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技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6:26:34

贮藏技术论文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本文研究了用10%KDZ浸泡2—5分或10%KDZ+2%CaCl2+50mg/kgGA3浸泡30分,结合微孔保鲜膜包装,灵武长枣室温放置贮藏效果。结果表明采用10%KDZ+2%CaCl2+50mg/kgGA3处理,可降低果实的失重率,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抑制酒化作用和对糖分的呼吸消耗,减少贮藏过程中的损失;贮藏到20天,好果率仍能维持在83%以上。

灵武长枣是宁夏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鲜食枣品种,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果实外观艳丽,营养丰富,甜酸适口,肉质酥脆,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灵武长枣采摘期短,上市比较集中,鲜枣采摘后在自然条件下极易失水、酒化,果肉很快变得疏松,5、6天后果肉变褐软化,甚至霉烂,失去商品价值,成为灵武长枣产业发展的瓶颈。有关灵武长枣贮藏保鲜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试验以灵武长枣为试材,研究了室温条件下不同保鲜剂对长枣采后生理和贮藏效果的影响,以探索长枣适宜的贮藏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方法

供试灵武长枣2006年10月5日采自宁夏灵武,手工采摘。8日运抵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加工与保鲜研究室,剔出烂果和病虫果,挑取果实表面绿色面积占总表面积1/3以内的长枣进行处理。试验设3个处理:①用10%KDZ浸泡2~5分(KDZ处理);②10%KDZ+2%CaCl2+50mg/kgGA3浸泡30分(复合保鲜剂处理);③对照(CK)用流水冲洗..洗去表面泥沙等污物。各处理长枣晾干后装入微孔保鲜袋中,折口,室温下放置。每处理500g,每个处理5次重复。KDZ是由天津科技大学研制的以壳聚糖、尼伯金丙酯等为主要成分的枣专用保鲜剂。试验中复合保鲜剂添加的其他成分是在之前所做的单因素处理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来的有较好效果的生理调节剂,与KDZ复配,以期提高保鲜效果。

1.2测定指标

可滴定酸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采用苹果酸当量值;维生素c用2,6-二氯靛酚钠法测定;乙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还原糖用菲林试剂法测定。

失重率:采用称重法。

失重率(%):[(贮藏前的重虽一贮藏后的重量)/贮藏前的重量]×100

好果率:100%完好的硬果,采用重量法计算。

好果率(%)=[(贮藏前的重量-贮藏后坏果的重量)/贮藏前的重量]×100以上指标4天测定1次,从每个处理中随机取样,各指标均测定3次取平均值。

2结果与分析

2.1保鲜剂对灵武长枣可滴定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刚采收的灵武长枣含酸量为O.42%。3个处理灵武长枣果实含酸量在贮藏过程中均呈下降的趋势,前4天,KDZ处理和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含酸量下降比较迅速,其后2个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含酸量下降缓慢,对照果实含酸量一直在明显下降。贮藏到20天后,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含酸量在0.23%左右,KDZ液体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含酸量略高于复合保鲜剂处理,对照枣果的含酸量则降到0.19%。

2.2保鲜剂对灵武长枣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影响

刚采收的灵武长枣维生素c含量为3.9mg/g。由图2可以看出,3个处理的枣果维生素c含量贮藏前期均下降迅速,后期下降缓慢,但对照在第16天后又迅速下降。贮藏20天时,复合保鲜剂处理枣果维生素c含量为3.09mg/g,KDZ液体保鲜剂处理的枣果维生素c含量略低于复合保鲜剂处理,对照的枣维生素c含量下降到2mg/g左右。

2.3保鲜剂对灵武长枣乙醇含量变化的影响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个处理的枣果乙醇含量均急剧升高。贮藏20天后,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枣果乙醇含量为0.067%,比对照低30%左右;KDZ保鲜剂处理的枣果乙醇含量为0.08%,与对照差异不大;对照枣果乙醇含量高达0.09%。

2.4保鲜剂对灵武长枣还原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在贮藏过程中,3个处理的枣果还原糖含量先期都有所升高,后期复合保鲜剂处理还原糖含量仍在升高,KDZ保鲜剂处理有所下降,对照下降至接近刚采收时。

2.5复合保鲜剂对灵武长枣贮藏好果率和失重率的影响

采后12天内不同处理的枣果,其失重率差异不明显,均在1%以内;贮藏到20天,对照的失重率急剧增加,接近15%,而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其失重率仅为1.9%左右,远远低于对照处理,采用KDZ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失重率为2.5%,稍高于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复合保鲜剂处理对长枣果实的软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照果实第16天软化50%,20天时已全部变软,而采用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果实20天时好果率仍能保持83%以上,采用KDZ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好果率为69.5%。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介绍了杂交水稻、油菜、棉花、玉米及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和贮藏方法。

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增产的内因,是各项技术措施的载体。种子贮藏是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救灾备荒的重要措施。如果管理不善,会使害虫危害严重,导致种子的生活力降低,数量减少,严重的会使种子霉烂,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损失。不同的作物种子,采取相应的科学管理措施,可保持种子生活力,提高种植收益。

1杂交水稻

1.1贮藏特性杂交水稻种子在贮藏方面相对常规水稻所不同:①种子保护性能比常规稻种子差。杂交水稻种子米粒组织疏松,闭颖较差,而颖壳闭合差,使种子保护性能降低,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不利于贮藏。②耐热性差。干燥或曝晒温度控制不当,均能增加爆腰率,引起种子变色,降低发芽率。③休眠期短,易穗萌。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中需使用赤霉素,高剂量赤霉素的使用可打破杂交水稻种子的休眠期,使种子易在母株萌动。④杂交水稻种子生理代谢强,呼吸强度比常规稻大,贮藏稳定性差。

1.2贮藏方法对于杂交水稻越夏贮藏关键是控制种子的水分和贮藏的温度。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2.1降低水分,清选种子。首先准确测定种子水分。种子水分在12.0%以下,可以不作翻晒处理,采用密闭贮藏,但必须对进库种子进行清选,提高种子贮藏稳定性,提供通风换气的能力,为降温降湿打下基础。

1.2.2密闭贮藏。种子含水量在12.5%以下时,可采用密闭贮藏,但对高水分种子,应进行翻晒,如无机会翻晒,安装除湿机吸湿,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逐步转入密闭贮藏。

1.2.3控制温湿度。外界温湿度可直接影响种堆的温湿度和种子含水量。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季节,往往造成仓内温湿度上升。如果水分较低,温度变幅稍大,对种子贮藏影响不大。但水分过高,则必须在适当低温下贮藏。

1.2.4低温库贮藏。低温库贮藏,可以较好地保持种子的生活力。在低温库条件下(15℃以下)种子的水分控制在13%以下,可以安全度夏。

2油菜

2.1贮藏特性①吸湿性强。油菜种子种皮脆薄,组织疏松,且子粒细小。油菜收获正近梅雨季节,很容易吸湿回潮,但是遇到干燥气候也容易释放水分。②通气性差,容易发热。油菜种子近似圆形,密度较大,一般在60%以上,不易向外散发热量。然而油菜种子的代谢作用又旺盛,放出的热量较多。经发热的种子不仅失去发芽率,同时含油量也迅速降低。③含油分多,易酸败。油菜种子的脂肪含量较高,一般在36%~42%。在贮藏过程中,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自动氧化成醛、酮等物质,发生酸败。

2.2贮藏方法

2.2.1适时收获,及时干燥。油菜种子收获以在花薹上角果有70%~80%呈现黄色时为宜。脱粒后要及时干燥,摊晾冷却才可进仓,以防种子堆内部温度过高,发生干热现象。

2.2.2清除泥沙杂质。油菜种子入库前,应进行风选1次,以清除灰尘杂质及病菌之类,可增强贮藏期间的稳定性。

2.2.3严格控制入库水分。油菜种子水分控制在9%~10%,可保证安全,但如果当地特别高温多湿以及仓库条件较差,最好能将水分控制在9%以内。

2.2.4低温贮藏。贮藏期间除水分须加控制外,种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必须按季节严加控制,在夏季一般不宜超过28~30℃,春秋季不宜超过13~15℃,冬季不宜超过6~8℃,种温与仓温相差如超过3~5℃就应采取措施,进行通风降温。

