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6:39:06

治安

治安范文篇1

全乡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继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着力解决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加强治安的防范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维护全乡的社会政治稳定。

一、“严打”整治斗争取得较好成绩

“打黑除恶”斗争取得成效。在上半年,乡召开全体干部会议,乡分管政法的领导传达了区委、区人民政府在4月6日召开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会的会议精神,乡里并成立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全乡分为8个组对全乡辖区内进行全面排查,其中以矿山和水南公路过境的附近村屯为主要重点排查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其次,完善各村的治安信息员和调解员,发挥他们的信息优势,有针对性地排查工作,便于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打击工作。在“打黑除恶”的斗争工作中,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领导,加强群防、群治、群控网络。

今年(截止到9月30日)全乡的刑事案件破落2起,治安案件查处3起,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比上年同期相对减少。

二、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

基层的治安问题,多是发生在矛盾纠纷激化而引起的治安案件。在矛盾纠纷的排查工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作中,着重排查“三大纠纷”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今年(截止到9月30日)各村、各单位部门的人民调解纠纷共23起,调解成功21起,调解成功率达91%.

三、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问题。乡党、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在每年、每季度都召开一次大型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特别是重点抓道路交通管理和矿山、采石非法开采等工作,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工作大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取缔和整治,做到万无一失,消除治安灾害事故的隐患存在。

四、当前影响治安的突出问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市场体制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治安方面工作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各种矛盾问题也屡数增多,直接影响到治安问题的消极因素大量存在。主要有:

1、农村的民间纠纷和“三大纠纷”以及群体性矛盾纠纷问题出现增多,由于各种矛盾纠纷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尚无可靠证据的前提下,无法调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治安隐患严重,也直接影响农民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问题。

2、当前还存在着普遍群众参与“”非法现象,“”的非法仍然严重,也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3、刑事案件和治安、安全事故可防性仍然发生,也影响到群众的安全。特别是在安全生产这一块,主要是道路交通仍然出现隐患,主要有村屯道路路面较差,没有人维修和护理,车辆通行难度大,危险大;其次,在村屯道路上仍然有车辆乱搭客和严重超载以及违章搭客较为严重,虽然通过道路社会化管理和对道路交通的专项整治和整改,但也还有部分群众的参与和配合不够,这样产生了治安灾害事故的严重隐患。

五、治安工作的建议

1、继续加强“严打”方针,政法综治部门的宣传力度要切实加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哪个地方治安不好,隐患较多的,要集中力量整治解决,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做好发动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维护治安秩序。

2、积极排查和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结合,发挥各村、各单位部门的综治工作成员的职能作用,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消除各种隐患,排查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维护治安秩序。

3、提倡和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抓好治安的防、控体制建设,建立好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强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建平安活动工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落实好,治安秩序得到有效好转。

治安范文篇2

仲兴乡探研问题创新做法构筑村级治安防线

仲兴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治安防范的新路子,认真落实新时期治安防范措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自取消农业税费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白,原来依靠村补助的办法,发动群众站岗巡逻已经没有经济支撑;随着农民市场经济观念不断增强,大量青壮年劳力农闲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大都是“389961”部队,原来的义务联防也日见脆弱,失去了持久性;再加上并村并乡之后,村(居)大了,干部少了,仅靠村(居)几位干部抓防范,短期迎接检查还可以,长期坚持根本就不现实。针对以上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乡党委、政府集思广益,认真研究对策,提出了从选优留守人员,建立二支向下延伸的队伍,补充治安防范力量;同时采取有偿与义务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一事一议、社会救助、乡村办公经费补贴等渠道解决队伍报酬问题。

一是从优配强治安联防户长组织开展自防、自卫,发挥他们发现及时,协防迅速,处理得快的前沿作用;提供社情动态、治安信息和案件线索;启发引导联防区居民积极参与,遇到行迹可疑人员跟踪、盘查,当好义务“警察”,实现户户联防。

二是组建村专职巡防队。从各村(居)的应参加五保的对象中,挑选了4---8名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热爱此项工作的中老年男同志,组成了村(居)专职巡防队伍,报酬除五保补助金外,另从乡财政和村经费中按每月每人补助50元标准解决。全乡共有129名专职巡逻队员,143个两委干部组成了25个村(居)街道小喇叭警示巡逻队。使我乡治安防范网络延伸到了每一个角落,实现了村村专防。

治安范文篇3

一、以人防为先导,形成全民参与治安防范的浓厚氛围

治安防控涉及到千家万户,在现有条件下,落实人防措施是最有效的防范措施之一,只有动员全民参与防范,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震慑效应,最大限度的挤压犯罪空间,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以入室盗窃、顺手牵羊、敲诈勒索、诈骗、伤害为主的可防性案件就会得到有效遏制。一是要引导农民开展自我防范。我县目前着力加强108个村级治调中心、946个治调中心户建设,在农村,治调中心户在维护当地治安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治调中心户长都是经过群众推荐后确定选拔出来的,在当地德高望重,具有较强号召力和协调能力。要以治调中心户为平台,针对不同时期的治安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组织群众开展自防和联防,基层派出所、农村中心警务室、基层治保组织要加强引导和指导,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建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力量。教防范方法和技巧,以案说法,以案讲防,组建乡村义务治安巡逻队、群众联防队、季节性义务联防队等多种群防群治组织,全面推行治安联防、纠纷联调、案件联破、困难联帮“四联”并举机制。一些特别边远的农村尤其是农村经济作物基地,每到收获时节就成为许多不法分子瞄准的主要目标。为有效防范此类案件的发生,一方面可以组成由村民、业主组织的联防巡逻队加强巡逻守护,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吹号、鸣锣、燃放礼炮等形式报告警情,凡遇不法分子实施盗窃行为时,由值守队员通过上述方式迅速把警情传递给附近居民群众,形成合围之势,建立“高山农家110”。遇农忙时节,左邻右舍应相互照应,关好门窗,家中钱物、贵重物品要存放在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防止“白闯”案件发生。二是加强集镇社区人防建设。在集镇,以社区为单位在每个社区建立一到两支由离退休干部职工组成的联防巡逻队伍,组织街道居民开展自我防范。在社区要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建立社会管理服务站,组织社会工作者,建立以出租房管理流动人口的“以房管人”机制,把外来人员的基本情况弄清,把活动动向摸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随时掌控在视线范围之内,以防范外来人员流窜作案。同时,充分发挥安保队伍的作用,加大社会面的巡逻控制。目前,我县城、渔两镇已有两支由30多人组成的安保巡逻队伍,在近五年的社会面巡逻控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发现控制了一大批现行违法犯罪案件,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肯定。针对愈来愈复杂的治安形势,在巩固现有安保辅警力量的基础上,要不断发展壮大安保队伍,把一批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社会青年选拔到安保队伍中来,要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划分巡逻区域,实行弹性工作制,真正做到“猫鼠同步”。如我县渔洋关镇是全县经济重镇、龙头大镇,境内流动人口占全县流动人口总数的50%以上,社会面治安状况相对复杂,根据辖区治安状况,可以以辖区三个社区为片区,划分三个巡逻区域,每个片区确定三至五名安保队员,科学确定巡逻时段,不定时开展巡逻。同时也可以以主要街道划分巡逻区域,以点带面,密织一张由民警带队、安保队员参加、社会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参与的防控网络。三是加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治安防控力量的建设。严格按照《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保卫条例》规定,始终贯彻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以“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首先要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负责的规定,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上加以落实。《内保条例》第六条规定:单位应当根据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需要,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配备专职、兼职治安保卫人员、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应当设置与治安保卫任务相适应的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并将治安保卫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报主管公安机关备案。国家对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将机构和人员的配备列入法规规定之中,由此可以看出,人防在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我县现有列管的县级内保单位59家,其中金融单位6家、行政单位14家、事业单位17家、企业22家。近年来,以贯彻实施《内保条例》为契机,加大督办落实力度,全县金融单位、党政首脑机关、重点部位等在人防建设上落实得比较到位。共配有专职保卫干部98人,兼职11人,护卫队员25人。但仍有极少数内部单位领导认识不深,落实措施不力,舍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潜在着安全隐患。公安机关要加大督办指导力度,“对症下药”,强力推进《内保条例》的贯彻落实,对拒不整改的单位,要严格按程序依法予以处罚,督导落实人防措施。在此基础上,认真履行相关职责,指导单位制定、完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落实治安防范措施,指导治安保卫人员队伍建设和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的治安保卫机构建设。

