类生存空间的设计。这里的Landscape当然不仅仅是自然风景,而应回到景观的完整含义,包括作为风景、人类栖居地和场所,生态系统等(俞孔坚,2002)。这种演变过程,孙晓祥教授和本人都有过较系统的论述,此处不再展开(孙晓祥,2002;俞孔坚,1998;)。

必须认识到,Landscapearchitecture是一个学科(不是个具体的动名词),“architecture”原义是建筑学,本质含义是组织和结构,即设计的含义,与Landscape结合成词组,当然就不能译成“景观建筑”。正如Computerarchitecture是指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一样,Landscapearchitecture是指景观的体系结构的设计,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的空间结构关系和功能的布局。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土地的规划和设计。关与它的来历,本人已在其他论文中阐述(俞孔坚,2004)。而Landscapegardening和Gardening都仅仅是一种技艺和实践,是动名词,都以-ing作尾。从这个意义上说,王绍增先生(2004)提出的用“景观营造”,来对译LA也是不妥的(2004)。因为:第一,景观营造显然没能涵盖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等含义,而这是不是现代LA的一个重要组成;第二,景观营造(Landscaping)之于Landscape,正如造园(Gardening)之于Garden,都没有摆脱作为一种动名词的技艺和动作之感。而且,Landscaping在英语国家中等同于房前屋后的园艺美化,在中文和英文语境下,都无法等同与LA所涵盖的广泛内容;第三,LA强调的是职业化的设计,而非建造和园艺。关于这一点,上文已有论述。

3.解决之道:走向土地和景观的完整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关于Landscapearchitecture和“风景园林”的争论,实际上在名称和内容两个层面上展开,与之相应,解决之道也须针对两种情景提出:

情景A:如果将“风景园林”等同于LA,则必须设法改变目前风景园林专业内容,同时设法改变国民对“风景园林”局限于“风景审美”意义的认同。

情景B:如果保持“风景园林”的审美意义和目前的专业范围,则必须有新的名词与LA对应,它将同时包含“园林”和“风景园林”作为祖始学科的含义。一个现实的名称是景观设计学,而未来更科学的名称是“土地设计学”。

2.1一厢情愿:推翻中文语汇的约定俗成,冲破“园林”围墙,捣碎风景的审美界定,强迫社会接受LA即风景园林的解释

关于情景A的解决之道,实际上是非常难以走通的。我们自以为我们已经把园林或风景园林扩大到大地景观,这只不过是皇帝的新衣裳罢了。关于这一点,王绍增教授有过精辟的论述(王绍增,2004)。连的“大地园林化”的号召都没能改变普通大众将“风景园林”认同于种花种草之能事,我们的少数专业人员和教授们又怎能改变大众和城市决策者关于“风景园林”的认同。

记得当年有我幸考上大学,却不知园林专业为何物的时候,可敬的中学班主任绘声绘色如此给我描述“园林就是那个有鲜花,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花园,是造花园的”。当时是农民,那天刚从稻田里除草回来,听到此翻描述,自然感觉无上奇妙,便头了此胎。试问,除了您们教研室的几个人也许还明白风景园林是怎么回事外,还有多少人对园林的理解超过我那位可敬的中学班主任?更有甚者,连业内的许多专家们都还在坚持和风景审美论、园林艺术论,又怎能令业外人士不能把我们“关在园林的围墙之内?”

要改变目前风景园林的“种树、种草、美化环境”的形象,意味着必须推翻千百年来中文语汇的约定俗成。在设法改变目前风景园林教学大纲、专业内容的同时,一个更艰巨的任务是推翻国民对“风景园林”词组的认同,即“风景审美”意义的认同。也就是从字典和小学课本开始,重新将风景及园林词组的内涵和外延拓展,把一个文学和日常审美意义上的描述词,变成科学意义上的词组。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2.2名称的历史发展观:LA的过去叫“园林”或“风景园林”,LA的现在叫“景观设计学”,LA的未来是“土地设计学”

关于情景B的解决之道——改名称,是建立在对LA的内容和职业范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基础上的。一些业内有识之士已充分认识到国际LA学科的发展已远远超出“审美”论,而将生态学的应用和土地的利用规划设计作为核心内容,关于这方面,本人非常敬佩李嘉乐和孙晓祥等先生的见地(见李嘉乐,2002;孙晓祥,2002)。学生与两位前辈的不同认识不是在内容上,而在于:如果意识到LA专业内容大大超越普遍认同的“风景园林”的内涵和外延的情况下,是否还应该沿用“风景园林”来对等Landscapearchitecture的问题。我的观点是鲜明的,那就是革新也要洗面。

