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形设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6:28

体形设计论文

体形设计论文范文篇1

现代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关键词展示设计;视觉元素;展示空间

现代商业展示设计就是运用人类社会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商业管理手段,通过各种传播媒体的展示,创造出多变的视觉传达效应,来完成属于商业范畴的媒介策划,进而以崭新的商品观念去影响顾客的购物心理,使消费者在展示形式的感化之下,对商品进行有机的选择。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能有效地传递企业商品的信息,树立企业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可见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宣传的手段,这一点在商业展示中表现尤为明显。

本课题是对鄱阳街一带周边的商业环境、建筑形式、实用价值、历史文化等因素多方面实地考察研究,并结合该区位优势,定位于中高档集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并对鄱阳街一带改造后的建筑室内进行设计。本文从展示空间的视觉元素方面着手,探求其室内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如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等方面的充分运用与体现,分析视觉元素语言在展示空间形象中所占据的位置与影响,说明视觉元素在展示设计中所承载的物质和人文作用。通过对视觉元素在现代商业展示空间中所发挥的重要美学价值,增强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效应,进而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实现商业效益。

一、现代展示空间设计分析

商业展示是一种高效率的传播手段,能有效地传递企业商品的信息,树立企业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视觉元素是展示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课题从二维和三维两个方面分了视觉元素在展示空间中的运用。

(一)现代展示空间

现代展示空间是根据人们的行为方式把一定的空间组织起来,通过设计分割空间,从而达到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的目的。与以往传统展示空间不同的是更重视展示元素的分析和运用。在本课题展示空间设计中,不仅采用动态的空间形式,序列化的展示形式和有节奏的空间变化的基本原则来表现所展示的物品,更多的运用了现在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比之传统的室内展示空间感受所不同的是,在本课题展示空间中,观众能将各局部的空间艺术把握后很容易的得出整个展示艺术特征的总体印象。

1、现代展示空间的概念

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空间必然的艺术设计的主导,展示艺术空间环境的创造,是对空间的设计规划,是对自然状态下无形的空间,通过概念元素(点、线、面)为基本要素和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有形结构加以界定,制定出“有形”的空间这样一个过程。

2、现代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规则

展示空间设计的目的是使观众在有限的时空中最有效地接受信息。因此,展示设计就是围绕着如何有效地提高展示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的。除了展示环境本身的设计之外,展示对象陈列形式的设计也是展示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除了研究一般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外,研究人在观赏展示对象时是视觉生理和心理过程是展示设计的基本前提。

现代展示空间中药遵循的基本规则:注重展示物的真实性、展示空间对观赏者的直觉效应和视觉元素的基本运用。本课题在对商业展示设计设计时根据所需要的功能,做到不只是仅仅看上去美观,更考虑到对消费者的心理及生理上的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商业环境更加多样化,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个性化,但是“人”是基本的,我们应该更重视令人身心舒适的环境的设计,用美的、功能性的设计语言来创造现代商业展示空间。

(二)现代展示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基本概念

视觉元素是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的一部分,它包括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等在空间艺术中的直接体现。现代展示空间中的视觉元素是一种通过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是大众最先接触的感觉方式。现代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所以说视觉元素必然是艺术设计的主导,它丰富了现代展示空间中的信息传递手段。在本课题设计中必要的运用视觉元素的基本构成进行对鄱阳街老建筑的室内改造设计,使现今的新鲜事物被很好的运用到现实中去,达到展示空间应有的展示效果。

二、视觉元素的构成要素

视觉元素在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视觉元素通过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达到突出空间艺术、塑造空间的目的,给大众强烈的印象。视觉元素在空间艺术中的体现丰富了展示空间中的信息传递手段。

(一)形体大小

视觉元素的构成要素之一形体大小,是根据展示空间的大小来决定的,主要体现在展示道具的应用上。在本课题中通过对形体的大小不一把展示设计与视觉艺术的最佳结合起来营造了一个动感的展示空间,这个空间展示道具的大小传递着空间中的主次关系,并能够带给观众以丰富的多样空间和强烈的对比印象。在处理形体的大小时必须满足一下条件(如图2-1所示)。公务员之家

1、几何参数

说到形体大小不得提到数学关系也可以说成是几何参数。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由于数学是使人产生美感的基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有意无意的应用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艺术活动中,随处可见有数学的形式美。如图2-1设计中包柱灯箱是对角线满足勾股定理的矩形灯箱,其他形体的各项尺寸也基本符合几何比例关系。

2、人机工程学

形体大小的控制必须符合人机工程学,这是设计的基本前提。从使用角度来看人机工程学必须满足操作、显示、安全、舒适等问题。如图2-2中的高柜采用标高2.4m,前台(操作台)0.95m高,这样既方便营业员的操作又能提供给客户最佳的视角。

3、力学原理和自然规律

符合力学原理和自然规律本身就是美的体现,只有符合力学原理,设计才是最合理的、可实现的。力量感是人的心里感受,而在现实的消费生活中将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消费心理。因此在设计中,作者尽量避免因力学问题带给顾客的恐惧感,毕竟极端主义只能被少数人所接受。

(二)形体形状

近代对视觉心理和艺术心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方面的成果被广泛运用到现代展示的设计中。基于在视觉行为方面的共性,展示设计中引人了许多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方面的原理,并在展示设计的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设计原理和法则(如图2-3,图2-4所示)。

1、形体的外部轮廓

形体的外部轮廓是形体分割作为图像处理的结果,是人们进行图像理解、图像分析以及进一步图像识别的基础。在本课题设计中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以及矩形等最基础的形体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直线在视觉中是最常见的现象,也是展示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视觉元素之一,使用得当的直线,会具有明确的视觉效果。在展示中应用得当的曲线,能丰富整体效果,创造出富于节奏和韵律的变化效果,改变由单纯直线造成的冷峻、严厉的气氛。从几何学的角度说,圆是一个被连续曲线包围的形状,曲线上各点距与该形状的中心的距离相等。从展示设计的角度来说,圆是非常有用的形状,它既可以是实心的盘状,也可以是空心的圆环。原形的使用,应当使整体的各个局部都能有效地和谐。三角形或菱锥形等形体的运用,可在展示设计中产生更丰富的视觉想象力与对比效果。

2、常见的形状

光滑表面,抛物面,球面,皱褶,螺旋,窄槽,微孔,穗,环,是展示设计中最常见的形体形状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材料,各种不规则的形体形状随之而诞生。例如在展示道具中出现了很多仿生学的元素。而中规中矩的形状还是比较多见。

(三)色彩

色彩是展示设计中最经济但又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因素。它会使展示活动变得生人。在本课题中,展厅的环境虽不是展示的主体,但展厅的环境色彩与整个展示气氛及展示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色彩调节能弥补空间、材料、陈设等方面的欠缺,使之锦上添花,制造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根据展示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者要把握色彩的设计原理、色彩的视觉特性、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其对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充分利用色彩来增强展示内容的视觉效果,使之与展示环境相互融合,使展示内容在观众众中获取特定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如图2-5,图2-6所示)。

1、色彩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运用原则

人的视觉感知占全部感知的80%以上,而视觉感知中最具优势的是色彩知觉,色彩是展示设计中最经济但又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因素。它会使展示活动变得生人。在展示中,展厅的环境虽不是展示的主体,但展厅的环境色彩与整个展示气氛及展示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色彩调节能弥补空间、材料、陈设等方面的欠缺,使之锦上添花,制造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根据展示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者要把握色彩的设计原理、色彩的视觉特性、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其对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充分利用色彩来增强展示内容的视觉效果,使之与展示环境相互融合,使展示内容在观众众中获取特定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

2、创造和谐的色彩环境

本课题展示设计环境中的色彩设计,虽侧重于每个展区的色彩基调的把握,但也统一的对色彩基调用来协调整个展示环境。在整体色彩中,统一调配能使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各展区从属于一种有序的色彩环境。在设计方面应使用与展品色相类同,追求高雅的色彩气氛,提高展品的档次。通过运用变化与统一的手法,更好传达出生产技术的质量,价值的可靠程度等一系列信息。并且注意调整了各展区之间的色彩对比与过渡、变化与同意、呼应与联系,避免了产生色彩之间忽强忽弱的杂乱之感。

对鄱阳街一带室内改造中色彩设计,虽侧重于每个展区的色彩基调的把握,但设计师对用统一的色彩基调来协调整个展示环境也颇费苦心。在整体色彩中,统一调配能使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各展区从属于一种有序的色彩环境。对于各展区的色彩基调的选择,设计者认真分析了展示内容自身的色彩特点和烘托、陪衬需要,从而寻找、调配出最适合的色彩。在设计方面应使用与展品色相类同,追求高雅的色彩气氛,提高展品的档次,同时根据展品的种类,决定背景使明浅析视觉传达设计在综合展示空间中的运用第四章色彩构成的运用色或暗色。使展品得到清楚的视觉印象。通过运用变化与统一的手法,更好传达出生产技术的质量,价值的可靠程度等一系列信息。并且设计师注意调整了各展区之间的色彩对比与过渡、变化与同意、呼应与联系,以避免产生色彩之间忽强忽弱的杂乱之感。

由此可见,在展示设计中,处理色彩的运用时,应充分考虑视觉元素、视觉心理两者之间的紧密配合。一个展示空间,色彩耐用的好坏,所产生的视觉与心理感染力有明显的差异。展示设计的色彩运用得当,能够调节气氛,改善视觉环境,增强整个环境的信息交换的有效机会。

