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工作探究7篇

时间:2022-11-18 02:23:25

大学生创业工作探究7篇

第一篇:大学生创业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创业浪潮中,虽然创业有利于提高大学就业率,有利于深化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我国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颇多,真正创业成功者寥寥无几。鉴于此,在“双创”环境下,提出大学生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外加失业、失地及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等因素,无法满足新增就业人口的需求,国内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创业成了一种社会趋势,并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且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大学生通过把自己的兴趣和梦想结合在一起,进行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拥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由于大学生兴趣性格以及所学专业的不同,因此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创业。大学生创业能够锻炼大学生的胆魄、毅力、勇气等。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可以培养竞争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且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虽然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这些品质也是大学生创业所必备的。

一、大学生创业总体状况

从大学生创业的原因上来看,大部分的大学生是由于自身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同时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是想逃避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或者是为了生存被迫选择创业。从大学生创业的领域来看,我国大学生大多数选择传统行业进行创业,其中包括家教、销售、餐饮服务业等,相反,新兴产业涉足较少。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传统行业具有较低的技术和资金门槛,因此对大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除此之外,这些行业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降低了创业风险,但是这样成熟的行业中竞争压力相对较大,很难在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再从大学生创业的参与情况来看,参与创业的大学生的人数较少。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考研、公务员、教师等这一类相对稳定的工作,也有一部分大学生不选择创业是受传统观念“创业难”的影响,创业不仅对创业者的个人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还需要有经济的保障和支持,因此,大学生创业参与者相对较少。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概率比较高,主要原因在于三方面:创业者素质、创业细节和创业环境。创业者素质的高低是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创业细节包括启动资金以及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都应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创业环境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大学生创业往往会遭到亲人、师友的疑惑和反对。这是因为我国的创业文化氛围还不浓厚,大多数人还没有自主创业的意识,他们认为创业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人脉关系,经济基础不足和缺乏社会经验都会导致创业的失败。除此之外,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创业失败会对他们造成巨大的打击,使得他们不敢轻易去尝试。任何经济形势上的风吹草动都会令他们放弃。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的企业由于普遍需要的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使得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考验的大多是大学生缺乏的市场管理和营销能力,而非是技术与知识。

二、大学生创业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广泛缺乏市场意识

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前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考察与分析,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了解市场需求,更不了解目前消费者的需求。他们的核心支持往往体现在技术上,却从不考虑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很多产品研究出来没有市场或者不能打开市场,没有市场、没有盈利就意味着创业的失败。

(二)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

对于刚刚迈出大学校门、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讲,他们往往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缺乏实战经验。大学课程倾向于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生被动接收已有的理论知识,对于理论结合实际运用的少之又少。他们可能会写出一份成功的创业计划书,但是他们不知道从一份抽象的创业计划书到具体的市场运转,需要多久的理论与实际的相互磨合才能实现整体操作,而这些经验教训不是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就能取得的。另外,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在

校里,与外界社会接触较少就导致他们不懂得成立了公司之后如何建立财务制度、人事制度、行政制度等等。对自身能力的不合理定位也会导致他们的盲目自信。他们不了解什么是市场开拓、市场分析、市场定位、市场效益、市场风险等这些专业的知识,盲目自信和自大导致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挫折便束手无策,这些因素也成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困难

创业要想成功,首先要有足够的创业资金。因此,创业资金缺乏是创业的首要阻碍,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工作难以启动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自筹资金、政府资助、天使筹资、银行贷款等。家里赞助资金很显然不是所有创业大学生都能具备的条件,只有极少数的创业学生拥有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又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政府资助有限,残酷的现实表明,大学生创业资金筹措困难是其一大问题。

(四)心态不成熟,心理压力过大

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多大学生生活在应试教育下,由于长期接受学校教育,很少参加实践活动,他们的社交能力不是很强,初入社会,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当遇到挫折时他们可能会因为不成熟的心态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校园与社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去适应。大学生心态不成熟表现为对现实的盲目和茫然。大学生的盲目表现为自身的盲目自大、盲目跟风创业、盲目乐观,从而导致对社会、市场的认知程度相对较浅。茫然表现在对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快速变化不能及时适应,不知道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一次又一次地磨炼才能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大学生需要改变心态,增强抗压能力,拥有更高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创业路上走得更远。

(五)学校政府创业教育不充分

目前,很多学校普遍反映创业氛围不足、学生的创业激情不高,即使有创业项目也不能及时得到专业教师和学校的支持。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理念,目前很多高校教师虽然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创业实践中经验较少,不能为学生创业项目进行系统指导,使大学生创业得不到保障,创业知识、创业能力满足不了创业的需要。我们在宣传、指导上力度也相对欠缺,不了解相关的创业扶持政策,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获取创业知识途径方面也相对迟缓。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必须加强和完善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为创业者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创业指导。

三、“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创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创业教育

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使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加强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锻炼他们的创业能力,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大学生对创业的不认同和消极态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冒险精神和社会适应力。同时,创业孵化基地可以为成型的项目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有专业的教师进行详细指导,确保项目的持续发展。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大对创业课程的投入

在大学生初进校园时就要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慢慢渗透,使其在大学期间能够为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合理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从而规划出自己适合

职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加大对创业课程的投入,加强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大学生尽早地接触社会,增加创业经验。增加创业课程可以以优秀的学术论文和先进的创业思想为指导,创新教学方式,更进教学思维,更好地融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中。

(三)加强校园实践团队建设,加强优秀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组建学生教师创业实践团队,发挥高校辅导员作用。创业教师队伍不仅包括经验丰富的高校指导教师,还需要有外聘的创业成功人士,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咨询服务和其他帮助。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

(四)政府积极完善金融服务制度,为大学生搭建创业扶持平台

政府在大学生创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进一步放宽贷款政策,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困难的问题。积极创建专业的创业扶持机构,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为高校实施创业项目提供绿色通道,加强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另一方面,出台更多的创业优惠政策,加大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更多的创业者提供创业机会。

作者:张微 王爽 吕爱丽 单位: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参考文献:

[1]盖迪.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2,(5).

