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加工合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5:35

委托加工合同

委托加工合同范文篇1

一、目前出口企业委托加工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企业故意混水摸鱼,用“外购成品”出口以骗取出口退税。出口企业采取手段拟造虚假的委托加工业务,将“外购成品”变成“视同自产产品”出口。1、要求供货方将购进的成品分离成原材料和加工费分别开票,制造虚假的委托加工业务,以骗取出口退税。2、受托方以委托方的名义购进原材料进行生产或受托方先将原材料卖给委托方,然后再接受加工,实为受托方自产货物,委托方收回后也“视同自产产品”申报出口退税;3、违反规定变更应税项目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如将外购成品开成加工费或委托加工业务的加工费开成具体产品名称且直接进入生产成本故意混淆以骗取出口退税。

(二)生产企业法制意识淡薄,不善于利用合同进行相互间的制约。委托加工业务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委托方提供原材料;2、受托方不垫付资金;3、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含辅料费)。由于委托加工的形式多样且繁杂,有全过程的委托、有部分工序的委托,甚至有的产品有两个以上的委外加工工序,厂家双方图省事凭信誉在不签订加工合同或合同不健全的情况下就直接发货加工,根本不考虑双方间可能发生的违约纠纷,更不在乎其委托加工业务在税法上应具备的法定条件。

(三)办税人员业务素质不过关,影响申报质量。外向型经济在我国迅猛发展,但办税人员的素质却没有与时俱进。就委托加工业务来说,大多数办税人员不能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正确核算。如:企业委托加工材料外发时,财务不通过“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进行账务处理,仅仓库做了出库记录;支付加工费时财务上直接进“生产成本”科目,也不通过“委托加工物资”科目进行核算;委托加工产品完工后最终进“产成品”科目,由于不通过“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正确归集其生产成本,且与自产产品的生产成本、产成品混合记账,无法划分。因此,企业不能准确核算视同自产产品委托加工的外销收入与当月自产产品出口额的比率,国税机关无法执行国税发[**]152号文的规定履行省级报批手续。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办税人员素质,规范委托加工业务的会计核算

按照执行国税发[**]152号文的规定,正确计算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与当月自产产品出口额的比率在实际工作中虽难度很大但势在必行,国税机关辅导并督促企业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正确使用“委托加工物资”科目归集委托加工产品的成本并遵守合同法及税法的要求规范签订委托加工合同如实申报出口退税已刻不容缓。另外,企业还要加强产品种类的明细核算,规范财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出口厂家混水摸鱼的行为。

(二)严格审查委托加工业务的真实性及视同自产产品的范围

1、严格审核进项发票,特别是审查其货物及应税劳务名称与真实业务是否相符。2、严格对照国税函[**]1170号文从以下方面审核委托加工收回的产品是否具备“视同自产产品”的条件:(1)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名称、性能相同或者是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再委托深加工收回的产品;(2)出口给进口给本企业自产产品的外商;(3)委托方执行的是生产企业财务会计制度;(4)委托方与受托方必须签订委托加工协议。只有严格区分“自产及视同自产产品”与“非自产产品”,才能遏制骗税行为的发生。

(三)增设“视同自产产品”的退税申报明细项目

目前,我省现行的退免税申报项目中还没有“视同自产产品”等分类申报内容,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与当月自产产品出口额的比率是否超过50%纯靠企业主动手工申报,笔者建议在申报软件中增设此类申报栏目,并自动计算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与当月自产产品出口额的比率,同时还应要求企业报送“委托加工物资”明细账复印件、委外加工合同清单以及其它类型的视同自产产品的证明材料。

(四)测算企业的生产能力,加大日常管理深度

税务机关不能满足于审核退税企业申报的书面或电子数据,必须深入一线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能力、购销往来业务等情况。尤其是要掌握企业的生产能力,要设定不同设备、不同物耗、电耗、人工等的产成品的产出参数,凡超出参数50%以上的要列入重点跟踪管理对象。

(五)严格办税人员办税资质管理,努力提高申报质量

笔者认为出口退税办税人员必须通过考试并具备三种资质证件后方可上岗操作。一是《会计证》;二是《办税人员上岗证》;三是《退税人员办税证》。税务机关要加强三种证件的资质管理,凡年检考试不过关的一律取消办税资格;对申报差错实行积分考核,一年内积分已满的一律停岗;另外,税务机关还要限制办税人员多家任职的现象,应将办税人员身份证号作为退税登记证的基本信息录入退税审核系统以供比对,用现代信息技术控制办税人员多家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迫使会计人员主动钻研业务,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及责任心,也只有这样对提升出口退税申报质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委托加工合同范文篇2

政策的放开,使得上海和广东、浙江等地区的沿海城市的药品委托加工业务发展较为迅速。有数据表明,广东省在药品委托加工方面发展最快,各类型的药品委托加工已经由××年的宗发展到××年的宗。为了解药品委托加工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本报记者赴广东进行了实地采访和调研。

委托加工的产业集群地

去年,广药集团旗下的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简称中一药业),由于老城区厂房发展受限不能进行改造,新片剂车间因工程进度等原因未能及时投入生产,使得销售较好的糖衣片产品面临断货的危险。了解到这一情况,一个熟悉中一药业的人士建议:糖衣片的生产可以寻找委托加工,并告之,广东有一家药企可以生产糖衣片剂型,并且已经通过认证,这个企业位于惠州市博罗县。

惠州市博罗县毗邻珠三角核心经济区,交通四通八达,到广州、深圳、东莞等地都十分便利,劳动力成本和基本建设费用却比其他地区低,具有较强的环境竞争力。这些先天条件,决定着惠州市除了有等大型电子企业之外,更有便利条件发展药品委托加工。

据惠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陈锡江介绍,惠州有家已通过的医药企业,其中家从事药品委托加工业务。据了解,这样的产业聚集程度在广东省也是不多见的。

例如:惠州九惠制药厂从承接加工中药干浸膏做起,逐步承接加工中药制剂,发展壮大后形成自主品牌和品种生产能力,现已成为个剂型全部通过认证,年销售收入近亿元的药企。

罗浮山药业有限公司自去年月开始接受委托生产药品,至今已与家企业签订了个品种的药品委托生产合同。惠州宝丹制药有限公司地处南昆山脚下,拥有中药材资源和水电能源优势,与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惠州中药厂建立了药品委托加工关系,实现了从中药提取车间向专业制药企业的转变。

处在这样的产业集群中,作为惠州市最大型的医药集团企业———博罗先锋药业集团(简称博罗先锋),其委托加工能力很自然的被中间人想起,并介绍给了中一药业。

质量意识贯穿合作过程

中一药业对委托加工十分慎重,中一药业副总工程师兼生产技术部部长陈斌带队实地对博罗先锋进行了考察。

博罗先锋是一家有多年历史的老企业,前身为国有企业广东省博罗县制药厂,年该厂曾濒临资不抵债的困境。之后,当地政府对博罗县制药厂进行了改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改制后的博罗先锋先后筹资万元进行改建,通过了认证,使得年生产能力翻番,实现了产业升级。

博罗先锋的生产和质量条件,以及高层领导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是中一药业最关心的,也是他们考察的重点。

博罗先锋总经理何国增对自己的企业有充足的信心:博罗先锋经过多年积淀,生产方面特别是糖衣包衣技术在业内有较大优势。另外,由于一直坚持“质量立厂”,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产品质量有较好的口碑。

经过试生产,博罗先锋生产的药品质量符合要求,在经过药监部门审批后,双方最终握手合作。然而,这只是中一药业介入博罗先锋委托生产全过程的开始。

陈斌说,对待委托加工,不能只根据合同简单的下单购药,而是要把委托企业的加工车间当作自己的厂房一样进行管理,甚至花的力气更大。中一药业对委托加工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着掌控。在源头上,委托加工原辅料、包装材料由中一药业购进,制剂生产的中间产品由中一药业提供,在检验合格后再提供给博罗先锋生产。在生产中,博罗先锋的办公室里接上中一药业的端口,中一药业可以随时对生产品种、批号、数量进行跟踪处理,确保生产的合理性和物料的可控性。中一药业还派出名工艺员和质量监控管理员长期驻扎博罗先锋,对生产全过程监控。除此之外,中一药业每月不定期到博罗先锋进行工艺查证和现场查证,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双方还不定期召开技术质量分析会议,及时解决委托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一药业的严格要求,博罗先锋也积极配合,为进驻厂内的驻点员划出了专门办公区,并建立了严格的检查制度。在委托加工产品产能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博罗先锋暂时停下部分自有产品的生产来保证委托加工业务。