2.2.5合理堆放。油菜种子散装的高度应随水分多少而增减,堆高不高于2m,油菜种子如采用袋装贮藏法应尽可能堆成各种形式的通风桩,如“工”字形,“井”字形等。

2.2.6加强管理勤检查。油菜种子进仓时即使水分低,杂质少,仓库条件合乎要求,在贮藏期间仍须遵守一定的严格检查制度。

3棉花

3.1贮藏特性棉籽种皮厚,一般在种皮表面附有短绒,导热性很差,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寿命可达10年以上。但如果水分和温度较高,就很容易变质,生活力在几个月内完全丧失。①耐藏性好。成熟后的棉籽,种皮结构致密而坚硬,外有蜡质层可防外界温、湿度的影响。但是未成熟种子则种皮疏松皱缩,抵御外界温、湿度的影响能力较差,寿命也较短。②通气性差。轧花之后仍留在棉籽上的部分棉绒称为短绒,它的导热性较差,具有很好的保温能力,不易受外界温、湿度的影响。短绒在潮湿条件下易孽生霉菌,放出大量热量,积累在棉籽堆内而不能散发引起发热,干燥的棉籽很容易燃烧。③含油分多,易酸败。棉籽的脂肪含量较高,约在20%左右,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易受高温、高湿的影响使脂肪酸败。棉籽入库后的主要害虫是棉红铃虫,幼虫由田间带入,可在仓内继续蛀食棉籽,危害较大。

3.2贮藏方法

3.2.1合理堆放。棉籽可采用包装和散装。散装一般只可装满仓库容量的50%左右,最多不能超过70%,以便通风换气。棉籽最好在冬季低温阶段冷籽入库,可延长低温时间。但堆内温度较高时,则应倒仓或低堆再插入用竹篾编成的通气篓,以利通风散热。

3.2.2严格控制水分和温度。华中、华南地区,水分要达11%以下,堆放时不宜压实,仓内须有通风降温设备,在贮藏期间,保持种温不超过15℃。长期贮藏的棉籽水分必须控制在10%以下。

3.2.3检查管理。在9~10月份,温度检查应每天1次。入冬以后,水分在11%以下,每隔5~10d检查1次,12%以下则应每天检查。棉籽入库前如发现有虫,可在轧花后进行高温曝晒。棉籽有短绒,本身含油量又高,遇到火种则易燃,且不易察觉,一旦被发觉,已酿成火灾,应予充分重视。

3.2.4脱绒棉籽的保管。脱绒棉籽种皮一般都受到机械磨损或腐蚀,不耐贮藏。对脱绒棉籽应加强管理多检查,在堆法上应采用包装通风垛或围囤低堆等通风形式。

4玉米

4.1贮藏特性①种胚大、呼吸旺盛、易发热。玉米胚部占种子体积的1/3,且胚部组织疏松,含有较多的亲水基,贮藏期间也较其他禾谷类种子易发热。②胚部含脂肪多。其中胚部脂肪含量占全粒的77%~89%。种胚因脂肪含量高,易氧化酸败。③胚部带菌量大,容易霉变。玉米胚部营养丰富,易滋生霉菌,发生霉变。④种子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匀。新收获的玉米种子水分一般为20%~35%。玉米种子的成熟度往往也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和基部授粉时间不同而致。⑤在一般贮藏条件下寿命短。4.2贮藏方法玉米种子安全贮藏的关键是提高入库质量,降低种子水分。玉米种子贮藏有穗藏法和粒藏法两种,可根据各地气候条件、仓房条件和种子质量选择采用。相对湿度低于80%的地区以穗藏为宜,超过80%的地区,则以粒藏为宜。

4.2.1粒藏法。即脱粒玉米入仓贮藏。此法仓容利用率高,要求严控种子入库水分,入库后严防种子吸温回潮,在一般仓库,种子含水量不能超过13%;低温密闭,含水降至安全标准以内的玉米种子,在冷天入仓或冷天通风降温后,堆面盖席或麻袋,再覆盖干净无虫的大豆秆、麦糠、干沙、棉毯等密闭贮藏,可使种子长期地处低温状态,减少虫霉危害。

4.2.2穗藏法。一般相对湿度低于80%的地区以穗藏为宜,新收获的玉米果穗,穗轴内的营养物质可继续运送到子粒内,使种子达到充分成熟,且可在穗上继续进行后熟;穗与穗间孔隙度大,便于空气流通,堆内湿气较易散发,高水分玉米有干燥不及,经冬季自然通气,可将水分降至安全水分内,至第2年春季即可脱粒,再进行密闭贮藏。

5大豆

5.1贮藏特性①吸湿性强。大豆的种皮较薄,种孔较大,对大气中水分子的吸附作用很强。所以大豆晒干以后,须在相对湿度70%以下的条件下贮藏。②易丧失生活力。大豆水分虽保持在9%~10%的水平,如果种温达25℃,仍很容易丧失生活力。种皮色泽也对大豆生活力产生影响,种皮色泽越深,其生活力越长久。③破损粒易生霉变质。大豆种子皮薄、粒大,干燥不当易损伤破碎。大豆在田间易受虫害和早霜影响,这些虫蚀粒、冻伤粒以及机械破损粒容易吸湿,引起大量的生霉变质。④导热性差。大豆含油较多,高温干燥或烈日曝晒,易影响生活力。⑤蛋白质易变性。大豆含有大量蛋白质,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很容易老化变性。

5.2贮藏方法

5.2.1充分干燥。长期安全贮藏的大豆水分须在12%以下,如超过13%,就有霉变的危险。大豆干燥以带荚为宜,收割后摊在晒场上铺晒2~3d,荚壳干透有部分爆裂,再行脱粒,这样可防止种皮裂开和皱缩。大豆入库后,如水分过高仍须进一步曝晒。在曝晒过程中,以不超过44~46℃为宜,而在较低温度下晾晒,更为安全稳妥;晒干后,应先摊开冷却,再分批入库。

5.2.2低温密闭。大豆由于导热性不良,在高温情况下又易引起红变,所以应低温密闭贮藏。一般可趁寒冬季节将大豆转仓或出仓冷冻,使种温充分下降后,再进仓密闭贮藏,最好表面加一层压盖物。有条件可将种子存入低温库。

5.2.3及时倒仓过风散湿。新收获的大豆正值秋末冬初季节,气温逐步下降,大豆入库后,还需进行后熟作用,放出大量的湿热,如不及时散发,就会引起发热霉变。大豆入库3~4周后,应及时进行倒仓过风散湿,并结合过筛除杂,以防止出汗发热、霉变、红变等异常现象。

参考文献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种子;贮藏;特性

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增产的内因,是各项技术措施的载体。种子贮藏是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救灾备荒的重要措施。如果管理不善,会使害虫危害严重,导致种子的生活力降低,数量减少,严重的会使种子霉烂,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损失。不同的作物种子,采取相应的科学管理措施,可保持种子生活力,提高种植收益。

1杂交水稻

1.1贮藏特性杂交水稻种子在贮藏方面相对常规水稻所不同:①种子保护性能比常规稻种子差。杂交水稻种子米粒组织疏松,闭颖较差,而颖壳闭合差,使种子保护性能降低,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不利于贮藏。②耐热性差。干燥或曝晒温度控制不当,均能增加爆腰率,引起种子变色,降低发芽率。③休眠期短,易穗萌。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中需使用赤霉素,高剂量赤霉素的使用可打破杂交水稻种子的休眠期,使种子易在母株萌动。④杂交水稻种子生理代谢强,呼吸强度比常规稻大,贮藏稳定性差。

1.2贮藏方法对于杂交水稻越夏贮藏关键是控制种子的水分和贮藏的温度。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2.1降低水分,清选种子。首先准确测定种子水分。种子水分在12.0%以下,可以不作翻晒处理,采用密闭贮藏,但必须对进库种子进行清选,提高种子贮藏稳定性,提供通风换气的能力,为降温降湿打下基础。

1.2.2密闭贮藏。种子含水量在12.5%以下时,可采用密闭贮藏,但对高水分种子,应进行翻晒,如无机会翻晒,安装除湿机吸湿,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逐步转入密闭贮藏。

