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医学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9-03 15:05:42

先进医学技术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新时代;医学领域;主要矛盾;医疗资源;医学科技创新;根本途径

1新时代医学领域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医学领域的主要矛盾的根本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需要与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种矛盾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医学领域的特殊存在方式和表现,既有其生成转化的逻辑前阶和现实依据,又有其特殊科学内涵、具体内容和解决途径。就其生成转化的逻辑前阶而言,这种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健康需要同落后的社会医疗生产之间的矛盾的生成和转化,是初级阶段医学领域主要矛盾的逻辑展进。就其生成转化的现实依据来看,随着医疗生产和医疗事业获得的巨大进步,原来落后的社会医疗生产发生了时代性变化,人民在获得基本健康需要的同时,日益增长着对美好健康的需求,同时,医疗资源配置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居民享有差距问题日益凸显,人民的健康需求未能得到积极响应,导致了新时代医学领域主要矛盾的产生。

2如何解决新时代医学领域的主要矛盾

解决上述矛盾的特殊方式是在医学领域实施并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这种创新既包括医学技术创新,也包括医疗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制度体系创新。医学科技创新乃是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医学科技创新是医学理论创新和医学技术创新的统称,医学理论创新作为基础性的科学研究过程,是医学技术创新得以展开的首要前提;医学技术创新则是医学理论在医疗生产中的应用,是理论在实践中的技术展现。医学科技创新就是医学理论研究过程和应用过程的统一。可见,医学科技创新不仅能为社会不断提供新的医学理论和理念,而且能为社会不断提供先进的医疗设备、优质高效的医疗产品、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先进的医疗管理和医疗体制改革及医疗资源配置理念等,从而在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减轻其临床负担的同时解决患者健康需求的转变,因此医疗科技创新在解决新时代医学领域主要矛盾中起着最重要作用。

3医学科技创新在解决新时代医学领域主要矛盾中的重要作用

3.1医学科技创新解决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新时代我国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医疗技术和装备以及药物研发等方面的落后。国内医疗药品设备诊疗技术各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足,水平有限,导致创新质量不高。因此我国高端医疗产品主要是依赖从医学发展前沿国家进口,长期受发达国家控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引进成本高昂,患者寻医问药需要支付高额费用;对引进产品了解不深入,医疗机构需要投入时间和经费培养相应的专业型人才;缺乏医疗发展的主动权,一旦脱离进口产品,我国的医疗市场将面临瘫痪,全民健康无法得到有力保障。可见只有大力发展医学科技创新,掌握先进医疗技术的核心,研制真正属于我国的相关医疗产品,摆脱发达国家控制,才能从根本解决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的问题[2]。医疗设备方面,相关学者的研究指出,我国高科技医疗设备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而我国医院中高端设备主要依赖从发达国家进口,尤其是光学仪器、彩色超声多普勒、X射线断层检查仪、外科植入类产品等[3]。主要原因在于国外高精尖的先进医疗设备能为医院提升相关诊疗技术,大力扩展其在医疗卫生行业的知名度,并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诊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国产医疗设备主观方面因国内科技创新力度不够存在质量不过关,技术不先进,工艺落后等问题,无法在相关领域领先发展,客观方面国产设备已经对医院、医生、患者三方造成固有印象,即国产不如进口好,因此应用国产设备的医疗机构容易在医疗卫生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丧失话语权,转而投向进口产品的怀抱。但进口设备购置和维修费用远远高于国产设备,高昂成本最终加诸于患者本身,除此之外设备引进后国内缺乏相关技术人员,不能熟练对设备使用也使其诊疗效果大打折扣。国家大力发展科技创新,能够有效提升国产医疗设备质量,改善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研发出让医院、医生、患者三方满意的医疗设备,减轻其对进口产品的依赖。一旦高质量的国产设备受到青睐,进口设备带来的费用高昂,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也就不复存在;药物研发方面,以当下常见的一类慢性病高血压为例。硝苯地平控释片自上市以来就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我国作为高血压病大国,积极发展了对该药的研制改进,相关研究表示,目前采用国产降压药物和进口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一致[4],而国产药物相对价格低廉,降低了广大高血压患者的医疗负担。但对于我国药物研发相对滞后的疾病,例如抗癌药,则还是主要依靠进口药物治疗,其专利费用昂贵,进口成本高,很多患者无力负担。再者,面对全球医疗行业的共同难题,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目前还未能研发出针对疾病的有效药物,推动科研发展进度不仅能早日满足此类病患的健康需求,更能促进我国在全球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至领先地位。由此可见药物创新研发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有将生物医药创新落到实处,才能切实解决患者用药贵,用药难的基本问题。当前医学模式正经历由经验医学、循证医学向精准医学和整合医学的大转变,这种转变依赖于影像诊断,分子医疗和生物化学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科技进步,对高端医疗设备的制造,疾病特效药的研发以及新型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有着极高的要求,任一方面的落后都势必会阻碍转变的发生。发展医疗科技创新不仅能够从根本解决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更能帮助我国加速实现医疗模式的转变,在医疗行业的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3.2医疗科技创新可以解决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不平衡发展问题,是新时代医学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不平衡发展集中表现在优质医疗资源发展配置的不平衡格局。当下优质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全国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如北、上、广、深、津等省会城市,而广大县乡村和落后地区优质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形成了优质医疗资源配置的区域、城乡差距[5]。与此同时,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发展,即高收入社会群体能够享有高水平、高资费的高质量医疗服务,而低收入群体因经济收入受限只能转而接受低质量医疗服务。而解决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推进医学发展创新。一方面,国家应大力鼓动教育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地区加大创新力度,研制出更先进的医疗药品设备响应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时下兴起的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就着力于将医疗服务从线下转至线上,使患者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享有优质医疗资源,提高了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可及性[6]。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带领我国穿过依靠高水平医生专业技能和判断的经验和循证医疗阶段,实现优质医疗服务的简单、精准。换言之,医疗科技发展的真正进步使得领先专家的医疗水平“商品化”“具体化”,降低了医疗服务成本,使落后地区患者能以更低的价格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落后地区医疗资源缺乏,不能只靠国家免费提供。落后地区医学教育发展也相对滞后,难以培养出能熟练操作高科技医疗产品的技术人才,源源不断的输送先进产品和相关人才不足以弥补这种经济、教育、发展各方面的落差,因此必须鼓励其发展力所能及的医疗科技创新,才能从源头解决医疗资源的匮乏问题。而鼓励落后地区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其医学教育的投入力度。科技创新需要专业医学知识作为基础,当下落后地区高等医学教育相对滞后,培养不出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医学人才,严重阻碍了其科技创新进展。国家从政策和财政上大力支持落后地区发展高等医学教育,鼓励资源过剩的发达地区的闲置医学人才去到落后地区支援其医学教育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出身基层,扎根基层的高新人才,为落后地区的医学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平良,钟锭,柯飞,等.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矛盾及其化解策略——基于湖南相关数据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8(11):16-19.

