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5篇

时间:2022-07-07 09:35:06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

一、悦纳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音乐

“悦纳教学”的策略表现在采用“建构式六模块教学法,即:优化情境;自主质疑;指导合作;交流展示;适时引导;悦纳提升。结合该策略,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笔者联系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提出以下两个观点:

(一)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悦纳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

“悦纳教学”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境界,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去学习,自由愉悦地成长,在学习中不断去吸纳,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社会。作家秦文君说“:学习应是带领人走向丰富、体面、明朗、幸福的,那是美丽灿烂的进程。”课堂体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学生学习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后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学生不能只学习知识,而是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自身对于外部世界的看法逐步走向成熟。具体到音乐学习来说,就是要通过音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热爱生活,启迪思维。如,二年级《十二生肖歌》,我通过让学生猜谜语,讲、听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生肖开火车游戏,学唱、表演歌曲等活动初步了解了我国特有的生肖文化,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引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进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悦纳自己和他人并加以悦纳提升

音乐本身充满着人文的魅力与价值,而这也是驱使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满足学生对于人文魅力与价值的渴望,只有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不断改善,从而更好地学习。其次,我们的音乐教学满足了学生“好动”的渴望,小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动是他们的特点,对此,我们不应该压抑,而是应该积极调整,主动适应,通过音乐课程的改进,使得课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从而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吸收知识。此外,学生“好胜”的心理需求也不容忽视,要通过对学生的正面评价、表扬、鼓励,满足他们的好胜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我在教学二年级音乐《请你唱个歌吧》这一课时,在歌词创编环节,我问学生们,在春天里,除了歌曲中唱到的小杜鹃,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一起唱歌呢?于是,各种答案出现了,小布谷、小蜜蜂、小黄鹂、小麻雀等。我让大家分别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这时候有的小朋友不能很好的处理好声音,于是我加以引导:“小蜜蜂的嗡嗡声是不是应该小一点呢?”接下来当有些同学的叫声模仿的不准确的时候,就有其他小朋友纠正我们,小黄鹂的滴哩哩应该再清脆一点……在我的引导下,分组演唱、分角色演唱,有的小组表演小黄鹂;有的小组表演小布谷;有的小组表演小蜜蜂……在学生们愉快的模仿声、笑声中,很快地就把歌曲学会了,每一个学生脸上的表情也是极富童趣,可爱至极,甚至平时不怎么开口的同学也开心的唱了起来,每一次模仿演唱都惟妙惟肖。他们唱歌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在合作中悦纳提升,吸纳他人的观点,将学习所得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二、悦纳音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一)悦纳学生的个性,同时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音乐教学要面向每个学生,考虑整体,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使他们受益。此外,考虑整体并不意味着忽视学生的个性,我们还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法学习,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要将整体与个体相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有些家长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例如培养学生钢琴、电子琴等方面的技能。而对于学生的这些技能,我们要好好把握,比如在表演上、课堂上,可以安排这些学生为大家表演。使得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既满足了整体学习的欲望,又满足了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当然,对于一些唱歌方面没有天赋的学生,我们不应该放弃,要通过个别、细心的辅导,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悦纳音乐课本以外的相关资源

课本是一个宏观性的内容,具有结构性、整体性等特征,是教学的基础。而对于具体的教学活动来说,在重视课程的同时,也要重视课本以外的相关资源,课本的内容是有限的,但课本以外的资源是无限的。比如,在三年级的西南少数民族歌曲教学中,教材歌曲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较远,如《金孔雀轻轻跳》(傣族)、《铃铛舞》(苗族)等,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进行这个单元教学时,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现代化工具寻找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再如,搜集同民族的其他歌曲加深印象,如《月光下的凤尾竹》《苗岭的早晨》等等。学生都不由得被那种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所陶醉,仿佛看到了活灵活现的孔雀、大象,清澈的河流,好客的少数民族小朋友,还有泼水节等情景,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跳起来。