王绍增先生说得好:“其实,对于内涵改变了的事物赋予新的名称,比起坚持老名称要好的多……在事物发展变化很快的现代社会,传播一个新概念比等待一个老概念在人们心中慢慢改变要迅速和容易的多”(2004)。但这里必须要强调的前提是:当实质内容发展了的情况下。如果仅仅将现在意义上的“风景园林”改为“景观设计”,那是名不副实的,正如李嘉乐先生所言:“把劣质酒装到了名酒的瓶子里去卖,反把别人的真酒诬陷为假酒。”(2004)

针对目前中国的专业发展现状,一个合理的解决途径是保持“风景园林”的审美意义和目前的专业范围,同时必须有新的名词与Landscapearchitecture对应,它将同时包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含义和内容,而更重要的是,它将包含和预示关于完整意义上的景观和土地设计的意义,其中包括孙晓祥先生一再强调的“大地规划”(Landscapeplanning)。这个新名词是什么?《大百科全书》不能告诉我们,《辞海》和无论多高级的《英汉字典》也不可能告诉我们。这需要懂得这个学科和专业的人士共同创造一个词汇。

孙晓祥先生在推动这一学科的进程中奔走呼号可谓不遗余力。除了对名称方面的分歧外,学生赞成孙前辈在“关于《中国园林》俞孔坚等《景观设计、职业与教育》导读的审稿意见”一文中的绝大部分观点,以及其他场合的关于LA学科发展的观点(孙晓祥2002,2004),而且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便深受其观点的滋育和启发。他提出用大地规划与Landscapeplanning对应,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大地规划”又装进“风景园林”的老瓶子,则是把美酒放进了老醋罐。而且要明确的是,LandscapeArchitecture(景观设计学)同时包含LandscapePlanning(景观规划或土地规划),及LandscapeDesign(景观设计)两个方向:前者回答做什么和在什么地方(whatorwhere),而后者回答怎样做(how)。

本人在Simonds的《景观设计学》的译后记中曾强调:尽管本人将其译为景观设计学,但Landscapearchitecture更为直接而恰当的含义是“土地设计学。”这个理解受已故LA历史学家Newton的关于LA的认识的启发,他因此把LA的发展史归结为土地上的设计史(DesignontheLand)(1971)。

所以,从LA的历史发展观来看,LA在中国称呼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

(1)风景园林,或园林学,属于LA的过去,审美和艺术论是核心。

(2)景观设计学,属于LA的现在,面对中国现实,核心是解决城市化和工业化及人口膨胀带来的严重的人地关系危机;还景观以完整而全部的含义,它将解决所有关于人们使用土地和户外空间的问题(见俞孔坚,李迪华,2003)。

(3)土地设计学,更为科学的名称,体现Landscapearchitecture的本质含义和核心内含,但在中国属于LA的未来。所谓“未来”,是因为要在中国接受“土地设计学”的名称,尚需要等待更多人对LA的深刻认识,真正彻底抛弃唯美论,回到景观作为土地的完全含义,并认识到景观的本质含义是土地,把人与土地的和谐关系作为设计的核心。在这个意义上,对LA的起源问题的认识将决不在于园、囿,而在于人类设计改造土地的所有活动,从水利工程到道路、城市、绿化,甚至农业。在一个以远离“土”为荣耀的现实中国背景下,这种理解和称谓显然是缺乏市场的,就像当年我刚从稻田里出来,不愿意听土地,而更愿意听“花园”和“城市”一样

结语

我们处在一个三千年难得一遇的伟大的变革时代。日新月异的土地与社会变化,迫切需要以土地设计为己任的LA学科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要么我们固步自封,陶醉与风景的审美与造园的艺术之中,而等待被挤进“园林旮旯”,远离时展的大潮,自嘲“拙者之政”,欣赏“留得残荷听雨声”;要么,勇敢地面对人地关系和学科发展的危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担当重任。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关于国际LA与风景园林的问题,应该从四个方面来统一认识:

第一,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社会发展、人地关系的变迁、以及学科的自身发展动态各个方面,来认识国际LA目前的发展状态和趋势。如果连国际本学科和专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都没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理解,一味讨论其是否对应于中国的风景园林或别的,那是没有意义的;更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自人为中国的风景园林在历史上曾经领先过国际,而因此来乐观地判定,目前中国的风景园林与LA的关系,是对LA的不理解。要统一认识,必须打开心灵的窗扉,以谦逊的态度,引进西方LA学术著作和实践案例。学术问题是不能以武断的和行政的方式来解决的。《礼记》说得好:“虽有佳肴,弗尝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第二,如果认为LA就是中国的风景园林,那就必须以客观的态度来评价目前中国风景园林专业与学科,尤其是教育的落后状况,要有充分的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改变的动力和支持改变的社会氛围。还是《礼记》说得好:“知不足然后自反,困然后自强。”