1.2.3控制温湿度。外界温湿度可直接影响种堆的温湿度和种子含水量。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季节,往往造成仓内温湿度上升。如果水分较低,温度变幅稍大,对种子贮藏影响不大。但水分过高,则必须在适当低温下贮藏。

1.2.4低温库贮藏。低温库贮藏,可以较好地保持种子的生活力。在低温库条件下(15℃以下)种子的水分控制在13%以下,可以安全度夏。

2油菜

2.1贮藏特性①吸湿性强。油菜种子种皮脆薄,组织疏松,且子粒细小。油菜收获正近梅雨季节,很容易吸湿回潮,但是遇到干燥气候也容易释放水分。②通气性差,容易发热。油菜种子近似圆形,密度较大,一般在60%以上,不易向外散发热量。然而油菜种子的代谢作用又旺盛,放出的热量较多。经发热的种子不仅失去发芽率,同时含油量也迅速降低。③含油分多,易酸败。油菜种子的脂肪含量较高,一般在36%~42%。在贮藏过程中,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自动氧化成醛、酮等物质,发生酸败。

2.2贮藏方法

2.2.1适时收获,及时干燥。油菜种子收获以在花薹上角果有70%~80%呈现黄色时为宜。脱粒后要及时干燥,摊晾冷却才可进仓,以防种子堆内部温度过高,发生干热现象。

2.2.2清除泥沙杂质。油菜种子入库前,应进行风选1次,以清除灰尘杂质及病菌之类,可增强贮藏期间的稳定性。

2.2.3严格控制入库水分。油菜种子水分控制在9%~10%,可保证安全,但如果当地特别高温多湿以及仓库条件较差,最好能将水分控制在9%以内。

2.2.4低温贮藏。贮藏期间除水分须加控制外,种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必须按季节严加控制,在夏季一般不宜超过28~30℃,春秋季不宜超过13~15℃,冬季不宜超过6~8℃,种温与仓温相差如超过3~5℃就应采取措施,进行通风降温。

2.2.5合理堆放。油菜种子散装的高度应随水分多少而增减,堆高不高于2m,油菜种子如采用袋装贮藏法应尽可能堆成各种形式的通风桩,如“工”字形,“井”字形等。

2.2.6加强管理勤检查。油菜种子进仓时即使水分低,杂质少,仓库条件合乎要求,在贮藏期间仍须遵守一定的严格检查制度。

3棉花

3.1贮藏特性棉籽种皮厚,一般在种皮表面附有短绒,导热性很差,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寿命可达10年以上。但如果水分和温度较高,就很容易变质,生活力在几个月内完全丧失。①耐藏性好。成熟后的棉籽,种皮结构致密而坚硬,外有蜡质层可防外界温、湿度的影响。但是未成熟种子则种皮疏松皱缩,抵御外界温、湿度的影响能力较差,寿命也较短。②通气性差。轧花之后仍留在棉籽上的部分棉绒称为短绒,它的导热性较差,具有很好的保温能力,不易受外界温、湿度的影响。短绒在潮湿条件下易孽生霉菌,放出大量热量,积累在棉籽堆内而不能散发引起发热,干燥的棉籽很容易燃烧。③含油分多,易酸败。棉籽的脂肪含量较高,约在20%左右,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易受高温、高湿的影响使脂肪酸败。棉籽入库后的主要害虫是棉红铃虫,幼虫由田间带入,可在仓内继续蛀食棉籽,危害较大。

3.2贮藏方法

3.2.1合理堆放。棉籽可采用包装和散装。散装一般只可装满仓库容量的50%左右,最多不能超过70%,以便通风换气。棉籽最好在冬季低温阶段冷籽入库,可延长低温时间。但堆内温度较高时,则应倒仓或低堆再插入用竹篾编成的通气篓,以利通风散热。

3.2.2严格控制水分和温度。华中、华南地区,水分要达11%以下,堆放时不宜压实,仓内须有通风降温设备,在贮藏期间,保持种温不超过15℃。长期贮藏的棉籽水分必须控制在10%以下。

3.2.3检查管理。在9~10月份,温度检查应每天1次。入冬以后,水分在11%以下,每隔5~10d检查1次,12%以下则应每天检查。棉籽入库前如发现有虫,可在轧花后进行高温曝晒。棉籽有短绒,本身含油量又高,遇到火种则易燃,且不易察觉,一旦被发觉,已酿成火灾,应予充分重视。

3.2.4脱绒棉籽的保管。脱绒棉籽种皮一般都受到机械磨损或腐蚀,不耐贮藏。对脱绒棉籽应加强管理多检查,在堆法上应采用包装通风垛或围囤低堆等通风形式。

4玉米

4.1贮藏特性①种胚大、呼吸旺盛、易发热。玉米胚部占种子体积的1/3,且胚部组织疏松,含有较多的亲水基,贮藏期间也较其他禾谷类种子易发热。②胚部含脂肪多。其中胚部脂肪含量占全粒的77%~89%。种胚因脂肪含量高,易氧化酸败。③胚部带菌量大,容易霉变。玉米胚部营养丰富,易滋生霉菌,发生霉变。④种子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匀。新收获的玉米种子水分一般为20%~35%。玉米种子的成熟度往往也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和基部授粉时间不同而致。⑤在一般贮藏条件下寿命短。

4.2贮藏方法玉米种子安全贮藏的关键是提高入库质量,降低种子水分。玉米种子贮藏有穗藏法和粒藏法两种,可根据各地气候条件、仓房条件和种子质量选择采用。相对湿度低于80%的地区以穗藏为宜,超过80%的地区,则以粒藏为宜。

4.2.1粒藏法。即脱粒玉米入仓贮藏。此法仓容利用率高,要求严控种子入库水分,入库后严防种子吸温回潮,在一般仓库,种子含水量不能超过13%;低温密闭,含水降至安全标准以内的玉米种子,在冷天入仓或冷天通风降温后,堆面盖席或麻袋,再覆盖干净无虫的大豆秆、麦糠、干沙、棉毯等密闭贮藏,可使种子长期地处低温状态,减少虫霉危害。

4.2.2穗藏法。一般相对湿度低于80%的地区以穗藏为宜,新收获的玉米果穗,穗轴内的营养物质可继续运送到子粒内,使种子达到充分成熟,且可在穗上继续进行后熟;穗与穗间孔隙度大,便于空气流通,堆内湿气较易散发,高水分玉米有干燥不及,经冬季自然通气,可将水分降至安全水分内,至第2年春季即可脱粒,再进行密闭贮藏。

5大豆

5.1贮藏特性①吸湿性强。大豆的种皮较薄,种孔较大,对大气中水分子的吸附作用很强。所以大豆晒干以后,须在相对湿度70%以下的条件下贮藏。②易丧失生活力。大豆水分虽保持在9%~10%的水平,如果种温达25℃,仍很容易丧失生活力。种皮色泽也对大豆生活力产生影响,种皮色泽越深,其生活力越长久。③破损粒易生霉变质。大豆种子皮薄、粒大,干燥不当易损伤破碎。大豆在田间易受虫害和早霜影响,这些虫蚀粒、冻伤粒以及机械破损粒容易吸湿,引起大量的生霉变质。④导热性差。大豆含油较多,高温干燥或烈日曝晒,易影响生活力。⑤蛋白质易变性。大豆含有大量蛋白质,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很容易老化变性。

5.2贮藏方法

5.2.1充分干燥。长期安全贮藏的大豆水分须在12%以下,如超过13%,就有霉变的危险。大豆干燥以带荚为宜,收割后摊在晒场上铺晒2~3d,荚壳干透有部分爆裂,再行脱粒,这样可防止种皮裂开和皱缩。大豆入库后,如水分过高仍须进一步曝晒。在曝晒过程中,以不超过44~46℃为宜,而在较低温度下晾晒,更为安全稳妥;晒干后,应先摊开冷却,再分批入库。

5.2.2低温密闭。大豆由于导热性不良,在高温情况下又易引起红变,所以应低温密闭贮藏。一般可趁寒冬季节将大豆转仓或出仓冷冻,使种温充分下降后,再进仓密闭贮藏,最好表面加一层压盖物。有条件可将种子存入低温库。

