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9:50:32

语文实训总结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篇1

在实习学校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对于小学中的日常教学和日常工作情况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尽管自己也当了近15年学生,而小学时代更是在我生命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初次以一名小学教师的身份重回小学去实习、去体验,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大不相同,而视角更是变得迥然不同了,因此感受也与以往有着天壤之别。

第一,来谈谈我的实体感受。由于本次实习是分散型的模式,因此我们与孩子们接触的时间较之以前减少了很多。不过,在实习期间,我还是深感到了作为实习老师的乐趣,同时,它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了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为了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近两个月的实习,如今回味起来,真是让人感慨颇多,不禁有一种眷恋。自进入大学校园以来,我就渴盼着走上讲台,希冀着孩子们叫我“老师”。这次终于如愿以偿,心中怎是难以抒发的成就感。我实习的班级是六年级一班,这个班级非常优秀,“优秀”主要体现班上大部分同学是教师子女,教师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均比较高,很多同学都有自己明确的爱好特长,并且知识面都比较广。但他们仍有作为孩子的天真,永远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到这个班级做自我介绍时,他们对我和潘长江同姓时,报以的爽朗笑声。但同时,我也深感作为小学老师的责任之重大。小孩子始终是小孩子,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本没有健全。虽然六年级的某些同学对老师的观点、看法会有某种程度上的质疑,但是绝大部分的同学还是始终相信“老师讲的即是真理”。因此,小学教师的劳动强度虽不算很大,但做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还是很辛苦的。这种辛苦主要是来自对学生人生的负责。要知道做小学语文老师,就意味着当班主任。尽管我不知道我们的辅导教师——吴老师平时忙不忙,但每周星期四,我都看见吴老师在教室和办公室之间奔波忙碌。“起早贪黑”无疑就是班主任每日的生活状态。早上得早到学校,督促同学们的朝读。中午要负责帮同学们添饭、守午休和辅导同学们的作业。除此之外,班级琐事更是层出不穷。很多同学天性跳调皮,总是会时不时出现一些小茬子,这就得找学生谈心,做做他们的心理和思想教育工作。而六年级的学生还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在家长思想的左右下,他们都很看重成绩。因此也要常找那种成绩不是特别稳定、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好的同学谈心、鼓励他们建立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这些,常常会弄得老师疲于奔命。

第二,来谈谈语文教学的感受。简单一个字——“难”。教书匠好当,教育名师难成。听了几位老师分别讲的示范课之后,我开始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篇“处女作”。老实说,当时的自己并不是很紧张。要知道,我一直很向往讲台,很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但或许因为是第一次,经验实在不足和随机应变能力的确不强,课堂上出现了很多状况。首先是,不自信,在没有生字卡片的情况下,自己一下子就变得六神无主起来,信口叫他们拿出书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这是他们所没有遭遇的情况,一个个睁着困惑的眼睛望着我。这更让我乱了阵脚,随笔在黑板上写起生字来,丝毫没有注重生字的规范、标准性,这无疑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大忌。而且没能拿出教师的霸气,很好的掌握住课堂秩序,导致课堂陷入混乱局面。其次,我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居然把“逸”这个字读成了“yí”而完全不自知,在学生明确指出来的情况下,我也没有及时修正。板书方面更是存在很大问题,对同学的表扬用词很单调、甚至很不恰当。总而言之,这一节课上过之后,心中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教师基本功一点儿都不扎实,这需要我今后大大改进。其次是,没有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去设计教学,即在教学设计时完全遵循自己的主观思维和理解,没有换个角度设想小学生会不会理解这个问题,这样讲学生会不会感兴趣,能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教学语言上不够规范,不够通俗化,不够幽默。这些都需要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去将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化为课本语言。要创设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使自身的教学产生良好影响。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也提出要我从教师的基本技能抓起,要树立自信心,站上讲台得有一种能控制住课堂的霸气。此外还要多听课,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这些都是在上课之后,在课堂生成总结之时,老师面对面的以委婉的说话方式指出了上课时存在的缺点。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受挫的心理,更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了我如何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她完全没有教师的架子,更多的是朋友般的亲切交谈。

第三,来我谈谈我批改作业的感受。批改作业,是做实习教师时干的另外一件很值得回忆珍藏的事。还记得自己在上小学时,对语文老师所写的评语很是感兴趣,总是会对某位同学的作文得到了语文老师的鼓励性评语充满艳羡之情,当时我就暗暗地想:以后自己当老师了,一定要给每位同学都写很多评语,让他们个个在心理上都得到平衡。而如今,真正轮到自己给同学们改作文时,才突然意识到这样写评语是不可能的。一是,要抓改作业的效率,二是有的文章可评可点的地方真的很少,三是这样会显得累赘、啰嗦。适当地让同学之间产生羡而不妒的情绪,反而有助于同学们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势头,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批改语文类其他作业时,我深刻意识到纠正学生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六年级的同学,仍有少部分同学有写错别字的情况,尽管只是小部分,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有义务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我在纠正学生每个错误的时候,写上激励的评语,或是画上一个伤心的表情。使同学们在评语和表情中知道订正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加以勉励之,开导之。对那些在我要求订正之后依然不订正的学生,我会在作业上清楚写明。我的指导思想是每个人都会犯错,错也不在乎大小,关键是要有改正错误的心,而教师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不断纠正错误的机会的平台。对于个别情况的学生,我会采取单独辅导他们的方式,直到他们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相信就是要有这样的耐心,才能把学生的缺点从根本上纠正过来。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篇2

我实习的班级——高二(10)班,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他们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指导老师同时还是校长办公室的主任,颇受关注,他们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这些都让我颇感压力,因为我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总是要给他们上课的。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教好他们,正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入手。既然指导老师教的这么成功,学习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经验自然是一条捷径。实习开始的两周,我便专心听指导老师的课,揣摩他的教学风格。指导老师也很负责,很热心地告诉我怎么听课,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呢,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至于如何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进行了调查。通过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显然,指导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适合他们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改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疑,新教材的指导思想肯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指导老师在课余,还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备课。他要求我先熟悉课本,然后在课本中挑选几篇我认为对学生有帮助,或者与高考相关的文章,去编写教学案。要挑选对学生有帮助的,或者与高考相关,这就要求我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趋势,工程量可谓浩大,但不可否认这是必须的。好的教学当然是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种需要可能是现实的参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决学生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满足后面一种需要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前一种需要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不是单单一个“应试教育”的指责所能逃避的。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势之后,便开始着手编写教学案。指导老师告诉我,教学案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的,不同于一般的备课,除了要体现教学思路,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学案中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对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起关键作用的。教学思路不是大问题,这些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就大有学问了,不仅要对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彻的理解,还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十分地费脑筋。

在备课方面,指导老师也给了我讲述了一些注意事项。备课时,不要巨细无遗,那样在上课的时候可能很难找到要讲的东西,最好只是提纲挈领的一些东西,再补充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具体的用到的知识,自己应该十分熟悉,记在脑中。上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课堂的进展情况,适时调整教学。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篇3

1.考核方式改革的背景

1.1社会状况。当今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的综合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那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的考试,也必须符合培养现代社会人才的要求。传统的考试方式和内容过于死板,只注重知识概念的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学生走出社会才开始学习如何运知识,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大环境下,我们的学生就会处于劣势。1.2学院的现实状况。我院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应用性教学改革的思路,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探索,应用型教学改革思路已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中。教师们不但在授课过程中贯穿应用性教学改革思路,那么,作为重要教学化解和手段的考试,老师们也进行了探索改革。在我院进行的考试改革中,教师们对课程的考试进行了改革,并撰写了改革方案,考试改革初见成效。

2.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内容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篇4

论文摘要:高职语文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满足学生就业需求。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根据“四种融合”改革理念,围绕创新教学内容设计、改革教学手段、重构考核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涵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目前,深化教育改革,办出高职特色,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旋律。而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如何开展人文素质课、基础课程的改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1提出“四种融合”课程建设理念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强调根据生产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培养专门人才,追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同时,高职教育也是高等教育,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可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必须做到人文素质、专业技能教育并重,二者不可偏一。

因此,我们提出了基于“四种融合”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课题。“四种融合”指的是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融合、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的融合、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融合、职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这里的“融合”是指颠覆原有课程框架,重构新的课程体系,以企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减课程内容,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打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的界限,使高职语文课和专业课、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倡导多元成才价值观。

2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涵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实现这一培养模式,而不对课程内涵进行改革,只能是空中楼阁。高职语文课程在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五年教学实践中,通过创新教学内容设计、改革教学手段、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印证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进入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证了专业基础课为技能型人才目标服务的功能性和统一性。

2.1瞄准就业岗位要求创新教学内容设计

首先,按照“以就业为导向,文化课要为专业课服务”的指导思想,在理论上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根据经济管理系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所设的就业岗位必备基本知识和能力来选取教学内容。如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是文秘、行政事务办事员、档案管理、对内对外的公关联络接待,要求具备公文处理、文字誊印、应用文写作及其它文字工作、语言表达和社交礼仪、信息处理等能力;会计电算化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是出纳岗、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岗、财务管理,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口头表达、组织协调、社交等能力;市场营销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是销售管理、营销策划、营销、市场开发,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策划创新、撰写营销应用方面的报告和信函等能力;酒店管理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是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公关营销、导游、计调、旅行社的内部行政,要求具备语言表达、分析判断、组织协调与公关等能力。

通过分析各专业能力要求的共通点,我们将高职语文课程内容确定为基础知识应用和职业综合能力两个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应用又分为:经典文学与人文素质、人生态度与职业道德、中国水利文化三部分内容,挑选贴合各专业的选文,使得高职语文课程真正为专业学习服务。职业综合能力模块重点体现为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能力,在遵循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基础上,开展与专业相对应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凸显语文教学的职业性、实用性、高效性,同时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