[2]周必或,池仁勇.大学生创业学习影响创业自我效能的调节效应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

[3]李晓楠.基于就业视角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5).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教育研究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阶段,因此,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和提高我国社会的创新意识被寄予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虽然现在的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已经有所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的队伍中来,但是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低下是我们当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创业成功的大学生的人数较少。根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二左右。之所以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如此之低,这跟我国当前的社会形势有较大的关系,比如我国社会的创业环境不够完善、学生创业资金来源有限、创业成本较高等。然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学生整体的创业素质偏低。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我们需要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内涵与组成要素

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就是指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所必需具备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在后天的生活及学习中所得到的稳定的并且能够在大学生以后的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和基本能力。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以及创业知识。这四个基本的创业素质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些创业素质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对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程度作出判断。

二、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素质存在的不足

1.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缺乏。创业活动中,创业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讲,创业活动的动力来源就是创业意识的激发,并且创业意识子啊整个创业活动中发挥着核心地位的作用。最近几年,我国的创业精神得以成功宣传,创业教育不断的向前发展,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创业意识的培养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尽管如此,仍然有大部分的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匮乏,创业的动力不足。甚至有的学生将创业当作是就业不理想时的被迫选择,没有成熟的创业素质,还有些学生则是缺乏冒险精神,在创业中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在创业中停滞不前。

2.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不健全。在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中,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在整个创业活动中起着调节的作用,但是当前出现的是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心理品质不健全的情况。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大学生缺乏足够的韧性、急于求成;遇到困难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从而影响情绪;对自己的创业活动经常持怀疑的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差等。故大学生创业是一时激动,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的说法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大学生创业时往往就是过于武断缺乏耐性,因此成功率较低。

3.大学生缺乏创业能力。众所周知,创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业的成败,现在我国大学生整体的创业能力还是比较低下。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新的教育体制的实施,我国的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也在不断完善。然而总体来看,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过程还是缺乏创新,不管是创业模式还是创业成果都缺乏创新性,创业的产品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于是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偏低。同时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实践机会因而就相对贫乏,从而导致大学生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在创业过程中对团队的管理比较松散,使得抵御创业风险的能力较低。此外,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常常让人诟病,在处理团队问题和企业外部问题时经常出现手足无措的问题,这也是大学生整体创业成功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4.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的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大学生创业难以成功的一大因素。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主要是指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即经营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社会交往知识等组成。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时对于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比较了解,但是在遇到社交、管理时通常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然而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财务、税法以及市场经济等相关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对于创业资金和人力资源难以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5.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轻视。绝大对数人来说,创业素质的高低和家庭、学校等社会环境有较大的直接关联,对于在贫困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来说,从小就有长大后改变家庭经济环境的愿望,这就是最原始的创业素质。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家长还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去创业,对于孩子的创业持消极的态度,害怕失败,不能正确的去引导孩子创业素质的形成,这对于孩子的创业素质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平安长大,哪怕是平凡度过一生都行。现在社会出现的考公务员的潮流,大多数并不是大学生的本意,而只是遵从家长的要求罢了。在这些家长的眼中,“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总认为成为国家干部才是理想的人生,至于孩子的愿望则根本没有考虑,于是就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许多高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创业素质教学误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学教师本身不具备创业教育的能力和思想,不能有效的给学生传授思想上和观念上的创业素质教育知识。此外,大学教育中,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不完善也是大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创业素质的重要原因。创业交易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工程,不仅要求学校要有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还要求学校具备符合要求的创业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都处在一个落后的水平,创新意识严重缺失。国外的创业教育都受到国家扶持,但目前我国在创业教育方面缺少国家支持,国家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这也使得我国的创业教育严重滞后。

三、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是在强调知识的本身,而对于知识在学生脑中的接收并没有做出考虑,因此这就是传统教育的弊端。我们知道,教育的重点是对具体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够正确的接收,而不是一味的去重复知识本事,要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人文知识和文化精神,而人文知识和文化精神在学生的以后的创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封闭的人才培养改为开放的,旨在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模式。

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创业教育内容。在大学教育中,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不仅仅需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培养,需要对创业中需要的多方面知识进行教授,比如管理知识、财务知识等。在进行相关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只做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高校当中的创业教育课程需要做的就是系统的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创业素质,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可以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可选择性。对于高校当中的各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结合学校的实际,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资源的共享。

3.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合理利用高效的内外资源,建立一支稳定的、具备较高素养和满足要求的创业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重点引进专业创业教师团队,根据我国大多数的教育研究结构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倾向本专业的创业,因此将专业教师引入到创业教育中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从而降低创业风险。此外,制定系统的师资培养计划,高校教师缺乏实际创业经验,要有计划、分批次的到对口企业实践。引入校外资源,聘请校外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对大学生的创业进行实践指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创业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自主创业的队伍中来,形成了一股大学生创业的风气。但是,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依然存在严重的不足,导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较低,因此,加强我国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作者:孙金豪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欧阳琰.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03).