二、以技防为手段,着力提升防控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我县在加大人防、物防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行技术防范措施的落实,全县有95个单位分别安装了视频监控探头368个,红外线报警器700余个,其中,有400余个监控系统与城、渔两镇派出所联网,28个视频监控系统与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联网。同时,渔洋关镇、*镇投资20余万元在城区主要交通道口、出入口、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6个。全县技防网络已初具规模且发挥了重大作用。仅今年以来,通过视频监控破获各类盗窃案件6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余万元。2008年4月28日12时许,渔洋关派出所视频监控中心显示,在渔洋关车站附近,一男子正在实施盗窃一辆摩托车,监控室值班人员指令民警迅速出击,将这名窃贼现场抓获。4月3日上午8时,*镇个体经商户来某电话报称:其在县政府一楼的茶叶门市被盗价值7万余元的茶叶。接到报警后,办案民警赴现场开展大量的调查走访工作,并将县政府视频监控系统资料进行调取,上午9时,视频资料显示,犯罪嫌疑人作案后沿*镇西北路往县客运站方向逃窜,经过近9个小时的跟踪布控,在宜昌市伍家公安分局的大力协助下,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并缴获全部赃物。

通过近两年来逐步推行技防建设,一张高科技技防网络在我县主要集镇逐步形成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必须看到,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加之少数内部重点单位领导缺乏必要的认识,技防手段建设才刚刚起步,与有效防控日趋复杂的智能化、流窜化犯罪趋势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一段过程,从认识上不断加以提高,从经费上不断加大投入,才能真正形成一张密不可破的技防网络。一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选点布局。要制定周密的设置方案,尽量减少投入,发挥最佳的防控效应。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大宣传发动力度,从技防成功典型案例加以宣传,走市场化的路子,以超市、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动员社会各界积极自我投资、统一规划、共同受益,使技防设施逐步覆盖到商业经营区、治安复杂区、居民小区以及交通要道出入区,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无处可逃;二是加大公共复杂区域技防设施的投入。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在辖区公共复杂场所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可行性技防布局方案,把创建平安社区、平安乡镇、平安县与加强技防建设紧密结合。针对经济基础现状,逐步加大投入。同时也可以由政府牵头探索完善广告位拍卖、公共场所经营权拍卖等多种社会化运作方式,多方筹集资金,逐步完善技防设施建设投入。三是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监督指导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加大技防建设的投入。《内保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应当确定本单位的治安保卫重要部位,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对重要部位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并实施重点保护。就我县而言,治安保卫重点单位主要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车站、电信、邮政、金融单位、教育、医疗单位以及气象、涉及国计民生的水、电、油、气等供应设施,从目前已建立技防设施的情况来看,在教育、医疗单位以及水、电、油、气等供应单位技防建设还不够完善,还存在“死角”,还有很大的设置空间。因此,公安机关治安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宣传、反复检查、反复指导,督促其建立和完善治安保卫重点单位技防设施,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动态治安监控系统,实现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大防控格局。

三、以思想防范为理念,提升全民自我防范意识

治安范文篇4

**区**年-**年社区治安工作的总的思路是,以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按照"城区抓防控、社区抓创安、部门抓参与"的工作思路,强化社区治安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综合"优势,建立健全"打防结合"的社区治安防控机制,全面落实社区治安各项工作措施,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区稳定"的工作目标,为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工作、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

二、工作目标

--社区基层组织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六位一体"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治安、调解、普法、巡逻、帮教、消防)建设加强,资金投入到位,落实报酬待遇,各项制度措施健全。

--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作用发挥充分,"148"法律专线网络建设加强,矛盾纠纷的预测、预防、预警、预案机制强化,无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

--社区治安稳定,刑事案件发案相对平稳,严重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杀人、盗窃、抢劫案件逐年减少。

--社区治安的"打防管控"体系健全完善,城区打击犯罪体系、立体化动态控制体系、全方位的基层防范体系、重点管理体系作用发挥充分。

--社区没有突出的治安防范、控制和管理死角,重点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人员、机构、落实全面落实。

--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逐年提高。

--**年全区省、市级安全小区和安全街道要分别达到60%和90%以上。

三、工作任务

(一)构筑社区治安工作新机制。以创建安全社区为载体,以利益机制为导向,大力推进社区治安管理与社区服务兼备的治安防范产业化建设。以社区治安标志区为龙头,把社区管理与社区教育、社区服务密切结合起来,重点抓好社区治安产业化和住宅防范智能化。加大科技创安力度,按照统一、科学、合理进行规划,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尽快提高技术防范覆盖率。在新建居民小区逐步推行小区重点监控系统、楼座对讲电控系统、家庭防盗报警系统、基层工作电脑化管理系统,不断增强对可防性案件的防范能力。

(二)健全完善社区治安打防管控新体系。

(1)进一步深化公安机关社区警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公安机关为主体,动静结合、专群结合、点线面同步联动,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的立体化的动态控制体系。以社区为重心,调配充实警务力量,改革勤务制度,提高接处警和社区治安控制能力。

(2)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志愿者的力量,构筑社区治安和社会稳定工作新格局。形成并完善以街道治保会、看楼护院队伍、巡逻队为主体的居民住宅自防体系;以护厂队、厂街联防、技防联网为主体的单位内部"三防"体系;以派出所民警、社区保安队、联防民兵、地区治保会为主体的社会面管控体系;以治安亭、报警点、检查站、堵截点为主体的查控体系;以"110"接处警系统为主体的快速处警体系。

(3)进一步强化重点人口、特殊群体的管理工作。强化暂住人口的治安、计生等综合管理,大力推行暂住人口信息计算机联网系统,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达到"底数清、去向明、管得住"的工作目标。加强对租赁房屋的清理整顿力度,努力减少和堵塞漏洞。深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安置帮教工作志愿者队伍,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作好安置帮教工作,逐步实现帮教组织网络化、帮教措施制度化、安置渠道多元化、安置方式多样化、安置机制市场化,搞好监所内的改造与社会安置帮教工作之间的衔接,探索新形势下解决就业安置问题的新路子,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建立健全特种行业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检查,遏制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

