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双语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5:13:25

专业双语教学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篇1

1.推动“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高字[2001]4号)中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的要求。

2.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是适应WTO的要求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要求通过提高高校国际贸易学的双语教学,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又有较好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和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在国际贸易学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其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商务人士、创业者,应用外语在工作中交流,或应用外语在专业上学习,更新知识,自我提高能够具备同合作伙伴、国际竞争对手沟通和对抗的能力,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的接轨,离不开对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和借鉴,更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贸易通用语言的运用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国际贸易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具有国际性,其教学目标具有外向性的特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标的涉外性和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决定了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不仅是贸易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国际性、复合型经济人才的需要。具体而言,在实践中,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存在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型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以中文授课为主,用英语讲授一些国际贸易术语,并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学生的考试采用中文形式。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不高,适合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容易形成系统的以中文为媒介的知识体系,而英文掌握的只是零散的一些专业词汇。双语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在专业文献的使用上、专业实务具体操作上能够做到双语自由转换。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比重十分不平衡,教学过程中英文信息量不足,所培养的学生就其专业的英文知识而言十分有限,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标要求。这显然是简单渗透型的双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2.过渡型(混合型)

在双语教学中以英语为主,采用英语板书和原版教材,在英语授课的同时辅以中文解释和说明,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语出题,但用中文回答。这是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穿插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双语的比重趋向均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与上种模式相比,教学过程中的英语信息量有了明显增加,但是对教师和学生要求相对提高了,特别是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否则很难感知英文教材,更难听懂英文讲授。

3.浸入型(全英语型)

在双语教学中基本上使用英语,采用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用英文,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文出题,学生答题一般用英语。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以上三种方式各有所长。浸没式双语教学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尤其是语言环境的创造有诸多困难。过渡式双语教学将第二语言逐步引入教学全过程维持式双语教学则是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比较适合双语教学的起始阶段,但母语与非母语的比重难以把握。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英语浸没式教学法为主,辅以参与法的教学模式。

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

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两大部分。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部分。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部分。

1.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总目标

通过双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更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应用。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深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解;学会运用外语技能,增强学生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2.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目标

双语教学课程目标是双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大部分,它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全部专业知识课程。在双语教学安排上从两大块来完成这两部分的教学任务,一部分国贸专业知识的中文讲授包含了五大主干课程,另一部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的双语讲授包含了四大主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的目标分类方法有利于教师实施课程标准,使整个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双语教学的实施是在国贸专业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来开展的,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国贸实务的双语学习,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减少许多国贸专业词汇带来的学习障碍。

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目标两大部分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每个部分各有侧重。国贸专业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贸易理论、专业国贸知识和贸易惯例,培养学生全球贸易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技能和方法。

3.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能力目标

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主要指学生通过双语的学习所获得的用英语处理国贸实务的技能,它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大部分。实现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一方面可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国贸实务操作环境的测评、模拟国贸场景交易的测评、单证制作及审核测试、函电写作测试等来反映学生双语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校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参与国贸实际业务各环节的实践来测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国际贸易专业课堂双语教学的探讨

1.在教学组织中贯彻教育目标

涉外经济活动人才经常从事国际经济业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英语国家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我门常常把培养国际性人才作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境界,这是因为我们深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形成的今天,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的重要性。因此,在双语课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树立学生“民族性最鲜明的,也最富有国际性”的观念,把我们国家处理国际经济、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教学中,讲清楚社会、经济、文化进步中的开放与保持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自豪的关系,使我们的专业教育目标通过教学实现。

2.正确设立课堂教学目标,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组织英文书面信息呈现,以母语为主,阐释复杂深奥观点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一个环节。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不同于大学英语等公共英语课教学,语言只是工具。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每一次课堂教学时间内,基本教学目标是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形成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为此,宜采用英文呈现有关专业知识的书面信息。

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破除学生害怕出错、不敢自由表达的畏惧心理,树立学生表达思想的信心

在第二语言不熟练,或者没有经常性使用时,每要表达一定意思,总会出现先出考虑语法对不对的现象,这样反而妨碍了思想的表达。为此,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怕出错,凡不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思想被曲解,就不纠正学生,尽量避免使用试错、负强化等教学手段,而是通过正强化,总结等方式来传达正确信息。

4.严格使用学习评估方法

兰伯特(Lambert)的态度/动机模式(attitude/motivationmodel)认为,在双语学习方面,性向和态度是两个重要的、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双语学习不仅需要某种认知能力,而且需要一种积极的态度;态度关系到动机。因此,双语能力基于性向、态度、动机的程度以及态度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依据这种理论,双语教学应该采用英文试题进行考试,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严肃性,而且可以利用学生重视考试的心理,强化课堂学习的直接动机。

课堂教学组织技巧是教师使有组织的教育形式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点的内容组织,系统并赋予连贯性的师生互动下收到实际效果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教育艺术”的展示平台,各个教师可能有自己的独特做法和经验,但是,从整体上把握专业培养目标,把其作为处理教学中语言能力形成与系统专业知识讲述的大原则,有助于组织起知识传授与技能形成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姜瑾:双语教学面面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2]王振宇邓弘:国际贸易主干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3).

[3]罗郑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

[4]石碧涛:双语教学实验环节探索———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高教探索,2007(6).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科学性;易学性;公开性

示范,意指做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1],对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而言,示范性是其存在的基础,而示范性的有无也应作为考核其建设成败的关键。当前,对于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示范性”的判断,我国尚缺乏明确标准。在此情况下,对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示范性”标准进行界定尤为必要。考虑到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是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发挥示范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将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示范性”细化为科学性、易学性、公开性三个指标,并通过对上述指标的解读来实现对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示范性”标准的构建。

一、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科学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2]。人如此,课亦然,被遴选为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的课程必定是设置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这是因为本身缺乏科学性的课程难以发挥示范性作用,而且即便这些不具科学性的课程被确立为示范课程,其发挥的示范作用也是负面的、消极的,无助于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正确建设和良性发展。基于此,应将科学性作为判断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示范性的首要标准。

(一)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科学性的解读

科学性一般是指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3]。具体到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上面,科学性则主要指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要符合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规律和实际,并能代表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发展方向,而这又可以通过新颖性和合理性两个指标来表达。其中,新颖性是指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必须具有不同于已有课程的内容或特点,能给效仿者带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并激发其效仿动力;合理性则指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要符合双语教学规律、符合培养涉外法律人才的实际需求并切合我国大多数法学院校的双语教学实际。需要指出的是,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包括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配备、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考核方式的革新等多个要素,只要其中某个要素具备了新颖性和合理性,就可以认定该门课程具备科学性。