三、视觉元素在现代展示空间中运用的展望

我们所说的视觉元素设计是通过二维的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在空间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即利用视觉传达的形式做空间的艺术处理。“形式的一个有限的定义是:一件作品实际物理轮廓,是在空间中被认识的艺术设计师创造、刻划出来的体积或形态,或者是在一个平面材料上的轮廓、图形、色彩等要素”。事实上,无论创造的形式或是形态,都需要通过有限的视觉感受来体现艺术品美感。同时在合乎空间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方式是否和谐关系的前提下,达到视觉形式上,包括线条形式、块面形式、色彩形式、材料形式、肌理形式、凹凸形式的和谐统一。事实上,形式的视觉表现应该是关于形式的心理感受的内容,我们应该更多探讨形式的组织结构和最后表达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艺术展示空间或者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都将被运用在其中。同时,不断的变化和更新。无论是是展示物形体的大小、形态和色彩都将实现在现代展示空间中的使用。不仅是大型的艺术展览馆甚至小到简单的专卖店展示,视觉元素的运用将无处不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具有其特殊的理论体系与设计形态的视觉表达往往蕴涵着某种观念、意义、象征,视觉元素在展示设计中所承载的物质和人文作用是勿庸置疑。它强调讲究自身的大小;注重形状、色彩、的运用;考虑环境的因素;强调创新的意识。这些因素与展示空间设计的特性结合便会产生一种特定的空间形态,这也使得视觉传元素成为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本课题进行研究探索的价值所在。

致谢

在完成毕业论文这段期间,感谢指导老师周笑对我论文的辅导与帮助,使我的论文大纲、结构等方面更加的严谨和完善。同时感谢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最后感谢江汉大学图书馆为我提供了查阅资料的好地方,十分感谢。

参考文献

[1]王晓闫春林.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

[2]张绮曼.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3]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4]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4

[5]田原.室内设计与空间表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

[6]任仲泉.展示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8

[7]【日】朝仓直已.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I,吕清夫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6

[8]吴爱莉.展示设计.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7

体形设计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分割;重构;服装;造型设计

服装造型设计是指服装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廓形相结合的塑形设计,体现了结构优先的设计理念。现今,它越来越受到更多设计师的关注:一方面是服装设计向纵深领域的发展,丰富的服装外形能激起消费者购买的欲望,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已不能满足服装创意设计的需求;另一方面,服装的外形展现与内部结构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拓展服装外形也需从内部结构开始。因此,对服装造型设计多种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成为服装行业发展的趋势。[1]分割重构法的设计理念源于解构主义设计,即打破重组。分割就是划分与切割,是对原有整体或形象的破坏;重构就是重新构造,即把分割后的局部按照设计思路进行重新安排与组合的过程。[2]然而,在现代服装工业生产当中,大量分割设计的使用往往造成面料的浪费。如何在环保理念的指导下巧妙利用分割重构法,在丰富服装造型、满足人们着装功能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浪费,是本次研究的总体理念。

1分割线的分类

为了塑造人体与服装的立体造型或受面料幅宽的限制,把平面的布匹分割后再缝合,便形成了分割线的设计。第一,按照分割线的线性不同,可分为直线分割线、曲线分割线、斜线分割线、自由式分割线以及组合式分割线等;第二,按照分割线的方向不同,可分为横向分割线、纵向分割线、斜向分割线、螺旋式分割线以及组合式分割线等;第三,按照分割线在服装造型中的功能,可分为装饰性分割线、功能性分割线、装饰与功能兼具的分割线。[3]所谓功能性分割线,就是经过人体凹凸点且具有收“省”作用的分割线,相反则为装饰性分割线。由于分割线的特性不同,通过直线分割形成的服装给人简洁、干练、现代、男性的服装风格;通过曲线分割形成的服装给人柔美、随性、流动、女性的服装风格;由直线与曲线分割组合形成的服装不但是两种特性的融合,还表现出了服装造型设计的空间、几何、纯粹、睿智等服装风格。因此,服装中分割线的设计不仅与造型有关,还影响着服装风格的走向。

2分割重构法的两种表现方式

根据面料是否完全分开这一结果的不同将分割重构法分为“分而不割”与“既割又分”两种表现方式。[4]分而不割,又可以称为不完全分割。沿着分割线分割,但不断开,使分割后的局部仍处于连接状态,保持其完整性(图1)。从分割线起始位置不同将分而不割又分为两类:第一,从服装外轮廓线开始向内部分割;第二,从服装内部结构出发直接分割,分割之后可进行多种造型方式的尝试。既割又分,又可称为完全分割,沿着分割线完全断开,从之前的整体中划分出来,产生独立的部分(图2)。同样,根据分割线起始位置的不同也可分为两类:第一,从一侧外轮廓贯穿到另一侧外轮廓;第二,在轮廓线内部进行独立形状的分割,可借助原型中领口和袖笼位置进行内部形状分割,如图2中的例E。2.1分而不割的造型手法。分而不割作为一种立体造型的塑造手法,在不改变外轮廓的前提下,可以进行直线、曲线、折线等分而不割的设计,通过在人台上不同披挂方式的尝试,呈现多样的视觉效果。第一,分而不割可以与表现立体效果的“省”相结合,用一片完整的布进行零浪费的造型实验。图3是通过巧妙设计“省”的位置,同时满足了服装实用与制作需求。第二,如果在一片布上进行多条直线和曲线的组合设计,并结合错位缝合法进行缝合,会更加丰富造型的视觉效果。在图4例A中将点a与点c、点b与点d缝合就会呈现立体效果,是利用了点a、点b之间的直角与点c、点d之间的直线错位缝合形成的。例B中点a与点c、点b与点d缝合之后,由于两段弧线弧度的不同,也必然会形成立体效果。第三,分而不割可以与嵌入手法相结合,通过在剪开的分割线内嵌入任意造型,都会呈现出丰富的立体造型效果(图5)。由于嵌入的图形外轮廓与分割线并不完全一致,通过缝合会呈现与嵌入形状相关的立体效果。2.2既割又分造型手法。既割又分作为分而不割造型手法的延伸,除了具备分而不割造型手法已有的设计思路,还具有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第一,衣片经过完全分割之后与各类省道相结合能更好地达到塑造人体体形的目的,如经典的六开身、八开身结构设计等;同时,通过完全分割之后可以在分割线上加入缝份,便于服装的加工与生产。第二,完全分割与嵌入设计相结合。由于衣片经过完全分割,不但可以嵌入任意平面几何形,也可以嵌入立体几何形,能塑造更为多样的凸起和凹进的立体造型(图6)。为了便于使用此类方法进行立体形态的设计,可以先采用折纸的方式进行立体造型,然后再进行平面展开,并与其他裁片结合设计。[5]图6中的例A是在前片中间嵌入立方体,通过将立方体进行平面分解,再将两边的两个正方形c1、c2分别与a、b两片重新组合成新的前片,最后通过折叠与缝合在前片形成立方体造型。例B、例C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的立体造型的嵌入设计。第三,完全分割与切展设计相结合。衣片通过完全分割之后,任意一片布都可以进行切展加量的设计,通过缝合形成多样的造型效果。

3结语

通过以上实验案例可以看出,在服装造型设计当中,以分割法为基础并结合省道设计、嵌入设计、切展设计、错位缝合等方法可实现服装造型的更多可能性,极大地丰富了服装造型设计的语言。但在实践操作中,结合已有的基本纸样进行创新设计,能更好地保证造型手法在产品研发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林燕萍.服装造型设计与结构设计的相关性探讨[J].毛纺科技,2017(04):41-43.

[2]曲义,郝云华.解构主义风格服装的特征及设计方法[J].丝绸,2012(4):49-52.

[3]郭蓬.分割线设计在女装造型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14.

[4]邱佩娜.创意立裁[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38-51

.[5]许勃.创意女装造型系列纸样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40-58.

[6]张霞.切展法在女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4-23.

[7]魏莉,孙丹丹.服装设计中的褶皱工艺手法解析[J].纺织导报,2019(1):92-95.

[8]李熠,魏琳琳.服装装饰设计的装饰结构化与结构装饰化分析[J].丝绸,2017(02):44-49.

[9]李熠.技术美视角下服装造型设计多元形态表达[J].丝绸,2014(5):58-62.

