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设施和运营汇报

时间:2022-11-14 08:36:10

污水处理设施和运营汇报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生态,绿色发展”目标,在省委、省政府、省污建办的关心支持下,我县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摆在日常工作突出位置,精心组织,紧密配合,全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圆满完成省、市目标任务。今年5月我县污水处理厂顺利通过了省环保厅竣工验收。

近期,根据国家及省有关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加快推进我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实际行动促进生态经济区建设”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全省县(市)排水管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我县就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快排水管网建设工作进行了进一步部署落实,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完善,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照省、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污水处理厂建设于2008年8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规模为0.75万吨/日,远期为1.5万吨,投资规模2427.1万元,2009年7月15竣工,2009年10月申请试生产,2010年6月正式运行。并申请环保验收。污水管网建设于2008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9年8月30日竣工。污水收集管网长约10公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4851万元。2010年2月,与洪城水业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签订了特许经营权,2010年7月1日开征污水处理费,配套工作得到落实,保障了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

1、领导重视,高位推进。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放在首位,科学建设,管网同步建设,全力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完善,提高污水处理率。在省、市具体部署下,我县按时按质圆满完成了任务,并朝着又好又快发展轨道迈进。

2、强化组织,落实责任。为确保我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项目业主抓实施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实行定期督办、调度、通报和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随着污水处理厂运营和管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拓展,我县对全县污水处理设施完善配套和加快排水管网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落实,制定了贯彻落实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重点,积极落实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

3、各方协作,攻坚破难。为了按质按期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标任务,我县结合当地实际,积极采取强有力措施,克服项目选址、征地拆迁、图纸变更、厂网施工等许多方面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实行倒排工作计划的方法,应对时间节点上的变化,迎难而上,全力推进项目工程建设。特别是在建设初期遇到地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及时优化施工方案,最终确保了任务按时完工。在建设过程中,规范施工程序,监理人员全场监督,保证了工程质量。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污水处理设施和截污管网工程在全省要求的时间节点内得以保质保量完成,顺利完成了任务。

二、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情况

1、运营方式。县污水处理厂由政府投资建设,由洪城水业环保有限公司分公司特许经营,厂区以TOT模式运营和管理。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均由县政府全额出资建设。目前,污水处理厂日进水量达0.53万吨左右,进水COD浓度约120左右。污水收集率达70%。运行负荷率达70%。

2、收费情况。目前,我县污水处理费按省、市相关要求开征,其中征收标准为0.8元/吨,污水处理费主要与水费一并征收,实行收支两条线,征收所得污水处理费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的运营和维护。

目前,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维持在较高水平,存在收支不平衡的现象。

三、污水处理设施完善配套和监管情况

为全面加快推进我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污水处理设施高效运行,我县积极落实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已完工了大道工程(排水管网总长为20499米,其中污水管8886米)、田园路建设工程(排水管网建设总长1716米,其中污水管858米)。正在实施的管网项目有:东门洲截污管网及泵站建设工程,长度为2公里,已完成1公里,泵站建设已完成。截止目前我县已完成截污管网共计39.744公里。“十二·五”期间我县拟再新建管网32公里。

为加强对我县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监管,我县县成立了污管办,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监管工作。城建、环保部门在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适时监控运行情况,并实行部门联网。每月采取定期检查或抽查等形式对污水处理厂出厂水水质和运营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测,城建、环保部门联合出具月度核查报告作为污水处理费支付依据。

四、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虽然我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在省、市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具体部署下顺利开展,但整体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压力大。污水处理设施属公共基础设施具有投入大、运行成本高、收益较慢的特点,我县项目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国家专项补助和县财政筹集投入,因投入不足,导致很多地方排水管网建设不能按规划要求及时完善。

二是配套管网建设不完善,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和进水浓度偏低。由于收集管网配套不完善,污水收集覆盖面受到限制,导致污水实际收集率不高,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设计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我县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率70%。污水处理设备不能满负荷运行,造成设施特别是电力资源浪费,增加了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过高的电费成本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营,阻碍了污水处理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三是运行不稳定,污水处理效益不高。我县试运行时间8个月,试运行期间天气寒冷及进水COD浓度不高,造成细菌培养和繁殖进展较缓慢、活性不高,细菌单位数量达不到标准要求,活性污泥浓度偏低,加之需求量大,供应一时难以保障,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效果,致使运行不稳定。

四是运行成本较大,污水处理费单价较高,财政负担较重。目前,我县污水处理费单价1.72元,每年需支付污水处理服务费470万元左右,而从居民中征收的污水处理服务费约300万元左右,这给部县财政带来较大负担,同时也遏制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发展。

五、几点建议

1、结合实际,继续推进配套管网建设。建立完善的配套管网,是提高污水收集率,扩大污水收集覆盖面,增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效益的必要保障。我们将不断推进配套管网的建设,结合旧城改造、道路建设等工程,加大现有污水管网改造力度和建设力度,按照近、中、远期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扩大污水收集管网的覆盖面,加快建设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

2、常抓不懈,切实做好监督工作。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强化对接与沟通,想方设法克服建设资金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加快建设进度,加强项目管理,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依法监督检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质量,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控制污水排放量。各部门要协调一致,共同把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落实完善建设和运行监管的长效机制。

3、坚持因地制宜,扩大污水处理覆盖面。在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上要采取因地制宜、分级、分散治理的原则。加快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提高运行负荷率,提高污水收集率。有效减轻污水处理压力,减少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