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工作范文10篇

时间:2023-05-06 16:35:42

治安管理工作

治安管理工作范文篇1

一、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路街道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街道综治办、、华出所、工商所、劳务所、城管监察分队、人口办等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大中型企业治安管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配合区推进办,负责督促协调、情况信息、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综治办。

二、工作内容

1、开展对大中型企业基础排摸;2、建立大中型企业治安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3、做好大中型企业周边地区图像监控设施建设;4、大中型企业周边突出治安问题综合整治;5、来沪人员管理;6、不安定因素的预防处置。

三、工作职责

1、对大中型企业基础排摸工作由分局治安支队提供各类数据交地区派出所,由所在地派出所统一汇总后交街道综治办备案。

2、每季度大中型企业治安管理工作联席会议,由街道综治办牵头,分局治安支队、地区派出所负责通报一季度治安情况。并对下一步防范工作提出建议,其它职能部门对各自工作需要各单位配合或者大中型企业需要政府部门协调解决的实际困难予以沟通和解答。

3、有关大中型企业图像监控设施建设,由各单位在自报基础上,分局治安支队、地区派出所进行汇总,统一报街道综治办备案,原则上厂区内图像监控设施建设经费由各企业负担,对于厂区外周边地区治安复杂道路、部位图像监控建设规划,由街道综治办提出方案,按照街道财政实际情况,追加建设资金,增加监控探头。

4、对大中型企业周边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工作,由街道综治办牵头,地区派出所负责治安问题整治方案,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力争大中型企业周边“三无场所”(无证废品收购站点、无证劳务中介、无证发廊)取缔率达到90%。

5、加强对来沪人员管理,街道人口办对各单位来沪人员总人数1000人以上为重点,组织社区综合协管员每月一次集中进大中型企业开展人口信息采集登记、临时居住证办理等工作,为方便企业员工办证,对有办公条件的大中型企业集中设立居住证办证受理点,力争大中型企业外来员工信息采集率、办证率达到90%以上。同时,按照区人口办的要求,街道人口办负责对开发区内大中型企业来沪人员开展人口信息采集登记、临时居住证等发证工作。

6、不安定因素的预防处置工作,主要由分局治安支队、地区派出所、企业保卫处(科)建立企业内部不安定因素排摸机制,通过每季度联系会议对辖区内大中型企业不安定因素开展分析研判,研究制定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已发生的不安定因素,确保不形成热点问题。

四、工作措施

分局治安支队和地区派出所:负责配合处置大中型企业不安定因素,维护地区社会稳定和企业正常办公秩序;根据不同类型大中型企业的防范工作要求,由治安支队、各派出所落实分类管理,督促各大中型企业拨出专门款项,完善相关内部保卫机构,加强企业内部以“四防”为主的安全防范建设,健全各项安全保卫制度,提升企业自身防范能力;组织力量对发生在企业内部的案件开展侦破案件工作;加强大中型企业周边的治安防范工作和对废旧行业等易销赃场所的管理。

综治办:负责此项工作的牵头协调等工作,确保大中型企业治安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人口办:负责来沪人员信息采集、发证登记等相关工作,力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城管部门:负责加强对中大型企业周边乱设摊、黑广告等行为的取缔整治工作。

工商部门:负责加强对中大型企业周边无证废品收购(站)点等行业场所的取缔处罚工作。

劳务所:负责加强对大中型企业规范用工的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办:负责加强对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

大中型企业治安管理工作是本地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平安”,服务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发挥专门工作班子组织协调作用,落实推进各项工作措施。

2、以块为主,密切协作

各单位要充分发挥本部门职能作用,做好相互间的协作配合和资源共享,切实形成治安管理工作合力。要以加强大中型企业治安管理工作为契机,根据辖区内大中型企业治安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落实必要的资金和人员,加强技防、人防建设,努力使辖区内大中型企业治安管理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治安管理工作范文篇2

一、**公安处的建立,适应了企业内部保卫工作的发展需要

**公安处属双层领导单位,行政关系隶属公司直接领导,业务关系隶属西安市公安局经保支队领导。经公司体制改革,**公安处由公安、交管、消防、经警、武装五大部分组成。现在册人数为171人,其中,管理干部54人。主要职能是负责公司安全保卫,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执勤守卫、产品押运、民兵预备役等项工作。

公安处自85年组建以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曾连续多年被陕西省公安厅,陕西省兵工局和西安市公安局评为保卫工作先进单位。

在公司党政领导班子的领导下,本着“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结合自身的特点,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为中心,寻找工作的切入点,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为公司经济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治安环境。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流动人口增多,给城市的社会治安带来了巨大压力,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打、砸、抢、盗劫案件增多,因此,社会治安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做为**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火工品科研生产基地,治安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预防人为的破坏,防止危险物品丢失、被盗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公安处工作的重中之重。

安全保卫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定、和谐的工作环境,能够促使职工安心本职,努力工作。要求做到公安保卫工作与各车间的生产经营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经常听取各单位对治安防范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公司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形成了新的整体保卫优势

公安处的建立,是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市场经济发展和治安保卫工作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建立,在企业内部安全保卫中,充分显示出了优越性,为大型企业改革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是高起点、高标准,建立规范的队伍管理机制,是做好内部保卫工作的关键。**集团公司在对公安处领导班子调整以后,根据企业治安形势和要害部位需要,综合分析保卫工作,对公安干警实行全新的规范管理,为确保管理规范经常化,各科、队专门设立纠查队进行监督检查。每月对每个队员进行综合评定,对综合评定的各项考核情况进行公开公布,形成规范管理、监督制约有效的管理机制。二是高质量完成保卫任务,形成保卫品牌效应。**集团公司公安处,在大力加强队伍规范管理的同时,根据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对保卫工作进行多方面的量化,采用岗位承包、部位承包、区域承包等形式,对厂、库区所有部位实行全覆盖式巡逻守护,采取“防、控、管”一体化综合防控措施,使防控工作严密扎实有效。几年来,**集团公司公安处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400余人次,查获追缴各类物资价值100余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安全押运危爆物品1500于车次,出动警力3000余人次,守护的30多处要害部位没发生任何问题,生产区、社区治安秩序持续稳定,可防可控案件大幅度下降,公安处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保卫工作出现了良好的局面。三是干警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得到了加强,形象得到了改观。干警深知自己的之职之责之形象代表了企业的形象,企业内部的办公场所、要害部位等标志性岗位一律由公安干警着制式警服上岗执勤,公司举行重大活动,都由公安处负责安全保卫工作,这充分说明公司领导对公安处的信任和重视。因此,公安干警深感责任的重大。在各项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工作纪律,从自身做起,树立一个干警就是一面旗帜。模范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在职工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稳定良好的内部秩序,