(三)积极构筑社区依法治理新载体。

(1)广泛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法制教育、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健全组织网络,发展志愿者队伍,加强基地建设,丰富各种活动,形成浓厚的社区法治氛围,确保社区居民的各项法律权利。

(2)把社区依法治理的重点放在依法规范、依法管理、依法运行社区事务上,健全社区依法治理的监督制约机制和舆论监督机制,实现依法治理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3)加强预防和减少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进一步改进学校法制教育,强化社区教育管理服务功能,提高家长素质和改进家庭教育,优化、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打击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犯罪案件,促进学校、社会、家庭关心培养教育青少年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相结合。

(四)积极推进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新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形成经常化、制度化、深入持久抓排查的工作机制。要坚持重心下移,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各街道办事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要进一步健全敞开式办公、一次性受理、一门式服务工作机制,为居民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同时要加强"148"法律专线网络建设和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不断强化预测、预防、预警、预案机制,杜绝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推动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入发展。

四、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确保社区治安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全面加强社区治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关键在领导。

各级党政要把城区社区治安工作作为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社会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事,纳入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要按照"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保障机制,确保社区治安工作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加强公安派出所、街道综治办、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社区居委会等社区治安工作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有足够的警力和人力开展工作。

二要发挥好"综合"的优势。社区治安工作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特别是综治委成员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抓好落实。

三要加大物质投入。加强社区治安工作,必须加大物质投入,各级党政要舍得花钱买平安,抓好社区治安防范的软硬件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社区治安工作物质保障机制,适应社区治安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治安范文篇5

为圆满完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第二个三年规划各项工作任务,为“平安**”创建提供经费保障,根据中央〔2001〕41号、省委〔2001〕29号、市委办〔2003〕63号和县委办〔2004〕30号文件精神,现将**年度我县社会治安联防费收缴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收对象、范围及标准

县、乡(镇)财政供养人员(离退休人员、遗属供养人员、临时工除外)和省、市驻宁单位正式工作人员每人10元。

二、征收时间及办法

县直部门由县财政局统一从干部职工工资中代扣,省、市驻宁单位由县综治办代收后上交县财政局,乡(镇)直单位由乡(镇)财税所统一收缴后上交县财政局,此项工作务必于5月15日前办理结束。

治安范文篇6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切实抓好综治宣传月活动,防止流于形式,使综治宣传月活动落到实处,取得效果,委领导高度重视,把综治宣传月活动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年度目标管理,明确了宣传月活动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且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了“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综治宣传月活动有部门抓,有专人管,形成了一个从上至下、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综治工作体系,从而使宣传月活动做到了筹划认真、部署周密、内容充实。

二、宣传有力,形式多样

为适应“十二五”时期新形势对国资系统综治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依法履职尽责水平,在综治宣传月活动中,我们以市综治委要求的宣传内容作为重点,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宣传。一是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在机关全体人员和出资监管单位负责人会议上,重点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及宣传有关地方改善和保障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组织大家学习了《人民调解法》、《社会保险法》、《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定》等教材;二是通过主题活动宣传,要求各出资监管单位结合开展的“三大”主题教育活动暨集中整治作风活动的有关要求,把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当作大事来做,把履行“保一方平安”作为政治责任,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情,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同时,努力抓好自身工作,不断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大局能力;三是利用委门户网站和宣传栏宣传,广泛宣传综治宣传月活动内容、维稳工作典型事例。通过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了对综治工作的认识,学法、用法、懂法、护法的自觉性大有提高,较好地营造了做好综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治安范文篇7

治安承包在中国推行了近十年,涉及的区域范围由农村逐渐扩展到了城市,但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使得其模式、内容和具体操作也有所不同。从实践来看,在承包内容上,治安承包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治安防范承包;二是治安管理承包。实行治安防范承包的省市比较多,如自1999年以来,泰安市委、市政府以“治安防范职业化承包责任制”形式解决了城乡不少治安问题。此后,治安承包的内容逐步扩大到一部分治安管理权,如宁波余姚市牟山镇从2005年就开始推行治安承包责任制,将治安巡逻以及村内的私房出租管理、暂住人口登记等管理权一并承包。各地的治安承包行为对于承包的范围没有一个规范的统一规定,造成了公共治安承包中治安防范和管理行为的类型与幅度不统一。

(一)治安防范承包

治安防范是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的方式之一,也是全体公民的一项责任和义务。这一责任和义务,既可以要求全体公民在没有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为社会公共治安安全尽义务,也可以将其与经济利益挂钩,承包于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治安防范承包具有合法性。治安防范承包中的承包内容虽然一般属于私权范畴的事项,如纠纷调节、对违法犯罪人员的举报权和制止权、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正当防卫权、检举权和扭送权、治安巡逻等,但其中的治安巡逻却具有双重属性:既属于公安机关的公权力,又属于私权的范畴。治安巡逻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为了维护社会治安而依法组织实施的一种巡查警戒活动;在我国进行治安巡逻工作的既有专门巡警队伍,又有由各种民警、武警和派出所抽调的警力等组成相对固定的警察队伍,还包括由民警组织和带领的群众性治安联防组织。由此看来,治安巡逻虽属公权力的内容,但实践中承包的事项仅限于群众性治安联防组织所实施的事项(又称为治安巡防),为一般管理权范畴,对于属于警察权范畴的强制措施和执法活动并没有纳入承包范围。因此,对于治安防范承包内容的范围界定应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治安巡逻;二是治安巡逻之外的治安防范内容;对后者进行承包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对于前者中的治安巡防(即群众性治安巡逻)进行承包并没有牵扯到警察权的市场化,也不违法。因此,在此基础上的治安防范承包就能作为社会治安防范群防群治的一项新举措,其存在也才具有真正的合法性。

(二)治安管理承包

治安管理是公安机关的行政职能,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具体的治安管理职权有治安管理命令权、治安处理决定权、治安强制权、治安处罚权、治安调解权、治安奖励权等。治安管理是国家警察机关的权限,涉及公权力。《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也就是说,治安管理是一项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执法活动,是具有执法性质的公权。根据法治原则,任何一项行政权力的取得与让渡都必须有法律的授权,这就使治安管理承包内容的合法性受到了极大的质疑。但笔者认为:首先,法律本身就具有滞后性的特点,现行的法律虽没有给予治安管理承包以合法的地位,但这并不能说明治安管理承包从本质上就是错误的;其次,法治原则的依法行政并不仅仅是指恪守现行的法律、法规的现成文本规定,还应包括这些法律所体现的立法精神与法律原则。治安管理权中的一些具体权利如户籍管理、暂住人口的登记和发证、房屋出租管理以及治安调解权虽属公权力,但不属于国家强制管理权,是具有业务性的管理权。将其承包并没有改变公权力的性质,只是对该权力进行必要的社会授权调整,并没有造成“公法向私法的逃遁”。执法权依然掌握在公安机关手中,治安承包人只是通过行使这一部分非强制性的管理权来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辅助力量和补充,以便更充分地发挥行政权的灵活性优势以及广泛的社会资源参与热情,进而实现公共管理的多元共治。