体形设计论文范文篇3

现代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关键词展示设计;视觉元素;展示空间

现代商业展示设计就是运用人类社会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商业管理手段,通过各种传播媒体的展示,创造出多变的视觉传达效应,来完成属于商业范畴的媒介策划,进而以崭新的商品观念去影响顾客的购物心理,使消费者在展示形式的感化之下,对商品进行有机的选择。现代商业展示空间能有效地传递企业商品的信息,树立企业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可见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宣传的手段,这一点在商业展示中表现尤为明显。

本课题是对鄱阳街一带周边的商业环境、建筑形式、实用价值、历史文化等因素多方面实地考察研究,并结合该区位优势,定位于中高档集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并对鄱阳街一带改造后的建筑室内进行设计。本文从展示空间的视觉元素方面着手,探求其室内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如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等方面的充分运用与体现,分析视觉元素语言在展示空间形象中所占据的位置与影响,说明视觉元素在展示设计中所承载的物质和人文作用。通过对视觉元素在现代商业展示空间中所发挥的重要美学价值,增强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视觉传达效应,进而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实现商业效益。

一、现代展示空间设计分析

商业展示是一种高效率的传播手段,能有效地传递企业商品的信息,树立企业和商品的良好形象,是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的十分重要的手段。视觉元素是展示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课题从二维和三维两个方面分了视觉元素在展示空间中的运用。

(一)现代展示空间

现代展示空间是根据人们的行为方式把一定的空间组织起来,通过设计分割空间,从而达到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的目的。与以往传统展示空间不同的是更重视展示元素的分析和运用。在本课题展示空间设计中,不仅采用动态的空间形式,序列化的展示形式和有节奏的空间变化的基本原则来表现所展示的物品,更多的运用了现在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比之传统的室内展示空间感受所不同的是,在本课题展示空间中,观众能将各局部的空间艺术把握后很容易的得出整个展示艺术特征的总体印象。

1、现代展示空间的概念

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空间必然的艺术设计的主导,展示艺术空间环境的创造,是对空间的设计规划,是对自然状态下无形的空间,通过概念元素(点、线、面)为基本要素和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有形结构加以界定,制定出“有形”的空间这样一个过程。

2、现代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规则

展示空间设计的目的是使观众在有限的时空中最有效地接受信息。因此,展示设计就是围绕着如何有效地提高展示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的。除了展示环境本身的设计之外,展示对象陈列形式的设计也是展示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除了研究一般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外,研究人在观赏展示对象时是视觉生理和心理过程是展示设计的基本前提。

现代展示空间中药遵循的基本规则:注重展示物的真实性、展示空间对观赏者的直觉效应和视觉元素的基本运用。本课题在对商业展示设计设计时根据所需要的功能,做到不只是仅仅看上去美观,更考虑到对消费者的心理及生理上的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商业环境更加多样化,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个性化,但是“人”是基本的,我们应该更重视令人身心舒适的环境的设计,用美的、功能性的设计语言来创造现代商业展示空间。

(二)现代展示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基本概念

视觉元素是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的一部分,它包括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等在空间艺术中的直接体现。现代展示空间中的视觉元素是一种通过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是大众最先接触的感觉方式。现代展示空间设计实质是有关信息传播的环境设计,所以说视觉元素必然是艺术设计的主导,它丰富了现代展示空间中的信息传递手段。在本课题设计中必要的运用视觉元素的基本构成进行对鄱阳街老建筑的室内改造设计,使现今的新鲜事物被很好的运用到现实中去,达到展示空间应有的展示效果。

二、视觉元素的构成要素

视觉元素在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视觉元素通过形体大小、形体形状、色彩达到突出空间艺术、塑造空间的目的,给大众强烈的印象。视觉元素在空间艺术中的体现丰富了展示空间中的信息传递手段。

(一)形体大小

视觉元素的构成要素之一形体大小,是根据展示空间的大小来决定的,主要体现在展示道具的应用上。在本课题中通过对形体的大小不一把展示设计与视觉艺术的最佳结合起来营造了一个动感的展示空间,这个空间展示道具的大小传递着空间中的主次关系,并能够带给观众以丰富的多样空间和强烈的对比印象。在处理形体的大小时必须满足一下条件(如图2-1所示)。

1、几何参数

说到形体大小不得提到数学关系也可以说成是几何参数。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由于数学是使人产生美感的基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有意无意的应用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艺术活动中,随处可见有数学的形式美。如图2-1设计中包柱灯箱是对角线满足勾股定理的矩形灯箱,其他形体的各项尺寸也基本符合几何比例关系。

2、人机工程学

形体大小的控制必须符合人机工程学,这是设计的基本前提。从使用角度来看人机工程学必须满足操作、显示、安全、舒适等问题。如图2-2中的高柜采用标高2.4m,前台(操作台)0.95m高,这样既方便营业员的操作又能提供给客户最佳的视角。

3、力学原理和自然规律

符合力学原理和自然规律本身就是美的体现,只有符合力学原理,设计才是最合理的、可实现的。力量感是人的心里感受,而在现实的消费生活中将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消费心理。因此在设计中,作者尽量避免因力学问题带给顾客的恐惧感,毕竟极端主义只能被少数人所接受。

二)形体形状

近代对视觉心理和艺术心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方面的成果被广泛运用到现代展示的设计中。基于在视觉行为方面的共性,展示设计中引人了许多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方面的原理,并在展示设计的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设计原理和法则(如图2-3,图2-4所示)。

1、形体的外部轮廓

形体的外部轮廓是形体分割作为图像处理的结果,是人们进行图像理解、图像分析以及进一步图像识别的基础。在本课题设计中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以及矩形等最基础的形体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直线在视觉中是最常见的现象,也是展示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视觉元素之一,使用得当的直线,会具有明确的视觉效果。在展示中应用得当的曲线,能丰富整体效果,创造出富于节奏和韵律的变化效果,改变由单纯直线造成的冷峻、严厉的气氛。从几何学的角度说,圆是一个被连续曲线包围的形状,曲线上各点距与该形状的中心的距离相等。从展示设计的角度来说,圆是非常有用的形状,它既可以是实心的盘状,也可以是空心的圆环。原形的使用,应当使整体的各个局部都能有效地和谐。三角形或菱锥形等形体的运用,可在展示设计中产生更丰富的视觉想象力与对比效果。

2、常见的形状

光滑表面,抛物面,球面,皱褶,螺旋,窄槽,微孔,穗,环,是展示设计中最常见的形体形状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材料,各种不规则的形体形状随之而诞生。例如在展示道具中出现了很多仿生学的元素。而中规中矩的形状还是比较多见。

(三)色彩

色彩是展示设计中最经济但又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因素。它会使展示活动变得生人。在本课题中,展厅的环境虽不是展示的主体,但展厅的环境色彩与整个展示气氛及展示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色彩调节能弥补空间、材料、陈设等方面的欠缺,使之锦上添花,制造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根据展示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者要把握色彩的设计原理、色彩的视觉特性、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其对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充分利用色彩来增强展示内容的视觉效果,使之与展示环境相互融合,使展示内容在观众众中获取特定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如图2-5,图2-6所示)。

1、色彩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运用原则

人的视觉感知占全部感知的80%以上,而视觉感知中最具优势的是色彩知觉,色彩是展示设计中最经济但又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因素。它会使展示活动变得生人。在展示中,展厅的环境虽不是展示的主体,但展厅的环境色彩与整个展示气氛及展示效果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色彩调节能弥补空间、材料、陈设等方面的欠缺,使之锦上添花,制造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根据展示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者要把握色彩的设计原理、色彩的视觉特性、色彩之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其对观众造成的心理感受,充分利用色彩来增强展示内容的视觉效果,使之与展示环境相互融合,使展示内容在观众众中获取特定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

2、创造和谐的色彩环境

本课题展示设计环境中的色彩设计,虽侧重于每个展区的色彩基调的把握,但也统一的对色彩基调用来协调整个展示环境。在整体色彩中,统一调配能使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各展区从属于一种有序的色彩环境。在设计方面应使用与展品色相类同,追求高雅的色彩气氛,提高展品的档次。通过运用变化与统一的手法,更好传达出生产技术的质量,价值的可靠程度等一系列信息。并且注意调整了各展区之间的色彩对比与过渡、变化与同意、呼应与联系,避免了产生色彩之间忽强忽弱的杂乱之感。

对鄱阳街一带室内改造中色彩设计,虽侧重于每个展区的色彩基调的把握,但设计师对用统一的色彩基调来协调整个展示环境也颇费苦心。在整体色彩中,统一调配能使相互排斥、相互竞争的各展区从属于一种有序的色彩环境。对于各展区的色彩基调的选择,设计者认真分析了展示内容自身的色彩特点和烘托、陪衬需要,从而寻找、调配出最适合的色彩。在设计方面应使用与展品色相类同,追求高雅的色彩气氛,提高展品的档次,同时根据展品的种类,决定背景使明浅析视觉传达设计在综合展示空间中的运用第四章色彩构成的运用色或暗色。使展品得到清楚的视觉印象。通过运用变化与统一的手法,更好传达出生产技术的质量,价值的可靠程度等一系列信息。并且设计师注意调整了各展区之间的色彩对比与过渡、变化与同意、呼应与联系,以避免产生色彩之间忽强忽弱的杂乱之感。

由此可见,在展示设计中,处理色彩的运用时,应充分考虑视觉元素、视觉心理两者之间的紧密配合。一个展示空间,色彩耐用的好坏,所产生的视觉与心理感染力有明显的差异。展示设计的色彩运用得当,能够调节气氛,改善视觉环境,增强整个环境的信息交换的有效机会。