(二)科学性标准下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考量

以科学性标准考量,我国现有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还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我国目前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主要集中于国际法领域,忽略了民法、刑法等主干课程的双语教学,因而尚未形成完善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其次,在教材设置上,采用行业更为权威的双语教材更加科学合理。最后,在师资配备上,将外语学院的教师作为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师资来源的做法虽重视了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英语元素,但忽视了法学专业双语教学所依托的法律知识,在科学性上稍显欠缺。与此相应,引进海外人才或者外国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做法有待商榷。相较而言,通过对法学专业教师开展外语培训或者派其赴国外访学的方式来培养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师资的方式更为科学合理。

二、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易学性

易学性是对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易于模仿的品性及其传播能力的描述,我国学者也将其称为可模仿性和辐射性[4]。借鉴我国学者观点,本文将易学性细化为可模仿性和实用性两个要素。其中,可模仿性是指行为或过程可以被效仿者重复或模拟的品性,该特征关乎示范性的实质可能。此外,实用性是指某事物在实践中具有实际价值并且可被效仿者理解、接受、使用的特性,这关乎示范性的潜在可能,因为即便某个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具有可模仿性,但如果其在教学实践中无法获得模仿者的认可和接受,其示范作用也难以发挥。

(一)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易学性的解读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对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易学性的评估可从可模仿性和实用性两个角度展开。对于可模仿性而言,如果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组织以及教学、考核方式上的创新等具体建设要素上易于被效仿者复制和模仿,则其易学性就强;反之,如果有些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在课程的设置、师资的配备等方面标新立异而导致其师资配备的成本较高或者教学、考核方法的使用难度较大而最终使其难以模仿,则其易学性相对较差。对于实用性而言,如果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符合大多数法学院校的双语教学实际,并且上述院校都有开设此类课程的需求和能力,则其实用性就强;反之,如果示范课程不具有普遍性或者其他法学院校没有开设此类课程的需求和动力,则其实用性就差。

(二)易学性标准下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考量

从实用性角度看,当前我国开设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主要集中于“国际贸易法”“海商法”等国际法类课程,上述课程都是社会公认的双语教学课程,而且我国大多数法学院校都有开设此类课程的需求。对于可模仿性而言,由于笔者目前难以观察到相关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具体内容,因而对其可模仿性还无法作出明确判断。需要补充的是,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可模仿性与其科学性具有密切联系,一般而言,课程设置的越科学合理,其可模仿性就越强。鉴于此,为了增强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可模仿性,我们在增开“民法”“刑法”“环境法”“证据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可以与国外开展交流的法学双语课程之外,还要考虑普通院校双语教学的实际,避免在教材的选择以及师资的配备上给普通院校带来压力,从而提升其在法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信心和动力。

三、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公开性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人的社会行为是进入社会交往后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而形成,而学习对象的公开则是观察、学习、模仿的前提[5]。由此可见,在具备了科学性和易学性之后,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示范作用的发挥还离不开公开性这一基本要素。

(一)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公开性的解读

对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而言,公开性指其内容和行为可以借助录像、网站、多媒体、教材或通过教学现场、交流会等可以被观察和感知到的形式供其他师生观察、学习和模仿。由此可见,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公开既可以通过学习者亲临现场或参加交流会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借助录像、多媒体、教材等辅助工具来实现,但最为有效便捷的形式是借助网站进行推送。为此,在判断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公开性时,应将其是否有配套并对外开放的教学平台作为核心的考察指标,而这又可以细化为以下三个要素:首先,课程的建设者是否通过校内教学平台或者利用超星、慕课等公共教学平台建立专门的示范课程资源并对外开放。其次,课程的建设者是否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将本课程的课程简介、师资力量、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习题库等相关教学资料公开。最后,课程的建设者是否在其线上教学平台上建立与学习者进行交流互动的渠道。只有具备了上述三个要素,才能帮助效仿者以最小的成本体验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过程,同时获取其所需的双语教学知识、方法和技能。

(二)公开性标准下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考量

截至目前,我国已立项建设了二十余门部级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我国部分省市及相关高校也开展了相应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但以公开性指标考量,现有课程的公开性还远远不够,而这在其配套教学网站的建设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在已有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中,有的课程没有相应教学平台,有的课程虽有配套网站但不对外开放,还有的课程虽有配套教学网站但网站上没有实质内容,建有成熟网站并对外开放的课程凤毛麟角。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可能是因为课程建设者担心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效果不佳,也可能是因为课程建设者缺乏网站建设的配套经费,或是因为课程建设者出于知识产权的顾虑而不愿通过网站公开。这些问题不解决,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公开性就难以保障,而其示范作用也难以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191.

[2]金鸿儒.大师修养课[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6:130.

[3]冯玉军,王柏荣.科学立法的科学性标准探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1).

[4]陈国海.高校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初探[J].教育与现代化,2009(9).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篇3

一双语及双语教学的含义

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指汉语和英语。而是指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强调教学资源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外语交互。

二结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自身特点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本世纪初,教育部针对本科教学改革提出的诸多建议中,其中有一条就是实施双语教学。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并不能满足社会对旅游行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愈来愈频繁,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也是发展浪潮中不可缺少的浪花。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也要为之做出一定贡献,该专业学生更要具备流利的英语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在该专业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便于中国成功与世界接轨。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

我国双语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种:1全外型。双语教学的课程使用外语教材,并且教师用外语讲授。学生用外语形式接受所学知识。该类型属于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2混合型。双语教学的课程使用外语教材,但教师同时用外语与汉语进行讲授。该类型与全外型相比属于较低一个层次,但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3半外型。双语教学的课程使用外语教材,但教师用汉语讲授,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研读教材,在掌握外文的语言知识的同时,兼顾专业知识。鉴于学生的英语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另外对专业知识接触也颇浅,若直接进行全外型双语教学,学生适应相对要难很多,尤其在专业术语比较多、专业知识性强的课程的时候,学生会同时面临专业知识和语言运用的双重压力。但是,双语教育培养目标又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双语教学模式选择上,采用“混合型”教学模式为开端。在教学初期,中文讲授所占比例稍大一些,以便学生准确把握专业知识;在中后期,随着学生对英文熟悉程度的增加,逐渐增加英文讲授的比例,使学生最终适应“全外型”的模式。