二、承包协议性质的困境:民事合同VS行政合同

对于公共治安承包的协议性质,理论界并没有作很明确的界定。大部分学者将公共治安承包协议笼统定义为行政合同,殊不知根据承包内容的不同,其协议的性质也应作不同的诠释。

(一)民事合同

从上面看来,治安防范承包的承包内容除了治安巡防具有双重属性外,其他的都属于私权领域。而对于治安巡防以外的治安防范内容承包合同应看作民事合同。所谓的民事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不含治安巡防内容的治安防范承包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基于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民法基本原则而达成的一种合同;内容属于私法领域的内容,不涉及公权力,主要包括双方的民事权利、义务和奖惩;发包方与承包方都属于平等主体;合同也是基于双方合意而签订的;因此,此类合同当属民事合同。

(二)行政合同

行政合同又称为行政契约,是指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双方的意思一致,所缔结发生行政法上法律关系的合同。治安管理承包合同和治安防范中治安巡防承包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是行政主体——公安机关、公安派出所等;从合同内容来看,承包人和发包方的权利、义务都围绕着“公权力”(如登记出租房、外来人口登记、治安巡防等)而存在,而这些权利和义务具有行政属性,要受行政法原则的约束,不能随意免除和放弃;签订该种合同的目的是为了执行公务、实现特定的国家行政管理目标;合同是以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合同中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益权,主要表现为签订合同的选择权,如宁波泗门镇治安承包的承包人三分之一是党员,一半是退伍军人。这就是派出所运用签订合同选择权,通过招标的形式,选择特定签约对象的结果。这充分说明治安管理承包合同与治安巡防承包合同在本质上属于(准)行政合同。

三、承包签约主体的困境:公安机关VS民间主体

在公共治安承包的实践操作中,公安局、公安派出所、村民委员会、物业公司等均可在不同的条件下作为对外签订主体。至于在何种条件下和何种合同中,谁能作为发包方,成为对外签订主体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如浙江嘉兴的嘉善县出现了由警署将治安防范承包给民警个人,再由民警挑选保安人员进行防范的模式。治安防范承包分为治安巡防承包以及之外的治安防范承包,二者由其内容性质不同,导致对外签订主体必有差异。因此,随意地确定发包方可能会引发合法性质疑。

(一)祛除治安巡防中治安防范承包合同的签订主体困境。这类合同的内容属于私法领域的内容(如纠纷调节、对违法犯罪人员的举报权和制止权、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正当防卫权、检举权和扭送权等),合同性质属于民事合同,其发包方既可以是村民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等民间组织,也可以是公安行政机关及其派出所机构。因此,此类合同的签订主体一般不存在多少争议。

(二)治安管理承包合同与治安巡防承包合同的签订主体困境。行政委托是指基于管理上的需要,某一行政主体委托另一行政主体或其他组织及个人,以委托人的名义代行其职权或者其他事务,其行为效果归属于委托人的法律制度。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18条第1款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因此,当承包方为个人的时候,这类承包是否属于行政委托关系呢?《国家赔偿法》第7条第4款明确提出,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委托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此款已将个人行使公权力纳入可能情形之一,承认个人也能作为行政主体。笔者赞同陈新民教授的学术观点,即行政任务的委托可以依法律或其他法规,甚至经由行政合同来委托及授予执行权限。由此看来,治安管理承包与治安巡防承包实质上属于一种行政委托关系。另外,又由于此类合同属于行政合同,签订主体的一方必须为行政主体,因此,公安局以发包方的身份出现,直接参与此类承包合同的签订没有任何异议。但是,问题在于公安派出所是否也能以自己的名义成为发包方?在行政委托关系中,委托方必须是行政主体,非行政主体不能成为行政委托法律关系中的委托方当事人。根据行政法学的行政主体理论,公安派出所作为公安局的派出机构,只要有法律法规的授权,或者权力机关对其作了某种专门行政授权,且当其行使这种职权时,公安派出所就可以成为行政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公安部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以及《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等,公安派出所享有法律、法规设定的关于暂住人口管理、出租房屋管理等方面的行政职权,因此,公安派出所可以凭行政主体身份对外签订治安管理承包合同和治安巡防承包合同。

以上对公共治安承包合同的对外签订主体进行了标准定性,但笔者认为,不含治安巡防内容的治安防范合同的签订可以不让公安机关直接参与,而是由公安机关以外的民间组织或个人与承包方自行签订,公安机关只是在受邀请的情况下,以承包合同的居间者面目出现,负责业务指导和监督合同履行,这样有助于减少众人对该合同性质的误解,体现该类承包合同的民事性及主体地位的平等性。而治安巡防承包和治安管理承包合同的签订则必须由公安机关直接以发包方的身份,直接参与合同的签订,以保证行政合同订立的合法性与合同履行的公正性。

四、承包合同当事人角色定位的困境:发包方VS承包方

(一)公安机关(发包方)的角色定位困境

公共治安承包是应公共治安需求多样性与提供单一性的矛盾而应运而生的,是一种公共治安的多元主体提供方式。虽然这一新尝试以契约的方式提高了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但同时也引发了公安机关的角色定位问题。

有人认为在公共治安承包中,公安机关是在向社会转嫁和转移自己的法定义务,与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当好“守夜人”、管理好公共事务的趋势是相悖的。治安承包是满足那些安全需要较高的组织或个人而展开的,是公安机关提供必要的、基本的安全服务以外的一种补充形式。当前,行政权力正逐渐向服务行政、给付行政转变,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治安防范和治安管理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给付公共产品的服务行政。法律并不禁止公安机关根据民法规定通过与特定公民、法人签订治安承包合同的方式来履行职责。但不管是治安防范承包,还是治安管理承包,公安机关都不得以治安承包合同存在为由而拒绝履行治安管理职责或为治安管理失职进行辩解。如果实行承包后,公安机关将不再向这些地区提供安全防范和管理服务,这就有可能在公共治安承包者的承包失败以后,使那些本想获得较高安全需要的组织或个人的合法权益遭到更大损害的风险。《人民警察法》第6条规定,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是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职责。因此,公安机关不应该在该区域的治安防范任务被承包以后而成为“甩手掌柜”,而应当是给这块承包区域加上双保险,确保发包人享受到高于一般区域的公共治安服务。

当承包人履行合同侵犯了其他公民或组织的权利而使社会治安出现了问题时,公安机关是否仍须按公法承担相应责任也成为了角色定位的困境问题。公共治安承包的合同分两种:一种是祛除治安巡防的治安防范承包合同;另一种是治安管理承包合同和治安巡防承包合同;后者属于行政委托关系。根据《国家赔偿法》第7条的规定,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委托行政权力时,若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委托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这就说明在后一种承包合同中,公安机关仍须按公法承担责任,因为《国家赔偿法》等法律对公安机关的约束不可能因为公安机关自身与特定公民、法人之间签订的一纸合同而被解除。但前一种合同(即祛除治安巡防的治安防范承包合同)属于民事合同,这类合同中的公安机关勿须按公法承担责任。当其作为此类合同的发包方时,负有履行合同的附随义务,若因其附随义务的缺失而导致承包人侵犯了其他公民的权利时,公安机关应承担民事责任;当其只作为此类承包合同的居间者出现时,公安机关只承担监督者的责任。