公安处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当前,国有企业正在进行重大体制改革,企业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据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状况看,内部保卫在今后的工作中任重道远,而且需要不断规范加强,它对企业发展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否定的。**公司是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大型骨干企业,是国防科工委确定的火工品科研生产基地。拥有大量的危爆物品和要害部位,这些危爆物品和要害部位必须有专职的保卫力量担任,如果没有专职保卫力量,危爆物品和要害部位的安全很难得到保障。因此,企业内部的保卫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一是具有不可替代性。长期以来,公安处担负着维护企业内部秩序、保卫要害部位的任务,这支队伍在长期的治安保卫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掌握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动态情况,特别是他们对公司地形复杂、物资存放分散、面广点多、爆炸物品管理、人口居住稠密等了解较多,具有一定的专业保卫能力。从企业安全保卫看,也需要这样一支专业保卫队伍,因此保卫队伍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与企业员工融为一体,形成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共谋发展的共同体。由于公安处干警全部由企业内部职工组成,企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干警的切身利益,他们时刻关心企业的发展。在实际保卫工作中,通过目标责任和效益考核直接将干警的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能够使干警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当企业困难时,他们急企业所急,尽心尽力排除困难,当企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功时,他们引以为豪,可以说,干警已与企业融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是得到了企业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职工群众建立了良好关系。公安处受到了企业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集团公司专门制定了文件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经费装备上,全公安处共配备接警车辆2辆,三轮摩托车5辆,二轮摩托车1辆,除支付干警工资以外,每年用于装备公安处的各种费用达80余万元。并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对其中的优秀人才予以重用,使保卫工作成为企业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处干警在工作开展中,除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外,在为职工群众服务中,主动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采取多种形式为他们服务。在公安处领导的带领和领导下,除执行处置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外,保卫队员承担着求援、救助、抢险、救灾等任务,仅一年的时间,接处警200余起,其中职工求助达60余起。同时,在与职工群众密切联系的民事调解、社区服务、巡逻守护中,公安处干警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他们结合公司实际,对企业内部的工伤、工亡特困户、孤寡老人定期到家中服务,先后成立特困职工服务小组6个,常年帮助的困难户10余户,通过一系列服务帮困与职工群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保卫队伍已深深扎根在职工群众中。

四、治安综合治理,为企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国有企业公安保卫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保卫机构是企业职能部门,确保一方平安是各单位党支部、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要充分认识在企业深化改革,公司在开展“安全管理年”中保卫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意识,尽快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保卫工作新机制。**公安处为了搞好治安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利用电视台、黑板报、图片等不同媒体,多层面,多方位参透的方式进行教育,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群防群治”的思想意识,结合实际事例,让职工群众参与治安演练,使其亲身感受,真正体现“群防群治”的重要性,促使以点带面,提高职工群众的治安防范意识,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公司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装备精良的交通、通讯工具,具备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确保辖区内的安全。加大警力配备,确保警力充足,对车间、社区进行24小时巡逻,每时每刻不留死角,不留空档,使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

做好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群众调节的作用,多方面多层次的化解矛盾纠纷。把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作为重点,加大调处力度,做好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防止发生大的事端。要在社区做好民间纠纷的排查调处,防止转化成刑事案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早发现矛盾纠纷隐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尽最大努力预防和控制矛盾纠纷激化,增强调处工作效果。在社区居委会成立义务安全员和联防队员,搜集各种信息,建立良好的治安管理网络,使职工群众都能自觉的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营造一个安康、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加强内部干警的执法能力,经常组织公安干警学习国家的法律、法令,规范干警的执法行为,提高干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公安保卫人员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时刻绷紧社会稳定和企业安全这根弦,经得住任何政治风浪和严峻复杂局面的考验,大力提倡忠于职守、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职业道德,大力培育英勇善战、无私无畏、雷厉风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职业情操,不断推进公安保卫队伍正规化建设,严格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严于律已,清正廉洁。采取岗位练兵、专业培训和以会带训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正确对待公安保卫工作的机构改革与企业的改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完全一致的思想。

树立顾大局、识大体的全局观念,树立国家利益、企业利益高于一切的职业观,正确对待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关系。努力把公安保卫队伍建设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贴近基层、贴近生产、贴近职工群众,切实为企业和职工服务的队伍。

所以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公安队伍是很重要的,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会随时出现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公安干警随时做好应付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出现问题,迅速出动,保护企业、职工的利益不被侵犯。为企业生产经营、改革脱困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为企业的腾飞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治安管理工作范文篇3

会议内容有两项,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一是治安管理,二是实有人口管理。这两项内容可以概括为一项,那就是广义上的治安管理工作,或者叫做“大治安”工作。刚才,会议对09年全市“平安杯”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竞赛活动先进单位进行了惩处,祥松同志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去年的治安管理工作,分析了当前形势,安排安排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同时传达了4月16日秦玉海副省长关于治安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强实有人口管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还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实有人口信息采集大会战实施方案》这对我进一步理清思路,从而做到知任明向、共赴使命大有助益。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

重点就全省范围内正在开展的实有人口管理工作讲三点意见。下面。

一、正视问题,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深入推进实有人口管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特别是去年,紧紧抓住建国60周年国庆安保这根主线,坚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落实公安为主,部门联动,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措施,全面推进打、防、管、建、教、改等各项工作,有效维护了市社会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群众的平安感显著增强,满意度大幅提升。2009年度我市治安管理工作效果再次名列全省前茅,省里组织的各项治安竞赛和专项行动评比中,临时以来。市公安局都榜上有名。尤其是平安杯”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竞赛活动连续两年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个过程中,许多工作可圈可点,但有一点却是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那就是始终牢牢抓住“人”这个最活跃、最突出的治安要素,大力加强包括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以及外国人在内的实有人口管理工作。通过不时创新、探索,努力推进人口管理的常态化、信息化、社会化、法制化进程,有效整合了人口管理的社会力量,充分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各种手段,初步确立了以流动人口管理为重点的实有人口管理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对于治安管理乃至于整个社会管理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实有人口管理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一方面说明当前我面临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也流露出重点人员失控漏管、情报信息滞后等问题。为此,公安部提出,要从维护国家平安和社会稳定最紧迫的需求动身,实有人口管理中,将涉稳、涉恐、涉毒、逃、重大刑事犯罪前科、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重点上访人员等七类人员列为重点人员加以动态管控。现在看,自己掌握的重点人员能不能掌控得住,流入我市的重点人员能不能及时发现、纳入视线,防止酿成事端,对我来讲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一旦我一些地方、一些方面的工作出现疏漏,出现失控漏管,就有可能发生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甚至对社会稳定发生不良影响。所以说,加强实有人口管理,特别是加强这七类重点人员管理,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做好当前维稳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直接关系社会稳定的大局。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加强实有人口管理是驾驭治安局势的迫切需要。常讲。能不能管得住、管得好社会治安,关键就取决于以流动人口为重点的实有人口管理水平的高低。从统计数据来看,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已经占到违法犯罪总数的60%左右,而在中心城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所占的比例甚至达到70%以上。所以说,这项工作是源头性、基础性的工作,治安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源头,为我驾驭治安局势发挥着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实有人口管理也是全局性、久远性的工作,公安政法机关以及其他相关社会管理部门有效开展打、防、管、控、帮、教、改、服等工作的结合点,一定水平上决定着我对社会治安驾驭能力的高低。实有人口管理这个基础如果打的不牢,对社会治安的动态掌控就无从谈起。