在记者采访结束时,博罗先锋上下又在准备一年一度的大检查工作,而带队检查工作的则是中一药业的主要领导。当记者对博罗先锋进行电话回访时,何国增表示,中一药业对检查结果比较满意,表示下半年仍将继续合作。

委托加工互惠互利

双方合作在相互信任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了近一年时间。博罗先锋接受中一药业委托加工品种由最初的个增加到个,加工产量由最初的每月万片增加到目前的每月万片,占博罗先锋总产能的,已相当于国内一家中小型中药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

何国增介绍,由于产能的充分利用,博罗先锋单位产品的分摊成本比之前降低了约,仅加工费收入一项就近千万元。

委托加工还给企业带来了无形财富。博罗先锋的生产技术水平得以提高,其自主产品一次合格率比之前提高了。由于委托加工的药品包装上标明了受托方为博罗先锋,博罗先锋品牌借中一药业的产品销售而得以传播和提升。何国增说,接受中一药业的加工业务后,博罗先锋自身各项经济指标均以以上速度增长,在东北地区还实现销售翻番,委托加工业务和企业自有产品业务相互推动。

陈斌认为,委托加工可以帮助企业节省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企业灵活处理市场风险,以较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产出,实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低成本、高质量运营。据粗略估计,中一药业和博罗先锋合作后,成本比之前降低。

同在广州的白云山中药厂也是委托加工的受益者。据了解,以颗粒剂为例,该厂设计生产能力为万件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销售总额年均增长,产品供不应求,产能逐渐出现缺口。尤其在××年抗击“非典”期间,市场对该厂板蓝根颗粒的需求达多万件,该厂通过委托生产解决了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疫情过后,市场恢复平稳,该厂又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而不需要考虑生产厂房的投资回报问题。

“三步”能否走向理想状态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像博罗先锋那样抓住大客户,虽然,医疗机构配制的中药制剂可以进行委托加工,但大部分企业药品生产能力仍然处于开工不足、厂房闲置的状态。与此同时,部分厂家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实际困难,他们期待更广阔的委托加工空间。

广药集团有限公司技质部部长应军表示,企业发展中,会考虑发展治疗某类疾病的系列产品,使疾病的治疗向纵深发展。但系列产品会涉及多种剂型,企业未必有多种剂型的厂房。但在一个集团内,会有其他企业在某剂型上生产能力过剩,考虑到资金回报率,可不可以考虑将企业研发出来的新剂型委托给生产能力过剩的集团内其他企业生产呢?

例如,广药集团拥有家药品生产企业,有家企业都拥有颗粒剂,产能过剩。广药集团的潘高寿药业只有口服液制剂和胶囊剂,作为百年老字号,十分需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但研发的方向只能限于上述两种剂型的产品,而不能借助其他企业过剩的颗粒剂生产能力,将潘高寿产品向系列化、多剂型化方面发展。

目前,像潘高寿这种情况,以及药品研发单位、经销商甚至个人都不允许向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药品委托加工。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药品委托加工委托方的范围有没有逐步放开的可能呢?

对此,应军提出了他的建议,可以分三步走。首先,允许企业集团内子公司之间相互委托,即集团内企业有某种剂型,即使集团内企业没有该剂型也可以研发这种剂型的新产品并申请生产批文,然后委托企业生产。这样有利于解决改造重复建设的问题,也有利于我国的药品生产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迈进,实现做大做强。另外,由于这种形式主体清晰、责任明确,且有集团公司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其抗风险能力和责任承担能力都较强。

第二步,将委托主体扩大到具有一定资质的药品研发机构,可以在药业集团内的研发机构先试点。这将进一步为我国医药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松绑,极大地增加药品研发机构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委托加工合同范文篇3

第二条条例第一条所称单位,是指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

条例第一条所称个人,是指个体工商户及其他个人。

条例第一条所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是指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属于应当缴纳消费税的消费品的起运地或者所在地在境内。

第三条条例所附《消费税税目税率表》中所列应税消费品的具体征税范围,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第四条条例第三条所称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应当缴纳消费税的消费品,是指纳税人生产销售两种税率以上的应税消费品。

第五条条例第四条第一款所称销售,是指有偿转让应税消费品的所有权。

前款所称有偿,是指从购买方取得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

第六条条例第四条第一款所称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是指纳税人将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作为直接材料生产最终应税消费品,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构成最终应税消费品的实体。

条例第四条第一款所称用于其他方面,是指纳税人将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提供劳务、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

第七条条例第四条第二款所称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是指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代垫部分辅助材料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对于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生产的应税消费品,或者受托方先将原材料卖给委托方,然后再接受加工的应税消费品,以及由受托方以委托方名义购进原材料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不论在财务上是否作销售处理,都不得作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而应当按照销售自制应税消费品缴纳消费税。

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直接出售的,不再缴纳消费税。

委托个人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由委托方收回后缴纳消费税。

第八条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根据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分列如下:

(一)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的,按不同的销售结算方式分别为:

1.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的,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或者无书面合同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2.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3.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4.采取其他结算方式的,为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二)纳税人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为移送使用的当天。

(三)纳税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纳税人提货的当天。

(四)纳税人进口应税消费品的,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第九条条例第五条第一款所称销售数量,是指应税消费品的数量。具体为:

(一)销售应税消费品的,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

(二)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为应税消费品的移送使用数量;

(三)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纳税人收回的应税消费品数量;

(四)进口应税消费品的,为海关核定的应税消费品进口征税数量。

第十条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应纳税额的应税消费品,计量单位的换算标准如下:

(一)黄酒1吨=962升

(二)啤酒1吨=988升

(三)汽油1吨=1388升

(四)柴油1吨=1176升

(五)航空煤油1吨=1246升

(六)石脑油1吨=1385升

(七)溶剂油1吨=1282升

(八)润滑油1吨=1126升

(九)燃料油1吨=1015升

第十一条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结算销售额的,其销售额的人民币折合率可以选择销售额发生的当天或者当月1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纳税人应在事先确定采用何种折合率,确定后1年内不得变更。

第十二条条例第六条所称销售额,不包括应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税款。如果纳税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未扣除增值税税款或者因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发生价款和增值税税款合并收取的,在计算消费税时,应当换算为不含增值税税款的销售额。其换算公式为:

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者征收率)

第十三条应税消费品连同包装物销售的,无论包装物是否单独计价以及在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缴纳消费税。如果包装物不作价随同产品销售,而是收取押金,此项押金则不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征税。但对因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或者已收取的时间超过12个月的押金,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按照应税消费品的适用税率缴纳消费税。

对既作价随同应税消费品销售,又另外收取押金的包装物的押金,凡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退还的,均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按照应税消费品的适用税率缴纳消费税。

第十四条条例第六条所称价外费用,是指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但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

(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代垫运输费用:

1.承运部门的运输费用发票开具给购买方的;

2.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买方的。

(二)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

1.由国务院或者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由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2.收取时开具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印制的财政票据;

3.所收款项全额上缴财政。

第十五条条例第七条第一款所称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是指依照条例第四条第一款规定于移送使用时纳税的应税消费品。

条例第七条第一款、第八条第一款所称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是指纳税人或者代收代缴义务人当月销售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如果当月同类消费品各期销售价格高低不同,应按销售数量加权平均计算。但销售的应税消费品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列入加权平均计算:

(一)销售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

(二)无销售价格的。

如果当月无销售或者当月未完结,应按照同类消费品上月或者最近月份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

第十六条条例第七条所称成本,是指应税消费品的产品生产成本。

第十七条条例第七条所称利润,是指根据应税消费品的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计算的利润。应税消费品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第十八条条例第八条所称材料成本,是指委托方所提供加工材料的实际成本。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纳税人,必须在委托加工合同上如实注明(或者以其他方式提供)材料成本,凡未提供材料成本的,受托方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材料成本。

第十九条条例第八条所称加工费,是指受托方加工应税消费品向委托方所收取的全部费用(包括代垫辅助材料的实际成本)。

第二十条条例第九条所称关税完税价格,是指海关核定的关税计税价格。

第二十一条条例第十条所称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的核定权限规定如下:

(一)卷烟、白酒和小汽车的计税价格由国家税务总局核定,送财政部备案;

(二)其他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核定;

(三)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由海关核定。

第二十二条出口的应税消费品办理退税后,发生退关,或者国外退货进口时予以免税的,报关出口者必须及时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补缴已退的消费税税款。

纳税人直接出口的应税消费品办理免税后,发生退关或者国外退货,进口时已予以免税的,经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暂不办理补税,待其转为国内销售时,再申报补缴消费税。