(二)治安承包方的角色定位困境

至于治安承包方同样也存在着相应的角色定位困境。首先,承包方在合同中代表谁工作,应对谁负责,这是一个困境。在治安管理和治安巡防承包合同中,公安机关与承包方之间是一种行政委托关系,此时,承包方是代表公安机关来工作,并对其负责;在祛除治安巡防的治安防范承包合同中,不管公安机关是否作为合同的对外签订主体,承包主作为民事主体不存在代表谁工作,但他却应对合同另一方,即“发包方”负责。其次,如果这些承包人在履行合同时出现了伤亡现象,由谁来承担责任以及是否算公伤也值得斟酌。笔者认为,在治安管理承包合同和治安巡防合同中出现的伤亡可以算工伤,而不能算公伤。公伤是指在国家法律范围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执行公务造成的伤害。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此时责任应由公安机关来承担。而在民事合同性质的治安承包合同中,承包人出现的伤亡不能算作工伤,责任应由自己承担。第三,承包方在巡防时要完成承包任务难免会对有嫌疑的人进行盘查或检查,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也就是说,盘查属于警察刑事权的一部分,承包方无权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立法法》第8条第5款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制定法律。如果随意盘查过往车辆及人员,显然是侵害了被管理者的合法权益,有悖于《宪法》在内诸多法律的规定。因此,如何确定承包人角色的法律定位直接决定治安承包是否合法。第四,承包方进行巡防的场所没有进行明确界定。若其将巡防的场所扩大至公路时,则牵涉到上路执法权的执法主体资格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条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安全管理工作。由此看出,上路执法权只属于极少数的特定行政执法机关,民间组织或个人都不具有。而深圳市福田区首批160名民防队员于2003年3月25日开始上路巡逻。这种巡逻主体和巡逻行为是否合法,不禁引人深思。

五、承包经费来源的困境:财政资金VS社会资金

对公共治安进行承包,其初衷之一就是为了解决政府财政拮据的问题。根据笔者对公共治安承包具体实践事例的总结和概括,其经费来源共有以下四种形式:1.村民或居民自己出钱;2.完全由财政部门划拨;3.完全由企业出资;4.由居民或村民出一部分,由财政部门出一部分;5.由居民或村民出一部分,由企业出一部分。虽然各地采取多种方法来提供承包经费,但主要目的却是相同的,即“治安承包,百姓掏腰包”,也就是所谓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就相当于把政府的财政紧张转嫁给了公民,让公民来承担这一部分差额。所以,一直有人质疑治安承包经费来源的不妥,即既然公民已经通过交税方式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治安这种公共产品付了费,如果再另外交费,就交了双份费用。治安承包这一模式沿袭了新公共管理的“顾客导向”,将“公民”看作了顾客,采取了“使用者付费”的方式,忽视了“公民”模式的权利诉求,加重了“顾客”模式的利润色彩,导致经济上的贫穷者和政治上的贫弱者得到更低劣的服务,甚至得不到服务。此外,治安承包还有一个“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钱,谁受益和花钱保平安”的理念,即是说如果在某个区域中,有些居民没有出钱,而有些居民出了钱,那么没出钱的居民是不是就不能享受到治安承包服务或者享受的程度不一样?再或者外地的人到了这个区域,是不是也要交钱才能完全保障自己的安全?这就有悖于公共服务分享的无差别性及安全平等性,有一种变相歧视的嫌疑。所有这些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对公共治安承包公平性的拷问。同时,根据《立法法》第8条第6款的规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只能制定法律。实践中,公共治安承包十分混乱的经费来源形式导致有些经费来源并非是村民或居民自愿缴纳,而是带有强制、半强制的性质,有些甚至违法。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治安管理承包合同和治安巡防承包合同,其经费只能由财政拨款,不能凭借“谁受益,谁出资”的规则向公众收取;对于不含治安巡防的治安防范承包合同,其经费来源应依发包方不同而定:一是若公安机关为对外签订主体,则由公安机关承担主要经费,村民或居民承担小部分经费;二是若发包方为公安机关以外的组织或个人,则可按其区域性进行划分,由受益者自筹经费,政府根据需要和可能只适当地提供补贴,而纯商业区域的治安承包可完全由店铺自筹经费;在一般的居民小区(非富人小区),则由居民自筹经费,政府只针对特殊情况的困难群体(如贫困户、残疾人等)进行补贴。

公共治安承包是社会治安严峻现实的召唤,是公共管理社会化、市场化的催生成果,是人们在社会转型期中使社会的治安矛盾通过对传统体制的扬弃和对市场体制的借鉴而得以在内部暂时解决的一种现象。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它与其他的新生事物一样带有自身的缺陷和问题。这种大众争议的社会现象究竟是离经叛道的行为,还是锐意革新的创举,就迫切需要我们用理性审视的“法眼”对其所面临的法律困境进行考量和解析,进一步寻求到公共治安承包的发展之道和完善之策,唯其如此,才能使公共治安承包制度与实践摆脱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处境,迈向法治化的康庄正途。

治安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关于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按照"城区抓防控、社区抓创安、部门抓参与"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社区治安各项工作措施,大力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深化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促进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实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区稳定"的工作目标,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指标,确保全区社会稳定,努力开创社区社会治安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区治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切实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综治委、办的作用,根据职能和规模调整的变化,狠抓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在社区的落实。

2、进一步强化综治成员部门的职能作用,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安全创建活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个环节,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推动群防群治工作的开展,努力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

3、以责任制为龙头,以"严打"为重要环节,以预防犯罪为重点,以基层安全创建为载体,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建立"打、防、控、管"一体化的工作体系,维护社会治安的措施更加有力,重点更加突出。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和职责更加明确,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权制等激励约束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综治委联席会议制、联系点制、委员述职制、组织协调指导考核等奖惩机制更加完善。

三、工作任务

(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加强治安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大"严打"整治斗争的力度,把严打、严防、严管、严治紧密结合,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维护社区治安秩序,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及时整治治安问题突出的场所、区域,减少治安隐患,营造文明法治的社会环境。继续保持对"严打"的高压态势,社区治安稳定,刑事案件发案相对平稳,减少严重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杀人、盗窃、抢劫等暴力犯罪,不发生危害社会治安和社区稳定的突出问题。杀人案件破案率达到75%以上,破现行案件数、逮捕劳教数达到规定指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社区单位、居民群众的法律观念不断强化,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形成良好的依法治理氛围。

2、深入开展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组织协调、部门联动、依托基层、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和掌握本管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矛盾纠纷、不安定因素和治安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妥善处置,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或酿成群体性事件;坚持领导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责任追究和工作考核制度。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为单位和居民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切实把好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第一道防线,积极预防、减少并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民间纠纷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不发生有影响的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无"民转刑"案件。