其次,重新构置“情景化、任务型、项目化”的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要求一体化。从第一堂课开始即实施“任务驱动”模式,给学生布置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如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写一篇优秀的导游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成功推销自己”、写一篇优秀的调查报告等等。这项任务贯穿课程始终,要求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升综合素质,并在课程结束后上交成果。实践教学证明,这不仅使学生明确了课程意义,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其参与热情。

再次,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训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配合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经济管理系建有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的综合实训室,学生可以在此进行职业口头表达、职业书面表达模块的相关实训,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此外,根据专业发展要求,学院及系部与校外单位签订了5个有协议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安排学生到广西自治区博物馆参加义务讲解员工作,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带领学生到大王滩水库、兴安灵渠等地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水利文化,并学会撰写调查报告。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感到学有所用。

2.2根据高职学生特点改革教学手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职语文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既具有基础课的特性,又必须具有面向专业课的特色,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要体现为:

情境模拟法:如在“自我推荐与模拟应聘技巧”章节,模拟设置求职情境,让学生按照要求扮演公司企业面试主管和求职者进行现场训练,使学生熟悉求职环节的要点、注意事项,掌握求职信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讨论式教学法:在“人生态度与职业道德”章节,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调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专题研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和发言提纲,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演示完毕后,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学生进行答辩、展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研讨,最后由教师结合研讨的情况进行总结。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务员之家

案例分析法:根据本课程内容和教学需要,我们选取了10多个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面对活生生的案例,开动脑筋,触动灵魂,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理论上的归纳并得出正确结论。在“人生态度与职业道德”章节,选用文学历史故事、生活哲学故事等引导学生培养个性气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在“职业书面表达”章节,提供格式规范的文书范本和优秀学生作品,使学生掌握这些文书的规范格式,并能正确使用和正确写作。

课堂观摩法:在课堂上选择相关视频材料播放给学生观看,如反映理想信念的教学视频《恰同学少年》,反映广西民族风情的《美在广西》、《刘三姐》等。通过观看生动感人的影视资料,寓教于乐,使学生心灵受到陶冶,受到生动的教育。

2.3围绕能力目标重构考核评价体系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篇5

一、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授们给我们授课的内容有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教师的成长等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写作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

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市七星去教育局蒋副局长为我们讲授的《建立与新课程相适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让我至今还历历在目,当我们的学员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束手束脚的,难以开展不起来”时,蒋局长给我们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怕老虎就不养猪了吗?”让我们明白,教改工作并不那么平坦和顺利,我们作为一线骨干老师,担负的使命更为艰巨;蒋局长叫我们在教学上不要过分地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他说,考试成绩并不就是学生的实际能力的成绩,在新课程理论引领下,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上要学会“不打吊马桩,不放栏栅羊”,要让学生朝着自己的个性发展下去;广西师范大学教授王枬讲的《教师成长与教师发展》,让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自我提升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才能使我们在教学这个职业上快速地成长;市区教研室、特级教师彭红老师为我们讲《面向生活的小学语文教学》,让我们明白,教学不要忽视生活,要我们面向孩子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课堂上还原儿童的本分;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陈玉秋教授的《语文课程改革呼唤经典文化的回归》,让我们走进历代书法大家和历代帝黄的书法世界里,感受国学的魅力;年过七旬的黄麟生老老师为我们妙趣横生地讲《小学作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他的教学里,我们又当了一回小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

在实训基地听四位导师的课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听了四位导师的课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了低中高年级各年段的教学特点。导师们在教学上采用了多种的学习方式,激烈的竞赛式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廖黎莺老师对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让我们深深明白“磨刀布误砍柴工”的道理;三年级的王微老师夯实的教学基本功更令我们赞叹不已;五年级的高婉琳激情地阅读教学让我们置身其中;六年级苏力勤老师的作文教学,让我们明白作文离不开生活实践……

在民主小学的一个多星期的实训中,我们感受到老师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学生在这样优秀的老师指引下全面素质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二、收获

1、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以对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并重新审视和剖析了我的教育教学观,对学生观、知识观、课程观有了一个更新更高的理解。

2、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提升了我的理论层次,提高了学科专业水平和能力。

本次的专题讲座和专题研讨,渗透着导师们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对于提高我们学科理论的水平和学科专业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实训基地的导师王微老师严谨治学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折服,以她多年的研究给我们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性的梳理,使我在字理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本次学习的查缺补漏,让我知道的自己往后的学习方向,感受到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与知识功底的紧迫性。

3、学习到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反思能力。

民主路小学教研活动的诊断课,使全体语文老师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中快速地成长起来,有效地促进了老师的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也使自身学到教学方法与技能。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商务英语;中职;本科;3+4合作办学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一方面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常态”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使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但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现实中却由于我国“重学轻术”的传统思想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有限、人才出路狭隘、以及办学条件薄弱等原因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认可度较低,基本游离于传统主流教育体系之外。《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提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因此,改革现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已刻不容缓,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分别对此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和政策,大力倡导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2年,江苏省首次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力图贯通中职、高职以及应用型本科教育,改变职业教育断头路现象。至2016年,试点项目数量从开始时的71项发展至616项。由于各个学校办学环境不同、定位各异,每个专业又有着不同特点,项目的开展既是学校与专业发展的机遇,又面临很多挑战,合作双方都是边摸索经验,边总结教训。2014年南京晓庄学院与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设商务英语专业3+4合作办学,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前段与后续专业均为“商务英语”。项目运行两年多以来,中职阶段招收了三届共165名学生。本文即以此合作项目为例,结合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意图探讨中职本科衔接项目中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这两点也是中职与本科衔接培养项目质量的根本保障。

1.明确衔接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商务英语本身为商务与英语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仲伟合等,2015),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商务知识与技能,以及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基于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结合对行业的调研、企业的走访和对毕业生的调查,两校邀请企业专家,经沟通商讨共同制定了既各自独立、又衔接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注重基础型技能培养。在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原则下,商务英语专业中职阶段需培养的是既掌握对外经济贸易和商务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专业英语水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初、中级专门人才。而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制订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试行)给出的定义,本科阶段“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结合这一商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国家标准,3+4分段衔接培养出的学生更应强调商务应用、外贸操作等实践能力的加强,以及较高的社会适应性,其思辨和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集成性创新,而非学术理论创新。中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高层次、应用型、管理型人才,是现代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杨铎等,2016)。总体来说,商务英语3+4项目的中职阶段既要考虑学生未来升入本科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素养,又要兼顾部分可能无法继续升学的学生就业时必需的文化与技能,其培养目标是在夯实学生语言技能应用的基础上培养商务专业核心技能与素质,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满足升本转段需求和中职毕业后承担跟单员、商务助理等阶段性、基础性工作的就业要求,即“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术”。而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应该既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加强提升,也着力于培养具有良好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对外商务及外贸业务整体流程和操作能力,具有创新、创业和管理能力,具备较高综合文化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可担任外贸专员、商务管理、商务翻译、涉外谈判等相关工作。