二教师队伍及双语教材的建设

1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高校进行双语教学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的缺乏。如果选择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在外语水平方面可以保证,但是缺乏旅游管理的专业知识;如果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那么教师的外语水平又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高校应加大投入,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中选拔出英语基本功底较好的进行培训,既可以是在职培训,也可以出国培训。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另外,还在实施双语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专业课教师与外籍教师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学生既可以在听课的时候听到纯正的英语,又可以达到掌握专业课的要求。2双语教材的建设。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而且教材的更新速度也很慢。那么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材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国内部分高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是选择英文原版的教材,这样的教材一方面内容相对复杂,另一方面此类外文原版教材费用又较高。高校可以在教材选择的时候,对一门专业,选择几本外文原版教材,让专业教师进行合理的删减和整合,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使讲授的内容更恰当。

三、结语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篇4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美国传统词典(双解)解释为“①能熟练地使用两种语言的:使用或能使用两种语言的,尤指同样或几乎同样流利地;②用两种语言的:恰当地使用两种语言的,以便促进那些掌握母语而正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学生的学习”。《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认为双语教育的最低标准应该是一种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教育。教学使用两种语言,不一定同时使用,不必在同一学期内使用,而是在各年级连贯地使用两种语言。对于双语教育一词,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西格恩(Siguan)和麦凯(Mackey)对“双语教学”的理解是指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①将“双语教学”作为一个教育体系,它则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教育系统中老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四个基本要素同样也是“双语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②这样有利于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双语教学的设计、评估及优化。双语教育英语为“bilingualeducation”,但国内几乎是将“bilingualeducation”翻译成“双语教学”,也就是说国内学术期刊中提到的“双语教学”其研究的就是“双语教育”,而不在是“BilingualTeaching”。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一般是指高校试图通过大量运用外语(当前主要指英语)进行学科教学以达到培养双语人才目标的教育。它以外语应用为目标,实现语言形式与学科内容统一,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尽快与国际接轨。目前国外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有三种,浸润式(immersion)、过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和维持式(maintenancebilingual)。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双语教学不但使学生掌握双语,还连带着使学生理解、认同和掌握两种不同的文化。浸润式(immersion)是在实施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和条件下,让学生完全沉浸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环境之中,完成学习任务;过渡式是一种将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逐步导入教学全过程,即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维持式是指在将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二、高校双语教学的特点

我国的“双语教学”与国外的“双语教学”相对比在有着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①国外的双语教学的目标是解决少数民族及移民通过学习第二种语言融入其主流社会,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学主要是以“加强英语,提高英语习得的效率”为出发点的;②语言环境不同,国外双语教学都是在以英语为社会主流或官方语言的环境下进行的,而我国双语教学基本和是在没有语言环境情景下进行的;③师资配备不同,以美国为例,双语教学基本上都由操本族语(母语)的教师授课,而汉语均由讲汉语的华裔教师教授,华裔教师不仅能讲两种语言,更能同时用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回顾我国的双语教学历程,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1.层次性

由于我国高校数量及办学规模差异性大,教育资源的配备、及地域等条件的制约,双语教学无论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选择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硬件上的差异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行政及市场手段得以解决,但软件上(学生水平、师资水平等)的差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这样有助于我们开展不同层次的双语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教学效果。要在吸收国外成功双语教育经验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课堂英语渗透力度因所处地区,学校财力,教师水平,学生水平,使用教材,学科要求和应试权重的不同而异。这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应当容许渗透力度有大有小,在不同层次上展开。我国双语教学的层次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的改变。

2.多样性

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双语教学,其内涵应当是双语教育,实际上双语教育是更加广阔的一个概念。推行双语教育,不仅仅是第二语言的习得,恐怕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习得和人文底蕴的提高,双语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之中,更应当贯穿在学生的课外学习之中。中国的外语教学在课堂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从儿童时期持续到大学毕业,而效果并不理想,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反思,并在双语教育中注意解决的东西。中国以往的教育过多地注重了课堂教学及教师的主宰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观念的更新,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双语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应当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不论是什么模式的“双语教学”,能起到加强英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就行。

3.连续性

知识更新的加快,终生教育成为现实。随着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有些地方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已经开始双语教学,这使双语教学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校学习之中,双语教学从时间上来看是连续进行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从大学英语到专业外语再到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从大学生的课程体系来看,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可以视为双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的双语教学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三、对新闻传播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新闻教育领域开展双语教学,最早的是在1978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创办的新闻系,由中国社科院、新华社、中国日报三家联合设置英语新闻采编专业。从1978年到1989年,该专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优秀人才。在高校的实践起源于1983年,由、国家教委、新华社和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在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中国新闻学院等高校开设双学士学位的国际新闻专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度到普及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开设了新闻学专业,由94年的66个急剧增加到2006年的661个,双语教学也在各学校展开。新闻专业的双语教学工作受到学校及教师的高度关注,高校新闻专业的双语首先要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规模,办学类型、层次、学科专业、服务面的向的定位,开展不同层次的双语教学。只有定位准确,才能事实求实地运用现有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将双语教学做实、做好,对双语教学提出过高的,立竿见影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鉴于师生外语水平的局限性和差异性,以及外文教材选用中的现实状况,在教学要求、建设目标上应当注意结合实际,体现双语教学的层次性;③其次,要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于新闻学专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充分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展多样化的双语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闻学专业的双语教学应当根据各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本着层次性、多样性、连续性的原则展开,办出自己的特色。

注释

麦凯,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丁龙:《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程》[M],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5年。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篇5

1.推动“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高字[2001]4号)中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的要求。

2.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是适应WTO的要求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要求通过提高高校国际贸易学的双语教学,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又有较好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和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在国际贸易学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其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商务人士、创业者,应用外语在工作中交流,或应用外语在专业上学习,更新知识,自我提高能够具备同合作伙伴、国际竞争对手沟通和对抗的能力,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的接轨,离不开对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和借鉴,更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贸易通用语言的运用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国际贸易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具有国际性,其教学目标具有外向性的特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标的涉外性和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决定了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不仅是贸易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国际性、复合型经济人才的需要。具体而言,在实践中,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存在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型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以中文授课为主,用英语讲授一些国际贸易术语,并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学生的考试采用中文形式。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不高,适合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容易形成系统的以中文为媒介的知识体系,而英文掌握的只是零散的一些专业词汇。双语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在专业文献的使用上、专业实务具体操作上能够做到双语自由转换。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比重十分不平衡,教学过程中英文信息量不足,所培养的学生就其专业的英文知识而言十分有限,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标要求。这显然是简单渗透型的双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2.过渡型(混合型)