[2]王蕾.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机制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4.(08).

第三篇: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理论探索

创业教育是社会在前进中的必然产物,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构建符合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创业教育模式,希望上述模式随着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可以落实成为实践操作性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途径,从而有助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促进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好地发展。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必然要求

每年中国的新增就业岗位不多,但是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缓慢,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呈快速下滑趋势。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得高校大学生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压力,面对这样的问题,高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如何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这其中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就可以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造成的不良影响。

2、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式为市场经济,市场的发展使得社会资源不断地转移,市场是看不见的,像一只无形的手发挥着调控作用。市场主体在市场须要具有敏锐的眼光,才能在经济中要想获得成功,要及时打破思维定势,努力开拓社会所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大学毕业生要适应变化,抓住机遇,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不断成长壮大。就业是一种生存方式,而创业是一种开拓的生存方式。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大学生创业可以增加社会财富,通过开拓市场,会带动他人就业,利人利己,及大地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只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与繁荣,才可以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社会才有更加和谐稳定的资本。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中国需要自己的品牌企业。[1]但是中国的企业许多中都缺乏创业精神。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促进社会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也可以使大学生越来越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更是市场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3、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

当今市场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历来重视人才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就提出了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大学生。在2003年提出要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着眼国家发展和战略需要,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效机制,为创业提供各种有利环境。[2]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可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人才,这是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4、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必然选择

多数高校大学生认为创业教育非常有必要,对创业教育非常重视,绝大多数大学生希望可以开设系统而全面的创业教育。现在的高校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业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满足大学生主体性需求,实现自我价值、走向全面发展。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效突破高等教育在就业等方面的现实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加上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高等教育不断地显现大众化趋势。在市场经济时代,随着高校的越来越大众化,导致大学生就业成为严重的问题。有些高校为了吸引学生报考,不惜在毕业生就业状况中造假,不少学生“被就业”。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需要高校反思,并且要对高等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创业教育是种较为新型的教育模式,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所需人才的一种教育方式,可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带动其余同学找到就业岗位,与此同时缓解社会中的就业压力。开展创业教育也可以为学校提高知名度、增加声誉、影响力。另外发展就业教育可以弥补传统高等教育的不足,有益于高等教育的发展。

2、体现了高校对学生日后生存和发展的人文关怀

教育的最大的责任是传授生存做事的本领,教育要为学生服务。高等教育的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高等教育不能脱离社会需求。创业教育教会学生开创事业、开拓事业,找到生存之道。创业教育是本着为学生的未来负责的精神培养学生,是充满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的教育模式。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很好的人生规划,创业教育从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出发,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契机和动力,依据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变化,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技能。

3、使高等教育具有了现代内涵的经济价值

创业活动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创新作用,推动了技术创新。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为市场经济来服务的。因此高等教育必须要具有经济的功能。高等教育脱离不了市场经济,对市场经济活动起着直接影响。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顺应市场经济潮流的变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内驱力主要来自于创业行为,创业教育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是实现经济驱动的重要途径。[3]创业型人才能够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创业教育能够充分发挥了高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价值。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必将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

1、客观因素

第一,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与分配制度,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多是统筹安排的,大学生的工作都是国家包分配的,大学生根本上不用创业。因此我国开始自由创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创业教育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当时只是试点项目而已。直到今日我国的创业教育只是起步阶段,许多高校创业教育并没有什么创新,也没有什么实践活动。第二,创业教育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要进行创业教育首先要

创业课程的师资队伍,但直至现在我国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仍匮乏。另外,对于老师的专业培训也很少。即便有限的师资却也参差不齐,大多数教师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思维,许多老师也不是搞创业教育出身的。有限的师资中

少人有创业实践。目前在高校中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有点“纸上谈兵”的嫌疑,极少有创业的经历。第三,创业教育没有形成一条比较完备的体系。由于创业教育开展的比较晚,师资队伍缺乏,创业教育体系仍不健全。由于传统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只能被动的等待给予。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将创业教育上升到应有的高度。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对创业教育也重视不够,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好。

2、主观因素

第一,创业教育观念比较落后。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在创业教育方面,大学生在应试主义教育之下,缺乏创造精神和突破意识,缺乏对于创业的要求。有些大学生缺少对于社会的关注、缺少对创业形势的认识,他们接受创业教育的意识不强,自身创业积极主动性不高。第二,创业活动流于形式。虽然有一些高校举办了创业活动,但所举办的创业活动流于形式,有的学校连所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也流于形式。有些学校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的活动参加者有限,多数学生不会真正将自己参赛的“创业计划”付诸实施。有些高校根本没有进行学生所需的创业教育,学校也缺乏相应的扶持学生创业的具体措施。[4]实践出真知,学校要进行生动活泼的实践,但不少是流于形式的,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当前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属于“业余教育”,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第三,创业教育环境氛围有待改善。过去政府缺乏对创新教育的重视,也没有给予应有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政府为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政府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并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需要为创业教育营造更好的氛围。不少高校盲目地开设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而对于创业教育重视不够,由于资金等不到位,创业教育的大环境十分恶劣。社会为创业教育营造的整体环境页不够好,这是制约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

