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专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6:44

医科专业论文

医科专业论文范文篇1

1能够读懂英文医学资料的能力

作为医科生,关注医学相关研究是提升自己知识贮备、提高自身能力的途径之一。在医学界,很多前沿知识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且多以英文发表。在医科生做研究写论文的时候,要查阅基础医学资料。因此,读懂英文医学资料是医科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2听懂英文相关医学陈述的能力

作为医科生,关注医学界前沿发展趋势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可以拓展自己研究方向,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公共卫生事业敏锐度。这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竞争力,同时能够服务于全人类。按照要求,各国会在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上报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以及应对策略,我们通常可以通过世卫组织总干事的发言、会议转播等获取原声视频文件。作为医科生,要具备能够理解原声视频中所述内容的能力。该能力不仅能够提高自己对医学前沿发展的预判能力,还能为日后参与公共卫生事业工作奠定技术基础。

3严谨、精准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医学的高速发展,我国医科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加国际型会议。作为与会人员,医科生不仅要能够听懂英语,还要具备严谨、精准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这样在会议中才可能参与到讨论、陈诉自我观点等环节,才是真正的参与其中,在交流中展示我国的先进技术。此外,近年来,在应对国际型公共事业卫生突发事件中,我国参与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出境援助,还是远程指导,作为未来的医学一线工作人员,在校期间医科生就要打好基础,为日后英语口语交流扫清障碍。

4准确、正规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医科专业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人才培养

为建立适应临床医学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1](教研〔2014〕2号),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自2015年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即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培养。在有限的3年时间里,学生面临既要完成33个月的临床轮转,又要保证科学研究的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毕业论文出现盲评首次通过率下降、论文学术水平下降的问题。学术能力是学位教育与单纯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区别的根本特征[2],我校对于该类研究生的培养以专业实践能力为主导,临床科研能力为特色,坚持实践科研两不误。为此,我校构建了论文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制度、信息化、课程建设、强化导师责任制、优化培养环节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质量控制来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的提升。

1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1.1培养环节缺乏有效的过程考核及监督机制

1.1.1部分培养环节缺乏严格的指标及监控体系跟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培养过程一般包括课程学习、选题、开题、数据收集分析、中期考核、论文送审、答辩等多个环节。原则上每个环节都应有严格的指标体系,考核合格方可进入下一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过于灵活。以开题为例,我校2013—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开题考核中全部通过。根据我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有关规定》文件要求,硕士研究生应在第3学期内,在二级学科或三级学科范围内向评审小组作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业副教授以上职称专家3~5人组成。由于缺乏完善的过程考核指标体系,虽然有评审小组,但是评审小组成员一般都是导师邀请的同行专家,如若不是导师本人要求,谁也不会把场面弄得很“难堪”。由于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这就使研究生在各个环节中有“求情”的漏洞可钻[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旦学生利用了导师、评审组的宽容,随之而来的或将是学位论文质量的崩溃。且由于缺乏严格的过程监督体系,开题等关键环节甚至流于形式。1.1.1.1原始科研实验数据审核不严我校2013—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实验记录要求及审核不够规范、严格,科研实验记录本仅在毕业的时候要求归入学籍档案,部分研究生毕业前找导师或课题组审核签字,二级学院才进行审查,对于数据真实性无法及时审核。导致个别论文存在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问题,临床研究结果脱离实际,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1.1.1.2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位论文形式审查我校对于2013—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缺乏严格的形式审查,少部分论文存在图、表的标识不清,医学专业术语、符号等使用不符合标准,论文逻辑思维混乱,语句不通顺,内容空泛等问题,有的论文存在排版混乱,标题的大小、序号不一致的现象,论文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1.2导师责任制贯彻不够

导师责任制在“双轨合一”研究生培养中存在阻碍。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忙于轮转各个科室,使导师在临床技术及科研训练过程中无法实现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师生联系“藕断丝连”“若有若无”[4];少数导师一年见不了自己的学生几面,甚至于不认识自己的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挂名导师;部分导师忙于自己的个人发展,教学、上临床、写论文、接项目、评职称等,热火朝天,却无暇顾及研究生培养,对研究生的指导时间不够[2]。1.3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达到33个月临床轮转的硬性规定,一入学便进入科室轮转,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减少了科研设计、科学实验、统计分析等内容的课程或课时,缺乏学术道德与实验室安全、人文素养、医学伦理等课程,进而导致其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更为欠缺,学术规范也亟待加强。

2优化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体系的主要措施

2.1加强论文质控制度建设注重制度引领

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完善论文质控制度要求。2019年我校新制定《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始资料审核办法》,对《关于开展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盲评工作的规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同时启用新版科研(实验)记录本,对科研(实验)记录通常应当包括的内容,如:课题名称、实验设计、实验名称、时间、人员、环境、方法、仪器和材料、实验结果和结果分析等做了详细的记录说明和规范。对严格论文保障环节管理,实施了更严格的论文制度和校内外同行专家双盲论文评审制度,细化了论文通过标准:去除本人发表文章复制比<15%,通过直接送审;15%≤去除本人发表文章复制比<30%,3d内修改并再次提交论文;去除本人发表文章复制比≥30%或者二次复制比≥15%,取消本年度答辩资格。并将研究生论文质量与招生指标分配、学科建设绩效和导师个人发展相挂钩,坚决杜绝问题论文出现,保证研究生出口质量。

2.2升级信息管理平台面向质量监测与预警

针对目前较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稳步提高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信息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段。2018年我校引入全新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实现目标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等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对监控预测和规范化管理等功能进行了升级,将研究生培养各关键环节纳入信息化管理,要求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论文、盲评、答辩、等环节在系统进行提前申请及填报,二级学院管理部门运用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组织督导组对开题等环节进行监管和抽查,将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按照工作流的思想进行可视化流程控制[5],保障研究生论文开题等培养关键环节不流于形式,从而促进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

2.3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狠抓过程管理

研究生导师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不仅在学业指导,乃至职业生涯发展上,也是举足轻重的[4]。鉴于部分导师对研究生未能尽职履责,2019年我校临床医学院制定《全面落实研究生指导教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方案》和《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责任书》,同时《研究生指导教师立德树人工作记录本》,要求导师如实填写参加各类培训、自学等提高综合素养情况,研究生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安全、医德医风、学术道德等教育,人文关怀以及临床、科学研究等至少每月的指导情况。导师和学生在每次完成的项目后签名,临床医学院不定期抽查,与科室绩效、导师年度考核及评优挂钩。

2.4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学习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要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6]。2019年我校对2017—2018级研究生及同类高校进行调研,修订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削减了前期调研中学生满意度不高的课程学时,新开设学术规范与实验室安全、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学等培养研究生科学道德、学术规范以及提升科研、写作水平的课程,2019年组织研究生进行教学评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满意度高,认为新开设的课程能有效提升人文素养及科研水平,课程评教分均在96分以上。

2.5加强论文质量保障环节过程建设及督导我

校于2019年在论文质量控制体系中引入科研(实验)原始数据核查等环节。从2020届毕业研究生开始,研究生在确定与学位论文及已(拟)相关的全部原始资料完整、属实后,在审核表签名,将原始资料、科研(实验)记录本、学位论文和审核表一并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研究生的论文原始资料完整、真实、关联性、实验记录的规范性、数据分析的正确性进行把关;二级学院可成立学位论文审核专家小组进行审核。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进行抽查及有因检查。开展学位、行为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与研究生学位证书挂钩。我校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一是通过科学合理地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控,为保障其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二是随着该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在培养机制上能够促进培养单位的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推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该论文质量控制体系需要在各位同行、专家的指导下继续实践和完善,期望构建一个被各培养单位广泛运用、实践效果被普遍认可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Z].(2014-07-14)[2021-03-12].