2.设置衔接课程体系

3+4项目中课程体系的衔接是确保中职与本科两阶段教育有效衔接的根本,需将对所培养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科学分解到两阶段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其课程体系应按照7年一体化构建,绝非简单地做嫁接。其设计应首先符合“横向模块化”原则,从而避免两阶段课程设置的断层、重复、趋同的问题,保证衔接性;同时,又需遵循“纵向层次化”原则,分别强调中职阶段的教学内涵重专业基础能力和本科阶段教学内涵重专业发展能力的特点,保证分段性;最后,两阶段的专业学习均“突出实践化”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2.1横向模块化在培养方案中,我们在中职与本科阶段均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三个模块。2.1.1“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包含基础性文化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中职阶段包含了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基础性文化课程,以及德育、体育、信息技术类的综合素质课程,以保证学生具备进行未来专业学习时必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不低于高中水平的基本文化与素质要求;本科阶段则包含思想政治类和大学语文、大学体育、职业发展、计算机等大学生所需学习的通识类基础性课程。2.1.2“学科专业课程”为培养方案的核心模块,保证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商务”和“英语”两方面的专业性。该模块在中职阶段设置了英语语音、商英听说来帮助学生打好英语语言基础,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实务则保证了学生可以学习基础性外贸业务理论知识;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更加丰富,包括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等语言类课程,英美文学史、语言学导论等语言文化素养类课程,以及国际商务英语、实用文体翻译、国际贸易实务等商务类课程。2.1.3“集中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包含了两阶段的军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内容,以及一些要求集中性进行实训的专业实践课程,如中职阶段的进出口业务实训、制单实训和本科阶段的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等。此模块也是加强学生实践性操作能力的保障。另外,针对本科阶段的学习要求,我们增加了(4)“专业发展课程”模块,其中除了必修课中的二外和金融英语、单证与结算等商务类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我们进一步细化,按照文化素养(文学、语言学、文化类课程)、专业方向(商务类课程)、研究拓展(其他方向类课程,如翻译、师范、旅游)三个方面进行划分。该模块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语言技能,专业知识以及综合文化素养方面有进一步的拓展提升。2.2纵向层次化中职与本科教育层次差别巨大,要构建两所院校整体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体系,在课程设置上需明确区分培养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差异,呈现较为明显的层次化特点。在课程设置上,我们的总体原则为“基础课程前设,专业课程后移”,即在中职阶段主要目标是加强文化和专业基础,学生基本达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就专业而言需要具备基础性专业理论与技能,包括夯实语言基础,培养初级商务操作能力,一些原有的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后移到本科阶段,如商务英语视听说、电子商务等。而本科阶段则致力于专业发展课程,在语言能力和商务理论与实践能力方面都需要大力提升,原有的国际商务礼仪等要求较为基础的课程前置到中职阶段。同时,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商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需呈现螺旋发展上升的态势,课程设置需从“基础”到“延伸”,从“满足基础型需求”到“实现复合型需求”。从中职到本科,分段培养的目标是实现人才的学历、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提升。前段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准备,后续课程是前段课程的提升,必须强调两者的差异化。2.2.1就英语语言来说,中职阶段所开设的英语、商务英语听说、英语语音等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听、说、读、写基础,到了本科阶段一方面要继续开设更加细分的语言基础课程,如英语基础写作、英语听力、英语会话等,另一方面还要开设语言类拓展课程以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并提升水平,如学术论文写作,英语高级写作等。2.2.2就商务知识和技能而言,中职阶段仅包括若干门能够保证学生中职毕业从事基础的外贸操作和商务助理的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商务文秘等,而本科阶段的商务英语写作、实用文体翻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等大量专业方向的课程培养了学生商务英语的思维习惯,使其掌握较深入的商务专业理论和更全面系统的应用能力,并能够开展应用研究。2.2.3就综合素养来说,中职阶段的语文、数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础文化素质和逻辑思辨能力,并使其具备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能力。本科阶段的课程,如英美国家概况、美国文化、英汉语言对比等则强调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及创新思维能力。2.2.4除不同名称的课程外,两阶段还共有一些名称相似的课程。如通识教育类中的语文与大学语文,体育与大学体育等,这些属于基础公共类课程,目的是培养两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另外专业课程中还有中职阶段的国际贸易实务(一)和单证实务,以及本科阶段的国际贸易实务(二)和单证与结算,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在两阶段均不可或缺。这些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区分层次,在课程内容上必须整合贯通,避免重复,做到由基础到深入的有效对接,体现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衔接发展特色。2.2.5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纵向层次化还体现在授课语言的区分上。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语言水平,其所有课程除英语课以外均以汉语授课。但到了本科阶段,英语语言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立根之本,因此所有专业课程,包括商务类课程均采用全英文教材,使用英文授课。这一点是两阶段教育层次区分的重要特征。2.3突出实践化职业是连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纽带(阳作林,2013),而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实践能力是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最终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关键手段。我们的3+4培养方案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外贸操作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课时比例,强化“教—学—做”一体,提升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在七年一贯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用人单位参与培养方案制定的全过程,包括课程设计、资格证书要求等,从而使所培养人才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第二,我们强化学习、实训、实践相融合的原则,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依托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强调真实环境中的工作体验,加强设置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协同育人。两阶段的实训实习以及部分课程的校外实践环节在两所学校的多个商务英语专业实习基地完成,如江苏科泰集团、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第三,校内商务实践类课程中的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如商务礼仪实训和电子商务实训课程邀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由他们通过讲座、演示、指导操作等方式完成部分课时任务;实验实训课程通过学生在实验室操作商务教学软件完成,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单证与结算模拟实训等;另还有为数不少的实践类课程,特别是语言类实践课程,如听力实践、阅读实践、翻译工作坊等课程,则采取项目制、工作坊制等教学方法,由任课教师将任务下放到课外交给学生分组或单独完成,在课堂上实践操练检验学习效果等方式进行。在实践课程当中,我们充分贯彻理实一体化原则,进口业务实训、制单实训、电子商务实践、国际贸易实务、单证与结算模拟实训、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能力训练、英语听力实践、英语阅读实践等课程为全程实践操作课程;商务英语写作、英语背诵,英语演讲,英语商务讲介等课程几乎一半的课时是通过实践的形式完成。未来我们还考虑在本科阶段增加会展英语等实践类课程,以巩固专业的实践性特色,真正达到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结语

南京晓庄学院与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商务英语3+4合作项目培养方案依据“对接产业、任务导向、衔接贯通、统筹兼顾、协同开发”的原则设定,中职和本科两阶段的培养目标各有特色,又有层次区分,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化考试以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如中职阶段的国际商务单证员,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等级证书和本科阶段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上海口译证、外销员证书、剑桥国际商务英语等级证书等,从而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项目致力于建立健全的课程衔接体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等方面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对接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既保证中职阶段课程的独立性,又能满足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需求。人才培养目标衔接贯通,课程体系设置横向模块化合理,纵向层次化分明,同时强调突出实践特色,从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到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培养,以高质高效确保两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建的一个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和学科知识的交叉性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参照(王立非等,2015)”。中职阶段的商务英语专业办学同样也无太多成熟经验可循。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本身的复合性、交叉性,两阶段教育模式、办学理念、培养层次的差异性,造成了7年贯通衔接培养模式的难度。但面对中职阶段打破职教瓶颈,提升教育层次的需求和本科阶段部分院校改变办学思路,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趋势,职教改革的大潮不可逆转,未来还需要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设计、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实验实训设备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使得两阶段的教育资源整合贯通、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作者:孙维林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铎,宁永红.中职本科3+4分段培养的现实思考与实施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6,(10).

[2]阳作林.复杂科学视阈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职教通讯,2013,(31).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育人;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根本。我党历来重视以德育人、以德治教,始终把德育摆在突出位置。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全校性公共基础课。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院)的大学语文就由二级学院自主开设,也曾作为全校性选修课存在过一段时间。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语文陆续整合了口才训练、阅读欣赏、文学鉴赏、写作训练等课程,成为本院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意识形态越发多元开放,传统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模式和教师讲解灌输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本院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影响了课程的育人成效。因此,课程组借助学校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契机,大学语文课程组积极进行调整和探索,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课程教学目标细化精准化,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材规划建设,并探索可行性的课程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经过四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课程育人方案。

一、精选教学内容,开展任务驱动的主题教学,实现教学实训一体化

在过去的教学中,因为育人理念的缺失,大学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立德育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关注文化知识传播和文学欣赏价值,没有兼顾学生的思想引导和精神塑造,妨碍了大学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充分发挥和体现。课程组认识到这一问题,精心选取教学内容、设计主题活动,尝试项目教学,使学生的说、学、做知识体系相互融合,将大学语文的语言技能训练和精神育人功能融为一体,实现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课题组根据德国教育专家弗雷德教授项目教学法的经典理论与典型案例,尝试将语言知识、文史知识、口语训练、文体写作的知识点拆解、整合、重组后,置于每个单元主题项目中,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安排阶段性任务,使知识融会贯通、相互兼容、互相促进,形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实训一体化。目前,本院大学语文课程选用教材为姜南主编的“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大学语文》(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二版)。课程组选择其中的经典文章,将之设计成五个主题活动项目,形成听、说、读、写实训教学体系。在“以史为鉴、厚学载道”主题单元,课程组选取的篇目有《论语》《孟子》《庄子》等,针对性安排的实践活动是“共读文化经典、吟诵名篇名句”活动和春秋时期文化知识竞答,引领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在“家国情怀、胸怀天下”主题单元,课程组选取的篇目是《国殇》《北方》《我爱这土地》等,针对性安排的实践活动是参与江苏省语委组织的“说普通话、读经典书、颂爱国情”活动,组织诵读最喜爱的红色家书以及“学百年党史,讲红色故事”视频比赛等,引导学生在多维度解析和赏鉴作品的同时,体会作者家国情怀、上下求索的民族精神,构建雅正审美价值观。在“亲和自然、诗意人生”主题单元,课程组选取的篇目有《临江仙》《定风波》《春江花月夜》等,针对性组织了“苏轼是不是佛系青年”“是否该感恩挫折”辩论活动,让学生领悟古人生活智慧,熏陶审美情趣,在文化思辨中思考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在“学以致用、工匠精神”主题单元,课程组选取的篇目有《都江堰》《天工开物》《女娲补天》等,针对性组织的实践活动是“规范使用汉字”社会调查纠错活动、“寻找手工老物件、工匠精神新时尚”展示活动,引领学生了解农耕和商业文化,培养其热爱劳动、尊重科学的职业精神。在“感恩惜情、修身养性”主题单元,课程组安排的篇目有《鹊桥仙》《牡丹亭》《致橡树》等,针对性组织了“爱情亲情友情”主题演讲和“情诗十三行”征集活动等,让学生去反思亲情,领悟友情、爱情。在每个主题单元的教学中,课程组都将教学目标进行拆解和细化,并具体化为一个个可操作性的任务,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带着任务学,带着问题做,在不断积累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小组合作、交流沟通以及统筹协调等职业素养,在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中实现总体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学期初设计规范好主题项目的运行程序和方法,形成一套可操作性的、稳定的模式,便于学生参与和教师考核[1]。师生之间、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还要充分沟通、磨合,以便主题项目的学习效果达到预期目标。选取的篇目和安排的活动可以根据专业需求灵活调整。

二、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起到帮助和引导作用的人,学生是有能动性的参与主体,是主动建构者。所以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双向交流的过程,而非教师单方面的输出。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输出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反映和互动,导致他们的求知欲下降、价值感无法呈现和满足,课堂效率较为低下,教学内容也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而无法拓展延伸。这就导致大学语文课堂很难深层次地呈现思政教育的内涵,充分发挥精神育人的学科优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知识的信息化传播模式已经进入中国教育领域,只有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丰富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工作载体,才能使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跟得上时展和满足学生需求。所以,课程组合理利用爱课程、智慧树、超星等在线课程平台和线上学习软件,依据BOPPPS模型,将教学过程分为导入、设定教学目标、课前摸底、参与式学习、课内评估、回顾总结等6个环节,构建了一个学生与教师的双主体互动模式。在每个主题项目中,学生带着教师在课程平台上的阶段任务,主动探索、发现和尝试,对所学的问题预习并查阅资料,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教师负责指导和引导,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营造团体合作的平台,构建已知发展区和新发展区之间的链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兴趣被激发,课堂教学的整体实效得到提高。另外,每学期开始,课题组都使用问卷星、金数据等调查软件对学生的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在线调查,掌握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学习需求,提高教学针对性。雨课堂、西窗烛等小软件在课堂训练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供教师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自主查阅资料,还可以实现小组互动答疑,提炼强调重难点,有效提升学生合作探究、求同存异的能力。计时器用于学生口语训练、读书分享或者限时演讲时,公平公正,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抢答器和在线选人功能用于教师线上教学或者上课提问无人应答时,能够起到“鲢鱼效应”,活跃课堂气氛;配音秀软件,多用于诗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配音效果,单人使用或小组合作皆可,不但给每个人提供才华展示的平台,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普通话水平。很多小软件都有存储和回放功能,可供师生回顾总结,也为课程考核提供依据。总之,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多媒体资源,把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知识讲解与素质教育、能力训练、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势利导,自然而然地实现了情感、性格、思想的塑造功能,切实提高了课堂实效。