在双语教学中以英语为主,采用英语板书和原版教材,在英语授课的同时辅以中文解释和说明,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语出题,但用中文回答。这是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穿插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双语的比重趋向均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与上种模式相比,教学过程中的英语信息量有了明显增加,但是对教师和学生要求相对提高了,特别是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否则很难感知英文教材,更难听懂英文讲授。

3.浸入型(全英语型)

在双语教学中基本上使用英语,采用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用英文,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文出题,学生答题一般用英语。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以上三种方式各有所长。浸没式双语教学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尤其是语言环境的创造有诸多困难。过渡式双语教学将第二语言逐步引入教学全过程维持式双语教学则是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比较适合双语教学的起始阶段,但母语与非母语的比重难以把握。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英语浸没式教学法为主,辅以参与法的教学模式。

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

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两大部分。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部分。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部分。

1.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总目标

通过双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更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应用。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深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解;学会运用外语技能,增强学生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2.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目标

双语教学课程目标是双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大部分,它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全部专业知识课程。在双语教学安排上从两大块来完成这两部分的教学任务,一部分国贸专业知识的中文讲授包含了五大主干课程,另一部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的双语讲授包含了四大主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的目标分类方法有利于教师实施课程标准,使整个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双语教学的实施是在国贸专业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来开展的,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国贸实务的双语学习,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减少许多国贸专业词汇带来的学习障碍。

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目标两大部分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每个部分各有侧重。国贸专业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贸易理论、专业国贸知识和贸易惯例,培养学生全球贸易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技能和方法。

3.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能力目标

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主要指学生通过双语的学习所获得的用英语处理国贸实务的技能,它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大部分。实现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一方面可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国贸实务操作环境的测评、模拟国贸场景交易的测评、单证制作及审核测试、函电写作测试等来反映学生双语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校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参与国贸实际业务各环节的实践来测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国际贸易专业课堂双语教学的探讨

1.在教学组织中贯彻教育目标

涉外经济活动人才经常从事国际经济业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英语国家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我门常常把培养国际性人才作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境界,这是因为我们深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形成的今天,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的重要性。因此,在双语课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树立学生“民族性最鲜明的,也最富有国际性”的观念,把我们国家处理国际经济、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教学中,讲清楚社会、经济、文化进步中的开放与保持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自豪的关系,使我们的专业教育目标通过教学实现。

2.正确设立课堂教学目标,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组织英文书面信息呈现,以母语为主,阐释复杂深奥观点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一个环节。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不同于大学英语等公共英语课教学,语言只是工具。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每一次课堂教学时间内,基本教学目标是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形成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为此,宜采用英文呈现有关专业知识的书面信息。

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破除学生害怕出错、不敢自由表达的畏惧心理,树立学生表达思想的信心

在第二语言不熟练,或者没有经常性使用时,每要表达一定意思,总会出现先出考虑语法对不对的现象,这样反而妨碍了思想的表达。为此,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怕出错,凡不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思想被曲解,就不纠正学生,尽量避免使用试错、负强化等教学手段,而是通过正强化,总结等方式来传达正确信息。

4.严格使用学习评估方法

兰伯特(Lambert)的态度/动机模式(attitude/motivationmodel)认为,在双语学习方面,性向和态度是两个重要的、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双语学习不仅需要某种认知能力,而且需要一种积极的态度;态度关系到动机。因此,双语能力基于性向、态度、动机的程度以及态度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依据这种理论,双语教学应该采用英文试题进行考试,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严肃性,而且可以利用学生重视考试的心理,强化课堂学习的直接动机。

课堂教学组织技巧是教师使有组织的教育形式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点的内容组织,系统并赋予连贯性的师生互动下收到实际效果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教育艺术”的展示平台,各个教师可能有自己的独特做法和经验,但是,从整体上把握专业培养目标,把其作为处理教学中语言能力形成与系统专业知识讲述的大原则,有助于组织起知识传授与技能形成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姜瑾:双语教学面面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2]王振宇邓弘:国际贸易主干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3).

[3]罗郑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

[4]石碧涛:双语教学实验环节探索———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高教探索,2007(6).

[5]马小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实践及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4).

[6]陈燕: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的SWOT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入,国际贸易规模飞速发展,市场对国际贸易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不但要熟练贸易业务,而且还要会外语。双语教学必须从源头、从学校抓起。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而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在应用外语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在工作中更好地交流的“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

自2004年大部分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多在国际贸易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依据专业特点,课程在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具体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设置双语教学这种课堂组织形式的教育教学目标,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使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有机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可行的思路,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推动“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高字[2001]4号)中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的要求。

2.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是适应WTO的要求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要求通过提高高校国际贸易学的双语教学,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又有较好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和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在国际贸易学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其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商务人士、创业者,应用外语在工作中交流,或应用外语在专业上学习,更新知识,自我提高能够具备同合作伙伴、国际竞争对手沟通和对抗的能力,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的接轨,离不开对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和借鉴,更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贸易通用语言的运用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国际贸易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具有国际性,其教学目标具有外向性的特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标的涉外性和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决定了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不仅是贸易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国际性、复合型经济人才的需要。具体而言,在实践中,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存在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型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以中文授课为主,用英语讲授一些国际贸易术语,并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学生的考试采用中文形式。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不高,适合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容易形成系统的以中文为媒介的知识体系,而英文掌握的只是零散的一些专业词汇。双语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在专业文献的使用上、专业实务具体操作上能够做到双语自由转换。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比重十分不平衡,教学过程中英文信息量不足,所培养的学生就其专业的英文知识而言十分有限,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标要求。这显然是简单渗透型的双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2.过渡型(混合型)

在双语教学中以英语为主,采用英语板书和原版教材,在英语授课的同时辅以中文解释和说明,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语出题,但用中文回答。这是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穿插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双语的比重趋向均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与上种模式相比,教学过程中的英语信息量有了明显增加,但是对教师和学生要求相对提高了,特别是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否则很难感知英文教材,更难听懂英文讲授。