3、加大治安防范和管理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治理措施。

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要害部位、复杂场所、特种行业的管理,加大查处力度,查清管理死角,及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健全制度,防患于未然。

(1)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街道党工委要加强领导,政法各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把管理、教育、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要本着"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流动人口登记率达90%,暂住人口办证率达95%以上,函查率达到100%,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达到100%,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不失控,暂住人口违法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

(2)进一步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逐步实现帮教组织网络化、帮教措施制度化、安置渠道多元化、安置方式多样化、安置机制市场化,搞好监所内的改造与社会安置帮教工作之间的衔接,做到不漏管、不失控。要全面摸清底数,重点做好有可能重新犯罪人员的帮教和管控工作。要广开就业渠道,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帮教工作,帮教率达100%,控制率达95%以上,安置率达到85%以上,重新犯罪率分别不超过5%和7%,"五类外执犯"管理控制工作得到加强,重新犯罪率不超过2%。

(3)进一步巩固房屋租赁治安管理工作成效。按照"规范租赁行为,巩固整治成果,堵塞犯罪漏洞,建立长效机制"的要求,把房屋租赁治安管理作为社区治安的前沿关口,加大治理力度。坚持专门机关管理与群众组织自我管理相结合,加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人口管理控制水平。租赁房屋户签书率达到100%。继续实施"防拉栓"工程,进一步扩大安装覆盖面。有条件的小区要推行110报警入户系统,提高技防水平。

(4)积极推行警务进社区工作。按照2-3个社区的规模组成一个警务区,建立一个警务室(可一室多用),每个警务区配备3至4名社区民警和2至3名社区保安。6月底前各管区警务室建设要完成应建任务的70%以上,年底全面完成警务室建设任务,并全部落实"一区一警"。通过加强社区警务建设,形成并完善以街道治保会、看楼护院巡逻队为主体的居民住宅自防体系;以护厂队、厂街联防、技防联网为主体的单位内部"三防"体系;以派出所民警、社区保安队、治安联防队、社区治保会为主体的社会面管控体系;以治安亭、报警点、检查站、堵截点为主体的查控体系。

4、深入持久地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要把基层安全创建活动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重点抓好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窃、抢劫等多发性案件的预防工作,努力提高安全创建的质量,扩大"三防"覆盖面。要增强治安防范的科技含量,强化"科技创安"力度,重点抓好社区治安产业化和住宅防范智能化管理,并按照统一、科学、合理的要求进行规划,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尽快提高技术防范覆盖率。新建居民小区要逐步推行小区重点监控系统、楼座对讲电控系统、家庭防盗报警系统、基层工作电脑化管理系统,不断增强对可防性案件的防范能力。单位内部"三防"覆盖面达到100%,重点要害部位技防率达到95%以上,居民住宅防范措施全面落实,防盗门安装率和楼院看护率达到95%以上,社区内没有突出的治安防范、控制和管理死角。深入扎实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无毒社区、安全文明校园和企地共建安全社区等工作,巩固和扩大安全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治安防范竞赛活动,上半年召开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抓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促进竞赛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区级安全社区达到90%以上,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省、市级安全街道的覆盖面。到2005年省、市级安全街道要达到90%以上,全区"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的数量逐年有所提高,努力争创全国安全小区。

(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充分依托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优势,切实加强街道、社区两级综治组织机构的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干部,增强其权威性和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社区治保、巡逻、调解、普法、帮教和消防"六位一体"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社会治安工作措施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

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街道综治办、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等各层次的综合治理和社区治安工作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有足够的警力和人力开展工作,使基层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要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严格考核,扩大监督,扎扎实实地开展社区治安工作,力争取得明显实效。年内将对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治安巡逻工作进行一次检查。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团员,机关、企业退离休老干部、老职工,广大居民群众,驻区单位,社会志愿者和物业管理机构等在社区治安工作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警民联防、专群结合的维护社区治安队伍,逐步推进专业有偿保安服务的发展和普及,不断扩大治安力量的群众基础。大力加强综治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综治干部和人员政治业务素质。根据工作需要组织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综治干部、社区干部的社区管理水平;不断加大政治理论培训力度,今年在区委党校举办2期政法干部和综治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围绕加入WTO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各街道党工委也要抓住有利时机,适时组织培训,至少举办1期社区居委会干部培训班。

认真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作风建设年"、"调查研究年"的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综治工作的研究和宣传,使群防群治的各项任务得到更好落实。

(三)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进一步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四五"普法工作,巩固和扩大法制宣传、依法治理"四个一"工程成果。即抓好一个中心(设于区委党校的普法教育中心)、一条街(兴隆路法制宣传街)、一个基地(青岛21中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一个广场(海云广场宣传栏阵地),通过"四个一"工程的深入实施,促进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增强道德、法制观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以全面推行社区治安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把社区管理与社区教育、社区服务密切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社区普法宣传、法制教育、法律服务和"律师进社区"活动。健全组织网络,发展志愿者队伍,加强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丰富各种教育活动,形成浓厚的社区法治氛围,保障社区居民的各项权利。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进一步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各项措施,积极预防和减少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犯罪率要控制在打击处理总数的55%以内。加大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年内集中组织一次对学校周边秩序的安全检查与整治。把关心培养教育青少年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法制教育副校长的作用,进一步改进学校法制教育,强化社区教育管理服务功能,严厉打击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犯罪案件,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协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检查、配合、补充、协作的工作机制,丰富青少年的社区活动。强化学校周边环境及文化娱乐场所治安管理,努力净化社会风气,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治安工作机制。

社区治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社区的具体化。各级综治组织要定期分析研究治安形势,针对一个时期的突出治安问题作出部署,更好地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作用,有效地组织各职能部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推动工作的深入发展。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治安的各项制度,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科学的考评体系,健全部门联席会议、治安形势通报、督促查办和奖惩等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加大责任查究力度,对因工作不力而导致发生危害社区稳定和社会治安问题的部门和单位,坚决实施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责任心不强、工作落后、基础薄弱的部门和单位实行黄牌警告,限期改进。把落实治安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紧密结合起来。

进一步强化"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抓好本单位和本管区的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驻区单位应自觉接受区委、区政府对社会治安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区综治机构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加强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防范,防止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治安范文篇9

一、社会治安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落实各项维稳措施,全力推进“平安”建设,社会治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有所提高。

(一)加大严打整治力度,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为着力点,公安机关深入组织开展了维稳集中行动、冬春季严打整治行动和追逃集中行动,加大了对治安和刑事案件的侦破力度。成功破获了“12.28”伤害致死案,尾随抢劫银行取款人案等重特大案件,破获刑事案件20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3人,打掉团伙21个,抓获团伙成员75人。一季度,刑事发案772起,与去年基本持平,治安案件共发2025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3%。市人民法院着眼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职能,积极参与严打整治斗争。2010年至今年3月份以来,市人民法院审结各类刑事案件556件758人,打掉12个抢劫、盗窃团伙。市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批准逮捕和提起公诉职能,2011年以来,共批捕各类案件27件31人,提起公诉102件164人。