(三)加强实有人口管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迫切需要。当前。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对实有人口管理提出了新挑战、赋予了新内涵。对此,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演讲中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央政法委提出,要全面加强“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明确了实有人口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大举措。4月16日,秦玉海副省长在关于加强全省实有人口管理工作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全省实有人口管理工作要在全国领先。就而言,正在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除了良好的治安需求外,计生、民政、社保、住建、卫生、教育、金融等许多方面的工作都离不开扎实的人口管理,都需要通过实有人口管理来创新管理模式和手段,进而解决旧的管理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强化社会管理服务,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四)加强实有人口管理是改进过去人口管理缺乏的迫切需要。总的来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表示在一是认识水平不高。少数单位特别是一些领导同志没能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认识实有人口管理工作,认为人口管理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投入大、见效慢,不如其他工作出政绩,存在畏难怕烦、消极应付思想;二是部门协作不力。实有人口管理是一项社会工程,涉及诸多职能部门,需要从政府层面统筹协调,整体联动。但我市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运行模式,存在着各自为阵的问题,导致部门间权责不清,工作脱节;三是专管力量不足。实有人口中,管理任务最大最重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目前这一重任主要压在派出所民警肩上。依照省综治委要求,各地市必需建立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队伍,而我市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管理力量缺乏,就无法保证实有人口管理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长期性。四是管理手法不多。手段上,过多依靠保守的手工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平衡,基础信息采集与录入数量、质量有待提高,各单项信息系统整合、互联水平急待加强,系统建设与应用还需进一步磨合。管理方法上创新不够,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等工作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些问题疑惑决,实有人口失控漏管、底数不清、管理缺失的问题就无法消除。面对这一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实有人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布置上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狠抓落实,坚决打赢全市实有人口管理这场大会战。

二、强化措施,明确目标。努力推动我市实有人口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跨越

同时也是社会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那么现阶段,实有人口管理是治安管理。检验或者说考核一个地方实有人口管理优劣和成效的规范是什么呢?这个规范就是三个100%即实有人口“信息系统覆盖率要达到100%、信息采集率要达到100%、重点人员管控率要达到100%”围绕三个100%奋斗目标,必需以信息化为先导,以全面覆盖、不留遗漏、不出盲点为方向,以掌握重点人员活动轨迹为核心,以社会化为支撑,突出信息系统建设、基础信息采集、活动轨迹管理、重点人员管控、工作责任落实,确保全市实有人口管理“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管得住、控得严”为此,市政府决定从5月20日开始,集中半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实有人口信息采集大会战”并制定下发了市实有人口信息采集大会战实施方案》要以这次大会战为契机、为抓手,紧紧围绕方案安排,精心组织,周密布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我市实有人口管理工作。具体工作中,必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三抓”着力破解实有人口管理难题。一是抓关键。要以掌握重点人员活动轨迹为核心。确保“全面覆盖、不留遗漏、不出盲点”要依托各类人口管理系统,尽快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人口信息“多端录入、资源共享、按需提取”要重点推进旅馆业信息系统和流动人口信息社会版系统,积极发展方便、实用的无线信息采集终端,使实有人口信息化网络最大限度地拓展和延伸。要抓紧建立完善实有人口管理工作机制,实现重点人员从信息录入、轨迹跟踪、发现预警到落地查控各个环节的有机衔接,形成严密、完整的工作链条,确保七类重点人员全面管控到位。二是抓重点。实有人口的落脚地是全面掌握人员动态轨迹的最重要节点,也是漏洞较多,最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加强实有人口管理,必需把全面管控落脚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查严管,不出任何纰漏。要把各类旅馆、留宿洗浴场所以及出租房屋、网吧、社会用工单位等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开展不间断地督导检查,全面落实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登记制度、网吧实名登记制度、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和租住人员登记制度,加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的治安管理,抓好社会用工单位业主的治安责任落实,筑牢阵地管控的坚实屏障。三是抓基础。所谓的基础就在基层,无论是为期半年的大会战”还是今后临时的管理服务,都要充分依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基层党组织、社区、行政村、辖区单位,以社区(驻村)民警为主力军,整合治保干部、内保干部、社区巡逻队、治安信息员、计生专员、社会保证员、协管员等各类力量,积极组织开展入户调查信息采集工作。要明确社会单位、房主、业主、物业公司等的信息采集责任,全面加强实有人口信息源头采集工作。

(二)落实“三管”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临时以来。要依照中央政法委书记同志提出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全面落实“三管”措施。今后,凡进入的所有流动人口,都要进行登记。各地要在提高登记率、办证率上想办法、定措施,切实把流动人口纳入实有人口管理。同时,要落实好居住证的有关政策措施,明确持证流动人口在教育、社保、医疗、就业、维权等方面享有的相应待遇,提高居住证的吸引力,增强流动人口的认同感、归属感。要强化“以房管人”加强出租房屋管理。要大力推广流动人口“人户一致”落地管理模式,探索实行委托管理、契约管理等出租房屋管理方法,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居住、就业、变化情况,切实提高管理效能。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全面实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制度,落实房屋出租人、承租人的相关责任。要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出租房屋管理方法,明确出租房屋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标准,依照“谁出租、谁负责”原则,明确出租房主等各方面应履行的管理职责。以业管人”则是以工作属地管理为主,以工作单位来管人,落实“谁用工、谁负责”原则,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履行的管理职责,落实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突出“四高”提升实有人口管理信息化水平。要大力加强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实有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软件的装置进度,扩大实有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覆盖率。全力打造覆盖广泛、反应灵敏、适用性强的实有人口信息采集和信息管理共享平台,汇总编制全市实有人口信息交换共享目录,建立健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利用跨部门公共交换平台,实现各职能部门、管理机构对实有人口信息的及时、充分交换和共享,为实有人口的服务、管理、预测和监测分析提供手段。要以整合各单项信息系统为重点,实行人口“网上动态追踪管理”将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工作对象、房屋出租户、旅馆住宿人员等信息系统有效整合起来,实现互联互访,信息共享,充分发挥整体管理服务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优势,对人口进行网上追踪管理,特别是加强系统之间的碰撞比对。对身份不明、形迹可疑人员,均要上网核查,查实身份,查明情况,落实查控,推动“网上追踪管理”筑牢整个社会管理的根基。