1、建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首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当前,许多高校不关注市场的需求,而不与社会接轨。在新的时期,不少高校要开展素质教育,应培养出社会竞争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充分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应有内容,高校更应该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突破封闭的办学模式。创业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向导,引导大学生学进行创业。

2、实行“2+2”模式,把创业教育课程设为必修课

我国创业教育尚处起步阶段,结合实际进行课程设置,把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习创业理论时期,第二阶段进行创业实践的阶段。“2+2”的创业教育模式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使理论指导实

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3、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制度

我国创业教育必须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制度。第一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遵循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的原则,建立合理的课程计划。在高校开设创业教育的公选课,设置针对性的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必须应当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第二,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教学制度。创业教育要配有相应的教学制度作保障,在教学制度上,让学生必须选修有关创业教育课程的学分,要组织创业教育的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的创业教育培训,及时反馈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协力解决。学校还应该建立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学进行评价、考核。

作者:姬惠泉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招生就业处

参考文献:

[1]徐生林.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高教,2013(02).

[2]王左丹.“金字塔”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4(05).

[3]熊礼杭,翟惠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

[4]商应美,方琳,马成龙.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及其发展现状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3(01).

第四篇: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思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定义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总体要求、任务措施、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高等学校应该着力培养具有良好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因此,基于创业者素质模型的大学创业课教学中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值得探索和思考。

1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重要性

近年来,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加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创业素质的培养也在创业教育中日益得到重视,其中创业者的心理素质是核心素质,对创业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2必要性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能与时俱进,未能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只停留在搞搞创业讲座或创业论坛,举办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形式层面上,尚未形成系统体系。即使已经开展创业教育的院校,教师多数非专业出身,接受短期的知识培训学习后就作为创业基础课老师开课,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微观创业课教学则停留在政策形势的分析、知识的传授等方面,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创业企业的成功率不到30%,而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2%~3%,远远低于一般企业,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还达不到可以创业的要求。

2创业者素质模型的相关研究

近些年,国内外关于创业者素质的研究日趋完善,各研究者从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进行深入研究,试图多维度总结创业者素质,构建创业者素质模型。白凯、李建玲(2012)总结国外专家学者发表的32篇英文文献中出现的26种创业素质进行统计分析,合并归纳出心理素质特征、能力素质特征、知识素质特征、身体素质特征四个维度。房国忠、王晓钧(2007)将创新型人才素质分为人格特质、思维特征、学习素质和社会能力,其中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素质起支持、强化的作用。毛翠云、梅强(2009)构建了创业者素质模型及其综合测评指标体系,指出创业者内在心理素养是创业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内在特质,对人的创业行为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成功创业者深层次特征。朱永跃、胡蓓(2012)将创业人才素质分为心理资本、关系资本和能力资本三个维度,初步建立了产业集群的创业人才素质模型,其中心理资本包括自信、希望、乐观、坚韧等内容。刘宇璟、陈正悦、焦曼(2013)根据胜任力模型,笔者将创业者素质划分为三个构面,分别为创业者人格特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并指出人格特质对知识、能力等起到推动和强化的效用,是区别成功创业者与非成功者的独特特征。

3关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界定

通过对以上专家学者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创业心理素质是创业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内在、深层次特质,是创业素质的基础。同时,大学生虽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创业动机十分活跃,充满创业热情,但也存在阅历较浅,心理脆弱等不足。由于创业心理素质内涵的综合性和外延性,且不同人群的侧重点不同,因此笔者通过对比以往专家学者对于创业者素质的研究,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尝试对创业心理素质的维度做新的划分和界定———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包括创业心理意识和创业心理能力两个维度(见图1)。创业心理意识指的是包含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在内的创业者的创业观。其中,自主创业意识,即自愿投身到艰苦创业中,决心付诸创业实践;创业动机,即使创业者朝着某些目标,引起并维持其从事创业活动的动力,如创业意愿和欲望、创业成就感和创业期望等。创业心理能力,即创业品质和创业人格,是深层次、持久性的创业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内在特征,其决定了个体能否在创业中取得突出成绩。创业品质包含创新性、外向性、抗挫能力、危机竞争意识、诚信等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征;创业人格包含自信心、进取心、冒险心、恒心等创业者固有的心理素质。此处的创业心理能力与创业素质中的创业能力(或创业技能)区别之处在于,创业心理能力是隐性的、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是与创业能力平级的创业心理素质的下位概念,很难受影响和改变,与创业者的知识和技能无关;而创业技能和创业基础知识是创业者的显性外在表现,其可测量、可改变。

4如何在大学创业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4.1宏观层面

4.1.1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改革创业课程与实践体系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类课程,而创业教育表现出的实践性又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创业经验。因此,提高创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化,应当一方面鼓励教师多参与创业类培训,储备和更新新颖的与创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如KAB讲师培训等;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参与企业的创办、经营等活动,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提高其创业教育能力。创业课程应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校内的创业孵化园、创业苗圃或众创空间,以及校企合作成立的创业实践基地等途径来展开,如山东理工大学开展的“创客大巴”活动。同时,结合相关学科内容开展各种创业大赛、设计竞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

4.1.2建设校园创业文化,营造积极的校园创业环境要在校园文化中渗透进创业元素,使创业理念在各学科、各专业在教育活动中得到渗透与介入。首先,要制定或改革鼓励师生创业的有关政策或制度,不仅鼓励和支持学生创业,更要鼓励教师创业。其次,设置或建立专门机构或创新创业学院,打通沟通环节,提供创业咨询和服务,为师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4.2微观层面