5.2.3及时倒仓过风散湿。新收获的大豆正值秋末冬初季节,气温逐步下降,大豆入库后,还需进行后熟作用,放出大量的湿热,如不及时散发,就会引起发热霉变。大豆入库3~4周后,应及时进行倒仓过风散湿,并结合过筛除杂,以防止出汗发热、霉变、红变等异常现象。

参考文献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篇4

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增产的内因,是各项技术措施的载体。种子贮藏是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救灾备荒的重要措施。如果管理不善,会使害虫危害严重,导致种子的生活力降低,数量减少,严重的会使种子霉烂,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损失。不同的作物种子,采取相应的科学管理措施,可保持种子生活力,提高种植收益。

1杂交水稻

1.1贮藏特性杂交水稻种子在贮藏方面相对常规水稻所不同:①种子保护性能比常规稻种子差。杂交水稻种子米粒组织疏松,闭颖较差,而颖壳闭合差,使种子保护性能降低,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不利于贮藏。②耐热性差。干燥或曝晒温度控制不当,均能增加爆腰率,引起种子变色,降低发芽率。③休眠期短,易穗萌。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中需使用赤霉素,高剂量赤霉素的使用可打破杂交水稻种子的休眠期,使种子易在母株萌动。④杂交水稻种子生理代谢强,呼吸强度比常规稻大,贮藏稳定性差。

1.2贮藏方法对于杂交水稻越夏贮藏关键是控制种子的水分和贮藏的温度。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2.1降低水分,清选种子。首先准确测定种子水分。种子水分在12.0%以下,可以不作翻晒处理,采用密闭贮藏,但必须对进库种子进行清选,提高种子贮藏稳定性,提供通风换气的能力,为降温降湿打下基础。

1.2.2密闭贮藏。种子含水量在12.5%以下时,可采用密闭贮藏,但对高水分种子,应进行翻晒,如无机会翻晒,安装除湿机吸湿,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而逐步转入密闭贮藏。

1.2.3控制温湿度。外界温湿度可直接影响种堆的温湿度和种子含水量。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季节,往往造成仓内温湿度上升。如果水分较低,温度变幅稍大,对种子贮藏影响不大。但水分过高,则必须在适当低温下贮藏。

1.2.4低温库贮藏。低温库贮藏,可以较好地保持种子的生活力。在低温库条件下(15℃以下)种子的水分控制在13%以下,可以安全度夏。

2油菜

2.1贮藏特性①吸湿性强。油菜种子种皮脆薄,组织疏松,且子粒细小。油菜收获正近梅雨季节,很容易吸湿回潮,但是遇到干燥气候也容易释放水分。②通气性差,容易发热。油菜种子近似圆形,密度较大,一般在60%以上,不易向外散发热量。然而油菜种子的代谢作用又旺盛,放出的热量较多。经发热的种子不仅失去发芽率,同时含油量也迅速降低。③含油分多,易酸败。油菜种子的脂肪含量较高,一般在36%~42%。在贮藏过程中,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自动氧化成醛、酮等物质,发生酸败。

2.2贮藏方法

2.2.1适时收获,及时干燥。油菜种子收获以在花薹上角果有70%~80%呈现黄色时为宜。脱粒后要及时干燥,摊晾冷却才可进仓,以防种子堆内部温度过高,发生干热现象。

2.2.2清除泥沙杂质。油菜种子入库前,应进行风选1次,以清除灰尘杂质及病菌之类,可增强贮藏期间的稳定性。

2.2.3严格控制入库水分。油菜种子水分控制在9%~10%,可保证安全,但如果当地特别高温多湿以及仓库条件较差,最好能将水分控制在9%以内。

2.2.4低温贮藏。贮藏期间除水分须加控制外,种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必须按季节严加控制,在夏季一般不宜超过28~30℃,春秋季不宜超过13~15℃,冬季不宜超过6~8℃,种温与仓温相差如超过3~5℃就应采取措施,进行通风降温。

2.2.5合理堆放。油菜种子散装的高度应随水分多少而增减,堆高不高于2m,油菜种子如采用袋装贮藏法应尽可能堆成各种形式的通风桩,如“工”字形,“井”字形等。

2.2.6加强管理勤检查。油菜种子进仓时即使水分低,杂质少,仓库条件合乎要求,在贮藏期间仍须遵守一定的严格检查制度。

3棉花

3.1贮藏特性棉籽种皮厚,一般在种皮表面附有短绒,导热性很差,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寿命可达10年以上。但如果水分和温度较高,就很容易变质,生活力在几个月内完全丧失。①耐藏性好。成熟后的棉籽,种皮结构致密而坚硬,外有蜡质层可防外界温、湿度的影响。但是未成熟种子则种皮疏松皱缩,抵御外界温、湿度的影响能力较差,寿命也较短。②通气性差。轧花之后仍留在棉籽上的部分棉绒称为短绒,它的导热性较差,具有很好的保温能力,不易受外界温、湿度的影响。短绒在潮湿条件下易孽生霉菌,放出大量热量,积累在棉籽堆内而不能散发引起发热,干燥的棉籽很容易燃烧。③含油分多,易酸败。棉籽的脂肪含量较高,约在20%左右,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易受高温、高湿的影响使脂肪酸败。棉籽入库后的主要害虫是棉红铃虫,幼虫由田间带入,可在仓内继续蛀食棉籽,危害较大。[3.2贮藏方法

3.2.1合理堆放。棉籽可采用包装和散装。散装一般只可装满仓库容量的50%左右,最多不能超过70%,以便通风换气。棉籽最好在冬季低温阶段冷籽入库,可延长低温时间。但堆内温度较高时,则应倒仓或低堆再插入用竹篾编成的通气篓,以利通风散热。

3.2.2严格控制水分和温度。华中、华南地区,水分要达11%以下,堆放时不宜压实,仓内须有通风降温设备,在贮藏期间,保持种温不超过15℃。长期贮藏的棉籽水分必须控制在10%以下。

3.2.3检查管理。在9~10月份,温度检查应每天1次。入冬以后,水分在11%以下,每隔5~10d检查1次,12%以下则应每天检查。棉籽入库前如发现有虫,可在轧花后进行高温曝晒。棉籽有短绒,本身含油量又高,遇到火种则易燃,且不易察觉,一旦被发觉,已酿成火灾,应予充分重视。

3.2.4脱绒棉籽的保管。脱绒棉籽种皮一般都受到机械磨损或腐蚀,不耐贮藏。对脱绒棉籽应加强管理多检查,在堆法上应采用包装通风垛或围囤低堆等通风形式。

4玉米

4.1贮藏特性①种胚大、呼吸旺盛、易发热。玉米胚部占种子体积的1/3,且胚部组织疏松,含有较多的亲水基,贮藏期间也较其他禾谷类种子易发热。②胚部含脂肪多。其中胚部脂肪含量占全粒的77%~89%。种胚因脂肪含量高,易氧化酸败。③胚部带菌量大,容易霉变。玉米胚部营养丰富,易滋生霉菌,发生霉变。④种子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匀。新收获的玉米种子水分一般为20%~35%。玉米种子的成熟度往往也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和基部授粉时间不同而致。⑤在一般贮藏条件下寿命短。

4.2贮藏方法玉米种子安全贮藏的关键是提高入库质量,降低种子水分。玉米种子贮藏有穗藏法和粒藏法两种,可根据各地气候条件、仓房条件和种子质量选择采用。相对湿度低于80%的地区以穗藏为宜,超过80%的地区,则以粒藏为宜。

4.2.1粒藏法。即脱粒玉米入仓贮藏。此法仓容利用率高,要求严控种子入库水分,入库后严防种子吸温回潮,在一般仓库,种子含水量不能超过13%;低温密闭,含水降至安全标准以内的玉米种子,在冷天入仓或冷天通风降温后,堆面盖席或麻袋,再覆盖干净无虫的大豆秆、麦糠、干沙、棉毯等密闭贮藏,可使种子长期地处低温状态,减少虫霉危害。