治安管理工作范文篇4

近期集团公司通报了个别单位相继发生的几起性质较为严重的治安问题。为认真接受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落实治安防范措施,消除治安灾害隐患,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促进四季度决战决胜,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政治学习日等时间,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物中全会精神,把握其精神实质,进一步深化对搞好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认识。要明确加强治安管理工作,确保社会治安秩序稳定,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表现,是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促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是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要使广大职工群众认识到:创造稳定有序的治安环境是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从而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全矿切实形成人人关心治安,个个维护稳定,积极出力献策的良好氛围,促使大家自觉投身到维护矿山治安稳定工作中来。

二、超前防范,消除隐患

随着企业内部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的思想意识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此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治安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此,各单位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信访工作的认识,认真分析信访形势,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确保不出现问题。一是要加强信访队伍建设。各单位对信访工作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对专兼职信访员要经常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增强他们的群众观念和依法做信访工作的水平,使信访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二是要定期对对各类潜在的、容易引发的不安定因素进行排查。尤其是对改革和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和职工群众反映的热点、敏感问题,要做到及时掌握,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帮教,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确保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加强信息传递工作。对发生在本单位的各类治安问题要及时上报矿党委、矿行政及综治办,为领导或上级业务部门正确决策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三、打防并举,重在防范

保卫科要始终保持严打斗争的高压态势,加大办案力度,做到破现案、查旧案、挖积案,依法严厉打击盗窃、黄、赌、毒、打架斗殴、酗酒滋事、无理取闹等违法乱纪分子,维护矿山治安秩序的稳定。同时要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积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主动出击,做到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对劳教释放人员、老上访户、暂住人口等重点人口的管理,要做到责任到人,帮教措施到位;对宿舍大门口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凡可疑人员进出宿舍要严格盘查询问,力求查明身份,防止分子进入宿舍搞非法活动;要加大对冬季“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的四防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相关单位抓好整改落实,做到防患于未然。严禁在矿工业广场焚烧树叶及垃圾,如有违反处罚责任人100元,所在单位党政负责人各50元。造成一定损失的,将根据其性质、后果从严从重进行处理。

治安管理工作范文篇5

一、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工作

流入地要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把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流入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挖掘现有公办学校潜力,确保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才都能在当地公办中小学及时入学。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实际在校学生人数拨付各项经费,支持接受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寄宿学校的建设,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各地的实际,组织开展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进一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寄宿问题。坚决纠正学校违规向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回收借读费和其他任何费用的做法。逐步为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流动人口子女扩大规划免疫疫苗免费接种和重大传染病控制措施,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以流入地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协调配合的服务与管理体制,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落实流动人口、农民工便民维权十项措施,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和免费技术服务措施的落实。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居住问题,鼓励由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用工单位或社会机构投资建设面各流动人口的居住用房,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条件允许的单位,推广集中住宿、集中管理的模式。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集中外出、返乡期间运输工作,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继续深化户籍改革,探索制定长期在城市生活的流动人口落户政策。

二、创造良好的流动人口平等就业环境

组织流动人口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继续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协作配合,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有序化程度。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在为他们免费提供求职登记、就业信息、政策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的同时,在农民工中普及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为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研究制定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的日常巡查,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认真受理举报投诉。开展劳动力市场秩序的清理整顿,取缔非法职业中介组织,严厉打击职业中介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诚信、优质民佃职业中介机构的推介力度。对以农民为主的建筑企业,要加快成建制劳务队伍建设,杜绝使用“包工头”。加强对用人单位签订簆合同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要以农民工集中的行业为重点,指导并督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用工管理。加大对用人单位特别是高危行业职业安全、卫生环境的监督、检查力度,适时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强迫流动人口超时、超强度劳动以及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

三、积极开展流动人口维权工作

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建立沟通交流制度,积极预防、公正调处涉及流动人口的矛盾纠纷,大力开展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引导他们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要依托基层司法所,组织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活动,推动建立流动人口维权服务站(点),方便流动人口就近申请法律援助和咨询。组织“青少年维权岗”和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维权活动。继续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维护留守儿童的各项权益,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以农民工家庭为重点,加快建设妇女法律帮助机构、“流动妇女平安之家”等基层工作阵地,不断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进一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规范职业中介和企业招工行为。要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为重点,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坚决依法查处拖欠、克扣流动人口工资的行为,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工资保证金和最低工资制度。继续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完善农民工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补偿、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政策,努力解决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认真执行土地承包制度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和纠纷调处,切实依法维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利。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求助管理模式,落实和完善对流浪儿童、精神病人的保护性救助有基层社会监护服务工作方法。坚决打击组织、教唆、强迫流浪未成年人乞讨的操纵者、组织者。及时发现、严厉打击侵害流动人员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四、全面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要充分发挥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中的作用,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健全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站),组建总人数为20人以上的协管员队伍,参与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结合平安创建活动,积极发挥基层组织和城乡治保金、单位保卫组织、调委会、治安联防队等群防群治队伍的作用。坚持“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指导、督促企事业单位落实对本单位外地员工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指导、督促雇用外地员工较多的企事业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协管员,按照“完整、准确、鲜活”的要求,做好流动人口相关信息采集、更新工作,按照一家采用,大家共享的原则,探索流动人口信息系统的网络建设,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集贸市场要依法成立治保、调解组织,依法成立计生协会和其他各种服务协会,发挥其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化解矛盾和扶危帮困方面的积极作用。

积极组织开展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攻坚行动,以底数清、情况明、管控严为目标,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全面摸底排查,规范登记制度,强化对流动人口中可能危害社会治安的高危人员的管理控制,完善管理长效机制。按照“以税管房、以房管人、以业控人”的工作思路,落实聘用房屋治安管理措施。以“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实行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制度和治安责任保证制度。认真落实中央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健全完善房屋租赁相关部门协作管理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形成管理合力。积极推行“旅店式”、“公寓式”、“委托式”、“分类式”和“星级”管理等多种出租房屋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出租屋业主协会,中介组织协会,增强业主和中介组织的自律意识。加大对中小旅馆、建筑工地、废品回收站点、劳务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等流动人口容易聚集的场所、部位的日常检查力度,坚决取缔非法经营场所,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规范经营活动。结合公安机关开展打击专项行动和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流动人口中涉黑恶犯罪以及带有明显区域特点和职业特点的团伙犯罪。

治安管理工作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现为指针,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实施主动警务战略,按照服务发展、方便群众、惩治违法、规范秩序的要求,统一执法思想,及时发现整改辖区内“三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强化阵地控制,严格履行管理、服务职能,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努力工作,主动创新,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把“三管”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让党委、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三管”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一名领导具体负责,并实行责任制。

