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

时间:2022-01-09 03:54:48

大学生就业难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

摘要: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展开调查发现,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意识到教育有“投资”性质,但对子女教育投资的动机呈现多元化;而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仍较高;但有一部分农村家长,尤其是学历较低的家长,对孩子上学的态度开始变得不太明朗。这需要政府和社会采取措施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加以引导。

关键词:就业;教育投资;农村

近年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各类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安徽省就业人口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但相对而言,农村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仍较突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安徽省就业人口的受教育面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地区双双垫底[1]。调查发现,安徽省城镇就业农民工主要以初中学历为主,占农民工总数的61.6%[2]。在人口文化素质偏低的情况下,大学生(尤其是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却不断凸显,主要表现为就业率不高和起薪水平较低两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追踪调查”显示,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69.5%)比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87.7%)低18.2个百分点,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平均初职月薪(2835元)也比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平均初职月薪(3443元)明显偏低[3]。而在教育投资收益偏低的情况下,农村教育投资成本却相对偏高,农村家庭教育负担偏重。农村教育的收益与成本的不对称使得人们意识到了教育投资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是否会对安徽省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值得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难对安徽省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以农村家庭为分析单位,重点选取安徽省怀远县农村家庭进行抽样调查,条件是子女达到入学年龄的家庭。本次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09份,无效问卷11份。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数据分析

1.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家庭都认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将近80%的家庭认为目前就业“很难”或“比较难”,这说明农村家庭教育决策是建立在比较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其中,认为大学生就业很难的家庭占5.1%,认为就业比较难的家庭占73.4%,认为就业容易的家庭占8.9%,而对大学生就业是否难不了解的家庭占12.6%。

2.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

为了考察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1)对教育的投入是否值得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认为小学及以下程度的教育很值得的占62.3%,认为初中程度的教育很值得的占71.1%,认为高中或中专程度的教育很值得的占了82.5%,而认为大学及以上程度的教育很值得的占83.4%。(2)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在被问及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时,48.4%的家庭希望孩子能读到大学及以上学历,43.5%的家庭认为孩子自己能读多高就读多高,仅有8.1%的家庭希望孩子读到高中及以下。(3)您是否认同“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种观点?89.5%的家庭表示认同,只有10.5%的家庭持否定态度。

3.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目的

本课题还对家长供孩子上学的目的进行了调查。该调查采用的是多项选择的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安徽省农村居民对子女进行教育投资的动机比较复杂,排序在前几位的是:为了学文化,希望子女通过接受教育增长本领,将来能够生活得更好(84.2%);考大学是为家庭增光添彩,光宗耀祖(56.9%);没想过,别人上学我们也上学(53.6%);供子女上学是家长的义务(41.6%);子女有了好前途,家长也可以跟着受益(27.3%)。

4.对教育支出性质的认知

关于教育支出性质是“费用”还是“投资”的认识会影响到人们的投资意愿。在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以前,家庭教育支出被认为是“费用”,即仅是物质财富的消耗,不会形成任何资产。但20世纪60年代的人力资本理论改变了这一观点,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即教育支出是一种重要的“投资”[4]。调查结果显示,16.4%的家长认为对子女的教育支出是一种“投资”,53.8%的家长认为“既是费用又是投资”,仅有15.5%的家长认为对子女的教育支出仅是“费用”,14.3%的家庭对此表示“不清楚”。

5.教育投资结构

从家长投资教育的结构上看,有近80%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学历教育,仅有20%左右的家长愿意让子女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技术。而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愿意送子女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技术时,绝大多数人认为“大学生比较有出息,而且将来更好找工作”。6.对教育风险的认识教育作为一项投资,必然存在相应的风险。调查结果显示,83%的家长担心子女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在被问及这种担心是否会影响对子女教育投资的积极性时,45.1%的家长表示会影响其积极性。笔者进一步考察了当地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家庭投资意愿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在对问题“近5年您所在行政村/附近村有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吗?”的回答中,认为“没有”“有1或2个”“3个以上”的家庭愿意投资的比例分别为93.4%、70.5%和35.6%。这表明当地大学毕业生失业人数越多,家庭投资意愿越低。

二、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1.目前安徽省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仍较高,但会受到潜在风险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且绝大多数家庭已意识到这一现状的情况下,安徽省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仍较高。绝大多数的农村家庭愿意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愿意给孩子进行教育投资。家长的文化水平越高,越愿意对孩子的教育进行投资。但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有一部分农村家长,尤其是学历较低的家长,对孩子上学的态度开始变得不太明朗。调查发现,有部分家长反映现在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较高,这对于收入不多的农村家庭而言是一个较沉重的负担。但在目前就业形势下,将来子女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却是未知数,这样一种“高投入”与“低产出”的不平衡现象,使得许多讲求“实惠”的农村家长降低了对子女进行教育投资的热情。

2.农村家庭已经意识到教育支出的“投资”性质,但教育投资的动机多元化

调查发现,目前安徽省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意识到教育有“投资”性质,相比认为教育仅是“费用支出”这一观点而言,前者更愿意对子女进行教育投资。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动机呈现多元化。许多家庭教育投资的目的很实际,希望子女多学点知识,将来找份好工作,能够生活得更好;而以传统思想的“光宗耀祖”为目的或以“将来年老时可以跟着受益”为目的的比例已经很小。这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多功能性,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已经开始“关注子女自身的发展和需要”。

(二)政策建议

1.多渠道减轻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负担

首先,财政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切实降低教育费用,让更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多的教育。其次,政府应加大在奖学金、助学金等方面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鼓励学校设立更多的奖学金项目,这样既可以促进农村贫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有效减轻农村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5]。

2.改善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提高教育投资预期

在推行大学生村官或“大学生自主创业”小额贷款等大学生就业扶助政策时,政府要从政策层面上适当向农村背景的大学生倾斜。劳动保障部门应该对就业困难的农村贫困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费用适当减免。政府还可以开展农村贫困优秀毕业生的推荐活动等。另外,学校在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等方面可适当照顾农村背景的学生[6]。

3.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拓宽学生的升学渠道

农村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职业教育可直接提高受教育者的劳动技能,能够直接增加收入。相对而言,农民更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资。因此,今后政府应适当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适当将城镇中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植入农村,建立起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农村青少年的职业技能。这不仅有利于解决目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教育投资的回报率,从而促进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增加。此外,政府、媒体应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让更多家庭意识到职业教育投资也是一种教育投资途径,与学历教育相比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作者:姜丽美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耿亚君,郑茹.我省就业人口文化水平低于全国[EB/OL].

[3]李春玲.农村大学生就业更难吗[N].光明日报,2014-04-14(11).

[4]陶美重.论教育消费的本质[J].教育与经济,2007(4):19-23.

[5]施永.教育政策变化对农村家庭教育消费的影响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19):125-126.

[6]王新,江南.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