4.2.2穗藏法。一般相对湿度低于80%的地区以穗藏为宜,新收获的玉米果穗,穗轴内的营养物质可继续运送到子粒内,使种子达到充分成熟,且可在穗上继续进行后熟;穗与穗间孔隙度大,便于空气流通,堆内湿气较易散发,高水分玉米有干燥不及,经冬季自然通气,可将水分降至安全水分内,至第2年春季即可脱粒,再进行密闭贮藏。

5大豆

5.1贮藏特性①吸湿性强。大豆的种皮较薄,种孔较大,对大气中水分子的吸附作用很强。所以大豆晒干以后,须在相对湿度70%以下的条件下贮藏。②易丧失生活力。大豆水分虽保持在9%~10%的水平,如果种温达25℃,仍很容易丧失生活力。种皮色泽也对大豆生活力产生影响,种皮色泽越深,其生活力越长久。③破损粒易生霉变质。大豆种子皮薄、粒大,干燥不当易损伤破碎。大豆在田间易受虫害和早霜影响,这些虫蚀粒、冻伤粒以及机械破损粒容易吸湿,引起大量的生霉变质。④导热性差。大豆含油较多,高温干燥或烈日曝晒,易影响生活力。⑤蛋白质易变性。大豆含有大量蛋白质,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很容易老化变性。

5.2贮藏方法

5.2.1充分干燥。长期安全贮藏的大豆水分须在12%以下,如超过13%,就有霉变的危险。大豆干燥以带荚为宜,收割后摊在晒场上铺晒2~3d,荚壳干透有部分爆裂,再行脱粒,这样可防止种皮裂开和皱缩。大豆入库后,如水分过高仍须进一步曝晒。在曝晒过程中,以不超过44~46℃为宜,而在较低温度下晾晒,更为安全稳妥;晒干后,应先摊开冷却,再分批入库。

5.2.2低温密闭。大豆由于导热性不良,在高温情况下又易引起红变,所以应低温密闭贮藏。一般可趁寒冬季节将大豆转仓或出仓冷冻,使种温充分下降后,再进仓密闭贮藏,最好表面加一层压盖物。有条件可将种子存入低温库。

5.2.3及时倒仓过风散湿。新收获的大豆正值秋末冬初季节,气温逐步下降,大豆入库后,还需进行后熟作用,放出大量的湿热,如不及时散发,就会引起发热霉变。大豆入库3~4周后,应及时进行倒仓过风散湿,并结合过筛除杂,以防止出汗发热、霉变、红变等异常现象。

参考文献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马铃薯;贮藏;管理

一、贮藏前的准备工作

1.1贮藏库的建设

建设具有通风、调温、调湿等设备的地下或半地下式的大型现代化贮藏库。库房分成左右两部分,中间为走廊,库门和走廊宽度为2~4m,能通车,库门与走廊相通。设双重库门,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寒风直接吹入库内引起库温激变。

1.2预贮

刚收获的块茎尚处于后熟阶段,呼吸十分旺盛,分解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不能立即入库,而应放在15~20℃、氧气充足、有散射光或黑暗条件下,经5~7d,块茎保护部位形成木栓保护层,以阻止氧气进入和病菌侵入。切勿堆放在烈日下曝晒,以免薯皮变绿、茄素增加,影响品质。

1.3药剂处理

为了防止贮藏期病菌侵入,可将百菌清或农用链霉素均匀喷洒于块茎表面并晾干。另外,在收获前10d割秧晒地,以免病菌侵染块茎。

1.4装袋定包

为方便运输、贮藏,避免碰伤、擦伤,一般30~35kg/袋,大小薯分开装袋。装袋前应严格剔除病薯、烂薯、破损薯、畸形薯、青头薯。

1.5运输

尽量减少运转次数和运转环节,避免机械损伤。选择装卸方便、经济耐用的包装材料,保护块茎在运输时不受损伤。

二、贮藏

2.1及时入库

将贮藏库清理干净后,用百菌清烟剂封闭熏蒸48h。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及时入库,以防薯皮见光变绿,影响原料薯品质。另外,要防止天气骤变和气温突变而冻伤薯块。

2.2适宜的存贮量

贮藏库存贮量与贮藏库容积成正比,一般存贮量以贮藏库总容积的1/2为宜,最多不超过2/3。如果按1m3种薯重约600kg计算,那么贮藏库的最大存贮量(kg)=贮藏库的总容积(m3)×2/3×600(kg)。试验表明,在较好的贮藏条件下,贮藏200d的块茎淀粉平均损失7.9%左右,如存贮量过大,薯块呼吸释放的热量水分和二氧化碳等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影响薯块正常呼吸,引起块茎发芽和腐烂,还原糖升高,从而降低原料薯的品质。

2.3贮藏方法

2.3.1按休眠期不同分开贮藏。马铃薯品种不同,休眠期不同;同一品种成熟度不同,休眠期也不同。休眠期较长的马铃薯与休眠期较短的马铃薯贮藏在一块,其休眠期会缩短,所以应按品种、成熟度不同分开贮藏。

2.3.2按薯块大小分开贮藏。薯块大小不同,薯块间隙不同,通气性不同,而且休眠期也不尽相同。故也应分开堆放,装大薯的袋子堆放得高一些,装小薯的袋子适当低一些。

2.3.3堆放方法。在走廊两侧按垛、组、排堆码,即每层6(2×3)袋,5层为1垛,垛与垛之间留1小通风道;3垛为1组,组与组之间留1条稍大的通风道;10~15组1排,排与排之间留1条走道。根据贮藏量大小适当调整垛、组、排的大小,和通风道、走道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三、贮藏过程中的管理

3.1杀菌消毒

入窖后,每120m3用500g高锰酸钾对700g甲醛溶液进行熏蒸消毒杀菌,每月1次,可防止块茎腐烂和病害蔓延。公务员之家:

3.2温、湿度控制

原料薯刚入库时应迅速把温度降到10~13℃,并维持15~20d,使薯皮尽快木栓化,形成保护层。之后窖温应逐渐降至1~4℃,转入正常贮藏(温度在8~10℃时薯块呼吸强烈,菌类繁衍,薯块易腐烂;温度在0~1℃时薯块中的淀粉开始转化为糖分,食味变甜)。在此期间要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湿度必须保持在85%~93%之间。在这样的范围内,块茎不会因失水太多而萎蔫,也不会因湿度太大而腐烂。

3.3二氧化碳控制

如果通风不良,库内积累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影响块茎的正常呼吸,进而影响库内温度和湿度。所以应定期打开顶盖或用风机换气,降低库内二氧化碳浓度。

3.4忌频繁出入

尽量减少出入次数,减少光线进入,以避免薯皮变绿、茄素增加、食味变麻,降低品质。另外,库内外有温度差,频繁出入,会造成库内温度波动。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篇6

论文摘要本文研究了用10%KDZ浸泡2—5分或10%KDZ+2%CaCl2+50mg/kgGA3浸泡30分,结合微孔保鲜膜包装,灵武长枣室温放置贮藏效果。结果表明采用10%KDZ+2%CaCl2+50mg/kgGA3处理,可降低果实的失重率,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抑制酒化作用和对糖分的呼吸消耗,减少贮藏过程中的损失;贮藏到20天,好果率仍能维持在83%以上。

灵武长枣是宁夏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鲜食枣品种,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果实外观艳丽,营养丰富,甜酸适口,肉质酥脆,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灵武长枣采摘期短,上市比较集中,鲜枣采摘后在自然条件下极易失水、酒化,果肉很快变得疏松,5、6天后果肉变褐软化,甚至霉烂,失去商品价值,成为灵武长枣产业发展的瓶颈。有关灵武长枣贮藏保鲜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试验以灵武长枣为试材,研究了室温条件下不同保鲜剂对长枣采后生理和贮藏效果的影响,以探索长枣适宜的贮藏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方法