三、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注重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把育人工作贯穿到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全过程,而不是依赖于课堂的几十分钟,努力实现育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做到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做到课堂教学和课后继续教育的有机结合[2]。课程组根据本院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职业能力需求,制定了大学语文课程育人在不同年级的教学侧重点。对一年级学生,侧重于角色转换与适应的启蒙教育,包括爱校爱集体教育、正确的“三观”教育、道德修养与人际交往引导,确保学生更好更快融入大学校园;二年级学生处于准职业人的成长时期,侧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待专业技能的态度、劳动品质教育等,倡导阅读文学类、人物传记类、历史哲学类书籍,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转移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三年级学生处于从校园向社会过渡时期,教学中注重职业素养、职业理想信念教育等,树立学生的就业信心,正确对待就业,主动进行择业[2]。这样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提高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在利用第一课堂讲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课程组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设计很多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不断强化和检验学生知识内化情况,将原来单一的理论传授转化成生动的价值引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努力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的全方位覆盖。这样既增加趣味性,紧贴时政,又能拓展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比如,有学生就“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典故,表达国家间互联互通的重要性,来阐述自己对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加快改革开放的治国理念的深刻理解;有学生就汉·桓宽《盐铁论》中“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的句子,表达新时代接班人要审时度势,把握自我发展的机会;有学生就“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阐述青年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向伟大的共产党一样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担当起属于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在“学以致用、工匠精神”主题单元,为了养成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增强人民群众语言规范意识,课题组发起了“规范使用汉字”社会调查与纠错活动,让学生走进街道社区,认真检查路牌、标语、广告、招牌的规范用字情况,做好收集、整理、拍照留存以及信息化处理工作,并和部分商家进行了友好的沟通交流,向他们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传达规范使用汉字的长远社会意义。学生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评价过程中,可以得到多种情感体验,如主动交往的心态、合作共赢的精神、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同时鼓励学生拍摄微剧,记录活动精彩片段,在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自媒体上,扩大活动影响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学生喜爱,实现三个课堂的全方位协同育人,拓展了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实现途径。

四、课程考核多样化,学习评价过程化

考核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从课程育人的角度来衡量一门课程考核方式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可持续性,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核指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契合度;二是能否将学生学习过程、行为和成果转化成可测量的学习证据;三是能否对学生形成促进和激励,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热情,形成学习能力迁移;四是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管理组织。考虑到以上因素,课题组在考核方式的改革上,力求做到考核指标可测量化、考核评价过程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对学生进行观察、感知、交流、合作的综合形式,鉴定课程教学的综合效果[1]。具体来说,大学语文课程采用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个人考核包括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出勤率及参与互动情况、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及反馈情况,共40分;小组考核由小组合作项目构成,每次活动由组长负责管理组织,提交组员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性资料和成果,小组间也有相互评分环节,满分20分;课程阶段性测试和学期末测试占30分,测试方式有在线练习、撰写小论文、PPT展示汇报、现场解说等多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实践附加分10分,包括提供阅读教师推荐书目的读书笔记、报刊上发表文章、语言文化类竞赛获奖等,均赋予一定分值的奖励。课题组设计的考核方式指标,有80分左右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就能得到,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掌握主动权。余下的分值,需要他们积极参与小组互动,付出额外努力或者充分展示特长才能得到。这样,既保证了课程的基本合格率又提高了考核的区分度。在实际教学中,课题组还考虑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灵活调整实践活动的内容和附加分,探索专业课程与大学语文协同育人的方式,提升大学语文在服务专业和人才培养中的实际效用。

五、结语

本院大学语文进行课程育人教学改革实践两年多来,课题组持续通过督导听课、同行研讨反馈、学生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教学效果展开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教学内容调整和教学的方式改变,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参与度,而且增强了教学实效性、促进了教学相长、知行合一[1]。学生在书籍阅读量、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职业能力、自我价值呈现和课程满意度等各项测评中,数据均有明显上升。课程建设也初显成效,在修订了国家规划教材的基础上,部分教师以课程教学实践作为依托,参加省级、校级青年教师职业技能比赛获得了奖项,课程思政教改课题获得了教学成果奖。但是,课题组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一是主题活动项目和阶段任务的设计还需要反复雕琢、不断细化;二是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需要不断更新升级、多媒体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三是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需要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赵京立.大学语文课程精神育人功能实现的方法和途径——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为例[J].天津电大学报,2018,22(2):65-68.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篇8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各项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激励、约束学生,对学生心智、性情、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学校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过程即语文知识教与学的过程、文化精神挖掘与沉淀的过程。

一、中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导向,是一种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内各种客观实体的存在的总和。班级小环境的布置到校园大环境的规划,从校园花草树木的剪接到教学楼建筑风格的设计,从校徽、校标到校牌、班标,都包含在物质文化之内;制度文化则主要指师生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定、道德规范等等;精神文化主要指的是被师生共同认同和遵守的,由学校多年积累沉淀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价值观念、理想道德追求、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等等,大部分学校都有校训,这些校训就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比如清华大学的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告诫学生,君子要懂得顺应天道,懂得承载包容;行为文化则是学校师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品位、精神状态,是学校的价值取向、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的动态反映。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以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凸显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学宗旨,在一般的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必须表现出职业性、融合企业性,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在积极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为一个有文化、有素养的积极向上的综合型人才。

二、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在课堂学习中,还渗透在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尤其可见,外界环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中职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就是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语文教学对于校园文化具有主导作用,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渗透在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标语的制定等都离不开语文知识。可以说,语文知识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又反过来熏陶着师生的语文素养。

三、挖掘校园文化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因此挖掘校园文化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挖掘物质文化

校园的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中的建筑物、景色等等各种客观实体。近年来,各学校对于校园中建筑物的改建、校园环境的绿化等工作越来越重视,学校的景点越来越多,文化气息更胜以往。学校在对这些“景点”进行布局、命名的时候,应该更注重学校校园文化的表达,使学生欣赏校园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校园建设的意义,比如,许多学校会在校园草地中置放山石,山石上常常镌刻着一些名言警句或校训等,用以提醒学生。学校也可以发动学生为校园中的景点命名,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另外,学校还可以在餐厅、宿舍楼、图书馆、教学楼走廊上张贴一些名人语录、轶事趣事等,学生在这种氛围的长期熏陶下,后语文素养自然会有所提升。

(二)挖掘制度文化

学生在提起学校的规章制度往往是有抵触心理的,主要是因为这些制度大多是由学校制定,且用来约束学生,尤其是在中职院校,学生大多是未成年的孩子,正处于容易冲动的年级,规章制度过于严苛反而不利于管理。因此,中职学校在制定校园的规章制度时应多考虑学生的想法,对现行的一些不够合理的制度进行修改,修改时可发动学生,让学生以学校的名义、结合校园情况重新拟定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热情,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将这些行为规范改编成为朗朗上口的“打油诗”或歌词,加深了学生对校纪校规的记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挖掘精神文化

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主要体现在校园的精神文化中。因此,挖掘精神文化十分重要。校训、校风、学风、教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对于学校师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对于“一训三风”的制定一定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出学校的办学宗旨、校园特色。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和校报,经常播放刊登一些有感情、有内涵的经典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学校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在广播站、校报投稿,挑选文采出众、寓意深刻的文章进行播出,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学校的图书馆内拥有大量的藏书,但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去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学生占据少数,因此,学校可以不定期开展征文比赛、读书心得展评等语文教学活动,演讲征文活动应结合中职院校的校园特色,主体鲜明,充分发挥校园图书馆的作用,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邱瑾 单位:宁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杨斌君.挖掘中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中等职业教育,2011(05)

[2]温霞.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养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3(29)

[3]杨洁敏.提升中职学生语文素养,促进中职校园文化建设[J].江西化工,2014(02)

第二篇: 校园文化视角下中职学生礼仪养成研究

摘要:在中职院校建设具有职业礼仪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中职学生实施礼仪素质教育,让中职学生在正式任职前就掌握其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熟悉企业的文化和管理制度,使他们进入社会能够顺利就业和拥有更加完美的人生。

关键词:礼仪教育;校园文化;中职学生

中职院校要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校园文化,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让中职生从学习期间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同,熟悉企业的管理,具备应有的职业素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教育品牌。

1中职学生校园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礼仪教育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职应该设置礼仪教育的相关课程,充实中职学生的礼仪知识,提高个人礼仪素养,增强就业职业能力和影响力,使中职学生快速职业化成长。现在中职教育中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却较低,长此下去,不仅会影响中职学生的人文礼仪素质教育,而且会影响中职学生未来的就业状态,最终削弱中职育人的终极功能。

