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软实力及实现战略

时间:2022-08-06 03:39:14

科技文化软实力及实现战略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尤其是针对全球范围内和平与发展的新形势而提出的一个崭新理念。所谓“文化软实力”,即以文化为基础的国家软实力,是指在经济、社会活动中以人为主体的蕴涵,并通过人们的活动整合和显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力,其核心是人的素质和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能量。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化软实力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之争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软实力逻辑地包含着科技文化的力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技文化。

一“软实力”(SoftPower)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Jo-sephNye)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1〕按照约瑟夫•奈的理解,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而科学技术则属于“硬实力”的范畴。然而,不容否认的是,科学技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科技文化作为一种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当然也具有“软实力”的蕴涵与功能。

从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当今时代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其自身的科学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甚至可以说,没有科学技术含量的文化是难以体现其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众所周知,科学技术作为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其实现路径:一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直接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二是作为“第一精神力量”,科学技术通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影响,来发挥其功能,实现其价值,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2〕这可以说是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最简明的阐释,这种阐释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很有裨益。

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科学技术主导全球竞争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改变世界、开创未来的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空前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结果是当今时代物质的极大丰富,从而为我们建设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历史告诉我们,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几乎都是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启蒙和先导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直接作用于现代化建设,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所体现的理性、公平、宽容、批判、创新、协作等精神,无疑也是推动这一进程中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变革的重要力量。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当然也就无所谓文化的现代化。事实正是如此,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而科学技术成果被广泛用于改善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最新工具,也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例如,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宣传思想工作的空间,丰富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提高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效率;多媒体和音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具有高科技含量和时代特色的文化精品大量涌现;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则使人们的文化交流更加便捷,促进了文化成果的共享,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全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启蒙,不仅具有推动文化发展、提高人类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作用,同时也引导着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纵观历史,科学技术的每一个突破都不同程度地给宗教迷信以沉重打击,使人们的思想从各种禁锢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科学技术的每一个进步都以系统的知识形态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宝库,提高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今天,我们要建设现代化文化,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不可想象的。

从先进文化建设的角度讲,科学技术不仅是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文化得以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也是推进各种文化传统推陈出新、走向现代化、走向先进性的基础。今天,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理论、新的创造,大大丰富了先进文化的内涵,拓展了先进文化的发展空间,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明确了方向。因为,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说,只有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真理性认识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先进文化。科学技术实践中所形成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本身就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成为先进文化永葆生机的动力和源泉。总之,21世纪是高新科学技术大发展的世纪,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层互动所产生的新的启示和理念,已经辐射和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的科学技术含量在增大,科学技术进步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

二其实,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极具穿透力和震撼力的文化。科技文化作为一种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不仅提升了文化的科学技术含量,也增强了科学技术的文化气息,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文化软实力当然包含着科技文化的力量。

1.科技文化: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科学技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文化的属性。作为一种文化,科技文化所表征的是一种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亚文化系统,又以各种手段和形式作用于所有的社会文化,成为丰富多彩的诸多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共同载体。当今时代,科技文化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主导形式,成为社会文化旋律中最基本的、核心的频率。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早在培根的《新大西岛》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中就有充分的体现。《新大西岛》和《太阳城》都强调科学技术是一种文化形态,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文化价值,他们所描绘的“科学文化岛”或“科学文化城”的图景,实际上就是对科技文化的真情赞美。哥白尼开创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的出版,鲜明地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这种文化价值。正如M.克莱因所称赞的:“思想领域的这一成就,就其重要性、勇敢和宏伟的程度来说,远远超过了征服海洋的壮举。”〔3〕一般而论,科技文化表现为理论形态的科技文化和实践形态的科技文化。理论形态的科技文化既是人类观念地把握外部世界的思想成果,是人们对于外部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也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理性精神、怀疑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协作精神的最集中的体现。实践形态的科技文化(即科学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文化样式),是人类用区别于动物的方式改变外部世界、不断建立属人世界的活动中最具有人类学意义的部分。它不仅为人类的生存提供物质基础,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社会空间,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而且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人类其他一切活动(包括道德、宗教、艺术等活动)的深度、广度和运作方式。

2.科技文化的软实力蕴涵及特质文化具有生产力的属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科技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化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科技文化软实力就体现在科技文化生产力的蕴涵中。科技文化是文化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文化生产力的助推器和孵化器,其软实力蕴涵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智力支持的科技文化软实力”,二是作为“精神动力的科技文化软实力”。〔4〕作为一种智力支持,科技文化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近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充分彰显了科技文化的这种功能,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这种功能更加醒目。作为一种精神动力,科技文化则通过自身的创新实践,不仅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提升社会风尚、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在科学技术社会化和社会科学技术化的历史变迁中,科学技术社会化过程使科技文化扩散到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社会科学技术化过程也使科学技术发展烙上了明显的社会印记。于是,科技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自身的发展中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质。这些特质集中表现为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从静态方面来看,由于一定时期的科技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把科技文化看作一定时期的产物,科技文化在这个时期则呈现出相应的静态特质,如普适性、基础性和整体性等。从动态方面来看,由于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是动态的,与之相应,科技文化在发展中也呈现出自己的动态特质,如发展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等。