(三)悦纳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得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的意识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法、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灵活、多变,多方式、多方法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鼓励大家追求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起他们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都具有爱唱、爱跳、爱玩的天性,唱唱跳跳就是孩子们的一项生活内容,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地采取启发提问法、体态律动法、自由参与法、分组比较法、现场录放法、课件激趣法等方法,使他们在感到有趣味的过程中学到音乐知识,得到审美教育。

(四)悦纳、引导课堂生成

不可否认,音乐本身具有一种自由性,而正是这种自由性使得人们对于音乐能够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具体到我们的音乐课堂来说,对于学生的回答,在正确答案范围内的,我们应该表扬。对于学生大胆、个性的回答,我们更应该鼓励,而不是否定,要通过这些个性、大胆的回答,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捕捉这些回答中的闪光点,利用这些回答突破固定答案的限制,从而使得音乐课程充满活力。在教学二年级《请你唱个歌》一课时,在学会歌曲后,我让学生将乐曲中的歌词进行创编,再一起随着音乐唱歌,开一个森林音乐会。同学们开心热情地表演了起来,正当我为学生们的表现高兴时,只听见一位男同学大声“呱呱”的青蛙叫声,扰乱了大家的歌声,十分顽皮,同学们都生气了,纷纷指责他。我看他小青蛙学得还挺像,于是灵机一动,笑着对同学说:“小鸟们,原来我们的森林音乐会把小青蛙都吸引来了,小青蛙的呱呱叫声要是轻一点就可以为我们伴奏啦。你们还请了哪些小动物一起来呢?”同学们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还有小白兔”,有位胆子大点的同学冒出一句“。说得不错,小白兔的舞姿很美,肯定能为音乐会添彩的!”我马上鼓励道“。还有小鸭子,它的歌声最美!”又有学生接道,“有小树叶,它会伴奏!”……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进来,学生的兴致上来了,有的为我们伴奏,还有的为我们伴舞,结合进原来的乐曲当中。望着兴致勃勃的学生们,我觉得教师千万不能丧失点拨引领的作用,让错误资源的价值发挥得恰到好处,也能把节外生枝变成最佳的教育时机,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因生成而有味,我由衷地感谢那位调皮的男同学。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完善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悦纳的体验。

作者:顾辰工作单位:灌南县实验小学

第二篇

一、基本情况

录像课来自北京市参加2012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评价学业水平测试的区县和学校。每个区县随机抽取一所学校的测试班,每个测试班摄录一节常态课。全市共录制10节。见表1。

二、研究结果

本项目的评价是针对10节音乐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从分析的整体结果看,各项评价指标的平均值相差不大,其中教学内容的平均值最高,为8.4分;其余均为8.2分。

(一)教学目标

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分别从3个二级指标进行。总体来看,10节课的教学目标平均值为8.2分,这表明课堂教学目标比较恰当。3个二级指标的平均值均在8.0以上,且差异不大,表明教学目标在符合课程标准的程度、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可操作的程度三个方面均有良好的体现。其中,在可操作程度上得分最高,平均值为8.4分,表明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比较强。例如,“多数学生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正确完整演唱墨西哥民歌《拉库卡拉查》,能够准确演唱歌曲中一音多字和弱起节奏的部分”。这样的表述既有学生应达到程度的具体标准,又有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可以在课时结束时进行检测,可操作性强。但有的课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表述上,存在标准不明确的问题,例如,“丰富学生对国外音乐的认知,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美洲音乐”。这样的表述标准不明确,一节课无法承载这样的责任,既无法达成也无法检测。