[2]田玲玲,杨金涛.以地方医学院校为例探讨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科技风,2019(23):236.

[3]周金.民族高校信息类硕士研究生过程培养体系现状与对策建议[J].新西部,2019(36):137-138.

[4]陈俊琦,姜涛,邱洁,等.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素质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0):23-24.

[5]胡祖辉,朱俐,吴国庆.面向质量监测与预警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0):54-59.

医科专业论文范文篇3

(一)研究对象。选取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即: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分别对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2009-2011年获得的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和2008-2010年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以及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包括由广西教育厅批准的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和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包括广西教育厅于2005年和2009年公布的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4所高校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情况是分别根据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及出版年份“2008”、“2009”、“2010”在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论文。然后逐一人工排除非教学类论文。为便于统计,对第一作者非该校(包括直属附属医院)的论文以及发表在增刊上的论文予以剔除。本文中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为准。

二、统计分析

(一)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情况。4所高校共获得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53项。其中,获奖最多的高校是广西医科大学。4所高校按照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均呈现递增趋势。

(二)获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情况。2009-2011年3年间4所高校共获得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46项。其中,数量最多的高校是广西医科大学,其余依次为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除广西医科大学外,从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其余3所高校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三)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情况。4所高校中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最多的高校是桂林医学院,有391篇。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发文数量均在300篇以上。按照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广西中医学院和桂林医学院逐年递增,桂林医学院2010年发表150篇论文,居于各校各年度首位。3年间发表核心论文数的顺序依次为: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

三、广西普通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研究现状

(一)研究主题分散,但不够深入和全面。通过对论文、课题、成果主题的分布统计,可显示出教育教学研究各主题的进展情况,了解和掌握其研究的特征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便明确今后选取主题的重点和方向。笔者试着对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论文、课题、成果的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整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可以分为9大类:教育管理、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育技术、课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工作和理论探讨。但仍有许多研究由于研究主题不明确或界定模糊,涉及内容过多,无法归类。究其原因,目前医学教育中的许多研究项目既没有可靠的文献支持也没有理论框架的支持。例如,很多论文谈及PBL,证明应用PBL后提高了相应课程的教学效果,但对PBL是什么却没有形成应有的共识,有将其看作教学模式的,也有将其看作教学方法的,还有将其看作教学理念的,一些文章述及的PBL教学不论是在理念方面还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都与真正的PBL存在差异,甚至相去甚远。而关于某些主题的研究明显深度不够。如关于临床教学管理问题,在发表的论文中,大致的写作模式为就目前学校临床教学现状进行论述,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如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制度保障、建立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在我们对该校或该作者的深度搜索中确未见该对策实施过程和实施后效果的相关文献。

(二)研究方法重定量,缺定性。教育研究方法分为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之分,定量研究大量依靠数字、数据和统计分析,如描述研究、因果比较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质性研究主要依赖文字数据和主观分析,如民族志研究、批判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当前的研究除实践总结和论述类等理论性文章以外,全部为定量研究,其中大多数研究为描述研究或实验研究。如对某PBL认知的问卷调查,对实施某种教学方法后的前后对比研究等。而质性研究需要研究者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方法,对研究者能力、素质以及研究时限等要求较高,因此质性研究普遍缺乏。

(三)课题研究方向相对集中。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分布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等五方面,占到课题总数的63.0%。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受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

(四)研究成果偏重课程建设,刊物的影响力有限。在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5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中,课程建设相关项目有24项,占获奖总数的45.28%。学术刊物是发表研究成果的主渠道。3年间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发表的1422篇论文,仅有139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且集中在《时珍国医国药》、《中国现代医学》、《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教育与职业》等刊物。这与医学教育类期刊无核心期刊,同时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类等核心期刊较少发表医学教育研究有一定的关系。

四、广西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研究发展对策

(一)领导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学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从有利于高等教育研究工作出发,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同时也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力争使自己成为具备扎实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研究队伍建设管理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才。只有在其感觉到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情况下,才能安心工作、潜心研究,不断创造出新的成果。优良的学术氛围和协调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感受得到”的人文氛围,也是凝聚学术群体成员共同进步的一种“文化场”。这种“文化场”一旦建立,就会对所有成员既有约束的作用,又有强烈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同时,它又是一种对所有成员的评价标准。因此要努力营造一种公平竞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环境和学术氛围。

(二)准确定位教育研究机构功能,做好引领和服务工作。当前,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均设置有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其中1所高校设置高教研究室,属科级部门,隶属教务处管理;2所高校将教育研究机构从教务处分离出来,建立了教学质量与教育研究中心;1所高校单独设置高等教育研究所,属副处级部门。就职能而言仍以行政事务为主,辅以教学研究功能。笔者认为应该借鉴美国医学教育研究机构的职能,通过对医学教育研究机构的不断充实或重组,使其兼具教学、科研、评价、服务、咨询的职能。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重大项目的论证和申报等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活动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同时,教育研究机构除做好各级课题、成果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外,还应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在教师和干部的上岗培训、岗位培训以及继续教育中,担负起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培训任务。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工作,主动发现、挖掘和承担校内外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力争取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能力、教学水平和为学校服务的能力。

医科专业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医科生;数学建模;实践基地建设

1创建医学院校数学建模实践基地的意义

1.1挖掘建模发展潜力,使医科生可持续发展

目前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有:每年5月举办的医药类数学建模竞赛和9月的“高设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队员在竞赛中锻炼了意志,增强了团队意识,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怎么让数学建模在医学院校规范化、常态化,并可持续性发展,真正做到“一次参赛,终身受益”?笔者认为,建模实践基地的建设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一些热爱数学、肯钻研的同学集合到一起,定期开展相关科研活动,能够解决各种各样的实践问题,拓宽视野,发散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建模潜力,同时提倡个性化发展,将所学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另外,学校有关部门和教师也能从中培养所需人才。

1.2教学相长,提高医科生自学能力

通过参与数学建模实践基地的活动和竞赛,使医科生做到学以致用,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及其相关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热情。参赛能提高自学能力,因为建模的试题大多来自生活,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医科生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接受新理念。这样,就能促进医科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1.3培养医科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任何建模问题的解决都要在不断的批判中得出结论,因此创新精神是必须具备的素质。无论是3天、7天还是平时的建模小问题解答,都需要全体医科生的通力协作,如数学思路、计算机实现、表达等,都是环环相扣的[4]。如此一来,即可以培养医科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2医药数学建模实践基地建设的途径