1.1礼仪培养在中职院校的重要性分析

中国享有“礼仪之邦”的雅称,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礼仪文化代代相传,或借鉴、或沿用至今,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礼仪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礼仪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礼仪教育是实施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不但有助于中职生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彰显人格魅力,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助于中职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社会竞争力。[1]礼仪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交往艺术技巧。一般来说,礼仪可大致分为商务、政务、社交、涉外、外交、服务等六大礼仪方面。对中职生进行礼仪教育,不仅是学习生素质教育的必需,也是现代社会文明和谐的必然。

1.2中职学生急需社交礼仪教育

中职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中职教育应该把创新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联系起来。但部分中职生在社交礼仪方面却知之甚少,缺乏应有的基本礼仪规范。目前我国中职礼仪教育的知识体系还不成熟,开设职业礼仪教育相关课程的中职院校还比较少,大部分中职生对基本礼仪知识知之不多,缺乏基本的规范礼仪知识,在实施礼仪教育过程中自行降低了礼仪的标准,使其践行礼仪的效果大打折扣。中职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教师的行为示范,还要通过校园文化熏陶和礼仪实践等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途径,构建中职学生的校园文化知识素养和礼仪教育体系。

2发挥中职校园文化的教育主导作用

2.1中职校园文化的人才培养功能

中职院校是人的社会化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作为现代中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中职院校同样需要探索改革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礼仪素养是现代社会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中职生实施礼仪教育,对于青年学生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以及社会和谐风气的形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社会化进程等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注重中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开展中职生礼仪知识的各种活动,引导中职生开展积极乐观、高雅健康的职业礼仪、社会实践等人文活动,有利于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扩大和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实践性。

2.2中职校园文化是礼仪规范教育实践基础

中职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的发源地之一。中职院校要大力倡导学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中职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把礼仪教育和实践提升到教学管理的重要层面来加强教育。在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下,社会竞争日渐激烈,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通过校园文化,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职业素养的复合型、实用型专门人才。

3中职学生职业礼仪养成策略

礼仪基本规范教育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礼仪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公共场合等地的表现形式无处不在,主要表现在人们的言谈、举止、动作、表情、外观等。礼仪的价值主要在于它能够通过标准,规范、调整使用者的各种社会人际关系。对中职生进行礼仪教育,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中职生礼仪思想觉悟意识,掌握礼仪的操作规范,提升职业适应性。

3.1礼仪的养成路径

加强中职生礼仪教育,是为提高中职生的礼仪素质,寻找中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礼仪的养成教育是中职生礼仪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一要培养中职学生的礼仪意识,提升中职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二要注重实践,加大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和应用;三要是加强引导,大力引导中职生对礼仪的热爱和应用;四是理论联系实践,搭建中职生礼仪教育平台;五是校企合作,形成合力,努力营造礼仪育人实训。[3]

3.2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教育氛围

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对人产生一定影响。在中职学生日常课堂和实训活动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礼仪说教与规范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礼仪氛围,教学教师要有一定礼仪知识,通过动作、语言、服饰、仪表等,成为学生的表率。同时,要注重校园教育环境的构建氛围和优美的环境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感染和熏陶学生礼仪的养成,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的目的。

4结语

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理念既不能类同于综合性学习,也和中职教育有一定的差别,要定位于适合中职教育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突出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特色和人才教育体系,帮助中职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构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作者:杨坤 单位:河南省新闻出版学校

参考文献:

[1]夏和先,许玲.构建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精神[J].卫生职业教育,2011,(8):18-20.

[2]王莹.浅谈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功能[J].陕西师范学习学报:哲社版,2006,(s2):235-237.

[3]马莹,黄菊良.中职生礼仪教育初探[J].航海教育研究,2007,(1):99.

第三篇:中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与课程改革

中职院校的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是作为院校在办学教育特色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展开。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逐渐有了更高的标准,为此中职院校要不断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教育改革,并将校园的文化建设与课程改革密切联系,加强构建温馨和谐、民主高雅的校园文化,促进中职教育在教育教学的发展中有更大的空间与潜力。

1.如何构建中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

1.1明确中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目标。在中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近年来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改革发展,其文化理念凸显更加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文化职业性与时效性,并呈现出校园文化与校园课程教学之间的融合性,通过校园文化承载和影响更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并在中职院校的长期发展中,开始重点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目标在发展。中职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在教育方面的科学有效政策,尤其是德育教育目标,并围绕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路重视学生在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结合当前的课程教学工作的改革发展,针对学生学习专业的情况促进科学性的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共同协调发展,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职教特色的发展,凸显与时俱进的教育特色,而且中职院校的校训要与中职特色有机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中职教育的特征。

1.2构建有具体内容及承载体并表现出丰富性与创新性的和谐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活动包括课堂上的具体教学活动、各种宣传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这种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与实践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路,通过组织各种新颖有创意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不断将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深入到学生课程教学改革中,让活动形式逐渐结合娱乐、文化和实践的多样化形式,结合中职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的不同需求、兴趣爱好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综合定位,并确立科学合理的活动实践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进而推动中职校园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1.3进一步优化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硬件设施。中职院校文化活动的开展,可通过一定的硬件设施进行辅助性的有效实践。当前不断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院校要对有效开展校园和谐文化的各种硬件设施进行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并重点增加对这些活动设备器材的资金投入。争取从数量与质量上完善校园文化活动所需要的硬件设施不断丰富中职和谐文化校园的建设。例如,通过强化中职院校中的校园语言广播系统、校园文化宣传橱窗、校园图书馆、多媒体投影等硬件设施作为和谐校园文化的载体,发挥其优势,创造性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2.中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

2.1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中职教材的改革。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要求和质量上都发生了改变,因此在中职教育教学中,要加强教材改革,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协作对教材进行选择与开发,对能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教材内容予以保留,同时增加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材的开发要以学生的就业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为指导,并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材符合各行业企业一线的岗位要求与职业标准,能对当下最新的技术、工艺和理论知识都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学习,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教材中知识难度进行分配,促进学生的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生涯的统一发展。

2.2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中职院校要在教学改革的发展道路上,尽量突破各种我国传统教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着重对适合中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法进行全面的探究,让教学、学习和实践能力之间达到高度的统一,并注重行动导向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发挥相互统一和相互影响的作用,并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实习实训教学,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新模式。

2.3加大实验实训设备投入。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技能实践能力,要对实验实训设备进行积极的资金投入,并通过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作用,加大对特色专业的一次性资金或跟进配套资金的投入;对中职类院校相关专业的学校资源进行资源共享与整合,从而实现集中优势的教学力量,并制定有利于企业的优惠政策,让企业能对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的资金支持。中职校园的文化建设与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在进程中不断进行积累和探索,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改革,不断提高广大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构建文明理念;提高中职文化教师与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中职文化的构建创造环境,并突出中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发展的突出特色,才能构建真正的中职院校的和谐校园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出更多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作者:林莉 单位:宁德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娟.浅谈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思路[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8).

[2]吴雪峰.浅谈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职业,2014(29).

第四篇: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讨

中职院校是学生提高自我素质,增强自我能力的平台,中职院校应该给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成长、自我丰富的机会。为此中职校园的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美德教育入手,开设各种社团活动,从而形成中职校园文化。本文通过分析中职院校文化的现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来构建中职校园文化。

一、中职校园文化的现状

(一)中职院校的生源差,来职业学院的学生都是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身自信心较差,自卑感较强,一类学生是太难管教。这两类学生在开展活动、进行教学时参与较少,这便要求我们教师通过其它途径的文化建设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中职院校自身的教育系统结构不健全,教育内容不完善。在中职院校的教育中,部分教师没有认清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要从各个方面去增加文化建设。但是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教师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中职院校对教师的校园文化的意识培训不够,教师在教学中植入的文化观念太少。

(三)中职院校较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忽略对学生思想上的培养,漠视中职校园文化的建设。虽然中职院校长久以来在人心中的地位较低,但是中职院校可以通过文化建设,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让学生在职业上有更好的发展。

二、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劲探讨

通过对中职校园文化的分析,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观念入手,建议通过以下几点来增强中职校园文化的建设。

(一)增强学校、教师校园文化建设观念

校园文化的发展既不是从上而下的改革,也不是从下而上的革命,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层与我们教师都应该为之努力的目标。校园文化的和谐建设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应该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制度,明确学校自己的文化建设目标。学校的管理层应该是校园文化的总舵,掌握中职院校文化发展的方向。中职教师就要根据学校的文化制度,实施相应的文化活动。很多时候,中职教师没有文化建设的观念是因为学校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因此,首先,学校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观念,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综合素质发展的作用;其次,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机构。机构里面组建专门的校园文化研究队伍,校园文化建设队伍,校园文化考察队伍。校园文化研究队伍专门负责研究校园文化的发展,研究其他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从而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而制定校园文化实施的专门方案。校园文化建设队伍则是根据研究队伍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考察队伍则是对建设队伍开展文化后进行结果调查。但是如何建设校园文化机构?这就要求中职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召集对校园文化感兴趣的教师,由教师自觉建设文化建设机构,构建德育、美育的文化,促进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和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以德、美育人,构建学生自我价值观

校园文化的建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展。在我国,校园文化的建设都依附于国家文化,紧靠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为此,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让他们接触更多的的高雅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文化是构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构建核心价值观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将校园文化与专业特点、专业需求和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拓展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增进校园文化的认同力、传播力和感染力。根据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状况,中职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自我概念,只是初步形成了自我认识,但是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是不能只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是要从思想上改变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自我概念,增强自己的文化知识,给学校营造一个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二是重视专业教学中穿插德育教学,对学生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三是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校园文化思想的教育,给学校营造好的思想文化氛围;四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更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促进校园文化的开展。