第三,充分理解目前中文语境下,社会对“风景园林”认同于“审美和绿化”和“园林艺术”的现实,汉语词汇的约定俗成是当代专业人员所没法改变的。因此如果继续用“风景园林”来卖风景审美和园林艺术的酒,那就不妨还用“风景园林”的名称,只是不要混同与英文的Landscapearchitecture。否则,真的LA会卖不出去。

相反,如果能酿LA的新酒、也想买LA的新酒,那就不如换个新瓶子来装,否则,这新酒是不好卖的。就学科来说,这个瓶子的标签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就职业来说是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就标签所指的酒来说是完全意义上的景观规划(Landscapeplanning)和景观设计(Landscapedesign)。

第四,积极而正确地看待中国优秀园林艺术传统的继承与中国LA发展的关系。就目前的情况来说,LA称为景观设计学,对于推动学科的发展,为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以及与国际交流,更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必须认识到LA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设计。无论是景观设计学还是土地设计学,都没有必要抛弃中国传统风景园林艺术。相反,传统的园林艺术和风景审美为现代科学意义上的LA学科提供了丰富的创新源泉。我们必须认识到从带有浓厚的农业时代“大百科”特征的园林、或风景园林的“行业”(行政管理分工意义上的),分化出专业的景观设计师,当然还有建造师、观赏园艺师等等,是社会的进步,是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表现。切勿用中国目前落后的行业条块分割管理方法作为划定学科和专业的依据。

最后,我要参照佐佐木先生当年告诫美国同行的那句话来告诫中国的同行们:要么正视中国目前面临的严峻的人地关系危机和专业创新的机遇,勇敢担当起重建人地关系的和谐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任,为我们的后代开辟一个体面而堂皇的专业领地,要么就做些所谓“艺术”和“美化”的装点门面的皮毛琐事,让我们的后代责怪他们的祖先竟然对21世纪的中国当代问题如此漠然而坐失专业拓展之良机。

参考文献:

Fleming,LaurenceandGore,Alan,1988.TheEnglishGarden.SpringBooks.

McHarg,I.,1969,Designwithnature.NaturalHistoryPress,NewYork.

MillerE.L.,andPardal,S.,1992.TheClassicMeHarg,AnInterview.PublishedbyCESUR,TechnicalUniversityofLisbon.

Newton,N.T.,1971.DesignontheLand:TheDevelopmentofLandscapeArchitecture.TheBelknapPressofHarvardUniversity,Cambridge.MA。

Sasaki,H.1950,Thoughtsoneducationinlandscapearchitecture,LandscapeArchitecture,July:p158-160.

金柏苓,2004,中国园林学的基础和领域,中国园林,3:01-04.

李嘉乐,2002,现代风景园林学的内容极其形成过程,中国园林,4:3-6。

李嘉乐,2004,“《景观设计:职业与教育》导读读”后感,中国园林,5:12。

朱有玠,1985,“园林”名词溯源,中国园林,2。

李金路,王磐岩,2004,关于《园林基本术语标准》的探讨。中国园林,1:65-67。

刘家麒,2004,LandscapeArchitecture译名探讨,中国园林,5:10-11。

孙筱祥,2002,,风景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从造园、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地球表层规划,4:7-12。

孙晓祥,2004,关于俞孔坚等《景观设计:职业与教育》导读的审稿意见。中国园林。5:12-13。

王绍增,2004,关于Landscapearchitecture的中译名,1:67-68。

王晓俊,1999,LandscapeAchitecture是“景观/风景建筑学”吗?,中国园林,6:46-48。

西蒙兹著,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2000,《景观设计学》景观设计学[/url].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姚亦锋,2002,环境审美规划的历史延续,城市规划,8:76-81

俞孔坚,1998,从世界园林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看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园林,Vol.14,No.55/1998(1):17-21

俞孔坚,1998,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建筑学报,2:58-62。

俞孔坚,2000,《景观设计学》(约翰。O。西蒙兹著)译后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俞孔坚,2000,从田园到高科技园园的涵义(之一、之二),中国园林,8:37-41;4:46-51。

俞孔坚,2002,景观的含义,时代建筑,1:14-17。

俞孔坚,2004,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规划师,2:13-17。

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篇7

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第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Gaia理论告诉我们,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一池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水藻、杂草和昆虫,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如景观设计师MichaelvanValkenburgh设计的GeneralMills公司总部(位于Minneapolis,Minnesota)。的项目中,设计师拟自然播撒草原种子,创造适宜于当地景观基质和气候条件的人工地被群落,每年草枯叶黄之际,引火燃烧,次年再萌新绿。整个过程,包括火的运用,都借助了自然的生态过程和自然系统的自组织能力。

自然是具有能动性的,几千年的治水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待洪水这样的自然力,应因势利导而不是绝对的控制,古人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设计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充分认识自然的能动性,用竹笼、马槎、卵石与神为约,造就了川西平原的丰饶。大自然的自我愈合能力和自净能力,维持了大地上的山清水秀。生态设计意味着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