医药建模实践基地有很多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和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全民创新创业的契机,积极创建医学院校数学建模基地,具体有如下途径。

2.1加大医药数学建模实践基地的宣传力度

医学院校的数学课程一直处于某种尴尬的境地,而数学建模是数学和医学的桥梁,数学建模能使医学知识科学应用。同时,通过在医学院校开展数学建模竞赛可以提高教师和医科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医科生的数理素质是新时代医学生实现创新创业必须具备的素质。从医学院校领导层面就要重视建模实践基地的创建,在加大医药数学建模基地建设宣传力度的同时,还要从资金、场地、机器、师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应定期开展建模实践基地活动,并和企业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使建模活动得到社会的认可。定期在大学校园举办讲座,进行学术交流和建模竞赛,支持获奖同学开展经验交流等活动。同时在相关政策层面上应该给予更大的支持,如对获得建模竞赛奖项的医科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允许他们转专业,享受弹性学制、双学位的选择、考研加分等。最大限度地激励医学生参加建模活动的热情。

2.2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建模基地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方法。包括制定医药数学建模实践基地的活动章程,参赛医学生的选拔和奖励方法,基地指导教师的遴选制度等。制度在运行中还应不断进行总结修正,因为随着每年毕业生的离校和教师岗位的变动,要随时调整参赛医学生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师的流动性及时做出调整,以确保实践基地的正常运行。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医教结合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数学建模实践基地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工作没有现成的模板,需要教师在借鉴其他学科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以及医学院校学生的特点,制订和完善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利用节假日时间指导医学生参加建模活动,对参加比赛学生进行赛前培训、赛中指导和赛后总结。同时因为建模活动需要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指导中不断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教师还应将队员引入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带领学生做科研,在科研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2.4扎实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在实践中摸索前进

为保证数学实践基地活动的顺利进行,应做好如下工作:(1)定期开展数学建模实践基地的活动(如每个月至少开展两次活动),在活动中可以由医科生自主命题,也可以由指导教师-解的方式,但每次课需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个数学建模解题的方法,并将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难点以及遇到的困难和同学们分享,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7]。(2)每个学期每个团队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自主命题完成一个结合实际的数学模型,并以论文形式上交,并作为评定优秀参赛医学生的重要标准。同时根据命题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程度,给予参与实践活动的医学生本学年“最佳命题手”“最佳”“最佳程序编写员”等称号,并给予相应的奖励。(3)每学期到临床实践一次,通过和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沟通,了解实际情况,尝试解决医护工作的一个实际问题,并以论文形式上交。教师鼓励并指导医学生整理建模研究成果,发表研究性论文。

2.5各部门协调,确保建模竞赛工作正常进行

建模实践基地医学生参加建模竞赛并取得好成绩,是建模实践基地良性循环的有利条件。建模实践基地在医学院校长期开展工作,需要校领导、教师、医学生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如经费报销、机房设定、软硬件维护、学生活动场所、参加竞赛活动时医学生正常上课的秩序、参赛时学生的餐饮等,都需要相关部门有效协调、通力合作,才能保证数学建模实践竞赛优质高效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尤苏蓉.数学建模竞赛的解法总结与竞赛培训探讨[J].工程数学学报,2003,20(S1):131-134.

[2]曹波,唐志宇,贺东奇.医科院校数学建模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66-67.

[3]何霞,刘卫锋,杜迎雪.大学数学建模小组教学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77-178.

医科专业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新医科,医学专业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新医科,是国家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提出的从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的新理念。“新医科”建设,旨在推进医、理、工、文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医学人才。这不仅符合“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中国高等教育的战略改革,也是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技术”转变的必然趋势。“新医科”的构想打破了高等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单一、狭窄的固有模式,提出了探索培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医科人才的新要求[1]。在“新医科”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作为新时代医学人才的后备军,在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方面应积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医学专业英语(Englishformedicalpurposes,EMP)学科作为医科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培养和提升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人文素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医学专业英语学科的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是“新医科”背景下深化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英语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笔者所在的院校积极探索适应“新医科”建设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医学专业英语教育方面,强化医科和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体现医学知识与语言技能融合、多学科思维融合、跨学科能力融合的医学专业英语课程体系,凸显课程的基础性、交叉性及前沿性。

1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与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的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使其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2]。基于这个教学目标,新版《指南》同时提出,教学方法与手段应具有相对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鼓励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英语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推动信息技术与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体现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的精神[3]。如何在“新医科”背景下结合新《指南》的要求,有效提高医学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利用各种优质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4]。需要明确的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并非简单的混合,而是将不同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从而使理论更加简单化、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化、学习环境更加随意化、学习方式更加多元化的过程。通过混合式教学,学生可以利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借助不同的学习资源获取知识,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5]。

2医学院校外语课程的设置情况

目前,包括笔者所在学校在内的国内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基本上采用“EGP+EMP”的培养模式,即在低年级阶段开设以公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教学为主的通识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EGP)课程,高年级阶段开设具有医学学科特色的医学专业英语(EMP)课程。通识英语阶段的课程以知识的全面性和普遍性为主,注重语言习得、技能训练、人文教育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融合,可为后续医学专业英语学习做好语言、技能和知识准备。医学专业英语阶段的课程注重医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旨在依托医学学科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语言应用技能。其课程目标既注重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又涵盖了对医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课程设置以医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突出实用性原则,既包括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医学专业英语,也有以培养学术素养为导向的学术英语[6]。医学专业英语主要包括提升学生医学语言技能的生物医学英语、医学人文英语以及医学英语视听说等基础课程;学术英语则包括提升医学生科研以及学术素养的医学学术交流英语和医学英语论文写作等高级课程。医学专业英语的主干课程——生物医学英语课程依托医学学科内容,以人体系统为主线,可帮助学生用英语系统性地学习与医学学科相关的内容。医学人文英语课程以医学人文素养为实践导向,帮助学生理解医学、健康、生命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及其复杂性,提高学生医学人文英语的各项综合运用能力和医学人文素养,进而培养集英语交际技能、创新思维能力、人文精神和全球视野为一体的适应社会和时展的合格医药卫生人才。医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医学学术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巩固和强化专业语言知识。医学学术交流英语课程强调学以致用,构建医学学术交流的真实场景,使学生能够了解学术交流活动所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医学英语论文写作课程突出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其学术素养。