第二十三条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如因质量等原因由购买者退回时,经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退还已缴纳的消费税税款。

第二十四条纳税人到外县(市)销售或者委托外县(市)代销自产应税消费品的,于应税消费品销售后,向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纳税人的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或者其授权的财政、税务机关批准,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委托个人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由委托方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委托加工合同范文篇4

第二条条例第一条所称单位,是指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

条例第一条所称个人,是指个体工商户及其他个人。

条例第一条所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是指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属于应当缴纳消费税的消费品的起运地或者所在地在境内。

第三条条例所附《消费税税目税率表》中所列应税消费品的具体征税范围,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第四条条例第三条所称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应当缴纳消费税的消费品,是指纳税人生产销售两种税率以上的应税消费品。

第五条条例第四条第一款所称销售,是指有偿转让应税消费品的所有权。

前款所称有偿,是指从购买方取得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

第六条条例第四条第一款所称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是指纳税人将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作为直接材料生产最终应税消费品,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构成最终应税消费品的实体。

条例第四条第一款所称用于其他方面,是指纳税人将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用于生产非应税消费品、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提供劳务、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

第七条条例第四条第二款所称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是指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代垫部分辅助材料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对于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生产的应税消费品,或者受托方先将原材料卖给委托方,然后再接受加工的应税消费品,以及由受托方以委托方名义购进原材料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不论在财务上是否作销售处理,都不得作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而应当按照销售自制应税消费品缴纳消费税。

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直接出售的,不再缴纳消费税。

委托个人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由委托方收回后缴纳消费税。

第八条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根据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分列如下:

(一)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的,按不同的销售结算方式分别为:

1.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的,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或者无书面合同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2.采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3.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4.采取其他结算方式的,为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

(二)纳税人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为移送使用的当天。

(三)纳税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纳税人提货的当天。

(四)纳税人进口应税消费品的,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第九条条例第五条第一款所称销售数量,是指应税消费品的数量。具体为:

(一)销售应税消费品的,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数量;

(二)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为应税消费品的移送使用数量;

(三)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为纳税人收回的应税消费品数量;

(四)进口应税消费品的,为海关核定的应税消费品进口征税数量。

第十条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应纳税额的应税消费品,计量单位的换算标准如下:

(一)黄酒1吨=962升

(二)啤酒1吨=988升

(三)汽油1吨=1388升

(四)柴油1吨=1176升

(五)航空煤油1吨=1246升

(六)石脑油1吨=1385升

(七)溶剂油1吨=1282升

(八)润滑油1吨=1126升

(九)燃料油1吨=1015升

第十一条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结算销售额的,其销售额的人民币折合率可以选择销售额发生的当天或者当月1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纳税人应在事先确定采用何种折合率,确定后1年内不得变更。

第十二条条例第六条所称销售额,不包括应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税款。如果纳税人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未扣除增值税税款或者因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发生价款和增值税税款合并收取的,在计算消费税时,应当换算为不含增值税税款的销售额。其换算公式为:

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者征收率)

第十三条应税消费品连同包装物销售的,无论包装物是否单独计价以及在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缴纳消费税。如果包装物不作价随同产品销售,而是收取押金,此项押金则不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中征税。但对因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或者已收取的时间超过12个月的押金,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按照应税消费品的适用税率缴纳消费税。

对既作价随同应税消费品销售,又另外收取押金的包装物的押金,凡纳税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退还的,均应并入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按照应税消费品的适用税率缴纳消费税。

第十四条条例第六条所称价外费用,是指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但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

(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代垫运输费用:

1.承运部门的运输费用发票开具给购买方的;

2.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买方的。

(二)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

1.由国务院或者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由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2.收取时开具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印制的财政票据;

3.所收款项全额上缴财政。

第十五条条例第七条第一款所称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是指依照条例第四条第一款规定于移送使用时纳税的应税消费品。

条例第七条第一款、第八条第一款所称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是指纳税人或者代收代缴义务人当月销售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如果当月同类消费品各期销售价格高低不同,应按销售数量加权平均计算。但销售的应税消费品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列入加权平均计算:

(一)销售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

(二)无销售价格的。

如果当月无销售或者当月未完结,应按照同类消费品上月或者最近月份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

第十六条条例第七条所称成本,是指应税消费品的产品生产成本。

第十七条条例第七条所称利润,是指根据应税消费品的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计算的利润。应税消费品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第十八条条例第八条所称材料成本,是指委托方所提供加工材料的实际成本。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纳税人,必须在委托加工合同上如实注明(或者以其他方式提供)材料成本,凡未提供材料成本的,受托方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材料成本。

第十九条条例第八条所称加工费,是指受托方加工应税消费品向委托方所收取的全部费用(包括代垫辅助材料的实际成本)。

第二十条条例第九条所称关税完税价格,是指海关核定的关税计税价格。

第二十一条条例第十条所称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的核定权限规定如下:

(一)卷烟、白酒和小汽车的计税价格由国家税务总局核定,送财政部备案;

(二)其他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核定;

(三)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由海关核定。

第二十二条出口的应税消费品办理退税后,发生退关,或者国外退货进口时予以免税的,报关出口者必须及时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补缴已退的消费税税款。

纳税人直接出口的应税消费品办理免税后,发生退关或者国外退货,进口时已予以免税的,经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暂不办理补税,待其转为国内销售时,再申报补缴消费税。

第二十三条纳税人销售的应税消费品,如因质量等原因由购买者退回时,经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退还已缴纳的消费税税款。

第二十四条纳税人到外县(市)销售或者委托外县(市)代销自产应税消费品的,于应税消费品销售后,向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纳税人的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或者其授权的财政、税务机关批准,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委托个人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由委托方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委托加工合同范文篇5

关键词:出版企业;受托印刷;增值税;风险;控制

一、问题的提出

出版物是以知识、信息为主体元素的特殊商品,其生产过程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统一,包括选题、选题报批、组稿、编辑、审稿、申报书号、确定印数、定价、校对、排版、印刷、发行和销售等诸多环节。以上每一个生产环节,除内部人工成本和外部个人劳务外,都是潜在的增值税涉税点。然而相对而言,印刷环节在将精神产品以物质产品形式呈现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且其支出是构成出版物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出版行业印制费(纸张费和印刷费)一般占图书直接成本的60%以上[1]。因此,对印刷环节增值税风险的防控,成为出版企业增值税风险管理的关键。从出版物的生产环节可以看出,作为出版物的发行方,出版企业既要对出版物内容负责,又要保证出版物物质生产的质量。然而在出版物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版企业受技术条件限制或者出于成本因素的考量,一般仅完成出版物具体内容的制作,而出版物物质部分的生产往往是委托其他企业完成,比如由印刷企业完成出版物的印刷。由此就产生了出版企业从印刷企业获取增值税发票时税目税率的认定问题。据笔者调研,针对上述问题,各地出版企业有以加工劳务获取发票的,有以货物销售获取发票的。在假定涉税要素相同的情况下,这当中隐藏着什么样的涉税风险?如何处理既能降低涉税风险又能降低涉税成本?本文以国内知名出版企业D传媒公司为例,厘清其委托印刷业务运作模式,依据现行税法规定,深入分析所涉增值税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二、D传媒公司委托印刷业务的运作模式

1.D传媒公司概况D传媒公司主营教材和杂志的出版及版权服务、发行、进出口相关业务,公司年出版图书900余种、期刊近10种,发行数千万册。公司核心杂志多年来在全国保持较大影响力,单刊期销量位列全国同类期刊前列。2.委托印刷业务运作模式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兴起,消费者对D传媒公司主办刊物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以往委托一家企业集中统一印刷后再向全国配发的模式暴露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采取的是集中统一印刷模式,刊物需要从集中印刷点向全国各销售终端配送,最远运输距离达2000多公里。整个配送过程公司需要额外支出较大的配送和运输成本,这加大了公司经营成本,摊薄了公司经营利润。另一方面,刊物销售终端遍布全国各地,从集中印刷点统一配送,由于运输时间不一致,难以保证同期刊物在全国同步上市。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和保证刊物异地同步上市,该公司2020年底重新规划了销售片区,同一片区内委托一家企业集中统一印刷,成品经配送系统分发至销售终端。但刊物由不同企业印刷,势必存在刊物用纸、印刷质量能否一致的问题。为了解决多点印刷可能产生的用纸质量不一致问题,D传媒公司与印刷企业在合同中约定刊物用纸规格、质量,还经过考察、比选,确定了纸张供应企业,并以口头形式约定杂志用纸须由双方认可的纸张生产商供货。以上业务模式有三个关键点:第一,纸张由印刷企业直接采购,D传媒公司不与印刷企业发生直接经济往来,除合同明确约定外,也不在纸张采购中向印刷企业预支资金。第二,印刷企业按照D传媒公司要求完成印刷。第三,印刷企业采购纸张受到D传媒公司的严格控制。印刷企业不仅要采购符合质量要求的纸张,还必须从特定纸张供应商处采购。与后文税法中所指委托加工劳务不同,以上委托印刷业务中,委托方(D传媒公司)并不向受托方(印刷企业)直接提供所需“原料及主要材料”。从形式上看,“原料及主要材料”由印刷企业自行采购。但从业务实质分析,D传媒公司对“原料及主要材料”的采购实施控制,严重影响了印刷企业的自主性。为了将这类业务和一般委托印刷业务相区别,本文将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委托印刷业务称之为“受限委托印刷业务”。

