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时间:2022-02-24 09:46:29

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摘要】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美国和新西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本文基于专业标准、评估认证、政策保障和资源支持四个方面对美国和新西兰幼儿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比较。我国可借鉴美国和新西兰的成功举措,通过完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制定幼儿教师教育保障政策,健全幼儿教师教育机制,提供资源与经费支持等来提升幼儿教师质量,保障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美国;新西兰;幼儿教师;教师质量保障体系

教师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的综合表现。教师质量保障体系是在现有的教师教育、薪金保障、学校环境、聘任制度等前提之下,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它们更好地成为提高教师质量服务的动态系统。[1]教师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涉及国家、政府、社会、学校等多个主体的系统工程,既包括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质量保障体系,也包括内部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一直以来,美国和新西兰为提升本国的幼儿教师质量,从专业标准、评估认证、政策制度、经费和资源支持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深入分析探讨美国和新西兰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对完善我国幼儿教师教育机制,提升幼教师资队伍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国、新西兰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的比较分析

纵观美国和新西兰的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举措,各具特色又不乏共通之处,文章基于专业标准、评估认证、政策保障、经费和资源支持四个方面对两国的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展开论述和比较。(一)基于专业标准的幼儿教师质量保障比较分析。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教育机构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培养目标制定出的有关教师培养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教师专业结构要素中的各项实施准则和方法。[2]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发越来越注重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专业要求的内在一致性和标准的连续性。[3]针对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美国制定了《幼儿教师职前标准》《幼儿教师在职标准》《优秀幼儿教师标准》。新西兰也相继颁发了分别适用于职前教师的《师范类毕业生标准》、入职教师的《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标准》和在职教师的《注册教师专业标准》。美国的《幼儿教师职前标准》是根据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进行划分的,分为初级许可证计划、高级计划和副学位计划三个层次,用于规范和考核幼儿教师培养机构和学校。《幼儿教师在职标准》针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提出了十条原则。而《优秀幼儿教师标准》则是针对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幼儿教师,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尽管各个发展阶段的专业标准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对教师的具体能力要求的指标上体现了差异化和递进性的特征。新西兰则将幼儿教师入职教育、专业标准与资格认证有机结合,如职前教育项目与师范生毕业标准联系密切,入职教师必须参加两年以上由所在教育机构提供的入职教育,达到注册教师标准才能获得注册教师资格等。美国和新西兰动态性的专业标准体系涵盖了幼儿教师各个发展阶段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实践经验,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差异化的特点,既为幼儿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又有利于确保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二)基于评估认证的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分析。专业标准的颁布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只有当标准与适当的评价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切实提升幼儿教师的质量,建设完善的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美国和新西兰分别建立了以标准为尺度的教育质量评估和认证方式。美国针对幼儿教师教育机构采取了副学士学位认证、学士学位认证、研究生学位认证三种不同层次的认证模式。认证的内容主要是考察幼儿教师教育机构或项目能否培养出符合以下六条核心标准的幼儿准教师:一是通过各州特定的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二是通识知识的考试,三是对培养的幼儿准教师学习计划和开展实际课程能力的评估,四是对培养的幼儿准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估,五是对培养的幼儿准教师对幼儿学习影响的评估,六是与标准相关的其他评估。[4]幼儿教师教育机构若想获得全美幼教协会(NAEYC)或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CATE)的认证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递交认证申请文件、自我审查和NAEYC对教育项目进行审查、起草自我检查报告、机构递交自我检查报告、NCATE进行实地审查、NCATE公布评估决议。