(二)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分别从6个二级指标进行。总体来看,10节课教学内容的平均值为8.4分,这表明10节课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比较妥当。通过对6个指标的比较,我们发现,没有科学性错误这一指标得分最高,平均值为9.7分,说明教师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较好。教学内容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这一指标得分最低,平均值为7.7分,说明教师对教学目标对于其他子系统的指导作用认识不够充分,致使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例如,唱歌课《红河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为:学习歌曲《红河谷》,表现歌曲舒展、宽广的意境,初步了解北美洲音乐的风格,从而产生了解世界各地音乐文化的愿望。教学内容设计为:演唱、识读乐谱、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目标中“初步了解北美洲音乐的风格,从而产生了解世界各地音乐文化的愿望”的达成,必然要涉及音乐风格和音乐与社会生活两方面内容,但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这两方面并未涉及,说明该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意识不够强。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分别从4个二级指标进行。总体来看,10节课教学过程平均值为8.2分,这表明10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比较合理。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比例合适、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这两个指标得分最高,均为8.4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两方面的处理比较妥当。1.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分析项目组采用S-T评价方法对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了分析。10节课学生行为占有率平均值为56.1%,教师行为占有率平均值为43.9%,这表明教师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见表4。从课堂教学模式来看,10节课中除1节器乐教学课为练习型外,其余9节课均为混合型,体现了音乐学科实践性、体验性的学科特点,见表5。2.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分析在教学过程的二级指标中,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评价最低,平均值为7.6分,说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方面的思考还有待加强。例如,唱歌课《茉莉花》(B)的教学时间安排:第一环节聆听导入(5分钟);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包括竖笛演奏5分钟)(21分钟);第三环节拓展欣赏(11分钟)这是一节唱歌课,核心内容应为演唱,相关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应该较为充分。但课堂实录中第二环节学唱歌曲的实际时间仅为16分钟,占课时的40%;第一环节聆听导入和第三环节拓展欣赏的时间却用了16分钟,占课时的40%。学唱歌曲时间不充足,致使唱歌学习中的基本目标“唱会”都未能达成,课时结束时学生演唱不但存有音准的问题,而且不能较熟练完整地演唱歌曲,“能够比较熟练准确演唱歌曲”的教学目标未能达成。(四)教学效果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从4个二级指标进行。总体来看,10节课教学效果平均值为8.2分,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见图3。通过对4个二级指标的比较,我们发现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注程度平均值最高,为8.7分,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群体的学习情况,较好地面向全体施教。例如,在唱歌课《茉莉花》(C)教学实录中,教师不但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歌曲的教学,而且分别对男、女生进行了演唱声音的关注与指导,并适时进行了个体演唱评价反馈与指导。这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全体学生的关注程度较高。但教学目标达成度平均值相对较低,为7.9分。结合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在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上得分较低,这说明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有针对性的了解和分析,致使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不易达成,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达成度关注不够,动态调整教学行为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结论

10节课从4个一级指标评价值来看,差异不大。其中,教学内容平均值为8.4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平均值为8.2分。这表明10节课整体教学质量多处于良好水平。从4个一级指标下的所有二级指标来看,差异较大。其中,教学内容下的二级指标“没有科学性错误”的平均值最高,为9.7分,教学过程下的二级指标“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合适”的平均值最低,为7.6分。从单一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来看,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二级指标差异性相对较小,教学内容下的二级指标差异性相对较大,其中,“没有科学性错误”的平均值最高,为9.7分,“围绕教学目标”的平均值最低,为7.7分。

(一)优点

1.教学目标确定准确,可操作性强10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较为准确,基本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文字描述标准、有层次,加之可观察行为动词的运用,使得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教学内容核心突出,知识传授准确无误教师多能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核心内容,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学科知识技能的认知规律呈现教学内容,同时确保所授知识准确无误。3.教学方法得当,凸显学生主体10节课在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比例方面较为恰当,突出了学生主体;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能够较好地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师注重发挥示范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4.信息技术使用恰当,有效辅助教学不论是哪一种课型,授课教师在教学中都较为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适时运用,从而有效辅助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

(二)问题

1.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目标方面有待加强个别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与了解不够深入、全面,致使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指标的评价值相对较低。2.教学内容设计不全面、表述不确切个别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全面、准确地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和文本写作能力方面有待加强,表现为教学内容设计不全面、表述不确切。3.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欠妥当由于缺乏围绕教学目标、围绕核心内容进行设计的思考,教学中表现出核心内容的环节时间设计较短,相关辅助内容的环节时间设计较长的问题。4.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关注不够,动态调整教学行为能力缺乏,致使教学目标达成度有待提高。5.授课类型选择过于集中采样的10节课中,从授课类型看,器乐课1节、欣赏课1节,唱歌课8节,表现为授课类型过于集中,也折射出日常教学中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对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培养有待提高。