3医学专业英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医学院校顺应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改革趋势,积极应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逐渐构建起智慧型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环境。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主要形式,最大化地利用医学英语教学资源,重构“线上基础知识与线下核心知识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内容、“线上可视化与线下直观化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线上自我思考与线下探究合作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过程及“线上全过程记录与线下个性化评价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3.1混合式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内容重构。根据专业学习阶段医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对国内外优质的医学专业英语线上教学资源进行了合理筛选与利用。优质的线上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也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帮助医学生实现学习的个性化[7]。例如,选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医学英语词汇进阶作为医学专业英语入门阶段的线上基础课,要求医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课程学习和测试。线下课堂则以完成产出任务为主,学生根据线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多形式的应用,包括个人或分组汇报、项目展示等,从而提高线上线下教学的产出效果。此外,动员教师积极创建专业特色突出、实用性强的校内医学专业英语SPOC。目前已有包括医学英语词汇学及应用在内的多门专业英语SPOC上线并用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在丰富学生线上学习资源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与信息化素养。通过将线上教学资源与现有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专业英语知识更趋模块化、系统化,从而构建起“线上基础知识与线下核心知识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内容。2020年春季的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响应国家号召“停课不停学”,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教师根据医学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及时、广泛地选取与疫情相关的信息资源,包括相关词汇、句式和交流用语等,以拓展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知识。此外,收集有关疫情的国内外权威英文文献、英文报道及影音资源,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能力,培育了其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同时也增强了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3.2混合式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设计。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打破了单纯以课堂为依托的教学形式,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包括QQ群、微信群及雨课堂等)升级教学手段,构建新型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应用雨课堂为例,结合其内在功能和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特点,教师在上课前根据教学大纲的重点内容制作教学课件,随后上传至移动端供学生预习,使学生在课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并鼓励学生及时反馈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即测试题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对于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情况,教师采用公示后台统计数据的方式加以监督,从而增强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线下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问进行集中解答,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扩展性应用,从而构建“线上可视化与线下直观化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教师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线上授课,将授课内容录制成语音课件的形式提前给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开展翻转课堂、实时互动及拓展训练,实现了教学活动从教室到网络空间的转换,教学效果显著。混合式、移动化、交互式的教学设计形式符合当代医学生的认知特点,凸显了混合式教学设计的优势。3.3混合式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过程。由于医学专业英语的课时有限,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利用互联网移动端、医学英语学习平台等媒介组织学生进行线上限时学习,线下时间则注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运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式学习。目前,本校教师已为学生创建了医学英语学习公众号、医学英语有声学习平台等多种形式的线上学习工具开展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便捷性优势有机结合,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8],从而构建起“线上自我思考与线下探究合作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过程。3.4混合式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评价。在医学英语视听说平台及雨课堂等技术的支持下,我校搭建起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更加客观的考核评价依据。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突出了形成性评价的优势,评价过程更趋精细化、可视化、便捷化,从而构建起“线上全过程记录与线下个性化评价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开展医学专业英语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调查显示,学生主动参与英语课程学习的时间较传统课堂明显增加,学习热情及主动性显著提高;师生间及学生间的互动交流频率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语言表达、人文素养及批判性思维[9]。学生应用网络等媒介进行学习,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枯燥问题生动化,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课堂效果明显增强。在阶段性考核中,可以看到学生综合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4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英语的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混合式教学将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优势相结合,实现了对传统课堂的重构和创新。教师的教学活动由课堂内扩展到了课堂外,学生可以在校园内外的任何时间利用智能移动设备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产出效果。同时,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及优质教学资源库开展医学专业英语混合式教学,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医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培养医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信息素养等综合能力方面展现出巨大优势。此外,混合式教学中的学习动机激励、过程性评价等措施能够有效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效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对医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做出调整和优化,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其学习效果。在“新医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必将成为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英语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岳彩玲,颜超.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9(18):1-3.

[2]蔡基刚.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修订及理论依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3):3-16.

[3]陈娟文,王娜,李金玉,等.基于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共同体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9):79-84.

[4]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5]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刘春娴,罗永胜.大学医学英语课程体系:现状与构建[J].高教学刊,2019(5):56-58.

[7]孟延,刘传勇.医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挑战与机遇[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1):7-10.

[8]何克抗.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观念更新与理论思考[J].中国教育科学,2016(2):23-39.

医科专业论文范文篇6

原创论文写作网以促进学术交流发展为宗旨,用我们独特的核心能力为您提供超值的各类各专业的论文、ResearchProposal、WritingSample、MBAEssay、英语作文、作业等相关写作服务。

原创论文写作网学位论文的写作特点与写作原则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体现出客户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论文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天衣无缝。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论文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规范得体。

医科专业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高校医学期刊;编辑;研究生;学术能力;策略

“双一流”建设是政府与高校共同推进的一项大工程,在该战略背景下,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几乎所有医学院校均将在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著作为研究生学位授予的基本条件之一[1]。在很多医学院校,甚至成为研究生奖学金及各类优秀评定的主要指标,这使得研究生作者的投稿比例越来越高。笔者对温州医科大学所属的《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温州医科大学学报》《肝胆胰外科杂志》等期刊近年来研究生作者的论文数量进行大致统计,发现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均占了较大比例。但是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研究生作者群由于缺乏科研和论文写作经验,与其他作者群相比,稿件中总是存在各种问题。一直以来,充足、优质的稿源是高校医学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期刊拥有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但近年来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使得国内的大量优质稿源外流。面对此种现状,高校医学期刊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通过相应的对策培养优秀作者群,拓宽稿源值得我们编辑深思。为此,笔者对《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研究生作者稿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一系列策略,以期培养研究生作者群,增加优质研究生稿源,达到研究生作者群和期刊共发展的双赢效果。

1研究生作者稿件中的常见问题

1.1写作欠规范。医学研究生由于初涉科学研究或者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较短,论文写作经验不足,甚至不知道医学学术论文该如何写,所以稿件常存在写作不规范,可读性差的问题。笔者对杂志近两年来的研究生来稿进行分析后,发现写作方面欠规范主要包括:论文题目不准确,表述累赘,未能概括全文;单位和作者署名随意,中英文表述不对应;中英文摘要不够简练,未能体现全文的主要内容,甚至出现摘要内容和论文内容不符现象;前言内容阐述条理不清,写一大堆概念性内容,而未能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表述不清,读者无法重复研究;医学专业术语混用,量和单位使用混乱,图表和公式使用不规范;文内语言表达不规范,语句不通顺;参考文献著录信息错误,著录项目不全,引用的文献无代表性等。1.2科学性不够。稿件的作者只有大量地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地研究、分析数据,并认真地在科学实验研究中进行探究,以最充分、最真实有力的实验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才能保证稿件的科学性[2]。显然很多初涉科研的研究生做不到以上要求,对相关研究领域的背景和研究进展情况不了解,常出现选择的实验方法不科学,得到的实验数据不准确,投到编辑部的稿件逻辑结构不清晰,论述缺乏依据,结论与结果混淆或者结论只是简单重复结果的内容,未能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无说服力等问题,导致论文的科学性不够。1.3存在学术失信行为。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除了进行医学研究,完成论文答辩外,大部分时间需在医院各科室轮转,完成临床实习,这使得他们能用于研究的时间较非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少,再加上医学研究过程中往往受样本例数、对象依存性、偏倚及其他不可控性因素的影响,耗时耗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于是部分医学研究生便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甚至直接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以求顺利,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3]。彭志红等[4]以不记名的方式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6%的研究生承认在实验中为与预期研究设计一致,曾不同程度地修改数据,编造结果,违背了学术诚信。此外一稿多投也是医学研究生学术失信的主要表现之一。医学研究耗时长,完成课题时,往往已临近毕业,为及早知道审稿结果,尽快,有些研究生便会选择一稿多投[5]。1.4存在医学伦理问题。医学期刊涉及的是人或动物的生命健康,刊发的大部分稿件是关于人或者动物的医学研究,因此不可避免会产生医学伦理道德问题[6]。林加西[7]对我国777篇医学动物实验论文的伦理规范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医学期刊论文中大多数作者的伦理意识不强,仅10.55%的论文写明经伦理审查并同意开展,2.96%的论文注明遵守实验动物管理条件、饲养及实验过程,1.8%的论文注明伦理学审查编号。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发现,医学研究生因研究经验不足,尚未真正参加临床工作,缺乏伦理意识,与其他作者相比,研究生的稿件存在更多的医学伦理问题。