3.浸入型(全英语型)

在双语教学中基本上使用英语,采用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用英文,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文出题,学生答题一般用英语。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以上三种方式各有所长。浸没式双语教学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尤其是语言环境的创造有诸多困难。过渡式双语教学将第二语言逐步引入教学全过程维持式双语教学则是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比较适合双语教学的起始阶段,但母语与非母语的比重难以把握。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英语浸没式教学法为主,辅以参与法的教学模式。

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

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两大部分。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部分。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部分。

1.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总目标

通过双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更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应用。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深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解;学会运用外语技能,增强学生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2.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目标

双语教学课程目标是双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大部分,它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全部专业知识课程。在双语教学安排上从两大块来完成这两部分的教学任务,一部分国贸专业知识的中文讲授包含了五大主干课程,另一部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的双语讲授包含了四大主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的目标分类方法有利于教师实施课程标准,使整个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双语教学的实施是在国贸专业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来开展的,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国贸实务的双语学习,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减少许多国贸专业词汇带来的学习障碍。

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目标两大部分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每个部分各有侧重。国贸专业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贸易理论、专业国贸知识和贸易惯例,培养学生全球贸易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技能和方法。

3.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能力目标

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主要指学生通过双语的学习所获得的用英语处理国贸实务的技能,它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大部分。实现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一方面可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国贸实务操作环境的测评、模拟国贸场景交易的测评、单证制作及审核测试、函电写作测试等来反映学生双语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校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参与国贸实际业务各环节的实践来测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四、国际贸易专业课堂双语教学的探讨

1.在教学组织中贯彻教育目标

涉外经济活动人才经常从事国际经济业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英语国家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我门常常把培养国际性人才作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境界,这是因为我们深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形成的今天,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的重要性。因此,在双语课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树立学生“民族性最鲜明的,也最富有国际性”的观念,把我们国家处理国际经济、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教学中,讲清楚社会、经济、文化进步中的开放与保持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自豪的关系,使我们的专业教育目标通过教学实现。

2.正确设立课堂教学目标,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组织英文书面信息呈现,以母语为主,阐释复杂深奥观点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一个环节。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不同于大学英语等公共英语课教学,语言只是工具。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每一次课堂教学时间内,基本教学目标是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形成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为此,宜采用英文呈现有关专业知识的书面信息。

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破除学生害怕出错、不敢自由表达的畏惧心理,树立学生表达思想的信心

在第二语言不熟练,或者没有经常性使用时,每要表达一定意思,总会出现先出考虑语法对不对的现象,这样反而妨碍了思想的表达。为此,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怕出错,凡不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思想被曲解,就不纠正学生,尽量避免使用试错、负强化等教学手段,而是通过正强化,总结等方式来传达正确信息。

4.严格使用学习评估方法

兰伯特(Lambert)的态度/动机模式(attitude/motivationmodel)认为,在双语学习方面,性向和态度是两个重要的、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双语学习不仅需要某种认知能力,而且需要一种积极的态度;态度关系到动机。因此,双语能力基于性向、态度、动机的程度以及态度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依据这种理论,双语教学应该采用英文试题进行考试,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严肃性,而且可以利用学生重视考试的心理,强化课堂学习的直接动机。

课堂教学组织技巧是教师使有组织的教育形式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点的内容组织,系统并赋予连贯性的师生互动下收到实际效果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教育艺术”的展示平台,各个教师可能有自己的独特做法和经验,但是,从整体上把握专业培养目标,把其作为处理教学中语言能力形成与系统专业知识讲述的大原则,有助于组织起知识传授与技能形成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姜瑾:双语教学面面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2]王振宇邓弘:国际贸易主干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3).

[3]罗郑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

[4]石碧涛:双语教学实验环节探索———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高教探索,2007(6).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篇7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的定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简言之,“双语”和“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

二、通信专业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高校语言的教学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进行日常交流,更多的是为了专业知识的交流,从而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最终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学生也学到了本专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但是,传统通信专业英语课存在一个教学误区,课堂上只是阅读一些英文专业文献的片断;老师将原文翻译成汉语,再讲句式或篇章结构和专业词汇;学生主要记忆一些专业词汇,学一些书面英汉互译技巧。学生主要通过专业英语课来学习普通英语,而不是用普通英语来学习专业知识,如果要学生将所学英语用到实际的专业中去,有时他们连最简单的数学公式都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这种局面的改变不能单纯依赖英语语言教学来改变,而应该在英语语言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来改变。这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以及教学所要训练学生达到的由用汉语思考专业问题到用英语思考专业问题的转变。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教育功能,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双语教学正是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素质教育探索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以育人为本”是双语教学的最根本目标。通过开展双语教学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外语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三、通信专业双语教学的设计

(一)教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国内、国外通信专业教材的变化都很大,国外教材中有不少新技术、新思想,双语教学若采用这样的教材,可以把这些先进技术结合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之中。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的各类学科的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教材的选择上,国内已经有了大量的国外影印版教材,特别是在电信、通信等领域,所有的协议、国际标准以及辅助设计软件都是英文的。这为双语教学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互联网上也有大量的内容可供选取,为教师备课、写讲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信专业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高校通信专业大多数都选用了国际知名大学的英语原版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已影印出版的《DigitalSignalProcessing——AComputerApproach))(2ndEdition)和优秀原版教材《CommunicationSystems(4thedition)》(SimonHaykin著)进行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涵盖完整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将通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并与之有机结合,并且通过自制生动形象的英语多媒体课件来帮助授课,大部分学生表示这种方法好。

(二)双语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项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下转第207页)(上接第192页)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中国不像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一个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教师自己的英语水平都是原因。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上述界定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量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专业词汇是可行而且是可取的。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在每一章开始之前,先布置预习或讲解相关专业词汇;在学期初适当讲授一些课堂常用语,并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这些用语参与课堂活动;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和实际应用状况,计划一些讨论题和课堂讲座,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想表达自己观点的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释放学习潜力。此外,针对一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差的现状,加强学生课外作业中的阅读量,通常是针对课后某几个问题布置一段文字阅读,然后要求其用英文写出问题答案并准备口头解释。

除此之外,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的优势,集动化效果、声音、图片等于一体,不但可以大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而且采用多媒体授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双语教学课程,这样能够减少板书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英文讲授和与学生的交流上。学生可以把精力放在思考如何用英语来表达所选知识和与中文的表达有何不同等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由汉语到英语的转变。

