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文献数字化管理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21 08:37:55

科技期刊文献数字化管理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国已将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列为宝贵的战略资源之一,已经开始重视科技信息的重要作用,并把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纳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计划[1]。因此如何实现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最大化的共建共享是目前的一大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科技期刊的出版、发行和传播以及读者利用文献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获取文献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很多作者和读者不再仅仅限于纸版刊物获取相关文献信息,更注重于从专业数据库、网络上获取[2]。因此,科技期刊文献的数字化是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前提。科技期刊文献的数字化就是将人们在日常使用的科技期刊文献转化为数字符号,变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表达形式,并在互联网模式下使期刊的内容更加显性化,通过期刊文献的数字化进一步增强科技期刊文献的共建和共享。

一、科技期刊文献数字化管理基本流程

(一)收集

文献数据的收集,是科技期刊文献数字化管理的基本前提,主要是将期刊的某一类或某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归档,制作好相应的表格文档,并由专人记录并保管。在进行科技期刊文献数据的收集时,必须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遇到可疑数据时,应反复核实并采用统计方法进行检验判别[3]。

(二)整理

将收集完毕的科技期刊文献进行归类整理,需要将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有效的文献数据进行统计,无效的文献数据则要剔除,在对科技期刊文献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并要注意时效性的问题[3-4]。

(三)记录

科技期刊文献数据的记录,需要将前面收集整理的数据记录在专门的文档中,设定相关的统计表格,表格含有期刊文献的所有信息,然后将统计表格存储在计算机中,方便阅读或以后的共享使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保护和必要的备份,防止数据的丢失[4]。

(四)分析

科技期刊文献经整理记录之后形成关于文献数据的基础数据库,在文献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一些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基础数据库中的文献信息进行分析,采用的方法包括对比分析、趋势分析、分类结构分析、差异性分析、检验分析等;目前,数理统计一般都由分析软件完成,包括Excel、DPS、SPSS等。随着分析的进行,结果应以简洁、直观、明了的报表方式展现出来,方便查询和阅读[5]。

(五)管理

在科技期刊文献形成系统性整理和分析之后,即可实现对文献的数字化管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①应明确指出管理中的突出问题;②对突出问题有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措施;③需要不断优化管理过程和方案,以使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二、科技期刊文献数字化管理的途径

(一)建设数字化平台

目前,国内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主要有3个方向:①网络数字出版;②门户网站及投稿平台建设;③新型数字媒体传播模式的创新[6]。有调查表明,我国科技期刊网络数字出版普及率较高,基本上都加入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或其他网络数据库。尽管如此,仍有很多科技期刊采用纸质或邮箱投稿,在期刊出版的数字化浪潮中,这已经远远落后于期刊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而且带来很多流程和管理上的麻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不少科技期刊加大了投稿平台或门户网站的建设,有自行开发也有依托于网络出版数据库的,如基于中国知网的稿件处理系统、勤云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等。网络数字化出版的加快促进了信息的快速分享,同时也出现了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因此,一些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也应运而生,这不仅避免了学术不端的发生,还提高了稿件处理的效率。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过程中,应发挥期刊的内容优势[7],加强新型数字媒体传播的创新,如将内容以网页、邮件、QQ、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订阅用户推送,还可以数字内容方式在百度文库、新浪爱问中进行共享[8-9]。在期刊数字化出版过程中,为了避免期刊文献共享的不便,各期刊应严格按照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对文献进行梳理,加强期刊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和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基础和便利。

(二)提高文献信息获取的便利性

面对海量的信息,目前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障碍已从距离上的障碍转变为选择上的障碍[10]。目前科技期刊由于学科或行业差异,办刊定位和宗旨、读者定位和服务不尽相同,所以,科技期刊信息的提供一要满足个性化订阅要求;二要尽可能扩大传播范围,增强科技期刊的体验感和实际利用,才能使文献信息获取更加方便快捷。目前,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进展如火如荼,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科技期刊内容的制作、出版和传播都在发生一些可喜的变化,如阅读方式更加多样,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多了很多,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版商或者内容制作商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使用多种的互联网工具,将内容、服务结合起来,以读者订阅服务为导向,利用博客、邮件、QQ和微信等平台推送相关信息,同时也可以建立相应的互动平台,与作者、专家、读者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在保证期刊内容质量的同时,强化编辑部与用户的联系,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基于此,期刊内容生产商可以和用户完善基于内容生产的“互联网+”关系,打造期刊的品牌和定位,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提倡信息数据的移动终端化