2编辑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思考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医学期刊肩负着传播最新的学术信息和科技成果,并发现和培养高校人才,培育新学科的社会使命,因高校医学期刊的一些编辑属于“学者型编辑”,平时身兼教职,在期刊所属的高校开设有专业课程,编辑还具有与教师相同的传道授业解惑和育人等工作性质[8]。同时期刊编辑的编辑实践工作决定了他们对医学相关专业的知识有更全面的把握;对研究生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及特征有更深刻的了解。这使得编辑能为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这是其他行业人员所不具有的条件优势。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研究院所在绩效评定、科研、教学、职称等方面的考核时唯SCI收录期刊为重,对国内中文期刊的考核则相对弱化,导致大量的优质稿源流向国外重要检索机构的源期刊。而部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有限,写作的学术论文往往达不到SCI收录期刊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内的学术期刊成了研究生的重要园地[9],尤其是医学学术期刊,稿源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研究生作者[10]。尽管医学研究生写作的论文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这些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思维敏捷,能吃苦耐劳,埋头于实验室和科研一线,科研过程亲力亲为,所做的科研大多是导师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导师团队的指导下,不乏涌现一些新发现、新思想和新成果[8],基于这些科研成果的研究生论文可以成为高校期刊优质稿件的重要来源,最终可以丰富期刊的稿源,提升期刊的质量。

3提升学术能力的策略

3.1开展医学论文写作指导。当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在研究生培养期间开设了医学论文写作课程,但医学论文写作课程设置不合理的情况普遍存在,使得任课老师对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不足[10],从而导致医学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出现各种问题。医学期刊编辑的编辑实践工作使其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针对以上研究生论文写作欠规范问题,编辑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论文写作指导。如资深编辑专门针对新入学的研究生开设医学论文写作课程,讲解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并可结合编辑工作中的来稿写作案例展开分析。必要时可以将编辑的学习资料如编辑出版规范、编辑常用标准甚至编辑的继续教育学习资料进行整理后,上传投稿系统的投稿指南供有需要的研究生作者下载学习。3.2进行针对性的稿件退修。稿件退修是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最直接方法[11],如一项针对医学研究生的调查显示,81.3%的研究生认为期刊编辑对论文做了很多指导,90.1%的研究生认为期刊编辑的退修意见对论文的修改很有意义[10]。研究生因为缺乏科研和论文写作的经验,稿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往往较其他作者多,编辑要在认真研读专家审稿意见的基础上,准确、具体、有针对性地提出研究生稿件中存在的学术内容、结构和文字表述上的问题,使研究生修改稿件时有的放矢,目的明确[11]。编辑修改研究生稿件时建议以修订加批注形式,其中的修订痕迹和批注说明可以让研究生清晰看出编辑已修改之处和需作者修改之处,提高退修效率的同时,让研究生掌握论文的修改方法。此外,编辑可以灵活改变稿件的退修方式,如有编辑针对常住校内的研究生作者采取面对面退修稿件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研究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帮助研究生学习论文标准和编辑规范,而且促进了编辑与研究生作者的情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研究生对科研和论文写作的热情[12]。3.3进行学术诚信建设。医学研究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群体,是医学创新发展的主力军。面对医学研究生稿件中出现的学术不端现象,作为学术质量守门人的学术期刊编辑,在抵制学术不端,坚守学术诚信方面有着特殊的使命。对研究生的投稿,采用作者贡献声明、潜在利益冲突声明等学术诚信控制机制,以提高对稿件学术诚信情况检验的能力[13]。对录用的研究生稿件,刊出前实行责任编辑学术诚信负责制[3],如在编辑修改过程中主动指导研究生正确标引参考文献,不可过多引用推导公式、文字或图表,宜直接引用结果,同时核查稿件的原始数据和图片;如有疑问无法确认,务必联系作者,要求提供证明或者作出合理解释,杜绝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对于修回的稿件,如内容改动较大时,重新进行,防止退修过程中因引用内容不当出现新的学术不端行为。3.4提高医学伦理意识。针对医学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伦理意识缺乏问题,编辑在对以人为对象的稿件进行医学伦理审查时,应跟研究生一一确认以下内容:受试者是否充分知情并了解研究中的内容,并在了解相关内容后仍自愿参与研究;受试者是否被告知可能潜在的风险,并在了解相关内容后仍自愿参与研究;受试者的相关情况及隐私是否被严格保密;开展研究前是否经所在单位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等[6]。编辑在对以动物为对象的稿件进行医学伦理审查时,应跟研究生一一确认以下内容:是否遵守实验动物管理条件;饲养环境是否合理;实验过程是否遵守“3R原则”;动物处死方式是否合适;开展研究前是否经过动物伦理审查并同意等。以上确认流程可以使研究生提高科研中的医学伦理意识,形成伦理审查的惯性思维。3.5建立研究生作者微信群。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和交流的载体,可以为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14]。在“互联网+”时代,期刊编辑可以利用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投审稿系统等新媒体技术为研究生作者提供其与审稿专家、编辑之间学术交流的平台。由于微信在沟通方面比其他新媒体更方便、快捷,编辑可以根据期刊来稿情况建立该年度来稿的研究生作者微信群,在这个微信群里,作者可以就投稿、审稿、退修、校对中的问题向编辑或其他作者咨询。编辑在群里第一时间样刊,让研究生们优先阅读转发,同时在群里定期推送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信息,并就稿件修改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提醒,增加编辑与研究生作者之间的互动学习。3.6适时开辟研究生栏目。高校医学期刊的栏目一般是根据其办刊宗旨和方针来决定的,还可以根据所属高校学科发展、期刊发展、来稿情况等因素开辟新栏目。近年来,研究生作者稿件逐渐增多,在有些高校医学期刊甚至占了大半的比例。我们可以根据研究生作者群的医学论文特点,集中规划,专题评审,适时增设研究生栏目,让研究生作者投稿有地,目标明确。比如《中华中医药杂志》为博士研究生开设了仁心雕龙专刊,赢得了广大研究生的一致好评,提高了研究生科研论文写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15]。这次的投稿和发表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研究生更乐意将优质稿件继续投向母校的期刊,从而成为期刊的稳定作者群。