3.科技文化软实力的当代意义科学技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文化的蕴涵和力量,科技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科技文化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水平,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之所以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科技文化丰富和提升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从整体上促进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的文化力量之所在,就在于它作为知识、思想、精神和方法综合体的文化形态,这种力量更具有本原的价值和意义,犹如轻柔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作用实在而明显、巨大而深远。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伟大力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科学技术首先看成历史的有力杠杆,看成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可以这样说,近代科学技术所具有的革命的、批判的伟大力量,正是科学技术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功能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科技文化在近代以来一系列社会和文化变迁中的伟大力量之所在。今天,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下,我们建设科技文化、弘扬科技文化、充分发挥科技文化软实力功能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凝聚人心,激励人民,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科技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形式,也是当代社会文化的主导形式。卡西尔曾经这样说过:“科学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最后一步,并且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它是一种在特殊条件下才可能得到发展的非常晚而又非常精致的成果。……在我们现代世界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相匹敌。它是我们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被看成是人类历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的主题。”〔5〕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科技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建设,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科技文化,着力提高国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1.提高思想认识,让科技文化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和意志品格,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文化软实力的认同。因此,科技文化软实力功能的实现,首先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科技文化观念。客观地说,在我国,虽然科技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并不一定为人们所“真知”,科技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科技文化在我国尚未成为大众的文化,科技文化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尚未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科学技术特别是对科学失之偏颇的理解,往往把科学技术只看作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工具,对科学技术采取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态度,不要说是普通大众,就是领导干部甚至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也很少有人能够从文化的层面来理解科学技术,因而很难看到科学技术的文化力量。因此,为把科技文化的理念熔铸成我们民族的文化之魂,为让科技文化真正、切实地渗透和融入我国大众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而形成以现代科技文化为主体的社会文化,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牢固树立科技文化观念,在思想认识上把科技文化看作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科技文化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科技文化软实力的认同感。

2.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科技文化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科技文化是相对脆弱的,尤其是建立在近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科技文化更是匮乏,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可否认,中国古代曾取得过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从春秋战国直到宋元明初,在将近20个世纪的岁月里,科学技术始终保持着持续的发展,特别是在数学、医学、天文学等理论科学以及冶金、纺织等应用技术方面遥遥领先于欧洲。然而,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这样一个让西方人只能望其项背的大国,这样一个曾经有过太多辉煌的科技强国,渐渐地失去了她作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地位。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确有值得我们自豪的丰富内涵,但这在逻辑上并不等于中国文化就一定优于西方文化,更不等于中国传统文化不需要吸纳科技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尽管曾发生如此有益的影响,也尽管有早期的一些成功,但科学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简而言之,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命。”〔6〕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不容否认,近现代科学技术落后、科技文化匮乏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此看来,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吸纳科技文化的过程。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如果不能吸纳科技文化、融入科技文化,就根本谈不上文化的现代化。诚然,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具有广阔的容纳空间,它允许并倡导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相互沟通,不过关注的重点是人文文化,是思想道德问题,而不是科技文化,科技文化只是思想道德提升的手段。因此,要吸纳科技文化,把科技文化的理念植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之中,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艰苦的工作。况且,“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物质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科学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文盲、半文盲人口还占一定比例,科盲、半科盲人口更多。因此对于我们来说,科学技术的时代并未充分来临,后现代危机也不是当前最大的拦路虎,后现代的观点和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反对科学技术的呼声对我国的国情而言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奢侈的。”〔7〕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切实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科技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3.重视科技文化的传播和普及,着力提高国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纵观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科技发展水平的差距,更是国民素质的差距。当一个国家的大多数国民具有良好的素质时,这个国家无论所处的地位环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如何,都会具有很强的生存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特别是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如果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将会激发无穷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作为国民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文化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更直接地影响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甚至影响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发展。今天,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不仅要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拥有优势,更重要的是要有具备科技文化素质的国民群体。所谓科技文化素质①,是指国民“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8〕可见,国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特别是对科学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科技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我国公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但其总体水平却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正如国务院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所指出的:“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9〕要全面提高国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离不开政府的物质和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也离不开科普工作者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和弘扬,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自觉用科技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激发自己的创造热情。总理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抢占科技制高点,就是争夺发展的主动权。我们不仅要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还要作为激励全民族创造热情、推动民族素质提高的精神追求。”〔10〕我们必须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大力加强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建设,全面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热情,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