三、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三管”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做好流动人口、租赁房屋治安管理工作,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当前,在人、财、物大流动的动态环境下,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三管”工作,是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三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主动警务战略,有效提高公安机关防范、控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环节,因此,公安机关务必从思想上予以足够重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辖区实际,深入研究各自“三管”工作情况,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按照以人为本、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创新管理、优化服务的指导思想,密切会同综治、民政、税务、工商、计生等部门,积极探索改进和加强工作的措施、办法,积极预防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夯实主动警务的基础,牢牢掌握驾驭社会治安的主动权。

(二)严密措施,全面排查,完善台帐,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积极适应人口大流动的形势发展要求,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加强流动人口、租赁房屋治安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改变多年来形成的封闭式、静态式管理模式,努力提高管理工作效能。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加强流动人口、租赁房屋管理的浓厚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公安部、中央综治办、民政部、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宣传加强流动人口、租赁房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要重点抓住出租房主和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告知要求,约法立章,使其明确自己的责任,积极配合做好管理工作。要选择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增强教育效果。要深入发动群众举报涉及流动人口、租赁房屋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提供信息有功的群众,要及时兑现奖励。

二是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基础台帐,实行信息化管理。要针对流动人口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登记不违法、违法不登记”问题,积极推行“以房管人”与“以业管人”相结合的做法,主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流动人口、重点人口、租赁房屋调查,全面掌握动态信息,摸清出租房屋(包括公房和私房)和租住人员的底数和登记、办证情况,严格查验居民身份证、暂住证、婚育证明等证件。对流动人口现居住地要注重生活来源、结交人员、消费状况,以及活动规律的调查;对原籍的现实表现和情况通过发协查函、网上查询、电话访问、老乡了解等形式开展多方位的调查,最大限度地掌握暂住人口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好管控工作。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要按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把相关信息及时录入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以备查询,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提高信息利用率。

三是坚持调查、治理相结合,及时查处、打击违规违法行为。对调查发现未按有关规定办理流动户口登记、暂住证、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要责令其限期补办;对不符合出租条件的出租房屋要依法责令房主停止出租;对不按有关规定履行治安责任甚至包庇容留违法犯罪分子,或参与犯罪的出租房主、业主,要依法从严处罚。

治安管理工作范文篇7

xx区位于市西南部,两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辖区内商业网点密布,特种行业、复杂场所、个体商贩、人员流动频繁;社区多,都市村庄拆迁工地多,社会治安环境复杂,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突出。全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现有暂住人口已纳入管理的6万人,而且每天还以人的纳管速度在稳步递增,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比例已达到1:1。据统计,89%的刑事案件系暂住人口所为;其中95%以上的重特大案件系暂住人口所为。经过我区近几年常抓不懈的努力,流动人口治安状况持续好转,2009年外来人员刑事发案与2008年同比下降3%,为我区治安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主要做法有:

一、健全机制,不断完善队伍建设

2007年7月,我区通过公开笔试招聘了49名暂住人口协管员从事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经过半年多的运转,发现机制不全,专职不专等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为流动人口服务的意识,我们于2008年3月成立了暂住人口协管员管理办公室,副科级事业单位,区委政法委派主任一名,财务报帐员一名,公安分局派治安大队副大队长任教导员,专制抓业务工作,负责暂住人口协管员的管理及财务工作。业务工作主要由公安分局及派出所负责。在公安分局办公。办公室成立以来,不断摸索前进,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力争打造一流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大力支持。2009年,签订了劳务合同,区财政拨款30多万元为我区暂住人口协管员解决了“四金”问题。并提高工资待遇标准(每月700元),极大的鼓舞了暂住人口协管员工作积极性。协管员这支队伍稳定、团结、为区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科技导入,全面强化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

为把握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命脉,大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我区投入1800多万自主研制开发建设了精准打击、有的防范、高效服务的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系统。该系统由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及与之相配套的81个人口信息采集站组成,其中固定信息采集站42个,流动信息采集站39个,分布在17个派出所。并为每个固定信息采集站配备电脑、身份证读卡器、活体指纹采集仪、人像采集仪、打印机及身高体重测量仪等设备,为每个流动信息采集站配备有1辆人口信息流动采集车和2个人口信息流动采集箱。采集箱内含笔记本电脑、活体指纹采集仪、微型人像采集仪、身份证读卡器、打印机、塑封机等设备。

人口信息采集站实行严密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负责采集划定区域内实有人口,特别是暂住、寄住人口多生物及相关联的38项信息,实时上传至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并根据人口信息研判指挥中心比对、研判的结果,对实有暂住人口实行分层次处理,一是对比中的在逃人员、未破案件嫌疑人员立即实施抓捕;二是对比中的有犯罪前科人员由社区民警建立重点人口档案,纳入重点管理视线,落实“三查一控”管理措施;三是对无劣迹的正常人员提供务工证明等相关服务。

人口信息研判中心主要负责对各信息采集站上传的指纹、身份证、人像等多种信息与信息库中已存信息进行自动比对、碰撞、分析、研判,并将分析研判结果反馈给各信息采集站。通过微机化登记、网络化管理、科学化分析,对实有暂住人口进行分层次管理,有效破解了暂住人口管理的难题。

三、多策并举,严管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

我区严格按照区委政法委书记提出的“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要走精兵战略、科学管理之路,力争打造一流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要求。按照“四级网络,三级管理”模式,在派出所建立了17个协管员中队,81个管理站,100多个管理小组。对协管员队伍充分有效的管理,在业务方面进行工作责任制,每个社区、都市村庄都有专人负责,落实到人,进行网格化管理,并签订责任书。

为打造一流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提高暂住人口协管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协管员业务能力以及队伍的凝聚力,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1、严把队伍入口关。通过实行协管员社会公开招聘,严格考核培训上岗,尝试采取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订单式培训方式,严格考核合格后再上岗。

2、抓好思想政治学习,加强业务学习力度。积极组织暂住人口协管员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每年对协管员进行一次军事训练和微机培训。并邀请工商、计生等职能部门的专家为参训人员授课,全面提升协管员素质。编写了《区暂住人口协管员管理制度汇编》小册子,做到全区协管员人手一册。从而提高暂住人口协管员的法律意识。

3、严格考核,加大监督。我们成立了督察队,专门对各中队、管理站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区暂住办制定并完善了《督察队员工作守则》、《督察队(队长)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使督察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不断创新督察方法,提高督察效能,采取明察与暗访、日常督察与专项督察、定点督察与随机督察、交叉督察相结合的方法,确保督查结果真实、有效。

4、加强组织建设。组织建设是队伍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在区委政法委政治部的指导下,在暂住人口协管员队伍中建立了1个基层党小组,现有流动党员12名,建立1个团支部,拥有团员79人,建立了1个工会组织,389名协管员加入工会,建立基层妇委会组织,33名妇女协管员成为会员,为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了基础。

