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探析

时间:2022-08-03 10:19:41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探析

[摘要]农业是立国之本,更是其他经济产业和部门能够独立存在和继续发展的基础。创新经济背景下,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已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建设现状看,科技创新平台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进。本文从组织形式、研究环境、利益分配等方面探讨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现状,系统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后期发展的优化策略,以期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管理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构建;问题;对策

农业信息技术不仅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生产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重要平台。伴随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IT技术在农业科技与生产中的应用开始普及,农业生产对信息技术的依赖也越来越高。农业现代化进程己经进入依赖高水平农业信息服务的阶段,突出体现在更加集成化、便捷化的网络信息服务。如何将互联网+、大数据与三农发展深度融合,已成为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现代化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早在2015年5月,农业部办公厅已印发关于《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各省积极整合农业科教信息资源,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农业科教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作为沟通农业技术供需、促进农业技术转化交易的媒介与载体,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借助于云技术的精准定位与信息挖掘,促进农业技术资源的空间集聚和共享、拓展科技平台海量数据存储空间,实时追踪技术交易,提供个性化信息推送、专利技术需求智能关联等服务,提升了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的支撑力。但从目前建成投产与运营后反馈的效果看,与国家平台有一定差距,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平台的建设模块、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与方式、信息的更新频率与丰富性、服务的质量等都有待完改善。接下来,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探讨,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

1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现状

1.1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但科研投入较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一直在缩小。农业科技创新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和新品种选育等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与国际水平整体同步,部分地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农业科研投入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严重不足。农业投资强度跟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经费归不同部门掌握,条块分割,配置不合理,难以集成使用,实际情况中很难整合。1.2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成果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转化率低、推广不到位。我国现阶段许多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效率已有大幅提高,农业资源节约利用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发展,标准化、规范化、无害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生物灾害防治能力大大提高。农业机械化不断完善,农业推广和加工技术创新大大提高。然而,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依然漫长,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转化率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的转化率差距显著。1.3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构建效率显著提升,但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农科教、产学研合作不紧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构建效率不断提升,但是,农业科技创新技术资源配置不平衡。在许多情况下,创新要素很难聚集在主导农产品的生产领域,导致了农业生产前、中、后期的科技创新技术资源配置极不平衡。此外,许多农业技术创新平台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资源匮乏,科技投入不足,技术落后。还有一点就是,农业科教、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相关科研具有学术定位,但是农业发展需要产品定位,这一矛盾依然存在。1.4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深化,但科研、生产脱节,企业尚未发挥主体作用。在农业科技投入方式上,许多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市场机制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深化,相关促进机制日趋完善,平台成果转化效率大大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然而,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农业科技与生产脱节等问题。此外,企业还没有积极投入农业科研资金,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尚未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2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中面临的问题