供试灵武长枣2006年10月5日采自宁夏灵武,手工采摘。8日运抵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加工与保鲜研究室,剔出烂果和病虫果,挑取果实表面绿色面积占总表面积1/3以内的长枣进行处理。试验设3个处理:①用10%KDZ浸泡2~5分(KDZ处理);②10%KDZ+2%CaCl2+50mg/kgGA3浸泡30分(复合保鲜剂处理);③对照(CK)用流水冲洗..洗去表面泥沙等污物。各处理长枣晾干后装入微孔保鲜袋中,折口,室温下放置。每处理500g,每个处理5次重复。KDZ是由天津科技大学研制的以壳聚糖、尼伯金丙酯等为主要成分的枣专用保鲜剂。试验中复合保鲜剂添加的其他成分是在之前所做的单因素处理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来的有较好效果的生理调节剂,与KDZ复配,以期提高保鲜效果。

1.2测定指标

可滴定酸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采用苹果酸当量值;维生素c用2,6-二氯靛酚钠法测定;乙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还原糖用菲林试剂法测定。

失重率:采用称重法。

失重率(%):[(贮藏前的重虽一贮藏后的重量)/贮藏前的重量]×100

好果率:100%完好的硬果,采用重量法计算。

好果率(%)=[(贮藏前的重量-贮藏后坏果的重量)/贮藏前的重量]×100以上指标4天测定1次,从每个处理中随机取样,各指标均测定3次取平均值。

2结果与分析

2.1保鲜剂对灵武长枣可滴定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刚采收的灵武长枣含酸量为O.42%。3个处理灵武长枣果实含酸量在贮藏过程中均呈下降的趋势,前4天,KDZ处理和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含酸量下降比较迅速,其后2个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含酸量下降缓慢,对照果实含酸量一直在明显下降。贮藏到20天后,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含酸量在0.23%左右,KDZ液体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含酸量略高于复合保鲜剂处理,对照枣果的含酸量则降到0.19%。

2.2保鲜剂对灵武长枣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影响

刚采收的灵武长枣维生素c含量为3.9mg/g。由图2可以看出,3个处理的枣果维生素c含量贮藏前期均下降迅速,后期下降缓慢,但对照在第16天后又迅速下降。贮藏20天时,复合保鲜剂处理枣果维生素c含量为3.09mg/g,KDZ液体保鲜剂处理的枣果维生素c含量略低于复合保鲜剂处理,对照的枣维生素c含量下降到2mg/g左右。

2.3保鲜剂对灵武长枣乙醇含量变化的影响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个处理的枣果乙醇含量均急剧升高。贮藏20天后,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枣果乙醇含量为0.067%,比对照低30%左右;KDZ保鲜剂处理的枣果乙醇含量为0.08%,与对照差异不大;对照枣果乙醇含量高达0.09%。

2.4保鲜剂对灵武长枣还原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在贮藏过程中,3个处理的枣果还原糖含量先期都有所升高,后期复合保鲜剂处理还原糖含量仍在升高,KDZ保鲜剂处理有所下降,对照下降至接近刚采收时。

2.5复合保鲜剂对灵武长枣贮藏好果率和失重率的影响

采后12天内不同处理的枣果,其失重率差异不明显,均在1%以内;贮藏到20天,对照的失重率急剧增加,接近15%,而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其失重率仅为1.9%左右,远远低于对照处理,采用KDZ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失重率为2.5%,稍高于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复合保鲜剂处理对长枣果实的软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照果实第16天软化50%,20天时已全部变软,而采用复合保鲜剂处理的果实20天时好果率仍能保持83%以上,采用KDZ保鲜剂处理的枣果好果率为69.5%。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在总结近年来通渭县马铃薯良种繁育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利用防虫网室扩繁马铃薯脱毒原种的重点环节及栽培管理技术。

通渭县地处甘肃中部,海拔一般在1600~2200m,年均气温3~8℃,年降雨量450mm左右,耕地以黄绵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适宜马铃薯生产。历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约40万亩左右,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年产鲜薯50万t以上,是农民日常的主要口粮和喂养小家畜的主要饲料。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马铃薯及其制品需求的不断扩大,马铃薯的长途运销和加工业不断发展,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商品率不断提高。2007年全县种植面积近60万亩左右,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6.20%,鲜薯总产近60万t,外销约30万t,成为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和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病毒病的侵染危害,导致马铃薯种性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据统计,通渭县马铃薯在整个生长期和窖藏期间因病害造成的损失达23.70%,全县每年因此损失马铃薯约10万t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因此,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开发,是提高马铃薯质量和产量最有效的途径。网室扩繁马铃薯脱毒原种是生产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马铃薯脱毒原种网室扩繁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工作,初步总结编写出了一套适宜我县马铃薯脱毒原种网室扩繁栽培技术。

1网室的设计与建造

1.1网室结构原种扩繁网室要求防蚜虫效果好,棚内空间大,结构稳定,利于田间作业,具有较抗大风性的基本结构。大规模的网室扩繁还要求小型农机具能在棚内作业。一般要求脊高2.50~3m,边高1.50m,跨度6~10m,棚长60~80m,每隔8~10m设一钢架,不设立柱,纵向1~1.50m拉1道8号铅丝,固定在钢架和棚头的地锚上,间距0.80~1m,固定在铁丝上。

1.2防虫网的选择选用40~60目的优质防虫网,要求缝扎牢靠,无裂口、破洞,进出口设双层防虫网。

1.3网室建设播种前1~2个月建设较为适宜,按照设计要求分步施工建设。骨架材料必须固定牢靠,铅丝要拉紧拉直,防虫网要拉紧保持棚面无折,四周埋土密封固定。

2栽培技术要点

2.1原种的质量标准马铃薯脱毒原种的质量标准是:生产的原种符合国家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标准(GB18133-2000),块茎大小适中、均匀、品种纯度100%,退化株率为0,真菌、细菌病薯率1%以下。

2.2繁种区域适宜马铃薯脱毒原种网室扩繁的区域应符合马铃薯种薯产地检验规程(GB7331-2003),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生长期内日照时间长、正常年景雾天少、病虫害发生较轻、交通便利的地区。

2.3地块选择马铃薯生长需要疏松的土壤,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不易积水的砂壤土,并且远离商品薯种植地块及其它茄科类作物种植地块。

2.4茬口安排马铃薯忌重茬,必须遵循3年以上轮作制。脱毒马铃薯繁育的前茬以禾本科和豆科作物为好,防止与番茄、辣椒、茄子、白菜、甘蓝等茄科和十字花科蔬菜连作。

2.5整地施基肥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深耕土壤,深度20~25cm,秋季结合整地深施基肥,施入有机肥2500~3000kg/667m2,碳铵25kg,过磷酸钙20kg,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结合施基肥用0.50kg/667m2辛硫磷拌细河沙20kg,与基肥同时深施。

2.6微型薯的播前处理

2.6.1选种。网室繁育原种必须选用当年元月中旬以前收获,经过2~3个月自然休眠期的微型薯。微型薯出库后,先剔除病薯、烂薯,按大小分级,然后用58%甲霜灵锰锌拌种消毒,用量为微型薯重量的0.10%,拌种后立即晾干表皮水分。

2.6.2催芽。采用先高温黑暗,后低温光照的“二段催芽法”进行催芽,即将消毒处理后的微型薯在20℃左右温度和黑暗条件下催芽10~15d,待幼芽长至3~5mm时,移至15℃左右的低温和有散射光条件下10~15d,促进形成绿化健壮的幼芽,未发芽的需挑出重新催芽。

2.7精细播种

2.7.1播种时期。在10cm地温稳定在6~8℃时即可播种,适当延迟或提早播种,使块茎膨大期避开高温期,延迟播种应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提早播种应在4月中旬。

2.7.2合理密植。微型薯的大小差别很大,应分级播种,1.50~3g的微型薯适宜的播种密度为7000~9000株/667m2,3g以上微型薯适宜的播种密度为6350株。

2.7.3种植方式。实行宽窄行种植,宽行70~75cm,窄行25~30cm,株距15~21cm,按行距开沟,人工点播,播种深度为5~10cm,结合播种开沟,集中施用种肥,亩施磷二铵10kg、尿素10kg,硫酸钾5kg。