第三、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如海陆之交的盐沼是地球上产量最高植物群落之一。森林边缘、农田边缘、水体边缘以及村庄、建计之中。在城市或绿地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然而,在常规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生态边缘效应的存在,很少把这种边缘效应结合在设水系的设计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水陆过渡带上生硬的水泥护衬,本来应该是多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边缘带,只有曝晒的水泥或石块铺装;又如在公园里丛林的边缘,自然的生态效应会产生一个丰富多样的林缘带,而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又如,建筑物的基础四周,是一个非常好的潜在生态边缘带,而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则是硬质铺装和单一的人工地被。除此之外,人类的建设活动往往不珍惜边缘带的存在,生硬的红线把本来地块之间柔和的边缘带无情地毁坏。所以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

第四、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它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城市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曾一度被观赏花木和栽培园艺品种和唯美价值标准主导的城市园林绿地,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最重要的设计指标。每天都有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今天,乡土杂草比异国奇卉具有更为重要的生态价值;五星瓢虫和七星瓢虫是同样值得人们珍爱的,勤于除草施肥、城市绿地管理者的形象不应是打药杀虫的小农。通过生态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园林绿地系统,才是未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

二、辨证观

辨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意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

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与传统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二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这种由来已久的分异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三、结论

景观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景观设计者要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景观的内在自然规律,早日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飞跃,使景观设计开发由传统迈向现代。当然在进行设计过程中,也要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使园林更加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金阳会展中心中的建筑下设水体,室内运用了玻璃反光,有不同层次的感觉,用天井巧妙地使人在室内犹如在室外的亲身感受。这些手法的运用,为园林的发展无疑是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关士续,申仲英等。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vol.12(6):23-30

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篇8

一.系统观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这一观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第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Gaia理论告诉我们,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一池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水藻、杂草和昆虫,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如景观设计师MichaelvanValkenburgh设计的GeneralMills公司总部(位于Minneapolis,Minnesota).的项目中,设计师拟自然播撒草原种子,创造适宜于当地景观基质和气候条件的人工地被群落,每年草枯叶黄之际,引火燃烧,次年再萌新绿.整个过程,包括火的运用,都借助了自然的生态过程和自然系统的自组织能力。自然是具有能动性的,几千年的治水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待洪水这样的自然力,应因势利导而不是绝对的控制,古人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设计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充分认识自然的能动性,用竹笼、马槎、卵石与神为约,造就了川西平原的丰饶。大自然的自我愈合能力和自净能力,维持了大地上的山青水秀。生态设计意味着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第三、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如海陆之交的盐沼是地球上产量最高植物群落之一。森林边缘、农田边缘、水体边缘以及村庄、建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然而,在常规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生态边缘效应的存在,很少把这种边缘效应结合在设计之中。在城市或绿地水系的设计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水陆过渡带上生硬的水泥护衬,本来应该是多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边缘带,只有曝晒的水泥或石块铺装;又如在公园里丛林的边缘,自然的生态效应会产生一个丰富多样的林缘带,而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又如,建筑物的基础四周,是一个非常好的潜在生态边缘带,而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则是硬质铺装和单一的人工地被。除此之外,人类的建设活动往往不珍惜边缘带的存在,生硬的红线把本来地块之间柔和的边缘带无情地毁坏。所以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第四、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它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城市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曾一度被观赏花木和栽培园艺品种和唯美价值标准主导的城市园林绿地,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最重要的设计指标。每天都有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今天,乡土杂草比异国奇卉具有更为重要的生态价值;五星瓢虫和七星瓢虫是同样值得人们珍爱的,勤于除草施肥、城市绿地管理者的形象不应是打药杀虫的小农。通过生态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园林绿地系统,才是未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二.辨证观辨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意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与传统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二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这种由来已久的分异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第一生产力”,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具有交叉性科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新兴的交叉学科来拓展生态景观设计的实现途径,提高景观设计的质量。其中景观生态学就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价一直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才受到重视,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很有朝气的学科,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与参与。景观生态学和地理学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已成为生态学和地理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把地理学家研究自然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家研究一个生态区的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他们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中,尤其是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的学科。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学科,分析各种景观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分布特征、演变规律、空间镶嵌关系及其对不同景观格局的模拟研究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核心,而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析和空间模拟上的强大功能,为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基础。合理规划和管理景观,对生态系统、区域乃至全球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要借助于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的经济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同进化。四.结论景观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辨证法,景观设计者要学习自然辨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景观的内在自然规律,早日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飞跃,使景观设计开发由传统迈向现代。参考文献:[1]关士续,申仲英等.自然辨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2]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vol.12(6):23-30[3]王军,傅伪杰.陈利项.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J]