治安管理工作范文篇8

关键词:企业;治安管理;管理模式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大形势下,促使企业实现稳定良好发展十分必要,而为能够使这一目标得以较好实现,应当有效开展改革方面工作,而治安管理便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在企业企业管理工作中,治安管理模式的应用对治安管理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治安管理工作人员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治安管理模式实施治安管理,以确保治安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好符合实际需求,实现企业更好发展。

一、企业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治安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主要为企业法定代表,在企业行政管理机构中,治安保卫组织属于重要组成,具有治安管理权力,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受到公安机关指导。就目前企业治安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而言,仍旧有一定问题存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治安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在企业治安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模式影响,目前企业治安管理模式仍旧比较落后,往往都是单向被动管理,全过程全员全面参与较缺乏,对于相关安全信息缺乏收集及指导,比较注重事故后整改,对于事前预防往往忽略。其次,企业治安管理机制缺乏完善。在目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通常都是首要考虑经济利益,在企业治安管理方面所投入时间及精力往往都比较少,完善的治安检查及监督机制比较缺乏,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经费未能够得以较好落实,从而对治安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不良影响。

再次,相关安全教育及培训未能够落实,导致很多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比较差,相关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有违规指挥及操作等不良情况出现。另外,有些企业为能够使运行成本得以减少,往往大量招收临时工,职工岗位变化比较快,未能够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及培训,导致由于操作失误而出现安全事故,从而影响治安管理工作的较好开展,对企业发展十分不利。

二、企业治安管理模式建设有效策略及途径

2.1全面落实治安管理措施及责任

首先,作为治安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对治安管理工作全面认识,对于目前企业综合治理有效政策及责任追究制度需充分了解及掌握,在促使治安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得以提升的基础上,与企业内部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治安管理及企业经营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明确,对于企业发展需要良好这一点需正确清楚认识。其次,应当真正落实企业治安管理措施,对于相关文件及制度应当进一步落实,从而使治安管理效果得以更好实现。为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制度确实情况,治安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制度落实加强重视,在企业治安管理能够真正实现。此外,真正落实治管理责任,在实际工作共确保能够责任到人,使治安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能够得以有效提升,从而使督促治安管理人员更好实施治安管理工作,确保治安管理工作能够得以有效开展,进而使治安管理能够得到理想的效果。

2.2构建完善治安管理制度

首先,在企业内部应构建完善用工制度。在企业安保队伍建设方面,企业用工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具备科学合理用工机制及理想薪酬待遇的基础上,可使企业安保队伍得以进一步扩展,可在企业安保队伍中引入优秀人才,在此基础上使企业综合治疗质量及效率得以提升,使企业安保人员老龄化速度减缓,确保企业治安管理工作得以更好开展,使企业安全稳定得以更好维护,确保企业各项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其次,构建完善激励机制,企业应当依据目前安保工作队伍特点,构建与按照工作队伍相适应的相关激励制度,在相关部门构建完善机制的基础上,使安保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保证,使企业安保工作人员的工作认同感得以增强,从而确保治安管理工作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为企业稳定发展及企业各项工作安全性提供更好保障。

2.3进一步完善相关保卫体系

在企业治安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保卫体系属于必然要求,有利于提升治安管理效果。首先,企业应当以自身安全防范能力的提升作为入手点,建立现代化安全防范体系,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对企业内重点部分实行监控。其次,企业应当较好开展安全健康工作,对于企业内部相关资产应当严格依据相关规定保管。对于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解决问题。再次,作为企业内部安保部门,应当与公安机关主动配合,对于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打击,实现集中惩治与经常性惩治相结合,从而使企业职工安全感增强。同时,对于企业内流动人口及暂停人口需构建完善人口卡片制度,有效落实询问、调查及核实等相关工作。此外,企业内部应构建稳定和谐治安环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应当加强联系,构建工作互动网点,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层次全方位治安管理体系,预防减少危险事件发生,营造良好的治安管理,从而使企业职工安全性得以进一步提升,同时实现企业更好发展。

三、结语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治安管理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对于企业良好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有效开展企业治安管理十分必要。在企业治安管理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清楚认识治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需要通过有效措施建设科学合理的治安管理模式,确保治安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以便能够为企业发展营造更理想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志翼.加强企业治安管理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6(16):169.

[2]周鑫.如何防范企业内部治安风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9):9.

[3]侯磊.新形势下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初探[J].才智,2014(30):351.

治安管理工作范文篇9

关键词:农村治安;法律规制;和谐社会

一、当前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治安问题

(一)群体性的刑事案件数量增多

在当今的农村治安环境中,群体性的刑事案件数量逐渐增多,例如团伙盗窃、聚众斗殴、聚众等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着农村环境的安定有序。这也影响这农村青年、幼儿的教育,很多农村青年受不良文化的影响走上了非法犯罪的道路。

(二)农村治安管理力量薄弱,缺乏完善的防卫体系

在多数农村建设中,治安管理力量薄弱,也没有科学的防卫体系,而且受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发展、家族势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治安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而且,农村生活环境复杂,自身缺乏治安储备,农村的治安人员缺乏,这都是农村治安环境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农村的家庭暴力事件较多

在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很多农村家庭“法盲”仍占绝大多数,再加上农村固有的“重男轻女”“男人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影响,农村妇女处于弱势地位,家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这严重危害着农村的治安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较多,使得农村治安管理问题凸显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减少,使得“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数量增加,他们不管是从体力还是从生活知识等各方面能力较低,这使得农村的防卫体系较为薄弱,很多不法分子有机可趁,顶风作案,威胁着弱势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农村里所发安生的不法分子侵害村民财产的案件数量不断增长,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社会治安环境。

(五)不法分子利用村民知识水平较低,存在有封建迷信的思想这一特点进行违法活动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村名学习科学知识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仍然会有人对迷信思想、封建活动深信不疑。很多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村民的这一思想特点,打着封建迷信活动的旗号,进行不法活动。

二、农村治安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法治宣传教育不到位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已经在一些乡镇、村庄开展,但是大部分村民仍然是法盲,在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下,他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遇到的问题,而是会选用更加直接的暴力手段等解决问题。而且,由于很多村民之间存在有血缘关系,家族的影响根深蒂固,使得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时首先会考虑运用家族的力量解决矛盾。这也为法治宣传工作的开展设置了障碍。而且,农村的文化发展落后,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很多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村名仍然是文盲、半文盲,加大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难度。村民对法律的认识不够,政府部门对法律规制的宣传不到位,加剧了农村治安环境治理的难度。

(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府对农村建设投入、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城乡贫富差距拉大,使得农村的多数劳动力都去城市打工,村庄中多数都是老人、儿童,这使得农村的治安管理更加困难。还有的村农,政府对其建设投入较少,农村的基础设施、治安设施投入较少,例如当遇到突发问题时,村民无法利用身边的器械正当防卫,无法及时报警灯。归根结底还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原因。