2.1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资金投入不足。我国每年的财政支出中约有三分之一用于农业方面的建设投资,但用于农业科技创新的费用却十分有限,除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营经费以外,大部分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没有运营经费,开放课题、日常运转经费等需自筹。新兴农业科技创新技术研究得不到资金支持,导致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严重滞后。2.2人才队伍建设、交流、引进力度不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的要素之一,也是创新平台构建的灵魂。目前,在中国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一个艰巨挑战是一些地区的农业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差。创新能力、知识结构与实际需求脱节,无法完成农业创新平台的构建工作。在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学历水平不断上调的背景下,仍存在部分农业生产工作者的文化层次和知识水平落后的局面。就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平台而言,农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数量不到毕业生比重的20%,地方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数量逐年下降。农业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老龄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明显不相适应。此外,农业院校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的发展,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基层农业技术继续教育名存实亡,对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知识效果甚微。2.3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的环境贫乏。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环境不利于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阶段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在政府出台的政策中并没有对农业创新科技平台构建形成有利的保护条件,政策中缺少对于农业科技创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没有技术入股的专有成文法规。有些民营科研机构无法得到应有的技术保护,这些自主科研研发机构,由于没有得到国家的优惠补偿和法规保护,仍处于维持生计的状态,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2.4各创新主体资源共享,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由于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具有综合性强、周期长、高投入的特点,所以这就需要科研机构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具备长期发展的物资与人力。科研工作对于从业人员的技能素养要求高,建立校企合作是必然的趋势,拥有完备的信息库是其创新的基础。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仅限于人才的输送,并未达到资源共享的阶层,在不同体制和各方原因的制约下很难形成资源共享的局势。在每年的政府整体规划中,农业科技创新的研发计划更是相对地处在较低位置,政府无论在重视程度还是在投资力度上都不够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每级政府的机构和职位设置中,对农业科技创新研发组织及其相关的职位设置基本都是有名无实。在一些重点领域的科技研发中,地区间更是缺乏协作配合,地区分工较为模糊,不能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合作,这致使在重点科技项目的研发上,往往由于资金、技术、人员的缺乏而中途搁置。在一些跨部口的项目上,地区之间的合作因为地方保护主义和各自的私业而进展缓慢,项目的研发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开发情况,致使科技资源在配置上出现较大的浪费,资源配置效率明显偏低,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2.5农业创新平台构建的价值体现不足。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由于科技人员和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的差距性,导致部分创新产品的使用出现障碍,在进行地区推广时容易产生“线断,网破,人散”的情况。农业劳动者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无法正确理解新事物,对于新兴技术产品的使用不到位,导致科研产品脱离其研发的实用性初衷。为了实现各个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利益最大化,就需要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努力做到将农业科技创新产品的推广运用普及到各个使用者,这样才是创建农业创新平台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因此,在面对创新主体的价值观差异,组织结构差异,主体多样化的问题时,需要做到以“适用”为第一要义,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将风险降到最低,对于不确定性的投入分配机制,应及时进行改进和更换。2.6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组织形式滞后。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中,创新主体的平台构建形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研究的长远发展,尤其在联合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模式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由于企业和企业、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技术差异较大,利益纠纷较多,因此联合课题研究往往有名无实。比如,联合研究课题面临利益分配、合作形式、知识产权所有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农业科技创新研究中,科研时间较长,很多联合项目资金无法跟进,最后宣布失败,导致农业创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性和公益性无法得到体现。

3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的主要制约因子分析

3.1农业科技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在中国农业科研单位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多头管理,机构分散重叠,缺乏对科研机构的指导和支持,农业科研与成果转化是相互分离的,这些问题不利于我国农业资源整合及优势互补。科研院所与市、县农业科研院所关系不密切,没有形成联动机制,科研成果未能及时转化和推广。开发类机构改革不彻底,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改革滞后,工作人员难以分流,优秀的研发队伍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和完善。由于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机制不健全,科技人员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实现。3.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我国有比较多的人员从事中国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但很少有人从事科学研究的转化工作。由于农业科技成果资源配置不足,成果转化和推广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诱导机制,因此研究成果的开发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大部分的农业科技成果不能有效转化,这不仅造成科技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农业生产损失。3.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学研究在中国的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县级农业和林业研究所研发设施设备十分落后。人才队伍建设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高层次科研人员稀缺,缺乏战略重点项目的能力;科研单位还没有形成长期的科研合作和跨行业合作机制,主要研究成果较少。此外,科研经费结构不平衡,竞争项目投资比重大,对科研项目的过度依赖,使科研成果在科研方向的战略性项目难以实施。