.资源科学,1999,vol.21(2):71-76[4]俞孔坚.可持续环境与发展规划的途径及其有效性[J].自然资源学报,1998,vol.13(1):8-15

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篇9

西方发达国家的公路景观设计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仅注重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确保行车安全通畅,主要着眼于道路线形设计、结构设计、力学计算等公路本身的建设,尚未提出系统的公路景观设计理论;第二阶段,开始重视道路以外的附属设施、环境保护、管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使道路的功能得以更充分地发挥,但公路景观设计大多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部分提出,初步的公路景观设计理论开始出现;第三阶段,着眼于道路的多功能利用,不仅使用路面,还利用立体空间(诸如立体交叉及地下空间),公路景观设计理论出现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的态势。现代公路景观设计正在成为一门涵盖土木工程学、生态学、计算机、植物学、美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边缘性科学,公路景观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多信息载体。当前国内外公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公路景观设计滞后于路基路面及其他附属设施的设计,有的甚至忽视了景观设计,条块分割,人工雕凿痕迹明显。许多已经出版的书籍和已经成文的规定都把公路的景观设计等同于“美化设计”或“绿化设计”。

(2)设计中过分注重形式美,对司乘人员实际的景观体验重视不足。设计者常采取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来设计公路景观,许多公路被“装饰”成富丽堂皇的绿化带;缺乏全局意识,过分注重形式美,忽视了人们在车辆高速运动中的景观体验,造成过往旅客和驾驶人员眼花缭乱,易产生视觉疲劳和不良情绪。

2.基于动态特性的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思想

公路沿线的周边环境不仅要满足交通功能,而且还应该赋予人们优美、宜人的景观视觉。公路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强调公路与沿线的自然环境、交通设施、车辆等的协调统一,使公路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另一方面也要强调根据车辆高速行驶的动态特点,实时调整景观的表现形式,既满足静态视觉的要求,同时也满足车辆行驶中人的动态视觉的要求,为司机和乘客提供实时变化的审美效果。

动态中人的景观尺度感、动态中人对环境的参与特点和人的心理感受是公路景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公路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视觉及行为特点,满足动态变化的要求。基于动态特性的公路景观设计方法是指根据司乘人员的动态视觉特性,充分考虑行车速度对景观尺度、人的美感特性、景观组合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从人的动态体验出发,对公路沿线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组合和优化设计。

公路景观设计面对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速度(V)、时间(T)与景观效果的关系问题。这里的V和T不是传统物理学意义上的车速和时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两地之间的位移跟速度和时间的线性关系。动态景观设计理论对V、T的理解,需从景观设计角度进行如下阐释:以车辆为参照物,V可以理解为公路景观以及与公路相关的自然景观(包括大地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等)、人文景观(城市、河堤、名胜古迹等)的不断运动;T应该理解为上述一系列运动景观的动态组合。也可以这样表述:公路景观设计应该营造出一系列闪现在人视野中犹如电影胶片般的动态、连续的画面。由于公路上的车辆一般都会经历起步、提速、持速运行、减速、再提速、再持速运行……这样一系列不断反复的运动,相应的,这一系列动态画面景观也经历着同样的运动和变化,设计人员进行公路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种变化,区分具体情况下人的不同视觉感受,而不能采取一刀切式的设计。

3.基于动态特性的公路景观设计基本要素

3.1.动态中的景观敏感度

景观敏感度是指景观引起人们注意力难易程度的量度,相对于静态景观而言,车辆行驶过程中,公路景观的动态敏感度在很大程度上将会被弱化,因此,欲使道路景观对行驶中的司乘人员起到与静态相同的视觉效果,就必须通过专门设计,弥补车速对动态景观敏感度的弱化影响。动态中景观敏感度(S)的大小和车速(v)、司乘人员前方视野中能清晰辨认景物的最大距离(Dmax)、清晰辨认景物的最小尺度(Hmin)、路侧能清晰辨认景物的最小距离(Dmin)四大因素密切相关,其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S=f(v,Dmax,Hmin,Dmin)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为了达到最佳动态景观敏感度(Smax),不同车速(v)与Dmax,Hmin,Dmin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车速(v)与Dmax,Hmin,Dmin关系表

(Table.2relationamongspeed-v,Dmax,HminandDmin)

V(km/h)2060100140

Dmax前方视野最大晰辩距离(m)150370660840

Hmin前方视野晰辩最小物质尺度(m)0.351.102.003.00

Dmin路侧晰辩最小距离(m)1.715.098.5011.9

以限速60km/h为例(当处于特定路段比如起步区、隧道内、急弯区时,需慢速行驶),司机前方的景观或景观单元的最远距离不应大于370m;不应小于5.09m;它们的高度应大于1.10m。当景观或景观单元的三维尺度超出这些阈值时,司机的景观敏感度为零,即对这个速度下行驶的司机来说是“视而不见”的。