三、受限委托印刷业务增值税风险分析

1.受限委托印刷业务增值税认定存在的争议2021年底,税务稽查部门对D传媒公司进行税务稽查,发现该公司从印刷企业获取了品名为“加工劳务”的增值税进项发票。而税务稽查部门认为,该公司获取增值税进项发票不当,应以品名“有刊号的期刊”获取增值税发票。(1)D传媒公司:按委托加工劳务获取发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条的规定,受托加工是指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托方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制造货物并收取加工费的业务[2]。“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和受托方提供加工劳务(可能还包括少量辅料),是认定受托加工的关键要件。D传媒公司认为,在受限委托印刷业务中,刊物用纸虽然形式上由印刷企业直接采购,但纸张规格和供应商均须按照与D传媒公司的书面或口头协议确定,即印刷企业的采购行为受到D传媒公司的实质性控制。按照实质课税原则,对于某种经济活动,不能单纯依据其外在形式确定课税与否以及课税的金额,而应当按照经济活动的目的和实质,判断是否符合课税的要素。在受限委托印刷业务中,D传媒公司对纸张采购实施实质控制,印刷企业在纸张采购中不具有完全自主权,仅负责刊物的印刷。该商业行为等同于D传媒公司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印刷企业提供加工劳务的受托加工劳务。因此,对于受限委托印刷业务,印刷企业应按照受托加工劳务课税,D传媒公司相应获取“加工劳务”的增值税发票。(2)税务稽查部门:按购买“有刊号的期刊”获取发票税务稽查部门认为,受限委托印刷业务实施过程中,从形式上D传媒公司没有向印刷企业提供纸张,杂志所用纸张系印刷企业自行从市场购买。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165号)第十二条(以下简称“第十二条”)之规定:“印刷企业接受出版单位委托,自行购买纸张,印刷有统一刊号(CN)以及采用国际标准书号编序的图书、报纸和杂志,按货物销售征收增值税”,印刷企业应按出版物销售向D传媒公司开具增值税发票,D传媒公司则相应按购买“有刊号的期刊”取得增值税发票[3]。由于“有刊号的期刊”的销售实行优惠税率,所以D传媒公司以“委托加工劳务”取得的进项发票不合规,不应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额。(3)受限委托印刷业务增值税认定辨析以上两种处理方法似乎都有合理之处,但就笔者看来,也都存在欠妥当的地方。一方面,受限委托印刷业务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条的规定,不应被认定为受托加工劳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的规定,对于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或者受托方先将原材料出售给委托方然后再接受加工的产品,以及由受托方以委托方名义购进原材料生产的产品,不论在财务上是否作销售处理,都不得作为委托加工产品,而应当按照销售自制产品征税[4]。可见,为了保持增值税链条的完整性和避免不必要的税务纠纷,现行税收规定在认定受托加工劳务时,将“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作为核心形式要件,即只要形式上委托方没有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就不能认定为受托加工。受限委托印刷业务恰恰不能满足以上法定要件。这正是税务稽查部门不支持D公司主张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受限委托印刷业务不应被界定为“有刊号的期刊”的销售,即不能按销售“有刊号的期刊”课税。从形式要件看,受限委托印刷业务完全符合“第十二条”的规定:印刷企业接受的是出版单位(D传媒公司)的委托;印刷企业与纸张生产企业独立签订纸张采购合同;印刷的是D传媒公司有统一刊号的杂志。因此,受限委托印刷业务适用按“货物”销售征收增值税,即D传媒公司按购买“货物”取得增值税发票。然而,此处税务稽查部门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印刷企业应按“货物销售”征税,但对具体按哪种货物征税并未进行明确限定。那么,这里的“货物”应该是什么?笔者认为,这里“货物”种类的认定,应以相关规定为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销售货物是指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杂志发行是在出版企业获得相关作品出版权后,为满足读者需求提供复制品的行为。获得出版权是发行杂志的前提,没有作品的出版权,就没有杂志的发行权,杂志的一切销售行为都应在杂志发行之后才能成立。而杂志发行权归属于出版企业,出版企业发行杂志之前,杂志的销售行为就不能够成立。因此,税务稽查部门在受限委托印刷业务中,要求D传媒公司按照“有刊号的期刊”获取增值税发票是不恰当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印刷企业在向D传媒公司提交印刷品时,并不拥有其中作品的出版权,不具备杂志的发行权,事实上杂志并没有进入发行环节,因此该印刷品的交付不宜被认定为“有刊号的期刊”的销售,而应被认定为普通印刷品的销售,即按照“印刷品”获取发票,税率不适用优惠税率。2.“受限委托印刷业务”增值税风险要素分析增值税是以应税商品或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形成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税款的一种流转税。受限委托印刷业务增值税风险要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目税目是指在对征税对象的细化,即在征税对象基础上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它反映的是特定税种的具体征税范围,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受限委托印刷业务所涉增值税问题,D传媒公司和税务稽查部门争论的焦点就在于税目(包括子目)的确定。前者将受限委托印刷业务界定为税法意义的受托加工劳务,后者则认为属于“有刊号的期刊”销售[5]。然而,由于税法存在一定的解释空间,D传媒公司和税务稽查部门很难取得一致意见。这就构成了D传媒公司的一项涉税风险点。(2)税率税率是指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是法定的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税率的高低与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负担息息相关,体现了国家对纳税人征税的深度[6]。对于受限委托印刷业务,如按“加工劳务”课税,就适用13%的税率;如按销售“有刊号的期刊”课税,就适用9%的优惠税率;如按销售普通“货物”课税,就适用13%的税率[7]。在D传媒公司和税务稽查部门就税目(包括子目)未形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税率构成了D传媒公司的又一项涉税风险点。

四、受限委托印刷业务增值税风险的控制策略

针对受限委托印刷业务引发的增值税涉税问题,结合我国税收征管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出版企业通过以下管理措施,达到控制涉税风险和降低涉税成本的双重目的。1.优化业务模式将由印刷企业自行采购纸张的模式优化为出版企业自行供纸模式,即由出版企业自行采购纸张交付印刷企业,印刷企业仅提供印刷劳务,出版企业与印刷企业之间形成“受托加工”关系[8]。2.加强对纸张采购的质量控制出版企业之所以要介入印刷企业的纸张采购业务,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纸张质量及其一致性的担忧。为此,在出版企业自行供纸模式下,除了在纸张规格、质量通过合同对不同供应商进行约束外,在合同执行期间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样品送检等方式,加强对合同执行环节的管理,进而达到控制纸张质量及其一致性的目的[9]。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出版企业自行供纸模式将印制费分离为印刷费和纸张费,前者是出版企业与印刷企业之间的业务关系,后者是出版企业与纸张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关系。显然,印刷费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条的规定,出版企业应按“加工劳务”获取发票,适用税率为13%。纸张属于普通货物,纸张费应按“货物”取得增值税发票,适用税率也为13%。这就有效控制了出版企业在印刷环节的增值税涉税风险,而且相对于税务稽查部门就受限委托印刷业务所主张的9%的增值税税率,增加了出版企业的进项税额,降低了企业的涉税成本。

参考文献:

[1]马祥.增值税税率简并的效应分析———以出版行业为例[J].税务研究,2018(04):121-123.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Z].2009-01-01.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政策的通知[Z].2005-11-28.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Z].2008-12-15.

[5]王玉娟.关于简并增值税税率的会计核算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8(04):55-57.

[6]龚辉文.关于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的逻辑思考[J].税务研究,2020(02):5-10.

[7]孙作林.增值税税率降低政策受益主体探析[J].财会通讯,2020(08):149-151,168.

[8]丁卫芝.增值税纳税人销售资产的税务筹划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7(33):63-67.

