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思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时间:2022-05-16 04:48:00

浅思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摘要:自1998年以来,面临总需求不足的严重形势,中心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泉政策。几年来,总需求有所扩大,经济持续增长,2002年GDP增长8%,政策效应显著显现,但总需求不足的题目依然存在,政策效应不十分理想。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影响政策效果的因素,以期寻求进步政策效应的途径。

参考文献: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经济学分析;财政政策;货泉政策

一、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发行国债,增加基础举措措施投资以带动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给政府有关职员加薪以刺激消费,通过出口退税鼓励出口。从1998年-2002年政府发行国债6000多亿元,国债投资总规模达到3?2万亿元,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大型基础举措措施项目取得重大进展。1999年开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增加福利性支出和政策性补贴,进步低收入者收入,支持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糊口费和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还大幅度增加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津贴,建立了艰苦边远地区的补助轨制,使居民消费水平有所进步,再加上消费信贷的配合,使城镇居民住房、汽车等大宗耐用消费品需求大量增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超过了财政支出的增长,供求矛盾有所缓解。固然积极的财政政策起了相称大的作用,但有效需求不足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物价水平持续低迷,通货紧缩压力依然存在,200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水平同比下降0?8%,批发价格指数PPI下降3?9%,产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4%。据统计600种主要商品中86?3%供大于求;就业压力显著增大,现有失业人口2000万人,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800万个;入世冲击开始显现,商业摩擦不断增加。2001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政府投资是推动投资增长的主导气力。尽管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基础举措措施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施展了重大作用,但财政政策的更主要作用在于拉动民间投资和消费,施展乘数效应,刺激总需求增长;而我国政府投资乘数效应较小,启动民间投资,带动总需求增长的作用有限。首先,我国政府投资主要是基础举措措施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工业联系关系度较小,带动链条较短;其次,基础举措措施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属于资本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较高的投资,投资带动的就业少,政府投资转变为劳动者收入的份额较少;再其次,在我国当前时期,因为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均匀消费倾向较低,税率又较高,投资乘数较小;最后,我国处于经济体系体例转轨时期,市场体系不完善,信用不足,市场缺乏效率,也使乘数变小。政府投资在产生乘数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挤出效应。一方面,政府投资增加使民间投资融资难题。政府投资项目除使用财政资金外,还更多地使用银行信贷资金,使用银行信贷资金部门约占投资总额的80%以上。因为政府投资占用了大量银行信贷资金,一些地区银行因面对配套国债项目放贷压力而收缩常规性贷款盘子,使民间投资贷款更加难题;另一方面,存在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争项目的情况。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的目标都是预期利润率高的项目,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效益好的项目有限,政府投资多了,民间投资就少了,产生挤出效应。为进步财政政策效应,建议做如下调整:

1、调整国债投资使用方向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应重点放在扩大就业,增加总需求上。一方面,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来看,国债投资是利用行政手段进行的投资,不受市场需求的制约,投资难以持续增长,经济自主性增长气力很弱;另一方面,从财政资金支付能力来看,近几年来,财政投资项目耗用了大量资金,并且已开工的工程还需不断注入资金,公共支出逐年增长,偿还国债负担日益加重,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继承增加财政投资难认为继,因此,有必要调整国债投资的使用方向。增补社会保障基金,完善社会保障轨制。市场竞争和对未来收支的不确定性制约着人们确当前消费,完善社会保障轨制,能够不乱收支预期,增加即期消费;而对于低收入者则通过支付社会保障金维持他们的基本糊口消费,保持社会不乱。而且,通过支付社会保险金的途径解决失业题目比通过政府投资创造就业岗位安顿就业本钱要低得多。据最近有关数据表明,3年5100亿国债资金创造就业岗位为500万人,每人每年的就业本钱3万元左右,而现在下岗、失业职员的社会保障水平不外5000元左右,只有前者的六分之一,比拟之下,假如把一部门国债投资资金用于社会保障,将会大大进步资金使用效益。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的体系体例转轨和结构调整时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预计今后25年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累计1?8万亿,每年700亿,在我国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一部门财政投资用于社会保障,同时发行一定规模的社会保障专项国债,对于更好地解决失业题目,保持社会不乱,增加消费将是十分必要的。大幅度增加科技、教育投入。熊彼特的经济周期“技术立异决定论”以为,大规模的技术立异浪潮是吸引企业投资,推动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决定性因素。大幅度增加科教投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我国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市场供求结构失衡,因此,政府除了增加国债技术改造贴息支出外,还应考虑大幅度增加立异技术研究发展投入,通过各种途径鼓励支持企业进行自主立异知识产权的研发,以便终极促进企业的技术、技改投资。加强中心财政对高等教育,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降低学生膏火负担,不但可使居民节省膏火支出,用于即期消费,而且还能改善其对以后教育方面的支出预期。