4.2.1开设创业基础课或相关创业方面的课程

在本科低年级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课》,做好创新创业普及性教育,通过教师向学生传达创业精神、创业知识等,在课堂上着重讲解创业者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与案例。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在各专业中开设“创业管理”课程进行重点性教育,甚至创建创业学专业或双学位,开设体系化的创业学课程,进行专业性教育。

4.2.2改革教学内容

(1)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强化自主创业意识,加重创业心理素质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强调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形式,不要拘泥于毕业找工作,还可以去创造工作,也就是自主创业。那么在整个大学教育中,应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的意识,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了解到就业不是毕业后的唯一出路。因此,在创业教学中增加甚至加重创业心理素质的内容,端正创业思想和创业态度,使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使他们愿意创业、乐于创业。(2)加强榜样示范、典型引领作用,配合受挫磨砺教育,激发创业动机。在实际的创业教学中进行创业案例分析,既要用成功案例进行典型引领,利用典型人物事迹或案例的展示,邀请成功校友回校教学和献身说法的方式,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从榜样身上学习成功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同时也不能忽视失败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进行受挫磨砺教育,从而给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在以后的创业实践中有警示作用。(3)结合创业技能教学,培养创业品质。①培养大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锻炼其外向性。外向性性格,是一个人能否尽快融入集体或团队的先决条件。创业过程中的领导能力则更需要创业者的外向性性格。②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和关键。创业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其能顺应时代潮流,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在此基础上锻炼培养其创业心理品质。③通过开展创业模拟训练,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应变思维。通过在创业基础课上的教学与训练,结合商业模式画布以团队为单位撰写商业计划书等实践活动,训练大学生创业者在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4)培育创新型人格。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实践,一是要有坚定的创业信念和信心,通过自我暗示法培养大学生具有做成事情的自信心,对于创业者来说,信心就是创业的动力;二是要有不断发奋图强、不断进步、不断克服困难前进的进取心,不安于现状,不求安逸;三是有敢于竞争的意识、勇于创新的勇气,敢于承担风险,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战胜自己;四是有严于律己,乐于奉献,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走自己的路,相信自己一定成功。(5)结合专业创业,强调把创业动机转化为创业实践。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切忌只片面强调或重视创业教育,忽视知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凭借努力、热情和单一的专业知识,想要成功创业是十分困难的。拥有在某个领域更多专业知识的人,会比其他人对该领域内的机会更具警觉性与敏感性。因此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比赛的过程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生存竞争力。

4.3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改革传统的以传授学生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着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上鼓励和指导大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求新、求异,让学生利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创造教师所教授不了的能力。采用教学反转,在创业课程中融入公司经营模拟,让学生扮演创业活动中某种角色,以团队模拟公司运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教育就是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激发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

作者:国睿 杨叶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创业研究中心淄博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沈培芳.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白凯,李建玲.国外关于创业者素质特征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青年研究,2012(4)

3房国忠,王晓钧.基于人格特质的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4毛翠云,梅强.创业者素质模型与综合测评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24)

5朱永跃,胡蓓,杨辉.产业集群创业人才素质模型构建[J].企业经济,2012(4)

6刘宇璟,陈正悦,焦曼.基于胜任力理论的创业者素质及开发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1)

7彭晶.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分析与调查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1

第五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快速增长,这导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严重影响高校的就业质量,高校应当探索一条合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渠道,改变高校就业现状。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优秀人才,利用大学生创业带动学校就业,可以有效地为我国社会提供大量人力资源。因此,高校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开展大学生就业教育,这对我国的综合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及意义

创业教育是高校把专业知识教育做基础,然后向学生传授创业的知识,从而来提升学生创业的能力与品质,促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走进社会自主创业,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广义上讲,创业教育就是开发具有开拓精神学生的创业素质,提升学生的进取心与事业心,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创新精神与开拓精神[1]。通过创业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和具备从事商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创业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处于课外活动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教育,能够在激发学生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要把学生的能力与基本质素作为第一目标,让学生了解创业、懂得创业,并且提升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掌握创业需要的技能与能力,为学生毕业进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2]。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学校、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一,通过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精神,这满足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经济时代的发展促使企业对员工有了更高的期望,对大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需要大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具备更高的思想素质和事业心。高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创业所具备的心理、意识、能力以及精神,从而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创业教育能够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不断实践,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3]。第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够有效地解决高校就业压力。我国的教育改革以后,学生的数量严重超过市场的实际需求,导致就业市场形势严峻,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面临就业的严峻形势,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上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创业的意识,转变学生传统的观念,提升创业技能,学生在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这样利用创业带动就业,能够有效地缓解高校就业压力。第三,通过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4]。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学生对创业的概念已经非常熟悉,并且学生在内心深处很期待自己创业。创业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项多种学科结合的综合能力,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对创业能力的掌握,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更是重要的主体,直接决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与效果。目前,我国的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情形不容乐观。第一,我国目前很多大学生缺少对创业教育的兴趣,很多学生虽然很关心,但是参与很少。高校教师与社会企业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都缺少积极性,在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上也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5]。第二,很多高校有专业的教师负责学生就业工作,对创业教育也比较积极,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但是很多高校还是缺少专业的师资,一般都是普通专业教师兼职,仅少部分学校外聘教师。目前,高校的专业师资在数量上还不够。第三,在创业课程设置方面,很多高校都把创业教育作为选修课,部分学校是必修课,而在参与课程的学生中,即将毕业的学生比较多,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其次[6]。高校开展创业活动的方式比较少,一般就是开设创业竞赛、创业知识讲座以及参观一些创业园区等。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创业教育的着眼点应主要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心理、素质以及能力方面,所以在创业教育的内容方面,需要围绕以下三点内容开展。