委托加工合同范文篇6

关键词:增值税;视同销售;会计处理

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是指那些移送货物的行为其本身不符合《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销售货物的定义即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但在征税时要视同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的行为。目前对于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会计处理有不同的观点,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困惑。为此,笔者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06)、《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规定,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以期对增值税会计研究有所裨益。

一、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不同观点下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

为保证增值税税款抵扣制度的实施,避免货物销售税收负担的不平衡,《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销售代销货物”等八种行为应视同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目前对于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会计处理,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会计核算上全部作为销售处理

这种处理方法是对税法上规定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在发生当期全部确认销售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同时结转销售成本。如2007年全国会计专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就采用这种处理方法。

这种处理方法的好处在于既保证增值税和所得税足额缴纳,又简便易行。但也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

一是使“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账户虚增,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06)规定,销售商品收入必须同时满足“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等五个条件才能予以确认。众所周知,大部分视同销售业务,如将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等,不会为企业带来真实的经济利益流入,如果将它们作为销售收入处理,将使“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账户虚增,不仅违反了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本原则,而且误导了信息使用者。

二是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有关条款的含义。目前持有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笔者认为,此条款的含义,仅在于规定企业对以上行为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缴纳有关所得税,保证企业及时足额纳税,并非规定以上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均应确认收入。

(二)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会计核算上全部按成本结转

这种处理方法是对税法上规定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会计核算上都不作为销售处理,而是在发生当期均按成本结转,并视同销售货物,计算缴纳增值税。

这种处理方法较为简单,但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即虚减当期收入和本年利润,导致与销售收入、本年利润相关的一系列财务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失灵;另外,由于本年利润虚减,也导致所得税的税基减少,对于应作为会计销售而只按成本结转的视同销售,如果在年末计算所得税费用时,未按其计税价格与成本的差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就难以保证这些业务能按收入足额纳税。

(三)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区分为会计销售和应税销售

这种处理方法是将税法上规定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区分为会计销售(即形实均为销售)和不形成会计销售的应税销售(即形式上为销售,实质上不是销售)。对于会计销售,应确认销售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对于应税销售,不作为销售收入处理,而是按成本结转,并根据税法的规定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

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克服了上述(一)、(二)方法的不足,比较符合新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有关规定。如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2007年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财务与会计》都采用这种处理方法。但遗憾的是这两本教材对于八种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性质未作区分,未给读者明确的指导;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会计人员将应确认销售收入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直接按成本结转,而将应按成本结转的却确认销售收入,这样不仅不能如实地反映当期的会计信息,而且影响当期财务指标的计算和税收的及时缴纳。因此,明确八种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性质并作正确的会计处理很重要。

二、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分类及其会计处理

(一)形实均为销售的代销行为

代销行为包括委托代销和受托代销两种情形。这两种情形,都以销售实现为目的,以货物所有权及其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的转移、相关经济利益的流入为标志,确认和计量收入。代销行为又分为视同买断和收取手续费两种方式,其涉税会计处理方法视不同代销方式而异。

1.视同买断

视同买断方式是指由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协议,委托方按协议价格收取所代销商品的货款,实际售价可由受托方自定,实际售价与协议价之间的差额归受托方所有的销售方式。这种销售方式下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如果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协议明确表明,受托方在取得代销商品后,无论能否卖出、是否获利,均与委托方无关,那么双方之间的代销商品交易与实际的购销活动没有实质的区别,在符合销售商品收入条件时,双方应分别确认相关收入并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是如果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的协议明确表明,将来受托方没有将商品售出时可以将商品退回给委托方,或受托方因代销商品出现亏损时可以要求委托方补偿,那么委托方在交付商品时不确认销售收入,而是在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时再予以确认;受托方则在商品销售后按实际售价确认收入并向委托方开出代销清单。作会计分录如下:受托方销售代销商品时: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受托代销商品。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借:应收账款——受托方;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发出商品。

2.收取手续费

收取手续费方式是指受托方根据所代销的商品数量向委托方收取手续费的销售方式。对于受托方来说,收取的手续费实际上是一种劳务收入,所以受托方在商品实际销售时不确认销售收入,而是在商品销售后,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方法计算确定的手续费并确认收入。委托方则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收入。作会计分录如下:受托方实际销售代销商品时:借:银行存款;贷:应付账款——委托方,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受托方在支付货款并计算代销手续费时:借:应付账款——委托方;贷: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手续费)。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借:应收账款——受托方;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发出商品。借:销售费用;贷:应收账款——受托方。

(二)形非但实为销售的行为

1.实行统一核算的两个机构之间移送货物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第三款规定,不在同一县(市)并实行统一核算的总分机构之间、分支机构之间货物移送用于销售,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显然,在两个机构统一核算的情况下,是否视同销售关键在于是否“用于销售”。根据国税发[1998]137号《关于企业所属机构间移送货物征收增值税问题的通知》的规定,“用于销售”是指受货机构发生向购货方开具发票,或向购货方收取货款情形之一的经营行为。如果受货机构的货物移送行为有上述两项情形之一的,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增值税。移送货物的一方应视同销售,在货物移送当天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销项税额,异地接受方符合条件可作进项税额抵扣。作会计分录如下:

1)移货方移送产品时:借:应收账款——受货方;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移货方。2)受货方收到移送的产品及专用发票时:借:库存商品——受货方,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移货方。

如未发生上述两项情形的,移送产品不属于“用于销售”,移货方不用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等到产品实际对外销售时,再确认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而受货方只做货物进、销、存仓库保管账,不做涉税的会计处理。

2.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这种行为虽然没有直接的现金流入,但实际上与将货物出售后,以取得的货币资产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因此,这种行为应作为销售处理,即在货物分配的当天,企业应按分配货物确认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分配货物: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贷:应付股利。确认收入:借:应付股利;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等。

3.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个人消费

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个人消费和用于集体福利性质是不同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的规定,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因此在货物移送时,应确认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移送货物:借:应付职工薪酬;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等。

(三)形、实均不为销售的行为

1.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货物的所有权仍在企业,并未发生转移,只是资产实物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并非销售业务,不能确认收入,但应在货物移送时,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借:在建工程等;贷:库存商品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对外投资

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时,货物的所有权虽然已转移,但企业取得的是股权证明,而非现金或等价物,未来投资收益能否实现、投资能否收回,实际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这类业务并非销售业务,不能确认收入,但在货物移送时,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投资方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原材料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被投资方收到投资时:借:原材料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实收资本。

3.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应视为非销售活动的无偿赠送业务,货物的所有权虽然发生了转移,但企业不仅没有取得资产或抵偿债务,反而发生了一笔费用。因此,不能确认收入,但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借:营业外支出;贷:库存商品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

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其实是货物在企业内部领用,属于资产形态的转变,不能确认收入,但在货物移送时,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作会计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等;贷:库存商品等,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17.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98.

[3]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财务与会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7.221~222.

委托加工合同范文篇7

关键词:科研院所;合同管理;建议

我国的科研院所大部分是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收入来源除了一部分由财政拨款以外,还有向科技部、基金委等各部委申请的科研项目经费和其他对外争取的合同经费等,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是购买设备、材料、委托加工测试等费用,不管是对外争取的科研项目经费还是科研项目经费支出都需要签订合同来完成,目前科研院所在合同管理上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些不完善的地方给科研院所的管理带来了风险,需要加以规范和解决。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如何加强科研院所的合同管理进行了探讨。

一、科研院所合同类型

(一)按合同签订方。按照合同签订方来分,科研院所的合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科研院所作为合同的甲方,这种合同是由科研院所主导完成,合同履行对应的是科研院所的经费支出;另一种是科研院所作为合同的乙方,这种合同是由合同签订的甲方主导完成,合同履行对应的是科研院所的经费收入。(二)按合同业务类型。按照合同涉及的科研业务类型来分,可以分为四种:第一是科研协作合同,就是合同双方共同承担某一科研任务而签订的合同;第二是采购合同,就是采购设备、材料等签订的合同;第三是委托加工合同,就是委托加工材料、委托测试、委托服务等签订的合同;第四是技术开发合同,就是进行技术开发研究、技术开发服务等签订的合同。