2、减免税收,调整税收结构因为税收负担过重,抵消了扩大财政投资的效果。减税既可增加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民间投资和扩大消费的能力;又可降低出产本钱,进步投资积极性。从减税的空间来看,我海内资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33%,高于一些发达国家的税率水平,与美国累进税率最高档次的税率相同,但美国税前扣除项目多,而我国因为企业盈利水平低,相对而言,企业所得税税率偏高。同时,外资企业因享受超国民待遇,税率只有15%,差距甚大。本着公平公道的原则,有必要降低内资企业税率,同一内外资企业税收待遇。我国现行增值税税率为17%,若折算成消费型增值税,则税率超过23%,而大部门国家低于20%。减税有可能造成财政赤字的增加。但税收总量的减少不仅取决于税率高低,还要取决于税基的宽窄。西方供应学派以为,税率降低不一定会减少税收量。高税率使出产本钱上升,企业会想方想法逃税避税,造成税收流失;相反,在低税率上,逃税不值得,逃税避税的少;而且,低税率会刺激出产和投资积极性,从而使税基扩大,使税收量增加。从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税制改革的经验看,因为实行“低税率、宽税基、少减免、严征管”,税收总额不一定减少。至于减税所造成的财政收支缺口,可由增发国债弥补。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大幅度全面减税的前提,应对税制进行结构性调整。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大众税负以进步收入预期。降低农产品特产税率,及减轻其他税费负担,既有利于增加农夫可支配收入,启动农村市场;又可增加产业品销售收入,增加税收来源。据《农夫日报》报道,今年天津市政府作出决定,农业税费将下调至5%,取消屠宰税、农业特产税,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减包括汽车、住宅交易在内的高档耐用消费品的税费,加快出台燃油税政策,按国民待遇原则尽快同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同一在25%。对新兴高档商品如高档化妆品、腕表、服装以及高尔夫球具,电子游戏机,高档宾馆,娱乐项目等调高或开征消费税,对普通消费品调低或免征消费税,对吸纳下岗职工的企业实行一定税收减免。

二、货泉政策效应分析

稳健的货泉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适当增加货泉供应量,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降低贷款利率,促进自主投资增长;扩大贷款规模,使企业获得更多信贷资金;降低存款利率,鼓励多消费少储蓄;扩大消费信贷,支持耐用消费品支出。中心银行从1998年开始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消了对贸易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两次下调法定存款预备金率,连续八次下调存贷款利率等。货泉政策与财政政策相配合,在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跟着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耐用消费品支出大幅度增加。据统计,2001年个人购房已达到4021亿元,比1997年的946?9亿元增长了3倍多,汽车拥有量从1996年1100万辆增加到1609万辆。当前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的进级换代时期,积极的消费信贷政策将大有可为。货泉政策作用的施展依靠于其传导机制,降低利率刺激投资要取决于企业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企业投资贷款还要看能否找到预期利润率高的项目,银行信贷风险机制的建立也使得银行不敢等闲贷款,中小企业取得贷款很难,银行存贷差额逐年扩大,超过五分之一的信贷资金未被利用。进步货泉政策效应要从搞活企业,拓宽市场,健全信贷激励机制等方面做工作。

1、增加货泉供应量,加大货泉政策作用力度货泉政策通过增加货泉供应,使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是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的间接调控手段;而国债投资属于行政手段的直接干涉干与,过多使用与市场化改革相抵触,比拟之下,货泉政策更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当前国债投资效应递减,财政支出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应加大货泉政策作用力度。根据西方经济理论,通货膨胀的产生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本钱推动的通货膨胀。在我国当前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不会泛起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只要保持与劳动出产率进步相适应也不会诱发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中,资本市场及金融资本发展很快,经济存量的金融资产化需要大量货泉,因此货泉发行量的增长不能只根据GDP流量进行调控,而应考虑到金融资产化的需要。2002年下半年,通货紧缩势头显著,中心银行货泉供应量显著增加,M2增速上升到近年来没有过的17%以上,物价也没有涨上去。货泉政策可再宽松些。

2、建立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分散银行信贷风险信贷资金在支持民间投资方面起着不可替换的作用。近几年,国债投资项目挤占了大量银行信贷资金,影响了银行对民间投资的贷款。因为财政投资项目有政府担保,无信贷风险,银行乐于贷款给财政项目,使得民间贷款更为难题。为解决这个题目,一方面,中心银行要增加货泉供给量,财政要压缩投资规模,以减少财政投资对银行资金的占用,使银行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民间投资;同时,增强国有贸易银行贷款营销观念,健全信贷激励机制,加速银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另一方面,为分散银行信贷风险,应建立社会信用保障体系,通过设立政府担保基金提供担保,建立民间投资消费的决心信念,防范银行信贷风险。固然设立政府担保基金需要财政投入,但假如投资效益好,受担保者能自行还贷,则政府不需投入资金去尽担保责任,反而因投资增加出产发展而增加财政收入;即使有一部门投资亏损,贷款无法收回,政府也不必马上支付担保金,要等贷款到期时再尽担保责任,不至于使当前财政压力过大。

3、货泉政策和财政政策相配合,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国债投资的持续增长使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消费需求显著不足。脱离了消费的投资增长难以持续下去,存在供求脱节的隐患,因而,扩大消费需求是启动市场,拉动民间投资的必要前提。货泉政策通过降低存款利率鼓励消费减少储蓄,但因为收支预期的不确定性,降息对刺激消费作用不大。消费信贷基于信贷风险的考虑,只贷款给有偿还能力的人,帮富不帮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我国目前题目最大的还在于泛博贫困阶层,特别是农夫。进步消费的根本途径在于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乱公家的收支预期。因此应开阔思路,把货泉政策和财政政策配合起来,运用财政支出的形式把增加的货泉供给量变为老庶民手里的收入,好比给公务员加薪,增加各种补贴和福利性支出,特别是增加农夫收入。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夫收入的进步对总需求的影响是最大的。增加农夫收入的途径良多,好比减免农业税收;对农夫子女提供免费教育;对农夫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投资农村基础举措措施;为农夫提供低价格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出产资料;对农村的非农工业提供财政支持,如贴息贷款、财政补贴等;消除农夫进城打工的种种限制。硕士论文增加城镇居民收入也有利于进步农夫收入,把城镇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可为农夫进城创造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