(一)创业意识培养

创新教育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主体自觉进行创业实践活动个体心理的倾向,包括理想、兴趣、需求、信念等心理成分。从本质上分析,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意识,更是企业成功思想基础的动力因素。创业意识主要包括积极探究、开拓创新改革的意识,善于捕捉以及创造商机市场意识、创业所必需的竞争、团队、风险意识等[7]。

(二)创业心理素质培养

创业具有挑战性,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需要创业大学生有着良好心理素质。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心理以及行为起到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点,与人的良好气质、性格等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并且也反映创业者的情感、意志[8]。具有良好创业心理素质,成为大学生能否成功创业的基础,尤其是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合作性等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坚定的创业信念和良好的创业意识。

(三)创业能力及知识培养

面对市场竞争,创业大学生在有着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同时,还要做好能力、知识准备。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综合性实践能力,也是创新思维、技能的总称[9]。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的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其中,专业技术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是人们所从事某个特定社会职能所必需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

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生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比较严重,缺少创业的思想观念,这直接影响创业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而学校又缺少专业的教学系统,导致创业教育成为形式的课程,无法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热情不足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对创业教育充满很高的兴趣,不过学生却没有积极性参与到创业教育中,仅仅有少部分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参与到创业教育中。高校本身也缺少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一般都把创业课程定位为选修课,这已经不符合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模式[9]。目前,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所以人才培养要精英化,要进行创业教育,学校在创业教育中缺少规范的方法和措施,无法吸引大量的学生参与到创业教育中,多数学生处于创业教育的边缘,这无法达到创业教育的目标。

(二)缺少专业的师资团队

很多高校无法顺利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这给创业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障碍,大多数创业教育教师都是从事其他专业教师兼职,缺少创业教育的经验。一些高校虽然从企业中聘请企业家到校讲座,但是因为企业家没有教师的教学经验,所以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师资队伍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效果。

(三)创业教育没有健全的课程体系

很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课程的形式比较单一,不过创业教育需要把创新教育放在核心位置,创业能否成功需要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不过高校的创业教育都是大同小异的,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在一起接受创新教育,很容易掩埋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时更侧重理论教学,缺少实际的操作,这种照本宣科的创业教育逐渐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无法达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10]。

(四)缺少实践课堂

创业教育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活动,要经常举办创业沙龙,鼓励学生开设创业协会,聘请企业中成功的人士到高校做讲座,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创业的意识,同时还要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模拟创业过程,加强实践锻炼,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都无法做到这些。

五、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创业教育,引导创业教育理念

未来高等教育的主要趋势必然是要开展创业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定会不断地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是培养更多的企业家,还要创造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就业岗位,为社会解决人口就业问题,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创业精神、意识以及能力。我国大学生因为家庭因素的影响以及学校的教育还缺少创业的意识与能力,所以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不断地提升学生创业的意识与品质,加强学生创业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创业或者就业[11]。

(二)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需要完善的教学体系支撑,所以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完善教学工具与手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教学要改革传统的课程,重新构建一套科学的教学课程,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程,帮助学生建立创业知识与能力结构。另外,高校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创业教育,用必修课结合选修课,结合市场的法律法规以及一些经营生产活动来完成创业教育,使学生都能够掌握市场调研、财务基础以及商务沟通等基本创业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创业实践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学校成立创业园、创业中心来扶持学生的实践,并且重视和社会对接,在企业创立学生创业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平台。

(三)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很多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都是用校内的理论教师结合校外兼职教师完成教学。在这些教师中,有的理论丰富却没有实践能力,有的具备实践能力又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法有效地达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的。创业教育需要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所以高校要大力引进优秀教师,并且加强对已有教师的教育培训,要保持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不断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高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创业教育。

(四)开设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创业教育不是一门理论课程或者几门课程就可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无法真正掌握创业技能。创业教育不仅要辅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创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长期进行实践活动。所以学校要不断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的机会,与企业共同建立多种创业活动[12]。学校可以建设创业园区,让教师引领学生完成创业模拟,模拟组建公司,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要加强与社会企业联系,在企业中建设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企业的运作,从而来验证自己的理论知识,最终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创业教育的目的[13]。

(五)改革管理制度,优化创业教育校园环境

高校在加强创业教育的同时,应该深入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改革,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宽松育人的创业环境,让学生在民主、自由环境中培养创新的精神。在教学管理方面,需要构建科学评价指标[14];在学生管理方面,拟定大学生创业的鼓励办法以及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创业管理制度。加大创业教育宣传力度以及加大创业教育政策的引导,多开展创业论坛、讲座等,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以及创业素质提升的校园文化环境[15]。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创业教育必然是高校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一定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所以要继续研究和探索创业教育,重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找到一条适合高校的创业教育之路,找到最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创业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和洁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郭欣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实现途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8):33-35.

[2]郑颖慧.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J].科技风,2009(6):45-47.

[3]张丽,胡明花.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65-67.

