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贤同志在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十届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时间:2022-07-05 04:59:00

陈云贤同志在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十届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陈云贤同志在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十届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2006年1月5日)

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区委十届三次全会以来的工作,提出今年的工作意见。

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是我区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规划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按照“巩固、协调、提升”的工作方针,围绕继续提升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城市建设、致力实现和谐顺德三大任务,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进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十五”计划划上了圆满句号,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奠定了良好基础。2005年我区的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05年,我区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为目标,完善产业服务体系,促进产业投资,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使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经济发展亮点多,气象新,质量好,综合实力、产业优势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849.62亿元,增长20.2%。工业总产值2019亿元,增长24.3%。进出口贸易总额136.5亿美元,增长20%;其中出口总额92.5亿美元,增长25%。各项税收(包括海关税收)合计125.3亿元,增长17.3%。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47.38亿元,增长18.15%。

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工业呈现出适度重型化、高级化趋势,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幅高于工业增幅,汽车配件、金属材料加工等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家电、家具、涂料等传统产业不断改造提升。企业结构优化。一大批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全区经济高增长的重要支撑。预计2005年全区年产值超亿元企业突破200家,超10亿元企业16家,超100亿元企业3家。151家企业成功注册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名牌战略成效显著。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10件,累计分别达到6件和40件;新增中国名牌产品8个、省名牌产品13个,累计分别达到18个和51个。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提高。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6.99亿元,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14亿元,增长20.8%。物流商贸业取得突破发展。一批大型物流项目、专业市场、购物中心投入运营,沃尔玛、吉之岛、易初莲花、乐购等国际知名商业连锁企业落户顺德,现代新型物流、商贸业态加快形成。会展、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等行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56.49亿元,增长4.8%。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全区现有部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业进一步协调发展。整治基塘4万亩,累计完成27万亩,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镇级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日趋明显,区域品牌加快形成。龙江镇获得“中国家具制造重镇”和“中国家具材料之都”的称号。杏坛、均安两镇加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初见成效。

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我区被确认为国家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省火炬计划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省级家电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005年我区新增部级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3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镇级生产力促进中心3家。一批科研成果加快产业化。全年专利申请超过6000件,增长26%,其中发明专利增长100%,专利申请累计突破3万件。全区信息化综合指数达88.5,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60.2%。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投资结构和投资质量同步提升。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4.36亿元,增长25.3%;吸引民间投资90.7亿元,增长30%;合同利用外资4.69亿美元,与去年持平;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增长27%。新引入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个,累计达到28个;宝钢、中石化、海信、保利等国内大企业落户顺德投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和国际国内大企业的进驻,充分体现顺德的产业、区位和环境优势,进一步积聚了发展后劲。

二、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区建设,城市建设呈现新面貌

2005年,我区以举办亚洲艺术节相关活动为契机,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位逐步提升。

规划进一步深化。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形势,调整了北滘、乐从、陈村、龙江等镇的总体规划和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中心城区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景观规划编制,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工业园区等规划,完成东海发展协调区总体规划修编,突出了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力推进“一山、二路、三河”建设,中心城区的建设水平和服务功能得到提升。演艺中心、图书馆、顺德一中高中部等重点工程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德胜河、桂畔河、大良河一河两岸改造加快推进。各镇加快镇区建设和改貌,完成一批交通、市政工程,城镇面貌不断改善。完成105国道顺德段、碧桂路改造等12项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各镇、街道之间的交通连接更加畅顺;高赞大桥、甘竹滩大桥、新涌新桥等工程加紧推进。一批电网工程和电源项目加快建设和相继竣工。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顺利推进,完成主要水利工程项目16宗。

环境治理得到改善。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开展珠江综合整治为契机,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水环境整治初见成效,水质自动监测网建设加快,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容桂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使用,大门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全线通水,各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不断推进;全面开展内河涌综合整治。加强工业废气和机动车排气污染的监控治理,大气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固体废物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三、加快推进体制创新,各项改革取得新突破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完善投资审批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面工作,改进预算编制方式,完善“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管理。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增加对“困难村”的补贴;理顺村(社区)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关系,推进村(社区)财务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村(社区)“两委”成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推进城市建设和园区建设体制改革。成立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城市管理委员会和中心城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加大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统筹、协调力度,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社会监督、依法管理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成立顺德科技工业园管委会和开发中心,实行“区镇联动”、“园城互动”的开发建设模式,着力提升园区建设管理水平,促进招商引资。