[2]潘峰.科技创新为我国医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教授[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9):1-3.

[3]蔡天智,苏畅.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状况与趋势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7):171-174.

[4]朱红.高血压患者应用国产和进口降压药物治疗的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222-223.

[5]王文勇,屈松林,高天珍.破解乡村医疗改革难题的对策[J].乡村科技,2018(30):23-24.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影像技术;农村卫生院;学历;设备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在医生确诊患者疾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临床对医学影像技术的依赖性增加,患者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诊断结果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也是最容易产生医患纠纷的。农村卫生院影像技术产生医患纠纷的原因大致有技术操作存在误差、设备不够先进、患者对影像结果的解读存在偏差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分析下农村卫生院影像技术科产生医患纠纷的原因:

1人员操作原因

在农村卫生院工作的医学人员大多都是学历比较低,尤其是从事影像技术方面的人员学历更是普遍较低,接受专业的正规的影像技术知识的人员很少,相当多从事影像技术的人员多是专科毕业,更甚者有些是三流大学毕业,掌握的X线诊断知识面较窄,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差、对影像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使用了解不够,操作不规范等,这些都会造成医学影像结果存在偏差,此外,农村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能够取得专业执业证书的人数也比较少。对于这些学历专业水平不足的影像技术人员来说,农村卫生院对其开展职业培训是快速提升其从业技术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资金、设备等问题,农村卫生院根本不能保证影像技术工作人员得到及时的培训。

2设备不够先进

农村卫生院属于医疗卫生体系中等级较低的一个单位系统,在农村卫生院的日常运行中,资金投入往往不足,而且一些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很慢,尤其是影像技术设备,更有甚者,农村卫生院的影像技术设备都是当地县医院所淘汰的设备,使用时间很长,大部分都在十年以上。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也重视身体疾病的检查,由于农村卫生院长期的机器设备落后,人们在检查身体时最基本的也会选择去县医院,这样就导致农村卫生院备受冷落,机器设备的更新与保养检查几乎荒废,一些机器的功能都损坏掉了,一旦发生故障维修非常困难,所以单凭平片对许多疾病就不能作出明确诊断。

3疾病本身的原因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篇3

一、回顾西医学和西药学的发展史

近500年来,西医药学随着化学、光电工业、生物学、计算机和相关学科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16世纪开始从人体解剖学进入器官病理探究,17世纪从发现血液循环进入全身生理学探究,18世纪开始实验探究,19世纪开始细胞学、微生物学、遗传学探究,20世纪开始基因、分子医药学的探究。西医药学建立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基因图谱和基因工程、研制磺胺类、抗生素类、阿斯匹林等化学分子药物和疫苗、旦白质、DNA、单克隆抗体等生物技术药物,首先为人类消灭和预防烈性传染病作出革命性贡献,并建立了基因—分子医药学的先进理论。西医学不仅深入探究生命物质的微观世界,而且也广泛探究产生和影响生命物质的宏观世界,即从细胞、基因、分子等体内物质到社会、地球、大宇宙等体外环境,从神经、体液、器官等结构到生理、心理、活动等功能,从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传染到流行病学、免疫学、药物学等诊疗,从流行病学、临床学、实验学、化验学、影像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多学科揭示人类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机、体征、症状,到为人类医学史上建立了科学的诊断学理论和针对病因病位的治疗学理论。在治疗学方面,除了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之外,还开展了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纳米药械的等多种治疗手段。现在正在探究基因组学、基因图谱、蛋白质图谱,应用基因工程,优化遗传基因,消灭遗传疾病,研制基因一分子可控药物,修复病损基因和消除人体毒害物,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的遗传学、保健学和治疗学作出第二次医学革命大突破。

二、回顾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史

中医药学是在一个国土最大、气温带最广、人口最多、天然药源最丰富、应用天然药物防治疾病经验最丰富的中国,逐渐创立和发展的最优秀传统(人类)医药学。历经数千年,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和专业医药人员不断采集、治疗、体验和总结,终于在公元前221-220年秦汉时期就出现了30余种本草书目,记载了各药采收、应用、食禁、配伍、炮制、性味等等内容,到公元1552-1558年由世界四大科学家之一的李时珍编写出200万字的“本草纲目”巨著,收药1892种,绘图1109种,附方11000多首,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大成,对世界医药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最近20多年来,中药学发展迅猛,建立药物实验探究,将药物探究提高到分子水平的物质结构及生物活性的探究,编写了一系列“中药系统工程体系”的巨著,总结了前人和当代中药学科研和临床实践的成就。也在公元前2世纪秦汉防时期我国就有了中医学首部著作—“内经”,记载了望、闻、问、切四诊,“治末病”的预、确立“辩证求因,审因论治”;同一时期也出现了以扁鹊为代表的伟大医学家,总结了以“内经”为代表的诊疗理论。公元141-1746年,先后由张仲景、华佗、孙思邈、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李时珍、叶天士为代表的中医药学家不断继续和创新,分科分病分药越来越专业。另外,针灸学也由战国时期著书“灵枢”,至晋代皇甫谧继著“甲乙经”,以后迅速发展到国内外。古代中医学坚持“天人一体”、“五脏一体”、“形气神一体”的科学整体观念和“全身审机论治”的综合病机诊疗,以及重视“治末病”和“病后调理”的防病保健理论,已成为现代医学模式即人类医学模式的奠基理论。这是继中草药理论之后中医学科学理论对世界医学科学理论的又一伟大贡献。其中有关阴阳平衡的理论,要求人体营养素需耗均衡、心态平衡、动静平衡、维持食用物和环境清洁卫生的生态平衡,已成为当今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四大平衡”科学理论。这是中医学对世界人类保健学的伟大贡献。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上,对于产生现代人类死亡主因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摘要: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Ⅱ期糖尿病、重型乙肝、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肾炎等难治病,采用针对多病因多病变的中医中药综合治疗,均优于西医西药的单病因疗效。这是中医学对多病因慢性病的诊疗优势。在诊疗学方面中西药学的主要区别是摘要:

中医学着重探究来自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多病因物质的综合功能和人体被损害系统组织的综合病机,以及为消除这种病机而采用具备多疗效的中药复方及配合生活饮食心理气功针灸等作全身综合治疗——这是中医药学更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优势,但也有缺乏针对单病因单病种特效治疗(如病毒性细菌性传染病)的优势。