二、科研院所合同管理现状

(一)合同分类不清楚。科研院所既要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又要对外争取科研项目,还要从事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等业务,因此和企业相比,科研院所的合同种类多,合同管理复杂,对合同的分类容易混淆,比如搞不清科研协作合同和技术开发合同的区别、不能准确区分既买材料又要对材料进行加工到底是属于材料采购合同还是委托加工合同等等。(二)合同签订不规范。有的科研院所以科研业务活动为主,对研究所层面的管理不够重视,内部管理执行的是课题组长负责制,因此课题组的合同一般都是研究人员为主导协商签订,管理部门只负责在合同书上加盖合同章,管理人员较少或者没有参与整个合同签订过程。而科研人员往往只对业务了解,对合同起草、合同条款和合同履行等都不专业,致使有的合同签订后很难按实履行,有的合同因没有考虑到开具发票带来的纳税支出而造成了亏本,有的合同条款不完善造成了发生合同纠纷时很难追究对方责任而给研究所或课题组带来了经济损失。(三)合同管理人员不专业。科研院所对合同管理的认识一般都比较狭义,常常仅指合同的签订或者档案管理,而没有包括合同履行和违约责任等管理。合同管理人员一般设在科研处或者项目管理处,合同的签订也都不全由合同管理人员来负责完成,管理人员对合同管理不够专业,有的合同管理人员对研究所的科研业务不了解,有的合同管理人员缺乏合同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有的认为合同管理只要管好研究所作为合同甲方而签订的合同就可以没有风险。

三、加强科研院所合同管理的建议

委托加工合同范文篇8

(1)交纳消费税的企业,应在“应交税金”科目下增设“应交消费税”明细科目进行会计核算。

(2)企业生产的需要交纳消费税的消费品,在销售时应当按照应交消费税额借记“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实际交纳消费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发生销货退回及退税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如按规定不予免税或退税的,应视同国内销售,按上款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3)企业以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作为投资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

企业以生产的应税消费品换取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或抵偿债务、支付代购手续费等,应视同销售进行会计处理。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按照本规定第二条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将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在建工程、非生产机构等其他方面的,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产品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

随同产品出售但单独计价的包装物,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借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企业逾期末退还的包装物押金,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借记“其他业务支出”、“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

企业实际交纳消费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4)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于委托方提货时,由受托方代扣代交税款。受托方接应扣税款金额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委托方应将代扣代交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成本,借记“委托加工材料”、“生产成本”、“自制半成品”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按规定准予抵扣的,委托方应按代扣代交的消费税款,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5)需要交纳消费税的进口消费品,其交纳的消费税应计入该项消费品的成本,借记“固定资产”、“商品采购”、“材料采购”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6)免征消费税的出口应税消费品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①生产企业直接出口应税消费品或通过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按规定直接予以免税的,可不计算应交消费税;②通过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时,如按规定实行先税后退方法的,按下列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Ⅰ。委托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的生产企业,应在计算消费税时,接应交消费税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实际交纳消费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应税消费品出口收到外贸企业退回的税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发生退关、退货而补交已退的消费税,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外贸企业将应税消费品出口后,收到税务部门退回生产企业交纳的消费税,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将此项税金退还生产企业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发生退关、退货而补交已退的消费税,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生产企业消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生产企业退还的税款,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Ⅱ。企业将应税消费品销售给外贸企业,由外贸企业自营出口的,其交纳的消费税应按本规定第二条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自营出口应税消费品的外贸企业,应在应税消费品报关出口后申清出口退税时,借记“应收出口退税”科目,贷记“商品销售成本”科目。实际收到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回的税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出口退税”科目。发生退关或退货而补交已退的消费税,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对于正常销售的应税消费品,若按规定应当采用从价定率方法计算应纳税额的,应当根据销售的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若按规定应当采用从量定额计算应纳税额的,则应当根据销售数量和规定的单位税额计算应纳税额。

在具体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在销售时根据所销售的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或销售数量和规定的税率或单位税额计算出应纳税额,进行会计处理。

[案情说明]奔腾(上海)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7月1日向外销售小轿车40辆,气缸容量为2200毫升,出厂价每辆150000元,价外代收有关基金1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每辆27200元,款项已收。

[要求解答]奔腾(上海)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7月1日会计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征收范围注释》。

[政策解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征收范围注释》规定,小汽车采用从价定率方法计算应纳消费税税额。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其中销售额指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应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不包括应向购货方收取的增值税税款。

[计算说明]奔腾(上海)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7月1日销售业务的应纳税额为:

应纳消费税税额=(150000+10000)×40×8%=512000元

[会计处理]奔腾(上海)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7月1日应当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7488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6000000

其他应付款4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1088000

同时:

借: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512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512000

[案情说明]仍以[案例213]为基础,奔腾(上海)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7月6日,收到北京汽车交易市场交来结算清单和转账支票,已经销售小汽车260辆,合同规定的结算价格为每辆175500元(含税,包括代收基金每辆10000元)。

[要求解答]奔腾(上海)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7月6日会计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征收范围注释》。

[分析说明]在这项销售业务中,汽车制造厂收到款项45630000元,但这45630000元是含税销售额,其中包含了增值税额,所以应当将含税销售额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

=45630000÷(1+17%)

=39000000元

奔腾(上海)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7月6日应纳消费税税额为:

应纳税额=39000000×8%

=3120000元

[会计处理]奔腾(上海)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7月6日应当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45630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36400000

其他应付款26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6630000

同时:

委托加工合同范文篇9

从有关提单的国际公约和国内立法来看,很少有对提单作出明确的定义,《海牙规则》和《维斯比规则》均没有给提单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直到《1978年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即《汉堡规则》出现,国际上才有了被若干国家共同接受的、统一的提单的明确定义。按照《汉堡规则》,提单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者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汉堡规则》已经于1992年11月生效,但海运大国均未加入该规则,目前缔约国拥有的船队总吨位尚不足2%,尚缺乏国际普遍性。

英国法院在1794年LickBarrow诉Mason一案中首次确认提单具有documentoftitle的功能,国内将其译作物权凭证,学术界关于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的学说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即物权凭证说,所有权凭证说,抵押权凭证说和可转让的权利说。

1物权凭证说是最传统的一种学说,该学说认为为适应国际贸易中单证买卖的正常运转的要求,提单应具有船舶所载货物物权凭证的效力,提单代表着货物,谁持有提单,谁就有权要求承运人交付货物并对该货物享有所有权。

2所有权凭证说将提单所具有的物权效力归结为一种所有权效力。此说依据对提单的所有权效力的强调程度不同而形成绝对所有权凭证说和相对所有权凭证说两种观点。绝对所有权凭证说认为,承运人、船长或者承运人的人签发提单给托运人之后,提单上记载的货物所有权即依附在提单之上,对提单的拥有等于无条件的拥有货物,即使货物已经不在承运人或船长占有之下,提单持有人仍可向实际占有人无条件的主张对货物的所有权,提单的转移或转让,绝对的产生货物所有权的转移;相对所有权凭证说认为,提单不具有绝对的所有权效力,货物所有权的转移,除提单的转移或转让外,还需要满足民商法中所有权转移的条件。

3抵押权凭证说认为提单物权效力不仅包括所有权效力,而且也体现出抵押权效力,因为提单可以用来抵押以融通资金或为其他债务提供担保。

4可转让的权利(或债权)凭证说对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它认为提单是产生于货物运输这一环节中的文件或单证,这就决定了对于提单的定义以及提单到底具有哪些性质的问题,只能到海商法或有关提单运输的法律之中去寻找答案。以此为立足点,该学说认为提单的持有和转让与货物所有权的拥有和转移在许多情况下是完全脱节的,提单的转让只是转让货物的推定占有,并不带来货物的所有权的必然转移;即使在国际贸易的运转程度中,提单也完全没有成为或强化为物权凭证的必要。因此,把提单说成是物权凭证是一场历史的误会。提单作为海上货物运输单证的一种,除了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以及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装船的证明外,它只能是一种可转让的权利(或债权)凭证,即据以向承运人提取货物的凭证。

权威的Benjamin’s<>第五版18-005段写道:“Thereisnoauthoritativedefinitionof“documentoftitletogoods”atcommonlaw,butitissubmittedthatitmeansadocumentrelatingtogoodsthetransferofwhichoperatesasatransferoftheconstructivepossessionofthegoods,andmayoperatetotransferthepropertyinthem.”除了普通法外,英国一项立法(Factor’sAct1889)的第一条也对documentoftitletogoods下了定义,并强调了货物的占有权和控制权,具体如下:”theexpressionofdocumentoftitleshallincludeanybilloflading,dockwarrant,warehouse-keeper’scertificate,andwarrantororderforthedeliveryofgoods,andanyotherdocumentusedintheordinarycourseofbusinessasproofofthepossessionorcontrolofgoods,orauthoringorpurportingtoauthorize,eitherbyendorsementorbydelivery,thepossessorofthedocumenttotransferorreceivegoodstherebyrepresented.”