三、视觉元素在现代展示空间中运用的展望

我们所说的视觉元素设计是通过二维的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在空间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即利用视觉传达的形式做空间的艺术处理。“形式的一个有限的定义是:一件作品实际物理轮廓,是在空间中被认识的艺术设计师创造、刻划出来的体积或形态,或者是在一个平面材料上的轮廓、图形、色彩等要素”。事实上,无论创造的形式或是形态,都需要通过有限的视觉感受来体现艺术品美感。同时在合乎空间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方式是否和谐关系的前提下,达到视觉形式上,包括线条形式、块面形式、色彩形式、材料形式、肌理形式、凹凸形式的和谐统一。事实上,形式的视觉表现应该是关于形式的心理感受的内容,我们应该更多探讨形式的组织结构和最后表达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艺术展示空间或者商业展示空间中视觉元素都将被运用在其中。同时,不断的变化和更新。无论是是展示物形体的大小、形态和色彩都将实现在现代展示空间中的使用。不仅是大型的艺术展览馆甚至小到简单的专卖店展示,视觉元素的运用将无处不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具有其特殊的理论体系与设计形态的视觉表达往往蕴涵着某种观念、意义、象征,视觉元素在展示设计中所承载的物质和人文作用是勿庸置疑。它强调讲究自身的大小;注重形状、色彩、的运用;考虑环境的因素;强调创新的意识。这些因素与展示空间设计的特性结合便会产生一种特定的空间形态,这也使得视觉传元素成为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本课题进行研究探索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晓闫春林.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

[2]张绮曼.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3]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4]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4

[5]田原.室内设计与空间表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

[6]任仲泉.展示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8

[7]【日】朝仓直已.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I,吕清夫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6

[8]吴爱莉.展示设计.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7

体形设计论文范文篇4

论文关键词:色彩造型环境艺术

论文摘要:色彩与造型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重要作用。如何思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将形状比作“富有气魄的男性”而把色彩比作“富有诱惑力的女性”。而查理·勃朗克也说过:“形状和色彩的事对于创造绘画是必需的,正如男人和女人的结合对于繁殖人类是必需的一样。”艺术家只有从积极的角度去认识形、色结合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充分发挥造型、色彩的配合作用,才能创造理想的艺术形象。色彩传达感情最为直接,色彩的表情与人们的心情息息相关。无论是兴奋还是忧郁、欢快还是平静、轻松还是沉重,都能从色彩中寻出“知音”。因此,色彩所具有的风采和情趣常使人们心悦神往。

1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特性

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同其它一切物体的色彩设计一样,具有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与文化性等许多共同性质,同时也具有一些特殊的应用特性,其中最主要的有如下三个:

1.1识别性:色彩常常被人们用来表现个性、特点、身份、地位与领域,这是由色彩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所以就色彩的识别性而言,色彩的作用有些类似于记号与标志,其目的在于视觉传达。一个成功的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作品,能够很好地突出建筑的功能、个性与特色,并能成功地让人们识别、发现。例如举世闻名的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那洁白的建筑外部环境色彩与优美、独特的建筑造型,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就酷似一组乘风破浪的帆影,给予人们一种分外夺目的视觉冲击力与悦目的识别效果,以使人们能够一见到这个特异的白色造型物体,即可想到悉尼乃至于澳大利亚。

1.2象征性:色彩具有象征的作用,特别是建筑的外部环境色彩,常常用来象征一个民族的思想意识、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例如北京故宫中金碧辉煌的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处理,可以说在世界建筑的外部环境色彩设计上达到了极至,红色的宫墙、汉白玉色的石台基与精致富丽的建筑彩画色彩,特别是建筑黄色的琉璃屋顶,更是使得故宫建筑外部环境色彩的运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筑外部色彩还可用来表示方向,青色象征东方,赤色象征南方,黄色象征中央,白色象征西方,黑色象征北方;而且它还能用来表示等级差别,正色象征尊贵,间色象征卑贱,在使用上是经纬分明、不可逾越的。

1.3装饰性:不同的审美观念,对色彩装饰美化的评定标准也各不相同,诸如设色多样而不单调、统一而不零乱、和谐而不突变、细致而不粗陋、明快而不晦暗等。然而如何应用,则有赖于寻求到人们共同的审美感受。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色彩往往用来作为装饰与改善建筑物体功能和审美感受的手段,如将建筑某些部位涂上纯度很高、色彩鲜明的色块,可用以装饰建筑外观,改善建筑的视觉形象,丰富建筑的空间环境,增加建筑之间亲切、欢快的感受。

2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中所起的作用

2.1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独立构形作用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外观色彩构形手法。它与其所在物体的形体构形无关,是相对独立于形体构形来说的。它可以在形体形象既定的情况下满足人们对色彩构形的各种要求,包括式样的创造、性格的象征、个性的展示、风格的表现及气氛的渲染与烘托等。

首先是式样的创造:比如中国传统建筑上的梁柱彩画,就在梁枋本身体形造型既定条件下,选用不同的彩画样式,并通过色彩构形的手法既可获得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设计效果。其次是性格的象征:比如红色代表热烈、喜庆、庄严、权威、绿色象征温柔、安宁、优雅、和平;黄色表示高贵、豪华、兴奋、光辉;蓝色显得清净、纯洁、深沉、飘逸等。所有这些,跟建筑构形中所谓的雄伟、亲切、庄重、轻快、严肃、活泼之类关于形体形象性格表现的描述则是同属一个层面的东西。再者就是显示个性和表现风格:这是色彩在建筑构形中展示巨大潜能的地方。即不仅通过色彩要素的变化可以产生无限多样的色彩调子,而且还可通过色彩构形创造无穷丰富的色彩图案,从而对视觉对象的形象个性与风格的塑造提供色彩表现的一切可能。如荷兰风格派建筑的代表作乌特勒克的施罗德住宅设计,就是利用色彩丰富与塑造建筑内外形象的典范。建筑外观色彩利用矩形阳台板、支架的翠绿色彩和其它构件的红、黄、绿、蓝、黑等色彩对建筑进行构形塑造,从而产生出构成主义的雕塑效果来,而色彩在这里起到的就是独立构形作用了。另外建筑外部环境的情调气氛渲染与烘托,更是色彩独立构形的优势,甚至是它难以分享的专利。在建筑内外空间的艺术处理中,只需稍微变更其周围实体环境色彩的冷暖调子与明暗调子,便可立即使那空间的情调气氛大为改观,而这种优势几乎没有任何其它的设计手段能够取代的。

2.2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协同构形作用

这是一种既发挥色彩构形自身的表现功能,又配合与借助形体来共同完成美学使命的色彩构形手法。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那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同样展现了色彩与形体协同构形的鲜明特征。如白色的台基、红色的柱子、黄色的琉璃屋顶与青绿点金的梁枋彩画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成就中具有自身特殊地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位。又如澳大利亚悉尼如帆影的歌剧院,同样是色彩与形体协同构形的一个典范,而歌剧院如帆影的建筑形体在白色的衬托,使其设计大师的构思理念更是发挥与表现的淋漓尽致。

2.3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辅助构形作用

2.3.1强化:是指运用色彩构形手法进一步增强和突出形体造型的表现力。比如在阳台、柱子、墙面线条或其它需要着重表现的凸出或前突部分,色彩明度与强度相对提高,而在其余凹入或后退部分,色彩明度与强度则相对降低等。

2.3.2调节:是指通过色彩途径对形体形象中某些不利特征或非希望效果进行改善或隐化的处理,以使其产生不利的或所企求的视觉效果与形象特征来,比如在高层建筑,尤其是点式高层建筑的立面,常常在色彩构形上利用"横向分割"与"竖向分割"的构形手法,从而达到调节形体的作用。如现代建筑大师设计的马赛公寓,因是一幢高层的板式建筑,尽管在开窗处理上力求获得变化,但由于建筑的功能和材料所限,带给空间环境的影响仍然显得缺乏生气。为了调节形体上的这种不足,勒·柯布西埃在建筑凹廊两侧的墙面涂上色彩明快、纯度极高的色彩后,这幢表面粗糙的混凝土建筑立即大放异彩,并为周围的整个外部空间环境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体形设计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住宅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

1引言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住宅建筑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数据显示,最近10年间,我国住宅建筑面积增加了2.3倍以上,而单位面积的能耗增加了27%,在这种情况下,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比常规建筑节能设计模式,被动式节能设计的成本更低,节能效果也更好,因此,逐渐被广泛应用到住宅建筑中。

2被动式节能的概念

被动式节能主要是针对配备各类节能设备的主动式节能而言,强调通过对各种自然元素的合理利用,降低建筑对能源的损耗,减轻运行负载。住宅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的核心,是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建筑所处区域的微环境气候进行调节,换言之,被动式节能设计能够使住宅建筑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和气候,在不增加外部辅助设施的情况下,借助阳光、风力、地形等因素,完成对建筑室内环境的有效调节。被动式节能设计不需要设置外部辅助设施,因此,设计相对简单,在建筑使用过程中,对先进技术没有很强的依赖性,而且能够显著降低建筑需要承受的负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1]。被动式节能设计的优势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可以对阳光、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直接利用,配合相应的节能设计优化建筑设计方案,无论是实施还是推广,都有很强的便利性;(2)借助被动式节能设计,能够减少对各类机械设备的需求,保证节能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设计成本;(3)被动式节能设计在住宅建筑中适用性极强,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人群对建筑的个性化需求。

3住宅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

3.1科学选址

科学选址是住宅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建筑周边环境直接关系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在建筑选址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到现场做好现场地形条件的考察,对地形中存在的有利因素进行合理利用,同时确保建筑能够远离自然景观、农田和湿地等区域。具体来讲,被动式节能设计中,住宅的选址应考虑2个比较核心的问题:1)光照的影响。光照对建筑节能的影响巨大,阳光中的红外线可以为建筑提供外部热源,建筑接受光照的时间以及强度不同,内部环境的温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建筑选址中,应考虑光照的影响。2)风的影响。夏季天气炎热,太阳辐射剧烈,建筑在长时间光照的情况下,内部温度会大幅度升高,影响居住的舒适性,在传统设计中,往往只能借助空调等设备进行降温。但是,这样必然导致能耗的增大,而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因此,在被动式住宅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考虑建筑的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风。但需要注意,建筑选址应避开灰尘过多的风环境以及风口区域[2]。