4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的建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加强农业技术创新与水平提升的决心,也加强了基层农业技术服务工作人员的信心。通过对上述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现状与困境的分析,结合国外农业技术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设思路。4.1加大财政支出中对农业创新技术投入占比。近年来,中国的农业科研投资的不断加强,投资额不断增加。然而,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国家应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政策,加大资金拨付力度,完善各项环节,使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能够健康有序进行。在农业人才培养水平方面,农业教育培训需要以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技术和农业经济效益的高回收率为核心目标。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教育培训的投入,主导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创新技术教育培训体系。我国农业创新技术的研究,应该按照政府对三农政策的指导思想,利用科技下乡、科技讲座、科普宣传、开展培训等各种方式来实施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建立与完善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多元化、覆盖全国的农业科教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教育、科研和创新服务相互融合渗透的综合服务体系。其次,采用政策倾斜的方式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构建。政府需要建立财政专款进行资助补贴并且采用减少税收等方式,帮助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农业创新项目的多元化发展。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完善提供便利,比如创建专业的信息平台帮助农业信息的传递,采用专业评估机制为平台的建设提供基础措施,提供一个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运作的良好环境。4.2加强对于农业技术创新平台团队建设。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创新人才匮乏。要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就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平台创新人才的建设。一是着力培育农业科技领先人才和科技创新队伍,努力搞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二是加强人才引进,花钱吸引具有世界领先优势高端科研人才。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科研人员的收入应以提高工资分配的激励为基础,突出岗位绩效激励,真正按照科研人员的贡献取酬。同时,科研奖励制度的建立也应为真正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科技成果的高科技人员而服务。在对于农业创新科技平台的不断探索与思考中,需不断对农业创新技术的研发工作进行深入改革,提升农业科研人员对农业创新理念的普及程度,提高农业科研人员和农产品种植者的适应能力。4.3完善农业科技平台政策制定,创建良好运作环境。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方面已有相对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这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农业科技工作具有其自身的工作特点,农业科技创新在整个农业体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的作用,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不能同一般的农业资源相看待,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必须有其自身独立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扩大农民在地方,特别是县级以下科研机构的参与作用,改变以往基本政府为主导的科技政策制定体系,让农民、专家、学者及民间力量参与科技政策的制定,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形成各方利益表达充分、利益诉求达到充分考虑的结果。4.4增强各方资源共享,协同创新能力。在政府主导下加大农业科研资金的投入,逐年加大政府财政支出中农业科技投入的比重,建立完善的研究课题,完善现有监察机制,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建立资源共享、协作创新机制。首先,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势,构建农业科研院所、涉农学院、涉农企业联合经营的多元化农业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二是通过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发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现代农业的推广应用。从而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含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平台还应重视第三方机制的使用。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第三方推荐机制。通过第三方机制将科技资源和信息进行集中和共享,这样在拓宽了研究的方向的基础上降低了科研成本。第三方机制成为校企间的监察管理机构,可以将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在项目开展之前进行知识产权的明确化,同时可以对知识产权中的利益进行合理分配,可以充分调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性,实现科研机构和高校间的深度合作,真正实现各创新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创新。4.5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价值体现。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中,所需要的是呈现出专业性、技术性、团体性的优点。农业创新对国家的影响之大,使得农业技术的水平提高成为带动农产品产量增加的关键。农业生产必须从实际出发,采用便捷渠道快速投入市场,争取培育优良品种,为农民创收。对于农业研究人才团队的建设需要从其本质出发,依托于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同时要利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进行有效宣传、推广,让更多的农村劳动者都能接触到科技创新产品,从而使产品有实际应用价值,真正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最大效力,体现其真正价值。4.6丰富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组织形式。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首先要搭建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个体户为创新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立政府科研单位、大中专农业院校和企业研发单位为主的科技创新平台及建立集约化的农业科技推广平台,以此来建立社会组织为主体,政府农业研发部、大中专院校及农业推广部为两翼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其次,还需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产学研相结合,是促进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相结合的良好形式,产学研平台的建立有助于更好地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更好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在“三农”问题中,我国一直把科技创新问题当成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在政府的指导下,加大农业科技研究中的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的农业创新技术研究氛围,提高专业人员素养,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完善监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进程,有利于优化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推进农业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对增强国家农业科学技术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贾钢涛,李长真,王利红.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08).

[2]陆杰华,张芳,汤澄.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引领人口发展新格局——中国人口学会2015年年会综述[J].人口研究,2015(02).

[3]孙鹏程,庞晓波.探究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一一兼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2012》[J].农业技术经济,2016(11).

[4]陈建明,胡洁.新常态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探究——《新常态改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谈大趋势》评介[J].当代财经,2016(08).

[5]陈祺琪,张俊飚,程琳琳,李兆亮.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区域差异分析及驱动因子分解[J].科研管理,2016(03).

作者:托鹏燕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