2.8田间管理

2.8.1查苗补苗。出苗后要查苗补苗,对缺苗严重的地块及时补播,以保证全苗。

2.8.2中耕除草。苗出齐后尽早锄草1次,结合锄草深松土壤。现蕾期结合培土清除田间杂草。生长后期根据情况再锄草1次。

2.8.3提早培土。应在现蕾期进行,从宽行中取土,培放在窄行上,形成15~20cm高的垄,在保护好下部叶片的前提下,植株周围要多培土。

2.8.4水肥管理①浇水浇水应根据降雨情况灵活掌握,正常情况下,应在现蕾期、盛花期和终花期各浇水1次,灌水量不能过大,防止积水,有条件的应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②追肥结合培土,亩追施尿素5kg,硫酸钾5kg,防止植株早衰,促进结薯。

2.8.5病虫害防治

害虫防治主要是防治蚜虫,播种后尽早覆盖防虫网,苗出齐后,棚内喷施1次敌杀死,团棵期喷施1次抗蚜威或一遍净,以后个别棚内发现蚜虫危害,应及时喷药防治。

病害防治以晚疫病为主的真菌性病害,在盛花期、终花期和块茎膨大期各喷施1次杀菌剂,药剂选用甲霜灵锰锌、杀毒矾、安泰生、雷多米尔等。在连续阴雨,空气湿度大的时候,晚疫病容易大流行,要以杀毒矾为主,与其他药剂交替或混合喷药防治。细菌性病害用农用链霉素防治,按使用说明书要求,与防治真菌性病害结合进行。

2.9收获与贮藏

2.9.1提早收获植株中下部叶片变黄时,提早进行人工割身秧或用0.10%~0.20%硫酸铜溶液喷洒地上部分。防止地上部病菌侵入块茎,割秧后10~15d收获,以促进薯皮老化。收获时要尽量减少破薯、烂薯,防止薯皮受损。

2.9.2贮藏

贮藏库(窖)的消毒原种入库前,要对贮藏库进行1次清扫,然后用百速烟剂或硫磺熏蒸消毒。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辽南地区银杏丰产栽培技术,以供生产者参考。

银杏又叫白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银杏树寿命长,树干挺拔,材质优良,果实营养丰富,兼有药用价值,发展果材兼用银杏,可以帮助农民致富。据预测,21世纪初国际银杏市场白果的总需求量约为6万吨,而目前产量仅为需求量的10%;银杏叶的总需求量约为10万吨,而目前产量仅为需求量的20%。可以断言,银杏果、叶产品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笔者根据多年来对银杏栽培技术的观察和实践,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目前,主推品种有洞庭佛手、大园铃、大佛指、扁佛指、大金坠、大马铃、七星果、龙潭皇等。

2育苗

2.1种子处理

银杏于10月份采收果实,采收后种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发育才能发芽。通常采用沙藏的方法,雌雄种子分开沙藏,一般雌核圆形,具二棱;雄核尖头,且具三棱。将去除外种皮的白果用清水洗净,将手握成团、手松即散的河沙按果沙体积l∶3混合,置于阴燥处,沙藏期间要防止高温和沙过干或过湿。3月底筛出种子洗净后催芽,方法是用30~35℃的温水浸泡2~3d,每天换1次水,然后将种子均匀地摊放在席子上,约5cm厚,种子上面盖上麻袋片;每天早晚揭开麻袋片,用温水对种子淋浴l次,室内温度保持30℃左右,48h左右种子可全部发芽。

2.2育苗移栽

育苗地宜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施腐熟渣肥30t/hm2,适量混入磷肥和尿素,深翻整地,锄碎耙平;做成高畦,畦宽1.2m,宽窄行点播,宽行40cm,窄行20cm,株距15cm,沟深3cm。播种时将种子侧放于沟底,使胚根向下,胚轴向上生长。覆土3~4cm厚,压实,然后盖草保温。苗期加强肥水管理、中耕除草和病虫防治。为培育成优质砧苗,一至二年生苗木可于秋季落叶后进行移栽。移栽时剪断主根,以促发侧根。经2~3年,根颈直径粗度约1cm以上时可作嫁接砧木用。

3定植管理

3.1定植

定植一般在秋季落叶后到翌春萌芽前均可进行。矮密早果园株行距为2m×4m,按5%配植授粉树;矮密早叶园株行距为0.5m×0.8m。每定植穴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与过磷酸钙或饼肥混合堆沤的复合肥20kg,与底土混拌均匀,上盖细土10cm厚。然后将嫁接苗主根留20cm左右切断,修理过长的细根,栽入穴内,使根系舒展,回土压实,浇透定根水,再覆细土稍高于原地面。

3.2土肥水管理

由于本地土壤属比较黏,所以定植后前3~4年要做好松土、除草、施肥等工作,一般于4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各深翻1次,深15~20cm,可提高土温,有利于根系生长。在每年7月中旬以前最好能做到15~30d施1次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适量配合磷、钾肥,促进枝梢老熟(最好施用腐熟的人畜肥),施肥要结合灌水。银杏根系不耐涝,春夏雨水多要提前准备清沟排渍。夏秋干旱要注意灌水。在定植后的第3年,6月中旬以后要开始控制肥水,特别要控制氮肥,以利于形成花芽,为翌年进入丰产期奠定基础。4病虫害防治

4.1银杏叶枯病

加强肥水管理,促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如7月份前多施锌肥或硼、锰、锌等微量元素混合液(1∶500)泼浇银杏根基附近地面,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此外,在发病初期,对苗木或幼树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进行防治,视发病轻重隔15~20d喷1次,连喷2~3次。

4.2银杏早期黄化病

该病主要由土壤水分不足或地下害虫危害,或土地积水、缺锌等引起,发病后易感染叶枯病而早期落叶。发病时期多在6月中旬出现,7月上旬黄化增多。防治上要找准病因,注意干旱灌水、积水排湿;如缺锌应施锌肥,如硫酸锌或多效锌等。

4.3霉烂病

在贮藏期危害银杏种仁,在温度25℃左右、湿度较大的条件下蔓延致病,未成熟或破碎种子发病较多。种子必须充分成熟后采收,同时避免损伤种皮。贮藏前要充分晾干,拣去碎种、病种,贮藏室要保持低温,并注意通风。贮藏前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或用40%甲醛稀释10倍喷洒消毒。

4.4银杏超小卷叶蛾

成虫羽化盛期前用2.5%溴氰菊酯2500倍液进行防治。幼虫孵化初期用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喷洒被害枝。用油雾剂喷洒树干,防治已蛀入树皮的幼虫。用涂白剂涂刷树干,防治羽化成虫。

4.5银杏大蚕蛾

8~9月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幼虫3龄前摘除群集为害的叶片。发生严重时,在低龄幼虫期喷洒2.5%溴氰菊酯2500倍液或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

5采收

5.1白果采收及处理

银杏的适宜采收期是以自然落种始期为主要指标,黄河以北白果采收期大约在10月上旬,黄河以南至长江流域一带大约是在9月下旬。银杏果实充分成熟后,外果皮橙黄色,较松软,果面现白霜,此时即可采收,我地时间约在10月中下旬,密植果园宜人工采摘。银杏采收后,可采用传统堆沤的方法至外种皮腐烂有臭味,然后反复揉搓除掉外种皮,用清水漂洗干净。注意此过程中,人体不要与银杏有直接接触。洗净后的白果应立即进行漂白,方法是:将0.5kg漂白粉用适量温水化开,过滤去渣,再用清水稀释,约50kg溶液,不要用铁容器。一般1kg漂白粉可漂白100kg白果,漂白时间5~6min。捞出后,用清水冲洗至果面不留药迹药味,摊放在通风处阴干,干后可自行分级或直接出售。如需贮藏,量少时可用麻袋装好置于阴凉通风处,贮藏时间不宜过长;量多时可放入地窖或冷库中,温度维持在2~5℃、湿度应低于50%,并注意检查,防止过干、过湿。

5.2银杏叶的采收及处理

为了不影响银杏叶的药用成分,保证银杏树的正常生长,银杏叶的采收标准应是药典规定的黄绿色,这个时间与白果采收基本一致,甚至略有提前。采收方法以人工采摘为主,如是秋末一次性采收,不能将叶片采光,应保留枝梢先端的叶片,采叶量为叶片数的70%~80%。叶片采摘后应摊开晾干,厚度不要超过10cm,严禁太阳曝晒,注意经常翻动,干至用手抓起能脆碎为好,然后打包贮藏或销售。