(三)农村的基层工作不到位

农村的社会治安管理部门力量不足,民警数量较少,使得很多时候民警有心无力,还有的农村,乡、镇基层组织对治安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法律宣传教育工作,也没有对违法乱纪的人员进行说服教育,使得农村的社会治安环境越来越复杂。

(四)政府对农村的法律规制、政策执行的重视程度不够

相对于城市,国家对于农村的法治建设、政策执行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体现在:国家对于农村的治安力量建设投入较少,农村的治安管理人员、治安设施投入较少,使得农村的治安管理工作无法推进;国家对于农村治安法律规制的建设、执行工作中存在漏洞,没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法律规制,使得对农村违法乱纪现象的治理无法可依,治理力度较弱;国家对于农村治安管理工作的推行不够周全,监督力度不够,很多违法乱纪现象的治理程度不够,但是又缺乏相应的监督手段,使得农村治安管理尤其困难。

(五)村民自身的原因

村民文化水平低,无法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使得他们违法却不自知。村民在思想方面仍然存在有封建迷信的思想,使得法律的普及难上加难。作为弱势群体,村民对违法行为的抵御能力本身就存在缺陷,在面对违法乱纪行为时无法正确认识,更无从谈起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使得很多不法分子屡屡得逞,更加猖獗。

三、如何改善农村治安环境的现状

(一)拓宽与农村治安管理相关的法律范围

我国的关于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方面现行的法律规制并不完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行,不断有新的治安问题涌现,现存的法律规制根本无法及时的修改,用以约束这些行为。为了扩大农村治安管理相关的法律范围,国家应当考虑结合新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更大保护力度和调整范围的法律法规标准,在制定的过程中也需要尽量详细和完备地进行,注重合理的解释和阐述,并对法律内容的实质应用进行明确无误的引导,以实现对农民合法权益的切实保障,隔绝掉不法分子。从广大群众的真实利益需求出发,遵从法为人所制,法为人用的原则,有效发挥法律整治的作用,适当的拓宽与之相关的法律约束范围,使得那些违法乱纪行为可以被依法惩治,加强法律规制,提高农村治安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大违法乱纪行为的惩治力度

为了实现法律法规的实质效果,国家应对特定的违法乱纪行为设置针对性较强的法律条文,并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橙汁力度,对违法分子进行严惩,当其重新进入社会时,才能有有效降低其再次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几率,促进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有效解决,改善农村治安环境。与此同时,各级党政机关、政府部门首先要认识到打击农村治安违法犯罪行为可能酿成的严重后果,并及时进行各个部门的统一协调,集中力量对这些犯罪人员进行惩治,将这些违法犯罪行为从源头扼杀。另外,执法部门可以通过采取“举轻以明重”的做法,通过对违法乱纪人员的严惩起到警戒广大村民的作用,在实现对不法分子的惩处的同时,提高村民对法律规制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农村法制的建设,在广大农村营造出良好的司法环境,保障农村社会秩序,维护农民日常生活的稳定性。

(三)加强农村治安体系的构建,加大农村治安力量建设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农村处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最基层,农村的治安管理力量相对城市较为薄弱,因此,农村中治安问题的发生也较多。为了能够构建出完善的农村治安管理体系,首先必须要加大对治安力量配置的投入。例如,可以通过进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编外人员招聘等多种人员投入措施,增加农村基层民警和巡逻人员的数量,保障农村日常治安环境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基层民警和巡逻人员的教育及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农村治安的现状,并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储备量,以及必要的治安问题防治措施,增强其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感,提高他们与违法犯罪人员作斗争的能力。另外,也要加强对他们处理纠纷等能力进行锻炼,当突发事件等农村治安问题发生时,他们能够合理有效地解决村民之间的纠纷,以避免更加严重情况的发生,维护好农村治安的有序性,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平稳进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发展。

(四)加强对农村的法律规制的宣传教育

对农民进行长期的全面的宣传教育是实现农村法律规制的重要方式,因此,针对村民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政府应当在广大农村地区加大对法律规制的宣传教育,通过张贴法律知识宣传海报、举行法律知识小讲座等多种宣传方式,可以普遍提高村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同时,也可以在广大农村进行应对紧急情况的演练,加强农村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防御能力,让村民们明白在面对违法行为时如何有效使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挽回自己的损失,打击不法犯罪分子和违法行为,并利用法律精神规范自身的行为方式,有效实现法律规制宣传教育的目的,加快促进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五)推动法律规制的规范运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具体情况,规范法律法规的应用程序,并构建出合理完善的法律运行和监督机制,以实现对法律规制的运行情况进行良好的监督,对于农村治安管理工作来说是极其有必要的。在农村治安管理的问题上,如何更好的运用法律解决问题,如何更好的使法律规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将法律运行的情况真实有效的反映出来,如何协调法律的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都需要进行完备和规范性的规划。在推动法律规制的规范运行和健全监督机制的过程中,应当从基层农村的治安环境中积极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着手于具有针对性的农村治安问题,从法律运用程序的薄弱环节进行精准切入,并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发挥出法律规制在改善农村治安环境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法律法规运行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农村治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加强农村治安管理,从而使得农村治安情况得到好转。

四、结语

农村治安管理工作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解决农村治安问题关系着农民生活质量的高低。诚然,农村治安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但是我们也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及时应对随时突发的问题,争取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的新农村。

作者:王珩 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晓玲.善治理论视角下农村治安管理社会化研究[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5.

治安管理工作范文篇10

关键词:校园安全;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

校园治安管理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治安管理也存在体制、机制和制度不尽完善的地方。本文仅以校园治安管理为例,探讨公安机关和学校建立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的问题。