3.2关注绿化设计

在被动式节能设计中,住宅建筑的绿化设计十分重要,一般是将垂直墙面作为绿化载体,通过较小的占地获得较大的生态效益,将建筑能耗降低。比较常见的墙面绿化形式是种植藤蔓植物。但是,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如应做好绿化植物的合理选择,不能选择常绿植被,否则,会阻挡冬季阳光的照射,应选择枝叶茂盛、叶面宽大的落叶植物,充分发挥其热量调节的作用。植被和墙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确保空间畅通。也可以在建筑屋顶进行绿化设计,实现被动节能的同时,迎合绿色建筑的要求。3.3关注建筑布局在对建筑群的布局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建筑所处区域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建筑布局会对建筑区域微气候的形成产生显著影响,合理的建筑布局能够对微气候进行优化,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例如,借助统一朝向的建筑群,可以实现布局的有序性,增加光照面积的同时,保证建筑通风的流畅性,这样的布局方式在住宅小区中十分常见。很多沿街道设置的住宅建筑很容易出现光照不足的情况,并且建筑之间的通风不畅,这样的布局形式在北方寒冷地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有助于冬季建筑保暖。而借助前后交错的排列布局方式,能够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增大光照面积,同时也可以增加户外活动的空间[3]。

3.4建筑节能设计

3.4.1体形系数设计建筑形体对于能耗影响巨大,通过对建筑体形系数的合理设计,能够实现对能耗尤其是供暖能耗的有效控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建筑体形系数增加1%时,采暖能耗指标会增加2.5%。因此,在针对单体住宅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做好体形系数的优化设计。3.4.2建筑户型设计户型设计同样是被动式节能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在针对住宅建筑的居住空间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房间对热环境的需求,从采光以及太阳辐射的角度,对各房间的布局进行合理安排。从实现最佳通风效果的角度,在实施户型整体平面布局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气流的迂回路线,确保进风口与出风口对位,可以通过在卧室等位置设置活动门的方式,使住宅建筑在夏季能够形成相应的风道,保证通风效果,冬季则可以减少寒冷气流引发的热量损失[4]。3.4.3围护结构设计围护结构设计应注意以下2个方面。1)做好墙体保温设计,可以采用2种方式:外墙内保温和外保温。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选择外墙内保温系统,这种保温系统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外墙外保温体系则更适用于高层住宅建筑,二者都具备较为理想的保温效果。2)做好窗体节能设计:一方面,应合理确定窗墙比,相对而言,较大的窗户采光和通风效果好,但同时室内热量消耗大;较小的窗户采光通风效果差,但是散失的热量小,设计人员应在充分考虑区域气候以及用户需求的情况下,确定最佳窗墙比,另一方面,应关注窗体节能设计,通过选择双层中空玻璃、强化气密性等方式保证窗户的节能效果,同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开窗的方式(推拉、内开、外开)[5]。

4结语

住宅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是节能设计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能够减少各类辅助设备的使用,通过建筑的选址、布局、绿化等方式实现被动式节能,还要结合区域气候条件,充分考虑建筑采光、通风等设计,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富城,张辉,弓南,等.武汉地区高层住宅被动式节能设计参量影响关系分析[J].山西建筑,2020(14):11-14.

【2】丁育陶,夏博,韩靖,等.西北五省地区民居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模拟[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0(2):275-283.

【3】陆松延.探析被动式节能技术在绿色居住建筑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4):115-116.

【4】舒平,赵晨宇.寒冷地区办公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研究———以北方某办公楼为例[J].建筑节能,2019(12):33-36.

体形设计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光;空间造型;材料质感;建筑形态

0引言

建筑学里面所谓“光”的概念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光现象,而是指美学意义上的光现象。因此,我们的讨论基本上不涉及光的物理性质之类的问题,而着重分析光对建筑内外部环境的形态塑造的作用。

1建筑中的光

建筑中的光可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类,自然光主要指太阳光源直接照射或经过反射、折射、漫射而得到的。古代建筑是以日光和火光来照明的,而火光可以说是最原始的人工光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光源的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先进了。阳光的变化很大,强烈而有生气,常可使空间构成明晰清楚,环境感觉也比较明朗和有气魄。人工光可产生极为丰富的层次与变化,设计的可能性相对较多,也有很多不同的效果。

对建筑内部来说,最初光只是为了照明。不可否认,照明是最基本的功能,因为视觉对象的形状、大小、轮廓、细部、材料的肌理、色彩、相互关系以及位置等等都是由于光才使我们得以觉察。物体的不同的面所受光度不同,同一个面不同质感的材料表面反光效果也不同。而且物体离光源的远近关系、光源的性质、特点等等都会在物体上反应出来,所以,光的照明有助于我们观察与认识空间环境。但是,采光与照明不是建筑设计师的最终目的,利用它作为一种造型手段来创造更完美的环境才是目的。

2光在室内造型中的作用

光在室内造型中起着独特的、其它要素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能修饰形与色,使本来简单的造型变得丰富,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人们对形与色的视感;它还能为空间带来生命力、创造环境气氛等等。仔细分析许多著名建筑,它们之所以能给人完美的感受是与充分利用光的表现力分不开的,有时光本身甚至不是一种辅助手段,而是作为一种主题出现的,建筑史上有许多“光的大师”,像阿尔托、莱特、柯比西耶、贝聿铭、康恩、荷莱茵等等。特别是对建筑内部的用光效果,被评论家说成是“意昧深长的、动人的”、“独特的”,造成了各种不同的意境,是“把光引人内部空间的这种建筑造型词汇的必然结果。”尽管他们在处理不同问题时的具体手法有很大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注重光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善于控制与把握光的效果,并认识到“建筑师在设计时应理解各种光线的质和量对空间所引起的影响以及对人所产生的效果”那么,光对室内造型究竟有哪些主要作用呢?首先,光能表现室内构成物的形的特征,这里形不光包括其整体形状、造型结构特点,也包括其表面的肌理等。如果没有适当的光,一些实体部件的立体感显示不充分,相互的关系也交待不清,会使设计中许多富有美感的特征起不到应用的作用。例如有些很美的结构线脚或是凹凸起伏的墙体造型,若不是有精心考虑过的光的衬托,是不可能达到如此完美的境地的。在美术馆的展厅里,往往在漫射的天光(或顶光)中再加上局部的、适合于作品的照明,以求更好地表现作品的特征。

至于材料质感的表现,则更要借助于光的作用了。人们常常惊奇好的摄影师可以将一个面貌普通的人物拍得出神人化,富有吸引力,而一个普通的摄影记者可能把些名星名模拍得平常甚至丑陋,事实上摄影师在利用光的造型作用,光在很大程度上有重塑功能。而对于建筑材料质感的表现,光无疑是最得力的手段了。除了对形体、质感的表现外,光还具有装饰作用。这一方面是指光影本身的造型效果,它往往是与实体形共同作用的。例如本来平淡无奇的结构排列在一起,在阳光的照射下,除了结构本身的立体感明显了,也为墙面或地面洒下一条条阴影,这种明暗变化形成了视觉上的虚实对比,也强调了建筑的节奏感和空间的深度,往往给人明确、单纯的印象。

光对空间造型亦有很大作用。建筑师冈纳·伯凯利兹说:“对于我,没有光就不存在空间。”波恃曼也认识到:“在一个空间周围的光线能改变整个环境的性格。”光的强弱虚实会使空间的尺度感改变,比例与形状的感觉也会有所不同,还会改变空间的心理中心,因而使人对相同形体而光的设置不同的空间产生迎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另外,光还可分割空间,创造子环境并给人区域感。也许这种分割的限定性比不上实体的强,但可以说是最便当而且灵活的处理方法。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现代戏剧舞台上,用尽可能少的实体,而用光来打山区域,演员是这一区域的中心,灯光强化了这一中心的效果,同时它自己又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似乎是很明确的、有边界的区域。

不可否认,有时在一个建筑环境中,形、色或光可以作为一种“主题要素”来使用,也就是说,创作者想突出某一方面的信息。而欣赏者也的确在这方面得到了明显而强烈的感受。例如阿尔瓦·阿尔托常将光或波形面强调出来,柯比西耶喜欢突出巨大的构件和粗糙的材料质感,米斯致力于表现流动的空间和精确的结构造型。但尽管如此,某一方面的强调不等于单单这一方面因素就可以完成整个环境气氛的创造,它们一定是综合使用的,只是有主有辅罢了。

3结语

总之建筑形态是对建筑视觉感知及对符号理解的客观前提,对建筑视觉形态的认识及将其整体形态抽象地解析,以掌握其内涵。本文初步分析了建筑形态的基本视觉要素,希望通过这种分析使得对建筑的理解更加深人、细致与全面,也为构成研究、综合感受研究等打基础。

参考文献:

体形设计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蔗糖;趣味化学实验;催化剂

1问题的提出

趣味化学实验“点火成蛇”也称为“燃糖成蛇”[1]、“烧糖成蛇”[2]或“引蛇出洞”[3-4],因使用药品少、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深受化学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喜爱,是各类化学教材最常选用的趣味实验之一[5-6],如有些学校开设的化学类选修课列入了本实验[7-9]。实验步骤是,用烟灰做催化剂[10],先用火引燃蔗糖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蔗糖形成黏性物质,伴随着不易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疏松弯曲的蛇状物[11]。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第1步:将3~4药勺烟灰铺在石棉网中间,用药勺将它摊开呈浅“盘子”状。第2步:称取2g蔗糖,放在研钵内研细,再加入0.25g碳酸氢钠,混合均匀。取出大约0.5g混合物,堆在浅“盘子”中间,尽量堆得高一些,顶部呈尖角状。第3步:在混合物周围的烟灰上滴加1滴管酒精,在无风处点火引燃酒精,并注意观察。片刻后,锥状物尖端上有疏松、弯曲的黑色蛇状物慢慢伸出,并不断伸长。主要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12H22O11+12O211H2O+12CO2↑2NaHCO3Na2CO3+H2O+CO2↑反应原理是,蔗糖受热发生燃烧、熔化、氧化、炭化等一系列化学反应,蔗糖氧化和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在熔化变黏稠的蔗糖内部不易逸出,随着二氧化碳生成量的增多,顶着黏稠变软的蔗糖不断向外生长,形成“蛇”的形状。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觉得该实验有2个问题要解决,(1)“是否必须加催化剂才能反应”,(2)“如何将蔗糖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堆成锥形”。

2实验设计

为了探究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3个实验。[实验1]取一张新的石棉网,不加“催化剂”,在石棉网中间堆上蔗糖和碳酸氢钠的干燥混合物粉末,尽量堆成圆锥体形。在混合物周围滴加1滴管酒精,用火柴点燃,可以看到,先是酒精燃烧,然后引燃混合物,从混合物的顶部开始,出现黑色的蛇状物,并不断伸长,见图1。[实验2]取一药勺已经研细混合均匀的混合物,用酒精湿润(为了便于堆成圆锥体形又不影响实验现象),后用手捏成比较尖的锥体形状,轻轻置于石棉网上,不加“催化剂”。在石棉网中间的圆锥体混合物周围滴加1滴管酒精,点燃,即可生成蛇状物。见图2。[实验3]取一张石棉网,不加任何“催化剂”,将一粒葡萄糖酸钙片分成4等份,取其中一份竖直放在新的石棉网上,周围滴加1滴管酒精,引燃,可以看到仍然能生成蛇状物,见图3。

3结果分析

实验1没有用“催化剂”,混合物没有湿润,不易堆成较尖的锥体形,能生成蛇状物,比较短。实验2没有用“催化剂”,混合物用适量的酒精湿润,容易堆成较尖的锥体形,形成的蛇状物稍长一些,效果较好。实验3没有用任何“催化剂”,加酒精后直接点燃,也容易生成蛇状物(色白),但比较短,蛇状物容易断裂成几段。上述3个实验中,由于酒精向反应物周围扩散,加热点不集中,导致反应物后期受热温度不够,混合物不能完全熔化,燃烧不够充分,蛇状物底部有一部分固体不能反应,需要多加几次酒精才能反应彻底。分析3个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点火成蛇的实验并不需要催化剂。按照有关资料,本实验必须有催化剂才能反应,如认为“蔗糖不易燃烧,而促使其燃烧的关键是采用合适的催化剂”[2]。所用的催化剂一般有草木灰、香烟灰、金属氧化物、活性炭、石墨粉和碳酸镁等等[1]。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如果把某种物质(可以是一种到几种)加到化学反应系统中,可以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数量上的变化,同时也没有化学性质的改变,则这种物质称为催化剂,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能加快反应速率的称为正催化剂,能减慢反应速率的称为负催化剂或阻化剂。一般不特别说明,催化剂都是指正催化剂。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是由于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参与了反应,改变了反应历程,显著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可见,催化剂必须与反应物充分接触,才能参加到化学反应系统中,才能起催化作用[12]。仔细观察点火成蛇的实验现象发现,不管采用哪一种“催化剂”,总是先从混合物的顶端开始出现蛇状物,此时并没有“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系统,与“催化剂”接触的底部反应物没有动静;实验的中间阶段也没有观察到“催化剂”与反应物接触部分有反应,只有混合物锥体的中部仍然有蛇状物继续生成;实验的最后阶段,也只是混合物中心部位的蔗糖继续燃烧,而不是只有与“催化剂”接触边缘部分的混合物反应,即这些“催化剂”绝大多数均没有与反应混合物完全接触,没有全部进入化学反应系统中,与“催化剂”接触部分没有观察到加快反应速率的迹象,谈不上催化作用。可见,“点火成蛇”的实验并不需要催化剂来加快反应。(2)“催化剂”只起吸附酒精的作用。黄敏、丁伟的研究认为,“燃糖成‘蛇’”实验中的化学反应发生在催化剂的表面上,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其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活性越高,对燃糖成“蛇”实验的催化效果越好,结论是“活性炭、石墨粉和碳酸镁的催化效果相对较好”[1]。叶燕珠等人的研究认为,氧化铜、氧化钙、二氧化锰、氧化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氧化铅等金属氧化物能促使蔗糖燃烧,是其中的一些金属氧化物在起催化剂作用[13]。其实,这不是“催化剂”的催化结果,而是活性炭、石墨粉和碳酸镁的颗粒细,表面积大,吸附酒精的能力强,能维持混合物周围持续处于较高的反应温度状态,使反应更彻底,产生的“蛇”更长。所以,我们认为,所谓“催化剂”只起了一个作用:吸附足量的酒精,维持酒精集中在蔗糖混合物周围集中燃烧,减少扩散和浪费,使反应进行得比较彻底。各类实验教材上介绍的所谓催化剂,如烟灰、活性炭等,并没有与所有的混合物都充分接触,而催化剂不与反应物接触是谈不到催化作用的。(3)实验前,用酒精湿润混合物,可以方便地将混合物堆成比较尖的圆锥体的形状,有利于生成细而长的蛇状物。根据前面的分析,烟灰、活性炭等不是本实验的“催化剂”,那么石棉网是否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实验中是否可以不用石棉网?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可以发现,石棉网具有一定的吸附酒精的能力,有助于反应的进行,但是有研究表明,石棉网在受热时能释放出纳米尺寸的细小纤维到空气中,会对师生健康造成伤害[14],为了安全环保,设计了不用石棉网,改在铁架台的底座上进行的实验4和实验5。[实验4]将细沙过80目筛子,弃去粗大的沙粒保留细沙。用水反复淘洗细沙,待水澄清、沙子干净后在干净的地面上摊开,晾干。收集装瓶,备用。将上述晾干的细沙在铁架台的底座上铺成直径为2cm的小盘子状,中间低、周围高。沙子中间加入1滴管纯酒精。取大约0.5g蔗糖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滴几滴酒精润湿,用手捏成比较尖的锥体形状,轻轻置于盘子的中央。用火柴点燃酒精,很快生成蛇状物,见图4。沙子可以回收并反复使用。[实验5]取一个铁架台,在底座上用研细的黄土铺一个直径约2cm的浅盘子形状,周围高、中间低,在中心位置滴加1滴管纯酒精;用药勺取大约0.5g提前研细混匀的蔗糖和碳酸氢钠混合物粉末,加几滴纯酒精(98%)润湿,立即用手指捏成比较尖的锥体形,下面大、上面小,小心竖直放置在铁架台底座上的“浅盘子”中间;迅速用火柴点燃酒精。很快混合物从顶端开始生成蛇状物,待火焰熄灭后,在反应物周围再补加2~3滴酒精,点燃,蛇状物会长得更长,见图5。细黄土可以回收并反复使用。实验4和实验5的结果证明,不用石棉网,完全可以获得理想的实验效果,所以,石棉网也不是本实验的催化剂。考虑石棉网有毒性,本实验放弃使用石棉网,改为置于铁架台底座上进行。那么,“点火成蛇”的趣味化学实验使用哪一种材料吸附酒精最好?主要考虑材料对酒精的吸附力、价格、绿色环保等因素。实验室不易找到草木灰、香烟灰等材料,用香烟灰做实验也不利于对学生“戒烟”的宣传,一般的实验室里收集沙子和黄土比较方便,建议用沙子和细黄土做吸附剂完成本实验,即推广实验4和实验5的方案。

4结论

(1)点火成蛇的实验并不需要“催化剂”,也可以不用石棉网。只要比表面积大、吸附酒精的能力较强、方便收集的材料,均可以用于本实验。(2)用酒精湿润混合物,可以方便地将混合物堆成比较尖的圆锥体的形状,有利于生成细而长的蛇状物。(3)普通的化学实验室或农村中小学,可以用河里的沙子或普通的细黄土完成本实验。(4)由于石棉网中的石棉有毒性,可以引起石棉肺、胸膜间皮瘤等疾病,一些国家已经禁止使用,所以,点火成蛇的实验在铁架台底座上做,更加环保,有利于实验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黄敏,丁伟.化学教学,2017(12):52-53,57