(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夯实了社会治安工作的根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打防并举,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坚持重心下移,固本强基,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强了社区警务室建设。为适应社会治安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市公安局优化警力资源,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建成城乡社区警务室74处,配备社区民警87名,保安队员174名,社区民警占到派出所警力的45.9%。二是加大了法制宣传工作力度。为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制化水平,市政府始终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依法治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强化保障措施,加强检查考核,确保了各级依法治理机构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和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三是加强了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镇街区、社区、村居调解组织网络,选聘了政治觉悟和群众威信高、责任心强又熟悉法律知识的人民调解员,并加强了对调解员的培训、考核和指导,使人民调解工作步入良性轨道。今年1-3月份,人民调解受理矛盾纠纷405起,调处399起,调处成功率达98.5%以上。四是有效开展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按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局组织实施,相关部门配合,司法所具体执行”的工作要求,积极推动工作开展。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我市共接受社区服刑人员1466人,解除775人,现在册691人,有效减少了矫正对象的再次犯罪。为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我市还由司法局牵头,市镇村三级联动,依法、规范、有序地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到2011年3月,全市累计接受安置帮教对象1246名,安置率达98.7%,帮教率达99%。

(三)积极开展维稳整治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一是深入开展了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对中小学派驻民警和保安人员,并安装了监控探头,配备了警械装备,有效地维护了校园及周边安全。二是加大了对上访重点人群、政治与治安危险分子等的排查力度。对这部分人进行分类登记,详细了解情况,及时掌握动向,实行跟踪管理常态化。三是加强了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积极推进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加大对超速、超载、超员、酒后驾车、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对一般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理力度,有效遏制了一般事故,避免了重大交通事故。四是强化了对重大任务的安全保卫。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确保了“两会”、春节、元宵节等安保措施的落实,圆满完成了省委主要领导考察调研活动的安全保卫任务。五是开展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工作。为适应公共信息网络发展形势需要,有效防范打击利用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市公安局选调精通网络管理技术的民警成立了网监中队,隶属治安管理大队。自2008年3月成立以来,监督、检查本地联网单位、互联网数据中心、网站论坛、上网服务场所等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200余场所(次);发现、处置各类违法信息7000余条;查处网络违法犯罪案件30余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53名。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了行政执法水平。市公安机关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作为社会治安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从严治警和素质强警,不断加强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提高了干警依法执行案件、妥善化解矛盾的能力。积极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规范执法主体,完善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提高了执法水平。注重加强对执法干警的党风廉政教育,贯彻落实“五条禁令”,防止和减少了执法队伍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二、社会治安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的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社会治安现状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受国内外环境综合因素的影响,各种矛盾互相交织,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捣乱破坏活动进一步加剧。活动屡打不绝,管控任务艰巨繁重。刑事发案总量较高,尤其是“两抢一盗”侵财犯罪依然呈高发态势,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影响了群众安全感,群众对此反映比较强烈。

(二)社会治安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外来务工人员大量增加。外来的务工人员,涉及20多个民族,其人员职业变换快,流动性大,部分人员意识偏激,给流动人口的管理增加了难度,也给社会的治安稳定带来潜在性的问题。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因劳资纠纷、城市拆迁、土地补偿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出现多样高发的特点。在道路交通方面,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事故隐患呈上升趋势,交通秩序的维护整治任务更加艰巨。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违法犯罪的新领域,网络诈骗、网络、网络色情、网络造谣惑众等违法犯罪活动还在日益严重地危害社会的稳定。

(三)社会治安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部分职能部门综治观念淡薄,治安“一盘棋”的意识不强,认为社会治安管理只是公安机关的事情,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意识不强。有些重点路段、场所和部分部门单位未安装电子监控设备,或者设而不用,用而不管,形同虚设,不利于治安综合防控和案件的及时侦破。有的居民小区保安力量薄弱,安全设施缺乏,给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留下了可乘之机。

(四)警力、警务保障设施仍有一定的差距。经调查了解,虽然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大了在社会治安方面的投入力度,但警力相对不足,装备相对落后依然是制约我市公安机关高效工作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市正式干警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万分之五点八,低于县市区平均水平。由于警力配备不够充足,致使社区警务、街面巡控等治安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没有真正建设起“三级巡控”模式,重点街(路)面,主干道路口,繁华地段、公共场所等地方的治安动态监控覆盖率不高,与“一制两圈七网”建设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治安工作的几点建议

平安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切实做好社会治安工作,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顺利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加大普法与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一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深入开展全民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二要重点抓好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将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当中,要在学校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安全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应急疏散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要广泛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发展壮大平安建设志愿者、综治协管员、治安信息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加强巡逻,形成全社会人人共创人人共享平安的良好氛围,筑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人民防线。

(二)建立健全严打机制,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一要下大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加大对群众安全感影响较大的“两抢一盗”、故意伤害等恶性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暴力手段参与的违法行为,震慑犯罪。二要加强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强化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地区的安全保卫,加大对校园周边网吧、出租房的管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三要完善重点场所的电子监控设施和报警设施建设,增派警力,加强路面巡逻执勤,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适当延长晚上路灯的开放时间,为夜间路人的行走提供方便。四要积极排查整治道路危险路段,不断完善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机制,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继续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推进酒后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常态化,确保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三)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打造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控体系。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体系,各部门和单位既要分工负责,也要密切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逐步建立起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情报的收集传递、反馈、综合研判机制,完善情报信息收集手段,及时整合情报信息资源,建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情报信息平台,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的整合共享,保证各部门为履行其职责及时获得必需的信息。公安机关要切实发挥治安防控体系中的中坚作用,加强协调和信息交流,努力构建社区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治大格局。

治安范文篇10

一、当前我县突出的治安问题主要问题有:

1、刑事案件反复较大。去年1-6月,刑事案件继续以较大幅度下降,共立435起,比降43.9%。但下半年以来,刑事案件开始出现反弹,7-12月共立刑事案件771起,比上半年上升77.2%,比上年同期上升151.1%,并直接导致全年发案总量上升。年内全县共立刑事案件1206起,比增11.4%,其中,重大案件607起,比增46.9%。“两盗”案件突出,盗窃928起,比增16%,占全部案件的77%,其中入室盗窃发530起,盗窃机动车发288起。

2、""活动屡禁不止。而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去年,我县政法部门重拳出击,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治理""专项行动,加大对""的打击力度。全县查处""案件182起848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的56人,治安处罚792人。尤其是公安机关侦破了我省最大的网上""透码信息团伙诈骗案,抓获涉案人员13人,缴获作案工具电脑11台、手机87部,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在我县依然热度不减,波及范围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大量民间资金外流;每到开彩时间,手机信道被""占满,影响正常的通讯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大街小巷议论纷纷。因""引发的杀人、伤害、抢劫、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也有所上升,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制约了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稳定。

3、交通安全令人堪忧。2003年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10起、死42人、受伤461人,经济损失233万元。特别是省道秀里线途经我县吴山、石牌、上京、太华、建设、广平六个乡镇25个行政村,公路里程101公里。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加大,客货车辆严重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车、违章占道和违章超车、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摩托车超载、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章现象严重,群众安全意识差,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秩序问题突出。2003年省道秀里线大田路段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4起,死亡31人,受伤253人,分别占全县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45%、74%、55%,一方面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害。另一方面,由于沿途群众和驾驶人员的法制意识较淡薄,借交通事故蓄意阻碍道路畅通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去年以来,省道秀里线大田路段发生类似群众堵塞交通事件8起。仅12月21日在太华汤泉和建设建忠路段连续发生两起。在这些事件中,有的在赔偿问题上漫天要价,有的非法扣押肇事车辆,有的殴打司机,甚至围攻、殴打交通民警,毁坏警车和办案设备,有的堵车时间近10小时,造成极坏的影响。