(三)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就学生方面而言,在我国多年英语应试教育的特殊情景下,再加上高校扩招,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要达到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目前培养的教师因为知识单一,外语语言能力不强,一般不具备用外语进行各种学科教学的能力。所以学校应该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将青年骨干教师推到双语教学的第一线去锻炼。

四、结语

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位和实践定位都是相当高的,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国情下,真正能使用双语教学的学校屈指可数。双语教学对师资,课程,教材和学生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双语教学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英语或者专业技术,而是用英语去认知专业技术,即培养学生接受最新通信专业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时刻跟踪学科的发展前沿。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篇8

一、循序渐进教学法

在整个机械设计课程的学时内,循序渐进教学法被贯穿始终,归纳起来大概有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汉语为主,英语渗透;第二层次,汉英结合,不分主次;第三层次,英语为主,汉语为辅。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学生对双语授课模式接受的渐进性。在开设课程之前,基于前期从事机械设计课程讲授的经验,对机械设计课程内容的讲授规律进行了总结:一般来说,对一种常用机械零件设计方法的介绍,在讲授上分为概述、零件失效形式分析、零件设计计算方法及其他设计注意事项四个步骤。概述主要讲授零件的结构特点、应用场合等,之后介绍该零件经常出现的失效形式,然后介绍针对失效形式的该零件的设计计算方法,最后给出设计注意事项。有了对讲授规律的认识,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

在课程讲授前期,考虑到专业课程本身的难度和学生对双语教学模式的不适应,主要以汉语为主讲授每种零件的失效形式分析和设计计算方法部分的内容,在讲授零件概述和设计注意事项部分以及讲授过程的衔接上采用英语表达,目的是使学生逐渐接受并适应双语讲授模式。这个过程约占整个课时的1/4~1/3。在此期问,汉语和英语的使用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个使用英语的时间渐增的过程。学生基本适应双语教学模式后,进入循序渐进的第二层次,即汉英结合,不分主次。该层次在讲授每种零件四个部分的内容时均采用英语讲授,在专业词汇、重要计算公式、图表和重要推导过程、例题、设计方案上穿插运用汉语,汉英结合的使用比例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掌握。循序渐进的第层次,“英语为主,汉语为辅”是对第二层次的延伸和提升,是向全英文授课的靠拢,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否实施要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师资水平决定,可在二者水平较好的情况下进入第层次。

二、互动教学法

在对学生初期的双语学习状况进行了解后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好,由于英语应用水平的差异,有不少学生甚至出现了对设计方法的理解错误。针对这种状况,为了改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互动教学法被用来尝试改进教学质量。互动教学法是高校英语教师在讲授大学英语课程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授课方法。

该方法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形成师生之间有目的、有组织,但又平等而自由的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法着重营造的是一种平等、自由、互动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教学氛围下,每个学生都可以踊跃发言,充分参与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来。该方法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变教师单纯讲授为群体参与,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改善了教学质量。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互动教学不应是盲目的、没有准备的随意聊天或神侃。在机械设计课程的互动教学中,我们意识到若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良好的准备组织,师生互动很容易陷入无人发言的尴尬境地。因此,对互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形式的设计是其中的关键。在讲授零件的概述部分时,介绍的内容一般为该种零件的类型、应用场合和零件特征等。这对于已经初步具有机械制造理论基础的大三学生来讲较为熟悉,可预先请学生准备生活中能够见到的零件应用案例,课堂组织形式可采用分组交流、学生讲解自己准备的PPrr和动画等。以齿轮设计为例,可请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齿轮的应用案例,尝试自己总结齿轮的结构特点,整个过程尽量采用英语口述,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失效形式分析,该部分内容会遇到较多的专业词汇,教师要根据零件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多采用问答交流的互动形式。如齿轮的失效形式,可在铺垫部分工况条件的情况下,请学生自己用熟悉的英文表达出失效结果。注意学生在给出结果时并不要求一定要使用准确的专业词汇,教师在肯定和补充学生回答之后,顺水推舟,给出描述该缺陷的专业词汇,有水到渠成之效,避免了单纯枯燥的专业词汇讲解。如齿轮的“BendingFatigueandFracture”失效形式,可在描述齿轮工作状况之后,启发学生给出结果。有学生用“Broken”、“Crack—ing”来描述,则证明学生已经理解了这种失效形式。设计过程的讲解和其他设计注意事项是传授知识的重点,要遇到大量的公式、图表和计算。这两部分的互动内容可选择公式的简单推导和查图表给出参数值等内容,组织形式可采用多组讨论竞赛的形式。如在齿轮的力计算中需要根据“Widthfactor”查图表得到“Mountingfactor”,可请各组讨论后均给出一个,之后由教师总结,再给出正确的查图表方法。如此一来,枯燥乏味的查表和公式计算因为具有了小组竞赛性质而富有趣味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技术教学法

机械设计课程所涉及到的学科基础课程较多。会出现大量的概念和名词术语、公式和图形图表、计算和符号代号,这些内容往往还跟学生之前学习过的专业基础课程相关。在采用双语教学时,如果把上述内容全部转换成英语,学生根本不能理解,同时也会给教师控制教学时间带来影响。这时,应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规避这些不利因素。

在双语授课时,可将重点概念和名词术语同时用中英文显示;将教材中的公式和图形图表反映在多媒体课件中以使其表示的更清晰;将机械零件的工作过程用动画动态地显示。这些多媒体效果形象生动,辅以中英文对照说明,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既提高了课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容易理解讲述的内容,又为教师节省了板书时间,在有限的学时内传递更多的信息量。例如在齿轮设计方法授课中,引入教学动画和齿轮实际工作录像来形象地说明齿轮的点蚀和轮齿折断等失效形式,辅以清晰的实物图片和中英文说明,可使学生对齿轮的几种失效形式的双语表达印象深刻。因此,在机械设计这门专业课的双语授课中,要尽量避免教师“照本宣科”式的平铺直叙,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以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教学气氛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评价