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推进城市可经营项目市场化、多元化运作,全年共推出城市可经营项目89项,投资总额115.2亿元。李小龙纪念馆与均安生态乐园特许经营项目成功招标。推进户外广告牌使用权、河道采砂管理权和公有资产物业出租经营权的招标拍卖工作,增加政府非税收入。基本完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

推进教育、医疗体制改革。出台深化办学体制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文件,对我区的办学、医疗体制改革作出整体规划。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办教育,将民办教育机构招生纳入教育部门的招生计划,民办教育有序、规范、良性发展。推进医院股份制试点工作,推动民营医院建设,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参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成功评选出“顺德制造,中国骄傲”的区域形象推介语,“文明特色社区”和“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其中北滘镇获得“全国文明镇”称号。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肖莉事迹、抗洪精神和龙舟精神。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加强爱国爱乡和国防教育。

文体事业发展硕果累累。承办一批大型国际、部级文体活动,亚洲艺术节开幕式和亚洲文化部长论坛相关活动的成功举办,使顺德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得到大提升。推出“2005和谐顺德”系列活动,高雅文化进一步普及大众。文艺创作持续繁荣,出版第一辑《顺德文丛》。完成全区文物普查工作。北滘镇碧江社区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文化和经济加快融合,民营资本加快进入文化产业。举办区第九届运动会和组团参加市第六届运动会,顺德龙舟队代表国家在世界龙舟锦标赛上取得7金1银的优异成绩。顺德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中国龙舟之乡”。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初级中学和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积极创建等级学校,促进教育公平。顺德一中高中部新校园投入使用,创建部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对李兆基中学、郑裕彤中学、华侨中学实行初、高中办学分离,扩大高中办学规模。高考再创佳绩,总上线率达91.5%,普及高等教育进程加快。

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开展首届“金梧桐奖”、“金凤凰奖”评选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加大中、高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积极为用人单位引进各类人才。做好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工作,美的集团博士后工作站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此外,工青妇、外事侨务、统计、审计、武装、粮食储备、残疾人事业、民族宗教、气象、档案等各项工作都有新发展。

五、大力推进民心工程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迈出新步伐

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2005年顺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813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6980元,增长10%。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2005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5.6亿元,增长10.6%。

卫生医疗与人口计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目前十个镇(街道)全部建成省卫生镇,两个镇(街道)被评为国家卫生镇。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合作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工作;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做好各类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有了新发展,人口出生率为10.53‰,自然增长率为4.95‰,计划生育率为94.82%,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劳动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加强劳动服务机构建设管理,促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远程可视招聘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劳动力市场联网远程招聘求职。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对“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服务,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展失业培训,培训失业人员5532人,再就业率为62.4%。加强企业欠薪监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以及劳动信访工作,进一步理顺劳动关系。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法、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全区共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18.3亿元,基金征缴率为98%,参保单位40991个;参加养老保险47.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55.2万人、工伤保险48.2万人、失业保险48.4万人。落实好低保制度,全区核定的低保对象共10341户26235人,全年发放低保救助金3177万元。慈善事业得到新发展,区慈善会实行日常化运作,举办大型慈善募捐活动,全区共筹集善款超过1.55亿元,顺德人富而好德、热心公益的精神和美德得到充分弘扬。

社会安全防控体系初步建立。对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成功防御“056”特大洪水袭击。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基层治安管理网络,加强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有效防范和打击“”等邪教组织活动,禁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出色完成“亚艺节”安保工作,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全年共立刑事案件20531起,比去年下降0.9%;破案7680起,比去年增长6.5%。全面加强道路交通、消防、森林防火安全管理和监督,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和重大隐患整改,各类事故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比上年有所减少。完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对生猪、蔬菜市场准入工作监管,推进禽类、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设,确保食品安全。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建立区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六、加强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加强对人大和政协工作的领导,强化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能,积极发挥各派和工商联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充分听取工青妇、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成立政府顾问团,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完成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当选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主任的交叉任职率达75.4%,“两委”交叉任职率达74.3%。全面推进执法进社区工作,建立执法目标管理责任制,行政执法管理效果显著。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圆满完成“四五”普法规划的预期目标。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总理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以及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先进模范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培训教育力度,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固本强基”工程深入推进。落实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组织近百名干部参加“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进一步扩大党员覆盖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提高。依法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整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同志们,过去一年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顺德历届党委、政府开拓创新、励精图治的结果。在此,请让我代表区委向在座各位,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省市驻顺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驻顺部队以及长期关心支持顺德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广大海外乡亲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结合顺德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要是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速度意识,抢抓机遇,先行一步,不失时机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二是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尤其要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大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推进民心工程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社会公平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五是坚持抓好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纪律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各级党组织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些体会既是我们工作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的重要经验,必须进行认真总结,并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