四、建议

(一)拓展音乐教学领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教学领域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每个领域又包含三至四项内容。演唱不是音乐教学中的唯一内容也不是最重要的内容,各区县小学音乐教研员及教师应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和北京市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系列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音乐教学领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如欣赏教学、器乐教学、创造领域的相关教学等,提高教师对不同领域内容教学的认识及教学设计、实施能力。

(二)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关注目标达成

教学目标设计中,个别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能力,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行为,致使教学目标达成度相对较低。建议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前,对学生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细致、准确、有针对性地分析,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了解他们针对每课教学的原有知识技能储备,使教学目标的确定更趋于合理与实际;同时,提高动态调整教学活动的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个别教师存在教学内容设计不全面、表述不确切的问题。建议教师认真学习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学科教学内容;加强作品分析,明确音乐话题和教学话题;同时认真学习北京市小学音乐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方法与表述形式,进一步明确每课的核心内容,从而围绕教学目标更加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

(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个别教师的教学环节时间设计欠妥当,致使教学目标达成度相对不高。建议教师进一步关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时间安排。一方面要确保核心内容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学过程中对时间的掌控能力,通过确实有效的教法、学法,提高时间效益、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作者:程郁华郭宝工作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怀柔区教科研中心

第三篇

一、在审美化音乐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音乐教学的审美化中,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的美,使得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感受世界,认识生命,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与生命价值观。音乐的灵魂就是它的“美”,是与人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最直接的接触部分,可以通过这一突破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在音乐的美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细节,让学生把对音乐的理解和对生命的体会相融合。我在校实习期间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关于生命故事,出自韩红自己创作演唱的歌曲《天亮了》。这是一首赞扬夫妇之爱的歌曲,从亲情美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来理解生命对于不同的角色存在的不同价值。歌曲讲诉的是一对年轻的夫妇在缆车运行事故中,用他们爱的双手托起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得救的同时这对夫妇却永远的告别了世界。在缆车坠地的瞬间,我觉得这对父母的行为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或许这是出于一种对下一代的本能反应,也许是因为世界最伟大的爱——父爱母爱。通过这一歌曲让学生了解世界上最爱他们的人是谁,也间接的告诉学生们,在父母的眼里,他们的生命就是一切。所以为了父母,为了家人,要时时刻刻的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且尊重别人的生命。

二、在互动性音乐教学中实践生命教育

互动式教学模式开辟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和老师共同营造的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学习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锻炼的机会,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自我生命个体存在的意义,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小学生根据不同的歌曲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实践活动往往更能够让小学生接受,从而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理解他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的不仅仅是表演的学生,还有欣赏者,服务者等。这里面讲究的便是人和人的配合,并且参与中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尊重也是完成这个实践活动的关键要素。下一次还可以继续让学生们互换角色,进一步引导他们去感受不同的角色,并从中享受到音乐课堂的乐趣。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例如在教授《野蜂飞舞》这一课时的时候,可以让小学生去了解野蜂的生存环境,结合这首曲子的特点,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就算再艰难的环境都不能放弃生命。

三、在个性化音乐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

生命是完整且独特的,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相同的个体。人的一生无论是默默无闻还是声名显赫,都是其充分的展示自我个性的历程。新课堂音乐教育,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化音乐教学倡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思维,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实施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究及合作,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音乐之间产生一种内在的独特的情感交流与共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尽量在学生最放松的状态下完成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感受音乐的内在。比如在需要学生上台唱歌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强调技巧的性的东西,而要告诉学生,只要投入感情,用个体的情感体验自然的去演唱就可以了,在学生唱完以后要及时对他歌唱时的感情做出肯定和对他进行最好的鼓励。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充分的肯定自己,为学生在今后的课堂学习上找到自信心。