西医学着重探究一种致病物质的最小病因物质的结构和人体被损害器官或组织的最小病理物质结构,以及为消除病因和修复病损器官而采用具有单一非凡疗效的西医分子药物治疗或手术等作局部病损组织治疗——这是西医精通生物医学的优势,但也缺乏针对多病因多损害疾病的综合治疗(如上述多病因的慢性病)的优势。

若将人体比作森林,中医西医比作园丁,那么中医就是在天空中守护、西医就是在森林里守护的园丁,一个看得远,一个看得细。若加现代化信息网联系,两者不同岗位的功能就会得到互补。建立中西医互补的“中西医结合”新医学,将是在更大范围内研用中西医现代科技成果,更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这也是现代中国医学对世界医学的另一贡献。

以人为本的医药学,需要中西医药学优势互补,实行20世纪50年代由和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方针。实践已经证实,实行中西医结合之后,中医药又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20世纪80年代实行开放改革之后,更有利学习和引进西医学的先进科研成果和先进诊疗技术,以及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制药设备,建立了基础实验基地和临床实验基地,编写了中药系列工程体系专著,出版了大量具有中西医药学水平的巨著。近五年来,还创新了不少超过西医西药疗效的新型方药摘要:如摘要:联用“三参化瘀汤”和“拔毒攻坚散”,在治疗93例各期胃癌,治愈率可达34%,应用“胃徵散”方药治疗41例胃癌,5-7年以上生存率可达51%,“健脾化结汤”治疗5例胃癌,治愈率可达20%。有的科研单位研制了糖血宁、压旨康、心欣舒、脑塞安等新型中成药,可治愈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等难治病,有的中药厂研制便于携带和服用的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等小型中成药也很受患者欢迎。有了先进的中医中药参加WTO竞争,我们就有机会占领较大的国际市场。

三、我国中医的现有地位和我国中药的现有市场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加强了和世界各国交往,中医药在世界地位逐年上升,首先在华人集居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越南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受到欢迎和重视。他们有的在政府部门设立传统医药管理机构,有的开办中医院校,学习中医专业课程,有的将中药作为药品,答应列入医疗保险使用。但在欧美国家尽管中医中药有越来越多的群众需求,但仅当作“补偿疗法”或“辅助疗法”,不被列入医疗保险范畴。

中药和中医的地位是相辅相助的,中医未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之前,中药的销售也是极有限的。2000年我国中药年出口额仅占国际传统药物市场的2%,占世界药物市场0.18%,按金额年出口额仅有几个亿美元,直到2003年才提高到7亿美元,出口中药材约占75%,中成药仅占25%。世界中药市场,90%以上已被日本、韩国、德国等占领,国内市场也被外国占领1/5,因为他们中成药产品符合国际GMP标准。

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策略探索

我国是建立世界传统医药学最先进的国家,也是世界中药材生产量最大的国家,为何会变成中成药市场最小的国家?随着我国人世后大幅度降低进口“洋中药”关税,国内“洋中药”市场还会继续增大,中成药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摘要:由于西药(即化学合成药)研制成本高、毒付功能大,天然植物药价低、多无毒付功能,所以近几年来欧美各国植物药销售量呈年均8%-15%的增长率递增,现在日、韩和欧美俄各国都在加紧投资探究和开发天然植物药。日本向我国购买廉价中药材,搜集我国中药情报,投入3万多名科技人员,设立12个科研机制,建立200多个中药厂,实施GMP标准,生产像救心丹和柴苓汤这样高效、平安又便用的全球通产品,打入世界各国市场,使日本的中药生产规模、水平和出口数量,均居世界前列!其次是韩国和西德,也像日本一样,大量研制“洋中药”投入国外市场。韩国的高丽参、德国的银杏叶制剂、新加坡的红花油、香港的洋参丸、美国的仙妮蕾德等等外国洋中药产品,年均进口额均超过我国中成药出口额!使我国中医药面临全方位挑战。我国目前科研机构170余所,符合GMP标准的工厂车间仅有100多个,中成药产业人员仅有20多万,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仅占2万多人,投入高科技产品的科研资金严重不足,符合国际GMP标准的优质产品极少,包装又差,加上医古文和中医药术语缺乏规范译法,这些不利因素均会削弱中药的国际竞争力。

中医中药如何走向世界?笔者认为除了依靠增进政府间合作、国际间学术交流、在国外创办中医药院校、设立中医院、广泛宣传介绍中医药优点,提高中医药在国外知名度之外,更主要的是依靠中医药学理论现代化,包括科研、教学、临床、栽培中药、研制中成药均要实现现代化,非凡是中药材栽培和生产,均要按GAP标准,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主要策略有摘要:

(一)建立现代化中医学。我们按照“天人一体”、“五脏一体”、“形气神一体”和“阴阳平衡”理论建立的古代中医学理论,基本上已符合“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理论。西医学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理论,还只能划在生物医学理论小圈内,但它在这个小圈内,依靠先进的化学、光电学、机械学、计算机学等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支持,已对人体细胞里面的生命物质和损害人体组织的各种病因物质,以及消除这些病因的特效药物,都进行了深层次的全面探究。在生物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中医学是远远落后于西医学的,在利用中药研制分子特效药物方面,中医药几乎空白。故此,要实现中医药学理论现代化,首先要认真学习和弥补这方面不足,学习和应用西医药学先进的理论和先进的技术,其次还要不断继续发展中医药学独特又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才能创立起更先进的现代中医学理论。例如既用西医学病毒病因及其损害部位诊断感冒、肝炎的疾病,又用中医学寒热、阴黄、阳黄等证候,区别病机,更有利于治疗。

还有对早期无症状的肿瘤和许多慢性疾病,由于采用中医师手目口耳四诊感觉不到,应采用西医先进仪器检测,或借助循证医学诊断,或计算机仿真诊断更能避免医生主观差错。中医术语要尽量改为清楚、易懂,能和西医术语统一的尽量统一,不能统一的要保留。如中医取名功能系统的“肾”,就不能和西医器官组织的“肾”等同。还有中医理论,一定要用牵强数字,如“阴阳”加五行、“脏”加五、“腑”加六等等,使本来科学的辩证唯物论变成形而上学的机械论,限制全面客观地反映物质运动规律,应尽量摈弃。中医不以一种病因和体内一种病损物质的结构诊断疾病,而以系统功能、全身病机诊断疾病,故此,应将“辩证论治”改为“审机论治”更科学。只有以“审机论治”定义,才能代表和阐明中医学的诊疗本质,才能将以“病机”(人体反映疾病本质的病理机能状态)诊疗疾病的中医和以“病因”(导致疾病的物质)诊疗疾病的西医,清楚地区别开来。“审机论治”和“天人一体”、“形气神一体”的人类医学模式相适应。现代人类医学模式是中医学特有的首创的整体观念的医学模式。中医药现代化,不仅需要保持和发展自己先进的科学理论学说,而且还需要吸收借鉴西医药微观实验科学的成果和先进技术,应用国际通行的术语、规则和方式,才能保持自己特优,融入世界共同市场。