从上述有关documentoftitle的两个权威性解释中可以看出,提单作为海上货物运输的主要权利凭证,它的转让毫无疑问可以转让货物的实质占有权,卖方或发货人把提单背书(指示提单)或直接交付(不记名提单)给卖方或收货人,从而将货物的实质占有权转让给他,或者把提单背书或交付给银行作为抵押之用。提单的背书或交付会转让实质占有权,也可以转让货物所有权,但不一定转让货物的所有权,因为所有权的转让还要看双方的真正意图,而把提单背书或交付只是转移所有权的表面证据。因为所有权或物权的归属与转移是完全可以与提单的签发与转让相分离的,就承运人与托运人而言,承运人接收货物而签发提单给托运人,意味着对货物的实质占有权从托运人转移至承运人,而托运人成为货物的推定占有人;就提单的出让人与受让人而言,提单的转让只是转移或改变了对货物的推定占有,或只是转移和改变了有权依据提单向承运人提取货物并对货物进行实质占有的人;就承运人与提单持有人而言,承运人收回提单并向提单承运人交付货物则标志着承运人对货物实质占有的结束和提单持有人对货物的推定占有转化为实质占有。

有关国际货物贸易中所有权的转移,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并未作出规定,而是将这一问题留给国内法或当事人选用的国际惯例去解决。下面以英国法和中国法为例对所有权的转移作一下说明。《1979年英国货物买卖法》以当事人的意图作为判断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其条件是货物必须是特定的,如果属于非特定物,该货物必须予以特定,否则所有权不发生转移。中国《民法通则》第72条第2款规定:按照合同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物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中国《合同法》第133条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时除外。第135条规定:出卖人应当履行向买受人交付标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的单证,并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的义务。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二章卖方的义务第三十条也规定:卖方必须按照合同和本公约的规定,交付货物,移交一切与货物有关的单据并转移货物所有权。从中国合同法以及公约用语“并”字可以看出转移单据与转移所有权是并列的合同义务,可见,单据转让本身并不必然代表所有权的转移。同时,英国法以及中国法均肯认了当事人意图对所有权转移的决定性影响。

通过以上论述得出如下结论:将documentoftitle翻译成物权凭证,并进一步阐释为提单的转让意味着所有权的转移,谁是提单的合法持有人谁就拥有对提单项下的货物的所有权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诚然,提单在国际货物买卖的各个环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否否定提单物权凭证功能就会使得国际贸易无法正常运行呢?答案应当是否定的。就国际贸易中的买卖环节而言,法律赋予提单提货凭证的功能(提单的合法持有人有权向承运人主张按照提单所载内容交付货物),并施加于承运人仅凭正本提单放货的义务,这样卖方可以通过持有和转让提单实现对货物的控制与交付,买方支付货款后合法受让提单,相应取得了向承运人主张提货的权利。提单作为提货凭证的运作足以保护了国际货物贸易中的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并降低交易风险和提高效率。就支付环节而言,在信用证项下,提单作为运输单证,只是应提交的单据之一,只要符合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开证行或保兑银行有绝对的付款义务,否定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并不会损害提单的合法持有人要求付款的权利。而对于开证行或保兑银行来说,开证申请人依约有付款赎单的义务,在开证申请人违约拒绝赎单的情况下,开证行或保兑银行除有权依据合同主张债权外,还可以依据合法持有的提单处置提单项下的货物,并对该货物的价款有优先受偿的权利。可见,否定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也不会损害提单的合法受让人或开证行以及保兑银行的合法权益。就保险环节而言,在承保范围内的风险发生时,提单作为申请赔付所要求提供的单据之一,提单的合法持有可以作为风险发生时拥有保险利益的证据,否定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并不会损害提单的合法持有人要求赔付的权利,只要他同时依法受让了保险单。由此得出结论,提单作为提货凭证足以保护国际贸易各个环节的当事人,否定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并不会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行,也不会损害各个环节中当事人的正当权益。

二提单背书转让的法律效力

如前所述,提单的转让并不意味着所有权的转移,所有权的转移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在英国法中包括明示的和默示的协议两种),当事人没有协议时,依据国内法或国际惯例通常是在标的物交付时转移。通常情况下,在赊销贸易和来料加工合同中,占有权的转移与所有权的转移是相分离的,提单的转让或货物的交付并不代表着所有权的转移。那么提单背书转让或交付转让的法律效力是什么呢?1855年英国提单法,突破原来合同相对性原则,为了保护提单合法受让人,规定:Everyconsigneeofgoodsnamedinabillalading,andeveryendorseeofabillofladingtowhomthepropertyinthegoodsthereinmentionedshallpass,uponorbyreasonofsuchconsignment,(杨良宜在此处加注释写道:“请注意立法是局限在提单的托运/托付或背书必须是为了转让有关的货物给收货人/受让人,否则立法不适用,即提单合约不转让.”因此,立法局限在尽是为了转让有关货物的情形,表示受让人绝大多数只会是买方。如果提单是托运/托付或背书给卖方在卸货港的人,以提取货物,内中不涉及买方,这并不适用1855年提单法,故不会转让提单合约,有争议仍只是承运人与发货人之间的合约纠纷。)shallhavetransferredtoandvestedinhimalltightsofsuit,andbesubjecttothesameliabilitiesinrespectofsuchgoodsasifthecontractcontainedinabillofladinghadbeenmadewithhim.1992年英国海上货物运输法代替了1855年提单法,它对运输合约权利转让的问题是这样规定的:Subjecttothefollowingprovisionsofthissection,apersonwhobecomes(a)thelawfulholderofabilloflading;shallhavetransferredtoandvestedinhimallrightsofsuitunderthecontractofcarriageasifhehadbeenapartytothatcontract.其对合法受让提单合约权利的人的范围规定的比较宽泛,包括提单持有人,海运单下的收货人,船东交货单的收货人。1916年美国提单法Section31:Apersontowhomanorderbillhasbeendulynegotiatedacquiresthereby(a)suchtitletothegoodsasthepersonnegotiationthebilltohimhadorhadabilitytoconveytoapurchaseringoodfaithforvalue,andalsosuchtitletothegoodsastheconsigneeandconsignorhadorhadpowertoconveytoapurchaseringoodfaithforvalue;and(b)thedirectobligationofthecarriertoholdpossessionofthegoodsforhimaccordingtothetermsofthebillasfullyasifthecarrierhadcontracteddirectlywithhim.更明确规定了指示提单受让人善意转让提单或提单项下的货物的权利。中国海商法第七十八条规定:承运人同收货人、提单持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依据提单的规定。归纳起来,提单的合法受让人从出让人处受让了向承运人提货的权利,依据提单(背面承运人最低限度的义务)向承运人主张提单合约项下的权利,善意转让提单或提单项下的货物的权利,凭一整套完整单据,包括提单,当然还包括合法受让的保险单,在承保范围内的风险发生时向保险人索赔的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当提单转让给善意的受让人或收货人时,按照有些国家的提单法或海商法的规定,收货人或提单持有人与承运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按提单条款办理,即此时提单就是收货人与承运人之间的运输合同,而对于托运人和承运人来说,提单只是运输合同的证明,比如租船项下的提单。租船合同的内容可能广于提单内容,所以,提单的转让并不必然使运输合同项下的全部权利义务转移至提单受让人,例如航次租船合同中有关于预备航次及装卸期间的规定,这些内容一般不包括在提单中,除非租船合同并入提单。因此,有人主张的提单转让的效力是提单所证明的运输合同的全部内容均移转于受让人的观点是有漏洞的。

是否所有的背书转让或直接交付均产生上述法律效力呢?法律规定的背书转让或直接交付在其立法本意上是包括所有的情况吗?是否在实践中应当存在变通的情况?下面将通过一个案例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2001年9月20日,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买方与荷兰C公司签订500公吨可可豆销售合同,付款条件为FOB阿比让,信用证付款。2001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出具了涉案货物运输保险单,被保险人为中茶公司2001年11月20日,日本株式会社商船三井签发提单,记载:托运人为S公司,收货人凭指示,通知人为中茶公司和浙江兴光可可制品有限公司。2001年12月21日,涉案货物进口报关,经营单位为中茶公司,收货单位为兴光公司,货物用途为加工返销。货物到港后,经商检机构检验证明,集装箱在海运途中遭海水浸泡导致货物损失共计105,835美元。2002年3月8日,中茶公司出具赔款收据以及权益转让书,证明其已经收到涉案货物保险赔款人民币1,157,824.01元,并同意将已经取得的赔款部分保险标的的一切权益转让给保险人。2001年9月28日,中茶公司与兴光公司签订委托加工合同,中茶公司委托兴光公司加工500公吨可可豆,兴光公司负责返还加工成品。涉案提单背面背书人依次为托运人S公司、销售合同卖方C公司、中茶公司和兴光公司,最后由兴光公司持提单向承运人提货。

