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生态环境观点及当代启示

时间:2022-12-16 10:39:03

陈云生态环境观点及当代启示

摘要:陈云同志长期指导经济工作,是较早重视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国家领导人。陈云主张在发展经济之初就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防害于先”,不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重视和推动下,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基本国策,并在党的十八大后被确立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关键词:环境保护;防害于先;可持续发展;美丽中国

一、引言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20世纪震惊全球的十大环境公害事件大多是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改革开放后,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造成较大影响。马克思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272事实上,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深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长期领导国家经济工作的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陈云同志,较早注意到了生态环境问题。陈云提出的“防害于先”“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观点,揭示出经济发展必须兼顾生态环境的基本理念,对促进中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较早觉醒者

陈云是较早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国家领导人。由于长期指导经济工作,陈云对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切的体会,逐渐形成了“防害于先”的环保观点,对中国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面对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逐渐形成“防害于先”的生态环保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走的是粗放式发展道路。如,“”时期,大量资源被破坏,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又如,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很多工业项目投产,即便是城市中心、居民稠密区、水源地、风景游览区,也建设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工厂,我国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已相当严重。森林资源锐减,草原大面积退化,动植物大量减少甚至部分灭绝,土壤、水域、大气层都受到严重污染。面对日益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陈云在总结历史经验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后,逐渐形成了“防害于先”的生态环保观点。(二)“防害于先”生态环保观点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前后,陈云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多次强调要在发展经济之初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明确提出了环境治理的“百年计划”。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为我国第一次全国环保大会的顺利召开作了重要的铺垫。在、陈云的提议和推动下,1973年8月5日至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公开承认社会主义也有环境污染问题,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等多项环境保护政策和决议,为中国的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可以说,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拉开了中国环境保护的序幕。1975年7月19日,陈云在江苏高邮视察时指出:“要注意环境污染问题,在生产设计的同时就要做好防止污染的设计,不要等到事后再解决。”[2]198在他看来,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在生产设计初期就给予相当的重视。中国后来形成的“三同时”制度,就是在陈云上述思想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所谓“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三同时”制度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之一,也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第一项制度,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1979年6月17日,陈云致信李先念、姚依林,指出:“现已办了的工厂,哪些还未处理污染问题的,我们应该心中有数,逐步加以改变。今后办厂必须把处理污染问题放在设计的首要位置,真正做到防害于先,这是重大问题。”[3]263“防害于先”的观点,是陈云总结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后,提出的很有价值的生态环保观点,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奠基作用。作为中央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陈云同志长期主抓经济工作,对经济发展、资源保护、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有很深刻的体会。在他看来,中国决不能再走西方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道路,必须提前做好生态环境规划。在中央领导集体和陈云的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于1979年9月13日出台,开启了中国环境保护的法治化道路。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对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保大会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政策,正是陈云“防害于先”环境保护观点的具体体现。1981年3月29日,陈云同志给陆定一同志通信,从植树造林、治理江河、开发水力资源、治理污染、控制人口这五个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方面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有“百年计划”,具有很强的科学预见性。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在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重视下不断发展壮大,逐渐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形成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成熟理论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在十八大后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生态环境保护的提倡者

陈云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张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要同步。在改革开放初期就主张把环境污染的防治作为国家的重点工作,还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水资源在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上的极端重要性。(一)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20世纪80年代初,陈云着力从宏观角度思考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和城市环境污染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他强调:“解决城市中污染的问题,从长远来看,也应该提到我们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工厂里头早投资比后来补上去省得多。”[4]491可见,陈云已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城市污染得到根本治理,中国经济才可能正常发展,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离不开环境保护。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国不可能真正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建立现代化强国。经济建设的规模、质量与资源、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只有二者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经济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1868年初,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说:“耕作如果自发地进行,而不是有意识地加以控制……接踵而来的就是土地荒芜,象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等地以及希腊那样。”[5]53发展经济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合理有效利用资源,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1983年6月30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现在看,农业、能源、交通是重点,一批骨干企业的建设和改造是重点,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环境污染的防治以及知识分子生活待遇的提高等等也是重点。”[3]323将环境污染的防治与农业、能源、交通等一样作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不仅显示出陈云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展示了他对防治环境污染的坚定决心,对推动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起到了积极作用。陈云非常重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主张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使土地得到有效修养和修复,主张少用化肥、多用农家肥以保证土壤质量。同时,主张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化、荒漠化。(二)重视水资源问题。水资源是经济建设和国家建设的命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陈云对此十分关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已很紧张,节约用水非常必要。1979年6月17日,陈云在给李先念、姚依林的信中指出:“农业要用水,工业要用水,人民生活要用水。有些地区水资源已很紧张,如天津、北京等地。今后工厂的设立必须注意到用水量。有些工厂因为矿藏关系只能在当地开办,有些工厂可以而且应该在有水的地方办。即使有水资源的工厂,也应该有节约用水的办法。”[3]263陈云清楚地认识到水资源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建议要切实做好节约用水。陈云主张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水资源问题。1990年6月6日,陈云将清华大学教授、水利专家张光斗和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志恺合写的《我国水资源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文批转、李鹏、宋健,并写下批语:“张光斗、陈志恺同志……提出了很重要的意见。水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大问题。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水的问题的严重性。各级领导部门,尤其是经济、科技领导部门,应该把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治理污水和开发新水源放在不次于粮食、能源的重要位置上,并列入长远规划、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加以实施,以逐步扭转目前水资源危机的严重状况。”[3]375可见,陈云已经把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视作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具有战略家的独到眼光和深谋远虑。

四、陈云生态环境观点的新时代启示

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陈云同志较早地认识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生态环境观点,对我国生态环保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美丽中国”建设取得突出成绩。(一)陈云生态环境保护观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先导。正因为陈云等领导人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中国的环保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1982年,在第二次全国环保大会上,环境保护被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1989年,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环保会议,总结归纳出深化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1989年12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是中国第一部正式的环境保护法,标志着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进入法治化阶段。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效有目共睹,得到了国际社会和有关组织的高度赞誉。但是,从全国生态环境状况来看,由于中国的环保工作起步较晚,再加上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状况仍很严重,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陈云提出的“防害于先”及“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环保观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必须兼顾生态环境,这是陈云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基本思路。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也是最坚决的一个。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制度优势。“不像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环境存在相互矛盾,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6]21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建立循环经济制度、建立城乡统筹的合理城乡制度、建立符合生态文明的共产主义制度,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具体运用,陈云的生态环保观点也是其重要的理论来源。社会主义也有污染,我们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要走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发展之路,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二)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美丽中国”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使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真知灼见得以落实,美好愿望逐渐实现。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章论述了生态环境问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新组建了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局。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越来越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习无论在国内主持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还是在国外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活动,经常强调生态环境建设。“绿色GDP”“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APEC蓝”“乡愁”等“习式生态词汇”深入人心。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7]208我们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3]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陈云文集: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特德,本顿.生态马克思主义[M].曹荣湘,李继龙,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7]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作者:陈建明 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