[5]美国对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评估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学士和硕士学位,整个过程会持续18~24个月。对机构的认证更是一个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即便获得了认证资格,NAEYC和NCATE依然会对机构进行定期审查和修正。[6]与美国注重对幼儿教师教育机构认证不同,新西兰政府成立了众多职责分明、相互合作的教师质量保障机构。例如,负责管理国家学历学位资格认证的新西兰资格评审局,担任幼儿教师注册事宜的新西兰教师委员会,开展学前教育评价并相关报告的新西兰教育评价办公室,监督幼儿教育管理及教育执行情况的教育督察室等,这些机构职责分明,相互配合,从多方面确保教师质量。[7]此外,新西兰还有着较为严格和完善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委员会根据注册的相关标准为幼儿教师颁布临时注册教师、准注册教师和完全注册教师三种不同水平和类型的从业执照,非永久的教师资格注册和认证制度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取得进步,提升专业水平和能力。(三)基于政策保障的幼儿教师质量保障比较分析。政策是由政府或者公共权威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手段,对组织或者个体进行控制的行为。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社会价值分配方案。[8]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予以基础性的保障,幼儿教师质量的提升同样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与保驾护航。以政府为首,大力支持本国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并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是新西兰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的一大特点。作为新西兰幼儿教师质量保障的奠基性政策文件——《未来之路》(即学前教育十年战略规划),是新西兰政府对学前教育领域发动的一次较为持久而全面的改革。《未来之路》中明确指出要扩大对所有幼儿园教师及其他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的注册要求,使2007年、2010年、2012年注册教师的比例分别达到50%、80%和100%。[9]自2002年起,新西兰政府每四年便会一份《幼儿教师集体协议》,对涉及在职幼儿教师切身利益的内容如招聘、安全与健康、薪酬、津贴、假期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与要求,以此来保障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质量提升。[10]可见,在新西兰幼儿教师是一份受到国家及行业内认可和政策法律保护的职业,职业的保障性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加入到学前教育事业当中来,《幼儿教师集体协议》为新西兰幼儿教师整体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与新西兰相比,公共政策和系统支持也是美国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实施的前提。自2002年起,美国政府实施了“支持教师,凝聚家庭”项目计划,旨在通过儿童早期战略计划和专业人士的帮助使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与家庭在重要问题的沟通上促进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此外,全美幼教协会还在其官方网站为幼儿教师查询相关立法问题提供了支持,设立并实施了“幼儿冠军行动中心”。[11]这一行动中心主要用于宣传各类国家的政策和提供可用信息,满足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四)基于资源和经费支持的幼儿教师质量保障比较分析。全美幼教协会作为世界最大的幼儿教育组织,在保障美国幼儿教师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美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五大资源支持和交流平台。一是帮助幼儿教师和教育实践人员获取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最新信息与成果。全美幼教协会创办了专业的幼儿教师教育杂志“TeachingYoungChildren”,除了多种纸质版本外,还有专门的网站提供多语种的电子资料。“TeachingYoungChildren”中不仅包含来自幼教专家的理论剖析,还包含来自一线幼儿教师的实践真知,有效填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二是通过国家儿童早期专业发展的年度盛会这一交流平台促进幼儿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成果共享,与会者通过听取主题报告,参与交流研讨,观摩教育展览等获得启发,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三是创办NAEYC网络兴趣社区,将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和追求的幼儿教师汇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彼此促进。四是设置“EarlyYearsAreLearningYears”信息查询模块,定期有价值的资讯和文章,为幼儿教师和家庭培养幼儿提供支持。最后,为了加强全球性的教育交流,幼儿教育全球联盟的建立为全世界的幼儿教育者提供了发声平台。与美国相比,新西兰政府更加注重幼儿教师工资薪酬、福利津贴等经费支持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为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西兰政府不仅为在校学生设立多样化的教育奖学金,吸引优秀青年投身学前教育行业,还为临时注册教师和在职教师提供专项补助,帮助其取得合格教育文凭成为注册教师。为了能让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幼儿教师事业,新西兰政府不断改革教师注册计划,扩大幼儿教师的补助经费。为了减轻教育机构聘请注册教师所增加成本的压力,也为了让更多的教育机构聘请注册教师,新西兰政府釆用了基于学前教育机构成本的投入方式,即注册教师数越多,获得的经费支持力度越高。[12]总体来说,新西兰教育经费投入机制较为完善,资金投入的比例与幼儿教师的质量相联系,极大地促进教师质量的提升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美国、新西兰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的借鉴与思考