科技的进步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飞跃发展,数字化出版形式下的期刊内容传播呈现出多终端化的趋势,和传统纸质期刊相比,互联网模式下的期刊出版有个人订阅性强、传播快速多样、信息量大等优势,特别近几年来,移动终端的使用在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阅读习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使数字期刊的移动终端化阅读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期刊内容出版者应抓住这一时机,不断改善内容形态的包装和传播,通过多方位、跨平台的互动,制作知识性较好的数字化期刊内容产品,从而给读者带来愉悦的体验感[11]。

(四)发展期刊文献信息的大数据化

随着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入,云计算的发展方兴未艾,在互联网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我们对于信息的接收模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信息的碎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科研工作者要从海量信息中搜寻到想要的信息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12]。因此在科技期刊发展上,大数据信息的建立尤为迫切,作者、读者、编辑的使用行为和习惯、查阅的相关信息、期刊的发行方式及传播范围都是建立大数据的基础,特别期刊文献的使用和内容关联度、作者和读者的延伸,都为期刊文献信息的大数据化提供了基础。如何将数据作为一种资源来提高科技期刊网络传播的效果?应挖掘网络中读者信息的数据,明确读者群的定位,以及确立数字期刊的盈利及其发行模式。运用数据思维收集、整理和分析读者数据规律,对期刊在网络上的传播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根据读者的需求从数据中提取对期刊选题策划有用的信息,提升科技期刊在网络上的影响力[7]。

三、科技期刊文献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要想实现科技期刊文献全面数字化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但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其一,国内期刊的结构分布问题。从数量上看,中国科技期刊占全国期刊总数的一半多,已成为世界上数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科技期刊大国,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数量规模、涵盖学科齐全、基本满足科技发展需要的科技期刊体系[13],但是我国的科技期刊总体实力弱小、格局分散、管理多头,要实现数据化管理难以同步统一并得到一致协调共进。其二,我国政府对科技期刊的投入不足。期刊文献数字化的全面实现需要借助大量的资金以及技术人才。中国正由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科技发展进入重要的跃升期。虽然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较大成就,从国民总投资来看,政府对中国科技期刊的投入与支持远远落后于中国科技的举国发展。“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速;基础研究投入稳定增长,2010年国家973计划经费达30亿元,为2005年的5倍;国家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经费达30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达103亿元,为2005年的4倍[7]。然而,迄今为止尚缺乏强有力的期刊发展基金,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国家基金委等部委的有限支持尚难以资源共享。同时,由于科技出版的小众化、专业化,商业机构不愿介入,国家投入应成为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支柱[14]。基于我国科技期刊文献的数字化管理存在不小问题的现状,科技期刊文献的数字化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的对策:一是实行科技期刊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出版,期刊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基础,也是期刊文献信息全面共享的根基,这样才能使期刊文献的数据库得到较好的完善;二是严格规范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这需要出版单位的编辑认真学习吃透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国标要求,扫平期刊文献信息共享的障碍。

四、期刊文献数据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在互联网环境下应突破传统的办刊思维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使得期刊文献实现数字化共享,使数字化的科技期刊承载先进科学技术而得到最广泛的传播是当今期刊文献的一大发展主题。首先,期刊界应认真研究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期刊数字化的商业模式,创新满足读者的需求和市场渠道,吸引更多的读者群,构建健康的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生态链条。其次,政府亦应加大对科技的支持,增加对期刊的财政预算,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成果,建立和完善期刊文献数字化管理平台以及推广与使用,让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在数字化的管理下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作者:赖富饶 闵甜 古志平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降国新.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5-101.

[2]方雪琴.创意时代新媒体内容生产的变革与创新[J].河南社会科学,2011(3):166-169.

[3]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1):146-148.

[4]陈新黔.对科技期刊经营与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考[C]//第4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5]冉颖.现代信息检索与利用[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264-269.

[6]郭飞,薛婧媛,胡志平,等.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策略:数据融合与信息共享[J].编辑学报,2013(1):70-72.

[7]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32-238.

[8]刘学义.移动终端的杂志“客户端模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5-129.

[9]畅榕,陈丹.数字出版公共平台的建构模式与运营机制初探[J].科技与出版,2012(2):58-60.

[10]降国新.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95-101.

[11]李鹏.数字期刊的移动阅读发展趋势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2):7-10.

[12]秦胜南.信息碎片化时代纸媒的竞争优势[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6):8-9.

[13]王亨君.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78-92.

[14]游苏宁,石朝云.我国科技期刊的内忧与外患[J].编辑学报,2011(3):18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