(三)以美育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中职校园文化薄弱与学生日常生活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中职院校的学生在生活中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很多事情上就不能有较深的思考,从而也不能健全自己的审美能力。校园文化一定要有其文化精神,而美育在丰富文化精神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育作为一种审美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行为美、心灵美中有重要的作用。对中职生进行美育教学可以从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方面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帮助,培养学生更大的自信心。作为中职的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陶冶情操,丰富自己美学的知识。教师在进行上课之余,可以通过播放视频、阅读书籍的形式,培养中职生对美鉴赏的能力,知道真善美与假恶丑如何区分,鼓励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态度。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事物的情绪体验,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通过不断地追问自己,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在美育的教学中,整洁规划,环境美化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校园环境美化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而言,是更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一。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美育的作用,促进美术专业的学生对美的认识,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作画在墙上,已经有很多的院校有自己的文化墙,通过绘画的形式体现自己的校园文化。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

校园社团活动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及构成形式之一。现如今,多数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成绩之外的校园文化构建。看重成绩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校园文化之于校园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载体,校园社团活动合理利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关键。其一,学校应当重视校园社团活动,摒弃“社团活动”无用论。在校内建立一些文体社团,并在课余期间举办一些诸如校园篮球赛足球赛之类的活动,通过比赛学生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提高班级凝聚力;或是建立公益社团,由老师带领学生去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作为志愿者参加一些活动。学生在社团中能够学会互相协作,提高了责任心,校园文化也在这些社团活动中生根发芽。其二,除了组织校内活动,学校也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博物馆,科技馆之类的场馆。文化氛围非一日可以形成,而这些有文化底蕴的场馆便是很好的丰富学生文化和内涵的地方。学生通过场馆的参观以及讲解,能或多或少吸收到一些知识。这些活动的开展潜移默化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而个人的文化知识正是构成校园文化氛围的关键。

(五)加强企业合作,凸显职业文化

中职院校作为职业学校,它必定有与其他院校不同之处。中职院校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职业化的一个场所,校园文化除了从它的思想上、精神上增强建设之外,还应该更加突出校园本身的特色——职业特色。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软实力,在软实力的竞争中,学生最终的职业发展才是社会衡量中职院校的好坏的标准。教师的教学仅仅是教死知识,理论知识如果不应用在实践中,知识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六)校园文化与职业文化交融

职业教学是中职院校教育的最大的特色。在对中职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教师应该将职业文化融入到中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首先,中职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的教学时,可以将中华传统的文化与其职业相结合。人们常说无商不奸、无奸不商,这样错误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时便可以通过渗透我国的优良文化,帮助中职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观念,树立做人的原则,这也是一种职业道德。其次,中职院校是往社会输送人才的院校,社团活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一种方式,如果在社团活动中将校园文化与职业文化融合,对学校和学生都有较大的帮助。例如中职教师可以组织营销学的学生举办类似“BossICan”的营销大赛,通过实践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在活动中学生会提前学习到在做营销时应该有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从而在校园文化中塑造学生的职业文化。综上所述,在软实力竞争激烈的社会,文化已经成为每个领域都不可忽视的部分。中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扎扎实实从基础开始,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美德教育入手,开设各种社团活动,从而形成中职校园文化,为学生构建提高自我素质、增强自我能力的平台,给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成长、自我丰富的机会,同时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作者:王艳妮 单位: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缪红娟.试论校园文化建设在中职学校产生的德育教育功能[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

[2]王艳红.中职学校“以人为本”的特色校园德育建设[J].职业,2015(24)

[3]邓任涛.德美并举,学技兼具,创建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J].中等职业教育,2010(4)

[4]徐祥云.中职学校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新校园:学习,2012(6)

[5]谢志平.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及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

第五篇:中职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学校秩序、学校环境和学校形象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拓宽德育工作渠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育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环境文化建设为重点,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抓手,以特色文化建设为载体,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构建积极向上的育人理念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要包括学校办学思想、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和“三风”建设,要凸显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传承学校优秀传统,彰显学校个性发展特色。多年来,我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基本途径,遵循“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创新为动力”的办学理念,深入细致地挖掘学校的发展历史和蕴涵的文化底蕴,结合现代办学理念,形成和凝练出“德能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修身崇礼,利世和谐”的校风,“敬业、勤业、乐业”的教风,“明志、笃学、尚行”的学风,使其成为学校独具特色的标识和精神支柱,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开展“一系一品,一班一特色”的系、班文化建设活动,重点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学风建设,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等,形成系、班的品牌和特色,并通过研讨、演讲、征文等多种形式使之为全校师生所认同、接受,让师生受到学校特色文化的激励和熏染,使其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主旋律。

二、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打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品牌

1.以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精心设计的校园文化活动,内涵丰富,不仅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对形成良好的行为文化起到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我校形成了以文艺活动为主的“文化艺术节”、以体育竞技活动为主的“体育节”、以学术活动为主的“技能节”三大活动体系,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既丰富了课余生活,也陶冶了情操。

2.以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强化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社团在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成才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校先后成立了艺术团、篮球社、足球社、文学社、音乐协会等近20个学生社团,让学生充分展示特长,尽情演绎才华,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收获感悟、体验成功,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为培养学生个性和专长提供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批精品社团。如:校艺术团在市、区级各类文艺汇演中屡获佳绩;健美操社团连续三年在全省职校健美操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校篮球社团连续三年蝉联市赛冠军,荣获省赛“两联冠”。

3.以彰显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广泛开展有特定主题的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多年来,我校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月”、“法制宣传周”、“一日三省”等活动,通过报告会、参观考察、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法纪意识、劳动意识和诚信敬业精神,培养学生明礼诚信、团结友爱、笃实宽厚、自强不息的优秀品德,培养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个性心理品质。

4.以庄严神圣的仪式与典礼活动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仪式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感染性、教育性。庄严而神圣的仪式,规范、激励和塑造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有助于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学校仪式与典礼包括升(降)国旗仪式、总结表彰仪式、入学(党、团)仪式、成人仪式、开学典礼、散学典礼、毕业典礼等,精心设计学校仪式与典礼议程,建立管理制度,定期举行,长期坚持,形成传统。

三、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创设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

1.凝练形象标志,传承校园文化精神。校徽、校旗、校歌、校训、校服等体现学校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和整体风貌,成为凝聚学校精神的标志,要广泛发动广大师生,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其参与设计和评选过程,培养广大师生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引导学生在牢记校训、咏唱校歌、佩戴校徽中传承学校精神。

2.注重景观建设,构筑人文景观特色。校园建设要合理规划,应做到建筑景观错落有致、布局合理、色彩协调、环境优雅,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人文景观位置恰当合理,内容寓意深远,设计新颖独特。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策群力,精心编写和摘选有关内容;精心设计展示形式,分清层次,体现和谐美和整体美;精心设置展示位置,在学生不同活动场所(教室、实训室、阅览室、走廊、宿舍、食堂、厕所等)设置不同教育内容的格言,突出教育目标和效果。以我校为例,新校区于2012年投入使用后,我们依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治校理念,着手对各类建筑和相关区域进行富有文化和特色的命名,如三座景观桥分别命名为“立德桥”、“立志桥”、“立信桥”,四栋教学楼分别命名为“乐知楼”、“知止楼”、“行健楼”、“厚德楼”,学生宿舍命名为“德邻公寓”,学生生活区命名为“德馨园”等等,均体现出“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此外,我们在校园内的景观石上镌刻校训、校风及励志名言等,通过物化的理念使校园成为朝气蓬勃、奋发图强,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文化新校园。

3.构建传媒环境,形成校园传媒特色。校园媒体是校园内部学校与社会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是学校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因此充分利用校园传媒的传播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意义。以我校为例,校报和校园网作为比较正式的对内对外主要宣传媒介,这两种的受众是社会大众和广大师生员工,与校园广播和校园论坛比较,学生的关注率主要集中在各种通知上,在其运作上主要以宣传学院的各种新闻事件、校园活动为主。学生对于学报的关注率较高,四个版面中两版是“校园动态”,以刊载校园重要活动为主,一版刊载学校的教科研成果,第四版专门刊发师生文学作品,以学生作品为主,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各种文体,较受学生喜爱。另外,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全天候向学生开放,使其发挥伴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最大功效。

四、以特色文化建设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1.着力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文化。一个好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它所有的墙壁、过道、橱窗都应当是处处散发着以专业文化、技术文化、企业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气息。这样的学习氛围会对学生培养专业意识,端正以后的专业学习态度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校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要求他们回校后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二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寻求自己与企业员工的差距。三是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教育,让学生多了解企业的情况和要求;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来校指导学生实习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操作技能,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

2.积极打造创业平台,培育创业文化。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是时展的需要,是实现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创业技术与创业能力对校园创业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我校坚持依托专业办产业,为学生在校内提供企业真实场景实习,实现就业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同步培养。目前,我校依托汽修专业创办了驾校和汽修厂,依托烹饪和旅游管理专业创办了宾馆和茶社。建设学生的创业基地,搭建校内创业平台,建成独具特色的“学生创业一条街”。现正在规划实施的有烹饪专业的糕点制作,计算机专业的打印复印,财会专业的记账公司,机械专业的机械加工,电子专业的家电维修等9个创业项目,为有思想、有能力的学生提供创业机会。

作者:张建 单位:宿豫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许丽艳.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中小学管理,2008(03).

[2]谢家鑫.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科技信息,2009(14X).