[2]宋晓锋.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4):56

[3]刘晓.趣味化学实验的运用研究.伊宁:伊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6

[4]曹广雪.化学教育,2014,35(1):70-71

[5]隽桂才.化学教学,1992(2):26-27

[6]李梅.化学实验与生活———从实验中了解化学.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46

[7]林洪,陈贵新.实验教学与仪器,2015,32(5):19-21

[8]汪文翔,孙颖.化学教育,2009,30(2):23-26

[9]冯霞.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26(3):118-120

[10]焦园妹,丁伟.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7):47-48

[11]徐中华.师范教育,1991(5):32

[12]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等.物理化学(下册).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3,286

[13]叶燕珠,吴新建,张贤金,等.化学教学,2015(1):52-55

体形设计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风景园林;太湖隧道;风塔;景观设计;前期研究

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位于江苏省苏南地区,常州、无锡、苏州主城南侧、太湖湖域北部,是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横六”的组成部分。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是沪宁综合运输走廊中的高速公路第二通道;重要的城际通道,服务都市圈内部城市联系;苏南地区具有旅游功能的交通干线。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常州至无锡段在无锡穿越太湖梅梁湖,路线全长约43.217km,其中越湖隧道长度约10.870km。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风景区分别为苏州市的木渎、石湖、光福、东山、西山、甪直景区;无锡市的梅梁湖、蠡湖、锡惠、马山景区;常熟市的虞山景区;吴江市的同里景区;宜兴市的阳羡景区等13个景区和无锡市的泰伯庙、泰伯墓2个独立景点组成。其中无锡环梅梁湖景区涉及梅梁湖景区、马山景区2个景区及整个梅梁湖水域,共计215.77平方公里。本区域的整体形象是打造无锡在长三角的旅游特色,功能主要是创造一个多功能的“逗留型”旅游度假区,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和购物于一体的观光地,构筑完整的太湖度假区项链圈体系,功能定位是以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为核心功能的国家公园和国际化度假区。规划主题是让都市人回归自然,文化名片是探寻吴越人文古迹,旅游名片是打造休闲度假胜地,产业名片是追踪世界发展脚步。交通方面,山水城与梅园、鼋头渚、十八弯景区、马山等被视作无锡换太湖旅游景观绿化带中最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陆路的环湖路,水上巴士和私人游船的游线和运输使整个旅游景观带体系的水上网络更为活跃和完善,视点角度也更丰富。在既有的山水资源基础上,突出休闲度假和文化创意两大核心,遵循人与湖泊和谐共存的理念,引导湖泊资源合理利用,成为航行通畅、水体清洁、生态良好的湖泊。

隧道风塔(亭)的建设应贯彻太湖总体设计的思想,从整体出发调研整合各种要素,使其与地形、地质、地物、自然空间环境相协调,与道路、隧道、沿湖设施等构造物的设置与分布相结合。本区域属于无锡环太湖生态圈内,不仅仅在风景区,风景区很大的范围都是景观影响的敏感地区,景观设计遵循“原山、原水、原景、原生态”的设计原则,将沿线的山水等自然元素借景于道路的景观视线中,并通过“师法自然”的设计手法构建高速公路与风景区融为一体的景观绿化,突出沿线“真山、真水、真自然”的景观风貌特色,打造一条“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风景高速廊道。遵循规划的融自然生态之魅力、汇苏南文化之活力、展绿色科技之创新。突出沿线的自然生态,实现道路的交通、景观和保护功能的有机结合,同时展现苏南三市的的文化内涵,低碳科技创新,打造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秉承文脉,融生态、景观、旅游开发于一体的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特征的景观构筑物。项目设计隧道风塔(亭)与太湖风景区整体规划需统一协调,遵从道路设计主题,满足风景区规划要求,避免构筑物的建设影响到风景区的特色景观、景点是最基本的要求,从而保证区域环境的健康发展,成为区域景观组成部分之一。本项目设置湖中风塔一处,近岸风亭两处。风塔位置湖中心,距离西岸约4.45公里,距离东岸约4.35公里处。风亭位置设置在距离两岸边约300米处。隧道风塔平面尺寸为20×30m,风亭为20×9m,高度控制为10m以下。平面形状可以由圆形、方形、圆锥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几何形状,以及仿生物的如火炬形、水塔形、烛台形、古塔形、庙宇形等。形体一般比较直观、简洁,主要是由其功能特性决定的,隧道风塔是一个功能性的构筑物,需要的就是直观明了的体形,体形复杂了反而会降低其景观效果。本次设计结合视觉敏感度分析:天气因子影响下的视域分析、地形因子影响下的视域分析、距离因子影响下的视域分析、视觉敏感区域分析、游线视觉敏感性分析、主要节点的视觉敏感性分析,得出有效视觉范围,在有效的视觉距离内,对视距进行分级,从而得出视觉敏感性影响较低区域及无影响区域占到整个研究区域的95%以上,因风塔亭距离岸边较远、体量较小,视觉敏感性影响明显的区域(即1~2级区域)内所占人视角视野低于0.1%,不能观察到细部。对风亭和风塔可视性范围较小,视觉敏感影响区仅为十里明珠堤中部。梅梁湖景区大部分陆路游览线路因受到可视性限制,其景观敏感度较低,部分路段受影响较明显,但游览能能较弱,其对景观的整体影响程度被削弱。主要水上游览线路不受工程影响,部分线路在开发后将受到轻微影响。

根据目前国内已建风塔的研究资料整理,我们总结出风塔的造型以基本几何形体为雏形,立面上结合进/排风口做造型处理,考虑进/排风口高差需大于5米,故设计中风口设计均位于两个层次,结合调研总结各地的隧道风塔造型设计,本项目风塔应选取造型简洁、形体流畅幽美、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的形态作为设计的雏形。隧道风亭位于近岸,根据“视觉敏感性综合分级意向图”,风亭对近岸的景观还是存在直接影响的,设计中可以考虑两种设计思路,一种是利用垂直绿化或者周边环境种植绿化将其隐于环境之中,另一种是造型突出,结合周边环境选取黑、白、灰色彩作为建筑的主色调,着重体现亭身的肌理,塑造一个生动有力的风亭造型。根据规范要求,“隧道内的地下设备用房、风井和消防救援出入口的耐火等级为一级”,风塔(亭)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此结构更适应于临水的环境,结构寿命长,维修保养简单,投入少。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提高,现阶段风塔(亭)较少采用砖混或石材作为塔身的结构材料,通常风塔(亭)筒壁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电气设计主要是建筑物供电、照明、电气节能及环保和防雷等两个主要部分。供电电源有条件采用市电时就尽量采用,不具备市电的一般采用柴油发电机自己供电,现在较多的是采用太阳能、蓄电池的方式供电。照明主要为出入口部分、垂直交通及相应功能区部分的普通和应急照明。环保及节能一般是采用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光源采用节能型荧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选用高效的灯具;对某些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噪声、柴油发电机运转产生的烟气进行处理等。隧道风塔(亭)所处区域往往比较空旷,尤其是湖中风塔就是此区域高耸、孤立的建构筑物,也是雷击的主要目标。因此防雷设计就较一般建构筑物不同,应该特别对待。主要是避雷针、引下线、接地体的设置。太湖风塔(亭)的场地景观色彩是太湖区域的一个文化缩影,谈到太湖,人们就会想到蓝色调背景下黑白灰的苏浙建筑内墨绿的私家园林,这是太湖区域形象魅力的体现,同时太湖区域的气候环境原因,采用冷色调,如白色、浅冷灰来营造宁静、安详的环境氛围,平衡人们的心里感受。运用太湖环境固有色黑白灰至风塔(亭)的场地景观中,使其很好的交汇融合,最终天水一色。方案一:设计理念——出水芙蓉:袅袅烟波上,亭亭出水中风塔作为两亭一塔的中心,取意荷花之花苞,塔型犹如两片待舒展的荷花花瓣,亭亭玉立,清新可人。风亭作为风塔节奏的回落,取意花开,以两片荷花花瓣为母题,取意抽象派画风手法,以两片花瓣的剥离与重组,寓意花开这一主题,延续风塔寓意的内在联系。方案二:设计理念——碧水翠岛纯然仙境设计结合太湖天水一色、秀雅辽阔的无边风月,以及茂林修竹景观环境,隧道顶堆土掇岛,种植绿林,“师法自然”,将风亭“隐”于翠林绿波之间。

通过风塔(亭)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一有隧道主体关于风塔(亭)建设位置的选定、高度的计算以及相关规范的规定;第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和人文环境因素对隧道风塔(亭)设计的影响;第三形体、平面布置、色彩、材质、工艺等方面对风塔(亭)造型设计提出具体的要求,常用的结构形式电力设计的要求。研究得出的控制方案让我们更明确了相关隧道风塔(亭)设计工作进一步有序的开展。

作者:戴玥 单位: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曦.城市道路隧道高风塔设计程序和景观设计[J].中国市政工程,2010(S1),28~30.

[2]曾瑜,陈丽华.对广州地铁风亭设计的总结与思考[J].广州建筑,2010,38(2),7~11.