(一)完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将专业标准与资格认证相结合。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和提升教师专业地位的重要前提,也是建立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制定和颁布教师标准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提升教师质量的重要举措。美国和新西兰的成功经验表明,根据不同教育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特点制定的教师专业标准更能够成为引领教师发展道路的指向标,确保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职业生涯中逐步得到提升。2012年,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管理、培养以及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但与美国和新西兰相比,我国的《专业标准》适用于所有发展阶段的幼儿教师,缺乏层次性和专业引领性。因此,我国应该以现有的《专业标准》为基础,根据教育的需求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将标准层层分解、制定有针对性的专业发展标准和连续性的职业规划依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的重要依据,针对我国目前幼儿教师资格终身制无益于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现状,如何将专业标准与幼儿教师的资格认证结合,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质量提升?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和新西兰的创新之举。在美国,考取相应的幼教执照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前提,为鼓励在职教师不断追求与进取,政府为其设置了初级、中级、甚至是国家高级教师资格证,在职教师可通过学习、进修等途径获得自我提升。获取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证并不代表一劳永逸,相关部门会定期根据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师资格进行认证,认证不合格则要接受新一轮的学习与培训。新西兰不仅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教师资格注册的评判依据,还将其与幼儿教师的薪资挂钩,并制定了指导幼儿教育机构如何将教师的绩2018.01教育科研•早期教育29效融入专业标准的操作性手册指南。[13]据此,我国应该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度,丰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类型,体现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另外,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程序,将幼儿教师的入职考核、在职培训、职后发展融入其中,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与资格认证相结合,在落实专业标准的同时,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详细指导手册,让评估和考核有章可循。(二)制定幼儿教师教育保障政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是一项惠及亿万儿童的公益性事业。明确和落实政府责任是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都明确指出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负有主要责任。为促进幼儿教师质量的提升,各省市也纷纷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但具体目标和措施的表述较为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目标较为单一,不具有持续性和层次性,仅仅提出了要增加幼儿教师的数量,对于教师的学历、资格、专业水平等衡量幼儿教师质量的具体指标的提升并未过多涉及。新西兰政府在学前教育十年战略规划——《未来之路》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幼儿教师质量保障目标,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了调整。此外,政府还通过颁布《幼儿教师集体协议》对幼儿教师的薪资政策、专业发展、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美国以政府为主导,成立了幼儿教师质量保障的各项机构,分别负责职前培养监督、入职教育指导、制定教师专业标准、开展资格注册审查等各项工作,各机构分工明确且落实到位,在美国幼儿教师质量保障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和新西兰幼儿教师质量的提升与其政府的重视及责任的担负密不可分。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该明确其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并承担起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首先,应制定适应各地实际的幼儿教师质量保障政策和发展规划,设置明确可量化考量的教师质量提升的阶段性目标,避免实施过程中政策方向的偏离。其次,要统筹各部门和单位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制定幼儿教师配备和编制标准,对园长和教师进行培训等,以此来保证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稳定和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最后,幼儿教师质量的提升和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政府要做好中长期的政策规划,并逐步落实和推进。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要进行调研,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为政策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三)健全幼儿教师教育机制,确保幼儿教师质量。幼儿教师培养机构是幼儿教师的摇篮,健全幼儿教师教育机制是提升和确保教师输出质量的前提。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堪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幼儿园园长及专任教师近168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者近27万人,只占到全部人员的15.5%,而高中或高中以下阶段毕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近56万人,占教师总数的33.6%。[15]高校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也存在通识教育流于表面,专业课程无法内化为学生信奉的教育观念,实践课程与理论脱节等问题。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也不容乐观,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将新教师的入职教育质量完全依托在老教师的经验上,入职培训效果得不到保障。虽然国家开展了相应的在职教师培训项目,但参与的人数有限,经济欠发达或边远地区的幼儿教师缺少公平的培训机会,培训项目的效果也无相应的机构进行评估和监督。反观新西兰和美国,为切实提高幼儿教师教育质量,美国设立了副学士学位认证、学士学位认证、研究生学位认证三种不同层次的认证模式,对幼儿教师教育机构进行持续性的评估和形成性的评价,确保幼儿教师的输出质量。新西兰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入职指导在教师委员会的组织管理下发展成了教育质量目标明确清晰,培养过程规范可控,各参与机构相互合作的教师教育项目。[16]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既注重学术性又重视实践性,力图以学生为中心,多种形式(讲座、工作坊、小组辅导和现场体验)相结合。基于以上经验,我国应该健全幼儿教师教育机制,设立严格的评估标准和认证系统,规范职前培养模式,加强新教师入职培训,从而确保幼儿教师的输出质量。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培养机构在课程设置上应形式多样,并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信仰、态度和专业素质。从幼儿教师入职指导的有效性来看,应学习新西兰建立“幼儿教师入职指导项目”,规范新教师和指导教师在入职教育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提升入职指导的质量和效果。(四)提供资源与经费支持,保障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师资的建设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和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教师的薪酬待遇是影响教师流动的重要因素。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偏低,获得专项财政经费的支持少,工作强度大,付出与回报不相符,从而导致教师职业满意度和认同感较低,流动性大。近年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若干意见》等国家性政策文件都明确指出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等。新西兰完整的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为学前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行和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应根据国情对幼儿教师的身份、聘用与考核制度、工资待遇等较为重要的问题做出明确的界定,只有保证了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才能使学前教育事业稳固发展。激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幼儿教师的自主学习与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专业支持系统,为幼儿教师提供丰富的专业资源,使得幼儿教师与幼儿教育专家、教育管理者、家长、社区、同事之间有便捷的沟通与交流平台。借鉴美国的经验,首先,我国可以利用优秀的幼儿教师教育组织发行或者引进国外更多的幼儿教师教育专业期刊,并架构网络平台、提供免费的资源下载,使得幼儿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最新成果资源和信息。其次,设立权威的幼儿教师教育论坛和教育联盟,鼓励更大范围内幼儿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成果共享。最后,构建信息反馈和咨询平台,特别是在幼儿教育文件和政策出台时,设立幼儿教育工作者信息反馈和咨询平台,让幼儿教师在践行相关政策有疑问或者发现问题时能及时与政策制定者进行交流沟通,以达到更好的政策实施效果。

作者:秦晴 王叶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