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专业创新教育探讨

时间:2022-02-20 09:13:24

农业工程专业创新教育探讨

摘要:农业工程专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农业工程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还应达到灵活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改革创新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继承和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办学传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初步建立起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由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育平台、创新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等系列改革内容构成的教学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农业工程专业;创新;改革;探索

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创新教育是时展和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内在要求,作为综合性学科的农业工程专业,应该培养综合型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1]。如何使农业工程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和重要研究课题。

1农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农业工程教育的不足

传统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较为模糊,培养内容相对滞后,培养过程形式单一,具体表现有“填鸭式”满堂灌和“封闭式”循环,过程形式化明显,没有正确认识农业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较为普及和大众化,一般农业工程类院校存在扩招任务较重、各高校生源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综合素质出现下降趋势等问题,使农业工程院校对教育的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2]。

1.2农业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薄弱

目前,我国农业方面法令法规不断完善,表明对农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因此对农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不断更新的农业工程问题,该专业的人才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综合运用各种农业知识实现对农业问题的有效解决[3]。而目前国内培养农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多注重基础知识教育,缺乏创新能力培养。高等教学研究应继承和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办学传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在此基础上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工程意识和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3种教学理念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意识”为考核指标,学习国内外农业工程专业的优秀教学方法初步建立起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理论体系。

2创新教育改革与实践建议

2.1以实践教学为基础进行课程结构改革

近十几年,为了适应个性化培养要求和学分制的特点,各大学普遍增大了选修课比例,压缩了必修课比例,为了体现通识教育和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各校开设选修课的数量和门类也在增加,这为学生选课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在这种大环境下,科学设定必要的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搭建合理的核心知识骨架更显得重要和必要。

2.2加强农业工程专业师生之间的互动

人才培养环节是灵活多变的,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培养农业工程专业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农业工程专业在教学培养过程中,不仅与课程的具体内容、授课时间、教师教育水平有关,还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关[4]。农业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通过优化整合、突出实践,使学生获得平面与立体同步的知识与信息,建立多媒体动态同步教学、课程设计、综合性实验、现场示范、案例分析、创新设计大赛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因此,教师不仅仅清楚授课目标,还应有灵活的教育方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2.3加强师资队伍的创新性教育建设

目前师资队伍创新性教育不足,新技术发展了解不够,这对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培养农业工程专业学生的深度方面不利。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关于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教育观念,使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新技术的学习及新装备的考察实现师资队伍的提升。

2.4改善实验、实习条件

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实验课、课外实习等环节,使学生有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逐步达到实验课独立开课的要求。应充分利用学校对工科教学条件改善倾斜的有利时机,改善实验条件,对满足基本实验要求的设备及时更新补足数量;加大对设计性实验所需设备的购置;鼓励教师对创新性实验自制设备,同时多与其他高校建立联系互相学习,共同提高[5]。同时构建大学生创新大赛为主的学术科技活动的运行保障机制,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将课外科技活动列入教学实践计划,开展学术科技和学科竞赛,将有效提高农业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5推进课程实践化建设

利用科研课题推进课程实践化建设。建立了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三位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6]。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增强学生毕业后对应职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及独立创业的能力。

2.6以科学研究项目促进教学

借助承担课题机遇,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意识地让农业工程专业大学生参与新机器的研发、试制与试验优化过程,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在课题执行中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建立科技研发同步教学功能的课堂教学课件与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实践知识和经验的平台。创建人才合作平台,利用高校承担部级课题的有利条件,与企业共同制订学生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逐步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要求。

2.7建立创新型教育保障体系

开展教学法的研究。要重组教学内容,在降低学时的条件下不降低课程质量,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采取外出参观学习、集体备课等方式推进教学改革。此外,还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课堂教学。建立创新型教育保障体系,学习实验技术逐步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7]。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教育制度的建设。

3结束语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从事农业方面的科研人员越来越少,这对于农业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农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高校应该进行创新教育改革,通过对学生创新教育的不断探索,借鉴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实现当今社会对农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作者:郭雯雯 倪志伟 刘志深 杨红光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韩婕.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创新教育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1(15):47,64.2011(15):47,64.

[2]王敏,张丽芳,余萍.“创新+工程实践”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沈阳理工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4(16):64-65.

[3]康海彦,刘雪平,杨治广,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76-77.

[4]杨瑞霞.高等教育工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4-17.

[5]姜远平,刘少雪.从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看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04,2(5):55-58.

[6]王晓锋,周建亨,戴韬.基于创新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J].纺织服装教育,2016,31(1):45-49.

[7]于妍,徐东耀.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2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