体形设计论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原始社会至今,作为建筑承重构件的柱式在满足结构需要的同时从人体形态出发历经了种种演变,其功能也由最初的祭祀、防御保卫等逐渐向视觉上的审美转化。本文追溯人像柱发展的历史渊源及隐藏在其背后的人类学根源。

论文关键词:柱式人像柱

一、建筑中的人像柱

谈到人像柱,必言及古希腊。在古希腊的建筑精神里,人体结构始终贯穿于建筑设计的理念之中。希腊主流文化的精神是以人为本,尊重人、赞美人,柱式在人文主义文化影响下发展和定型,并被赋予了人的形体。把人体艺术同建筑艺术融合为一体是希腊建筑师的伟大创造之一,这一时期颇为盛行的人像柱和人像柱廊更是别出心裁,体现了古希腊建筑师对人体艺术的崇拜和绝妙表现力。其中被称作“苔拉蒙斯”(telamones)的男像柱,将建筑承重构件雕刻以奋力托住重物姿势的男子形象,承受着外檐的重量,并与其身后的建筑形成空间过渡。此外,以雕刻女性形象来替代圆柱而支撑檐部的女像柱在这一时期的神庙建筑中也十分盛行。维特鲁威认为,女像柱一词来源于一位名叫Caryae的妇女,她因支持波斯人而被罚负重为奴;至于男像柱,维特鲁威认为还找不出其它原因。可见,以人像代替柱子是以表示惩罚或象征力量的方式“进入设计问题”的。除了人体形态的具象表现,模仿人体和量化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在古人看来并不矛盾,因为他们认为,人体的美也是由度量和秩序决定的。源于此,古希腊的三种柱式才打破了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森严感,裸体雕塑柱式显得开朗、明快而富于生机,充溢着青春的美与入世的热情。古希腊神庙建筑盛行的三种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也与人体相似,好似正确分配的肢体,其生命力令人叹服。

事实上,人像柱并非源于古希腊,而可追溯到史前的非洲。非洲原始部落的住宅中所使用的人像柱表露了雕塑作为一种建筑艺术形式的原始特征。其中女像柱多取跪姿,头顶短柱支撑屋顶;相比之下,男像柱则显得硕大而有力。有些建筑则周匝树以木桩为墙,每根木桩朝外的一面均雕刻成十分夸张的女性形象。这些人像柱有些是祖先形象,有些是其它的神,而其作用主要是保护宅居的安全,并非出于审美的需要。中国汉代的房柱虽非具象的人形,但其柱身、栌斗也均含有人像的意向。虽然说作为柱廊或墙壁的人像柱并非像位于建筑中心的雕塑一样具有统领全局的含义,但它也绝非简单等同于柱子或一般的装饰。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考证,无论是柱子的纯粹功能概念,抑或雕刻的美化装饰概念似乎都出现较晚,而当时的人像柱可以说既具有力学的支撑功能,又兼备了保护房屋安全的巫术功能。这与我们今天将柱子上的雕刻视作多余的累赘,甚至会破坏其力学性能的看法大相径庭;被雕镂了人像的柱子不但没有削弱柱子的力学功能,反而因其神性而加强了安全防护的整体功能,将“雕刻”与“柱”二者完美结合为一个互补实用的功能系统。而以上种种现象也令人不禁产生疑问,人像柱的起源究竟是在何时呢?

二、从人牲到图像的转化

人像柱与建筑有着明显的互补关系,作为从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它代替或加强了建筑的局部功能,与之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满的整体结构图式,二者相得益彰。人像柱的出现有着深刻的人类学渊源,人对神的顶礼膜拜,对神庙建造的巨大热情,始终是推动柱式语言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这种动力根植于人类心灵深处,并具有普遍性。

为追求神的庇护和转生来世,人牲殉葬、献祭、奠基这些看似残暴的行为在古代颇为盛行。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房屋遗址下及周围,两千多年来一直流行着埋藏儿童的瓮棺葬,而瓮棺中的儿童和埋在殷墟基址门侧及当中的武士极有可能就是门神最早的原型。无独有偶,这种以人作为奠基、祭祀的行为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上也十分普遍。如在非洲原始社会的城市奠基仪式上,有将杀害的儿童埋在城市的西门一侧作为祭品的记载;古代日本在建桥时,曾将人牲奠祭桥下;古代苏格兰流行以人血来浇铸建筑基础的迷信活动;在德意志、斯拉夫也有此“劣迹”;在加里曼丹群岛上,甚至还实行过用女奴为大房子的第一根房柱奠基的残暴仪式。

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以战俘和奴隶充当祭祀人牲的方式逐渐被其它手段所取代。例如,墓葬中的“俑”原本是活人,其原型为“方相”——一位能摧毁强敌的勇士。

从上述分析出发,不难对人像柱的起源进行如下推测,即作为建筑中一部分的人像柱极有可能经历过一个从人牲——俑——人像柱的发展演变过程。由此可见,在人类历史上从用人牲殉葬、奠基到偶人、雕塑的转化过程中,“始作俑者”并非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带头作某种坏事的人,而是在人类文明历史上作出伟大贡献的雕塑艺术家。由于时代的发展将人们彻底从精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最初作为雕塑构件的人像柱也逐渐摆脱了抵御、祈求等精神功能,而逐渐将为人们提供视觉上的审美与愉悦作为其主要功能之一,甚至运用数学和几何学将人体美的形态抽象出来,在满足结构需要的同时以多样化的手法营造着高贵、典雅和优美的建筑,展现着自身的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①乔弗莱·司古特:《人文主义建筑学》,张钦楠译,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9。/

②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高履泰译,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1。/

③昌平先生:《中国避邪术》,新疆大学出版社,乌鲁木齐,1994。/

④叶骁军:《中国都城发展史》,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1988。/

⑤(英)爱德华·泰勒,刘魁立主编:《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⑥杨伯峻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北京,1960。/

⑦(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⑧EnricoGuidoni,PrimitiveArchitecture,RizzoliInternationalPublications,1987./

体形设计论文范文篇10

论文摘要:文章从确保人的健康、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环境负荷、长寿多适和经济性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了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

建筑行业是一个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行业,随着人类环保节能意识地不断提高,绿色建筑逐渐成为热门。然而,一些标榜为“绿色”的建筑由于设计和管理不合理,不仅花费了更高的资金,而且也并未取得预期的环保节能效果。

1、确保人的健康

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任务是确保使用者的健康,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和电磁场辐射等因素对人的影响。设计中尽可能地采用低毒或无毒材料,如墙和吊顶使用无毒或低毒性涂料,建材无甲醛或Voc含量最少,采用陶瓷、硬木等硬装修地面等;选择材料、建筑系统和机械系统时尽量减少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织物等潜在的对健康不利的污染物,合理组织自然通风,设置进风口和必需的出风口,引风入室。改善室内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辐射温度和气流等,提高人体舒适性。提高水质量,有条件的可以选用直饮水。合理进行自然采光,即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又满足视觉美学的需要,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通过改进细部设计和建造方法,以及采用吸声材料来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

2、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2.1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还应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以及钢材、铝材这些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可持续。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应尽可能的选用地方性的材料。

2.2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建成后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耗,所以应重点从建筑本身来做好节能设计,可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等因素,都与建筑的节能效果有很大关系。合理设计建筑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及有效遮阳,提高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对建筑节能有着重大意义。

3、合理利用资源

3.1清洁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清洁能源,在建筑中可将强太阳能的利用,如设计并建造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将太阳能转化为建筑本身需要的电能和热能。此外,风能也是一种开发利用较为方更的一种清洁能源,除了建筑的自然通风外,还可以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将风能转化为建筑内可直接使用的能源。

3.2回收利用旧建筑材料

加大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尽可能地降低能源和物质投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这是绿色建筑体系最重要的内在机制。可将建筑拆除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如木地板、木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铁器、钢材、砖石、保温材料等,经过加工和改造,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利用到新建筑中。

3.3可再生材料的利用

建筑中加大木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仅较少建筑的投资,还可减轻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4、降低环境负荷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环境污染,使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固体、污水与气体等污染物带来最小的环境负荷。

4.1选择环境负荷小的建筑材料

建筑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带来较高的环境污染。建筑师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应具备生态和经济的意识,选择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小的材料,如生态水泥、绿化混凝土、高性能长寿建筑材料、家居舒适化和保健化建材等。可使用预制模数构件来减少建筑垃圾。

4.2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带来的污染,在建筑的造型设计、材料选用和工艺设计都应便于施工,减少施工的能耗和降低其带来的环境负荷。

5、使建筑长寿多适

5.1选用耐久性材料,延长建筑使用寿命设计中选用耐久性较好的建材,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同步,减少材料的更换、维护,从而节约费用。

5.2采用灵活多适的设计手法

建筑师在设计中应充分预见到建筑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例如,设计两所住宅建筑,在材料和工艺都相同的情况下,设计者采用不同户型的话,一种自适应性又差,可能在巧年后无法满足使用功能,无法改造只有拆除重建,而另一所由于可以灵活变换户型而得到更长时间的使用,相比之下,在相同的时间内,后者生命周期中耗费的资源和产生的污染比前者要少很多。

6、满足经济合适性原则

人们通常认为绿色建筑比普通建筑的投资成本要高很多,这也是其推广的最大障碍之一,其实从长远来看,如果加强绿色建筑的管理,采取综合性的设计,可大大降低建筑的建造和后期运行的费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事实上,绿色建筑由于能源、资源的节约会大大降低建造和使用成本,其自适应性设计也会显著降低后期的哦维护和改造费用,并降低环境成本,其整体效益是非常可观的。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选择环境性和经济性平衡的建筑材料,并建立整体建筑系统投资优化的概念,从设计、建造和使用运行都全局来考虑其经济效益。