四、在结构化评价教学中推进生命教育

现代应试教育往往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忽视了小学生心里的承受能力,许多家长老师还停留在成绩不好,考试失利就挖苦讽刺孩子的阶段,殊不知赏识孩子比打骂带来的会好的多。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个体,改变对小学生的评价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心灵发展,生命是需要不断的得到肯定的过程,如此才能进一步的展示出生命的潜能。好的评价就像润物的春雨,冬日的阳光,是展望未来的阶梯。很多孩子因为一次考试失败,就自我放弃,自我评价降低。但是如果老师及时的赏识鼓励,就能够促进学生的再一次正视自己挑战自己。在小学课堂中也会涉及到音乐理论知识,在学习的时候,要对学生有耐心,不能急躁。在他们学会的时候加以鼓励,不会的时候耐心引导。每一个生命都需要爱,需要理解,尊重与宽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是需要好好经营的。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用一颗爱心去对待学生,给他们作出温暖适当的鼓励与评价,也许就能给他们的生命点亮一盏明灯。生命教育是当前小学生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更好的感悟生命的本质、体验生命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及可行性措施进行了研究,这对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彦蘅刘学婧工作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第四篇

一、夯实学生基础,优化起音训练

在农村,由于条件的落后性,音乐课在以往都是形式大于内容,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举动,学生的音乐基础也是相对滞后,为此要想提升发声教学的质量,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另外,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需要给予相应的发声训练。在发声教学中,起音策略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发声教学的基础工作。为了提升学生的起音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调整呼吸,掌握声带闭合的技巧等。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用ɑ母音做好训练,利用它音域空间大,比较饱满的优势。当然,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还要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教育的个性化和统一性。起音练习最好以中声区为开端,用单音二度或三度的连音逐步向上练习。在具体的练习中,气息要平稳均匀、集中柔和,要防止用过多的气息去冲击声带。

二、突出方法的创新,完善呼吸技巧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进行歌唱的时候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尤其是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完美和正确的呼吸方式是正确唱歌的基础,也是提升歌唱质量的重要保证。歌唱时候的呼吸无论是呼吸方法还是呼吸频率都与一般性的呼吸活动是不同的。在歌唱时,呼吸需要人为的调控,需要意识的控制。在教学中发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胸腹式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在吸气的状态下,练习者的脸部呈半打哈欠的状态,而下巴自然松下,此刻喉咽腔同时打开,喉头也随之放下来,这样的声音质量就会很好的。

三、构建轻松课堂,革新教学方式

有效的发声教学除了需要一些教学技巧之外,还需要给学生留足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构建轻松的课堂。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一般都是教师的主战场,课堂被老师全部占有,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忽视掉了。为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淡,学习的质量也就较差了。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一定要革新教学方法,敢于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比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游戏教学、赛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都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把音乐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优化教学。比如,我们在学习歌曲《歌唱祖国》的时候,我就先让学生尝试着唱歌,因为这些歌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学习过,或者听到过,这样做的目的一来可以让学生展示自我,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二来还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情,开展针对性的教学,针对错误或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提升教学质量。

四、追求卓越,强调咬文嚼字

在小学音乐发声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口咽,强调口咽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这里所说的口咽就是小学生在歌唱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将歌曲的情感表现出来,一切歌唱中的母音一定要让学生由咽腔做型唱出来,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提升音色的质量,让学生在歌唱中发出优美和谐婉转的声音旋律,进而提高歌唱的质量。在我们的日常交往和生活中,对每个人来说声音都很重要,而对于歌唱的小学生来说,声音和语言都很重要,都是他们进行歌唱和音乐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在发声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的精确性,确保发音的正确性,做到咬文嚼字。这些所说的咬文嚼字不同于语文学习中的咬文嚼字,这些强调的咬文嚼字是要求学生把个人气息、音色和词曲音调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整体美,实现发声的完美效果。要做到咬文嚼字,教师就必须要求小学生在日常的音乐课堂和日常生活中,突出咬文嚼字的正确练习,强调歌词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行腔要咬在标汉拼音四声音调的那一个韵母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学生能坚持这样的训练,做到长久化、常态化和科学化,那学生的发声质量一定会得到提升,他们的歌唱一定会更加动听。