(二)建立现代化中药学。在中药学方面,不仅要重视对单味中药的探究,更要重视对中药复方的探究,因为中药复方是集中医药学辨证施治的精华和武器,是治疗多病因非传染性慢性病的最有效方药,也是我们参和WTO竞争的主要产品,所以我们要在中医中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复方进行多指标、多学科的综合探究。既要根据前辈医药学家从临床上对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所作的功效、性能、归经、配伍、用量、毒性、禁忌等记载,又要再通过基础实验和临床实验的手段,验证复方和单味药的药理或其中某种化学成分的药理,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单味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提高中药配方质量。中药寒、热、温、凉之性,究竟是由哪些化合物产生?活血化瘀类中药,含有哪些共同化学成分?寻找出和中药功效、性味相对应的化学成分,并用现代科学语言表述中药学基本理论,建立现代中药学。

(三)研制高效、平安、稳定、可控、便用、低成本、符合GMP国际标准的优质中成药。只有创立达到或超过现代医药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中医药理论,才能快速推进中医药理论步入21世纪的世界大门;只有研制超过现代西药和传统中药疗效水平的中成药产品,才能快速占领21世纪的世界中药市场。该如何研制超过现代西药和传统中药疗效的新型中成药产品?笔者认为可利用以下捷径和办法摘要:

1、要了解和把握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具有以下十种药理特性,避免研制新药走弯路摘要:(1)单味中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和多种药效功能。如人参皂甙Rg1对中枢神经起兴奋功能,人参皂甙Rb1起镇静功能,人参三醇型皂甙会增强心肌收缩功能,二醇型皂甙起扩张血管功能。(2)单味中药有双向调节功能。例如当机体处于低压休克时,人参起升压抗休克功能,当机体处于血管痉挛血压升高时,人参又起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功能。还有灵芝、赤芍、穿心莲、大黄、山茱萸、五加皮等均会双向调节免疫功能功能。(3)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会因品种、产地、采收季节不同而不同。(4)单味中药药效不一定会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即量效关系不呈1+1=2的线性关系。如人参用小剂量会起兴奋功能,剂量过大,反起抑制功能。(5)传统中药,并经过几千年临床反复验证而保留下来的医药结合成果,所以,要探究和创新传统中药复方,是不能脱离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6)中药复方的药效不一定是复方中每味中药的药效相加,或是复方中有效成分的药效相加,即中药复方量效关系也不呈线性关系。例如单复方,是按照中医学理论和方剂学理论(按君臣佐使配伍和证法方药原则)组方遣药用人参或单用知母,各有明显降糖功能,若联用二药时,反而降低降糖效果,且人参用量比例越大,降糖功能越弱。(7)复方在煎煮、制备或口服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影响了药效或毒付功能。(8)复方中多种单味中药之间或多种有效成分之间,会起协同或拮抗功能,使复方增效减毒,或减效增毒。因此,在复方中要作选药配伍及影响溶出率的实验,以达增效减毒目的。如四君子汤,每一味中药对胃癌抑制功能较弱,但将二味、三味、四味相加一起的时候,将逐渐增强抑癌效果。四君子汤起益气健脾功能,若和起补血功能的四物汤联用,就会加强四物汤的补血功能。如在四逆汤中起强心功能的只有附子中的消旋去甲乌头碱,但单用附子时,既不明显也不持久,若加入无强心功能的甘草、干姜之后,不仅使强心增强、持久,而且避免单味附子所产生的异位心律失常,使毒性下降四分之三,这是由于甘草和附子同煎,使附子中的乌头碱溶出率减少22%。又如在三拗汤中,经过实验探究,起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功能的仅有麻黄中的麻黄碱、杏仁中的苦杏仁甙、甘草中的甘草皂甙等三种化学成分,但用三成分代替三味中药,其疗效就不持久,且又有耐药性。又如在参附注射液中,加入行气的青皮之后,就会加强回阳救逆的功能。(9)复方药效往往和方中单味药剂量配比有关。如在四君子汤中,当炙甘草用量超过全方总量1/3时,抑癌功能明显降低。如在白虎汤加人参汤的方剂中,知母和人参剂量为5摘要:3时有降糖功能,达到5摘要:9时,便丧失了降糖功能。如在四逆汤中,干姜和甘草用量宜小,附子用量宜大。如在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用120g治疗组缺血性中风有效率可达100%,黄芪用30g治疗组有效率仅达84.6%。又如笔者在抢救重型肝炎时,根据患者病机拟方选药,并按当时主害病因和主导病机以及“君臣佐使”原则确定各药量比,选择大黄、茵陈、虎杖、黄芩、车前草或白茅根、丹参、赤芍、黄芪、西洋参或生晒参、白术、茯苓或猪苓、甘草、陈皮、厚扑、枳实、败酱草等药,自拟健脾利胆解毒汤,将其中大黄加至30-50g,茵陈加至60-80g,黄芪加至30-80g,再配合西医全身营养和保肝支持疗法,并随症加减中药。在笔者从医30多年期间,曾用此方经治7例阳黄重型肝炎均获临床治愈,每一例治愈均和选择主药、把握主药用量和辅药合理量比有关。(10)复方中成药或汤剂,在经过人体胃肠道吸收、代谢、排泄过程,往往有部分药物或有效成分,会跟人体生物因素(细胞因子、消化液、酶、激素等)起相互功能而引起药效变化,或产生新物质,因此,对于中药复方,还要进行体内动力学实验探究。

2、要学习和应用方剂学理论,主要是学习和应用“君臣佐使”配方和“证法方药”选药的理论,提高选药组方水平。

3、学习和应用中医“整体观念”和“审机施治”的理论,提高针对标本兼治的医药知识水平。

4、使用前辈经过几千年临床应用筛选的19000余种单味中药,非凡是要学习和应用有分子结构鉴定和药理记载的400多种常用中药,作为提取药用有效成分的最便捷最丰富的药源。