4结束语

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既是医学未来科研工作的主力军,也是医学期刊重要的作者群之一。针对医学研究生稿件中存在的写作欠规范,科学性不够,学术失信行为和医学伦理问题等常见问题,高校医学期刊编辑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医学论文写作指导,进行稿件退修的针对性指导和学术诚信建设,建立研究生作者微信群并适时开辟研究生栏目等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积极培养研究生作者群,拓宽期刊优质稿源,最终达到研究生作者群和期刊共发展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医科专业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新医科;课程思政;案例库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提升教育质量的政策,包括深化医教协同、双一流建设、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四新学科建设等高等教育战略。新医科是在以“医”为本质核心的基础上,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对传统医科进行全面反思和守正创新,重点是从生物医学科学为支撑的模式,向“医学+X”的交叉学科为支撑的新模式转变。新医科和理、工、文学科深入融合,推动传统医科的培养模式创新、知识更新和学科升级,以培养“医学+X”的解决医学前沿问题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1]。医科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2]。医科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积极挖掘医科专业课、实践课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意识形态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意识、职业道德修养贯穿于医科教育的全过程[3]。传统医科的思政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将救死扶伤和医德医风作为核心内容,没有融入“医学+”的思政元素,已不能适应新医科思政教育的要求。课程思政的主要难点是缺乏专业思政素材以及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4]。挖掘新医科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引入一系列“医学+X”的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制作案例库是快速提高思政育人的有效途径[5]。思政案例应具有互动性、启发性[6],建设的思政案例库具有共享共用的特点,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丰富实用的案例和素材资源[7-8]。文章以该院医学类专业思政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为例,讨论对传统医科思政案例的扩增过程。为了适应新医科课程思政教育,文章深入挖掘“医学+X”的思政教育元素,梳理案例库的建设思路和案例纳入原则,展示典型的思政案例,为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专业课思政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1思政案例库的建设过程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服务新医科教育,典型实用,共建共用”为案例库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过程中,采取“多学科协同,顶层设计,师生共建,以评促建”的策略,广泛发动医学、工科和理学等学科的相关专家,根据新医科的本质内涵,提取专业教学中和医学相关的思政元素,做好案例库的顶层设计。从顶层抽取思政元素,编制目录。依据思政元素目录,收集素材编写案例,统一审核后,分类入库。考虑到思政案例的共享性特点,案例库不针对具体的专业课程,即先建设新医科教育思政元素的通用案例库,然后由课程选择案例,构建该课程的思政案例库。

1.2案例纳入原则

在案例库编写进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基本原则是“新医科主题明确,典型实用,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首要原则是符合新医科主题,即“医学+X”的要求,不纳入传统医科的思政案例,以区别于现有的医学思政教育案例。典型实用是指有一定影响、有代表的事例,并且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时效性是指近年来出现的事件。案例包括但不限于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网友观点,形式有文字、图片和视频。对同一思政元素选择数个不等的案例,对相似案例择优纳入,采取以评促建的策略。在案例编制中,应充分注意案例的规范性和系统性:规范性是案例的格式规范,包括背景材料、思政元素解析、专业知识点、思辨过程、思考题、教学方式等主要内容,形式上具有统一的格式;系统性是内容齐全,特别是某些具有争议性的案例,包括正反面观点和历史发展过程,避免案例内容的碎片化,填鸭式的灌输观点,增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思辨和思考题。

1.3案例库组织结构

建设的新医科思政案例库包括社会主义信念和价值观、法律法规、公民道德规范和医师职业素养四个层面,由大到小,依次贯穿了理想信念、法律、道德和职业素养。每个层面分别设置多个子模块,包括“马列哲学”“四个自信”“家国情怀”“文明和谐”“有法可依”“公序良俗”“科学精神”“医学伦理”“仁心仁术”“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等。每个模块中包括几个不等的案例,体现了一个主题的思政教育元素。为便于教师使用,以“医学+X”的相关知识点作为关键词,方便检索,例如“图像增强”“基因组学”“特征和指标抽取”“机器学习”“生理信号”“数据准备”“数据偏见”等,每个案例均为具体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模块和关键词,将思政案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快速融合。

1.4构建专业课程的思政案例

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原则是共建共用,同时服务于多门新医科的专业课程。首先,根据新医科教学需要,围绕培养目标,确定思政教育的主线;第二,根据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由主线确定每门课程思政教育的主题任务;第三,从思政案例库中选择具体的模块,以支持思政教育主题;第四,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用关键词从模块中提取具体案例,构造该门课程的思政教育案例。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主题相互补充,形成新医科思政教育的网络。以“医学图像处理”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医学大数据类的重点课程,是人工智能和医学影像的结合,体现了“医学+人工智能”的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鉴于当前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在医科中的重要作用,涉及到学术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多个环节,因此思政元素在案例库的四个层面均有体现。从思政案例库的各模块中,用知识点为关键词,提取思政案例,构建该课程的思政案例库,部分案例设计如表1所示。基于思政案例库,任课教师可快速获取和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相关知识点的思政资源,代入到医学图像主题,构建该课程的思政案例库。

2基于案例库的课程思政实施和效果

2.1促进思政案例库的完善,推动课程思政发展

新医科思政案例是在新医科背景下,从“医学+X”的跨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编制完成。采取建设和应用齐头并重的原则,边建设边应用,从应用中进行第二次挖掘,获取更多的思政元素和案例。经过连续两年的建设,已经编制了思政案例100余个,形成四个层次,20多个模块。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为医学类专业开设了数据库与医学存储、医学图像处理、计算神经系统基础、医学大数据分析等专业选修课程,实现了“医学+X”的新医科教育模式转换。思政案例库为各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提供了资源共享平台,快速推动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在思政案例库的支持下,各门专业课均建立了课程思政案例,教学中新发展的优秀案例又丰富了案例库。

2.2提高了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在思政案例库的启发下,广大专业课教师将思政元素和教学内容深入融合,提高了思政教学水平。近年来,专业课教师立项各级各类课程思政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思政论文10余篇。响应国家号召,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积极发展课程思政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共识。从专业课学习思政元素,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医科创新人才,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2.3思政教学成果显著改善

长期以来,医学课程思政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课前专业课教师列举思政案例,但和教学内容无密切相关性,被学生当成课前小故事。新医科思政案例库的出现,实现了专业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反映平常的“医学+X”的知识点中,蕴含了深刻的哲学、人生观、家国情怀,反映了科学精神和仁心仁术,对所学的专业更加具有自豪感和使命感。

3结束语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教育的思政元素更加丰富,充分体现了“医学+X”的特点,传统的医学思政教育已不能满足新医科思政教育的要求。文章讨论了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建设的新医科思政案例库,包括建设思想、建设原则、组织结构等关键内容。通过思政案例库,可以快速帮助专业课程建设课程思政资源,推动优秀的思政案例库的共享,可以丰富新医科思政教育的内容,切实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彭树涛.“新医科”的理念与行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145-152.

[2]章小峰,杨永,谢谦,等.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3):1-5.

[3]姜冬乐,郭晓佳.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政类课程与课程思政关系的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3):30-32.