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仍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还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中心城区建设的统筹力度不足,集聚和辐射能力还不强;三是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仍然不少,电力、成品油等供应比较紧张,中高级人才还比较紧缺,环境保护还要继续加强;四是一些体制性障碍依然比较突出,政府职能转变仍需继续加快;五是和谐社会建设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社会保障和“三农”问题仍有不少深层次矛盾亟须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06年工作意见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构建和谐富裕顺德的关键一年,做好2006年工作至关重要。

总体来看,2006年我区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深层次的发展问题。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抓紧抢占区域市场;我国加入世贸过渡期即将结束,市场开放度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我区提高引资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我国经济进入稳步增长期,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泛珠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经过“十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积累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为今年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的来看,顺德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各方面的发展条件更好更坚实,今后完全可以发展得更快更好。但与此同时,国际石油、矿产的价格继续在高位波动,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人民币升值对外贸出口增长的压力加大,给我区外源型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2005年我区出口贸易总额达到92.5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8%。表明我们的产业具有一定竞争力,但也反映了顺德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高,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风险也较大。国际市场竞争和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使我们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体制、机制性的深层次问题也亟需解决。对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央、省、市对今年经济社会工作的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我区的实际情况,2006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5%,力争跨越1000亿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降低4.5%;环境综合指标达到87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力争达到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增长10%;出口总值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控制在3%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

做好新一年的各项工作,要按照《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关于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落实、提升、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大力提升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努力实现全区人民的富裕安康,为“十一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局。

具体要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大促小”,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方面要全面启动“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促进支柱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力度,营造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机制和环境。从而推动形成三大产业优化协调发展、支柱产业提升牵引发展、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发展、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实施“三三三”产业发展战略。工业重点扶持家用电器和电子信息业、机械装备模具汽配及家具制造业、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业的发展。进一步建设好技术研发、信息服务、质量检测、资本运作、物流配送、人才引进等产业服务平台,完善“一企一策”制度,为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家电、家具、精细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顺德科技工业园和家电、机械装备及模具、汽车配件、涂料等产业基地,抓好欧洲工业园等“园中园”建设,加快东海发展协调区的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优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环境,提高产业集聚水平。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支持龙头企业创建国家名牌和国际品牌,支持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镇创立区域品牌。第三产业重点扶持物流业、商贸业(含会展业)和旅游业发展。加快物流业发展。做好碧桂路物流产业带的发展规划,促进物流业与我区制造业和特色产业的合作,扩大物流业发展空间。促进商贸业提升发展。扶持大型购物中心和专业市场改造升级。推进会展业的系列化和专业化发展,加快大型永久性会展中心的规划建设。继续整合旅游资源。制定“顺德游”的行业规则,以“顺德新十景”为突破口,加强景区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整合构建景点、酒店、旅行社和客运等参与“顺德游”的合作机制。办好第十六届“中国厨师节”,推动美食旅游和餐饮龙头企业发展。农业重点扶持水产养殖业、农副产品流通加工业和花卉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生态条件。促进国兴农产品综合物流中心、国通物流城、热带兰产地批发市场等大流通项目的建设招商,引入国内外农产品流通大户。重点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创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外向型农业。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完善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充分把握国家即将恢复新股发行审核和先行启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新股上市的机遇,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建设中小企业产权交易服务平台。鼓励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公共技术创新机构建设,促进企业开展技术自主创新。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和申报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协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改造村级工业用地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载体。建立人才引进、培训、招聘服务平台,拓宽中小企业人才引进渠道。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二、强化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顺德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在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抓好华南家电研究院、区、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组建机械装备及模具研究院、家具创新中心和牛仔服装创新中心,建立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招标制度,加强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充分发挥中国工程院顺德院士咨询活动中心的作用,研究建立中科院顺德院士咨询活动中心,加快博士后工作站与实习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建立院士工作室,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引进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围绕建设“数字顺德”的目标,加快政府和社会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完善综合信息平台功能,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打造高效政府。加快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支持广东省嵌入式软件技术平台建设,筹建以嵌入式软件产品研发为核心的顺德软件园,组建工业设计、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筹建家电行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升级。