5、使用前辈经过几千年临床反复验证和更正的60000多种复方,非凡是几百种疗效较好的常用复方,作为筛选单味药物配伍组方的最便捷最丰富的药典。

6、依靠化学实验、药理实验、临床实验(包括体内外实验、药效学实验、药动学实验、毒理学实验)等多种相辅相成的对应实验,提高药物探究项目和质量。

7、要根据国内外市场情况,立项研制有竞争力的独特产品,并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购置省时、节能、高效的先进设备,生产符合GMP标准的中成药产品。

8、要充分应用现代先进的分离提纯技术、微芯生物开发平台、基因图谱、蛋白质图谱、高通量药物筛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等先进技术帮助,研制疗效更高、毒性更小、成本更低、可控又便用的基因一分子特效药物。选择低成本又无毒性的中药材,研制可修复病损基因,可消除体内有害物质的新药,这是21世纪中医药的创新方向。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篇4

预防医学的重新崛起,将成为21世纪医学的特点。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有病需治疗,而且还要无病促健康。我国人口的健康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卫生保健知识的不够普及,社会人群还不善于运用已有的经济条件和科学知识来实行自我保健。在寻求健康和推迟衰老的努力中,人们往往过多依赖于现代医学技术和设施,较少发挥和运用人类自我防卫的天然本能—自我保健。所谓“自我”不仅包括本人,也包括家庭、邻里、亲友、同事和社区。让广大人民学会自我保健,担负起对自身健康的责任,依靠自己的保健知识和行动努力,选择最健康的生活方式,用科学知识来维护健康、促进健康,已经成为医学工作者的新任务。要解决环境卫生、公共卫生、生态紊乱、公害污染、吸烟酗酒、心理紧张、不良卫生行为等,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个人行动。这种新世纪的健康需求是离不开医学科普的。要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尽早让群众掌握和应用,需要一个传播科学技术的形式和渠道,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就是这一传播的理想方式。

医学科学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健康服务。应把医学科学技术、防病治病的方法、医学保健的措施让人民群众掌握,用在自我保健上,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然而,尽管现在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疗技术成果和先进医疗设备日新月异,但有病不去医院诊治却不惜重金烧香拜佛、跳大神者有之,迷信活动在一些人心目中还有相当市场,江湖骗子打着偏方、验方的幌子等各种手段还在欺骗愚弄迷信者,有病乱投医乃至危及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医学科普就是要打破这些推行医学科学技术的障碍,造福于人民,其有效的办法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素质。医务工作者对医学科普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花大力气去宣传医学科学技术知识,引导群众真正了解到先进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

医学研究需要科普

医学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它的强大程度,不仅表现在医学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水平上,还表现在它是否能够被公众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把医学科学变为人们的常识这样一种境界。因此,有人形象地把刚刚诞生的科学技术成果,比作“仅仅是一粒可以带来丰收希望的种子”,而只有当它被公众理解并付诸实践的时候,它才有生长的土壤,才有希望获得丰收。公众的这种理解过程,有赖于各种途径的宣传活动,而几乎所有的宣传方式(广播、电视、报刊、培训和咨询、讲座、讲演等活动),都建立在医学科普创作活动的基础之上。任何医学科研成果、技术成就,开始只被少数人发现和掌握。为了迅速而有效地将医学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效益,使科学家、技术人员开创的新领域广为人知,并将开拓者的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去,从而起到提高人民觉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医学科普创作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再说,积极参加医学科普创作,也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广泛联系群众、密切结合实际的重要途径。科研工作者艰辛攻关取得的科研成果,通过普及推广,用来推动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就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反之,则往往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发挥不了应用的作用。医学科普关系到人民健康,在人生道路上随时需要医学卫生知识的指导。医学科普将成为一项巨大的社会活动,它的对象是全体人民,社会化是医学科普的重要特征。医学科普社会化的功能,加快了医学新技术、新发明、新成果进入社会经济技术市场的过程。医学科普的社会化,也表现在人民群众越加希望通过医学科学知识来保护集体与个人的健康和安全上面。现代医学的大发展必然伴随着医学科普的大发展。没有医学科学的大普及,也就不可能发生医学科学的新突破。医学科普以推广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医学卫生知识为重点,对增强人民体质,保护劳动力和提高医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医学科学知识水平的重任。

科普促进医学研究

医学科普是一项牵涉面极广的工作,它的对象虽然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但也包括医务人员。有关专家将医学科普划分为群众性科普和高级科普两大战线。所谓高级科普就是针对医务人员而言的,它对于医学科技人员甚至是高级专家的知识更新,帮助他们及时了解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进展,推广医药科技成果、新技术与新方法等,均有重要作用。医学科普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用动态发展的目光观察和看待现今生活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治疗和预防的关系、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的关系、保健食品与营养疗法的关系、肥胖及减肥的关系等。如果医学工作人员本身还没有正确地解决这一系列复杂问题,就谈不到教育群众、启发群众、引导群众的问题。因此医学工作人员应努力钻研新技术与新知识,事实上,科研人员往往会在偶而浏览到某一科普读物后使自己豁然开朗。因为知识本身是一个整体,学科的分割是人为的。作为一个医学研究人员,在完成学业和今后的工作与研究中,必然要涉及到许多学科如心理学、伦理学、生态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等等。同时,医学科普要责无旁贷地向广大医务人员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对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有较广泛的了解。进行医学研究,除了专业知识外,需要有大量的科普知识作补充。输送知识者,自己必须先输入大量知识。在这里,不能不说“高级科普”是一条捷径。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篇5

1医学影像技术常用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是综合各个专业学科的综合性知识技术,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上,医生为了能够准确的诊断病人的病情,需要通过一些先进的医疗影像设备进行及时准确的病理分析,而这也是临床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医学影像不仅能够在临床治疗上提供准确的图像信息,还能够直接的为医生反应出病人的具体情况,直观的对病人信息进行判断。而作为目前现代医学发展中经常运用到的一项技术,为了能够使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保障,需要我们在应用过程中注重对医学影像的图像成像进行分析,真正的为临床治疗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从目前我国的医疗事业发展现状来看,在实际的诊治过程中很多医生都开始应用医学影像技术进行诊断病情。例如,目前对于一些内部患有疾病的患者,都需要通过辅助CT、B超等医学影像技术进行对患者的病情分析,可以实现患者病变部位的清晰化成像反馈,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是,在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像下,想要将患者的医学影像更加清晰准确的呈现,那么我们必须要对影像技术进行创新,控制相关影响清晰度的各个因素,从而保证医学影像技术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基于目前这种情况,本文我们通过对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详细研究,并且通过其中的PS技术、MAYA技术等对目前的医学影像处理技术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准确性。

