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保障体制思索

时间:2022-03-08 05:39:00

农业技术推广保障体制思索

进人21世纪以来,“三农”问题引起我国政府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几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深入实施科技人户工程,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因此,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农技推广和转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外部性,除了农业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及农村基层单位自身应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外,还需建立一个有效的保障体系,既需要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也需要相应的法律政策措施、资金支持等外部环境和条件作为坚实的后盾。以下就农业技术推广的制度、经费和政策保障的具体措施作一简要的分析。

1制度保障

1.1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是指导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基本法律,对稳定农技推广机构、健全农技推广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国家还需制定全国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细则》以指导和规范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制定由农业部或科技部等相关部门颁布实施的加强农村科技产业发展的系列规定,并与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相配套,逐步将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1.1.1加强宏观调控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负责领导和协调工作。如对于市场能承担的农业技术,在制度上允许成立相应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技术推广服务公司,除为其自身发展创造条件外,还应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其存在合法化,并建立相应的促使其合法经营的法律约束,使其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发展壮大。

1.1.2发展和引导农业技术市场必须通过法规、管理办法等规范农业技术推广市场的行为。加强农业技术市场建设,促进农业技术转让,为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民营科技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及市场化提供便利的条件和措施保障。通过各种途径农业技术成果、专利等技术转让信息,使得技术的供需双方关系更加密切,从而促进农业技术贸易。鼓励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购销企业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和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法规、管理办法等规范其行为,杜绝坑农、害农现象。

1.1.3培育和发展民间科技组织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科技成果转化,不仅可将分散农户的科技需求集中起来,而且提高了其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能力,使农业科技成果走向千家万户,在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农业企业与农户之间构建起了桥梁,及时传递和沟通双方的信息,有效地弥补了转化过程中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中介空白;因此,应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的发展,大力推动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社规范发展。在组织机构的设置、民主管理机制的建立、服务项目的确定、业务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加大指导工作的力度,使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成立、依法规范,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加大农业科技的执法力度在进一步加大《农业法》、《农业科技推广法》、《种子管理条例》、《植物新品种管理办法》和《转基因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的同时,还应加强以下工作:一是要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准入制度,农业科技推广主体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推广资质、条件和手段等,推广资质必须通过专门机构的认证;二是规范推广内容,农业科技推广内容包括优良种子种苗、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新型农业生产资料、动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特种动植物高效种养技术等,必须通过具备法律效力单位的认定或审定,未经审定或认定的技术和产品不能随意推广。

2经费保障

2.1财政投入体制

2.1.1加大对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对农业科技推广的财政投入。既要增加中央财政投入的比重,根据各地农业人口、耕地面积等指标将资金公平、合理地分配,又

要保证各级财政的资金到位;既要明确财政投入的用途,又要确定人员经费、培训费、试验示范等业务经费的比例。2.1.2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在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方面。既要改善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使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的实际相衔接,又要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加入WTO后,政府将取消对农产品的直接补贴,这部分资金应转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事业,可通过设立农业科技(绿箱)基金,将以前的农产品补贴变为农业科技推广补贴,从而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加大对科技推广的投人力度。此外,应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并能逐步制度化地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

2.1.3确保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必要的经费对国家政策规定必须确保的各项公益性服务,应尽快健全相关机构和队伍,确保必要的经费。通过3~5年的建设,力争使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

2.1.4加大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政府要将农业科技信息网列入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并加大对其的资金投人。在农村,既要修道路,更要修信息之路,让农业科技信息网“村村通”。农技推广人员要具备收集、处理、分析和信息的能力,高效率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农民通过信息网及时了解各种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行情,确定生产计划;了解农业科技动态、病虫害测报信息等,制定相应的生产措施;通过网络联系农产品市场,卖出自己的产品,做到生产有目标、种养有技术、销售有出路。

2.1.5加强对科普宣传和人才培训的投入在加强对科普宣传和人才培训的投入方面,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以及农产品流通信息。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和VCD光盘、多媒体软件、文字资料等远程推广手段和媒体覆盖面广的优势,快捷、有效地提供技术、信息、培训和咨询服务。二是强化农业推广队伍和农民的培训。加强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农民企业家的培养;培养基层技术推广人才,造就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农技推广专家;开展农民技术培训,使其成为掌握并能应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