[4]刘永辉,杜翠梅.关于高校拓宽创业教育途径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3):66-68.

[5]丁峰.高校创业教育实现途径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5-57.

[6]郑广贵.对当前形势下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41-44.

[7]邓明英.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与突破[J].继续教育研究,2016(1):28-30.

[8]崔研,韩新宝.独立学院培养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6(1):72-74.

[9]张健.高校大学生创业机制建设分析[J].中国市场,2016(4):70-71.

[10]邓欢.传播学视域下大学生创业引导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6(4):81-82.

[11]孙平.基于“双向参与”机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1):22-24.

[12]翟珮伶,等.互联网思维下大学本科生创业方式探析[J].中国市场,2016(2):122,127.

[13]姚瑶,等.“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227-228.

[14]张贺,刘艳伟.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意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193-194.

[15]吕楠.提高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索[J].科教文汇,2015(34):35-36.

第六篇: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

湖南大学生教育素质较高,具有很强创业热情,是湖南创业环境中很重要的主体,但目前湖南大学生创业环境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完善。

一、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概念

大学生创业环境是一个很丰富的概念。所谓的创业环境指的是有关应该企业创业过程中的一切外部因素的统称,创业环境一般分为两种:创业大环境和创业小环境。创业大环境主要指的是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小环境主要指的是创业过程中的硬件和软件,包括场地、设备及技术支持等。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主要是政府、社会、学校相关的创业政策,金融环境,社会环境等;大学生创业的小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及创业基础条件等。

二、创业环境研究现状

国外对创业环境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全球创业观察(GEM)研究认为,创业环境分为9个方面分别为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1];第二种为1994年Gnyawali和Fogel研究提出的,他们研究认为创业过程在外部环境对其创业有着很大的作用力,而创业环境主要可以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政府政策和工作程序、社会经济条件、创业和管理技能、对创业资金支持和对创业的非资金支持,而5个维度以下又可细分为33子部分[2];第三种观点为Lundstrom和Stevenson所提出的MOS模型,他们的研究将创业环境分为6个不同影响部分,分别为创业教育、创业促进、减少进入障碍、启动支持、启动融资以及目标群体政策,通过这个6个影响因子组成MOS创业模型[3]。

三、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断地进步,我国整体创业环境也日渐完善,这种经济大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有着有利的推动作用。但是就现阶段创业环境整体来看,整个创业环境仍存在着一点的不完善,我国创业体制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对湖南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产生了一定限制。

1.政策法规环境。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大学生就业形势都比较严峻,各地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从而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湖南省也陆续出台相关创业利好政策。例如湖南省《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2011年1月12日)、湖南省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2014年2月21)、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湘政办明电〔2014〕89号)、湖南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大学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办法(2015年7月6日)、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应届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2015年7月2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湖南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方案(2015年10月22日)等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性文件。

2.社会氛围环境。根据GEM的模型,我国创业活动在GEM的模型中划分为较为活跃的国家,全员创业指数比平均水平高出约4.3%,但是与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整体创业活动并不算积极。从GEM的数据得出,我国总体创业人数仅为GEM总体人数的2.78%,我国主要额创业类型属于生存性的创业,占总创业人数的0.6,比国际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我国人力资源充足,而大学生群体是人力资源中的高素质群体,但是现阶段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能力都偏低。据颜中玉、姚金海、罗元等人对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等7所高校四个年级、3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毕业会会进行自主创业的仅占4.87%,有20.90%的学生会选择先就业积累经验,然后再进行创业。这种情况说明,湖南大学生的创业风险意识不断增强,认识到社会经验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选择创业活动的时候不再盲从和盲目进行。

3.金融信贷环境。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资金问题。从学生创业活动的资金融资来看,大部分大学生的创业自己都是从家庭渠道获得,金融信贷渠道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支持较少,政策性资金和学校创业基金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帮助相当有限。大学生缺少创业资金,很多创业的优秀方案都无法进行实践。

4.创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在创业教育环节存在一定缺失,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创业教育多数仅为理论教育,缺乏实践创业经验和技术指导,在实际创业时仅凭自身热情和自身实践去积累经验,导致创业过程存在较大风险。就湖南省高校而言,尽管大部分高校开设《创业基础》必修、选修课,这也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教学,没有配套的孵化场所、资金支持、政策优惠、创业氛围等方面的必要支撑。

四、对策与建议

1.完善创业政策体系,科学制定大学生创业政策。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央政府出台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使国家政策与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对接,有效地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政策扶植体系,从财政扶持、税收减免、人员培训、优惠贷款、后续支持等多方面进行帮扶。另一方面,将复杂的程序简单化,尽力减少大学生创业扶持过程中的中间环节,缩短大学生创业扶持申请的难度和时间长度。保证国家政策切实落实到大学生创业活动中来。第三,增加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资金支持,拓宽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

2.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全社会关注创业。通过更加积极关注大学生创业环境,扶持大学生创业活动,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良性发展,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调动积极的社会因素,从政策上保证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公平社会环境,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活动的优势,大学生创业环境才能不断完善,创业成果得到充分肯定,从而逐步构建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

3.加强创业教育,强化创业服务。大学生创业需要积极的创业热情、理性的创业意识和较强的创业能力,这些创业素质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和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通过大学教育进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学校教育以知识技能的掌握为主要目标,使大学生被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创业活动需要学生主动寻找社会需求,与传统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区别。