2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应用

2.1图像去噪。在传统的医学影像处理过程中,因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图像处理的不清晰。其中因为受到噪声影响导致图像出现明显的噪点非常常见,这对于医生在诊断病人的病情过程中很容易对病人病情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医学影像处理的准确性与清晰效果,我们必须要对影像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噪点进行清除,掌握造成噪点出现的原因,然后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来进行改善,从而使影像根源得到改善,保证了医学影像的清晰效果,还能够保证诊断的准确性。2.2图像增强。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增加是目前现代处理技术中一种非常常见的图像处理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而对医学影像技术的处理过程中,为了能够恢复医学图像自身的各种真实情况,只有不断减少医学图像本身的各种影响因素,才能够保证患者在进行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在医学图像处理中,对图像本身颜色、自身的饱和度以及与图像相关的其他因素的改善,从而保证最终的图像应用效果,实现医学图像的应用和发展。2.3图像分割。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分割技术主要是对图像进行分割处理,而通过有效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图像自身的差异化,从而保障了在实际的医学影像处理过程中的有效性。通过对医学影像技术的分割处理,能够准确的将图像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清楚的表现出来,并且还能够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将患者进行诊断的明确区域性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使我们的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更加了解。通过我们将分割图像进行应用,可以使其作为临床诊断技术的依据来进行应用,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患者治疗过程中,对于医学影像技术的更高需求。2.4医学图像的开窗技术。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在进行医学影像处理时,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提高医学图像的精准度。其中,开窗技术的应用,就是能够将医学影像中部分线性灰度变换的主要方法,在临床医学影像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开窗技术,在不影响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将图像的精度进行扩大,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快速性发展,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为主治医生提供准确的病情反馈。并且还能够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加强对医学影响准确度的提升,促进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雷力行,黄小华,刘念.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10):108-109.

[2]郭建.现代医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哲学反思[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篇6

为实现“十二五”卫生区域规划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提高卫生队伍整体素质,特提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十二五”期间。以适应新时期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导向,积极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为促进我区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为此,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1、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科间的继续医学教育发展,逐步缩小发展的差距,实现全区均衡协调健康发展。针对我区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现状,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继续医学教育规章制度,管理和质量上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实现继续医学教育“十二五”制定的目标。

、分类指导,统一管理。正确把握全区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和形式,针对不同人群、专业,在保证教育内容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做到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统一领导、业务管理统一规范、信息服务统一高效,并实现资源共享与共同提高。

3、改革创新,讲求实效。坚持开拓进取,勇于改革创新,针对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建立科学、规范、先进的继续医学教育运行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以学习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加强“三基”训练,注重质量和效果。

二、总体目标

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开拓继续医学教育新领域。全面提升卫技人员的医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五年内每位卫技人员培训不少于10学时,执业医师3个月以上进修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努力提高基层卫技人员的学历层次,到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执业医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55%、大专学历达到35%。40周岁以下的现职领导及临床医生必须取得大专学历,35周岁以下的临床医生必须取得本科学历。

三、主要任务

1、学历教育培训。基层卫生院提高学历层次的主要途径还是要通过提高在职人员的学历来达到。要鼓励、引导在职人员积极参加专业对口的在职学历教育,除各单位要在时间安排上尽量提供方便外,卫生局在经费上加大补助力度。-年期间,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学习经费(限学杂费,下同)由单位给予全额报销,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其学习经费包括实验费用。区卫生局对各单位支付的学习经费年终给予一次性全额补助。

、全员业务素质培训。全员培训由单位和局共同组织实施。一是通过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专题讨论会、专题讲习班、专题调研和案例分析讨论会、临床病理讨论会、技术操作示教等素质培训教育,并纳入学分管理,具体根据鄞卫发[]号文件实施。二是从基层医技人员实际出发,重点进行临床技能培训,提高诊治疾病水平,由局组织讲师团,制订讲授计划,进行巡回讲授,重要项目反复讲授;也可制作、发放光盘或网络平台学习等灵活多样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三是每年组织一次临床医生基础知识测试,对成绩优良者给予奖励。四是各单位每年必须安排不少于10%的执业医师派往上级医疗单位进行为时不少于3个月的进修,到年底,执业医师3个月以上进修覆盖率达到50%以上。年度进修和培训计划必须报局医政科教科和计财人事科备案。区卫生局对进修费给予60%的补助,培训费和外出进修、学习的差旅费由单位自行制订经费补助制度。

3、业务骨干培训。为加速业务骨干的培养,尽快造就一批脱颖而出的业务骨干队伍,通过与本市的专业院校联合,委托举办专题提高班。每年分学科举办为期半年至一年的脱产提高班1—期,每期约30—40人。对特色科室和重点专科,要制订阶梯式培养计划,对重点培养对象,有目的地推荐到国内著名医疗机构进修提高。

4、执业资格准入培训。为使新招聘的毕业生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操作技能,对他们实行为期两年的“三基”培训。培训工作由人民医院卫生技术培训中心承担,区卫生局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按执业类别,每年每一类别举办一次执业资格培训,每次--3天。内容为医疗法规、基本技能等,并以抽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由局制定,先由单位自行组织考核,合格后报局,局再组织人员进行抽查复核。抽查不合格的,由单位负责全部重新进行培训,直至全体合格。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创造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管理,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在卫生事业改革以至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制定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规划和措施,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逐步使卫生技术人员树立“只有终生教育,才能终生执业”的观念,真正把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转变成自觉的行动。

、检查监督,强化激励机制。要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继续医学教育考核、登记制度,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医学会和学科专家的作用,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认真落实卫技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完成情况与其考核、聘任、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资格再注册等密切结合的有关规定。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情况和计划目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单位综合目标考核。

3、增加投入,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经费。建立费用分担机制,采取多渠道筹集,多方共同承担的方法。区卫生局每年安排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增加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引导性投入。各单位从上年度业务收入中提取1%-3%的经费用于单位职工继续医学教育,其中提取额的10-30%每年9月份上缴区卫生局帐户,与局专项经费合并统筹用于补助学历教育和进修费用。逐步建立起政府、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继续医学教育经费的机制。同时要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经费的使用效果,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经费补助方式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医学;科学;技术;市场;人文

在人类历史上,医学的不断发展解决了人们在病痛上的危机,延长了人类的生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幸福和快乐。但是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另一方面,医学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问题,令人深思。