导致动态中景观敏感度变化的因素很多,除了本文列出的v、Dmax、Hmin、Dmin等四大因素外,敏感度的变化还受景物表面相对于视线的坡度、景物在视域内出现的机率、景物的色彩、质感、明度和人的视力、情绪以及天气的变化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详细叙述。

3.2.动态中人的景观尺度感

静态中人的景观尺度感是在人的生活起居中形成的,包括人的对周围环境形成的空间感、场所感,一般是宜人的小尺度;而在车辆行驶情况下,车辆的运行使人们对公路沿线景观的尺度感发生了变化,进而带来道路与周围环境产生新的比例关系,路边景物一晃而过,只有尺度较大的物体才能看清,这种大体量的景观尺度是人们视觉的需要,符合动态中人的心理感知和生理特点。高速行驶下的汽车只有穿行于大尺度的景观空间,司乘人员才能产生融入自然的感觉而不是被排斥感,所以,动态中人的景观尺度感常是宜车的大尺度。因此,公路景观设计中景观尺度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动态中人的视觉、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根据路段的性质、车速等因素来综合确定。

3.3.动态中人的视觉特性

(1)公路上司乘人员的视点一直以一定的速度在运动,对景观的视觉感受也在不断地变化,在不同的路段环境中视觉感受是不一样的。在直线路段,沿前进的方向,视线正前方的画面呈单灭点,且视点在该画面上的位置保持不动,两侧景物稍瞬即逝;在曲线段,视线正前方的画面变为双灭点,画面虽在不断地变化,但因视野开阔,视觉停留的时间较长;而在互通式立交的匝道上,视点沿着某一半径的圆弧运动,圆心部位往往是视线的焦点,视觉停留的时间最长。

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景观设计;人地关系

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Hendricks.WillemVanloon在其著名的地理学著作《Vanloon''''sGeography》中写道:“历史是地理的第四维,它将时间和意义赋予地理”,这句话在四川省雅安三雅园的景观设计实践中产生了影响。

1四川省雅安市“三雅园”项目提出的挑战

雅安市是四川省著名的旅游城市,人口不足200万,是四川省西部生态旅游环线的过境地,与青城山、四姑娘山、海螺沟、西岭雪山、天台山等共同构成四川西部生态之旅黄金游线。雅安有成都后花园之称,驱车到成都仅需一个小时的时间,每到夏季成渝两地的人们把这里当作避暑休闲的胜地。在雅安的旅游资源中共有五大文化最具有影响力,第一个是三雅文化,第二个是茶文化(世界茶文化发源地),第三个是汉文化(高颐阙),第四个是熊猫文化(第一个熊猫发现地),第五个是红军文化(大渡河)。雅安市政府希望我们能将“三雅文化”(雅雨、雅鱼、雅女)用园林的形式表达出来。拟建三雅园占地总面积6.7万平米,位于雅安市青衣江北岸,雅安市南北旅游交通干线与318国道的交汇处。成都进入雅安的必经之地,一江三河的交汇口,是雅安市景观格局中最为重要的位置。雅安市是一个山地城市,城市内的建设用地非常紧张,服务于市民的公共绿地均在城市周边的山上,城市内部没有一块像样的公园。三雅园的用地位置是城市自然风光最优美的地段,市政府将六公顷的场地从开发商那里买回,据说价值五千万人民币,所以市民们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建成为一处优秀的园林景观。但是,对于设计方来说压力并不在这里,而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表达三雅文化这三个看起来风马牛互不相关的文化主题。

1.1曾经走过的弯路

由于对这个项目的背景和整个城市的情况了解不够深入,我们首先给这个公园一个错误的定位,仅仅把它定位在服务于雨城区的满足市民休闲的区级游园,对三雅文化的表达也流于形式,缺乏内涵。在第一次方案讨论之后,雅安市市长给我们讲了这个项目的背景以及他对这个公园的定位,他打了一个比方,三雅园的用地面积尽管只有6公顷,但对雅安人民来说其地位不亚于北京的颐和园。三雅园不仅是服务于雅安市人民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服务于全国来雅安旅游的人们,三雅园应该是整个雅安优美自然风光的缩写,三雅文化实际上想表达的主题就是:雅安是一个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浪漫之城。

1.2来自人文地理学的启示

为什么三雅文化是体现人与自然共生的主题呢?带着这个问题,设计人员游览了雨城之心—蒙顶山,中国熊猫繁育中心—碧峰峡,夹金山藏寨等风光秀丽的风景区,大家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三雅文化不就是人文地理学中所要研究的人与自然的综合关系吗?(当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在19世纪传播开以来,他就具有关于空间和地方这双重兴趣中心,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都存在着垂直和水平两种关系;垂直关系把同一个地方的不同因素连接起来,而水平关系则把不同地方的各种因素联接起来。在这一学术范围内,人文地理学只研究某些关系,而把另一些关系留给自然地理学者。在垂直课题方面,人文地理学者们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在水平课题方面,他们研究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重点放在遍布地球表面的人类创造物和人类本身的流动上。整体或综合的课题则把这两方面揉合在一起,强调组成一特定地方的各种相互关系的总体)。