上述对三种教学方法的论述是我们进行机械设计双语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实际授课过程中,我们还采取了课后定期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地收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在对教学方法的师生交流中,大部分同学对上述三种教学方法持积极肯定的意见。匿名问卷调查显示,有83-3%的学生对互动教学法有较好的认同,认为互动教学对机械设计双语课的理解有很大帮助;有63.3%的学生认为循序渐进教学应停留在第二层次,给出的原因主要是限于自己的英语应用水平;认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对双语课的理解有很大帮助的占86.7%;没有同学选择“帮助不大”选项。学生同时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补充。例如,有同学提出互动教学法的互动形式能否再多样化一些,如参与教具的实验与演示过程等;教师对学生采用英语的启发和引导应该再多一些;在多媒体课件中可增加一些原汁原味的英文朗读,尤其是部分专业词汇的发音。还有同学提出,重要的设计方法还是应该采用汉语讲授,以免理解不了英文表述产生理解歧义。这些意见和建议对于实施双语教改有重要的意义,敦促我们做出更好地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篇9

一、“双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是个非常复杂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现象,迄今都没有一个完整公认的定义[2J。在中国教育体系中一般指汉语和英语。在传统英语教育中,英语是作为外语(EFL,EnglishasaForei罗肠n即age)进行教学的,而不是作为第二语言(ESL,EnglishasaSeeond肠n,age)教学的[3]。我们在教育活动中所使用的“双语教学”是指高等院校的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采用国外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原版教材,同时采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其中第二语言不仅是作为学习对象,而且是作为教学媒介部分运用到非语言学科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双语教学”是一种“学科教学”,而非“语言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厘定双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为了日常交流,更多的是为了专业知识的交流,从而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学生也能更快地学到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和技能。双语教学以本学科的知识传授为主,采用英语补充的教法[4],类似过渡型双语教学。而“专业英语”是指与某种特点学科相关、并根据学习者特定目的和需求开设的英语课程,既是“语言教学”,又是“学科教学”,所以发挥“专业英语”教学桥梁作用,可以有效克服普通高校双语教学效果,实现培养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双语人才”的目标。

二、目前我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双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双语”单词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不再陌生,不再新鲜了。“双语教学”改革八年至今,可能在少数重点院校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对于占高校绝大比例的普通高等院校来说,“双语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的却不多。而目前很多普通高校双语教学仍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包括:(l)厚厚的国外引进原版教材让学生产生恐惧感。比如通信专业《数据通信与网络》双语课,很多高校(比如西电等)都使用优秀教材《DataandComputerCommunieation》,这本教材具有知识更新快,系统化,难度也不大等等优点,然而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有限的学时来学习这门课程,势必在心理上把他们首先给压倒了,这是几届学生上课之后的共识。(2)专业课程中专业词汇非常多,是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的,阅读和理解很困难,这就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去解释,有限的学时导致课程内容的压缩,知识点浅化,这不仅加大了学习难度,同时降低了教学质量,所以使得学生专业学得不扎实。(3)学生对双语的厌学情绪,这点可以从学生期末对双语课程教学评价里面可以得出。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专业双语课似懂非懂,这些现象具有严重的累积效应,如此反复造成恶性循环,院系又没有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远远达不到双语教学目标,还会影响到下届学生对该课程的情绪呢。(4)缺乏完善的双语教学评估体系。(5)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感使得学生在期末对这么课程的教学评价分偏低,严重影响双语教学的老师上课积极性和热情。因此,发挥专业英语教学桥梁作用,可以有效克服目前双语教学存在的这些弊端和不利因素,从而提高我校的双语教学实效。

三、以“专业英语”为桥梁辅助和改革双语教学

针对以上存在的几点问题,我们提出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为桥梁,推进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有助于解决系列问题,并提高双语教学质量。这些年我们通过课后调研,学习,反思,又不断研究分析改革至今,将“专业英语”课程整合到双语教学中,使得双语教学效果显著好转,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一)将“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教材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拿“数据通信与网络”双语课程来说,把它的教材《DataandComputerCommunieation》同时作为“专业英语”课的教材,这本教材内容非常丰富,知识非常系统和全面。仅仅靠双语课程有限的学时和学生那点普通英语是远远无法看懂原文和吃透原文专业教材的。整合两门课程,既节约资源,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双语课程只能选择部分内容讲解,对学生来说知识的学习没有连贯性,而“专业英语”课程教材一般也是从不同书摘取些不同内容的文献篇章组成的,知识零零散散的,前后不沾边,不仅学生学习觉得比较乏味,老师教的也没有逻辑性和连贯性,效果较差。将其余内容作为“专业英语”教学篇章,既能激发学生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兴趣,又使得专业双语课程内容具有连贯性,更加充实和丰富了双语教学学科知识。

(二)改变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传统“专业英语”,课堂上只是阅读一些英文专业文献的片段,老师给出翻译,再讲讲词汇,而学生也只是记忆些专业词汇,学些书面英汉互译技巧。学生不是用英语学专业,而是通过专业英语课学习英语了,有时学生连最简单的数学公式都不会用英语表达,这完全违背了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学生对课堂也比较排斥,枯燥无味。如果我们向双语教学目标看齐,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以专业知识为线索,实现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及时捕捉各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最新消息。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兴趣,又能为双语教学顺利开展架起一座坚实桥梁。

(三)以“专业英语”词汇为前提,莫定双语教学语言基础。双语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词汇量。学生的外语水平基本都达到国家四级或以上,而外文原版教材对学生来说没有接触过的话,专业词汇非常多,学习和理解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据我们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双语课前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积累一定专业词汇量,掌握一定的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双语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借助“专业英语”课程提前让学生接触专业文献,文字论述比较通俗易懂,然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看懂文字不能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就是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的受限导致对专业知识信息的一知半解和学习障碍,所以具备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将有助于专业双语课程的学习。

(四)以“专业英语”师资优化双语师资队伍。一直强调双语师资问题,这的确非常关键,很多时候常常因为双语课程老师的口语非常整脚,导致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反感,书本看不懂,老师说的又听不懂,大大降低双语教学质量。因此,以“专业英语”师资为依托,跨学科培养现有双语师资;另外建立有效的淘汰机制,以优课优酬的激励政策稳定双语师资,保证双语教学质量。

专业双语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手段;分级教学

一、前言

我国地方高校普遍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外贸人才,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上注重在扎实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的外贸实操能力和商务英语沟通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考虑,全国该专业普遍都开设了专业双语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指使用中英两种语言开展教学,目前开设的双语课程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国际结算,外贸函电等课程。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普遍采取的教学方式有两种,一是采用原版教材,全英授课,二是采用原版教材,中英文混合授课。双语教学开展的目标是要学生在掌握专业的同时,掌握专业商务英语,使学生具备专业外文经贸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表达能力和外贸业务中的跨文化商务的交流能力。树立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职业目标。那么该如何组织好双语教学,使其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中发挥最好的作用呢。