1当代社会医学面临的人文教育困境

1.1科学至上,病人成为修理的机器

自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科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医学也在不断完成超越。在西方,医学逐渐地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医学的外科手术治疗,在现代化仪器的辅助下,可以精确地找到需要进行手术的位置,然后在麻醉药下的帮助下,病人在不知不觉中,医生已完成了某个器官的切割。冷眼观察这个过程,医生已把病人看成是一部需要修理的机器。在很多时候,这种手术治疗,确实解决了病人的苦痛,甚至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但是,在有些时候,西方医学的这种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方法,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因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某一地方的疼痛可能并不代表这个地方有问题,其发病的位置可能在另一地方,或者可能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因此,医生如果不能全面综合的来考察病人的情况,会使问题变得更糟糕。这确实目前很多医生不能做不到。

1.2技术至上,医生成为治病的匠人

现代医学领域,技术确实非常重要,尤其是外科手术,医生的手术刀切割的位置、分寸,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的安危甚至术后病人康复的程度。在培养外科医生时,技术的先进与否,成为考核其是否能上手术台的重要指标。对于病理简单的病人来讲,技术的先进能有效地解决病人的病痛,为病人带来的是健康与快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至上的医生已逐渐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技术至上,只代表了医生是治病的匠人,还不是真正的医生。现代社会真正的医生,更需要医生具有先进的人文理念,把每个人的身体与精神结合起来,把医学上的病与人的整体状态结合起来。这在目前来看,还需要一个提升的过程。

1.3市场因至上,制约医院医生发展

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时代,市场化成为所有行业发展的行为之一。医院也毫不例外地加入其中,有效地缓解了经费的紧张问题。但是,很多工作人员在追求利益的同时,道德观念也逐渐丧失,医患关系有时成为一种有偿服务。有的医生也收受红包为荣,有的以多开昂贵药物来获取更多的收益。也有许一些医生,在本单位不努力工作,不思进取,大兴“走穴”之风,赚取外快。凡此种种,导致医生与患者关系紧张,医院及医务工作者的形象大大受损。“救死扶伤”等天职已经渐行渐远。这不利于医院的正常发展,不利于医生公众形象的树立,必须加以解决。

2提高人文意识,重塑医生形象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社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社会的技能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作为医生尤其如此,他不仅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更应具有较高的修养。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经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医学的艺术乃是一切艺术之中最为卓越的艺术。”[1]要解决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2.1培养优秀的医学大学生

医科大学的学生是未来的医生主力军,在对其教育与培训时应注重人文素质教育。长期以来,医科类高等教育紧追科学步伐,重视科学主义、技术主义,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技术过关的医生,忽略了医学人文教育。尤其是现代医学,分科过细,导致医学院学生只重视本学科的学习,对全科教学也有所忽略。也有的学校虽然也有医学人文教育,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另外,在对学生进医学科学的专业教育中,也应融入相关的医学人文教育,使其成为医学教育的主线。因此,医学院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甚至课程考核中,应更加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培育出新时代的医生。

2.2医生在工作培训中应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学习

现代社会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发展,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医学人文观,重视关爱生命、关爱健康、维护人的尊严,其核心指向的是伦理学。新的医学人文观除了传统人文观的内容外,新的人文观对待生与死有新的理解,它强调病人的知情权、自主选择决定权,支持改善生命质量和合理的人工技术参与生命的过程。更强调医学与人文科学的有机统一,两者应做到水乳相融。因此,医生在工作培训中应重视新的医学人文观的学习。“科学可以越出自己的天然领域,对当代思想的某些别的领域以及神学家用来表示信仰的某些教条,提出有益的批评。但是,要想观照生命,看到生命的整体,我们不但需要科学,而且需要伦理学、艺术和哲学。”[2]只有在医生从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医学人文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人文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真正做到治病救人。

2.3在医生的考核工作中加入医学人文考核

现代社会对医生的考核应采取注册制,对不合核的医生应清除出医生队伍。随着医科大学毕业生的增多,医生的队伍规模及数量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将能够满足社会实际的需求。社会公众对医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医生的素质程度的高低将对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在对医生的考核要求中,也应该相应加入医学人文考核。对于在医学人文方面做得不够好的医生应给予一定的处罚,并责令做好。当然,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医疗管理机构应出台相应的标准和相关的管理手段,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管理之中,把民众的意见或建议纳入到管理的具体手段之内。让不能适应社会、不能满足已众要求的医生自动淘汰,也让每一位医生明了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总之,医学人文教育的提高与得到进一步普及,既需要医学院师生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让医生这一职业更纯洁、更崇高,成为天使般的职业。

作者:闫译文 单位:包头市第九中学

参考文献: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篇8

王振义同志作为我国卫生战线上的一名杰出的医学科学家,世界转化医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在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的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在世界医学领域上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他是全国800万卫生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卫生战线上学习的楷模。

今年1月14日上午,党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同志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受到党和国家的表彰和嘉奖。我们要学习他坚持真理、尊重规律的务实学风。弘扬学术正气,严谨求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坚持科研质量,摒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王振义同志是国内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杰出的医学科学家、世界转化医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在半个多世纪的医学生涯中,王振义同志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超乎寻常的决心和毅力,刻苦探索,顽强拼搏,攻克医学难题,勇攀医学高峰,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赢得了医学界的充分肯定和国内外的高度赞誉。1994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他还被法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并获得法国荣誉骑士勋章;1994年,获得国际肿瘤学界的最高奖“凯特林奖”。此外,他还获得我国“求是杰出科学家奖”、首届“何梁何利科技奖”以及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法国台尔杜加世界奖、美国血液学会“海姆瓦塞曼”奖等多种奖项。王振义同志是继吴孟超、王忠诚之后第三位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医学家,既是党和政府对他个人多年与白血病不懈斗争的坚韧和成就的奖励,也是全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和光荣。

当前,各级卫生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都在深入开展向王振义同志学习活动,我们要学习他的献身祖国的高尚情怀、学习他的敬业奉献,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3月17日下午,我们组织全校职工共同学习了王振义的先进事迹和陈竺同志的讲话,会后,要求大家树典型,找差距,结合先进事迹,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每个职工都进行了表态发言,为争做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忠诚卫士,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篇9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扩大医学会工作职能

医学会是全市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它的服务对象是会员,近十年来,市医学会努力扩大工作职能,积极争取工作项目,医学会的职能之一是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卫生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首先,开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会教育工作,这是市医学会扩大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的硬项目。经市人事局和物价局批准,开展对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年度继续医学教育的培训工作,全市医疗卫生单位约7000人参加学习

其次,近些年市医学会抓住时机,应时应事地举办一些专业技术

专题培训,例如急诊急救、医疗事故防范、禽流感防治等等,即缓解政府之急又满足卫生专业人员之需,提高了社会效益。

第三、市医学会积极争取、主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的政府职能转变,克服困难承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护士注册培训等多项工作。医疗事故鉴定对学会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市三级医院多,医疗事故鉴定难度大,尽管如此,学会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珍惜机会,珍惜信任,确保鉴定质量。