该案中,中茶公司将提单背书转让给兴光公司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是否丧失了提单项下的所有权利,包括向承运人主张索赔的权利?基于案件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中茶公司将提单背书转让给兴光公司是为了方便其据以向承运人提货,以履行双方委托加工合同下的义务。在该来料加工合同中,提单的背书转让应不包括所有权的转移,甚至中茶公司转让提单的本意应只是转移给兴光公司据以提货的权利,而不包括运输合同项下向承运人索赔的权利,也就是说中茶公司的本意是转让提单项下的部分权利,而非全部权利。这是从委托加工合同的性质及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图能够推定出来的。那么当事人这种主观意图能否得到法律上的支持呢?法律是否肯认转让提单项下的部分权利呢?法律规定的提单的背书转让是否在本意上包括了这种委托加工合同中通过提单背书转让以方便被委托人完成合同义务而赋予其直接提货的权利的情况呢?从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法律规定的提单的背书转让本意上原是指买卖提单或提单项下的货物的情况。提单或提单项下的货物的交易双方通过背书方式转让提单,受让提单一方支付价款,作为对价,相应取得运输合同项下的一系列完整权利。这就是国际贸易中广为流行的单证买卖。法律规定提单背书的法律效果是受让人获得运输合同项下的一系列权利,正是为了保护提单交易的受让人,降低交易风险,促进单证买卖的顺利进行。可以说关于提单背书转让法律后果的规定主要是针对买卖单证这种情况的,而不包含委托加工合同中为了便于履行合同义务而转移提货权的情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背书人和被背书人并无买卖单证的意图。所以,本案中,中茶公司应该并不丧失对承运人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自其从保险人处获得保险赔偿后,保险人应当代位取得向承运人追偿的权利。

这种推论是否会影响法律的确定性,从而使国际贸易的当事人处于不稳定的预期中,而对诉讼结果缺乏可预见性呢?我想任何法律总是处于确定性、判决结果一致性和个案公正性的斗争之中,实践总是变幻莫测的,法律不可能穷竭现在和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为了追求个案的公正,在具体适用法律时,应当对法律的宗旨、本意进行探索,必要时进行灵活的变通。英美法系的衡平法以及判例制度正是一种很好的例证吧。

参考书目及论文:

1、杨良宜著《提单及其付运单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2、李巍著《<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评释》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3、胡正良、曹冲著《对提单的物权凭证功能的再思考》载于《中国海商法年刊》1996

4、李海著《关于提单是物权凭证的反思――兼论提单的法律性质》载于《中国海商法年刊》1996

5、赵德铭著《提单与货物所有权的转移》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6、李学兰著《对提单权利凭证的若干法律思考》载于《国际商务研究》2003年第3期

委托加工合同范文篇10

第二条条例第一条所称货物,是指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气体在内。条例第一条所称加工,是指受托加工货物,即委托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托方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制造货物并收取加工费的业务。条例第一条所称修理修配,是指受托对损伤和丧失功能的货物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原状和功能的业务。

第三条条例第一条所称销售货物,是指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条例第一条所称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是指有偿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但单位或个体经营者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雇主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不包括在内。本细则所称有偿,包括从购买方取得货币、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

第四条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一)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二)销售代销货物;(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四)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五)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七)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第五条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纳税人的销售行为是否属于混合销售行为,由国家税务总局所属征收机关确定。本条第一款所称非应税劳务,是指属于应缴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本条第一款所称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包括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在内。

第六条纳税人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其非应税劳务应与货物或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纳税人兼营的非应税劳务是否应当一并征收增值税,由国家税务总局所属征收机关确定。

第七条条例第一条所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简称境内)销售货物,是指所销售的货物的起运地或所在地在境内。条例第一条所称在境内销售应税劳务,是指所销售的应税劳务发生在境内。

第八条条例第一条所称单位,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其他企业和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条例第一条所称个人,是指个体经营者及其他个人。

第九条企业租赁或承包给他人经营的,以承租人或承包人为纳税人。

第十条纳税人销售不同税率货物或应税劳务,并兼营应属一并征收增值税的非应税劳务的,其非应税劳务应从高适用税率。第十一条小规模纳税人以外的纳税人(以下简称一般纳税人)因销货退回或折让而退还给购买方的增值税额,应从发生销货退回或折让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扣减;因进货退出或折让而收回的增值税额,应从发生进货退出或折让当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

第十二条条例第六条所称价外费用,是指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延期付款利息)、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但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一)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二)受托加工应征消费税的消费品所代收代缴的消费税;(三)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代垫运费:1.承运部门的运费发票开具给购货方的;2.纳税人将该项发票转交给购货方的。凡价外费用,无论其会计制度如何核算,均应并入销售额计算应纳税额。

第十三条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的非应税劳务,依照本细则第五条、第六条规定应当征收增值税的,其销售额分别为货物与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的合计、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与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的合计。

第十四条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含税销售额销售额=─────1+税率

第十五条根据条例第六条的规定,纳税人按外汇结算销售额的,其销售额的人民币折合率可以选择销售发生的当天或当月1日的国家外汇牌价(原则上为中间价)。纳税人应在事先确定采用何种折合率,确定后一年内不得变更。

第十六条纳税人有条例第七条所称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或者有本细则第四条所列视同销售货物行为而无销售额者,按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一)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二)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三)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属于应征消费税的货物,其组成计税价格中应加计消费税额。公式中的成本是指:销售自产货物的为实际生产成本,销售外购货物的为实际采购成本。公式中的成本利润率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第十七条条例第八条第三款所称买价,包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业产品支付给农业生产者的价款和按规定代收代缴的农业特产税。前款所称价款,是指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收购凭证上注明的价款。

第十八条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的非应税劳务,依照本细则第五条、第六条的规定应当征收增值税的,该混合销售行为所涉及的非应税劳务和兼营的非应税劳务所用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符合条例第八条规定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第十九条条例第十条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一)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二)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

第二十条条例第十条所称非应税项目,是指提供非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建筑物,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均属于前款所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第二十一条条例第十条所称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外的损失,包括:(一)自然灾害损失;(二)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三)其他非正常损失。

第二十二条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发生条例第十条第(二)至(六)项所列情况的,应将该项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从当期发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无法准确确定该项进项税额的,按当期实际成本计算应扣减的进项税额。第

二十三条纳税人兼营免税项目或非应税项目(不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而无法准确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当月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扣的进=全部进×────────────────────项税额项税额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

第二十四条条例第十一条所称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规定如下:(一)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二)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视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第二十五条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额不包括其应纳税额。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第二十六条小规模纳税人因销货退回或折让退还给购买方的销售额,应从发生销货退回或折让当期的销售额中扣减。

第二十七条条例第十四条所称会计核算健全,是指能按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第二十八条个体经营者符合条例第十四条所定条件的,经国家税务总局直属分局批准,可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第二十九条小规模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再转为小规模纳税人。

第三十条一般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一)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二)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但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

第三十一条条例第十六条所列部分免税项目的范围,限定如下:(一)第一款第(一)项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农业产品,是指初级农业产品,具体范围由国家税务总局直属分局确定。(二)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古旧图书,是指向社会收购的古书和旧书。(三)第一款第(八)项所称物品,是指游艇、摩托车、应征消费税的汽车以外的货物。自己使用过的物品,是指本细则第八条所称其他个人自己使用过的物品。

第三十二条条例第十八条所称增值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只限于个人。增值税起征点的幅度规定如下:(一)销售货物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600—2000元。(二)销售应税劳务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200—800元。(三)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每次(日)销售额50—80元。前款所称销售额,是指本细则第二十五条第一款所称小规模纳税人的销售额。国家税务总局直属分局应在规定的幅度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适用的起征点,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第

三十三条条例第十九条第(一)项规定的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按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具体为:(一)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二)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三)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四)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五)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销售的代销清单的当天;(六)销售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的当天;(七)纳税人发生本细则第四条第(三)项至第(八)项所列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第三十四条境外的单位或个人在境内销售应税劳务而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其应纳税款以人为扣缴义务人;没有人的,以购买者为扣缴义务人。

第三十五条非固定业户到外县(市)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未向销售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由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补征税款。

第三十六条条例第二十条所称税务机关,是指国家税务总局及其所属征收机关。条例和本细则所称主管税务机关、征收机关,均指国家税务总局所属支局以上税务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