一、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概述

本文主要研究预防和制止在校园内发生的校园治安案件。过去,校园治安案件多发生在学生之间,比如打架斗殴、故意伤害等。但近多年来,校外人员在校园内实施的治安案件有明显增多的趋势,除打架斗殴外,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绑架等治安案件频发。因此,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校园治安管理,提高校园治安管理水平。除了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公安机关和学校的执法合作,建立健全相应的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所谓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是指公安机关和学校为维护校园秩序,预防、处置校园治安案件而建立的相互沟通、配合、协调的体制、制度和机制的总称。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对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有一定的规定,如《治安管理处罚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简称《内保条例》)、《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简称《监督内保工作规定》)。其中,《内保条例》主要是规范内保单位的内保工作,而《监督内保工作规定》主要是规范公安机关的内保监督管理行为。《监督内保工作规定》具体规定了内保监督检查的管辖、监督检查事项、监督检查方法、存在治安隐患的整改及处罚等。《内保条例》和《监督内保工作规定》明确了公安机关和内保单位在内保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中的权利(权力)和义务(责任),也有一定的有关公安机关和内保单位合作治理的规定。在内保单位(包括学校)的内部治安管理工作中,仅仅依靠内保单位或公安机关都是不现实的,必须加强公安机关和内保单位的配合协作,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也要在实践中创新公安机关和内保单位合作治理的机制和制度[1]。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社区警务理论、协同理论和多元治理理论。社区警务理论强调公安机关的专业警务与社会组织对警务参与的结合,强调警察与公众对社区安全的合作治理。“合作式治安不仅意味着把公民的力量吸引到维护社会治安的活动中来,而且还意味着改变警方特有的思维模式”。在警务社会化过程中,公安机关主导和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组织和指导各类社会治安防控组织,如社区治保组织、小区治安巡逻队、治安志愿者组织。引导和利用更多的市场化的社会治安防保力量,推动其进入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社区警务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公安机关在预防和制止校园违法犯罪活动中,必须依靠学校、学生甚至家长的力量,而不能仅相信公安机关的力量和作用。①协同理论主要研究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中,通过内部自主协调作用,在空间和时间上形成有序的结构。将协同理论应用于校园治安管理实践可以有效地促进系统中个体相互作用、合作,推动系统量和质的提升。在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中体现了公安机关、教育主管机关、学校、学生、家长、校园治安志愿者、媒体等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将各自资源能量整合,构成开放性的校园治安防控系统,提升校园治安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多元治理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管理已从单一的政府管理转变为多元治理,治理中心呈现出多元中心的态势。多元治理理论有利于丰富校园治理主体,除公安机关、教育主管机关外还允许学校、学生、家长、志愿者、媒体加入校园治安管理,在治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多元主体横向合作的运行机制,最终形成一个相互交织的网络系统。

二、校园治安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的校园治安管理制度,在校园治安管理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维护校园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秩序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现行的校园治安管理制度和实践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导致了不少的误区,影响了现行制度作用的发挥和实践创新。首先,从公安机关而言,其在校园治安管理方面的职责主要是监督检查和处罚,以及发生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时出警和处置。根据现行制度,公安机关对金融机构等企业事业单位有直接的行政审批活动,而对于学校则无直接的审批事项,因此往往会有意无意的忽视校园治安工作。这样,学校的校园治安工作,在公安机关和学校之间形成了隔阂,公安机关认为校园治安管理就是学校自己的事情,公安机关不宜干预干涉太多,甚至于校园安全监督检查也就流于形式了。其次,从学校方面而言,学校负校园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基础保障。但实际上,学校往往会依赖公安机关,甚至会作假应付公安机关,因为安全设施是要花钱的。学校管理者往往认为校园治安管理是可有可无的事,起码不是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中小学的升学率、大学的教学科研才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和任务。其实,校园安全才是学校秩序和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没有一个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其他一切工作都会无法正常进行。另外,学校在校园治安管理工作中缺乏法律赋予的,或公安机关委托的强制权力和手段,也是学校在校园治安管理中被动和缺乏积极性的重要原因。教育主管机关对学校考核和责任追究中不切实际的相关规定,也强化了学校隐瞒校园治安隐患和治安管理规章制度缺陷的动机。再次,从公安机关与学校在校园治安管理工作联系方面而言,没有形成协调一致的合作机制。公安机关满足于面上的监督检查,对于实际的、真实的校园治安情况不会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只有发生了案件才会去处置,使本可预防的案件演变成了真实的案件。学校一般也只会做些应付公安机关的工作,并非自觉自愿地将校园安全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因此,公安机关与学校在校园治安管理工作中的分裂化现象是建立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的根本原因。②最后,从学校内部管理而言,学校在校园治安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整合学校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班委会等)、学生、学生家长等方面力量的工作机制,没有形成信息畅通、反应快捷的应急通道和预案,预防不敏感,处置不及时,导致潜在的治安隐患转变为现实的案件、小的隐患演变为大的案件。

三、建立和完善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的具体对策

建立和完善校园治安管理合作机制,除公安机关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并将平安学校、安全校园作为政府、政府相关部门、公安机关和学校责任目标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外,还应该建立以下相关制度:

(一)校园治安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校园治安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是沟通协调公安机关、政府相关部门(如教育主管机关、城管执法机构等)、学校等单位有关校园治安管理工作的议事机构,其作用是沟通信息、作出决策、协调行动。联席会议主席由政府主管领导担任,成员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及学校的负责人,每个学校设办事机构或联络员。会议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了解沟通校园治安信息和共性问题,商议、解决校园治安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二)学校安全报告制度

学校应该定期(如每周)向辖区派出所、公安机关的相关部门和教育主管机关报告学校的治安情况。遇如紧急治安案件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和向教育主管机关报告。学校内部辅导员(班主任)向院系(年级)每周报告本班的学生安全情况,院系(年级)汇总后向学校相关部门和负责人报告本院系(年级)的学生安全情况。安全报告制度应规定报告事项、报告时限、责任人等内容。

(三)校园安全信息公开制度

学校应通过自己的网站公布或在学校显著位置张贴校园安全的相关信息,保障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校园安全的知情权。这些信息包括: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学校校园安全和治安管理的规章制度、学校易出现安全隐患和治安案件的时间地点、近期校园违法犯罪案件情况披露和统计数据、出现违法犯罪案件时的应对策略、社区民警的信息和联系方式等。

(四)安全教育和执法合作制度

除学校经常为学生和教师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外,学校应当与公安机关、安全防范专家和社区合作,共同应对治安风险。学校应经常邀请公安机关的治安、刑侦警察或社会安全防范专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预防违法犯罪及出现暴力威胁时应对策略和手段的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应编制并不断修正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包括校园暴力事件、恐怖袭击及自然灾害、公共健康危机等方面的应急预案。建立与辖区派出所、公安机关相关部门预防、处置违法犯罪行为的执法合作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办理的程序、时限、责任等,做好交接工作,提升校园治安管理的效率和社会效益[2]。

(五)校园周边地区合作治理机制

针对校园周边地区可能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学校应当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公安机关加强联系,建立校园周边地区合作治理机制。公安机关应加强校园周边地区的警力,提高巡逻力度。城管执法机构应对校园周边地区摆摊设点活动加强管理,对校园周围出租房屋、娱乐、、吸毒贩毒开展专项治理、综合治理。

(六)校园警察制度

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校园安全的经验,在大学建立校园警察制度,中小学实行校警制度或保安制度。实现公安机关和学校在校园治安管理中的深度合作和协调一致。

四、结语

校园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治安管理又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环节。校园治安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校园安全立法滞后有很大关系,因此社会各界不断呼吁出台《校园安全法》。另外,应当创新校园治安管理的合作机制,使公安机关、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在校园治安管理中真正衔接、配合起来,形成校园治安管理的防控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继刚,李学莲.校园安全的立法保障研究——国外的经验与我国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4(0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