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索

时间:2022-12-26 08:35:58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索

一、重视情感培养,激发写作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例如通过欣赏激发美感,感悟生活、提升悟性、思考人生、锤炼思想,以达到激发习作兴趣之目的。如果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是把作文当作教学的任务来完成,没有充分激发学生写作文的自然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只会感到是在完成一项要交给老师看的作业,奉命行事,毫无写作兴趣可言。

二、让阅读成为写作的基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没有阅读的思维训练,学生无法写出好文章。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伸,读写二者相辅相成,紧紧相联。读写如何结合,在操作的层面上,笔者觉得可以由浅入深,渐进深入。(一)重视重点词语的理解、积累。词语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作文的细胞。因此,要把词语训练作为作文教学的最基本活动之一。汉语词汇具有丰富性、多义性的特征,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汇就有不同的涵义,必须重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积累、应用。如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中有四个关键词语:“身临其境”、“引人入胜”、“娓娓动听”、“无心插柳柳成荫”。说它们是关键,是因为这四个词语始终贯穿于课文过程,学生领会这四个词语的要义,也基本上读懂了整篇文章。在文本阅读环节,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为日后作文教学储存丰富的词汇资料库。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实现。例如对词语的理解可以采用模糊意会法、通过比较琢磨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又如让小学生写出描述动作“快”的词语,日常摘抄优美的词汇等简单的训练方法。让名言警句点亮学生的思想,用成语古诗增强学生的语感,词语的积累为学生选择语言和更生动的表达创造了条件,为作文铺下了坚实的基石。(二)重视句子锤炼与运用。如果说词语是作文细胞,那么句子应该是作文的血肉。词语的理解和积累,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及有效地积累。在现实的作文习作中,部分学生虽然拥有很丰富的词语累积,但作文能力仍然不高,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句训练的欠缺。因此,作文教学要加强对语句的训练,例如:在破折号的后面补足句子的另一半:母亲这时候总会看着他的脸,摇摇头———这孩子真贪玩!鲁佳的心里产生—个愿望———要给妈妈买一个漂亮的胸针。通过把句子补充完整,懂得通过人物的描写把句子写具体。此外,句子训练还有造句,句式对比,修辞手法的运用,仿写句、段等形式。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句子的锤炼与运用。在阅读教学课上要教透,课外再强化练习,如此学生的作文语言便能有章有法,严谨有序。(三)重视学生的读写结合。让学生会说、会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此话点破了读写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作文教学不是纯粹的“写”,而是要在教学环节中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掌握技能。在实践中,笔者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语言学习因素,通过随文练笔、佳作欣赏、名著拓展和诗文积累,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让学生把生活经历和感悟融入阅读教学中来,这既是课文的延伸,也是个性化的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相长的目的。如,让学生结合课文场景补充一段想象的说话,以课文的故事为背景续编故事;围绕文中内容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仿写课文中的经典片段。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强烈的链接作文意识:一有好词佳句就要让学生运用,课文的典型结构要让学生仿写,课文的写作方法要设计作文迁移题,让学生练一练。就这样,在点点滴滴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用好一个词、写好一句话、写好一段话、写好一篇文章的能力,逐步积累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三、让活动激发写作的灵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作文要走进生活。(一)加强说写训练。加强说写训练是作文的起步提前。说写训练就是让学生能说一句完整的话,能把话完整写下来。小学生虽然学了不少口头语言,但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是话说得不够连贯,逻辑性不合理。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眼前的事物,让学生有话可言,并能说完整的话。例如,通过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写一句完整的话的简单训练活动,学生就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事物,更加详细地描写身边的人与物,这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鲁迅先生说过:“对于任何事物都要观察仔细、透彻,才好下笔,否则就难以写出好的文章。”由此可见,观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活不乏美,小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生活总是缤纷多彩、鲜活灵动的真实,为何小学生一提写作总是“词汇贫乏,空无一物”,笔者以为,这源于小学生缺少善于观察生活的“一双慧眼”。要改变小学习作的这种窘境,就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观察、去甄别、去表达。诗人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观察是一种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持久的知觉,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非常重要,要知道观察并不是简单的“看”。首先,观察要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耳听、鼻闻、手摸、眼看和嘴尝,更重要的是要用心思。其次,培养学生观察要有序,即观察方法要按由远及近、由高至低、由头到尾等一定的顺序。第三,观察要抓住特点,正所谓千人一面,细微之处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记。写作的冲动来源于灵动的生活。综上所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师要抓好这几个方面的训练:全面、有序、抓住重点、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三)教会学生积累生活。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生写作困难重重,往往是无事可说,无从落笔。究其原因还是生活积累少,问题出在没有建立一个写作文的材料仓库,或者说学生没有养成在生活中积累材料的好习惯。我们常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脱离现实的写作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唐朝有个著名的诗人叫李贺,才华横溢,据说他每天都会带上锦囊,骑马外出游历,一旦触景生情就会把好的诗句记在锦囊里,回来后再把零散素材加以整理。李贺一生给后人留下无数的光辉诗篇,都是源于随手记下生活中的所看、所思和所感,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写作资料库。一切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的名家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都是他们在生活中日积月累,不断提炼、充实的结果。因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以引导学生亲近生活、亲历社会、亲合同伴,以培养学生善于生活、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为首要任务,酝酿“倾吐”的愿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最终走出“没东西可写”的写作困境。教的形式决定了学的形式,教作文的效果制约了写作文的结果。把兴趣还给学生,把方法传递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里体验、思考和感悟,并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正确地表达。有道是方法是过河的桥和船。其实,作文并不像你我想象的那么难!

参考文献:

[1]陈海云.小学作文教学与评价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杨柳.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3]李新农.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4]廖海燕.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前沿,2008,(11).

[5]李启玲.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多种能力[J].考试周刊,2009,(42).

作者:何燕华 单位:漳浦县官浔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