4.加大创业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大学生创业活动的一个重要限制就是缺乏创业资金支持,政府和社会要加大对创业资金的投入,帮助大学生创业全体拓宽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扶持,建立稳定的大学生创业基金来源,制定合理的创业贷款申请和发放流程,完善贷款程序,建立良性运作的大学生创业资金平台。第二,在政策上支持社会力量注入大学生创业活动中,使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同。第三,鼓励面向大学生创业的专项债务资本供给,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第四,完善资本市场,为大学生进入资本市场进行合理的融资提供帮助。

5.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现阶段,社会对大学生创业问题比较关注,但是大多数的目光集中在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与否上面,缺少对大学生创业思路、创业态度、创业价值评判进行合理衡量。改善这种片面的创业关注需要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创业评价。在看待大学生创业活动时,不能只关注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要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给予合理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同时建立包容的社会创业环境,使大学生创业活动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作者:张胜利 黄佳彦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琪,金康伟.创业环境问题研究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10-114.

[2]吴佳.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以创业能力为中介变量[D].浙江工业大学,2007:249、214.

[3]蒋超辰,吉祥华.基于GEM模型的徐州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价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11):24-26.

第七篇:体育类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探索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消费结构调整,体育消费需求加快增长,体育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忽略的新的增长点。体育类大学生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与其他专业类大学生相比,体育类大学生拥有更加顽强的意志、更加过人的胆识、更加强大的独立意识和显著的专业技术优势。然而,受经济产业结构和市场经济形势等影响,体育类大学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创业,给予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扶持,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也为体育类大学生开拓了新的就业出口。就河北省体育类大学生而言,除体育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环境外,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年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等对体育产业的巨大拉动力,都为河北省体育类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机遇。

一、体育类大学生创业动机来源

1.拥有适应创业需求的个性特点。与非体育类学生相比来看,体育类大学生因长期经受训练和竞赛的磨砺,逐渐培养出了更加果断的做事风格、更加坚韧的抗压能力、更加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他们朝气蓬勃、激情高涨、敢闯敢拼,有勇气有魄力[1]。基于这样的个性特征,更多的体育类大学生倾向于选择通过自主创业去挑战压力、证明实力、实现自我价值,这是体育类大学生创业的内在驱动力。

2.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体育类大学生经过多年艰苦训练,掌握了丰富的专业技术。然而,由于专业对口就业路径较为狭窄,最终只有少数从事体育教育等职业;相当一部分体育类大学毕业生无法找到专业对口工作,文化知识积累又相对薄弱,只能谋求到保安、销售等社会地位较低、待遇较差的职业,多年积累的一专业技术却只能荒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体育类大学生萌生了强烈的自主创业意愿。

二、河北省体育类大学生创业机遇与优势分析

1.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就业形式和就业岗位“消化不良”,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为拓展就业出口,国家积极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精简审批程序、财政资助、税收减免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减少大学生创业障碍;积极推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召开视频会动员部署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出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六项重点任务。与其他大学生一样,河北省体育类大学生自主创业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2.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体育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十八届五中全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健康中国,并把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作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国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居民消费将进入文化体育消费的旺盛时期,人民群众体育消费意识不断增强,对文化体育生活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对体育用品和服务产品等供给端提出新期待,所以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为体育类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

3.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助力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这无疑将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河北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拉动作用。国家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有利于实现各类体育资源在京津冀地区间的有效对接,为河北引进和有效利用北京、天津的优质体育资源,以及在联办赛事活动、共建共享基地、区域产业协作等三地体育的深度融合发展打开新通道。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区域体育发展的规模效益和品牌影响力,这将使河北省体育类大学生与其他地区体育类大学生相比,拥有得天独厚的创业优势。

4.冬奥会也将对河北省的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群众就业、大众创业等形成极大的拉动。2022年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季奥运会,就体育发展而言,无论是场馆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竞技项目的实力提升,还是滑雪旅游、运动装备、中介服务、医疗康复等相关产业发展,都会得到前所未有的“井喷式”发展。带动河北省产生巨大的体育投资与消费需求空间,大大激发了河北省体育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三、激励河北省体育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1.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保障各项优惠政策有效落地。学习外省及外国先进经验,为本省体育类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努力打破体育类大学生创业束缚。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确保社会及大学生对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的了解与理解,促进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认可与支持,努力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针对体育类大学生,通过开展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培训,提升体育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与能力,弥补体育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知识、能力、经验缺陷。进一步加大对本省体育类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适当给予贷款扶持,优化融资环境;建立社会激励机制,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和人员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风险投资,努力帮助体育类大学生解决创业资金困难问题[2]。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引导,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路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育教学各领域的共同配合。一是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建立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同体育专业、体育旅游、运动康复、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融合,充实体育类毕业生自主创业所需的综合知识。二是要改革教学模式和学业考核方式,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转变传统的考试、考核内容与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是两种不可或缺的教育载体[4]。体育类大学生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课堂专业训练进行,在平时的专业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实践教育则是检验知识与能力、发现适合自己的创业路径的必要途径,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体育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好一批体育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与平台。

3.改革学生管理制度,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大的包容性。一是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由于创新创业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创业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学分来保障创业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二是实施弹性教学制,在一定期限范围内,允许创业的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三是改进学生归寝制度,允许正在从事创业的在校生在履行一定的请假手续、确保自身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申请校外住宿,为学生创业创造便利条件。

作者:魏秋霞 胡金宝 单位:河北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