[4]刘艳艳,代爱英,李琳.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探索[J].山东教育(高教),2020(5):28-30.

[5]吴中华.案例教学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9):241-242.

[6]郧在廷.基于学科背景的思政课红色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20(12):85-87.

[7]于力,陈忠道.“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案例设计与实施[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3):33-41.

医科专业论文范文篇9

××,女,现年岁。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现任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荣获湖南医科大学“优秀带教老师”等荣誉称号,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数篇,科研项目获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她所领导的科室由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于年荣获“省表年文明号”称号。该同志现为中华医学会邵阳分理事委员、市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省脑瘫康复委员会委员,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兼副教授。

一、刻苦钻研、苦练本领

××同志自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儿科疾病的诊治工作。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儿科医生,为年幼的患儿解除病痛,为患儿的家庭拂去忧愁,她总是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埋头工作。在虚心向老同志、老专家讨教临床经验的同时还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的科研项目。她在这种进取精神的激励下日渐成为一个技术精湛的儿科大夫,并于年晋升为儿科副主任医师,成为儿科医师队伍中的当家花旦。二、言传身教、严谨行医

××同志从进入临床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严格要求自己必须做一个让患者觉得可亲又可敬的医生。在医疗技术上她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治疗效果上要好上加好,在诊治疾患的过程中应该严肃认真,尽职尽责,这样才可以在患者心目中树立自己的可敬的形象,而平时与患者的交谈又要亲切自然、态度和蔼,要把患者及其家属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去交谈,这样才可以让患者又觉得可亲。多年以来,××一直就这样要求着自己,同时也要求着自己带教的学生。××同志工作所在的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是湖南医科大学(即湘雅医学院)的教学医学之一,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来到该院进行临床实习。正是有着象××同志这样严谨行医、言传身教的好老师,湘雅学子在这里才得到了良好的临床锻炼,既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知识又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日后担负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伤风体现在每一次的带教工作中而使她连续多年获得湖南医科大学“优秀带教老师”的荣誉称号。

三、心血浇灌、铁树开花

由于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重,又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与领导意识,××同志在年全院中层干部大调整时成为当之无愧的儿科主任,全面负责儿科的工作。年以前,由于众多的原因,儿科在我院所有的科室中是出了名的差科室、累科室,患儿哭哭啼啼,家属骂骂闹闹,医务人员忙碌了一年却还得不到一分钱的奖金。多年以来的这种状况致使在儿科工作的医护人员思想不稳定,总想有朝一日跳出这个火坑。××任儿科主任后深知重任在肩,为了改变儿科的现状,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调整病房布局、开创新的项目、挖掘服务空间、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改善医患关系、扩大行业影响……能想到的她都去做了,能去做的她都做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用心血浇灌的儿科这棵铁树终于开出了喜人的鲜花:该科目前已形成了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心为主的特色专科。高超的医疗水平和完美的服务理念改变了儿科当年的“火坑”局面。如今的儿科,医患关系融洽、就医环境舒适,工作人员笑容灿烂,最值得一提的是儿科全体工作人员在××的带领下竟创造了年收入连续翻几番的经济效益,从年全科年收入的万增加至××年的多万元。今年上半年儿科总收入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万元,增长。成为临床科室业务总收入和增幅位居第一的科室。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四、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同志于年在全市各大医院中率先创建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数年来治愈了各种新生儿重症疑难病例数千例,特别是在超低体重早产儿的救治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曾救治的一位孕期只有周,体得仅为克的早产儿是目前为止我市救治的一位体重最轻、孕期最短的一个早产儿。该例患儿的成功救治标志着我市在超低体重患儿的救治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更让人惊喜的是她在最近又成功抢救一例呼吸停止个小时的新生儿,为我市重症儿的救治工作再谱篇章。××同志在取得临床医疗效果的新突破的同时,更有医学理论方面的新成就;年《大剂量东莨菪碱抢救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顽固性呼吸衰竭例临床分析》获全国首届基层医学理论与实践论文优秀奖;同年《中西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例临床分析》再获全国首届基层医学理论与实践论文优秀奖;年《大剂量维生素及鲁米那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观察》、《新生儿黄疸例的临床分析》又同获全国现代基层医学论文优秀奖;年月《高危儿的随访与超早期诊治脑瘫》在《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第卷第期发表;××年月《高频射通气治疗婴幼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在《中华综合医药卫生研究》第七卷发表;抚触对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临床疗效观察(《综合医学杂志》第六卷第七期);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婴儿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中华综合医药卫生研究》(××年月第卷);年月,××同志被邵阳市医学会聘为儿科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摘获串串硕果,××不但没有觉得可以松口气了,反而更激起了她勇往直前探索科学领域的斗志。创建邵阳市第一家小儿脑性瘫奖康复治疗中心!这成了她的又一个奋斗目标。凭着她的毅力与能力,××又一次成功了。到目前为止这家邵阳市唯一的小儿脑性瘫奖康复治疗中心已成功治愈了多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为孩子赢得了健康的生命,为患儿家庭驱散了忧虑的愁云,也为社会减少了负担和拖累。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这一项目的开展填补了我市在该领域的空白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年月《高危儿的随访与超早期诊治脑瘫》这一科研项目获邵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年月,湖南省医学会特于新宁举办由××同志讲述的《小儿脑瘫的超早期诊治与早期干预》继续教育学习班以肯定××同志在这一领域所取得成就促进该项目的继续发展。本文转载自网

××同志深深扎根在儿科这块土地上,多项目的深入研究有如繁茂的枝叶,渐次而获的成绩正如累累硕果。

五、救护生命、忘却小家

××同志十分敬业,她曾说:“我随时随地都是值班医生”。她以院为家,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医疗事业上。她担任科主任以来,从款休过探亲假及工休假,节假日也总要到病房去巡视。年初,武冈老家的母亲脑溢血病危,当时工作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她正在救治一例体重克的早产儿,为了挽救宝宝的生命而没有请假回去照看母亲。最后,宝宝获救了,而母亲却离她而去了。

为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扩大社区服务范围,她还经常利用节假日还领医护人员深入到福利院及县、乡医院进行随访义诊,使重病的患儿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挽救了许多儿童的生命。

××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科技工作者,她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为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年月被湖南省政府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及“帼国建功标兵”同年月获得邵阳市专家突出贡献奖。

医科专业论文范文篇10

本年度积极组织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对申报限项的项目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院内评审制度,并举办有关项目的申报培训、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的校内预审等,科研项目申报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度合计有20项科研项目获得立项,资助金额总计达75.68万元,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9项、广东省科技厅计划项目5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另有2项横向课题。本年度获资助项目的特点是基础研究类较多,项目负责人基本上是硕士、博士或者在读研究生,说明医院近年来人才发展战略实施初显成效。

二、科研管理:完善工作流程,加强科研的过程管理和终末管理

近年来医院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多、项目来源多,仅2011年度医院承担的科研项目就包括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基金及为数不少的横向课题,保证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一直是近年来科研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年度保持与财务科、总务科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完善了科研资金开支审批、使用流程,既保证资金安全,又兼顾效率。确保了相关项目结题经费决算的顺利进行。