参考文献

[1]曹福亮.中国银杏[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篇9

应选择排灌良好、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的砂壤土栽种。坡地以向北、向东者为宜。不宜重茬连作,前茬以甘薯、蔬菜等为好。

早秋作物收获后,结合翻地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耧细耙匀,作成宽1.2~1.5m、高20cm的畦,畦面保持弓背形。

2选种

选择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无病虫害、无损伤的块根作种。

3适时播种

播种时间在霜降前后,以10月下旬前为宜,过迟则种参因气温下降而开始萌芽,栽种时易碰伤芽头,影响翌年出苗。在整好的畦面上横向开深9~13cm的条沟,然后将种根放在沟内,株距4~6cm,芽头向上,斜栽入沟内,做到种根“上齐下不齐”,芽头离畦面6~8cm。然后按行距12~15cm再开另一沟,将后一沟的土覆盖在前一沟已摆好种的沟里,以此类推栽植,畦面稍加压实,整成弓背形。约用种根450kg/hm2,如点播种植用种根300kg/hm2。

生产中也可利用太子参自然散落在地里的种子育苗繁殖,即在收挖太子参后,随即施肥、整地作畦,畦上可种一茬萝卜、青菜等,翌年早春太子参种子发芽出苗,及时间苗除草,5月上旬套种大豆,为太子参遮阳护苗,秋季收挖作种参栽种。

4田间管理

4.1防止人畜踩踏

栽后当年不出苗,要保持畦面平整,避免人畜践踏,否则易造成局部短期积水,使参根腐烂,最终导致缺苗减产。

4.2除草与培土

2月上旬,幼苗出土后及时拔除杂草。同时结合整理畦沟,将畦边倒塌的土撤至畦面,或用客土培土,培土厚度以不超过2cm为宜。5月初植株封垄,拔除大草。

4.3肥水管理

太子参生长期短,施肥主要以基肥为主,特别是后期,追肥不当,如多施氮肥可导致茎叶徒长,影响产量。如幼苗瘦弱,可在4月上旬施入腐熟的饼肥450~600kg/hm2,随后浇水。太子参怕涝,雨后畦沟必须排水,以防参根腐烂。翌年4~5月,如干旱无雨,应适当浇水,使根部生长,一般7~10d浇水1次。4月中旬至6月中旬是太子参生长旺盛期,块根数量、长度迅速增殖,此时可追施少量氮、磷、钾或复合肥,以提高产量。

5病虫害防治

在4~5月间常发生叶斑病,使叶面出现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萎。在发病初期可喷等量式波尔多液,每隔10d喷1次;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7d喷1次。病毒病由花叶病毒引起,受害植株叶片呈皱缩、斑驳花叶,植株变矮,块根变小,参根严重退化,产量下降。选无病株留种,防止传染。根腐病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造成烂根死亡,应在雨后及时排水,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病区。花叶病造成叶片皱缩卷曲,产量降低,要选无病种参,并增施磷钾肥。地老虎、蛴螬、金针虫幼虫咬食块根或根茎,尤以块根膨大、地上部即将枯萎时危害严重,可于傍晚用敌百虫毒饵撒到田间诱杀。

6采收与加工

栽种后的第2年夏至前后,地上茎叶有1/2以上枯黄时选晴天收获。加工时,将收获块根放在清水中洗净泥土,晒至6~7成干时堆放,回汗后再晒干。晒干后将参根放木板上搓去须根,使参根光滑无毛。一般收鲜参4500~6000kg/hm2。直接晒干即为生晒参;若采挖后先将参根在室内摊晾1~2d,再用清水洗净,放到开水锅内浸烫1~3min后,捞出晒干即为烫参。

7种苗贮藏

在收获时,选择个头均匀、健壮、有芽头的块根作种苗。在背阴或凉爽处的地上铺9~12cm湿沙,放1层参根,连续排放4~5层参根和湿沙。天干时每隔4~5d喷洒1次水,下雨时要盖席,每隔20~30d翻动1次。

参考文献

[1]余启高.太子参优秀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16):9.

贮藏技术论文范文篇10

改过去一垄二犁成垄为三犁成垄,即按行距先用大耳铧带草把深开沟,而后用三叉齿再深松8.5cm,施肥合垄作成67cm“高胖”大垄。加厚活土层,从而达到保水、保肥、增产的目的。

2增施农家肥,配方施肥

采取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控氮、稳磷、补钾的施肥原则。一般施优质农肥45t/hm2,甘薯专用肥(N∶P2O5∶K2O∶B为9∶6∶17∶1)750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750kg/hm2。

3品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品质优良、色泽美观、耐贮耐运、产量高、市场畅销的品种,如豫薯10、北京红、烟薯16;大力推广脱毒种苗栽植。①豫薯10号:由河南省商丘市农科所选育。1998年引入瓦房店市,红皮浅红肉,薯形纺锤或下膨。叶、叶脉绿色,三角形,深缺刻,特短蔓,一般长50~80cm,最长120cm,终生不用翻秧。结薯特早,多而匀,产量:春薯一般75t/hm2,最高105t/hm2;夏薯52.5t/hm2,最高75t/hm2。在同一地块1年可种2季,春薯地膜覆盖80~90d,产量45t/hm2左右,可供市场淡季,效益很高。种植密度:春薯6.0万株/hm2,夏薯7.5万株/hm2。②北京红: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选育。2000年引入瓦房店市。叶、叶脉绿色,皮紫白瓤,薯形纺锤形,结薯集中整齐,蔓长1.7m左右,一般产量52.5t/hm2左右。该品种适应性广,抗病性强,耐贮藏,适宜在山区丘陵平原地种植。③烟薯16:由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选育。2001年引入瓦房店市。叶、叶脉均为绿色,叶尖心脏形,蔓绿色,短

蔓,分枝较多,蔓粗中等,薯块下膨纺锤形,红皮浅黄肉。该品种淀粉含量高,食味好,结薯集中,薯块大而整齐,抗病性较强,且耐贮藏性好。

4培育壮苗

4.1育苗时间

种薯上床需≥10℃的有效积温110℃,即苗龄30~35d。因此,种薯一般在3月末开始育苗。

4.2催芽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消毒后,再用32℃高温催芽,以利多出苗。

4.3苗床温度管理

坚持“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即上床前3~5d,苗床浇足水,床上温度控制在32~33℃左右,6~20d土温控制在20~25℃,20d后温度控制在15~20℃,并适当控制浇水。

4.4壮苗标准

节短,茎粗,苗长25cm,保证有5节,百株苗重不少于500g。

5适时早栽

5月初开始栽植,5月30日栽完,适时移栽期为5月10~20日。先栽背风向阳地块,薄地宜密,肥地宜稀。一般株行距以85~90cm×20cm为宜,栽植4.95~6.00万株/hm2。栽植前,种苗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蘸根部消毒以防病害。栽植时,甘薯苗一定斜卧栽,有2~3节在土中,土中每一节都能发根形成根系及分化块根,以促进根系发达,增加地下块根分化数量,控制食用品种特大块根形成,提高商品性,增加产值。6加强田间管理

栽后1周及时查田补苗,做到苗齐苗壮。早铲早趟做到二铲二趟,达到松土保墒。秧苗伸蔓达33.3cm,结束趟地改翻蔓为提蔓,甘薯茎蔓不易翻动,尤其生长中后期更需注意,对平肥地生长中期可提蔓1~2次。生长中后期出现杂草要及时人工拔除。化控防徒长,甘薯丰产长相为苗期健壮,中期生长旺盛,但茎蔓封行不易过早,以防后期早衰。对旺长的田块可在7月20日左右,喷施多效唑150倍液,控制旺长。中、上等肥力地块一般用多效唑化控4~5次,肥力较差的地块化控2~3次。8月20日至9月10日可连续喷施磷酸二氢钾300倍液。

7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甘薯茎线虫病、甘薯黑斑病、甘薯软腐病、甘薯小象甲、小地老虎、蛴螬等,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田间病虫害发生。

8适时收获

准备贮藏的甘薯应在10月1~5日收完,待干后进行窖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