[3]张正茂.简福爱.新媒体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教育:中旬,2009(08)

第六篇: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中职教育也就是通俗说的职业教育,就是为了就业的教育,中职学校主要培养学生的方向是企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中职学校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总结,摸索出了一条新的教学途径,那就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一、中职校企合作的建设意义

中职校企合作是最能实现实习实训的有效方式,是中职学校从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得出的一条有利于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路子;同时,任何能作为合作的事物,都具备合作双方都需要的地方,校企合作不单是中职学校的一条新出路,也是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后续力量来源,对于中职学校、中职生和企业来说都是极具意义的。建立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在企业的帮助下建立与企业接轨的实训基地,设备与人力都可以资源共享。学生在模拟企业结构的实训基地学习,能够更好更快地进入角色,学到更多的知识,动手实践能力更强。了解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更好更快地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避免培养出与企业需求脱节,造成人才浪费的现象发生。有益于减轻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又可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地处边远大石山区,由于地少石多的地理环境,很难种植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农民经济收入很低。家庭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学生基本都去读高中了,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都比较困难。虽然国家政策减免了学费,但是生活费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还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校企合作的出现,解决了学生生活费这个根本问题。除此之外,学生在校企合作工厂上班学习等一切活动都按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严格进行,从思想和行为方面规范我们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更好地为学校招生工作带来便利。认真读书,学好技术,将来找一份好工作,这是很多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目的。中职学校通过和企业合作开办校企合作工厂这个媒介,不仅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经济困难等问题,最重要的还能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校企双方合作愉快,学校的毕业生一毕业就可以直接前往企业就业,摆脱一毕业就等于失业的难堪现象发生。学生就业不存在问题,学校的招生工作自然也迎刃而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学校可以经常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观摩学习。职业学校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因而教师本人的专业技术能力非常重要。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能够学到更多更实用的知识,教师从企业回到学校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储备人才。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保证企业有充足的员工,而且是可以直接上岗的员工。这些员工在输送到企业之前已经在学校完成了岗前培训,节省了企业培训成本和时间。为企业节省空间。企业建造厂房需要大量的土地,土地征用和厂房构建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开支,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企业通过学校合办校企工厂,从很大方面节省了建造厂房需要的费用,学校能提供建造厂房需要的土地,甚至能提供现有的厂房,企业只需简单装修及安装设备就可以使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

培养目标。培养中职生是以就业为主,学校要与企业的需求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所以培养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企业的需求去培养中职生,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并且为毕业生一毕业就能走上工作岗位,提前做好准备。课程体系。学校的每个专业在开设课程之前要先做好调查,开设的课程要合理,教材要与时俱进,专业课的课时安排要以实训课为主,理论为辅。另外,除国家教育规定的公共课及专业课外,利用课余或者晚自修时间开设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在学生毕业前,给他们灌输一定的职业理念,特别是企业精神、企业先进文化理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专业素质。学生的专业素质要过硬才能具备社会竞争力,有些专业性比较强或者工种比较特别的工作,上岗时都要求要有上岗证,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证、电工证、幼师证等,这些工作岗位在上岗之前都要求有这些相关的证书,此外,还有些专业,比如计算机、市场营销、客户信息服务、汽修等专业,国家对这些专业都有相关职业考核,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针对这些专业的特殊性,进行重点培养,力争让学生在毕业前都能拿到跟本专业有关的职业证书。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过硬,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社会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行为规范。严格规范中职生的行为规范,中职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知识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年龄也相对比较小,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在行为规范方面还需要学校加大教育力度。除了教育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爱国爱校爱家,做一个社会主义好公民,还要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往企业对员工的行为规范方面培养,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能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职业精神,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三、学校现有的校企合作成效

近几年学校校企合作发展得比较顺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学校从中探索出了符合学校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目前学校的校企合作企业有中德合作的中德诺浩汽修班,富士康企业的富桂班,广东鸿联九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联合办学的客服信息服务班。富桂班和客户信息服务班实行订单办学,企业提供一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不定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学生毕业后,专业技术和面试合格的学生可以直接前往企业进行就业。中德诺浩汽修班,2013年学校校企合作,招收到校参加学习的学生有85名同学,除了开设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外,专业课基本使用企业指定的教材,寒暑假学校派出汽修专业教师到企业总部(北京)基地进行培训学习,企业也经常派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工作,传授企业文化精神激励学生。期末考试采用企业提供的试卷,进行实践操作考试,实行一对一考试,检验每个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中德诺浩班的学生,经过三年的严格训练,比普通汽修班的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也比普通汽修班的学生强很多,很好地实现了学生到中职学校学习一门技能的目标。中德诺浩班学生毕业之前,学校还联合企业在学校举办岗前就业培训和面试培训工作,有79名同学通过严格考试并获得中德诺浩职业资格证书,这79名专业技术和面试合格的学生全部安排进入企业下属的各个公司就业,意味着这个班毕业就业率很好,高达93%,这个合作项目在社会、学校、学生及学生家长中反应极好。校企合作,取得双赢,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解决了企业用工难,招聘到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员工,企业通过在学校合作的校企实训基地,培养本企业需要的员工。学校为企业提供了培养基地、培训人员,节省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降低成本。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培训好了,不管是技术方面还是纪律要求方面,一毕业到企业就可以直接上岗。而学校通过企业提供的设备建立了实训基地,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教师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本领,校企合作班的学生学到更多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校企合作班要求比较严格,基本按企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等都得到强化,校企合作班的学生不论是知识技能还是纪律方面都比普通班的学生强。总之,在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和企业双方都能通过这种合作关系达到目的。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检验是可行的,成效是显著的,应该值得大力推广。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还需要学校和企业从多方面共同探讨,寻找一条更好更长远的校企合作发展模式,让中职教学走出一条具有生机活力的好路子,形成长效机制。

作者:梁凤梅 单位: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孔祥光.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院报,2012(3)

第七篇:中职校园文化创意建设研究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突显“职业”特点,引入企业文化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创意优势,推进校园文化创意的建设,结合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着重对在校园文化中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建设两大方面的不足,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校园文化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独特校园文化建设是特色校的重要途径之一。福建理工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形成一定的专业特色、有着一定的文化根基。目前,学校的校园文化创意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认可。但是要把该校建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的特色学校,最终建设成一定文化品味的品牌校的目标,任重而道远。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意、创新,对优化育人环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和推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专业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校园文化设计缺乏整体规划性与前瞻性,本人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引入企业文化,推进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创意的必要性

1.1创建学校品牌特色的需要无特色的学校上没有生命力的学校,中职学校自从各行业办学中脱钩以来,从原本的行业学校变成同质,同类学校,虽然福建理工学校是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但仅福建省这种示范校也有几十所,要从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的特色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主要抓手之一。职业教育是定向教育,专业特色鲜明,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加强专业文化建设。中职学校只有突出“职业”特点,形成“职业”优势,体现“职业”精神,彰显“职业”特色,才能成为真正的特色职业学校。引入企业创意文化,学习企业对品牌创新设计,学校形象的塑造,凸现学校特色形象,福建理工学校在专业品牌标准化、规范化、个性化的视觉综合设计(校名的字体、颜色、标识)有成效,但是走进校园,既缺乏职业特色,又缺乏个性化特点,教室班容、部分实训室的布置色调单一。职业学校要改善职业氛围不够浓郁,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树立良好形象,有助于家长对学校产生信赖感,也有助于企业对学校的认同,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而高质量就业,又如同无声的广告,对社会上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连锁效应。

1.2实现校园文化创意对接企业(公司)文化创意零距离对接的需要福建理工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企业(公司)文化氛围、职业氛围有较大的差距,学校,除了“奔驰”班等少数班级毕业生能实现零距离对接,很大部分毕业很难实现零距离就业。据了解,毕业生能迅速适应企业的职业环境,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许多毕业生是因不适应企业管理和职业环境而被企业淘汰,并不一定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定位,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校园文化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如果不能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企业文化,比如企业的工作纪律和工作态度,工作责任等都是十分严苛的,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要是没有长期的养成教育,就很难适应企业的这种文化。这些差异与限制往往导致毕业生不能顺利地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从而无法达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相关企业文化的有机成分,使之成为新型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

1.3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的需要学校里的社团活动、技能竞赛、实践项目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入企业合作,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创新的空间,引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自主地设计、制作、生产产品(作品,创意的成果),通过移动“校园商城”和“微商”甚至通过淘宝网等平台推向全校师生仍至社区和市场;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的需要提供空间和平台。

2引入企业文化,推进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创意建设的不足与对策

学校必须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办学理念,研究学校发展的资源、条件和能力,发现校园文化创意建设的存在的欠缺与不足,挖掘学校已有的校园文化积淀,找准突破口,合理确定学校的校园文化创意建设的对策。

2.1在校园文化创意建设长期规划和有效的组织保障方面不足:福建理工学校有各种各样的规划和临时组织机构,但笔者发现没有有关“福建理工学校校园文化规划方案和领导机构”,该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碎片化,零散化。对策:应集思广益尽快制定校园文化创意建设长期规划,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各部门责任制度及考核、奖励办法,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实施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与之同时,学校应在政策、经费上确保各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2.2在企业文化创意与校园文化创意的融合度方面不足:福建理工学校在制造类专业把企业文化的元素引进校园,从而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相关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方面取得一定的水平。但服务类专业校企合作在校园文化创意建设上存在严重不足,引企入校和师生走出举步维艰,主要有:首先,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学技能多,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但时间短,对企业文化体验肤浅,他们回校后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有一定困难,成效差,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少;其次,是一些专业(如会计、工美)对口企业一般是小微企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十分困难。对策: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寻求自己与企业员工的差距?只能请进来,措施之一: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邀请企业人士、行业人员和学校优秀毕业生到学校介绍专业或行业情况、行业发展趋势,岗位技能要求,能力要求,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措施之二: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教育,让学生多了解企业的情况和要求;聘请企业一线人员来校指导学生实习训练,让学生在技能等方面掌握企业对员工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之中就能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就业后就能尽快适应企业环境。措施之三:在建立企业冠名班同时,也可以探索企业冠名实训室来共建实训室。学校技能竞赛,由专业企业冠名“企业杯”并由企业委派技术人员担任指导老师和评委,有意识把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融入。