于是一个新的构思在脑中形成了,下面介绍对三雅文化的简要研究过程和结论。转

1.3对三雅文化的表层认识与深层认识

1.3.1雅雨文化

●表层认识

降水量居内地第一,年降水日,夜雨量,日暴雨量均居国内首位。北东向和南北向两列八字形山岭利于兜揽东来海风,位于盆地升上高原的第一梯,背靠高原形成地形雨,是雅安多雨的地理学因素。巴山夜雨,雅安雨水以夜雨为主。

●文化传说

女娲补天“漏天”传说:女娲补天时,由于精力耗尽,正好留下一道裂缝在雅安的上空,从此这里便阴雨连绵,据说这道裂缝就在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的顶上。

宋:陈与义《观雨》“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深层认识

独一无二的地理条件造就雅安雨城的特色,雅雨是整个雅安生态环境特征的“待言人”。

温暖湿润夜雨多的气候非常适合人类和其它生物的繁衍生息,孕育了古老的长江上游文明。

水资源丰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域景观。全市除两江五河外,支流小溪多达210多条适合鱼类的繁衍。巴山夜雨多雅致,夜雨为雅安平添许多浪漫的因素。

1.3.2雅鱼文化

●表层认识

雅鱼:学名重口裂腹鱼,古名"丙穴鱼"(因孔坪乡柏香村丙穴产鱼较多),产地周公河,因周公河又称雅安河,故俗称雅鱼。

川农大已有人工繁育雅鱼的技术。雅鱼作为经济鱼类历史很悠久,为百姓喜闻乐见品种。

●文化传说

杜甫诗:鱼知丙穴由来美。

宋:宋祁专门为雅鱼的美味赋诗一首:二丙之穴,厥产嘉鱼。鲤质鳟鳞,为味珍腴。

鱼骨剑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周公河里出现了一河妖,声称必须选送一美女给他做妻子。一位美丽女孩站了出来,愿意牺牲自己拯救家人、乡亲和家园。最后女孩用宝剑智取河妖,自己也受伤坠入水底。河里的鱼感念女孩的舍身精神,汇游到一起,托起女孩。从此人们发现,河里的鱼头上都多了一块剑状的骨头。人们传说,那就是女孩用过的宝剑。

雅鱼进贡:雅州地方官员以雅鱼进贡皇宫,相传大约始于清乾隆年间,而犹以光绪帝、慈禧时代为甚。进贡时将鱼放在圆形的木桶之中,由于道路遥远,送到京城之时能有十分之一的鱼活下来就算多了。

●深层认识

雅鱼因其味道鲜美而远近驰名,曾经作为贡品,所以在民间地位很高。

因雨水多,河流密布,渔业成为雅安人们群众生活的支持产业之一,故因雨文化而生鱼文化。

鱼者,余也,裕也,鱼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了人民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之情。

1.3.3雅女文化

●表层认识

雅安妇女普遍皮肤白嫩,身材娇好,明眸善睐,美丽动人。是勤劳,善良,热情的劳动人民形象。

●文化传说

夏代亡国之君的妃子-妹喜传说即为古青衣羌国之人,可见雅女之美,古已有名。

在雅安民间故事中,关于女性的传说并不多见,除了女娲的传说和鱼骨剑的传说中的无名雅女外,还有一个蒙茶仙姑的传说,故事中讲的是茶祖吴理真在蒙顶种茶,多次失败,羌江龙王之女爱上了这位勤劳的男子,于是在蒙顶甘露井旁化身为一位美丽的少女,帮助吴理真成功驯化了野生茶树,后来两者白头偕老传为佳话,人们把这为龙女称为蒙茶仙姑,现在蒙顶山上还立有蒙茶仙姑的雕像。

●深层认识

雅安是多民族混居的地区,血统复杂,口音和长相都有别于临近区域,在人种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地位。雅安多雨多云雾,空气湿润,自然女人们皮肤白嫩,明眸善睐。雅安多山,雅女的身材自然娇小健美。雅女是雅安人民总体形象的代表,山美,水美,人更美,只有人的活动才令山水充满灵性。古人多少诗词赞美雅安的山水,其中点睛之笔无不落实在人的活动上。比如一首平羌渡(张祉滋)中说到:四面青山启笑,兴来不解新愁何?苍坪绣障风光丽,蒙顶仙芽雨露多。铁锁桥头人影乱,金华庙外橹声和。平倾岁岁沉秋月,对月几人有庙歌