4、行政执法环境较差。特别是个别乡镇出现暴力抗法,殴打执法人员,抢夺被扣物品,毁坏办案设备。今年2月3日,由三明烟草局、三明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大田县烟草局、大田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联合组织到建设镇缉查非法收购、加工烟叶统一行动。在查缉建设镇建乐村业主高加有家时,当场查获非法收购烟叶1万斤,烟草部门按程序暂扣其非法收购的烟叶时,高加有亲属、亲人及当地群众上百人围阻烟草执法人员,将已装载好的烟叶卸掉,将工作人员的摄像机、照相机抢走并扔入河中,围殴中烟草工作人员手机丢失3台,2名烟草工作人员被打伤,去年此类事件在建设已发生2起。此外,建设镇、广平镇还发生因计生工作殴打镇干部事件,广平镇发生因非法占地建房围攻殴打镇和国土资源局干部事件等。

二、主要原因分析

有的领导认识不足,措施不够有力。有的部门领导、单位领导没有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局意识、整体意识不强,对维护社会稳定认识不足,没有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工作的落实。如有的单位对干部职工参与""不闻不问,对参与""的干部职工底子不清,情况不明,没有严格按照省纪委、监察厅《关于严禁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参与""违法犯罪活动的暂行规定》的要求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一些相关单位、部门管理措施、行政措施跟不上,有的对一些闹事苗头麻木不仁,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甚至能遮的遮,能拖的拖,导致问题越拖越大,酿成难以收拾的局面。如非法生产、加工烟草制品,非法抱养婴儿的,有的明知是非法的,却抱着侥幸心理,一方面逃避打击,另一方面碰到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采取暴力抗法,甚至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执法人员,毁坏办案设备,殴打执法人员,阻挠正常的执法活动,对违章违房也是一样,出现违章建房的苗头,没有采取果断的措施予以拆除,以致违章建房现象越来越多,积重难返,几个重点乡镇被拆除、制止的违章建房占不到10%,无形中助长了这股歪风,造成工作被动的局面。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视不够。花钱保平安的意识不强,可防性案件防范不力,导致两盗案件上升势头没有遏制住。群众法制意识较淡薄,防范意识较弱。一些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对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不够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不到位,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治保、调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不足,治安联防队伍建设工作滞后,特别是城区治安联防队伍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单位内部及居民楼院安全防范能力差,以致“两盗”案件多发。

3、部门团结协作不够,依法发挥职能作用不到位。个别部门领导片面强调本部门利益,互相通气,团结协作做得不够。有的部门领导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理,对事关别的部门的事情关心不够,互相联系较少,导致处理问题时形不成合力。个别部门依法发挥职能作用不到位,该抓的没抓,该管的管不清楚,甚至出现有利益的事情抢着抓,抢着管,没有利益的事情一推了事,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正常的执法环境。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方面,也存在经验不足,组织协调不够,处置措施不够果断,个别群体性事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和打击,造成一些群众有样看样,产生恶性循环。此类群体性事件有一共同点,都是以造成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为手段,逼迫政府或相关部门满足其提出高额赔偿要求,呈现出互相效仿、互相攀比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执法秩序和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若不加以整治,必将造成恶性循环,给今后处置类似事件造成被动。

4、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在打击""非法活动上,公安政法机关虽然力度不小,抓了一批,判了一批,治安处罚了一批,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深挖力度不够,特别是一些庄家、赌头没有彻底铲除。如非法生产、加工烟草制品,非法抱养婴儿的,有的明知是非法的,却抱着侥幸心理,一方面逃避打击,另一方面碰到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采取暴力抗法,甚至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执法人员,毁坏办案设备,殴打执法人员,阻挠正常的执法活动,对违章违房也是一样,出现违章建房的苗头,没有采取果断的措施予以拆除,以致违章建房现象越来越多,积重难返,几个重点乡镇被拆除、制止的违章建房占不到10%,无形中助长了这股歪风,造成工作被动的局面。

5、群众法律意识较差。参加""活动的明知""活动非法,却争先参与、津津乐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对某些群体性事件,一些群众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错误思想,采取聚众堵塞道路交通的过激行为,或围攻执法人员,使事态扩大,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的群众明知是非法活动,却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积极参与,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做非法之举。

6、一些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基层组织软弱焕散,工作无力。有的基层组织工作不落实,对矛盾纠纷不能及时排查调处,化解矛盾。有的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没有及时做好疏导教育工作。有的本地干部认为众怒难犯,工作不好开展,遇到群体性事件制止不力,配合不够,有的甚至逃避工作,致使处置工作困难加大。有的干部还起到"军师"的作用,为一些非法事件出谋献策,影响处置工作。

三、对策措施

一、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党动员,全民动手,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各部门密切配合,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利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多种手段,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通过一个阶段的综合整治,使我县社会治安和执法环境有较大的改善,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各部门依法行政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活动得到有效打击,交通安全秩序明显好转,违章建房、搭盖现象得到遏制,执法环境得到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社会治安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我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和法制环境。

二、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建立和完善治安防控体系,要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面的治安防控体系,把“严打”与严防、严管、严控、严治结合起来,当前要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违法犯罪。要深化“四项”活动。即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创建“综治合格单位”活动;在农村广泛开展以落实“一区两会三包”、创“四无一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安全村活动;在旅店业、娱乐业和城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创建“治安优胜单位”活动。进一步加强暂住(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实施社区矫治试点工作;加强对枪支弹药、民爆物品、剧毒危险物品的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件)的发生。

三、坚持严打方针。政法机关要密切配合,以政法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为主,组织一次严厉打击聚众扰乱交通秩序、妨碍公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活动。特别是对去年发生的几起妨碍执行公务,暴力抗法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进行严肃查处。要整合社会各界力量,从重从快打击""非法活动,重点打击""非法活动的"庄家"、"赌头"。对综合整治工作中发现和已经触犯刑律的违法犯罪分子,贯彻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该抓的抓,该判的判,公安机关要做到快侦快结,检察机关要做到快捕快诉,审判机关要做到快审快判,狠狠打击犯分子的嚣张气焰。

四、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各职能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统一步调,加强协作配合,建立联系协调机制,适时组织联合行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优势,形成打击整治合力。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建设局、烟草局等单位,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开展重点清理违法用地、违章搭盖、非法收购烟叶、非法生产销售烟草制品的联合执法行动。要组织有关部门对省道秀里线大田路段的交通秩序进行整治,重点查处乱占道、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违章行为。各主管部门要全力以赴,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制定严密的工作方案,抽调专门的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要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把综合整治工作推向深入,取得实效。社会治安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督察组对一些大案要案、疑难案件、有阻力案件进行督察,组织警力、攻坚克难,努力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