2.3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面不足:福建理工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现有的形式大都比较单一、既缺少企业化、职业化因子,同时也缺乏创新、创意因子。因为现有的校道两侧、小花园、教学楼、宿舍实训基地的走廊,宣传栏大都是有关部门发放的挂图,只有少部分是学生创作的作品,但色彩单调、形式单一。学校文化墙(又称涂鸦墙)虽有创意,但又缺企业化和文化品味。对策:全方位打造特有的“企业化”校园环境。①实施“校园、宿舍、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创意建设:在校园道路两侧、小花园、教学楼、宿舍的走廊展现关于优秀企业的历史、大事记、企业理念、员工行为规范的宣传标语、挂画、雕塑或文化石等,进行图文并茂地、艺术化“企业包装”,营造出仿真的职业氛围和环境,用知名企业的企业精神如美国IBM的价值观是:集体尊重个人、个人爱护集体、向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追求杰出的成绩。“海尔———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平安———竞争力源于文化力”;“联想———文化的内核是责任”;“长虹———于制度管理中见精神”;“华为———比物质资源更重要的是文化”;“万科———寻找人文主义的光亮”……等代替原来名人名言。②在实训室、教室,着重加强专业环境氛围的营造:a教室的布置要突出专业特色,一进入教室,就让人知道这是什么专业的班级,在教室里原来张贴一些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标语以我们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例(表1)这样既体现专业特色又显示有点文化。b在实训室里面不能只有“语录式”、“口号式”条幅的现象,结合实训室操作流程或注意事项等由学生自主设计的卡通或漫画来体现,不仅能图文并茂地、艺术地展现出来;要比那些白纸黑字贴在墙壁上好操作流程或注意事项肯定好不少,让这些的摆满机器、电脑的实训(室)车间变得生动和亲和起来,既培养学生创意水平又能改变学生学习心情,让学生对专业、技术和劳动的产生好感。2.4在校园活动文化方面不足:福建理工学校大的校园活动文化有年度社团活动成果展示、校园吉尼斯大赛、学校文体艺术节、校技能节等和小的有“特色班级”建设、宿舍布置比赛、工艺美术专业毕业设计展示等,除了宿舍布置比赛、工艺美术专业毕业设计展示等创意比较好,部分学生作品当场被师生买走,还有预订产品的,但其他活动几年下来,相互克隆复制,缺乏新意,有些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对策:在其他校园活动文化立足当地传统文化、特色文化,邀请企业合作共同参与,或引入文化创意公司参与策划、方案设计,或每次活动前向全校师生征集项目(节目)、设计方案,征文,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和参与积极性。展现校园活动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

3引入企业文化,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创意建设在:福建理工学校实施的可行性

以福建理工学校商贸教学部为例,2015-2016学年度,创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学徒职业院校和学校“十三五规划”中商贸教学部子项目建设(不包括划转出去工艺美术专业),在未来五年预计将获185万项目资金的支持,今年下半年将55万元,其中电商专业25万元,会计电算化20万,其他专业10万元,学校在资源上有足够的保障。2016-2017学年电子商务专业与葫芦弟弟合办的“葫芦弟弟订单班”,按2个班进行招生,将企业派员进行面试组班,入学教育有2天时间由企业全程负责,第一天介绍企业和行业发展趋势,岗位技能要求,能力要求,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第二天带学生去企业参观和体验,在商贸实训基础将划110平方米的面积用房且共建“校园网上商城”和“020体验馆”,由葫芦弟弟负责总体方案,以葫芦弟弟公司为模板对走廊重新布置改造和室内建设,发动目前在校电商学生进行征集图板设计方案。目前处于建设招标阶段,建成后,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电商业务和电商企业文化。会计电算化专业与税友集团福建分公司合作“税友实验班”,暂定1个班,(笔者为校方具体负责人)。在原有收银实训室(与大连爱宝公司合作)、企业模拟沙盘实训室(与用友公司合作)基础上,与税友集团福建分公司合作参照记账公司模式“校园记账部”,20万元资金中的2万元将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税友实验班”的班徽的设计,班训结合税友集团企业文化,征集校园记账部室内外的布置的设计方案。旅游与酒店专业与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合作办“香格里拉班”基础上,2016年9月学校的“香格里拉礼义队”。今后全面负责学校礼义活动也可以社区活动,旅游与酒店专业学生去年参加在福州举办“青运会”礼义接待活动,受各方面的赞许。以上这些足以说明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创意与校园创意的融合发展在中职学校实施可行的,是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结语

从校园环境文化和校园活动入,引入企业文化来在推进校园文化创意建设,树立具有“职业化”特色校园文化、创意文化品牌同时,也推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专业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深度发展,创建省一流的特色校,名牌中职校。

作者:郑国熙 单位:福建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1]《略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互联网数据.[2]樊向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浅析[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2.

[3]史志洪,张映盛.融入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3).

[4]大海.努力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J].中广西教育,2012(19).

[5]左其琨.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摘自道客巴巴(上传2013年3月).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篇9

一、本期研究的“先练后讲”的课型。

1、课前先练习,根据练习情况备课上课;

2、课中边讲边练,针对重难点进行强化训练;

3、将课文中重要片断设计成阅读题,巧妙指导,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围绕研究主题,扎扎实实开展教研。

1、精心备课。

老师们在备课上作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首先,大胆去除许多不必要的形式上的东西,如内容上的形式化,程式上的形式化。体现自己的个性风格,体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力争在先练后讲上有独特的新点子,产生新灵感。校长在语文大组和五年级备课组会上不止一次谈到,拿着教材,不忙看教参,反复读教材,读出自己的认识,读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们总是先阅读教材,然后回到教参中,进行对比,去充实,去改造,去生成。按照整体局部再整体的规律深入地解剖教材。明确教材中有什么,还缺什么,需要我们在这堂课中做什么。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备课。我们在备读的环节上很有特点,一篇文章,老师们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在办公室示范读,氛围非常好。这样的钻研,使得我们的课堂效果明显提高。

2、用心上课。

我们和中海校区的老师一起进行教研,每周二或周四上午三四节课进行上课、说课、评课的活动。老师们大胆尝试各种先练后讲的不同教学方式,上完课后,立即说课,完全按照说课标准进行。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说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说重点难点及依据,说教学设计的思路,说教法及学法,说反思。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老师将经验相互借鉴学习,哪位老师上课效果很好,其余老师就稍作修改,根据自己班的情况,马上借鉴过去。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老师们就这样真抓实干,学校领导亲临指导,研究氛围非常浓厚,研究效果非常明显。本期,共上先练后讲的课12节,说课12次,说课稿12份。

3、研究取得的效果。

(1)课堂教学更有艺术性。

教学目标更简明,目标分解更科学;

教学内容更恰当,教学重点更突出;

学生参与更积极,语言实践更充分;

教学环节更简化,教学层次更清晰。

(2)习题设计更具有科学性。

通过研究,针对五年级的实际情况,老师们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总结出了以下四点:

第一、少而精,抓重难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难易适当,避免过深,避免重复;

第三、合理科学,清晰明白,适合儿童特点;

第四、力求题型多样化,培养学生自主练习的能力。

这样的研究,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既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又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练的题很适当又有效果,避免了题海战术,重视了方法与能力的训练,在期末考试中,我们年级的考试成绩也足以说明这点。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篇10

一、本期研究的“先练后讲”的课型。

1、课前先练习,根据练习情况备课上课;

2、课中边讲边练,针对重难点进行强化训练;

3、将课文中重要片断设计成阅读题,巧妙指导,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围绕研究主题,扎扎实实开展教研。

1、精心备课。

老师们在备课上作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首先,大胆去除许多不必要的形式上的东西,如内容上的形式化,程式上的形式化。体现自己的个性风格,体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力争在先练后讲上有独特的新点子,产生新灵感。校长在语文大组和五年级备课组会上不止一次谈到,拿着教材,不忙看教参,反复读教材,读出自己的认识,读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们总是先阅读教材,然后回到教参中,进行对比,去充实,去改造,去生成。按照整体局部再整体的规律深入地解剖教材。明确教材中有什么,还缺什么,需要我们在这堂课中做什么。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备课。我们在备读的环节上很有特点,一篇文章,老师们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在办公室示范读,氛围非常好。这样的钻研,使得我们的课堂效果明显提高。

2、用心上课。

我们和校区的老师一起进行教研,每周二或周四上午三四节课进行上课、说课、评课的活动。老师们大胆尝试各种先练后讲的不同教学方式,上完课后,立即说课,完全按照说课标准进行。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说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说重点难点及依据,说教学设计的思路,说教法及学法,说反思。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老师将经验相互借鉴学习,哪位老师上课效果很好,其余老师就稍作修改,根据自己班的情况,马上借鉴过去。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老师们就这样真抓实干,学校领导亲临指导,研究氛围非常浓厚,研究效果非常明显。本期,共上先练后讲的课12节,说课12次,说课稿12份。

3、研究取得的效果。

(1)课堂教学更有艺术性。

教学目标更简明,目标分解更科学;

教学内容更恰当,教学重点更突出;

学生参与更积极,语言实践更充分;

教学环节更简化,教学层次更清晰。

(2)习题设计更具有科学性。

通过研究,针对五年级的实际情况,老师们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总结出了以下四点:

第一、少而精,抓重难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难易适当,避免过深,避免重复;

第三、合理科学,清晰明白,适合儿童特点;

第四、力求题型多样化,培养学生自主练习的能力。

这样的研究,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既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又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练的题很适当又有效果,避免了题海战术,重视了方法与能力的训练,在期末考试中,我们年级的考试成绩也足以说明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