雅女是浪漫的象征,也暗喻山水美如画。

1.3.4关于三雅文化思考的结论

通过对三雅文化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三雅文化表达了雅安市劳动人民对哺育自己的这块土地的热爱和歌颂。

三雅的提法表现了雅安人民的智慧:他们先赞美苍天,感谢上苍带给人间丰沛的雨水,而实际上雅安之雨完全得益于这里的地理特征--没有这块特殊的土地,苍天不会送这么多雨水下来。因此感谢雨水也就是感激这片土地。然后赞美鱼,赞美鱼也就是感谢苍天送给百姓丰富的物产。为什么选择鱼而没有选择水稻、茶叶、熊猫、飞鸟等物产呢?其原因很简单:因为鱼类的生产经营活动起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时期,其他物产的利用起源于农业文明,时间稍晚;因此人类对鱼的崇拜要早于其他农耕文明的物产,这在考古学上有充分的证明。另外,由于雅安雨水多,才有鱼类的大量繁殖供给人类取食,因此其实质还是对土地的敬仰。最后,雅安人民赞美自己,因为作为长江文化的发源区域,雅安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公5000-6000年,每个雅安人都为拥有自己的悠久的历史而自豪。那么,为什么会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呢,还是要感谢这片最富特色的土地。

2最后的解决方案

2.1设计概念:山-水-田-神话

山:地理因素是雨城的成因,雅雨文化的根基。

水:雅鱼文化的依托,山水城市的灵魂。

田:人类文明的符号,雅女文化的物质摇篮。

神话:浪漫城市的魅力源泉——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古人对雅安自然环境的浪漫解释)。

2.2景观设计方案的四大特色

2.2.1“神话——中轴文化广场”

该广场位于公园的中部,背倚青鼻嘴山,前临青衣江,其设计内容包括:

公园的形象主入口:与318国道相连。

是青衣江,周公山观景台:广场呈西北-东南走向,面向青衣江,可远眺周公山迷雾,有人说只要周公山山顶上有雾,那么雅安今天一定有雨。这是体现雅雨文化的一个景观节点。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雅雨文化核心故事:在广场的中间设计了一条裂缝,裂缝中间布满五彩卵石。本设计采用暗喻的手法,以地裂喻天裂,以五彩卵石比喻女娲炼石补天,同时在地裂的尽端设计一水火交融园林小品,以此来纪念女娲补天事业之伟大。

市民集会广场:为满足人们日常休闲以及特殊节日或演出等大型活动设计此广场。

雅女雕像:在中轴广场的滨江一侧安排一雕像为雅女梳妆,雅女的形象倒映在江水中,充满生活气息。山光、水色、人影在此溶为一体,以此象征雅安是"天地人神"和谐统一的人间仙境。

2.2.2“八字形山体——雅安地形的象征”

整个公园的地形设计采取台地的形式,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现场地形北高南低,延续青碧嘴山体的山形地势,恢复已经破坏的山水格局

对雅雨起因的比喻:雅安市是山地城市,北东向和南北向两列八字形山岭利于兜揽东来海风,位于盆地升上高原的第一梯,背靠高原形成地形雨,是雅安多雨的地理学因素。八字形山体的谷地就是中轴文化广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风水的格局。

2.2.3“雅鱼之溪-讲述山泉的故事”

雅安市山多雨多溪流多,将这一特色引入到园林中来以形成浓郁的地域山水特色。在设计中溪流的水源地是现场内部的一条灌溉暗渠,水流常年不断,水源来自碧峰峡,水质非常清洌。将这条暗渠改造成明渠,以卵石衬底,溪内放置雅鱼浮雕石,由于碧峰峡的溪水水温较低,或许可以放养一些冷水鱼,以增加游客的雅兴,这条主渠道定名为“雅鱼之溪”,溪旁置石,上面浮雕雅鱼进贡,杜甫诗词。来自雅鱼之溪的水流被分成八股,分别流淌到位于中轴文化广场两侧的中央水系,泉水叮咚,使身居城市的人们感受到山林的亲切。2.2.4“田间的风景-讲述雅安的故事”

山林与溪流保育了雅安这片坡地,肥沃的土壤带来勃勃的生机,人们不断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神话,在公园内部山丘低地我们模仿当地的农田肌理来表达对山林土地的敬仰。人们在茶余饭后在田埂上休息聊天,和朋友们讲述身边的故事。

3一种新的景观构思方法的诞生?

对于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引入有很多种形式,最方便的情况就是在设计现场本身就有文化载体,最不方便的就是外来引入的文化(和场地自身没有任何关系),如何恰当的表达这种外来引入的文化,三雅园的方案设计构思方法无疑是一种新的思路。人文地理学对景观设计的启发就是:场景(地理)与文化相融合,人们通过感受场景而领会文化及文化的来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