作者:胡睿娟工作单位:四川省崇州市街子镇学校

第五篇

一、在教学中找准欣赏主题

我认为,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我们欣赏音乐时必须抓住音乐主题,让学生明确作品的主旋律,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因为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随着时间的推移瞬息即逝,如果对一些主题与重要旋律没能够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对后面出现的音乐就不能很好地领会。如,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时,我就把主题旋律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演唱、熟记,并请他们注意感受音乐主题所表现的风格、特点。学生唱了以后再听,他们纷纷认为主题1欢快、活泼,主题2轻松、优美等。听完之后他们表示对主题1的印象尤其深刻,他们说欢快的音乐就好似人们听到了莫大的喜讯而表现出热情快乐的样子。这样,喜讯到边寨情景深刻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二、创设真实的角色情境

创设角色情境就是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或表演等形式来感知、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生可以采用打击乐器参与演奏、表演或创造性地为音乐作品作节奏伴奏;也可以让学生扮演音乐作品中的角色,按照音乐所表现的形式进行角色表演、歌唱或演奏;还可以让学生将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和想象,通过绘画、诗歌、散文或演讲等形式表达出来。音乐欣赏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活动,音乐欣赏教学中急需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参与,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如,在教学《美丽的春姐姐》时,小朋友的表演欲就被激发出来,同时能够在结尾时候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动手能力,为春姐姐作装饰画等,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应用音乐背景帮助学生欣赏

我们知道,音乐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或传说,欣赏这类乐曲,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这些与作品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欣赏古曲《高山流水》的时候,就有必要介绍一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背景故事。《列子》一书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学生只有在熟悉背景故事的基础上聆听乐曲,才能真正体会到乐曲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推介作用

我们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类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器官,外部环境往往通过人的视觉系统影响到人的内心世界情感。创设富有新意、诱人遐想,能产生美妙情景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欣赏教学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被应用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观看与音乐有关的图象、实景,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情认识,然后慢慢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五、让音乐进入学生生活

在课堂上,要善于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片段组成音乐,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如,教孩子们唱一首《摇篮曲》,首先让他们唱歌词,再看图画,在有了具体内容和直观图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唱这首歌的同时想象刚才看到的画面:面前有没有出现一幅小宝宝睡觉的图画?能不能用一句美丽的话把看到的画面讲给大家听?孩子们回答“:好像看到小宝宝安静地睡着了;小宝宝在睡梦里笑……”能不能用最动听的歌声使画面里的小宝宝睡着?我们这样唱,小宝宝睡着了吗?这样启发就把孩子带进特定的环境,既培养了孩子们有感情地歌唱,又教会他们怎样听了音乐去想象。音乐与生活、学习密不可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音乐让我们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1)在学校每天的生活作息中,安排一段时间为音乐欣赏时间,并安排适当的音乐欣赏节目,早自习为最好时刻。(2)与学校的活动或者与节庆配合,播放适当的曲目。(3)可以在班上选出每月歌曲,教唱或是欣赏。(4)教师可以稍做调查,将广播或是电视上有教育价值的音乐节目,介绍给学生,可以增多欣赏机会。(5)遇到有名的音乐家演唱或演奏及当地文化中心举行音乐会时,应设法鼓励学生参加,增加学生体验生活的机会。

总之,音乐欣赏是一种多层面的心理体验活动,各种欣赏方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存互补的关系。最完美的音乐欣赏方式应该是“综合体验”式的音乐欣赏,就是指欣赏者积极调动自己的全部心智,对构成音乐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而综合的体验。不仅要注意倾听和感受音乐的形式美,而且对音乐的情感内涵有深刻的体验与把握,再去想象音乐所要表现的形象与意境,从而使欣赏者在对音乐形式美与内涵美的品味中得到音乐艺术的综合而完美的体验,实现人们精神的升华。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感受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能力是各个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只有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真正地懂音乐、理解音乐和享受音乐。我们应该重视发掘教材的内涵,设计生动的过程,让学生获得主动积极的发展。

作者:徐家芳工作单位:青海省格尔木市金峰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