2.2健全投入机制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多元化投资机制,大力鼓励企业、科研单位、银行金融机构等投资农业科技的推广。采取有效措施使投入能“筹而有向,聚而有量,集而有度,用而有序,管而有方”,努力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投入机制。

2.2.1调整财政分配格局提高科技支出的比重,并引导农业科技发展基金、科技三项费用的适度倾斜。建议农发资金、科技经费以实行有偿和无偿使用相结合的办法实施,以滚动发展来加大支持力度。建议地方制定一个指导性主体投入比例细则,督促有关方面筹资投入。

2.2.2盘活存量,活化原有投入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激活原有投入资金,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优势和条件,盘活资金,加快资金的循环。建议在项目决策和实施时,尽可能细致地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尤其是充分调用农户手中固有的设施、设备和工具,循序渐进。

2.2.3加强政府引导,增加自有资金投入通过政策调控和资金引导等手段,引导科研单位、企业和农户增加自有投入,不断增加投入积累。政府部门应大力鼓励企业、集体、民间等各个主体投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拓宽农技推广经费来源渠道,放开一些在市场经济中可以得到回报的农技推广项目,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2.2.4多渠道筹集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利用信贷资金、乡镇企业收入中以工补农资金、涉农企业赞助等社会集资以及农业部门经营收入提成等,推动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政策调控等手段,按照市场运行机制,着力引导金融业向农业科技推广转化领域投入。

3政策保障

3.1鼓励推广人员投入科技服务鼓励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进一步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服务,并取得合法报酬。鼓励和支持其在不影响本单位产权、经济利益的前提下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承包等。鼓励实行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个人智慧等入股的分配方式,特别是要允许农业科研人员带薪到农村创业,以投资创业的形式转化自己的科研成果,制定科技人员在农村创办科技企业优惠政策,如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

3.2鼓励企业等投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和管理”以及专业化生产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结合市场和企业发展需要,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共享机制,引进和吸引优秀的科技、管理人才等,为传统农业注入现代市场意识和新科技因素。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形式向农民推广技术,回收产品,通过产后的加工和市场销售服务,带动一大批农户实现农产品增值。制定政策鼓励企业、集体、民间等各个主体投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同时,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及相应的产业技术政策,支持涉农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推广部门。

3.3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如各级政府的资金注入、法定业务范围内的免税、各项农业项目的实施等。我国尽管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总体来看,力度不够,也没有完全落实。当务之急就是将政府已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好,包括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用地用电优惠等方面。同时,积极探索其他扶持措施,如借鉴台湾农会的做法,制定有关人才流动政策,鼓励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员到合作社任职等。在合作社业务开发上,可开展资金互助、保险等试点,以提高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增强合作社的经济实力。

3.4健全科技推广人才管理政策在健全科技推广人才管理政策方面,一是促进推广队伍的精干与优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壮大人才队伍,这样不仅可防止技术骨干流失,而且落实了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农技推广队伍的素质,逐步使推广队伍中农技人员比例由目前的6o%以下提高到80%以上;确保农技人员应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或相应的专业水平。二是健全人才成长机制。营造一个有利于人尽其才的氛围,从一定程度上认识和激励农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容忍失败。持续不断、有计划地对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在职教育和培训,促进其知识更新,以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引入竞争机制,使人才自主流动,在引进技术人才方面,通过吸引成果带人才和鼓励外聘技术人员等方法,揽天下英才为我所用,从而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实行严格的资格考试制度,提高从事推广工作人员的从业水平,同时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制度,视工作业绩进行相应的奖惩。五是制定农技推广人员管理政策。对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尤其在贫困地区直接为农民服务的农技人员,实行保留身份、保留职级、保留工资、保留调资晋级资格、优先评聘技术职称等政策;对取得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要给予重奖,同时还要妥善解决农技人员的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继续教育等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