科研课题管理方面,加强了科研的过程和终末管理,督促项目负责人完成课题的年度报告、结题报告。本年度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基金共21项年度报告或结题报告。本年度有1项2010年延期项目结题未获批准,已督促课题负责人重新总结项目资料,争取尽快结题,同时停止其2010年度项目申报资格。

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建设初具规模,管理规范有序,成绩显著

2011年度完成了实验室的搬迁工作,脱离医院主体大楼,迁移至一幢独立的三层楼。搬迁后的实验室装修一新,在对实验室重新定位后添置了一批实验设备,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也消除了原先驻于医院主体大楼的潜在安全隐患。

目前实验室管理规范有序,2011年增加至35名研究生在本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6名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量虽然大幅增加,无安全事故发生。依托该实验室开展实验,发表SCI论文4篇,其中1篇发表于JournalofClinicalPeriodontology,影响因子3.193,为本专业影响因子排名第二的杂志。

配合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本年度在实验室管理中继续完善成本核算。坚持常规试剂由实验员进行统一调配,多个实验者共用的高值试剂统一申购,再分配给相应的实验者,避免浪费。完善领物流程,由实验室统一到库房、药房等相关部门领取实验者所需物料,避免给相关部门管理带来不便及管理漏洞。由此产生的实验室成本,定期从相应的课题经费中扣除,以免实验室成本虚高。

四、教务管理:开展各层次教学,管理严格规范

为规范外来学习人员的管理、保障医疗安全,2011年继续严格执行《进修生、实习生管理办法》、《广东省口腔医院进修实习要求》和医院继续教育委员会集体讨论的制度,对进修、实习人员的资质严格把关。2011年共招收进修生(医生)105人、本科实习生18人。另有在我院上临床的研究生44人、住院医师培训1人、执业医师考前培训3人,学习人员高达171人,较2010年招收112名学习人员相比增加了55%。2011年度继续组织了各学科专家进行每月3~4次的专题讲座,较2010年度专题讲座量又有所增加,讲座涉及口腔医学临床各科的最新进展,为来院学习人员提供了较好的学习条件。同时,加强授课教师的管理,坚持听课人员对授课教师的无记名评分,以作为下一年度授课资质的参考。

2011年南方医科大学第一批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到本院实习,也是本院第一次同时接收如此之多的本科实习生。医院已装修了6楼的教学诊室,并安排研究生实习,积累教学及管理经验,为迎接本科实习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本年度共接收本科实习生18人,医院为教学诊室配备了各专业副高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专职带教,严格遵守南方医科大学本科评估的有关规定开展教学,教学文件记录齐全,教学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学生反映良好,为探索有本院特色的口腔医学本科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项目举办有声有色,社会效益好

2011年度分别有4项部级和3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批准,在获得立项后,积极督促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负责人举办项目,在项目举办后及时总结,协助2010年度项目的备案或重新申报。本年度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涵盖口腔修复学、口腔种植学、口腔正畸学和口腔医学(综合)学科,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涵盖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和口腔护理学学科,举办形式有院内举办、依托华南国际口腔展举办以及和基层医院合办等,多数项目主持人精心组织,邀请了国内或省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授课,举办得有声有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六、其他工作

2011年度严格公正地组织完成了该年度医院依托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共招收了16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顺利完成8名硕士研究生和6名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和2007级15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工作,此次毕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是我院依托南方医科大学正式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经过长达18个月的临床培训及导师们精心的课题指导,临床操作熟练,具备一定的解决较疑难问题的能力,答辩委员普遍反映学位课题完成质量较高。另外,还积极组织了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遴选的认定和申报工作,共有4人参加研究生导师认定、2人申报新增博士生导师、8人申报新增硕士生导师、8人申报兼职硕士生导师。

本年度共有19名教师参加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大课讲授,其中有7名教师未参加过大课讲授,根据学校要求组织了2次相关教师专业大课试讲,规范了教师理论授课行为。17名教师参加了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儿童口腔医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生物学等口腔医学主要专业课程讲授,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良好。已建立院内教学提醒制度,有效地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

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将成为今后医师执业的前提条件,2011年开展了3期分别针对在院学习的研究生、本科生以及临床科室主任的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在研究生、本科生上临床接触患者前进行培训,提高了其临床诊治患者的技巧,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成为我院学生培养的另一特色。

2010年科教工作计划

除了继续做好与南方医科大学继续就科教研展开的合作、科研管理、实验室管理、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的管理、继续医学教育等日常性工作外,重点放在以下7个方面:

一、科研项目申报力图突破盲区

近年来医院在各类别科研项目申报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形成稳定资助的局面。但在医院2011年度及以往各年度申报的各类项目中,唯有申报广州市科技局的项目未有立项者,鉴于该项目来源资助强度较大,在保持上述稳定局面的基础上,2010年及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广州市科技局项目申报的引导和辅助。

二、继续完善具有我院特色的本科生、研究生临床培训体系建设

作为临床为主的医院的特点,根据本科生的实纲、研究生不同的口腔各专业构建培训科目、培训时间、培训待遇、带教等各方面的整体培训体系,是我院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思路和特色。经过数年的研究生培养实践,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研究生整体培训模式,2006年我院首批依托南方医科大学招收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按照上述体系在我院完成临床培训,这批研究生2011年毕业考核达到预期效果,证明该思路的可行性。2010~2011学年南方医科大学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硕士研究生上课时间缩短至半年,我院相应地将其临床培训时间延长至2年。2011年尝试将本科生和临床通科培训第一年的研究生集中在一起上临床,统一由一组包括各专业的高年资医师带教,同时按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要求锻炼研究生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满意。2010年将继续探索、完善该培养模式。

三、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列入研究生培训课程

我省已将人文医学列入2010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试内容,在2011年尝试把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作为本科生、研究生培训内容之一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2010年继续该项工作,期望经过努力,成为我院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特色。

四、加强实验室建设,逐渐形成鲜明特点

2011年实验室迁移并重新规划后,为研究人员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已能基本满足今后数年的需要。2010年将综合考虑医院现有的人员、课题等资源情况,确定2~3个研究方向,在今后数年集中力量对一些口腔医学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力图逐渐形成自己的鲜明特点,并为下一步申请高级别实验室做准备。

五、积极配合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学位点申报

南方医科大学已将口腔医学博士点的申报工作放在首要位置,2011年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调整,需要先进行口腔基础医学二级学科的硕士点申报,作为附属口腔医院,将在申报工作中承担重要作用。如果能够申报成功,将为下一步申报博士点打下良好基矗。

六、逐步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

2011年我院共计19名教师承担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讲授,获得学生好评,2011年在医院组织的专题讲座中也进行了教学评议工作;在临床带教中,今后拟采取教学组责任制的方式,每年更换一批带教老师,教师交替采取教学组长交叉的方式,保证了带教的延续性。通过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讲授和临床实习带教中锻炼师资队伍,最终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这是2010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医院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