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争取项目不易,保持住项目更难,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果工作达不到标准,保证不了质量,项目就会丢失,工作就会陷入困境,因此,质量是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二、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近年来,领导班子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启发引导和教育职工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树立服务意识,把医患、学员、会员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率做为工作评价标准。一方面,组织干部职工走出去,到大型企业、酒店、民航及兄弟省市学会等典型单位学习先进的管理服务理念及先进的工作经验。组织职工进行讨论;另一方面,要求每一名职员从我改起,对照先进找差距,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职工们认识到,过去那种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以“管”字为代表的观念,必须替换成以“服务”为核心的思想意识。过去的医鉴工作,专家鉴定的依据---医疗文献,原来是打个电话,被鉴定医院给送,现在医鉴办的工作人员是上门去取,就地审核,增加了文件的真实性和鉴定的公证性,减少基层负担和患者猜疑;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过去是不管学员什么原因,愿不愿意听,盖了听课证上的章,进了课堂就一律“管制”起来,现在是经常征询学员和学员单位意见,调整授课内容,允许学员选择课时,选择老师,此举受到学员的欢迎和好评;服务会员也规定了工作人员必须上门到各相关单位现场办理,特别是各专科委员会改选换届,都就近就地组织进行,工作繁忙的专家们一致给予赞扬。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服务意识转化为服务行动后,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医患、会员、学员的理解和支持,许多工作更好开展了。

三、促进学术交流,开展便民服务

开展学术活动是学会工作的根本任务,近年来我们围绕卫生工作重点和防病治病需求,组织64个专科委员会,站在学科前沿开展学术活动,活动中每一个专题都力求体现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比如呼吸病专科委员会的《免疫与sars》、眼科专科委员会的《角膜移植的免疫学研究》、外科学专科委员会的《肝移植进展》、呼吸病专科委员会的《非典型肺炎的防治》等,近五年累计专科专题讲座306场,参加学习人数16000余人次;

先进医学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医学期刊;编辑能力;提升;路径

如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信息技术被运用到医学期刊的编辑和出版中来,对医学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期刊严谨性更强,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过硬的职业道德素养、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要有强大的责任心和创新精神,保证编辑的内容要准确无误,同时还要挖掘出医学界有价值的前沿学术信息。为了更好地发挥医学期刊传播医学资讯的作用,必须提高期刊的质量,这也对医学期刊编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医学期刊编辑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医学期刊编辑能力的路径。

一、医学期刊编辑能力现状

1.思想觉悟需要提高。医学期刊是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不同于其他行业,它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为人们解除病痛,因而它的存在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这就要求从业编辑人员要有足够高的思想认识,然而部分医学期刊编辑思想觉悟不够高,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素养提出很高的要求。2.对医学的涉猎不够广。医学期刊专业性很强,涉及的医学知识范围广、难度深,如果编辑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很难胜任这份工作。虽然医学期刊编辑大多来自医学院,但在高校里学习的医学专业知识还不足以应对一本医学期刊所收录的文章范畴,因而医学期刊编辑对于医学的涉猎应该非常广泛。3.英语语言及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有待提高。医学期刊会涉及文章摘要和关键词的翻译,医学知识的专业性要求翻译必须精准,这一点是很多年轻编辑做不到的。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办公软件的使用,还要求编辑运用网络技术与人沟通交流、检索医学专业知识,计算机技术要求更加严苛。4.医学期刊编辑的创新意识不高。现如今的医学期刊编辑工作需要融入创新精神的地方很多,只有融入创新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医学期刊才会越办越好,医学期刊编辑工作才会得到更多的认可。

二、提升医学期刊编辑能力的路径

根据上文对医学期刊编辑能力现状的分析,我们看到目前医学期刊编辑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提高的方面,接下来从下面几点探讨提升医学期刊编辑能力的路径。1.提高医学期刊编辑的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素质是人在社会上更好地发挥个人价值的基础,职业道德素质是人们从事某个职业必须达到的道德素质标准。医学期刊的社会性,要求编辑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默默奉献的精神,用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保证医学期刊良性发展。同时,医学期刊是人们了解医学前沿技术的主要窗口,作为医学期刊编辑,应对医学期刊有着更加充分、深入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2.提高编辑的医学专业素养。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是医学期刊编辑最基本的能力,虽然医学期刊编辑多来源于医学院,但是学校教授的知识专业性比较强,造成很多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不足以承担起医学期刊编辑的职责,因而医学期刊编辑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医学专业素养。当今社会各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医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医学期刊编辑应及时了解医学发展趋势,对比较前沿的医学领域有一定的认知,紧跟时代的步伐。对医学期刊编辑而言,学习不是一时的事,而是终身的事。医学期刊编辑的职业决定其必须有广泛的知识体系,编辑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医学专业素养才能适应工作的需求,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才能为医学期刊健康发展保驾护航。3.提高编辑英语语言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力。如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合作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医学领域,各国间共同协作完成项目很常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作用不言而喻,作为医学期刊编辑,会经常需要翻译、阅读一些英文资料,英语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另外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更注重科学的严谨性,因而一些需要翻译的文章就对编辑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容不得一丝马虎,科学不允许存在差错。计算机技术对于医学期刊编辑来说同样重要。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计算机的贡献是巨大的,为人们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工作中,医学期刊编辑会用到计算机,对办公软件的熟练使用、对网络资源的搜索都是其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4.提高医学期刊编辑的创新意识。就当今社会而言,创新能力是优秀人才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对医学期刊编辑而言,创新意识同样重要,创新是永远不变的主题。创新意识包含思维、技术、知识、管理等方面的创新,需要医学期刊编辑不断探索、不断实践。5.组织培训,增加交流。医学期刊编辑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依靠自主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参加单位定期组织的培训、进修活动,培训或进修能够更加系统地将专业知识传递给医学期刊编辑,有益于编辑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体系。同时,医学期刊编辑还应增加与同行和医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取他人之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编辑通过与医学专家交流,了解更多的临床病例,增长自己的见识,了解更加前沿的医学理论。

总之,在激烈的竞争中,医学期刊编辑的工作能力仍有待提升,医学期刊编辑是期刊的核心力量,因而编辑能力对期刊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医学期刊编辑要向学者型编辑的目标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谢文鸿,江霞,吴艳妮,李亚洁.医学期刊青年编辑职业自我效能感缺失原因分析与培养策略[J].编辑学报,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