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和试点工程,引导和鼓励企业突破跨国公司专利垄断技术,开发原创性核心技术专利,培育起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结合专利技术参与制定技术标准。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我国提出产业结构优化、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方向和目标,而具体的任务和工作需要由各级地方政府来推进。顺德推进自主创新,在大力建设公共科研平台来引领企业发展的基础上,需要有三个切入点:一是鼓励和推动企业创建更多的国家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通过创品牌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二是引领企业抢注专利权,不仅是外型、规格的专利权,更重要的是核心技术的专利权;三是推动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订,抢占国内、国际市场。

三、推动经济国际化,促进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提升招商引资质量。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引进国际资本,抓住国际产业加快转移和我国服务业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机遇,继续以“深化日韩、推动美加、启动欧洲”为方针,把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作为招商重点,力争引进产业带动性强和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加大对日、韩汽配企业的招商力度,完善汽配产业链;做好服务业的招商工作。一手抓引进国内资本。抓住国内大企业纷纷在国内尤其是发达地区投资布点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区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大对国内大企业的招商力度。要继续促进已投资企业增资扩能,加大对洽谈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使企业早开工早投产。

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继续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拓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渠道。组织和推荐企业积极参与联合国采购应标。建立健全进出口商品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外反倾销等案件应诉的组织和服务工作,积极应对各类贸易摩擦。政府要做好服务,当好引领企业占领国际市场的桥梁。除了企业通过自身渠道打入国际市场之外,我们还要协助企业参与联合国和世界各国政府采购来开拓国际市场。目前,顺德有151家企业成为联合国采购的供应商,若干企业进入实质性的竞购阶段,个别企业还成功参与了古巴政府的采购。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组织产品推荐团来协助企业参与国内各级政府的采购工作。

四、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化水平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划。开展全区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落实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及我区城镇体系规划的各项内容,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指导作用。研究制定中心城区及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逐步提高规划的覆盖率。继续抓紧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城市建设设计,挖掘城市内涵,加强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规划一批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时代气息为一体的人文景观和建筑精品。今后我们的城市建设需要强化三方面工作,一是建设现代化建筑,二是形成有顺德特色的生态水乡格局,三是加强对有顺德深厚文化底蕴的文物和建筑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只有这三个要素充分结合,我们的城市才是真正有顺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提升中心城区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进一步统筹中心城区重点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继续以“一山、二路、三河”为轴线,重点推进顺峰山公园、科技馆、博物馆、德胜河南岸示范段以及逢沙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大汕岛、顺风岛、马岗片区发展规划以及新会展中心的工程设计。制定和完善中心城区土地储备计划,逐步实现中心城区土地的集中管理和统筹开发。

加快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合省有关部门做好太澳高速公路顺德段、广珠城际轨道交通、珠二环南环段、东新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继续抓好荷岳路、华阳南路、高赞大桥、甘竹滩大桥、新涌新桥建设,加快一环东段南延伸线建设,推进佛山纵五高赞至南沙段建设以及105国道容桂段、南国西路、龙洲路、百安路等主干道路改造。进一步完善镇级路网建设,加快镇级道路与区主干路的衔接。加快电网建设,抓好一批11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扩建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加快推进220千伏腾沙输变电工程、500千伏顺德输变电工程和德胜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完成18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推进燃气管道工程建设。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健全以社区为基础,镇(街道)为实施主体、区宏观调控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完善城市管理的相关措施及监督考核机制,落实城市管理质量标准。加快建立城市管理情况分析报告制度和社会管理服务数据信息库,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探索建立城市应急委员会,建立城市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增强城市减灾、防灾、救灾能力。配合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重点解决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继续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繁荣稳定。在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并结合顺德的实际,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三农”新形象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抓好农村工作“五十条”和首批九个配套政策的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和维护农村大局稳定为目标,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新体制,提高农村社会经济管理和文化发展水平。

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农村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疾病预防保健和医疗救治条件。完善镇、村规划修编,加强农村宅基地、留用地建设管理。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通讯邮电、垃圾处理、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努力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做好对农村居民的就业培训和服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并加快制定土地流转收益使用监管办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加快推进城乡低保线并轨。