二、目前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发挥双语教学的作用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地方高校,比如我国大部分的二本院校,在双语教学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对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低于中文专业课程。本文下面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一)教学脱离学生接受能力。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听力普遍无法到达流畅理解专业原版教材和课堂全英授课的水平。大部分学生对教材都无法理解,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仅仅依赖教师上课中文授课部分。对这样的双语课程学生需要在课下付出很大的时间精力做好预习和复习。久之,学生畏难情绪导致自我放弃,学生听不懂,直接的后果就是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如中文专业课程,导致双语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商务英语学习都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教师评价低,反过来教师认为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和毅力,师生互评差。(二)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双语课程的学习相比中文专业课程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要更大,学习难度也更大。对于教师备课量也很大。目前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为课堂英语PPT加教师讲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在对学生的调查中,66%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双语课程,认为双语课程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是会有帮助的。这和学生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较差评价是矛盾的。原因就在于教学,74%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三)师资力量欠缺。双语教学对专业教师专业英语能力要求高,地方高校的师资中,具备专业素养和专业英语能力的复合型教师比例小,造成后果一方面是,无法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人才能力构成需要来开设双语课程,只能依据师资情况来开设双语课程。学生专业能力构成不完善。另一方面,难以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能力欠缺,在双语教学课堂组织中,无法深入,难以准确传递专业精神,或者双语教学流于表面。这些都和双语课程开设的初衷相违背。(四)实习实践环节落实不到位。地方高校,尤其是地处内地的地方高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习实践环节,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内地没有良好的实习实践环境,企业往往出于自身业务不足,空间有限,电脑设备有限,对人才的校企对接不满意等原因,不愿提供给学生实际的实习实践机会,同时另一方面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方面,经费有限,对学生安全的担忧等原因,很难安排学生到外贸环境好的地区实习。这导致学生实习流于表面,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能力需求认识不够,接触专业实务往往开始于第四年的毕业实习,对在校期间学习的促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内动力,不愿在双语课程上投入较大的精力和时间。

三、提高地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建议

(一)分级教学。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施学分制。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进入大学三四年级专业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开设同一门课程的双语课程,和汉语课程。或者全英、高比例英语授课双语课程和低比例双语课程。确保英语能力强的学生在双语课程教学中能有高收获,同时英语能力弱的学生也能确保专业学习效果和坚固一定的专业英语学习。分级教学的采用是为了避免双语教学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把双语课程变成英语课。因为学生英语能力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得不给学生翻译教材内容,而双语教学是以英语为工具,以专业教学为核心的。另一个是教学中高比例采用汉语教学,学生从双语课程中的收获和汉语课程相当,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意义。分级教学可以使得有能力的学生,能够通过双语教学收获专业和商务英语双能力。也能使得能力欠缺的学生,通过适当的双语教学在掌握专业的基础上,在商务英语中能恰当导入。(二)丰富双语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对课程投入,跟随课程积极预习和复习。需要在教学组织中投入更大。首先选择合适的教材。高校双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目前有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和国内教师编著的双语教材。通常双语课程都会采用国外高校使用的原版教材。在教材的选用问题上,应该针对不同课程来选择。比如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并且具有经典原版教材的课程,例如经济学原理等建议使用引进的原版教材。而对实务操作性课程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可以选用国内的双语教材,一方面缺乏经典的原版教材,另一方面,实务操作性强的课程,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要求更高,选用国内教师编著的双语教材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其次教学手段方面,在组织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手段和渠道来组织教学,例如使用翻转课堂,让学生从教学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激发学生对教材的预习和思考。使用视频和动画补充到教学PPT中,打破传统PPT仅仅代替板书的作用,丰富了PPT的内容和形式,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用网络在线教育方式,构建双语课程的辅助教学功能,完成案例教学,课堂模拟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期资料准备分组讨论等环节和后期的答疑环节。(三)提高师资力量。地方高校的双语教学师资急需提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师资力量。一方面是教师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地方高校当然可以通过吸收留学人才进入教师队伍,但地方高校对名校毕业,专业能力过硬,研究能力过硬的留学人才吸引力相对较低。所以还应该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提升,我国高校目前都聘请有外教在一线教学中。可以不间断组织教师外语能力培训班。还可以定期组织一线教师到海外高校进修,来提高师资的专业英语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手段的提升和多样化。新的教学手段,例如PPT制作,视频制作和动画制作,翻转课堂,网络在线课程的建设等,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更愿意接受。对于教师来说,要积极根据学生的需求,丰富双语课程教学,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四)加强实践教学。从实践教学环节入手,加强实践模拟的仿真性,做实实习环节,加强校企联系。在实践实习教学环节中,通过商务英语的应用,提升学生对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的认识,认识到专业商务英语能力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要性,提升在校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励学生双语课程的学习热情。坚定学生双语课程学习的决心。提升课程教学中学生一方面的学习兴趣和决心,能极大地促进教学,同时还能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积极投入备课和与学生互动,进一步提升双语教学的效果。(五)打造跨文化商务学习微环境。积极打造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的学习微环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入学之时,就要通过专业教育对学生进行未来职业定位,明确未来跨文化商务交往的职业定位,认清职业发展需求。充分认识职业发展对商务知识和商业英语能力的要求。让学生从入学之初,就了解个人四年学习的方向,和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学生导师制,加强老师对学生四年学习在校引导,让老师们在学业上为从高中进入大学,对未来一片茫然的学生,加以引导,消除学生的消极的混文凭思想。创造跨文化商务学习环境,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各国文化展示周,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商务英语兴趣小组,跨境电商兴趣小组,英语演讲活动等等。让学生对跨文化商务交往有兴趣,有直观感受,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双语课程学习兴趣。

总之,双语教学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专业发展,提升教学水平,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必要的教学部分。从教学组织入手,进行双语课程分级教学,根据学生英语能力开展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双语课程的课堂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决心;提升师资水平,提升教学水平。通过这些手段,使得双语课堂上教、学相匹配,共提升,实现高质量的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翁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系统性双语导入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7(5):152-155.

[2]李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对外经贸,2015(5):145-147.

[3]高静.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