六、促进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引导相关配套产业向工业园区合理集中,形成共生企业群组,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加快节能降耗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推动企业加大节能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水平。教育市民自觉建立科学的消费、生活方式,节约利用资源,支持和参与废物回收行动,促进社会资源再生利用。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有计划地盘活闲置土地,加大土地二次开发力度。严格执行工业建设用地投资强度的有关规定,加快出台鼓励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逐步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与空中空间。城市规划一定要有立体的概念,不仅要做好地面上的土地利用规划,同时还要考虑地下空间的开发,通过立体规划来提升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水平。另外,要加强土地的挖潜、利用和控管,用好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环境整治,推动各镇(街道)污水处理厂建设、内河涌综合整治以及重点企业脱硫治理,彻底清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点源。加快各镇(街道)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建设覆盖全区的垃圾运转系统。制订全区固体废物管理计划,切实抓好对重点行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利用等各环节的监管,探索开展对社会生活源危险废物管理和严控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完善工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园区企业排污治理,做好东海发展协调区的环保规划,建设生态环保型工业园区。积极发展绿色社区和生态示范村,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色公共活动空间,创建宜商宜居的良好环境。加强环境监管,加大环保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七、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区有机统一,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加强与各派的沟通合作。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工商联等人民团体要围绕区委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丰富基层民主形式,畅通民情、民意渠道,保证人民群众当好家作好主。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把维护合法权益与遵守法律法规统一起来。

加强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和机制建设。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引导群众按法律程序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提高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基层治安管理网络,完善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体系,构建完善的社会公共安全网,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提高社区工作水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主题,深化“文明顺德文明人”活动,多种形式地组织实践社会公德、争当文明新人活动。推进文明社区、文明村、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办好“2006顺德之春文艺花会”系列活动为重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文体活动,打造顺德文化品牌。加强历史文物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大力弘扬民间艺术、粤剧、武术、龙舟等传统文化。推进文化、体育与经济融合,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体领域,提高文体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运作,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继续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积极备战省运会并做好有关赛事的承办工作。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推动薄弱学校改造工作,重点支持薄弱初中改造与发展,切实推进职业学校校舍的扩建改建工作。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办学,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提升基础教育办学品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开展中小学生上学放学接送试点工作。

做好人才资源开发。健全各类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分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环境。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办好政府顾问团活动,积极协助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发动和鼓励留学人员带项目到顺德创业。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争取创建3到4家博士后工作站。采取内部培训与送外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四支队伍建设。

八、坚持为民务实,大力推进民心工程建设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积极扩大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完善就业服务,抓好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建立村(社区)就业远程可视招聘系统,实行劳动就业信息异地备份;加强与劳动力输出地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引进适合我区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建立创业培训学院。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完善预防和处理企业欠薪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工资监控系统覆盖面。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险监察工作,巩固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做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试点工作,加快区福利中心建设,推进区颐养院转制。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完善低保制度,加大对低保对象困难住房改造力度。统一优抚对象优待金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活动,做好残疾人工作。

推进医疗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医院的发展,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疗服务多样化。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抓好医疗质控工作,构建和谐医患、护患关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卫生水平。强化计生岗位责任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努力遏制出生婴儿性别比不合理现象,开展以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为主的计生优质服务,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依法规范各类生产行为,加强对危险品集中管理,尤其是抓好沿江河危险化学品生产和仓储企业的清理和处置;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隐患治理,开展行业安全标准化试点和推广工作,促进安全管理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切实做到有效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在继续推进禽类、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熟食品和水果市场准入制度。

九、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突出思想政治建设,抓好班子队伍,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反腐倡廉,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总结好我区第一、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和成功经验,扎实抓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建立全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融会到整体党建工作中去,使保持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成为我区党建工作长期抓的重点任务,不断提高党的生机活力,增强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区属部门和镇(街道)领导班子换届的考察、方案制定和人员配备等工作,切实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受广大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素质结构。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干部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有计划推进青年干部培训和交流。

加强“固本强基”工程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以抓班子、队伍和制度建设为重点,逐步有效解决农村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农村大局稳定,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继续加强“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加强和巩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努力实现党组织100%覆盖到全部非公有企业和固定员工50人以上的非公有企业100%有党员的目标。探索在镇、村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党内监督,密切党群关系,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三项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依法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根据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精神,落实好省的《实施意见》和市的《实施办法》,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抓好监督为关键,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在村一级全面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村级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检查落实,规范和统一村务财务公开工作。

同志们,2006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是进入“十一五”重要历史发展时期的起步年,做好今年的工作非常关键,责任重大。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大力促进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城市建设,不断提升社会发展水平,为加快我区现代化进程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